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一
今天,爸爸答應我們要去太湖野餐,我們開心極了!
到了下午,爸爸媽媽帶好食材、燒烤的工具和燒烤架來到了太湖邊。我們先找好了一片空地,然后開始把碳燒起來,再找一些樹枝和枯樹葉來,將它們點燃,然后放上碳,等碳燃了之后放進燒烤爐,然后烤帶來的食材,但因為時間很長,所以我們小孩子先在一旁玩。
我們先玩了切西瓜。由我先來切。大家一起喊:“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一切二?!庇谑俏仪械搅诵∶篮托毜闹虚g,她們就開始跑了,最后小寶贏了,然后由她來切。就這樣過了好幾輪,還是沒有輪到周浩,于是他就不耐煩的說:“我們來玩木頭人吧?!焙髞砦覀兙烷_始玩木頭人了。我們先喊:“一二三,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一喊完,時間仿佛停止了,大家一動不動,連眼睛也不眨一下。突然,小美和貝貝的笑聲打破了寧靜,于是,她們就出局了。后來,我也動了一下,就出局了。突然,我想到了一個可以讓其他人馬上輸掉的辦法,于是,我便開始行動了。我站在小寶的前面,然后對她笑,她也笑了,后來她就出局了。
突然,爸爸喊道:“快來吃燒烤吧!不吃的話我全部吃掉了!”于是我們爭先恐后地跑到爸爸那兒去,生怕自己吃不到燒烤。
最后,我們吃著燒烤回家了。
今天,我們玩得非常開心,我希望爸爸媽媽每天都能帶我們來這兒玩。
小學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二
緊張的期中考試過后,同學們期盼已久的秋游終于到來了。也許是聽見了我們的呼喚,持續許久的秋雨綿綿最終在上天的手中變成了陽光明媚。
因為早就在電視上了解過太湖沐春園,所以當我走進沐春園時并沒有感到十分的陌生,反而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這座坐落在太湖邊的現代園林,相比蘇州園林的古典雅致,沐春園多了些現代大氣。走在高高的空中棧道上,對恐高的我來說有些惴惴不安。我眺望著遠處的景色,雖然已是深秋時節,但是在綠樹環繞的小池塘里卻依然漂著幾株殘荷,我不由想起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古詩,“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走在鋪滿鵝卵石的小徑上,讓人不禁心曠神怡。如此詩情畫意的仙境,我不由蹲下身子,隨手撿起一塊鵝卵石做為這次秋游的紀念品。
午間小憩后,我們準備乘坐游船進行環湖之旅。站在碼頭上,看到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游船。其中有一艘古老的木船引起了我的注意。它高大的桅桿上掛著厚重的船帆,據說船上還住著一對年事已高的夫婦。而我們乘坐的是一艘古色古香的游舫。船長是位老實憨厚的中年男子,我們還親切地稱他為雨果筆下的“哈爾威船長”。坐在游舫上,欣賞著兩岸的旖旎風光,湖面上吹來微風,一切的煩惱與疲勞都煙消云散。
游玩了沐春園,我們又來到了臨近的桔園采摘桔子。走進桔園,面對陡峭的小路,膽小的我不禁有些心驚膽戰。面對狹長的樹枝,我只能彎著腰,仔細挑選著又大又黃的桔子。樹上的毛毛蟲掉落在我的衣服上,還是我最要好的同學幫我細心地撣掉。我不禁感嘆,果農們是怎樣辛勤勞動的,才有這秋色滿園的.場景,是他們點點滴滴的辛勞換來的。
我們就這樣度過了短暫而歡樂一天,這天經歷的事情特別有意義。這是我小學生涯中最后一次秋游,我會把它寫到里,永遠珍藏!
小學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三
今天,我和媽媽就來到了無錫的黿頭渚風景區。
大家隨著人群進入景區,在十里芳徑上,我一看到美麗而寬廣的太湖,就被她吸引住了。畫面輕柔美麗,富有詩情畫意,令人心曠神怡。我來到黿頭渚的森林里,穿越石板小路,看到一個禮堂,上面寫著范蠡堂。范蠡是誰呢?范蠡,春秋時期,越國的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將軍,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洗清當馬夫的恥辱。
接著,大家爬森林最高處―――鹿頂迎暉。鹿頂迎暉有三只鹿迎著朝霞而來,把吉祥帶給無錫的人們。在鹿的后面有一座三層樓的塔,名為舒天閣。正所謂:“塔頂尖,尖如筆,筆寫五湖四海”。我一口氣爬到樓頂,向左一看,把整個無錫城盡收眼底,向右一看,太湖風光,碧水遼闊,煙波浩淼。
下了山,大家來到碼頭,坐著神仙號輪船去了太湖仙島。煙波浩淼的太湖一望無際,陽光灑射在湖面上,微波泛起,波光粼粼,千萬塊耀眼的光斑閃爍著,像千萬條小魚兒跳動著,金黃一色,歡呼跳躍。
然后,大家經過云宵宮,來到湖邊,看到老子靜思的銅像,不禁使我想起老子的道德經。是啊,身處如此美麗的景色之中,融天地為一色,難怪老子會寫出流傳至今的《道德經》著作來。
太湖美,美黿頭,島嵌湖中,浮黿翹首;夕陽映,映太湖,水天一色,人間仙境。此情此景,我想:迷人的太湖,我一定會再來看你的。
小學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四
太湖之大位于我國五大淡水湖的第三位,它面積達6萬多公頃,也就是有兩個香港那么大,它穿越了無錫,蘇州,湖州,杭州這四大地區,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10月1日,我家親朋好友共14人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去游覽蘇州西山的太湖。
這一天,陰雨綿綿,烏云陣陣,太湖上雪浪滔天,顯得更加浩瀚無邊,別有一番壯闊的美。
第二天,晴空萬里,陽光明媚,太湖的景色壯麗無比,陽光灑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好像無數的金子在跳躍,湖水的顏色是一塊一塊的,一片藍色,一片綠色,一片白色,就像是一條輕柔的絲綢。
我們的駐地就在太湖邊,清晨我們在湖堤漫步,好清新的空氣約。平靜遼闊的湖面上,彩色的霞光在跳躍,茂盛的水草在飄搖,遠處帆影點點,水鳥群群。??!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美景。清澈的湖水中,我看見一群苗條的小魚排著隊緩緩地游來游去。我用腳重重地踩了一下水泥地,它們就像電光一樣四散游開,眨眼就不見了。
“嘎嘎嘎”一陣清脆的叫聲傳來,我們順著聲音望去,只見一只只頑皮的小野鴨正在湖面上歡快地游著,它們一會兒比賽游泳,一會兒把頭悶在水里,那清脆而又透亮的聲音傳向遠方。遠處,青青的山連綿起伏,就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我不禁陶醉在這如畫的美景中了。
太湖不僅景色秀麗,而且物產豐富,太湖里都是寶貝,太湖“三白”:白蝦,銀魚,白魚,味道鮮美,馳名中外,珍珠,貝殼,蓮藕,雞豆子更是應有盡有,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太湖勤勞的人民在沿街擺滿各種特產,價廉物美,我們喜滋滋地買了許多回家。
我真羨慕太湖邊的人民,因為他們每天能看到美麗的太湖,還能盡情享受太湖的禮物。
太湖真美,我愛太湖!
小學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五
太湖之大位于我國五大淡水湖的第三位,它面積達6萬多公頃,也就是有兩個香港那么大,它穿越了無錫,蘇州,湖州,杭州這四大地區,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10月1日,我家親朋好友共14人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去游覽蘇州西山的太湖。
這一天,陰雨綿綿,烏云陣陣,太湖上雪浪滔天,顯得更加浩瀚無邊,別有一番壯闊的美。
第二天,晴空萬里,陽光明媚,太湖的景色壯麗無比,陽光灑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好像無數的金子在跳躍,湖水的顏色是一塊一塊的,一片藍色,一片綠色,一片白色,就像是一條輕柔的絲綢。
我們的.駐地就在太湖邊,清晨我們在湖堤漫步,好清新的空氣約。平靜遼闊的湖面上,彩色的霞光在跳躍,茂盛的水草在飄搖,遠處帆影點點,水鳥群群。??!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美景。清澈的湖水中,我看見一群苗條的小魚排著隊緩緩地游來游去。我用腳重重地踩了一下水泥地,它們就像電光一樣四散游開,眨眼就不見了。
“嘎嘎嘎”一陣清脆的叫聲傳來,我們順著聲音望去,只見一只只頑皮的小野鴨正在湖面上歡快地游著,它們一會兒比賽游泳,一會兒把頭悶在水里,那清脆而又透亮的聲音傳向遠方。遠處,青青的山連綿起伏,就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我不禁陶醉在這如畫的美景中了。
太湖不僅景色秀麗,而且物產豐富,太湖里都是寶貝,太湖“三白”:白蝦,銀魚,白魚,味道鮮美,馳名中外,珍珠,貝殼,蓮藕,雞豆子更是應有盡有,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太湖勤勞的人民在沿街擺滿各種特產,價廉物美,我們喜滋滋地買了許多回家。
我真羨慕太湖邊的人民,因為他們每天能看到美麗的太湖,還能盡情享受太湖的禮物。
太湖真美,我愛太湖!
小學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六
濃縮、飽含著蘇州特色的古老園林,雖然也具有著許多與眾不同之處。但是,我終究還是喜歡這東方水城中的自然風光—太湖。
汽車開上那好似白色蛟龍,又如長長串起一座座小島的鎖鏈的太湖大橋,眼前呈現著的便是那一望無際的太湖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白帆點點,碧藍的天空漂浮著朵朵白云,遠處,水天一色,清風徐徐,讓人更加心曠神怡!
車,停在了穿過大橋不遠處的道路上,我們登上快艇,向三山島飛馳而去,不一會,便抵達了三山島;這兒可是個月月開花,季季結果,就像世外桃源的好地方呀;登上島上有名的蓬萊亭,放眼望去,山清水秀,八百里太湖,盡收眼底。這里不僅風景美麗奇異,四面環水,而且還盛產水果,酸甜可口的楊梅、品質超群的白玉枇杷,令人垂涎三尺的橘子……一到秋天,橘子紅了,走進茂密的果林,滿山遍野的橘子似個個小燈籠一樣,掛滿樹梢,非常漂亮;我隨手摘了下一個,頓時,清香撲鼻而來,剝一囊吃在嘴里甜中帶酸,令人回味無窮。
當你走累了,可以在湖邊找一家農家飯店坐下,一邊欣賞著湖光山色,一邊享受著農家美味:太湖三白,銀魚、白魚、白蝦,還有許多不知名的野菜。
我愛美麗的太湖,更愛我的家鄉——蘇州。
小學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七
走進太湖,是絢麗的畫,是飄渺的夢,我仿佛站在畫的一角,亦仿佛身在夢的邊緣。那種說不清的親切感,那種賞心悅目的滿足感,我無法找到更貼切,更華麗的詞匯來形容我在夢境的感覺,當初升的陽光照在我身上的那一刻,我清楚的知道,那不是夢,我身在其中,任由陽光沿著太湖的波瀾,一點一閃的灑在我的身上,我從夢中走來,太湖卻真切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靜靜的坐在太湖畔,向著朝陽揮舞著雙手,我隱隱約約的看見了對面的山,對面的樹,我閉上眼睛聆聽著碧波拍岸,觸摸著蕩起水面的清風,耳旁是它撫過柳簾驚起絲穗的搖擺,臉旁沐浴著那淡淡的云霧,我分明聞到了太湖的氣息,魚聲雀鳴,云飛霧繞,躲在那山間的太陽露出了半點微笑,一道金光撥開了那淡淡的霧,我對視著那山,那水。我終于看清楚了,那不是山,那是連著太湖水的悠悠青峰,可那確是山,隱隱約約的似一尊大佛。
我沿著萬頃碧波之旁,繞過青松翠柏,走過幽幽曲徑,眺望著那平山遠水,猶如處身在仙境之中。我渴望快點轉到對面,去感受另一番湖光山色,另一番景趣。而我的耳朵卻吸引著我追隨著一片古韻古聲而去。站在始皇停馬遺跡之旁,望向太湖畫舫,聆聽著古色古香的無錫評詞,品味著夫差水戰,始皇歇馬的歷史故事。仿佛此刻眼前的太湖水匯入了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此刻即使夫差復活已不見了避暑宮,始皇再世也難尋當日的神馬,而我卻幸運的多,擁有太多的閑情雅致去慢慢欣賞他們留下的偉大杰作。
再次走入小徑之中,兩旁略見開闊,聽著浩渺的濤聲,聞著清荷的淡香,賞著兩旁絢麗多彩的花朵,奇跡,我看到了奇跡,那是章魚的觸須還是萬年的老根?我笑了,我心中所想實在是滑稽不堪,那是榕樹,巨大的榕樹,一根根樹根自天上而降深深的扎在地下,好似越王劍,吳王矛,威嚴而又不失靈氣。而那僅僅只是一棵榕樹,就只有一棵,我漸漸的陶醉在其中,竟然放慢了腳步,我究竟走了多久,我無暇去想,我還來不及去好好想想,我那不爭氣的大腦卻下命令似的讓我忘記,此刻的太湖水呢?看不到了,卻能聽到湖水撞擊巖石那清脆的呼喚“奇跡,奇跡?!笔鞘裁??還有比“獨木成林”更神奇的景觀?我抬頭向上望去,只想遠遠的瞄下太湖,卻讓我看到了,看到了那神奇的門,兩條“金龍”盤繞而成的門。我快步向前走去,我聞到了龍的氣息,聽到了發自太湖的聲音。傳說中的龍宮的大門就在那里,跳過那門,就能成為龍,能找尋龍王的足跡。那是由兩根金山石柱豎成的門,穿出龍門可看到那親切的太湖,這里深入太湖之中,踏在太湖之上,宛如一條青龍在湖水中游蕩,臥在其上,樂在其中。不經意的回頭,我才留意到那塊巨石,它并不顯眼,卻生的怪異,自然天成。我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看著那千瘡百孔,我不禁感嘆,“波中萬古生幽石,形怪狀誰得識。”這是一個巨型的太湖石,多少年來的變遷,它才形成今天的樣子,唯一一處平坦的地方刻著“龍門”二字,我撫摸著它輕移著腳步繞著它走著,先看到是“啟功”二字,一位海派書法大家,他一定與我一樣能感覺到這巨石的生命而留下了名字?這次我對了,因為我看到了,啟功先生寫的是“回頭是佛”,真的嗎?我懷疑的回頭望去,我驚呼起來,歡聲雀躍,我看到佛了,在對面的青峰之巔,是一尊非常之大的佛,靈山的佛。觀陽光射在佛頂,耀出萬道光芒,我仿佛感受到了來自極樂世界的靈氣,這巨石和那青龍也是來問道的嗎?想必是,不然我也不會感受到巨石活著,只是禪機難以釋然。
走過龍門,有一片寬闊的場地,略比太湖低很多,隔著小徑有一個小湖,湖水清澈,可以看到魚兒戲水,水映紅花,其樂融融的景觀。那里有更多的太湖石,只是大小上比起龍門的巨石遜色的多。孩子們穿梭其中嬉戲著,情侶們席地而坐談著私語,一派生機昂然的景象。我并沒有停留,繼續追尋著太湖水的腳步前行,遠遠看去,前面又是一片林子,地面的感覺硬了很多,回頭望去,我這才發現剛才經過的洼地是一片沙塢。一陣清風追上了我,一頭鉆進對面的林子中,樹頁抖動著發出清亮的口哨。我抬頭望去,禁不住舔動著嘴唇,那是一片梅林,小徑旁邊伸出一束梅支,我知道他們在歡迎我,前方正在擁抱著的兩棵梅樹發現了我,害羞的扭動著身軀,卻又情誼綿綿的不忍分開。這是著名的“情侶梅”,我可沒那么客氣,硬拉著他們來張合影,當然也少不了剛才那位“迎客梅”朋友。他們好象在向我述說著什么,我肯定聽不懂。他們的“胳膊”都指著一個地方,靠近太湖的崖邊,難道還有位朋友要見我?我好奇的悄悄的靠向太湖邊,這里地勢高出很多,太湖與梅林之間形成了很高的一塊崖岸,我逐漸的又聽到了太湖水前行的腳步聲,我顛起腳尖去看那湖水,卻發現一棵“老者”斜站在崖邊,他那只老手遮住了太湖不少頭頂,在湖水的臉上投下了一片陰影。我聽說過他,他就是傳說中的“百歲梅王”,看樣子我又要打擾他休息了,照樣偎依著他咔嚓一張。站在這里,想著“望梅止渴”的典故,仿佛自己變成了曹操,面向太湖,生出一番“觀滄?!钡陌蹴鐨鈩?。
走出梅林,回走片刻繼續往東,太湖又跟隨在我的身旁,聞著那熟悉的氣息,感受那湖水親切的微笑,我不覺得張開雙手猛烈的感受著畫一般的情境。前方就是望龍亭,從此處可以看到龍門,我不知不覺得又想起了那巨石來。沿湖望去,碧波萬里,遠遠的連著天際,我終于看清了那條青龍,還有伸入湖中心的龍頭。乘興叫了小舟,乏舟湖上,沿途風光秀麗,前有戲水龍灘,旁有趣逗之崖,此崖一早很難發現,不到跟前,放眼望去,與浮在空中白云片片,走近一觀,乃一陡崖,半飄在空中,呼應著太湖,還真是真假難辯。舟過趣逗崖離我走進太湖的地方已繞過半圈,我陡然發現此時又沐浴在陽光之中了,舟劃過湖水,蕩起輕輕的漣漪,沿著舟后白浪望向遠端,是太湖淹著了太陽,還是太陽親吻著太湖,還是我靠著太陽誰在太湖上,我一時難以分清,那種感覺此身不會再有。舟的前方隱約看見了龍頭,它貪婪的品嘗著太湖津澤,不知何時折斷了龍頸,好在還有一根筋連著身子,舟近跟前,我看到那是一坐橋,連接著龍頭與龍身,繞過龍頭,以看不到身后的景致了,唯一可見的是那座橋,有字曰:續頸橋。我再此下舟,登上橋頭,往回望去,依然不見剛才的景觀,這可真叫“神龍見首不見尾”啊,我略有著急,卻也無法,太湖的神奇就在此處。
走過龍頭,續上龍身,我風風仆仆的爬到龍背之上,上有小亭樓閣。此處即是龍亭,登上樓閣,放眼太湖,真可是一馬平川,盡收眼底。我靜靜的坐著,看著太湖遮住了太陽半張臉,漫天的彩霞自頭頂飄過,我閉目感受著湖面吹來的氣息,回憶著那蜿蜒的堤岸,綿綿的柳絲,剛才激情澎湃的碧波放舟。我傾聽著水鳥低鳴,風吻青荷芙蓉,感受著那些古色古香的評詞詩句,陶醉在千年史記,佛理禪機之中。此刻我真的,真的不愿意醒來,我寧愿置身其中,置身在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