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動手做初二動手字篇一
為了能讓孩子把語文所學的生字記住、會寫并會注音、組詞;把數學所學的加減法口訣背會、記牢、并能脫口而出得數,教兒子語文和數學的兩位老師同時為我們家長推薦了一個幫助孩子學習的好方法——為孩子制作卡片。
第一次為兒子制作語文生字卡片時,我在接兒子放學的路邊店里買了幾張卡紙。到家后,按老師的要求剪成了如撲克牌大小的長方形,然后在上面畫出四線三格。當把這些都做好,交給兒子寫字、注音并組完詞后,我倆的雙手上都粘滿了字卡的顏色。
我隨口說了句:“這顏色很難洗掉,又對身體有危害。”
“用撲克牌能行嗎?”我疑惑地問兒子。
兒子堅定地說:“能行!”
兒子卻推著讓我去廚房做飯,說等他做好了讓我看。
我看到兒子的書桌上擺放的是用白紙把撲克牌的正面粘貼的整整齊齊、干干凈凈的卡片,撲克牌上的圖案被蓋得嚴嚴實實,一點痕跡都沒有。那上面的加減算式則是兒子自己寫上的,字跡很工整,大小也均勻。看得出,兒子在制作過程中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看到我,兒子把卡片放在我手里讓我“出牌”,他則算我出的是“幾”。我出一張,兒子算一張,出一張、算一張……就這樣,速度越來越快,兒子也算的又快、又對又流利。
我高興地直夸兒子不但字卡做的好而且在算得數時,真是又快又正確。
動手做初二動手字篇二
苦難對于弱者來說是萬丈深淵,而對強者來說只是一塊墊腳石。
魯濱孫是個熱愛航海,喜歡探險的人,再一次遠航中遇見大風,只有他幸免于難,漂泊在一個荒島上,在28年后,憑著毅力和勇氣,終于找機會回到了英國。
最讓我羨慕的是魯濱孫出色的學習能力與動手能力,在最初到達荒島時,他一無所有。經過幾年的努力后,他也擁有了自己的生活,還有一個同伴,她是如何做到的?他沒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只有并不鋒利的碎石片,他做一塊木板要25分鐘,建造一個合適的居所要好幾年,他沒有什么吃的,只有自己在島上尋找,他需要的東西都沒有,在這種地方存活談何容易,可是并不是沒有人做到過,既然有第一次,那么第二次也會成為可能。
但是如果讓你,讓我上島,哪怕只有一個星期能做到嗎?很顯然不能,這是為什么?是能力的退化嗎?是因為現在的我們沒有實踐的機會,我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我們的一切都不是我們的,什么是能干?能干就是幫忙洗個碗刷個盤,這算什么?我們何嘗像一個真正的獨立的'人?什么事都自己做。我們的床誰鋪?我們的被誰疊?我們的衣服誰洗?你們想過嗎?有的人除了干這些事以外,還要喂羊,挑柴,種菜,這些事,你們干過嗎?現在的我們似乎只會死讀書,讀死書又何用?混個文憑?沒有靈活的手腳,又有何用?這其實是人類的一大悲劇。過上美好生活固然好,可是失去了本性也沒有意義。
你們有誰知道菜種在土里是什么樣的嗎?你們真正知道綠油油的小麥與狗尾巴草的區別嗎?如果你是魯濱孫,估計早就把狗尾巴草當小麥吃了。你們每天吃的都是爸媽做的飯,那么你們會做飯嗎?換句話來說,你們會把空空的雙手拿滿菜肉嗎?你們會在一望無際的荒原上架鍋做飯嗎?如果把魯濱孫替換成你,別說28年,28天你都過不去,更別說等到船回家了。
做個圍墻?呵!不切實際,我估計沒有哪個爸媽會同意,那又有誰能做得到?就拿我來說,做個飯磕磕絆絆。給鹽給油,誰能把握好?反正我是不行,好不容易做出來的,不是鹽多了就是鹽少了。唉!所有東西都是要學習的,我們也要學習魯濱孫的學習與動手能力,把自己的能力變得更完善,讓以后的生活更加美好。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學習更多知識,好的生活永遠是自己創造的。
動手做初二動手字篇三
“五一”的假期是多么的美好呀!可惜對于沒有手機的我來說,則是夢魘了。但時間總是要過去的,我整理舊書時,發現了一盞老舊的臺燈。“閑著也是閑著,不如把它給改造一下吧。”我想。
改造開始了,我先拿出一個小號的螺絲刀對著螺絲扭了起來。可扭了一會我卻發現:“咦?為什么扭了這么久,都沒有把螺絲給扭出來?”我仔細一看,原來是因為老化導致塑料早已不堪重負,所以我一扭下去非但扭不出螺絲,反而扭出一堆的塑料花來。“嗯……怎么辦呢?”我正苦惱時,卻無意間撇見了角落里的錘子。“對呀,可以用錘子把它給砸開呀。”說干就干,我拿起錘子就對著臺燈砸了一錘,可這不砸不要緊,這一砸下去,臺燈立馬四分五裂,飛出一堆零件來。“啊,殼子都飛了,零件不會壞了吧?”我恨不得吃后悔藥。但幸好,零件沒有損壞,于是我便著手給它設計外殼。
“沒呢,干嘛不早說?媽這就給你去做。”我媽慈愛的說道。媽一走,我立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上樣板和一把剪刀后化作長虹離去。
“媽~~”
“別!吶吶吶吶,給你給你。”我爸不甘心地把錢給了我。
拿到錢,終于買到了心心念念的502,我以“十”字形的結構固定,圍成一個木頭花盒子,用剪剩的木頭拼成一個大大的“五”字粘在盒上,一根長長的木片做為光源的支架,余下的零件用膠水粘好在部,這個臺燈就改造好啦!
可我興高彩烈的去讓老爸欣賞我的臺燈時,回應我的卻是那憤憤不平的目光。我只好“嘿嘿嘿”的對著他笑,唉,這年頭改個燈,還會得罪人呢。
動手做初二動手字篇四
有一個小子男孩,他叫丁丁,他已經十歲了,可他像小少爺似的,不愿跟媽媽分擔家務。
有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丁丁一手抱著藍球,一手拿著襪子,向發出命令似的,對媽媽說:“媽,這襪子交給您了,我出去玩嘍!”說完,隨手一扔,把臭烘烘的襪子扔進臉盆里。媽媽正挽著袖子,系著圍裙,提著水桶打算去打水,她轉過頭,皺著眉頭,說:“我正忙著呢,自己去洗……”話沒說完,丁丁早已像風似的跑出去,找朋友玩了。
丁丁又抱著足球,跑到明明家,找他踢球去。他看明明也在洗衣服,很奇怪,問:“明明,你怎么也在洗衣服呀!放下手頭的事,讓大人去干,我們去玩吧!”明明擺擺手,說:“不,不。媽媽可累了。要一大早頭起來上班,很晚回來,還有一誰家務事等她,你還只知道玩。”丁丁聽了,想想林林和明明,又想想自己,感到十分愧疚。
丁丁跑回家,推開大門,看見媽媽一手擦著汗,一手捶著背,坐在凳子上休息。衣服洗得十分干凈,在晾衣繩上曬著,丁丁看到了,紅著臉,撲進媽媽懷里,說:“對不起媽媽,我一點兒都不懂事,把家務活推給您,不顧您的感受。”媽媽聽了,溫柔地說:“聽到這句話,我感到十分開心,一直盼著你能懂事,現在可以改。”丁丁點了點頭。
從此,丁丁變得懂事了,媽媽也不比平常辛苦了。
動手做初二動手字篇五
今天我們小記者又有新活動了,雖然也是親子活動,但這次的活動不僅能增進我們和父母之間的感情,還能填飽肚子,那就是包餃子比賽。
活動開始了,看著其他小朋友都不會包,自認為比較巧手的我嚷著要搟面皮,等工作人員把搟面杖和面團給我后,我搟出的餃子皮卻千姿百態,厚薄不均勻。媽媽邊教邊鼓勵我說:“沒關系,熟能生巧嘛! ”我鼓起勇氣繼續做,雖然衣服上、臉上甚至頭發上都沾了面粉,但一點兒也沒影響到我的熱情。餃子皮越搟越熟練,看著一個個基本合格的餃子皮在我的搟杖下生產出來,真是一種享受。
好不容易一切準備就緒后,媽媽開始示范包餃子了。只見她先拿起一個白白的餃子皮攤在手掌上,用筷子夾了些肉餡兒放在中央,然后將餃子皮的對邊緊緊捏攏,一個小巧玲瓏的餃子就制作完成了。看完了媽媽的示范,我也迫不及待地包了起來。沒想到,我剛捏住餃子皮的兩端,餃子的“肚子”就破了。我急中生智,趕緊拿來另一張面皮,一股腦兒把它包了進去,這才算包好一個。不過,我這個餃子顯然比其他餃子大了一圈。
媽媽拿起我的餃子看了看,笑著說:“包餃子不能用蠻勁兒,要用巧勁兒。 ”我按照媽媽說的,將餡兒放好后,右手先捏住餃子皮的中間,然后兩邊對齊,再左右一起使勁一捏,終于大功告成了!雖然不是很好看,但這可是我包好的第一個餃子。回味著媽媽剛才說的話,我不禁感慨:學習也是如此,要動腦筋,不能只用蠻勁兒。
包完餃子就可以煮餃子了,我站在電飯鍋旁邊焦急等待。終于出鍋啦!吃著自己的餃子,別提有多開心了。媽媽向我伸出了大拇指。這次活動不僅讓我一飽口福,還讓我親身體驗了包餃子的樂趣,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