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借物喻人植物篇一
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花兒才是值得大家贊賞的,而那在一直背后襯托花兒的小草,只是一個伺候花兒的“丫環”。但我確認為,人們更應該感謝小草!
小草雖沒有花兒嬌,沒有花兒美,但它卻以自己的獨特美站在大自然這個“群英匯璀”的舞臺上展現自我。
曾記小時,我看到一個驚人現象,一棵小草在墻角縫中頑強地探出頭來,探望著這美麗的大千世界。它是那樣的可愛、淘氣。那一刻,我明白它是那么地堅強,但是我卻一直弄不懂,為什么人們只欣賞那些表面美麗的花兒?現在,我終于明白,花兒的表面美麗就像人們展現出來的自己的優點,而人們也就偏偏喜歡這些優點,他們愛慕虛榮,這同時也體現出人們的膚淺。
其實,在人群中,大家也往往可以找出幾棵“小草”來,他們和小草一樣堅強,一樣默默奉獻。只是,大家沒有細心去觀察、體會,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當今社會上甘愿做“小草”的人太少。我也知道,為什么沒有許多人愿意,甚至想當“小草”,因為,人們的展現欲望太強!但我同時也慶幸,至少還有少數人愿意。可惜的是,太少。假若人人愿做“小草”,那我們國家乃至世界就不會太多戰爭。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加油吧!美好的人間正在不遠處,用我們那愿做“小草”的心去迎接、創造它!只要我們努力去做,相信它一定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我們的世界,記住,要學小草一樣不求回報地奉獻,這樣小草才會“高興”呢!
借物喻人植物篇二
我很喜歡花,尤其是菊花。
夏姐姐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的離開了,秋姑娘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她用一支美麗的畫筆,把楓樹染紅了,把小草染黃了;她又施展她那神奇的法力,使菊花在秋風中綻開了美麗的笑容。
平原公園每年的秋季都要舉辦菊花展覽,展覽期間儼然就是花的海洋。
瞧!那一朵粉紅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緊緊簇擁在一起,遠遠望去,既像一個小絨球,又像一個大家族圍坐在一起商議什么事情。再瞧那兒,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聽秋風老師為她們講故事呢!看她們一個個揚著腦袋,挺著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風老師的表揚吧!美麗的菊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每一個人到了這里都要彎下腰來聞一聞,仿佛吸足了氧氣,站起來就覺得心曠神怡,走起路來顯得那么精神。
登上鐘姿山,站在高處向下看,只見滿園的菊花,紅的像火,黃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嬌媚。整體看來,就像一塊花地毯。
秋菊能傲霜,
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
風霜其奈何。
的確,菊花雖然沒有牡丹雍容華貴,沒有月季嬌艷嫵媚,沒有百合高貴優雅,但她那傲霜精神,確實令人喜愛。我們做人,就要像菊花那樣,不怕困難,知難而進。
借物喻人植物篇三
白楊是種奇特的樹,其實他也很平常,只不過是他身上的塊塊傷疤,在日夜閃動光輝。
傷疤又名節疤,人們若想讓他們成為棟梁,必須毫不留情地把旁枝雜干砍掉。創傷留了下來,就成了節疤。
白楊定是委屈,他有他的自由,憑什么讓別人干涉。他想反抗,但無濟于事。手起刀落,刀不認人,人類象切除腫瘤一樣砍去了本屬于他的樹枝。
肉體的痛是暫時的,區區小傷不會要了白楊的命。雖然他很傷心,但由于沒有了旁枝,他一心向上生長,最終成為一棵棟梁。
人和白楊是有區別的,對于人,外傷不久便會復合,有時甚至看不出一點受傷的痕跡。對于白楊,就沒有那么走運了。節疤仍會頑強的留在他的身上,留在他的心里。
人和白楊是有區別的,如果人遇到這種情況,他就有可能認為受到了極大的侮辱,怨天尤人,日漸消沉,甚至會懦弱到輕生。但白楊不懂這些,他就不會像人類那樣做蠢事。就算他懂,他也沒有能力結束自己的生命。
他也沒有能力使節疤消失,任憑他留在自己心里……
待他再大一些,他就會明白,其實,他比人強的多:
他沒有人類的羈絆,所以他能一直生長。
他沒有人類的懦弱,所以不會去想放棄生命。
他沒有人類的自私,所以能坦蕩地望向遠方。
其實他可能沒有注意,他擁有一樣東西:節疤。
現在,我們可以不叫他節疤了,叫白楊的眼睛更為合適。慘痛過后,傷疤其實只是存在于他的肌膚。而心理的節疤轉變成為一顆顆明亮的眼睛,默默地欣賞這個世界。
成為棟梁的白楊,不見累累傷疤,但見顆顆慧眼。無需點化,白楊頓悟:最難得的經歷是受傷,最明亮的眼睛是傷疤。
后記:白楊問了問成為棟梁的老白楊:“為什么他們不讓我們恣意生長呢?”老白楊笑而不答,因為他知道:只有經過歲月的洗禮,那些傷疤才會真正變為白楊的眼睛。
借物喻人植物篇四
在家鄉的小河堤種滿了一棵棵的小竹子,每天上學與放學,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屹立在河堤上與我打招呼。
孩子竹筍是可以吃的,我總是炒酸吃,你要嘗嘗嗎?我也很愛吃,看我這個饞貓,說著口水也流出來了。
最重要的是它有一種令我非常敬佩的精神,那就是堅強不屈的精神了,它們的精神使我終身難忘。
這件事發生于一個夏天的夜晚,這時烏云密布。電閃雷鳴、臺風呼呼地吹。那就是臺風黑格比的到來,它悄悄地侵入我們廣東珠三角地區,臺風非常猛烈,把我家的窗刮得搖搖欲墜,大清早上,我起床去上學,走著走著發現可憐。脆弱的樹一棵接著一棵得到在馬路中間,花壇的花全都消失了,我懷著心痛的心,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沒令我失望的只有竹子,它們還是守護著河堤,還是屹立在我面前與我打招呼,還是永遠在風雨中不低頭,還是永遠令我敬佩的竹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厡在破石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在我印象當中最重要的其中一首詩了,當然也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首詩了。
竹子在風雨中不低頭的精神使我敬佩,我被它被堅強不屈的精神所折服,我們也應該學竹子的精神,在命運中不認輸。之所以我敬佩它,是因為我被它的所有精神所感動。我要向它學習,學做一個堅強不懈的人。
借物喻人植物篇五
翠綠的葉片,細而又勁的枝,淡淡的碧綠,纏繞在周身的淡香。那是一位傲雪臨霜的君子;那是一位遺世獨立的佳人;那是一位百折不撓的偉丈夫。是的,那正是竹子——在風雪中傲然挺立的植物之王。
夾雜著生機與活力的五月,引得蜂圍蝶陣,百花斗艷,柳樹婀娜的姿態剛剛落幕,一串串粉紅嘟嘟的杏花便躍出墻來,為這躁動的大地染上一抹艷色。暮春果真是個桃紅柳綠的季節。
不。至少他不是。
竹子是文人墨客的寵兒。在詩人眼里,竹子是君子的象征,寧靜而致遠;在畫家眼中,竹子是佳人的形象,孤芳自賞,傾國傾城;在世人眼中,竹子又是偉丈夫的化身,七尺男兒,志懷霜雪。它的精神是世人難以企及的,它的品格是世人所羨慕的,它是大自然孕育的精靈,吸取日月之精華所創。
人們贊美牡丹,傾國傾城;人們贊美百合,小家碧玉;人們贊美蓮花,亭亭玉立。但我卻對竹子情有獨鐘,它敢為花先,它象征了樸質善良的百姓,象征了淡泊寧靜的文人,象征了高貴內斂的君子,它更是那種謙卑虛心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