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初一語文寫景字實用篇一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是誰在吟誦漢高祖劉邦的詩句?原來是我們作文班同學在吟誦劉邦的《大風歌》啊!快跟上我們的隊伍,和我們一起去“名人園”看看吧!
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了彭祖園的大門前。只見大門上雕梁畫棟 ,飛檐反宇,牌坊上刻著幾個鎦金大字——“彭祖園”。
我們迫不及待地來到觀鼎橋,遠眺河的對面,只見一口綠潭鑲嵌在一棵棵綠樹中,靜得如一塊綠寶石;清得如一面大鏡子。橋底,有一漢白玉鼎,不停的,向河面上噴灑著煙霧,不停地向河面噴灑著煙霧,給河面增添了幾分神韻。
“啊!那不就是彭祖雕像嗎?”我們朝著聲音的方向看去,一位身穿盔甲,手拿馬鞭,英姿颯爽的勇士站在那里。沒錯,那就是彭祖。相傳彭祖是一個小壽星,活了八百歲呢!
走在一道彎彎曲曲的小路上,我們便來到“歷史文脈名人園”,有慈眉善目的李伯英;有威風凜凜地為蘇東坡……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位身穿紅馬甲,下著黑色西裝褲的名人。他剃著光頭,在陽光的照射下油光發亮。他左手拿著本書,右手拿著筆,兩眼只盯書本,正專心致志的讀書呢!一看便知,他就是康熙欽點的徐州第一位狀元——李蟠。
順著一道道低低的矮矮的臺階,老師便向著我們介紹說道:“快看,那就是‘王侯功勛園’。”英姿颯裝,威風凜凜的項羽手提寶劍,向他的妻子指點著徐州的美麗風光。再看看那邊的劉邦,正對著蕭何吟誦自己的詩篇《大風歌》。
初一語文寫景字實用篇二
這幾天,天漫起了大雨霧。大雨霧者,乃大地的鼻息,乃大地的靈氣。人和山川總是需要靈氣的,不然怎會有人杰地靈呢?我總這樣認為。
我喜歡雨霧,尤其愛在雨霧中看世界。立在團團的雨霧中,有一種仙人般的陶醉:透過白沙的薄雨霧,看風姿卓越的群山,看漂流起伏的人群,看婀娜多姿的小樹,看半隱半現的小屋,看裊裊升起的炊煙……雨霧中的世界,靜謐而安詳。
大雨霧在天地間彌漫著,我如同置于茫茫的雨霧海中,又仿佛進入了仙境一般。雨霧越來越濃了,真像一位仙女披著紗裙。樓房隱隱約約,向仙境中的古城堡。
雨霧在我周圍繚繞著,浸濕著我的臉。啊!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舒服。這茫茫的大雨霧,真別有一番詩情畫意啊!
我喜歡雨霧,喜歡在雨霧中看海一般的人流,喜歡凝視這群生命在和平的面紗下,是怎樣的走向毀滅的新生。我祈禱,剔去這群生命中罪惡的一部分,讓和平如雨霧般純潔。
初一語文寫景字實用篇三
我的秋天,美麗、豐碩、快樂、清新。我喜歡秋天,喜歡她湛藍的天空;喜歡她累累的碩果;喜歡她翩翩起舞的落葉;喜歡她涼爽的氣候。沒有夏天的悶熱,也沒有冬天的寒冷。
來到鄉下,漫步在那鄉間的小路上,尋找屬于我的秋天。走在田野間,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排排整齊的高粱。微風吹來,高粱們搖著火紅的頭向我表示親切的問候,并向我炫耀她那豐滿的面龐,預示著又一個豐收年的到來。望眼腳下,是一片枯黃的草地讓我想到了那首古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由衷的佩服這小生物的頑強生命力,并期待她再一次披上綠色的新衣。草地上,稀稀疏疏的散落著幾株蒲公英,風兒一吹毛茸茸的小白毛帶著無數的幻想隨風飄揚。
沿著小路穿過田野,來到一條小河旁,沿著小河往前走,河里不時的出現幾條可愛的小魚兒。如果幸運還可成群結伴的小蝦米。還記得在夏天,我總是與爺爺在河里抓許許多多的黑溜溜的小泥鰍,回想起那段時光真是開心極了。
在河旁有一棵傲然挺拔的楊樹。爬到楊樹上,斜著倚著她,透過樹冠望著那湛藍的天空,和那抹淡淡的云朵。呼吸著楊樹散發的新鮮空氣,清新自然,令我陶醉在其中深深不能自拔。拿起幾片落葉,扔在小河里,讓那幾片落葉帶著我深深的思念飄向遠方。
我愛秋天,愛她的秋高氣爽;愛她那湛藍的天空;愛她那瑟瑟的秋風;愛她那金黃的大衣;愛她的豐滿美麗。啊!美麗的秋天,這就是我的秋天,我的個性秋天。早晨,蒙蒙眬眬中,一陣涼風吹到床頭,我忍不住打了一個噴嚏,感受到了一絲涼意,情不自禁地拉了拉被子,把自己裹了起來。
忽然間,聽到幾聲雞鳴,嗯,該起床了。
時間過得真快呀,小樹苗在不經意間已經長大,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一名初中生。這才使我想起,小學的六年,我除了讀書學習,連樓前的小樹也未從認真關心過,更別說爸爸媽媽的辛苦了。
秋天是個成熟的季節,雖然我收獲了,因成績好被保送上了重點中學,但秋雨卻讓我冷靜,讓我清醒的認識到,我已經長大了,要學會關心身邊的事物,關心身邊的人,正是他們無私的關懷與奉獻,才有了我的成長。
雨,漸漸地停了,可我的思緒仍然在飛舞。
初一語文寫景字實用篇四
風景,無處不在。
——題記
人生是一場旅途,每個人都走在自己的風景里,只有細心的觀察才能發現風景的美麗。
去年,我們家遷進了新居。因為習慣了老房子的溫暖舒適和寬敞,我便對新房子處處看不慣,經常和家人爭吵。那段時間,我的心情一直很灰。
可是在一個周末的早晨,這種情況卻發生了改變。
那是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在晨光澄明間打開了陽臺的玻璃門,我還沒走到陽臺上,就被這風景迷住了:近處,河邊的大樹郁郁蔥蔥,層層疊疊、深淺不一的綠平鋪開來,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棵樹最嫩的樹葉,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兩岸的樹捧著一條清澈的江,江水緩緩流動,水面波光粼粼。江面上橫跨著一條如白練般的的大橋,橋上車輛川流不息。河對岸的樓房矗立在溫柔的晨光之中,靜默無聲。遠處緩緩起伏的山脈如一片無邊的淺藍中一縷靜悄無聲的黛青,飄渺如仙女衣裙一般輕盈的云霧環繞在山峰之間,寧靜而美麗。這時,一陣輕風吹過,想著這些日子與父母的爭吵和對新房子的不滿意,心中泛起了一圈圈漣漪,是啊,父母每天忙忙碌碌,為我們的衣食住行而操勞,最后我還經常向他們發脾氣。看著天空中云卷云舒,我想:我應該多多體諒他們,為他們著想。
后來,我便經常到陽臺上看風景。黃昏時分,映入我眼簾的是美麗的日落:夕陽如一只中彈的鳥兒,緩緩地向西邊落下,殷虹的血,染紅了天邊。河對岸的樓房反射著太陽火紅的光芒,金光閃閃,遠山變成了一道朦朧的神秘金紫,世間萬物都在夕陽的隕落之中靜默無聲,好像在參加一場神秘的朝圣,沒有出發點,也沒有目的地。
當夜幕降臨,皎潔的月光鋪滿了大地。遠山在一片湛藍中幻化成了黑色的剪影,唯有山頂的燈如一顆低空的星星在不斷閃爍著。黑夜如一床黑天鵝絨地毯,星辰就是上面滾落的一顆顆珍珠,夜空寧靜而美麗。空氣中飄來一陣陣泥土的香氣。時而傳來“曲——曲,曲——曲。”的蟲鳴聲。
生活,處處風景。
小時候,聽爸爸說他的故鄉是一片大海,大海中有一個青色的小島,所以叫青島。于是,這個假期,我們一家便來到了青島。
經過兩個小時的長途旅行,我們終于到達了終點。我的叔叔跟娘娘,還有我那可愛的妹妹把我們接到了他們家。下午便決定到大海邊去玩一玩,看一看。
度過了漫長的上午,迎來了愉快的下午。我們來到了海邊。這里空氣清新,陽光明媚。我想:“如果誰在海邊有一棟房子,他站在陽臺上看風景,這是,海浪拍打著海岸,浪花濺到了他家的陽臺上。同時,一條新鮮的魚也落了他家的陽臺上,每天都是這樣,所以,他們家不缺魚吃了。”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爸爸、媽媽、叔叔、娘娘、奶奶、和妹妹,他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我也笑了。我又跑到岸邊,潮起潮落,海浪正在翻滾,我慢慢的走過去,腳下的沙子柔軟的像海綿。我走來走去,不對,沙子底下有東西在動,我把沙子弄起來,原來是貝殼呀。于是我又開始撿貝殼,我把弄起來的貝殼放到旁邊,一個、兩個、三個。不對,我明明弄了七個貝殼,怎么只有三個了呢?難道他們逃跑了?我把三個貝殼放在沙子上,貝殼竟跑到沙子里去了。我又奮力的挖土,把它們七個都找回來了,還讓媽媽保管。我又發現了一個小東西-------小螃蟹,它還沒有我的大拇指大,肉色的皮膚,十分可愛。我在海灘上玩耍,也累了,找塊石頭坐下了。“啪”我從石頭上滑了下來,原來這塊石頭有青苔,所以才么滑的'。幸好沙子是軟的,不然今天晚上我要趴著睡覺了。我又找了塊石頭坐下,看著大海,真是無邊無際。不知不覺,一下午過去了,我們回家了。
這是我第一次去大海,有翻滾的浪花、美麗的貝殼、可愛的小螃蟹,真是美極了。海岸是這么的美,海里會不會更美。
鄉下的生活讓人向往,鄉下的景色讓人贊嘆,夏天的鄉下更是別有一番情韻。夏天的一天,我們全家去鄉下外婆家。
外婆家的后面是一大片果園。此時,果園里的枇杷樹已掛滿了一大串一大串小枇杷,枇杷雖然是嫩黃色的,但十分誘人,摘下一個放進嘴里,嚼一嚼,吮一吮,頓時,一股酸酸的,甜甜的果汁沾滿了嘴。桃樹、梨樹、杏樹……也不例外,紛紛結出了一個個小小的果子。唯獨石榴才剛剛開花,這競相開放的石榴花紅的像火,又似霞。成群結隊的蜜蜂在石榴花上飛來飛去,忙得不亦樂乎!
外婆家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望無際的麥田。此時的麥田已換上了金黃色的新裝,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個麥穗兒就是一個個跳動的音符。一陣風吹來,金黃的麥子便一起彎腰點頭,像是在歡迎我們到來似的。風的彈奏,掀起了一陣麥浪,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這是上天賜給人們的禮物,那天籟之音讓人們回味無窮。望著這成熟豐滿的麥穗兒,農民伯伯臉上笑開了花。此時天空中的鳥兒也在鳴叫著,像在祝福著農民伯伯。
外婆家的前面是一條小溪。此時是小溪最美的時候。溪水總是那么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溪水又是那么的清,清得能看見溪底的沙石和水草,還能看見小魚小蝦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好不快活!雪白的鴨子在小溪里游泳,有時在水面上畫出一個個圓圓的水波,有時還會潛到水下捕食。這時孩子們也偷偷地跳進小溪里捕魚捉蝦。小溪邊種著許多垂柳,柔軟的枝條垂下來,好像一群散開長發的美麗少女要在小溪里漂洗頭發一般。
夏天的鄉下,它既有春的溫柔,也有夏的火辣,我愛夏天的鄉下!
贛州是一座江城,章、貢二江合抱贛州老城,在城北一個叫龜角尾的地方匯合,形成浩浩湯湯的千里贛江。自古以來,人們進出河套老城,自然就離不開橋。贛州橋多,我最喜歡的是南河浮橋。
記事起,我便對贛州的南河浮橋有了印象。說起來,它的歷史并不悠久,遠不如老城區南宋年間就有的建春門浮橋。它也不是最雄偉壯觀的,近些年修建的大橋,每一座或許都要超過它,但它卻在我腦海中,留下了的色彩斑斕的意象。
第一次游覽南河浮橋,印象中是一個暖陽當空的正午,丫丫學步的我,常被浮橋上高低不平的木板絆腳,走得踉踉蹌蹌,還不忘望望橋邊的風景。那時,橋下水很清,并不湍急,如同橋上悠閑遛彎兒的行人。一排排小船,漂浮在水面上,橋面依次連接起來,變成了長長的浮橋。初次走過,只覺得浮橋有些晃蕩。橋上有叫賣的,有閑逛的,也有嬉戲的。孩童們的腳步聲,在木板的間隙輕輕地回蕩。水波也像在輕聲歌唱,慢慢的與藍天融為一體。正午驕陽照出船兒的倒影,也把我的笑容,投影在平靜而寬闊的江面上。
二覽浮橋時,天空已蒙上了濃濃的夜色。陪我同游的父親,以為浮橋邊的夜景有些許平淡。而我則認為,這正是恰到好處的美。浮橋上的夜是寧靜的,與白日的景色截然不同,在夜色籠罩下,增益了它的神奇魅力。夜里,浮橋上休閑散步的老人偏多,步伐不甚靈敏,船兒沒了刺耳的“吱呀”聲,顯得輕盈、祥和。天邊是稀薄的紫,摻雜了淡淺的藍。江中靜靜流淌的水,映出了天上彎彎的月亮,還有一閃一閃若隱若現的星光。城市斑斕的霓虹,倒映在江中,給藍色的江面度上層層金邊,給古色古香的浮橋,添上了一絲奢華的氣質,這是的浮橋,越發迷人了。它像贛南的美人,氣質溫婉而不張揚,她的美是從骨子里迸發出的。溫柔,美好,并且有著溫暖的人間煙火氣。
在浮橋上,是不乏歡聲笑語的。浮橋將她的美,毫不吝嗇地展示給過往行人。這兒的溫暖,這兒的溫柔,隨著水波緩緩淌進了我的心房,浮橋掠影,只需一瞬,便成為了我腦海中永恒的美景。
夏天的筆墨越寫越淡,秋天翻開了她新的篇章。
———題記
紅·柿
秋天的果實是豐盛而香甜的。每到十月,柿子園里香飄四溢,成熟的柿子一點都不青澀,清一色是軟糯多汁的,咬下一口,果汁爆出,亦能比得上夏天隔壁那汁水盛多的水蜜桃。還沒熟透的柿子是青色的,過了一段時間,乍一看,它就換上了橙紅的外衣,像個小燈籠掛在樹梢上。人們被柿子的清香所吸引,紛紛奔去柿子園里親自采集柿子。那時的超市里,也常常能看見偏扁﹑中間凹下的柿餅,棕紅的果皮外包著細碎的糖砂,水分經長時間的風吹日照下而流失,糖分卻保留在了柿餅里,讓人口齒留香。
紅·楓
秋天到來,楓葉就可以大展自己別具一格的美了。杜牧曾感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白居易也感到“楓葉荻花秋瑟瑟”,楓葉的美,在紅得熱火朝天,飄得無聲無息,它是寂靜的美,讓一切顯得萬籟俱靜。秋風一襲,小道被洗紅了,河水被染成了紅色,搭上暮日伴隨的霞,構成燎原的紅。傍晚,獨自走在小道上,落葉“沙沙”的聲音,靜得讓人忍不住戰栗幾下。當然,這的確是它獨特的美。楓葉林,寧靜而深幽,令人寂寞而彷徨。
紅·霞
家鄉浮橋的夕陽和晚霞是最美的。云被落日照射的烈光微微染紅,有時也能看見金邊。紅至黃的漸變,引來了無數拍攝這落日逐漸到晚霞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們。落日懸在半天,慢慢緩落,直到半出江面半入水時,那半個太陽就成了整個江景的焦點。或許你無法直視太陽,但那溫暖的霞光,填補了身上的寂寞﹑孤獨,還有焦慮和憂傷,負面的情緒徐徐消散。大約半個到一個鐘頭之后,天色漸漸變黑,霞光也漸漸從橙色轉為紫色,也許你選擇一個好的地方和視角,你能看見少有的星星和隱約的月亮,不過有時月亮也能看得很清楚。浮橋上,人們來來往往;月夜下,江面平靜無聲,可能這也符合秋天自有的特點吧。
秋紅,撰寫并點燃了這新的篇章,哪怕它散成灰燼,也會陪伴他人。
初一語文寫景字實用篇五
美在江西,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中;美在江西,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中;美在江西,在“蘆荻漸多人漸少,鄱陽湖尾水如天”之中。
美在江西,美在城市夕陽消逝之中。
黎明就像出生的嬰兒,充滿了生命的希望;驕陽就像健壯的中年,充滿了成熟的氣韻;夕陽便像瘦弱的老人,卻充滿了深奧的道理。夕陽西下,正午的光不知被誰掠去?不在刺眼,變得柔和,仿佛像一個害羞的女孩,捂著自己的臉,變靜悄悄的躲在云朵后邊去了。漸漸地,太陽把大地染成了紅色,染成了血一樣的紅色,也染紅了道路上行色匆匆的人們,但是他們無法放慢腳步去欣賞這美不勝收的景色,也許只有他們累了,老了,才會停下腳步,坐在椅子上,再去想想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自己的一生活著是為了什么。天空不再那么紅了,太陽也不在那么圓了,離大地也越來越近了,太陽把它最美的一刻留給了大地,留給了江西,留給了人們,可他們無法欣賞。也許,人的一生便像黎明,不停地奮斗,成就了中年時的輝煌,也便是驕陽,人老年時,坐在湖邊的椅子上,看看湖水,看看竹林,看看從綠葉里透過來的夕陽,看看街道上行色匆匆的人們,再想想自己一生,便行色匆匆的過去了。
美在江西,在廬山瀑布磅礴之中。
廬山最美麗的瀑布便是三疊泉了。顧名思義,三疊泉分為三級,古人便有“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之美譽。聽!泉水從高空撞擊石頭的聲音,清脆悅耳,宛如憤怒的轟轟聲,宛如起義的紅歌,宛如收復香港的歡呼。我聽到了,聽到了“第一槍”打響的聲音,聽到了紅軍的腳步聲,聽到了全國人民的歡呼聲。看!泉水像一條金黃的神龍直沖而下,狂奔著,勢不可擋,耳邊回想起王之渙在《涼州詞》上寫到“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我看到了,看到了紅軍們英勇奮戰的熱血,看到了“艱難的國運雄健的國民”真正的意義,看到了看到了中華民族一路走來,不畏艱辛的精神。
美在江西,在鄱陽湖泊廣闊之中。
鄱陽湖是歡快的,從黎明開始一直到夕陽,漁民們廢寢忘食的工作著,每當他們打撈到又大又肥的魚時,就會呵呵大笑,旁邊看的旅客們也隨之高興起來。他們樸實無華的笑容,宛如蓮花沒有半點雜質;他們樸實無華的笑容,為鄱陽湖畫下一道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樸實無華的笑容,拉近了人們心與心的距離;他們樸實無華的笑容,讓我回想起王勃在《滕王閣序》寫道得“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鄱陽湖是寧靜的,像是一面從未打磨過的鏡子,把湖邊低語的鳥兒,把游玩的人們,把碧藍的天空,蔥蔥郁郁的樹木與自己渾然一體,分不清那邊是真,那邊是假。鄱陽湖是寬容的,鄱陽湖用它遼闊的臂膀保護著數不勝數的鳥兒,保護著白云朵朵的藍天,保護著高大挺拔的樹木,也保護江西,即使我們破壞了它。美在江西,美在城市夕陽消逝之中;美在江西,在廬山瀑布磅礴之中;美在江西,在鄱陽湖泊廣闊之中。
美在江西!
初一語文寫景字實用篇六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轉眼間,就已經到了黃葉紛紛落的季節。漫步校園,覺得秋天的校園也別有一番景色。
設若單單只有滿地的黃葉,那也沒有什么特別,請仔細看一看:來來往往的人群,微微發黃的樹木,尚還留有綠色的小草……構成了一幅別致的校園秋色圖。
校園最美的時候是下點小雨呀。看吧,道路兩旁的樹木變得朦朦朧朧了。樹尖兒還有一點兒黃色,從遠處看,就像是有誰為了給大樹保暖,特意為它戴上了一頂黃帽子。草地上,有的地方草色翠綠,有的地方已經變得暗黃了;這樣,一道兒綠,一道兒暗黃,給草地鋪上了一條彩色的地毯;看著看著,這條地毯好像被風兒吹動,隨風搖擺著。就是下小雨吧,校園里的花兒小草是受不住大雨的。
中午,漫步校園,已是熱鬧非凡,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這時候都坐在食堂里,圍坐一桌,一邊吃飯一邊聊得不亦樂乎。
晚上,漫步校園,月亮高高掛在天上,卻并不孤單,因為周圍有無數雙一眨一眨的眼睛陪著她。走在路上,周圍靜悄悄的,偶爾飄下幾片黃葉,還要在半空中打幾個旋兒,才甘心落下。漫步其中,詩意盎然。
似害羞的姑娘,如調皮的孩子,像健壯的青年——這,就是校園的秋色。
初一語文寫景字實用篇七
鳳凰古城。
我是小學三年級時隨父母來到這兒旅游的。這兒有的,只是那一彎如綢似緞的澄澈水流;只是那被雨不經意間打濕的石板小路;只是那街道中彌漫不散的淺淺茶香。這兒的美,讓人贊嘆折服,仿佛是被塵世喧囂的心,可以在這里漸漸平靜。
穿梭在街巷中,我倍感驚奇,這里對我來說十分陌生,到處都是未知的事物,便情不自禁的多走了兩步路。驕陽似火,我抹了頭上一把淋淋的汗,喝光了瓶中的飲料,便隨手丟在一旁。與此同時,一個上了年紀的老阿媽走過來,粗糙的手上拿了一個大大的蛇皮袋,身上一襲粗衣布褲,臉上像涂了棕油般,頭發已經花白了。她急匆匆地撿起我丟的瓶子,放入袋內,轉身便走。
撿垃圾的嗎?我皺了下眉頭,沒有再去多想。
翌日。
走著走著天空中便是一場傾盆大雨,弄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爸爸媽媽走進一家茶館去喝茶,我著實受不了這悶得不行的小茶館,于是走去茶館外的屋檐透氣。我站在檐下,眼光隨意的瞟了瞟,發現除了我,還有一個人站在屋檐下。
昨天的那個老阿媽。
她仍是一襲舊衣褲,手中拿了個破舊的袋子,好像還是用來撿垃圾的。
我忍不住,問道:“老阿媽,你……是來拾荒的嗎?”
我點頭承認:“嗯。”
她又笑了起來:“姑娘這可猜錯了,我可不缺吃穿呢。”
我十分驚訝:“那為什么……”
我感到臉頰有點發燙,于是垂下頭去。
我繼續靜靜地聽著,并沒有吱聲。
她仍笑著,干裂的皺紋笑得到了一塊,眼中也煥發出神采熠熠的光芒:
“我也做不什么太大的事情哪,也只能盡一份最大的力氣了。”
我咬著下唇,不說話。
“雨已經小了很多了,姑娘,我先走了。”
我看著她佝僂的身軀,忽地覺得她的身軀在雨中是那樣的高大。高大得我不得不愧于自己的渺小。
我重新走回茶館,道:“媽媽,我們也該走了吧?”
“嗯。”媽媽點點頭,問道:“你剛才去哪兒了啊?”
我淺淺地笑著,沒有搭話。
第二天,我們一家三口離開了鳳凰。在上車之前我回過頭去。
新月的小橋。
古老的店鋪。
碎碎的陽光。
千年的時光。
因為你,它已經等待了千年。
我終于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在古城中的各個地方,佝僂著的,卻有高大的身軀——
在我眼前散出無與倫比的光芒。
初一語文寫景字實用篇八
記得第一次接觸大海時,我也就是五六歲的時候吧。
海邊有很多貝殼,五顏六色,各式各樣。我不住的拾起來,像寶貝一樣放在手里,它們好漂亮。咦?誰畫的畫呀,用一個個小圓圓的沙團所畫,有的畫的像小花,有的畫的像蝴蝶,有的畫的像葉……令人眼花繚亂。呀!我發現了一個秘密,原來這是一些很小的小蟹子吐出的小沙粘成的團。我就是一直沒想明白,它是怎么弄成這各式各樣的畫的。我也學這些小螃蟹用手指畫了一個心,記得我還站在里面,媽媽給我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