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看做拉面篇一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吃拉面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拉面,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小吃,在我們揚州,有一家古老的拉面館。
那家拉面館開了快有二十年了。從我的爸媽口中得知,那家拉面館在很久之前就小有名氣。一直生意都很火,他家的拉面味道也很有特色。
今天我和媽媽路過這家面館,我拉著媽媽進了這家面館。還沒進去,在門口的時候,就能聞到濃濃的香味。那味道和其它家的拉面味道不同,特別得令人聞過一次就不會忘記。
進入面館,我四周環顧了一下。這里沒有很特別,唯一和別的面館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的裝飾都顯得很陳舊,它的墻壁也沒有刷得雪白,有點泛黃;這里的燈用的也是最普通的`白熾燈,沒有五顏六色的花燈;甚至連桌椅也是古老的木桌木椅。進了這家面館就像回到幾十年前一樣。這里的裝飾并沒有很吸引人,但也許正是這樣的古香古色、這樣的老味道才引得這么多顧客。
我和媽媽點了兩份小碗。我見一邊的廚師很熟練地將大面團放在砧板上搓成長長的面團,然后抓住兩頭,快速地甩了起來。很快,這粗粗的面變成又細又長的了。正在我驚嘆之時,一聲“面好嘍”使我回過神來。媽媽嘗了一口,用很懷念的口氣說:“這味道真是一點也沒變,我也還是二十幾歲時來吃的呢!”我也趕緊嘗了一下。真的很好吃,“色香味俱全”就是指的這個吧!面很有嚼勁,既長又多。這個老板也不小氣,菜大把大把地抓,肉大把大把地放。并且也不貴,這么多年都沒怎么漲價。
現在流行的一些小吃雖然好吃,但遠不及這種老味道。與其說人們吃的是味道,倒不如說人們吃的是一種懷念、一種回憶。
看做拉面篇二
1、快餐化、高效性:
制作一碗拉面從抻扯到裝碗的時間約為1分鐘;
一個熟練的拉面師傅每分鐘可拉面8-10份。一般顧客需要7-15分鐘就可以完成整個就餐過程。蘭州牛肉拉面的制作完全采取流水線方式,保證出面速度。
2、可計量性:
拉面雖說是手工制作,但長期以來的經驗和行業默契保證了每碗面的計量標準,面的凈重量在250克左右。盛面的碗保持統一標準,決定了湯的容量也可計量。肉丁和其他輔料雖隨機性較大,但基本要求無太大差別。
3、可預測性:
面的口感、數量,湯的成色、味道,”一二三四五“的基本標準一般不會有什么改變。盡管不同的店在口味上略有區別,但都不會過于離譜。
4、可控制性:
點餐長隊、有限的菜單、少的可憐的選擇、不舒服的座椅都會讓顧客遵從經營者的意圖—快速吃完,趕緊走人。
5、新的發展:
為了豐富牛肉面的選擇性,已有部分餐館新添加了肉丸子,每個一般一元錢一個。可以作為牛肉的替代品。
市場規模:? 中國新聞網11月30日消息 40年的努力結出碩果,拉面已經從數十家小店發展為足跡遍布4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萬余家店鋪的大行業和營業收入超過800億元的大市場,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面”。11月29日,拉面行業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大會暨拉面行業協會成立15周年慶典大會在蘭州市舉行,300多業界人士參加了會議,共商拉面發展大計。
三、店鋪 石臺縣仁里鎮起宏拉面館,辦公室地址位于中國個國家生態經濟示范區--池州,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仁里鎮秋浦路,我單位主要提供餐飲服務。營業時間是周一至周日10.00-21.00時,乘坐石臺101路到影視城(公交站)下,走241米到達。
四、產品 產品名稱:拉面 制作方法:
材料:精粉2500克,水1500克,堿面25克,鹽少許。
1.將面粉和鹽面一并放入面盆內,一手倒水(水溫:冬暖,夏涼,春秋溫),一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面粉與水全部摻合后揉光成團,再用雙手蘸水將面搋勻,搋到盆凈面光,不粘手為止。用凈布蓋上餳約半小時。
2.將堿面用水100克化開成堿水。
3.面餳好后,取l/2面團用雙手蘸抹堿水搓成長條,兩手各抻面的一端,提離案板,慢慢溜條,即上下晃長,兩手合攏旋成麻花形,這樣反復晃動六七次后,當粗細均勻時放在案板上撒上干面撲滾勻后手提兩端,離案甩成長條,再放在案板上,去掉兩頭成對折兩條,一手捏住兩個端頭,另一手的四指套在兩根面條的另一端,懸空拿起,兩手同時用力抻拉,并上下抖動,反復拉六七次。邊拉邊滾面撲,將面拉成細香柱粗的條(64根),下開水鍋。下鍋時左手執兩端面頭,右手將面均勻地撒在鍋內,隨后將右手搭在面頭端,左手揪斷面頭,撒入鍋內即成。
蘿卜片潔白純凈;
辣椒油鮮紅漂浮;
香菜、蒜苗新鮮翠綠;
面條則柔滑透黃。
暑期味千拉面打工體會社會實踐報告
個人成長分析報告
年度財務分析報告范文
公司財務分析報告范文
社會實踐分析報告
看做拉面篇三
隨即,媽媽就捧出一個不銹鋼大水盆,往里面倒了許多面粉,然后倒進了半勺鹽,又打了一個雞蛋倒在面粉里,再往里加水,媽媽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拌,把所有的面粉都拌濕了拌勻了之后再用手揉。大概揉了十幾分鐘,終于把面粉揉成一團,揉好之后就放在旁邊,媽媽說這叫醒面。
接下來,媽媽炒了一盤絲瓜,準備等會放在拉面里的。絲瓜炒好后,媽媽就在鍋里放了很多水,燒起來,等水燒開了就可以做面條了。
另外一邊,媽媽又把醒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了一陣子,然后用搟面杖搟平到半厘米左右的.厚度,再切成半厘米左右寬的面條。這時候水開了,我和弟弟都已洗干凈雙手,就趕緊去幫媽媽拉面了。我們看著媽媽兩只手拿著面條先在砧板上搓一搓,再捏住粗面條的兩端慢慢地向兩頭拉開來,粗面條似乎特別配合媽媽的手,也就慢慢地變圓變細變長了。可我和弟弟不敢用力拉,生怕會把面條拉斷了,拉了一下就趕緊放到鍋里去。媽媽說,太粗了。然后我接著拉第二根,這次我想拉長拉細點,雙手稍微用力了一點,面條就被我拉斷了,也沒有媽媽拉的那么細。媽媽對我說沒關系的,要不斷練習才能練出技術。我接著練習,第三根、第四根……慢慢地,竟然發現粗面條在我的手中越來越聽話了。我感覺有些掌握了技巧,繼續耐心搓、捏、拉、放……一根根面條就越拉越長,越拉越細了。
這次學拉面,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情不能太急,必須有耐心,更要掌握技巧,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