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海女兒讀后感字實用篇一
前不久,我讀了一本好書,書的名字叫《綠林女兒》。
這本書講的是兩個綠林家庭,綠林家庭也是是強盜,他們兩家子世代為仇,每家都有一個孩子,一個是女兒羅妮婭,一個是兒子畢爾克,兩個孩子不顧家人的反對,成為了好朋友。
我最喜歡的人是羅妮婭,她熱愛大自然,善良、勇敢、機智,她與男孩畢爾克結識,因為兩家鬧不和,家里人不讓他們結識。為了純真的友誼,為了心中的理想,他們兩個離開了家庭,在一個山洞里過起了危險、艱苦的流浪生活。
當然,在最后的時候,因為兩個孩子的友誼堅不可摧,因為對孩子的愛,兩個世代為仇的冤家帶頭握手言和了,這都是因為兩個孩子堅強的信念!
我愛看《綠林女兒》!
海女兒讀后感字實用篇二
我很喜歡林格倫的著作,因為很適合我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看,作品特別的有趣,也很好玩。
這次我讀的林格倫的著作是《綠林女兒》,在一片大森林里,住著很多的人們。一天,一對恩愛的夫妻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子,他們給她取名叫綠林女兒,綠林女兒生下來就非常美麗,人人都很喜歡她。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他們的孩子長大了,夫妻兩人對孩子說:“你長大了,總要學會在森林里生活,不能再跟著我們了。”女孩很有信心的答應了父母。
綠林女兒離開父母后,來到一條河邊,河對面站著一個人面鷹身的女妖,綠林女兒害怕的哭了起來,這時一個綠林兄弟跑出來趕走了女妖,并且鼓勵綠林女兒,要她下次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哭,要勇敢的與他戰斗。
慢慢地,綠林女兒的膽子大了起來,越來越獨立,適應了森林里的生活,再也不害怕森林里的妖魔鬼怪了。
我以后也要學會獨立,會自己照顧自己,爭取學習上不再讓爸爸媽媽多操心了。
海女兒讀后感字實用篇三
女兒說要我和她共讀一本書,書名就是《綠林女兒》,第一次看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的書,看了作者簡介,對她稍稍了解了一點,原來她是這樣的一位偉大兒童文學大師,被譽為“童話外婆”,她通俗的風格和神秘的想象,使她的作品充滿童心童趣和人性的真善美,在兒童文學界獨樹一幟,因為她而設立的林格倫文學獎更成為兒童文學作家的夢想,是全球獎金最高的獎項,這樣一個人寫的作品,雖然已過了看童話故事的年齡,但是還是要認真的拜讀。
《綠林女兒》的主人公是羅妮婭和畢爾克,他們分別是倆個時代為仇的綠林家庭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充滿野性,同時不缺乏愛心,在明白事理后對父輩的搶劫行為產生反感,向往著平靜和平的生活,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離開了安全、溫暖的家,來到山洞生活,沒有食物,自己尋找,去捕魚,勇敢面對來自森林的各種危險,像人面鷹身女妖,灰矮人等,最終他們依靠自己擁有了想要的生活,當冬天即將到來時,始終默默關注著他們的父母終于放下成見,握手言和,接回孩子們,讓她們過想要的生活。
書中人物刻畫深刻,活靈活現,形象豐滿,閉上眼,好像就在眼前,我特別喜歡馬堤斯這個人物,阿斯特麗德?林格倫把他對女兒的愛刻畫的入木三分,女兒出生,他為她趕走人面鷹身女妖,幼兒時喂她喝粥,把她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下,在不得不讓孩子去外面的世界去學習如何生活時,他會在她遇到危險時來到她的身邊……就是這樣的一位父親面對女兒的背叛—加入“敵方”擾亂他的計劃,離家出走,才會傷心沉默,但最終還是理解了孩子,成全了他們,多么偉大的父親。
海女兒讀后感字實用篇四
《綠林女兒》就這樣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有兩伙強盜住在綠林之中,他們都自稱綠林弟兄,并將對方看作無惡不做的大壞蛋。
可是,其中一幫綠林弟兄的首領的女兒,卻在森林里和一個“大壞蛋”相遇了,她幾次遇險,都被這個被她看作敵人的男孩所救。于是,就這樣,兩人雖然繼續爭爭吵吵,卻開始對彼此產生出了好感。林格倫將一個“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浪漫愛情故事,放在一個具有魔幻色彩的大森林中演繹起來,并成功地塑造出了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粗野而又敏感的強盜女孩的形象。這部作品在她的兒童文學創作中可謂是獨具一格,從綠林女兒的身上,也或許可以找到一些少女時代的林格倫的身影。
這部《綠林女兒》可以說是林格倫一部相當經典的作品,其中有很多的現實主義成分,書中所描寫的問題有更多的可能性。女孩羅妮妞和男孩畢爾克分屬兩個世代為仇的綠林家庭。兩個人對自己家庭傳統進行造反,一種熱烈的友誼在他們之間迅速成長,他們拒絕再過到處搶劫的綠林生活。人們稱這部作品為瑞典式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兩個孩子在山洞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也有點兒像《魯賓孫漂流記》。但作品有著林格倫自己的特征:緊張的情節、通俗的現實主義和幽默風趣。羅妮婭和畢爾克生活在充滿可怕和喜劇性生靈的世界里,如人面野鷹和小人熊等。他們的父親是魁梧、粗大、,心地善良的綠林首領,但他們不知道除了劫富濟貧的綠林生活還有其他選擇。
這其中的許多描寫,充滿著一些魔幻的童趣,但又不失其代表意義,那種世代中所體現的社會意志與趨勢,在其緊張的情節與幽默的語言中相對而出。雖然是篇童話故事,可是卻又在其中低低地嘲諷著當時的社會,她那細膩的筆觸,讓我們在這樣的綠林爭斗中,靜靜地思考著當時社會所反映出來的觀念與矛盾。同時,又表現出了一種對于、勇敢、友愛、無私的歌頌。
海女兒讀后感字實用篇五
篇一:大象的眼淚讀后感
讀大象的眼淚有感
朋友推薦我看《大象的眼淚》,當聽到這一本書的名字,第一感覺就是覺得這是部與生態環境有關系的小說。其實不然,當我看完之后,心中百感交集。
《大象的眼淚》講敘的是一個波蘭小伙子23歲那年所發生的一些變故,從而改變了他的人生。這個小伙子叫做雅各,23歲那年因父母在車禍中喪生,他平靜的大學生歲月也戛然而止,正遇大蕭條年代,父母不僅沒有留下遺產,還得用獸醫診來抵還債務。這個陷入困境的小伙子變得一無所有,他滿無目的地游走到鐵路旁,悲觀地想輕生,但這時有一輛火車經過,他奮不顧身地跳了上去,其實他不知道,這輛火車是一個馬戲團的列車,他這一跳,即將改變他以后的生活。他慢慢地發現馬戲團其實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藝人和工人擁有截然不同的待遇。在完全無法預知的情況下,他和身材侏儒金科、老酒鬼老駱交上了朋友,而穿著粉紅色亮片裙的瑪麗娜在白馬背上翩翩亮相的姿態把他徹底迷住了。可惜,瑪麗娜的丈夫正是他的上司:看重他的獸醫學歷、并提拔他的奧古斯特。而大象蘿西卻把他和瑪麗娜聯系再一起,最終選擇了一條出人意料卻又浪漫的出路本書運用巧妙的插敘手法,情節變化明顯,雖然寫的是普通的愛情故事,但是字里行間就有一種感覺:作者要的就是這種單純的愛情故事的感染力量,在這個世界上,結局幸福的愛情原本就是這樣平庸作者是莎拉。格魯恩,對動物有著莫名的狂熱。書中很多的角色都是根據真實人物為藍本,故事背景則是根據30年代的巡回馬戲團。也許因為這些關系,作者才能寫出如此精彩的小說。
大象蘿西在小說過了三分之一的地方才出現,它并不是主角,而我覺得這只大象的到來,正是故事高潮的開始,是雅各與瑪麗娜愛情的開端,是雅各與瑪麗娜的丈夫奧古斯特的較量的開始。小說里,淡淡地寫出了雅各其實是個關心朋友的人,他不忍心看見蘿西被奧古斯特無情地虐待,而故事后面部分寫出雅各為了被丈夫打了的瑪麗娜與奧古斯特發生沖突,這都看出他是一個有濃厚人物特色的角色。他的熱心,不屈,對愛情的追求,對動物愛憐與本書的主題相吻合。
《大象的眼淚》讀后感
朋友推薦我看《大象的眼淚》,當聽到這一本書的名字,第一感覺就是覺得這是部與生態環境有關系的小說。其實不然,當我看完之后,心中百感交集。《大象的眼淚》 講敘的是一個波蘭小伙子23歲那年所發生的一些變故,從而改變了他的人生。這個小伙子叫做雅各,23歲那年因父母在車禍中喪生,他平靜的大學生歲月也戛然而止,正遇大蕭條年代,父母不僅沒有留下遺產,還得用獸醫診來抵還債務。這個陷入困境的小伙子變得一無所有,他滿無目的地游走到鐵路旁,悲觀地想輕生,但這時有一 輛火車經過,他奮不顧身地跳了上去,其實他不知道,這輛火車是一個馬戲團的列車,他這一跳,即將改變他以后的生活。他慢慢地發現馬戲團其實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藝人和工人擁有截然不同的待遇。在完全無法預知的情況下,他和身材侏儒金科、老酒鬼老駱交上了朋友,而穿著粉紅色亮片裙的瑪麗娜在白馬背上翩翩亮相的姿態把他徹底迷住了。可惜,瑪麗娜的丈夫正是他的上司:看重他的獸醫學歷、并提拔他的奧古斯特。而大象蘿西卻把他和瑪麗娜聯系再一起,最終選擇了一條出人意料卻又浪漫的出路??本書運用巧妙的插敘手法,情節變化明顯,雖然寫的是普通的愛情故事,但是字里行間就有一種感覺:作者要的就是這種單純的愛情故事的感染力量,在這個世界上,結局幸福的愛情原本就是這樣平庸??作者是莎拉.格魯恩,對動物有著莫名的狂熱。書中很多的角色都是根據真實人物為藍本,故事背景則是根據30年代的巡回馬戲團。也許因為這些關系,作者才能寫出如此精彩的小說。
大象蘿西在小說過了三分之一的地方才出現,它并不是主角,而我覺得這只大象的到來,正是故事高潮的開始,是雅各與瑪麗娜愛情的開端,是雅各與瑪麗娜的丈夫奧古斯特的較量的開始。小說里,淡淡地寫出了雅各其實是個關心朋友的人,他不忍心看見蘿西被奧古斯特無情地虐待,而故事后面部分寫出雅各為了被丈夫打了的瑪麗娜與奧古斯特發生沖突,這都看出他是一個有濃厚人物特色的角色。他的熱心,不屈,對愛情的追求,對動物愛憐與本書的主題相吻合。“大象的眼淚“,顧名思義,是寫大象在流眼淚所引發的事件,書中幾處寫了大象蘿西因為被脾氣暴躁的奧古斯特所打,而流下眼淚。可是真正意義上,誰的眼淚在飛呢?是大象的眼淚,也是那些讀者的眼淚!盡管這些為之掬一把淚的動人也許只是一個幻覺。正如小說中說的,在馬戲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幻覺,這也沒什么不對的,大家就是來看幻覺的”。而那些底層大眾從來就不是為了眼淚的幻覺而來的。再窮再餓也要找樂子,這就是生活的實況。在那個蕭條的世道,人生存得很無助,這篇小說讓我感受到人性的丑惡。可是更讓我欣慰的是人性也有善良的一面,雅各和瑪麗娜對人的坦城,讓人看到那個黑暗世界的一絲光芒。人無完人,但是有更多善良的人用生命中的感動去敲醒沉迷不醒的人們,有更多感動和后悔的淚水交織在一起,我相信,人間有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愛而生。
《大象的眼淚》,令人感動,讓人深思,真的是一本很好看的書!
篇三:大象的眼淚讀書有感
《大象的眼淚》之讀書有感
2010年3月17日周三,從達州到成都的k9496次列車上看了,臨時出門從柜子里抄了本書出來,當時只是覺得這個書的名字有點意思,并不知道這本書是什么內容,是勵志類的還是散文,是管理類的還是其他,更沒有想到是小說了,直到上了火車,坐定了,打開的剎那,才讓我覺得這本書,有點怪,沒有序,沒有介紹,就直接來了,當時才有點意識到是小說了!
對一本不知道講什么的小說,我還是耐性的看了下去,慢慢的,隨著文筆的展開和故事的繼續,我才慢慢有了點興趣。
故事用回憶錄的方式展開,一個老頭子,不知道自己是90,還是93的性格怪異的在敬老院的老頭,一邊描寫他在敬老院的生活,一邊回憶的方式描寫他的人生經歷,也慢慢的把故事引入正題,看了很久我沒有看到大象的字眼,我始終在想,這個大象到底是動物呢,還是有什么寓意呢,帶著疑問,我的興趣也自然越來越高,而且筆者的文筆和情節的掌控也還是可以的,所以就一直看了下去,誰曉得還真的看了四五個小時,直到快到終點了,“大象”才慢慢的出來了!一頭笨笨的大母象,馬戲團的動物,同時主人公的愛情也在不斷的延續和進入高潮,主人公的生活也越來越有意思!
3月18日,晚上,從17日下午4點過下車后還沒有再次看過這本書,但是還是想把這本書的東西留下來!
想想,自己好像真的很舊沒有看過小說了,尤其是這樣的長篇的小說,一些小故事倒是看過,但是象這樣的長小說還是真的太久沒有看了,其間看的都是些管理類的,心里方面的等等的雜書,小說真的久違了啊!
3月18日23:53,馬上要19日,睡了,好困啊!
3月20日 ,又要過難熬的周末了,周末在以前是多么好的事情啊;周末可以睡到九點之后起床,可以不用去拜訪客戶,可以不用去接待客戶(至少在外出差時),周末可以在家里做作好吃的,可以燉點砂鍋之類的東西好好吃一頓,可以去曬曬太陽,可以去運動.但是出差在外的今天--周末,卻是只有獨自一個人待在招待所,看看電視或者看看書,于是有想起了”大象”.《大象的眼淚》,今天下午18:00看完了。故事到了最后,筆者結束的很快,也算是故事的高潮來的很快,結束的也很快。大象是馬戲團的動物,是黑心老板用來賺錢的最好工具,盡管大象的費用(買大象、而且還需要一個很大的車廂來搬運它)甚至它比很多人都重要,它的價值可以超過那些可憐的馬戲團的藝人(侏儒、奇人、畸形人等等凡是能吸引人的眼球和目光的特點的人)、雜工,大象是馬戲團的縮影,是美國和美國馬戲團的一段歷史的縮影。
大象也是主人公愛情的引子。一個原本生活很平常、穩定的準備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卻因為父母意外的離去而改變了他的一生,也讓主人公過早的接觸了殘酷的社會生活,并在一段離奇的遭遇后看到了自己的守護一生的所愛。
故事有點離奇,或許是所有的事情的發生多很意外——主人公父母意外身亡,原本要畢業的大學生意外的闖入了一個更意外的“馬戲團”,主人公意外接受到了一些好心人的幫助而在這個小社會中生存下來,主人公意外的看到了自己心儀的女人,另一個馬戲團的解散意外的留下來一頭“大象”;或許故事的展開和發生都在一個奇怪的小社會(馬戲團)中發生,或許正是意外都來得太及時,才讓這個故事還是很吸引人的。
這只是個小說,只是一段歷史的縮影而已,沒有什么可以去思考或者要留給
我們的-----至少我沒有悟到什么;它只是個小說,一個消遣的工具。它有故事可以讀,有離奇的人和很多的意外吸引著我;大象有眼淚,因為當我們不了解它時,當我們不能和它溝通時,它會流眼淚,它也可能會讓我們人類流眼淚。
==或許,大象的眼淚---才是我們可以悟到看到的東西---理解!人類最重要的東西。人類了解大象后,才可以理解它;我們和大象真正溝通過了,才能了解它,才能夠讓它為我們所用。
馬戲團的總監起初用鞭打和責罵來對付大象,結果他得不到他需要的和他希望得到的東西,反而使事情越來越背離他原本的意圖,以至于它經常鞭打和責罵大象的積怨最終得到了回報---最后死在大象的大腳下。
大象也是有愛和恨的,也有愛恨交織的情節,大象也有人類所有的憎恨和仇恨以及邪惡的報復心理還有殺戮的心理,這些源于人類怎么對它,它就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回報人類。這讓我想到了《水知道答案》中的理念,我們要有“愛和感謝”來對我們身邊的所有,不僅僅是人類自己,還有我們身邊的凡是有生命的東西。
現在看來,大象在本小說中不僅僅是大象,而是動物,地球上凡是有生命的東西,大象還影縮了某一類人-----或許是那些侏儒、那些畸形人、那些有殘障的卻被人以異樣的眼光看待的人,或許還有那些不幸的人(不幸的人,我們的主人公最開始的出現,它的意外相對于他的學校的同學而言就是個不幸的人,或許正是他的這個不幸,才讓他因為一個意外進入一個不幸人的“馬戲團”中,至少很多人在馬戲團中都是不幸的,他們的不幸是天生的,對他們不公的結果造成的不幸。)------這么看來,筆者安排的意外也就不是那么的意外了。或許,這也是筆者想要表達的東西,或許這就是筆者暗藏在小說中的內涵!
快7點了,還沒有吃飯,而且還憋了一泡尿。可是現在的思路還是有點澎湃,因為畢竟隨著我的思緒的展開悟出了很多的東西,我的這本書才算沒有白白讀,而不是這個消遣的小說了。
我們人需要“愛和感謝”,要善待每個人,每個生命;我們要去了解、理解和溝通才能讓我們達到自己的目的。止于19:04。吃飯了!
海女兒讀后感字實用篇六
總有一本書,令印印象之深,過目不忘;總有一本書,蘊含著深奧的道理;總有一本書,是作者注入情感的心血之作……也總有一本書,字里行間透出濃濃的父愛,一種平凡、珍貴的親情。
人們形容父愛,常用“父愛如山”等絢麗奪目的詞匯。作者梅子涵伯伯是著名作家,是教授。但這些頭街,卻掩蓋不了那最榮耀的身份——一個平凡、愛子女的父親。是呀,他有一個寶貝女兒。她可愛機靈,因此有個燦爛的童年。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精彩事件”天天上演,梅子涵,用一支名為“父愛”的筆,記錄了女兒梅思繁點滴成長。
他認為,這是一本記敘成長的書,也是一本記敘苦惱、自我批評的書,從女兒呱呱墜地,第一次抱她,第一次親她,第一次與她玩耍,他都是與女兒一起成長的。簡單的說,這是一本父親記錄女兒生活的書。作者用幽默的語言敘事,字里行間掩蓋不住對女兒的慈愛與期望。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篇名為“鋼琴睡覺”的章節。和絕大多數父母一樣,作者也是望女成鳳。在女兒三歲時,他給女兒買了一架名貴的鋼琴。也和絕大多數孩子一樣,剛開始總認為鋼琴是一種玩具,僅僅“玩玩”而已,但感覺到這是要每天一直彈下去的,女兒也不干了。在彈琴時發發呆摸摸手。后來漸漸彈得好了,卻因忙于學業,令鋼琴與琴譜放心的“睡大覺”了。“要女兒彈而又使女兒不能彈,其實都在大人”。文末,作者總結道。這是一位父親的感想與心聲,是呀,在學業與藝術中,果斷選擇前者,前途將更平坦些。
其實,像這樣的記錄女兒成長的'文字,我爸爸也寫過。一句“女兒是上天賜予我最珍貴的禮物,這終將注定是一種緣分。”使我每次讀來都會心一笑。但是,我的爸爸也就寫了幾篇文章,能像梅子涵一樣寫出2厘米厚的書籍,實在是少之又少,難能可貴。想到這兒,不禁有些羨慕梅思繁。總體來說,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珍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