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篇一
我媽媽說,她們小的時候,河水是可以捧在手里喝的,生活用水全部來自小河里,河水很清澈,可以見到河底的水草,還有游動的魚蝦,就像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水鄉歌》寫的一樣美麗,浪費水,水娃娃會哭的。而在我家的東邊,也有一條小河,兩邊種著柳樹,桃樹,三月里的時候,桃紅柳綠的,像小江南,很美麗。只是那河水,綠得發黑,到了夏天,還發出陣陣難聞的臭味。媽媽每天送上我上學路過的時候,還會看到有人往河里扔垃圾。
我想告訴所有的小朋友,還有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我們的地球因為人類的破壞已經很不像樣子了。天不再是藍藍的,水不再是清清的,有些地方的孩子因為水的污染得了怪病,失去了生命。因為水的污染,有的村子干脆就被外人稱為“癌癥村”,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經常地看中央電視臺的《少兒頻道》,《少兒頻道》是個很有環保心的電視頻道,那里面的主持人和參加節目的小朋友都很熱愛大自然,她們經常在節目里討論如何保護環境,節約用水,我也從中學到了許多,并且在生活中也這樣做了。現在,我想把我學到的這些小常識跟大家分享一下。
早上起來,媽媽先讓我打開自來水龍頭,放掉一臉盆水,這水是不能飲用的,但是可以用來拖地或洗衣服。然后開始洗臉刷牙,洗臉的時候可以用小一點的手巾,放點水在盆子里,不要邊開著水龍頭邊洗臉。刷牙也是一樣,先把水放進杯子,再刷牙。這樣也可以節約一點水,千萬不要小看這每天的一點點,積少成多,也是一筆很大的量。我經常會發現有人有這樣的習慣,一邊開著水龍頭,一邊洗臉刷牙,洗刷的過程中水直往下流,真正用的水很少,都浪費掉了。
我小的時候,有一種玩具,叫水槍。很多的孩子都玩過,這是一種很浪費水的玩具,自從知道水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時,我就再也沒有玩水槍了。我希望玩具的生產廠家以后不要生產玩具了,因為除了水槍,我們還有很多很好玩的玩具可以玩的。
在幼兒園讀書的時候,老師就說過,水娃娃是一個很愛漂亮,又很愛干凈的孩子,如果我們不懂得關心愛護她,她會很傷心、很生氣的的,她一傷心,我們就喝不到干凈的水了。從現在起,讓我們一起努力,愛護可愛的水娃娃,讓她永遠開心,快樂,讓我們的地球永遠山青水秀,鳥語花香。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篇二
在一個夏末秋初的日子里,我的好朋友茜茜迎來了她的第十一個生日。我帶著愉快的心情去茜茜家參加她的生日宴會。
茜茜家張燈結彩,滿眼是炫目的彩帶和窗花。可惜,這些搶人眼球的彩帶、窗花過不了幾天都會變成廢紙,躲在垃圾桶里哭泣了。真可惜呀!
今天的茜茜,頭上別著一對粉紅色的發卡,身上穿著一條雪白雪白的公主裙,手上還戴著一條價值不菲的水晶手鏈,儼然是從童話王國里走出來的白雪公主。
客廳的茶幾上堆滿了零食,話梅、餅干、糖果、飲料、水果……堆得像小山似的。這些十分誘人的東西,要不及時吃完,就會變質過期,到時只能與垃圾為伍了。
吃飯啦!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粉墨登場:裹著紅袍子的西紅柿;披著綠衣服的黃瓜;套著黃背心的玉米;穿著紫裙子的茄子……光青菜就有好幾道,看得我眼花繚亂。平時耀武揚威的龍蝦,這會兒卻老老實實地躺在白玉瓷盤里一動不動。橫行霸道慣了的螃蟹此刻也無可奈何地呆在白玉瓷盤里等待著未知的命運。大家紛紛舉筷,頻頻舉杯,酒足飯飽后,剩下的飯菜還夠十來個人吃。真可惜呀!
大家正坐在客廳里休息,不知誰說了一句:“讓我們祝茜茜老人家生日快樂。”我循聲望去,只見茜茜的爸爸端上一盤大蛋糕。這個蛋糕有六層,每一層的邊沿都開滿雪白的奶油茉莉花。要在平時,大伙兒早就垂涎欲滴了。可是,大家的肚子早已裝得滿滿的,只能勉強吃幾口。整個蛋糕幾乎完好無損,真浪費呀!
時間好像一條小河,漸漸地流逝了,生日宴會終于結束了。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變沉重了。我的眼前老晃著:滿屋的彩帶窗花,滿桌的殘羹冷炙,堆積如山的零食,近乎完好的大蛋糕,小主人茜茜的名貴服飾……希望我的生日,爸爸媽媽再不要為我大偃旗鼓了。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篇三
我們的校園非常漂亮。可是,一些浪費現象卻不知不覺地蔓延著。似乎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我經過精心調查,對教室中的種。種浪費現象進行了總結,希望有浪費行為的同學能引起重視。
用電浪費是常事。
如今,教室裝上了電風扇、日光燈。到了夏天,電風扇白天一直不停機,貪涼的同學將開關調到最大,造成很大的浪費。每個教室里都有電教設備,可不知道怎么的,一周下來,也沒見老師使用幾次,聽大人說,電器這種東西不用會壞得更快。
中午同學都吃飯去了,可教室的燈還亮著,電風扇依然轉著。有時,老師關上部分燈,幾個膽大的同學趁老師走后又將其打開,還說:“開幾盞燈,能花多少錢?”最糟糕的是,有時周五同學們忘記關燈或者忘記關電風扇,它們就會夜以繼日地工作到下周一呀!
食品浪費讓人憂。
我們班上的同學普遍喜歡喝飲料,還常常攀比誰的飲料貴。每天教室的垃圾桶里都會有八瓶沒有喝完的飲料,四個雞蛋,沒有吃完的饅頭,半袋小食品……不管老師怎么講,這樣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同學還買大瓶的飲料,一次喝不完,分幾天喝。聽老師講過,同一瓶飲料應一次性飲用完,不要間隔飲用,飲料開封后空氣中的細菌在飲料中繁殖很快,飲料變質也快,喝了容易拉肚子。
文具浪費被忽略。
過去,生活條件差,父母說他們的作業本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現在,我發現班上紙張浪費現象特別突出。不少同學的作業本和畫畫用的紙還沒畫兩筆就扔了,或者撕下來做紙飛機玩。一學期下來,沒被用完的作業本能扔幾十本。一半左右的同學,文具盒一學期下來要買兩個以上,不是壞了,而是換新樣式了。每天教室的垃圾桶里都躺著不少的橡皮、鋼筆、大卷的餐巾紙……看著這些沒有用完就被丟棄的東西,是多么可惜呀!
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深入每個同學心里,落實到每個行動中吧!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篇四
每天中午都看著大盤的剩飯剩菜,我不禁鎖緊眉頭。
記得那一次坐在我旁邊的同學,飯剛扒了兩口就把飯盒丟入飯筐,我便驚訝的問“你吃完了嗎?她丟下一句“不想吃”。便沖進商店買泡面吃去了。我望著她遠去的背影,無奈的搖搖頭。每天亦復如是。
直到有一天,她把勺子放進飯盒里,剛要放碗的時候,班主任突然殺了個回馬槍,令她措手不及,趕緊把已放進飯盒的勺子又拿出來,扒了兩口。等班主任走后,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飯盒扔進飯筐里,然后又出去到商店買泡面。
可是,在我們浪費糧食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那些在“饑荒年代”沒有飯吃的人們呢?那時的飯是貴如金哪!有時剩飯剩菜都餿了,仍然舍不得倒掉。
還有,父母這樣拼命賺錢是為了什么?還不是為了我們的物質能夠好一點。可你每天把父母的錢不當回事,把它們往飯筐里一丟,簡單的一句“不吃啦!”“不想吃。”就完事了。
同學們,不要把父母的錢當兒戲。當你在丟下飯盒的那一瞬間,你可曾想過也許你的父母此時正在某個地方辛勤的工作、加班。甚至連午飯都還未來得及吃呢!父母為了能給我們提供好的學習環境,生活在這個城市,掙一分錢是多么的不易呀,哪經得起你如此的揮霍!
所以,從現在做起同學們要記得中午用餐時盡量吃完,少浪費,要真正做到“‘光盤’行動”。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篇五
農村的孩子們,一張發黃的紙片,正面寫得滿滿的之后,在反過來接著寫,寫完了還不舍得扔;鉛筆哪怕用成了一個短短的鉛筆頭,還可以套一個套子再接著用;為了能省電,常常只用一點點微弱的燈光寫作業。看到農村孩子的舉動,我不禁羞愧起來,比起他們來,我是多么浪費:手機還沒有用壞,甚至還是新的就要換,只不過為了那一時的虛榮;一盤飯菜,只吃了一小半,就要倒掉,毫不在意墻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標語;新買的鉛筆拿小刀刻得到處是坑,橡皮也被揪的不成樣子,然后看都不看就丟盡了垃圾桶。
在學校里,老師們反復的說我們要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張紙。同學們也都答應著。大言不慚的說著自己怎樣勤儉節約。可惜,才剛剛獲得老師的表揚,就忘記了自己沒有擰緊的水龍頭,正在“哭泣”;放學回家的路上又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那買這。
有這樣一個廣告:有許多人在餐廳吃飯,首先就是一男一女坐在一個擺滿了食物的餐桌旁,那位阿姨說:“點的太多了吧。”叔叔說:“沒事兒,不多!”他在想:多點菜,顯得我大方。鏡頭又移到另外一個餐桌,一位叔叔說:“你點這么多,我都不好意思了。”另一位叔叔,擺擺手:“不多不多!好朋友難得聚一次嘛!”他的理由就是:反正公款報銷。“我不喜歡吃這些菜!我要吃自己喜歡吃的!”一個小男孩大叫著,可在他面前的,頓豐盛的美食。坐在他對面的爸爸,趕快說道:“好好好!服務員,快拿菜單來!哎呀,這菜你怎么不喜歡吃呢?”然后屏幕上出現這樣的字眼:“據統計,中國人每次外出就餐平均浪費百分之二十,價值高達上千億,價值相當于全國小學生1年的午餐費用。節約無小事!”人們浪費糧食的理由多么荒謬,這些數據是多么驚人!如果少浪費一些糧食,也許就不會有人吃不飽飯了,就不會有人因為饑餓而死了。
是呀,節約無小事,假如每個人都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甚至是一粒米,這個世界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你再吟誦起這首詩時,是否嘗到了汗水的苦澀?是否感覺到了烈日的暴曬?想起農民伯伯佝僂彎曲的背,爸爸媽媽工作是疲憊的眼睛,你是否為自己以前點點浪費的事情感到慚愧?“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讓我們把這句話銘記在心,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做一個節約的好公民!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篇六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燴面館吃飯,剛一坐下來,就看見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就打包。”我想這樣才叫文明用餐嗎!
我和爸爸媽媽商量好,一定要不浪費,多節省,我們該要三碗面了,改要兩碗,菜也改要成小份,飯菜上來了,我們吃了起來,最后一根面都沒剩下。
吃過飯后去逛超市,媽媽讓我挑一本書看,是因為我們剛才節約了,我非常高興地挑了一本《睡蟒邊的雪兔》,非常好看,我還和媽媽約定,以后在家也要多節省,以前中午做四個菜,每次都會剩下,今后就做兩個菜,少浪費農民伯伯的汗水。
節省光榮,浪費可恥,我要當“節約小衛士”!當大家的榜樣!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這句話提得越來越少了,尤其在新一代的青少年當中,都念高中了,還要從字典里獲取“節約”這一詞的含義,可見“勤儉自古為美譽,節約至今是佳稱”的古聯到我們這一代頗有流失的危險。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揮霍奢侈、鋪張浪費為人們所不齒。可是在我們的學校里,學生浪費糧食嚴重,有的同學竟然用饅頭打仗,這一做法,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深思。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大家都能脫口而出,但是,同學們打仗的時候為什么就想不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呢?我們的國家雖然在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也一天勝似一天,然而,我們還應看到,我國的.經濟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作為一個真正的愛國青年應該堅決反對那些揮金如土、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高消費做法。即使將來國家再富裕,我們還應保持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如果大家只知道浪費,不知道節儉,我們就會成為敗壞國家的罪人,成為一個無益于社會的行尸走肉。
相反,如果我們盡可能地履行節約,勤儉持家,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就會更快地富裕起來,實現東方巨龍的夢想。 俗話說得好:“身披一縷,當思織女之勞;日食三餐,每念農夫之苦”。當我們真正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還會“用饅頭打仗”嗎? 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節約一粒糧食做起,因為勤儉節約不僅是持家之寶,也是立國之本。
農村的孩子們,一張發黃的紙片,正面寫得滿滿的之后,在反過來接著寫,寫完了還不舍得扔;鉛筆哪怕用成了一個短短的鉛筆頭,還可以套一個套子再接著用;為了能省電,常常只用一點點微弱的燈光寫作業。看到農村孩子的舉動,我不禁羞愧起來,比起他們來,我是多么浪費:手機還沒有用壞,甚至還是新的就要換,只不過為了那一時的虛榮;一盤飯菜,只吃了一小半,就要倒掉,毫不在意墻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標語;新買的鉛筆拿小刀刻得到處是坑,橡皮也被揪的不成樣子,然后看都不看就丟盡了垃圾桶。
在學校里,老師們反復的說我們要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張紙。同學們也都答應著。大言不慚的說著自己怎樣勤儉節約。可惜,才剛剛獲得老師的表揚,就忘記了自己沒有擰緊的水龍頭,正在“哭泣”;放學回家的路上又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那買這。
有這樣一個廣告:有許多人在餐廳吃飯,首先就是一男一女坐在一個擺滿了食物的餐桌旁,那位阿姨說:“點的太多了吧。”叔叔說:“沒事兒,不多!”他在想:多點菜,顯得我大方。鏡頭又移到另外一個餐桌,一位叔叔說:“你點這么多,我都不好意思了。”另一位叔叔,擺擺手:“不多不多!好朋友難得聚一次嘛!”他的理由就是:反正公款報銷。“我不喜歡吃這些菜!我要吃自己喜歡吃的!”一個小男孩大叫著,可在他面前的,頓豐盛的美食。坐在他對面的爸爸,趕快說道:“好好好!服務員,快拿菜單來!哎呀,這菜你怎么不喜歡吃呢?”然后屏幕上出現這樣的字眼:“據統計,中國人每次外出就餐平均浪費百分之二十,價值高達上千億,價值相當于全國小學生1年的午餐費用。節約無小事!”人們浪費糧食的理由多么荒謬,這些數據是多么驚人!如果少浪費一些糧食,也許就不會有人吃不飽飯了,就不會有人因為饑餓而死了。
是呀,節約無小事,假如每個人都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甚至是一粒米,這個世界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你再吟誦起這首詩時,是否嘗到了汗水的苦澀?是否感覺到了烈日的暴曬?想起農民伯伯佝僂彎曲的背,爸爸媽媽工作是疲憊的眼睛,你是否為自己以前點點浪費的事情感到慚愧?“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讓我們把這句話銘記在心,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做一個節約的好公民!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篇七
每當我們出現浪費的情況時,常常能聽到媽媽念叨: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這句話都可當我們的家風了。
吃飯的時候,我把飯粒灑落到桌子上、地上,媽媽就會念叨:“買幾只小雞養在桌子下好不好呀?這樣地上的米粒就不會浪費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知不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糧食可不能糟蹋了!”媽媽的話會讓我臉紅,乖乖地把飯粒撿起來的。
有時桌子上灑了點水,妹妹一下抽出三、張紙巾要擦。媽媽的聲音又出現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知道嗎?需要多少就拿多少,不要浪費,紙巾是用木槳做的,少用紙巾可以少砍一些樹木。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媽媽的話會讓妹妹把手停下,把多出的紙巾重新放進紙盒子的。
早上刷牙的時候,弟弟擰開了水龍頭,自顧著刷牙卻沒關上。媽媽又出現了,生氣地說:“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刷牙的時間水白白流掉,別以為只有那么一點點,如果一直這么下去,一個月,一年下來要浪費多少水。別忘了,現在還有很多人喝不上干凈的水呢!”一向調皮的弟弟不敢頂嘴,悄悄把水龍頭關了。
就這樣,生活中無論巨細,媽媽都會提醒著我們要節約,莫浪費。漸漸地我們也養成了節約的習慣。地球資源非常寶貴,節約意義重大,我要把這習慣保持,把節約的好家風傳承下去!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篇八
農村的孩子們,一張發黃的紙片,正面寫得滿滿的之后,在反過來接著寫,寫完了還不舍得扔;鉛筆哪怕用成了一個短短的鉛筆頭,還可以套一個套子再接著用;為了能省電,常常只用一點點微弱的燈光寫作業。看到農村孩子的舉動,我不禁羞愧起來,比起他們來,我是多么浪費:手機還沒有用壞,甚至還是新的就要換,只不過為了那一時的虛榮;一盤飯菜,只吃了一小半,就要倒掉,毫不在意墻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標語;新買的鉛筆拿小刀刻得到處是坑,橡皮也被揪的不成樣子,然后看都不看就丟盡了垃圾桶。
在學校里,老師們反復的說我們要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張紙。同學們也都答應著。大言不慚的說著自己怎樣勤儉節約。可惜,才剛剛獲得老師的表揚,就忘記了自己沒有擰緊的水龍頭,正在“哭泣”;放學回家的路上又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那買這。
有這樣一個廣告:有許多人在餐廳吃飯,首先就是一男一女坐在一個擺滿了食物的餐桌旁,那位阿姨說:“點的太多了吧。”叔叔說:“沒事兒,不多!”他在想:多點菜,顯得我大方。鏡頭又移到另外一個餐桌,一位叔叔說:“你點這么多,我都不好意思了。”另一位叔叔,擺擺手:“不多不多!好朋友難得聚一次嘛!”他的理由就是:反正公款報銷。“我不喜歡吃這些菜!我要吃自己喜歡吃的!”一個小男孩大叫著,可在他面前的,頓豐盛的'美食。坐在他對面的爸爸,趕快說道:“好好好!服務員,快拿菜單來!哎呀,這菜你怎么不喜歡吃呢?”然后屏幕上出現這樣的字眼:“據統計,中國人每次外出就餐平均浪費百分之二十,價值高達上千億,價值相當于全國小學生1年的午餐費用。節約無小事!”人們浪費糧食的理由多么荒謬,這些數據是多么驚人!如果少浪費一些糧食,也許就不會有人吃不飽飯了,就不會有人因為饑餓而死了。
是呀,節約無小事,假如每個人都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甚至是一粒米,這個世界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你再吟誦起這首詩時,是否嘗到了汗水的苦澀?是否感覺到了烈日的暴曬?想起農民伯伯佝僂彎曲的背,爸爸媽媽工作是疲憊的眼睛,你是否為自己以前點點浪費的事情感到慚愧?“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讓我們把這句話銘記在心,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做一個節約的好公民!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篇九
同學們應該都會在電視里看到“浪費可恥,節約光榮”,還有“光盤”行動吧?可是我們學校有些同學并不知道這些。
中午吃飯時,有些同學吃一點飯就倒了,覺得不好吃的東西就不吃,湯沒喝完就不喝了,有的女生吃到肥肉就不吃,吃到有皮的雞肉就不吃,有的男同學喝牛奶,沒喝完,就用牛奶打仗,你擠我一下,我擠你一下,然后“刷”的一下,把牛奶扔掉,弄得滿地都是牛奶。看到這種情景,我想:如果我們的長輩看到會心酸的。
我的爺爺告訴我,他小時候,學校的路是山路,吃飯又吃不飽,不像我們大魚大肉,所以,他們每次吃飯都會把碗里的飯吃得干干凈凈,還用舌頭舔一舔碗,桌上有米粒還拿起來吃掉。
我們要向長輩學習,同學們應該知道這詩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大米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不能浪費。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在學校里也開展一次“光盤”行動,在每桌吃飯的時候,專門派一個人看著我們吃飯,不能有剩飯和浪費食物的現象。
同學們,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一定要記住“浪費可恥,節約光榮”這幾個字。
浪費可恥人人厭,節約光榮人人夸。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字篇十
在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今天,鋪張浪費似乎已經成了中國人的一種行為習慣。單從外出吃飯這一個方面來講,每年的餐桌浪費價值高達20xx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領導會見,只寥寥數人,卻要將大鍋小鍋擠滿整張餐桌,而真正被筷子沾過的菜又有幾道?老友聚會,觥籌交錯后,桌上一片狼藉,剩飯剩菜又有幾個人愿意打包帶走?一家人下館子,父母寵溺孩子,為了滿足孩子的喜好還在不停地點菜,多的菜又該怎么處理?事實上,這些菜最終都只落得一個下場——被一盤一盤的倒掉。
而我們所有的糧食真的夠我們用來浪費嗎?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個明朗的答案。
古時由于饑荒為“天下之常也”,所以糧食也被看作是頭等大事。“民以食為天”說的就是這么個理。農民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才能在收獲的季節,滿載來年的口糧。若正趕上荒年,只怕是四海的農民都要守著荒田餓死了。在戰爭年代,食物亦是尤其稀缺,聽外婆說,逃難時樹皮、草根都吃過,要是有個饅頭,可算的上是山珍海味了。解放初期,沒有那么艱苦,可肉類也還是很少,每家每戶按量憑肉票領。與那時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真可謂是幸福得如被蜜浸過一般,但富足的生活狀況非但沒能讓我們懂得珍惜,反而“教會”了我們浪費。
浪費是可恥的,節約是光榮的。這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話,然而真正踐行的又有幾人?但最近在全國掀起的“光盤”熱潮,然人為之動容。就從與我們關系緊密的學校說起吧,開展的如火如荼的“光盤”行動在同學之間也確實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當我注意到手拿宣傳語的“小紅帽”時,當我看到學生會生活部的同學在講臺上激昂演講時,當我聽到身邊經過的同學談到要堅持“光盤”時,嘴角總是會不自覺上揚。常在這樣一個環境下生活,不知不覺間也被周圍的氛圍感染,融入其中。每天和寢室長一起依舊積極的趕到食堂,吃下盤中的每一粒糧食,相互比較誰的盤子更干凈,也為學習生活平添了不少不一般的樂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我們從小就會背的詩句,你是否往心里想過?我在“光盤”的隊伍中等著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