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中春節手抄報篇一
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春節就開始了。人們也都開始忙碌起來了。
農歷臘月二十四這天,稱為“掃塵日”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迎接春節。我們家也一樣,媽媽忙著洗衣服,換床單,我幫著拖地板打掃衛生。一天下來,屋子變得干凈,整潔。 農歷臘月二十九是“小除夕”又為“上供請祖”日。在以前,這天上墳請祖的儀式格外鄭重,家置酒宴,焚香于戶外。而現在,這個儀式逐漸消失了,我們只是在家里進行簡略的祭祀。
農歷臘月三十又稱“除夕”,它在每個中國人的心目中是最重要的日子。因為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消災祈福”。現在又對它賦予了新的意義——“合家團圓”。在這天,不管職位是高還是低,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都要匆匆地趕在除夕前,回家去吃一頓年夜飯。
除夕也是我最喜歡的日子,這一天,我們一家三口都穿上了新衣服,打扮整齊,帶上大小的禮物去奶奶家吃團年飯。一進家門,就看到滿桌的美味佳肴,讓我垂涎三尺。好不容易熬到吃飯的時候,我立即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大人們嘮著嗑,敘著舊,邊吃邊開心地聊著。這時,我們小孩就乘機去說幾句祝福的話,必定會得到許多的紅包。
飯后,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看“春節聯歡晚會”。在晚會歡樂的樂鼓聲中,精彩的小品,幽默的相聲,優美的舞蹈,動聽的歌聲依次呈現在我們面前。一家人看著笑著,濃濃的親情在屋中蔓延。
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是以前人們互相走訪拜年道賀的日子。而到了當今,人們利用這個大假出門旅游、家中上網、朋友聚會,這就是我眼中的春節,最中國的節日!
初中春節手抄報篇二
昨晚看《舌尖上的中國》之餃子和年糕篇,看到爺爺奶奶們在為春節兒孫團聚手工準備年貨時,不由想起小時候,每到春節前,媽媽為全家人準備花生糖、炒米糖、芝麻糖、肉圓、藕圓、蛋餃、糖醋魚、蘿卜絲的情景。
小時候住大平房,還算寬敞的廚房里有兩種爐子,一種蜂窩煤爐,平常生活使用;另一種灶臺,平時都是冷的,只有過年前才會點燃。那時候媽媽總會提前很多天準備各種材料,雖然家庭不算富裕,但媽媽對食材還是相當挑剔的,這一習慣一直持續到今天。偶爾到我家來燒飯,就會對我們買的各種調料和原料,鄙視一番。扯遠了……
然后媽媽會選擇一個完整的休息日,從一大早開始忙起,趕著當天把一個品類全部完成。灶臺的火通常吃完午飯后點燃,為了第一時間吃到新出爐的.各種稀奇貨(因為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小時候覺得很稀奇),放了假閑得慌的我,自告奮勇的去幫忙燒柴火。點火當然不用我,因為技術含量太高,我只要保證燃起來的火焰不滅,再根據媽媽的要求偶爾加柴減柴控制火量就可以了。看著熊熊的柴火,和星星點點紛紛往煙囪里擠的小火星,聽著柴火被燒得啪啪作響,腦子里浮現著即將出爐的美食,盡管小臉被烤的通紅,也心甘情愿。
第一天通常先做春節零食——糖果子,可以趕在年前送些給長輩朋友,也讓貪吃的小家伙們提前飽飽口福。熬糖稀是制作糖果子的第一步,先把大量糖和水融合,然后用大火燒開,后改小火慢慢熬,熬到糖稀淡黃有一定粘度時,加入事先準備好的花生米或是炒米、芝麻一類,攪拌均勻收收干,整體撈起來,稍稍冷卻后,放在大桌子上搟平、切條、切片,等到完全冷卻后,就變成香脆可口的花生糖、炒米糖或是芝麻糖了,不過一次只能成一種哦,做幾種就要幾次以上完整的過程。
猴急的我,常常等不及每鍋糖果子完全冷卻就要下手,忙著把微熱柔軟還有點粘牙的甜點往嘴里塞。就這樣一鍋一鍋一種一種品嘗下來,肚子徹底飽了,晚飯也不用吃了,然后借口困了,就提前撤退了。至于媽媽后來搞到幾點才收工,我也不太清楚了。反正第二天通常還會看到一種叫百脆的零食,應該是在薄薄的一段一段的面外面撒上芝麻再油炸而形成的。有甜味有咸味,相當酥脆。
還有一種好吃的糖果子是花生酥,這個應該算是糖果子中的戰斗機,我認為是最好吃的一種。不過自己家沒法做,除了上面的步驟外,還需要捶打這一過程,這通常由兩個壯漢完成,他們掄著手中的大木槌此起彼伏的捶打那些熬好的花生米糖稀混合物,嚴寒的冬天,雖然只穿著一件單薄的圓領衫,頭上仍然茲茲冒著熱氣。在“咚咚”的捶打中,暗紅色的花生糖逐漸變成白色,糖稀完全喪失了本色,壯漢們把它撈起來,搟平切條切片冷卻,它就由原先香脆的花生糖,變成酥脆的花生酥了。
再一天起鍋就輪到春節菜肴了。這些用大鍋油炒(炸)過的食物,可以儲存很長時間,這樣春節那幾天,既可以保證頓頓豐盛,也不用那么忙著準備了。炒蘿卜絲是唯一需要提前準備的蔬菜,用油炒過的干蘿卜絲,到吃的時候拿出來,加上黑木耳,糖醋麻油一拌,酸酸甜甜的很是爽口。肉圓藕圓糖醋魚這些,炸完還只能算半成品,到吃的時候需要簡單再加工才能出類拔萃,所以做這些食物時,我是基本都要溜出去玩了。有時候炸肉圓時,被香味吸引過來,纏著媽媽炸幾個全熟的吃,就很滿足了。
蛋餃制作是用不上大灶的,用小爐子小火煎就可以了。蛋皮通常是買現成的,肉餡媽媽自己調,有時候忙不過來,就叫我來幫忙看爐子,給蛋餃翻身,這些工作也會換來幾個成品蛋餃的獎勵,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