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世界環境保護日字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低碳,是一種態度》。
二氧化碳,可是頂頂大名的溫室氣體的構成成分,別的不說,近些年來,氣候異常,溫度升高已經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同身受的了。樂清是沿海城市,不高野不低,按道理說應該是冬暖夏涼四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而近年來,我們感覺到的卻是,該冷的時候不見冷,數九寒冬,大街上照樣能見到短袖短褲配高跟涼鞋的裝扮。本該是春暖花開時節,羽絨服卻還要裹在身上。這一切,究其原因,不能不說是二氧化碳過量排放的結果。
200多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人類對于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地球幾百萬年里積攢的能源被人類在短短數百年間消耗殆盡。石油天然氣數十年間就將被開采殆盡,煤炭儲量雖大,也只能再支持兩百年的開采。為此,國際間圍繞能源的開采權不斷明爭暗奪。而能源的使用,更帶來的是溫室效應。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芬蘭和德國學者公布的最新一項調查顯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遠遠超出此前的預期。如果冰川溶盡,帶來的必然是沿海城市和某些到島國的滅頂之災。網絡上甚至有人早早地模擬出上海被大海淹沒的場景。
為了應對這些可能到來的問題,世界各國的政府和民間組織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尋找解決之道。開發新能源者有之,太陽能、風能、原子能乃至于潮汐能的大規模應用都在科學家的研究日程表上,某些技術也正在被推廣應用中。有的致力于尋找新技術更加合理地運用能源以期盡量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于能夠吸收二氧化碳。英國的科學家就在實驗室里發明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水泥,這種水泥每生產一噸可以吸收半噸二氧化碳。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福音。
但這些說起來聽起來與我們普通人似乎又遙遠了一些。我想低碳生活,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更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神奇教練米盧說:態度,決定一切。他用堅定的態度將中國男足奇跡般地送進了2002年的世界杯。這難道不是現實版的皮革馬利翁效應么?很多時候,我們對事物的看法能夠影響事態的最終發展。因此,面對現實,我們更應該對低碳生活的號召抱有堅定的態度。
那么,低碳生活,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呢?
我想,那可以是一種夠用就好的簡約主義態度。衣服不必每季清空舊衣,適當搭配新舊衣服照樣時尚,而少買一件衣服,可以減少6.4kg的碳排放;食物不必非要精雕細琢,吃飯不止是為了滿足嘴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滿足身體的需要。住房不必裝飾得如同宮殿,簡簡單單更加耐看;出行不一定非得寶馬香車,短距離的出行使用步行或者騎自行車的方式更健康而更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還不用擔心遇上路阻把走路十分鐘的路開車開上半小時。炎炎夏日,辦公室的冷氣不一定要調到很低才涼快,適當出汗是最好的排毒方式。寒冷的冬季多做做有氧運動你的五臟六腑會更加活躍地工作。
低碳生活,也可以是一種熱愛綠色的自然主義態度。在如今的城市當中,鋼筋水泥組成的叢林,除了帶來熱島效應之外,也帶來了光化學污染,帶來了噪音污染。人類從森林中走來,天生對綠色有著天生的依賴。很多人總喜歡爬山,原因無他,就是因為辛苦登上山頂之后,再次俯瞰那已經遠去的安靜的城市,就會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世界環境保護日字篇二
甲:開啟健康人生,打造職業未來,《青春之音》與你相伴。
乙: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歡迎來到青春之音廣播時間。
甲:我是你們的好朋友xxx。
乙:我是 xxx。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資源越發匱乏。
甲:隨著森林的銳減,干旱、溫室效應、風化加速、水土流失、物種減少等一系列的問題迎面而來。
《環境與生命》
乙:千百年來,我們不斷的認識環境、利用環境、改造環境,以謀得最大利益。但有因亦有果,當我們沉迷于安逸的時候,曾經肆無忌憚的破壞皆轉化為各種各樣、前所未有的環境問題一個接一個的撲面而來。
甲:還記得上個星期持續幾天的霧霾嗎?連日的靜風、逆溫天氣使得污染顆粒物不易擴散。
乙: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產能過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過大、污染控制力度不夠等種種原因,導致大氣污染排放總量遠遠超過了環境容量。
甲: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生命與環境是相互影響、相互牽制的,生命改變著環境,同樣,環境也在改變、影響著生命,可以說,生命、環境是一體的,生命就是環境,環境即是生命。
乙:請欣賞歌曲《heal the world》
甲:這曲被許多人稱為邁克爾·杰克遜的公益性歌曲三部曲之一,更被譽為“世界上最動聽的歌曲”。heal the world是一首呼喚世界和平的歌曲。
乙:里面有幾句歌詞,我覺得寫得很好。
and the world we once believed in
甲:我們曾經信賴的世界
會再次閃爍祥和的光芒
那么為何我們仍在扼殺生命
傷害地球
扼殺它的靈魂
乙:歌詞倡導人們保護和珍惜我們的環境,讓戰爭遠離,世界和平。
甲:曾經,我們固執己見的破壞著環境、自命不凡的踐踏著其他的生靈,高傲的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可是,我們不過是個稍微高級點的動物而已,我們缺點無數,我們愛安逸,過于自信,即自負。
乙:如今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我們也慢慢的從自我無知的世界中走出,曾經,我們生活在一個繁星爍爍、天清氣朗、風光旖旎的環境中,卻不曾發現它的美好,如今,繁星不見、清朗不存、旖旎不復,我們才懂得珍惜二字。
甲:近2000年來,地球上有106種哺乳動物和127種鳥類滅絕,瀕臨滅絕的哺乳動物有406種,鳥類503種,爬行動物209種,魚類242種,不僅如此,這些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乙:說到動物,我不禁想到了桃花魚,又名桃花水母,秭歸人視桃花魚為吉祥物,并把它與屈原、王昭君一起作為屈鄉人的驕傲。每年桃花盛開時節,江邊桃花魚像飄落的一簇簇桃花瓣,淡紅的、潔白的、乳白的、棕紫色的……無頭無尾,身體透明,分成四瓣,柔軟如綢,有銅錢那么大,好像一只只彩色的降落傘,又好似一塊塊漂亮的小手帕,緩緩地一張一縮,悠悠然飄蕩上下,與長江兩岸綻放的千萬朵桃花相輝映,與碧水中五彩斑斕的鵝卵石相映襯,美妙無以言表。 甲:關于桃花魚的由來有個美麗的傳說。相傳西漢元帝時和親匈奴的王昭君入宮前路過距歸州不遠的香溪河時,因故土難離,傷心不已,淚流滿面,用來擦拭眼淚的香羅帕當時已被眼淚浸透,于是她就到香溪河邊去洗香羅帕。當她把香羅帕往水中一放,溪水頓時芳香四溢;當她一串串傷心的淚珠落到溪水中后,就又變成了一群群狀如團傘,輕若羅綃,顏色各異的桃花魚。
乙:從那以后,當地人就給那條小溪取名“香溪",歸州一帶也就有了桃花魚。直到如今這條小溪仍叫香溪,但隨著三峽大壩第二期工程的結束,秭歸境內原適宜桃花魚生存環境的水域水位被抬高,泥沙淤積,嚴重破壞了桃花魚生生不息的這片圣地。香溪河中已沒有桃花魚了,只有距香溪五公里遠的鴨子潭中還存有。 甲:地球,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我們曾經美麗的家,所有生物都屬于它,但它從來不屬于任何生物,我們保護環境的同時,就相當于間接地保護了自己,更是保護了所有生命。
乙:環境,即生命,讓我們將這五個字銘記于心。
世界環境保護日字篇三
世界環境日在每年的6月5日,那么大家對世界環境日的由來是什么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了解過,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972年6月5日~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圍內研究保護人類環境的會議。出席會議的國家有113個,共1300多名代表。除了政府代表團外,還有民間的科學家、學者參加。會議討論了當代世界的環境問題,制定了對策和措施。會前,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秘書長莫里斯·夫·斯特朗委托58個國家的152位科學界和知識界的知名人士組成了一個大型委員會,由雷內·杜博斯博士任專家顧問小組的組長,為大會起草了一份非正式報告——《只有一個地球》。這次會議提出了響遍世界的環境保護口號:只有一個地球!會議經過12天的討論交流后,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declara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environment),簡稱《人類環境宣言》)和具有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呼吁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造福子孫后代而共同努力。
《人類環境宣言》提出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引導和鼓勵全世界人民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人類環境宣言》規定了人類對環境的權利和義務;呼吁“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而保護和改善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這個目標將同爭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這兩個既定的基本目標共同和協調地實現”;“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體人民和后代而努力”。會議提出建議將這次大會的開幕日這一天作為“世界環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的建議,規定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讓世界各國人民永遠紀念它。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要在每年的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許多國家、團體和人民群眾在“世界環境日”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宣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同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世界環境狀況年度報告書,并采取實際步驟協調人類和環境的關系。世界環境日,象征著全世界人類環境向更美好的階段發展,標志著世界各國政府積極為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做出的貢獻。它正確地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1973年1月,聯合國大會根據人類環境會議的決議,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設立環境規劃理事會(gcep)和環境基金。環境規劃署是常設機構,負責處理聯合國在環境方面的日常事務,并作為國際環境活動中心,促進和協調聯合國內外的環境保護工作。
從1987年開始,還要選擇一個城市作為聯合國的宣傳活動中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6月5日舉行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并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這些主題的制定,基本反映了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間題及其環境熱點,很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