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規則字篇一
規則之于社會,猶如水之于魚,雨露之于花草,陽光之于大地,必不可少。
還比如在這垃圾桶旁邊,有許多垃圾。有些人為了趕時間,在遠處就把垃圾扔向垃圾桶,扔沒扔中就不管了,繼續趕路,我想為這些人提提建議:“你們有時的確很趕時間,但是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又需要多長時間呢?你們沒有扔進去的垃圾可都是環衛人員撿進去了,這不是給本來就很累的他們增加了負擔了嗎?”我想:可以在每個垃圾桶旁邊安裝攝像頭,如果有人亂扔垃圾,就罰款,嚴厲的懲罰必定會讓人敬畏規則。
再比如在長城上,我隨處可以看見古老的墻磚上刻著的“xxx到此一游”,好似臉上難看的傷疤。這些墻磚旁邊就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禁止刻畫!”長城上是留下了你的字跡,也留下了你不遵守規則的證據,這并不會讓城墻記住你,只你讓更多的人恥笑你。
又比如有些人走在路上,為了趕時間,只要發現沒車了,不管是紅燈還是綠燈,都迫不及待地沖過去(我爸爸算一個),更有甚者,和汽車速度,拿著脆弱的生命之卵去觸碰規則之石,失去的不僅是規則意識,還有可能是寶貴但只有一次的生命啊!
規則本身無美感可言,但是有了人們自覺遵守規則,才擁有和諧有序的美好景觀,才能顯示規則的好處與美麗。請大家自覺地遵守規則,敬畏規則。
規則字篇二
;一開始,村民們把從北京來的袁天鵬當欽差,以為他要為他們申冤做主。當聽到這個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開口談的卻是如何開會時,村民們的熱乎勁兒就散了。“你就告訴我們,村里的集體資產,到底是分還是不分?”村民中的幾個骨干沒了耐心。
“該怎么分?是都分掉,還是分一部分?按什么標準,確定哪些人可以參與分?集體資產都分了以后,村里怎么發展?”袁天鵬仍像個碎嘴老太太。
“我們不管,那是領導的事。”
這個答復,袁天鵬一點都不意外。他已經看得太多:出現問題時,中國人第一個想到的是找誰解決,而不是用什么機制來解決。
這是2009年,在貴州某城中村所在的街道政府的邀請下,袁天鵬給當地村民講解《羅伯特議事規則》時的一幕。當時,村里有一筆拆遷補償款,一直作為集體資產進行投資,但從未跟村民分過紅。村民們即將鬧到要上訪。
這是袁天鵬推廣《羅伯特議事規則》的第三年。《羅伯特議事規則》,是美國廣受承認的議事規則的典范,1876年,由美國人亨利·羅伯特以英美議會議事規則為基礎、結合民間需求而推出。一百多年來,規則中的理念和原則早已成為美國人的常識和習慣,用于政府、企業等各種組織。
它是一種具體的、可操作的民主,提供了大量的標準、手段以及具體的機制,將民主的精神體現于會議規則之中,堪稱一本如何開好會議的紅寶書。袁天鵬初次接觸《羅伯特議事規則》,是在1999年留學美國阿拉斯加大學時。出于對公共事務的關注,他獲得一個進入學生組織的決策機構“學生議會”的機會。一就任,議會秘書就給了他一本200頁的《羅伯特議事規則》。
在“學生議會”,袁天鵬體會到中美開會的不同:在中國,領導說了算,很容易就作出一個決議;
在美國,即便是在權力機關,說了算的過程看起來也很麻煩,受到諸多制衡。這個經歷,讓袁天鵬感受到:群體共處,追求權利和利益時,必須以不侵害別人的權利和利益為前提,必須有制衡。可他真正決定推廣議事規則已是若干年后。
2005年,是袁天鵬回國創業的第二年。公司做的是電信服務,但各種“潛規則”當道,讓他郁悶不已。市場大環境比的是誰是破壞規則的高手,“初級水平的請客吃飯,中級水平的直接送錢,中高級水平的賣你房子打對折,高級水平的一個內幕消息讓你股票大賺”,不僅如此,股東內部缺乏制衡,就三個股東,會上講話彎彎繞,會下兩兩小溝通,無法形成有效決策。
一籌莫展中,他這才想起在“學生議會”時的《羅伯特議事規則》。這個追求群體共處、平等合作,在一個公共機制上來表達主張和進行利益博弈的模式,恰好可以打破千百年來中國人習慣的議事模式:要么是強人說了算,要么是所有人對打亂成一鍋粥。
他花了一年多完成了《羅伯特議事規則》的翻譯和出版工作,通過了“美國議事專家協會”的考試,并成為這個機構在中國的第一名會員。了解越深越發現,對于規則,中國大陸有太多歷史和現實的需求。于是,在2007年,他注冊了一個咨詢公司,全力推廣議事規則。
街道辦懂了,召集村民分組舉行若干次大辯論,討論了若干方案后,全體投票,最終達成的結果是,集體資產分一半、留一半。
(摘自《中國周刊》2012年第23期)
相關熱詞搜索:;規則字篇三
五,四,三,二,一,時間到!只見綠燈緩緩地亮起,在一旁等待的我急匆匆地跑向對面,回頭望望紅綠燈,心里感慨萬千,不知不覺想起了一段刻骨銘心的往事。
那是一天下午,陽光明媚,柔和的陽光輕輕地親吻著每個人的臉。我興沖沖地向新華書店走去。我來到馬路前,只見紅燈突然亮起,我連忙止步。等了一下便覺得索然無味,于是,我的.心里產生了闖紅燈地想法。看看四周沒有什么車子,這才胸有成竹的踏出了第一步。
這時我忽然想起;會不會有危險?我看了看四周,還是沒人。我三步并作兩步趕緊過了馬路。
呼,虛驚一場!我忐忑不安的心這時才放下心。我回頭一看,只見一位雙腿癱瘓的老人推著輪椅緩慢向我駛來。
來到紅綠燈前,老爺爺立馬停了下來,像鋼鐵一樣紋絲不動地停在那里直到綠燈亮起,老爺爺才緩慢地向我駛了過來。
看見這個情景,不禁面紅耳赤。回想起自己剛才的所作所為,心里更是十分慚愧,久久不能平靜,只是呆呆地立在路旁。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事情已經過去許久了,可是那紅綠燈里的規則之美、道德之美卻久久地震撼著我的心靈。
規則字篇四
“規則”,一個人人熟悉的字眼。可是,規則究竟是什么呢?——是修飾白板的顏色?是花中心的粉?是有或是沒有都沒關系的無聊事物?還是不可消失的重要東西?昨天,我看了一部香港的電視,其中有一部分講到了一名女子被他人先奸后殺的悲慘故事。這種血腥場面讓人看了,不禁不寒而栗。
看,在香港這個這么講法制的社會,居然發生這種事情,可想而知,在其他地區,類似的事情更多了。因此,規則在生活中有著很重的地位。有人說,要自由就不能有規則;有人說,有了規則才有更好的生活。兩者互相比較,其實都有道理。
前者——規則,控制了人們不能干這個,不能干那個,限制了人們做事的范圍,對人們來講多少都有些牽制。但是,只要反過來想想,如果沒有了規則,你活在世上是否就會得到百分百的自由,也就是所認為的快樂。——假設,你走在大街上,有人向你沖來,把你刺傷了,你問他為什么,他卻說了一句“這是我的自由”就走人了。那么,這時候,你會服氣嗎?你會接受嗎?當然,憑人的本能,你決不會讓這件事就這樣算了,而是會跟他理論。這樣一來,“不能隨意侵犯他人的人身權益”這一條規則就可以幫你解決,讓你上街是有了幾許安全感。后者因為在規則的`保護下,好好地生活,有了人身安全的保障,所以活得更安全,更快樂。
因為他們不會受到他人因為“有自由”而做出不利于自己的事。兩者這么一進行比較,我想曾經堅持“要自由就不能有規則”的人也應該明白了規則對自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規則,讓我們生活得更安全。因此,我們作為合格市民也應該好好地遵守每一條規則。讓不規則遠離我們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