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文藝篇一
中國有許多節日,這些節日承載著悠長的民族文化,有鮮明,獨特的節日風俗。節日讓人喜歡,節日讓人快樂,節日讓氣氛活躍,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春節讓我快樂無比。
春節————在這節日里我們穿上了新衣服;長輩們給我們紅包;看煙火放鞭炮,好快樂!
我記得去年和哥哥姐姐們拿著煙火,炮,煙花,在門口玩。哥哥突發思想,拿了一個瓶子,把炮裝進瓶子里,然后點燃。“嘭”炮爆了。但瓶子沒有炸破。哥哥還要試一次“我今天一定要把瓶子炸破。”看著哥哥在玩,我的好奇心不知不覺冒上來!“哥,能不能讓我試試。”哥哥似乎有點猶豫“你不要害怕的哭了。”“嗯,我沒有那么膽小。”但是心里還是有點害怕。哥哥把炮放到瓶子里,讓我點燃,我越來越害怕,萬一點到手怎么辦,如果沒點著哥哥會不會嘲笑我,如果。
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怎么,我一點,炮就點燃了。我嚇死了,以為沒點著,沒想到我把瓶子都炸破了。我開心極了!
接著,天空放起來煙花,在天上像五彩的星星,有的好像在對我眨眼睛,有的好像在對我揮手,還有的好像對我說話。突然,只聽到“轟隆”一聲巨響,抬頭一看,天空已掛著一個巨大的彩球。彩球閃爍著耀眼的金光,向四周擴散開來。我想,可能是天上的神仙從天宮拋給我們一個吉祥彩球。你看,那流光溢彩四散開來的點點金光,把夜空裝點得如此燦爛奪目。又聽得“咚”的一聲脆響,一朵巨大的金黃的秋菊又在天空盛開了。它仿佛一位仙女,舒著腰身、探著脖頸,擠著媚眼在千萬目光的青睞中徐徐盛開。快看!它那卷著的頭發,掩著黃,露著白,映著紫,散著耀眼的流金,全著魔了似地一層嵌著一層,一卷扣著一卷,一環套著一環,構成了一幅巨大的祥和壯麗的流彩畫。
春節是喜慶的,是吉祥的,是開心的。它讓我懂的只要不斷挑戰自己,不斷攀登命運險峰的人,才會有成功。春節——我最喜愛的傳統佳節。你們喜歡嗎?你們也一定喜歡吧!
傳統文藝篇二
;【摘 要】博大精深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植根于國人內心深處,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心理歸依,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豐厚滋養。如何用傳統文化滋養文藝創作,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思想、藝術價值與時代特色和要求相結合,運用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進行表達,推出一大批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筆者嘗試著從文藝創作的“四體”:主體、客體、受體、載體四個方面入手,即:創作者、客觀世界、受眾、作品四個方面,就如何做好傳統文化的消化吸收、收集整理、傳承弘揚、藝術展示展開表述:用傳統文化滋養文藝創作,首先要讓傳統文化滋養創作者;其次,要在反映客體世界中藝術呈現傳統文化;第三,展示傳統文化的作品要入情入理,抓住觀眾,易于樂于被受眾所接受;第四,要在最終的作品呈現上要去粗存精,彰顯傳統文化之精髓。
【關鍵詞】傳統文化;文藝
歷經5000多年悠久歷史,中華兒女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深深植根于國人內心深處,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心理歸依,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豐厚滋養。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審時度勢出臺《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用傳統文化滋養文藝創作,要“善于從中華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分,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益思想、藝術價值與時代特色和要求相結合,運用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進行表達,推出一大批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意見》的出臺,體現出國家對藝術生產的重視,也為新時期群眾文藝創作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基層群文工作者,如何因時而動、奮發有為?筆者以為當從文藝創作的“四體”:主體、客體、受體、載體四個方面入手,積極做好傳統文化的消化吸收、收集整理、傳承弘揚、藝術展示等工作。
一、廣文博覽,讓“主體”滿腹經綸
人,是文藝創作的主體。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是至關重要的。作為文藝創作的主體,他必須根植傳統文化的深土厚壤,不斷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精髓,才能逐漸生長、綻放那傳承傳統文化芳華的葉脈和馨香。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四大發明、四書五經,恢弘博大、氣象萬千。傳統的古文、古詩、音樂、戲劇、曲藝、國畫、書法等等浩如煙海,已深深融入了我們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每一個從事文藝創作的人,要想能夠創作出有思想高度、有文化深度、有影響力度的作品,必須要經過深厚的傳統文化滋養。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山有路勤為徑”等等,無不激勵著我們只有通過勤奮而又廣泛的閱讀,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涵養,從而日積月累、厚積薄發。在日常文化實踐中,為了用文化充實提高作者的思想水平,我們一方面采取“請進來”方式,通過“三水書苑”“百姓講堂”給大家系統講解傳統文化,另一方面采取“送出去”手段把創作人員送到高等專業院校進修培訓,主動和被動相結合,教學和自學齊進行,不斷地推動創作主體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消化,從而逐漸提煉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傳統文化之精髓推廣傳授、大力踐行。
二、兼收并蓄,讓“客體”血肉豐滿
優秀的中華文明和鮮活的大千世界是文藝創作的客體,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發現和尋找美學素材,怎樣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文藝創作的實踐?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從生活中去感受,從傳統中去挖掘。對于創作者而言,每個人的藝術感悟不同,創作激情相異,這需要我們將藝術視野聚光到傳統文化。因此,一方面,要堅持深入群眾、深入一線;另一方面,要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廣大的基層文藝工作者只有兼收并蓄,去偽存真,弘揚正能量,高揚主旋律,用鮮活生動的文學語言和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才能客觀而又藝術地呈現我們所處的時代,才能真實而又生動地描繪優秀的傳統文化,讓藝術形象血肉豐滿,讓藝術描述真實可信。
三、情理交融,讓“受體”同頻共振
讀者和觀眾是文藝創作的“受體”,只有情理交融、張弛有道的優秀的作品才能贏得市場、打動人心。因此,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在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走進生活,深入群眾,吃透生活底蘊。只有把生活的體驗真正變成自己內心的感受,才能創作出深刻的情節和動人的形象。文藝創作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續打磨和不斷提高。在掌握受眾心理的基礎上,大力弘揚“仁義禮智信”等核心價值理念,大力弘揚和睦鄰里、助人為樂等中華傳統美德。在日常的文藝創作實踐中,我們經常性地要服務中心、服務大局創作作品,這時我們既要大力宣傳新人新事新風貌,也要講究宣傳的藝術,既要有道理說服力,也要有藝術感染力。否則,在當今網絡普及、各種思想流派紛呈的時代,受眾是不吃你的那一套的,很可能會勞而無功,事倍功半。例如圍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宣傳,我們沒有簡單程式化、圖表化解說宣傳內容,而是迎合觀眾審美需求,巧妙借用如今群眾喜聞樂見的城市民謠、搖滾說唱、音樂劇等形式開展舞臺作品的創作表演,情理交融潤物無聲,達到了理想的宣傳功效,得到了市民的廣泛認同。
四、去粗存精,讓“載體”流光溢彩
作品是文藝創作的“載體”,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一定要盡力做好去粗存精、古為今用的文章,才能讓作品經得住歷史和人民的考驗。“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是死搬硬套、僵化教條,要堅持活學活用、古為今用。它需要我們每個人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要跟現今時代的節奏合拍,而絕不能信手拈來、不加思索,要學會去粗存精、取舍相宜。古為今用,當辯證取舍、推陳出新,“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例如,在慶祝泰州市建市二十周年文藝大創作活動中,我們結合“中國好人”——姜堰誠信老人李開城的真實事例,創作了小淮劇《父還子債》既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一炮走紅,演出數十場,影響千萬家。雖然在形式上免不了傳統說教的痕跡,但是在舞臺藝術呈現上和藝術審美的眼光里,我們都做了較好的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實實在在的努力,取得了理想的演出效果。
群眾文藝的繁榮離不開群眾文藝創作,群眾文藝創作的成功離不開優秀的文藝作品。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的講話中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不斷推進文藝創新、提高文藝創作質量,努力為人民創造文化杰作、為人類貢獻不朽作品。”所以,文藝工作者包括我們所有的基層文藝愛好者,都要不斷提煉傳統文化之精髓,滋養文藝創作之“四體”,在高歌猛進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征程上,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高高飄揚的鮮艷旗幟,用優秀的群眾文藝煥發和凝聚起億萬人民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相關熱詞搜索:;傳統文藝篇三
他發的抖音,我不忍再看:人最大的善良,是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