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我是花篇一
我是誰、為了誰、“我是誰?”這是三個誰中的關鍵問題。只有真正把握好我是誰,才能解決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我是誰?”要解決的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問題,是如何擺正自己與人民群眾之間的位置,端正工作態度的問題。如果連自己是誰都沒有搞清楚,而去大談為了誰,依靠誰,我個人認為,無論說得多漂亮,談得多深刻,那也不過是空談,甚至是無稽之談。
共產黨員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虛情假意。這就要求我們尊重群眾,了解群眾,信任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自覺把群眾的呼聲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把群眾的愿望作為第一目標,把群眾滿不滿意作為檢驗工作得失的第一標準。只有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宗旨,不斷錘煉黨性,純潔思想,提高修養,才能擺正位置,認清自己,端正態度,也才能做到臨財不貪,臨色不亂,臨危不懼。
為了誰?
依靠誰?
一切依靠群眾。群眾中珍藏著智慧,蘊藏著真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歷史變革和前進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群眾,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訴求,理解群眾疾苦,才能避免關起門來決策,閉著眼睛空談,拍著胸脯表態。只有充分尊重群眾,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并把一切為了群眾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眾,群眾也才愿意讓我們依靠;也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貼近群眾生活,貼近群眾愿望和訴求,貼近群眾的心靈和情感,才能在不斷密切與群眾的魚水關系,血肉聯系中做到依靠群眾,群眾也才心甘情愿的,積極主動地讓我們依靠。
總之,“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一個整體。既互為因果,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通過正確認識和把握“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增強自身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增強貫徹群眾路線的堅定性和自覺性。結合當前進行的正風肅紀教育整頓活動,重新認識自己,查找不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隨時牢記“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為人民群眾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是花篇二
有一群孩子,他們天真無邪,純潔的像白蓮花;有一群孩子,他們活力四射,一個微笑照亮夜晚。這就是90后,一群還長不大,喜歡撒嬌又懂得堅持的孩子們。這就是我,一個不似80后那么沉穩,也不像00后那么幼稚的青春少女。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新一代的棟梁,我們有自己的方式,有自己的堅持。
90后,也許會有點任性,也許渴望掙脫家長的束縛,也許更喜歡自由。
90后,或許難以捉摸,或許語言有點粗魯,也或許行為幼稚。
但不管是怎么樣的90后,都始終是純真的,善良的。
我們也有優點,我們也有不足,我們渴望更好的自己,我們像春日里的太陽,朝氣蓬勃。
我們不服輸,我們堅強,善良,有同情心,用微笑面對生活。我們的主旨是用微笑面對生活,不論風吹雨打,絕不垂頭喪氣,淚流滿面用微笑去面對一切,從心底里微笑著面對一切,充滿自信。我是90后,有一點的叛逆,但終究會過去;我是90后,有時會想放棄,但終究還是堅持了下去。我們都是90后,所以我們堅信: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我們依然會笑面人生。迎接我們的將是更好的未來!
我是90后,我自豪!
我是花篇三
我愿,我是一株蒲公英。我有著纖細的腰身,有著絨球似的白毛。在泥土中緩慢地生長,我希望再長高一點,這樣別人就可以在碧綠的草地上發現我。
我愿,我是一株蒲公英。我可以自由地選擇住處,在蒼勁的古樹下陪伴著它,在絢麗的野花邊上與它們為伍,或是在小河旁聆聽它的歌唱。我也可以選擇在矮小的墻角里頑強生長,可以選擇在荒無人煙的海島上流浪,更可以在富饒的土地上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也可以一直伴隨著風,風去哪里,我就去哪里。風帶我去面包店的門口,我就去聞一聞面包的香味。風帶我去海面上,我就去海面上自由地翱翔。
我愿,我是一株蒲公英。我向往著奉獻。大地給了我生命,我自然也要去為它做出一些奉獻。我讓孩子們去別處自由翱翔,自己慢慢地等待著死亡,用自己微不足道的身軀給大地一些養分。
我也是一株生命力頑強的蒲公英。我可以生長在任何地方,只要有水,只要有泥土,只要有陽光。在哪里都可以。
如果我是一株蒲公英,我一定會不屈向上。
我是花篇四
巴山小學 李英琪
一、教材分析:
《我是誰》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的角色與責任》中的第一課,這一課讓學生通過體驗不同場合下的角色變化,觀察、思考不同角色應有的不同社會表現和應承擔的不同責任,為后面了解自己應對家庭、集體、社會承擔不同的責任做鋪墊。通過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學生在體驗、交流、合作探究中,使他們感到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應履行自己的職責,從而認識自身的價值。
二、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采用交往—互動的教學方式,始終尊重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自己角色的不同變化,以及自己在不同角色下的不同責任。
三、教學目標:
1、知道生活中有許多的場合和角色,并能認識到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場合不同,角色不同。
2、初步了解不 同角色對人的有不同要求和所應承擔的不同責任。
3、愿意在現實社會中當好自己的角色;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生活中有許多的場合和角色,并能認識到在現實生活中場合不同,角色不同。
難點:初步了解不同角色對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應承擔的不同責任。
五、教學準備:
教師:電腦課件、小便利貼
六、教學活動過程 教學過程活動
一、認識不同的角色
1.體會教師角色的轉變 2(上課問好)
師:昨天我們已經認識了,我是誰?(老師)師:那可不一定。
2、板書課題 1 我一會兒是老師,一會兒是顧客,一會兒是(游客),我在變魔術嗎?那我是誰呢?有的小朋友肯定會笑話我,說:“真笨,你就是你自己唄!”真的是這樣簡單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我—是—誰”(邊說邊板書課題:我是誰)來,一起把課題讀一遍。再讀一遍,邊讀邊想想這個問題。
他們的匯報完整、精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配合得真默契,你們也可以這樣。)他聽得可認真了,會聽的孩子是會學習的孩子!你表達得這么清晰流暢,真棒!
開動你的小腦筋去想,一想說錯了沒關系,老師喜歡肯動腦筋的同學!
第四組的同學個個眼睛睜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們特別認真,注意力特別集中!
(出示:我是,在 是。)誰來說一說。(深秋時節,園博園的菊花正是爭奇斗艷的時候,歡迎小朋們去當當小游客)(2肯德基的圖片。舉手姿勢。
(出示:我是,在 是。)(3)圖書館的圖片。舉手姿勢。
齊說:我是,在 是。(5)商場的圖片
齊說:我是,在 是。(6)、足球場的圖片:
這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了,(生齊說)我是,在 是。
5、領悟角色的變化 2
1、了解角色是怎樣變的?
師:你叫××,你變了嗎? 師:你叫××,你變了嗎?
師:到底什么變了?(師板書:角色)
二、初步感知不同角色的責任 8 ①我們只有這些角色嗎?兒子,女兒,歌迷,球迷,病人,行人)我們的角色還有很多很多。(板書省略號)
1、我的爸爸。(4-5個人)追問三個人
我覺得你爸爸肯定希望聽到你這樣表揚他。
生2,你覺得你的媽媽怎么樣?
你覺得你的哥哥做得怎么樣?
小結:看來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場合,都在不斷的改變著自己的角色,并且很多人還在努力地當好自己的角色。
活動
你當好了觀眾嗎?(出示課件)請在小組內自我評價,在由小組長起來匯報本組剛才的表現。3 評價語:我想他能認識到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下次一定會記住自己觀眾的責任,改正不足。
真好,你們這組都當好了觀眾這個角色。
李老師覺得,你們這組不僅當好了觀眾角色,也做好了組員和組長的角色。
總結:通過這節課,李老師也想說評價一下你們,3、4班的同學在李老師的品德課上當好了學生的角色,你們真棒。生活中還有很多角色,每個角色都有相應的責任,同樣也會帶給我們很多的精彩,相信只要我們記得自己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能當最棒的自己。
場合不同 角色不同
我是花篇五
今天我是一位老師,我要去學校給同學們上課了。
我正在上課,還有一點沒有講完,但是下課鈴聲突然響起,我就和同學們說:“還有一點講完再下課。”可是大部分的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說:“不要!”我沒有理他們,他們看見我還在講課就悶悶不樂了,我講完之后就下課休息了。只讓他們玩了三分鐘就繼續上課了,然后我準備在下午的時候宣布要考試的事情,同學們聽了之后就更不高興了。
下午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就拿起試卷走進了教室,在考試的時候,有些不合規矩的情況發生,那就是有同學在相互傳紙條。我拿過他們的紙條一看,發現居然是考試的答案。于是我就教訓了他們。我說:“如果下次再傳紙條,我就給你零分!”當時的我很是生氣。下課的鈴聲響了,我就拿起試卷收了上來準備批改。
我改試卷的時候,發現有些同學連基本的乘法都做錯了,簡直就是馬馬虎虎地完成了試卷。
第二天,我憤怒地走進教室,我對同學說:“你們這次考得很不好,一個滿分都沒有,甚至有的人連‘八八五十四’都寫了出來,還有‘五七三十一’的人都有!”我對他們的表現很是失望。我就把批改好的試卷發給了學生,不布置作業,讓他們把錯題寫一遍。
突然,有人叫我的名字,我的這場夢就醒了。原來我認為學生比老師累,但是現在自己體會過了之后,我發現當老師遠遠比學生累得多。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在老師面前好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