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個人更好地理解和領悟所經歷的事物,發現自身的不足和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與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德作風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一
從此次教師職業道德的學習中我體會出的一些具體做法如下:
一、愛國守法,愛崗敬業,獻身教育。我們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甜,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我們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
二、對學生要有愛心。我們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循循善誘,不歧視學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才有資格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對學生的愛,才是師德的核心。我們面對的小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因此我們還要對學生的安全負責。安全包括“身體安全”和“心理安全”兩個方面,當學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脅時,教師責無旁貸地擔負著保護他們的責任和義務。
三、教書育人,團結協作。實施素質教育,必然對教師有新的要求,也就必然要求教師“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這一點我會努力做到。團結協作是處理與同事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優化校內育人環境的關鍵因素。我們要做到謙虛謹慎、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我們應當靠集體的力量、智慧,合作共贏!
四、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我們的語言要健康,舉止要文明,作風更要正派。我們都應謹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五、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我們現在要培養的是既全面發展、又有創新精神,同時品德高尚的學生。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應該要終身學習。終身教育,這是現代人必備的思想觀念,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勝任這一富有挑戰性的職業。我們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把學習看作一種樂趣,從各種渠道汲取新的營養,使自己變得更為睿智。
學習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可以促進我們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幫助我們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基礎。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是貫穿教育全過程的精神支柱。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讓我受益匪淺,我會用它時刻的鞭策我自己,讓它成為我教育事業中的一盞明燈!
道德作風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二
一、 第一段(引入概述)
道德講堂是一個圍繞道德教育而設立的平臺,通過不同形式的講座、活動等方式,致力于幫助人們感知道德意識,提高個人品格素養。在參與道德講堂的過程中,我深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對于社會和個人意義重大,這也是我愿意分享我的感受和體會的原因。
二、 第二段(對道德講堂的認知與理解)
道德講堂是現代社會對于德育教育的一種探索。在這里,我們可以了解到個人養成的過程,學習道德知識和精神,不斷提高個人的內功和應對復雜環境的能力。作為一個受眾,我認為道德講堂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一種精神指引,是對于每個人的精神和內心的一次拯救與安撫。讓我們有更多的人在靈魂深處學會愛與敬畏,學會思考和應對更大的人生課題。
三、 第三段(感悟與思考)
道德講堂給我帶來的最大的一點感悟就是對于價值觀的意義和作用的認識。在現代社會,我們與不同的文化體系,潛規則和信仰體系相處。通過道德講堂,我認識到價值觀的多樣性,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我們自身的文化精神價值。我們需要從小開始,著力重視傳統文化和歷史傳承,加強品德修養和自我修煉。這既是一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一個時代文明和進步的產物。
四、 第四段(反思與實踐)
道德講堂對于我們的反思與包容也是極為重要的。在這里,我們既可以發現自身的局限和不足,也可以借此機會思考和改善現狀。對于我個人而言,在這里進一步認知到個人隱私和網絡安全等諸多問題,在參加路演活動時,也更深入地理解到了人際交往和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在與講師和其他學員的互動中,我們互相幫助、傾聽、理解和支持。這不僅增加了彼此的人際關系的密切度,同時也實踐了道德講堂更深層次的價值意義。
五、 第五段(總結回顧)
道德講堂作為德育教育的一種新型形式,深刻地詮釋了現代人的內在精神需求。在這里,我們了解了不同領域、不同形式的知識精華,也在參與其中中獲得了成長和收獲。無論是作為一個年輕人、一個工作人士還是一個家庭成員,我們都需要有更高質量的道德自覺意識,努力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因此,我希望道德講堂越來越成為愛心、正義和公益的堅實力量,為我們的人生之旅添點光彩。
道德作風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三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這點毋庸置疑。如何給孩子做榜樣,讓孩子健康成長是家長們一直以來不停尋找、實踐、驗證、改進的過程。
我的孩子今年3歲多,年紀雖小,但也過了任人擺布、隨意煳弄的年齡了,在日常生活中,我能深深感受到潛移默化以及環境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力量。你的口頭禪、你的壞習慣、你對老人的態度、你的一言一行等等都在影響著孩子,不管好的壞的,當他突然有一天表現出來的時候你會大吃一驚。好的固然好,壞的再修正可比在白紙上畫上印記要難多了。
孩子爸爸每晚看書,時間長了,孩子也養成了睡前看會書、講講故事的習慣,爸爸通過身體力行努力養成孩子看書的習慣,并在給孩子看書的過程中告訴他故事中的一些道理,比如學習孔融四歲讓梨尊敬哥哥友愛兄長,黃香九歲冬天給父親暖被夏天扇風對父親盡心盡孝,烏龜的堅持和不怕苦讓它在和兔子的賽跑中獲勝,漁夫的老婆貪得無厭最終什幺也沒得到等等。孩子是能聽懂的,不能小看了他們,他們會自覺運用到生活中,他會把好吃的分給我吃,在走路中有點累了仍嚷嚷著要像烏龜一樣堅持,這時你會覺得你的付出是值得的。
我是年輕的媽媽,仍在摸索的路上,也和孩子爸爸經常因為孩子教育的一些小問題和未來打算產生分歧。但經歷過幾次事關孩子的小事件,我深深認識到,不付出不會有回報,沒有孩子教不好,只有家長懶得教。每次帶孩子出去玩遇到熊孩子,我都會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努力避免未來的我們成為熊孩子或熊家長。每次在新聞上看到正能量的新聞時,我也會和孩子說說,雖然不知道他能聽懂多少,但也希望能夠給他樹立一個“這個叔叔或阿姨這件事情做得好棒,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的概念。
絕大部分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希望孩子成長成才、平安健康,但首要條件應是孩子是個有道德的人,有正確的是非觀念,這樣孩子才不容易在成長的道路上走歪,未來的社會也會因這千千萬萬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孩子而更有希望。家長是孩子的引路人,自身不正,如何教育孩子,給孩子以榜樣作用,所以家長也不能放縱懶惰,而是要從自身做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給孩子以最好的榜樣作用,上好人生中最基礎最關鍵的一堂課。
教育孩子,我們永遠在路上。
道德作風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四
道德講堂是一種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方式,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道德的含義和重要性。在我上大學期間,我也參加了許多道德講堂活動,并深受啟示和啟發。關于這個話題,我想分享我的感想和心得體會。
第二段:道德講堂的意義
在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道德教育卻落了下來。而這種情況,從個人到整個社會都會帶來不良影響。道德講堂的意義在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促進他們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規范自己的行為。
第三段:道德講堂的特點
道德講堂的特點在于它面向性強、導向準、覆蓋范圍廣。它可以涵蓋很多方面的內容,如社交禮儀、公共道德、家庭道德、行業道德等,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和分享的平臺。同時,道德講堂也注重實踐,通過實際操作和參與,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和實踐的意義。
第四段:道德講堂對我的影響
在我參加道德講堂的過程中,我受益匪淺。首先,它加強了我對行為規范的認知和遵守。其次,它提高了我的個人道德素質,教會我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最重要的是,道德講堂讓我明白了道德的本質和作用,樹立了我正確的價值觀,使我更加自信和堅定。
第五段:結論
綜上所述,道德講堂不僅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影響其一生。它應該成為學生校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相信,道德講堂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提升社會道德水平等方面作出卓越貢獻。
道德作風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五
道德早餐是一種新興的教育實踐方式,旨在通過每天早晨的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作為一名學生,我參加了道德早餐活動,并深切地感受到了它對我的成長與發展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自己對道德早餐的感想、心得和體會。
首先,道德早餐讓我更加意識到道德行為的重要性。過去,我可能并沒有太多地關注過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然而,在道德早餐中,老師給我們講述了許多真實的故事和案例,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合格的公民應該具備的良好品德。每個故事都讓我反思自己的行為,思考自己是否做到了公正、守信、尊重他人等等。通過這些故事的啟發,我開始追求高尚而正義的行為,努力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其次,道德早餐培養了我的自律能力。道德早餐的一個特點是每天早晨都要充分利用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早晨對于我來說,一直是一個慵懶和不集中注意力的時刻。然而,參加道德早餐后,我開始主動調整自己的時間表,養成良好的起床、洗漱、吃早餐的習慣。這種自律的精神漸漸滲透到我的學習和生活中,讓我能夠更好地管理時間和任務,提高效率。
再次,道德早餐讓我學會感恩和關心他人。在每一次的道德早餐活動中,我們都會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比如老人、貧困家庭的孩子等等。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了解到了他們面臨的困境和需要幫助的方面。這讓我重新評估了自己的生活,讓我學會感恩于我所擁有的一切,并懂得關心他人。我開始主動參與學校的公益活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希望能夠給他們帶來一些溫暖和希望。
最后,道德早餐讓我明白了道德的力量。有一次,在道德早餐中,老師告訴我們一個小女孩救了一只受傷的小鳥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理解到,道德不僅體現在大事上,更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們平凡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影響他人,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充滿愛心和善意,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和激勵他人。
總結起來,參加道德早餐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它提醒了我道德行為對他人的重要性,培養了我的自律能力,讓我學會感恩和關心他人,并幫助我認識到道德的力量。通過道德早餐的教育方式,我相信我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對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我將繼續努力,將道德的力量貫穿于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道德作風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六
嶄新的大學生活讓我們這些還有點朦朧的新生感到新鮮卻又不知所措,在學習、生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面對去思考去解決,去適應轉變,健康成長;樹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養,完善人格。但是,人的思想總是隨著自己的生活閱歷、人生的經歷而豐富的,本學期,我們系統學習了思想道德修養,結合對《思想道德修養》課程學習的感受,所見所聞所思,談一些自己的體會和追求。
《思想道德修養》課是一門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進行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修養教育,使我們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將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其中,政治修養是核心,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是重點,心理修養是基礎,學習成才修養是出發點和落腳點。具體可以分為適應轉變、健康成長;樹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養、完善人格三個部分。思想道德修養的學習重點,在適應轉變、健康成長部分,是充分認識自己所處的時代特征、歷史使命與成才目標;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的決心;樹立科學的世界現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態度。在樹立理想、把握人生部分,是樹立崇高的理想、科學的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和共產主義接班人。在提高修養、完善人格部分,是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培養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中的第一章,就為我們詳細而系統地介紹了大學生活,使我們對自己的大學環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認識,在一些突入其來的問題,有了應對思想準備和認識方法,起到了引路標燈的作用,對大學生活中的為人處事有了指南和參考。對新生的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思想情緒不計其數,環境的陌生、生活的適應、學習的壓力、情緒的波動,總能在人最脆弱的時候蜂擁而上,加之我們的心態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難折倒,進入誤區。大學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種全新的階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覺多了一些;少了古板,靈活多了一些。這些新的變化要求我們學會接受并且適應轉變,健健康康地成長。《思想道德修養》課中從不同角度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大學及其大學生活,迅速調整方位,積極適應大學生活。
人生的品質在于不斷地凈化 ——樹立理想、把握人生。在《思想道德修養》課里,對樹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認為,要樹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學的信念;樹立好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做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和共產主義接班人;樹立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學習的決心;樹立好科學的世界現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態度。
大學也增加了我的責任感,讓我和家庭祖國和為一體,作為一個龍的傳人,一個炎黃子孫,使我感到驕傲與自豪,實現自己目標的前提是對祖國有利,能促進國家的發展。學了《思想道德修養》課使我懂的為什么要活者,它像是大海中的航標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它像是興奮劑,燃燒著我內心的激情,它更像一只五彩的畫筆,在我這張白紙上用心勾勒出一副完美的畫。
大學的生活是豐富人生的一種歷程,為我們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成長平臺,我們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機會去鍛煉自己,歷練自己,充實自己。一個學期下來,我經受了大學生活上的磨練、專業學習上的考驗,在老師們的教導下、同學們的幫助下,特別是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程后,我對大學生活和學習環境充滿了熱愛,以一種平和的心態處事,通過一些有益的活動,鍛煉了自己能力,增強了自己的人格素質,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養和陶冶。
道德作風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七
近年來,“道德早餐”成為中國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這項活動的核心理念是通過早餐時間分享和倡導道德價值觀,提升社會公民的道德素養。我有幸參加了這一活動,并深受啟發。通過這次體驗,我對道德早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領悟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道德早餐活動中的感想和心得體會。
第一段:道德早餐是一種全新的道德教育形式
道德早餐的最大特點是通過早餐時間,將道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這種形式獨特而親切,既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又能夠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在道德早餐活動中,我們圍坐在一起,共同分享道德故事、道德困惑和道德感悟,通過親身經歷感受道德的力量。這種互動式的教育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與認知道德,并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第二段:道德早餐的目的是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道德早餐的目的是通過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在道德教育中,重要的不僅僅是道德知識的傳授,更是讓學生具有正確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選擇能力。在道德早餐活動中,我們不僅故事和經驗,還會一起探討如何正確應對各種道德問題,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為端正。這樣的交流和討論能夠使我們在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上更加成熟和自信。
第三段:道德早餐對于青少年的價值尤為重要
道德早餐活動對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他們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將直接影響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而青少年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例如網絡暴力、低俗娛樂等負面信息的沖擊。道德早餐的開展可以為青少年提供一個正面健康的交流平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四段:道德早餐對于社會的影響也是積極的
道德早餐不僅對個體青少年有積極影響,對整個社會而言也是有益的。現如今,社會上存在著不少道德問題和倫理困擾,例如道德淪喪、利益至上等現象。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社會的正常發展。而道德早餐通過倡導和傳播正能量,有助于改善社會風氣,構建和諧社會。當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道德早餐中來,相信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更加溫暖和美好。
第五段:道德早餐開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雖然道德早餐已經在許多地方開展,但仍然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道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合作,形成合力。家長應該注重孩子的道德培養,學校應該將道德教育和課程結合起來,社會更需要倡導道德價值觀,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風氣。只有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不斷努力,道德早餐才能真正發揮出其教育價值,為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總結:道德早餐活動是一種全新的道德教育形式,目的在于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對青少年和整個社會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然而,要使道德早餐活動真正發揮出其價值,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只有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合作,我們才能培養出更多具有優秀道德品質的社會公民,構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道德作風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八
老子《道德經》,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從這部人類禮貌史上的智慧寶典中汲取治國安民、修身養性、立人處世的精髓。
當今社會科學發達,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象日益嚴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實實工作”的呼聲日益強烈。物欲橫流的現實生活中,如何去應對金錢、地位、美色的誘惑呢我們同樣能夠在《道德經》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靜處世,清靜自省,盡心本職!
既然我們個體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暫,我們何不端正心態呢靜心、凈心、盡心就是人們的三個不一樣心態層面。靜心:靜安人生坐標;凈心:凈處人生方向;盡心:盡展人生作為。
靜心,靜安人生坐標。
老子以“清靜為天下正”,“清靜無為”為修道之本。《道德經》十六章云:“致虛極,守靜篤。”強調了致虛守靜的修養。“致虛”就是要消除心靈的蔽障和理清混亂的心智活動,而后才能“守靜”,透過“靜”的工夫,深蓄厚養洞察力,才會“知常”,逢兇化吉。
老子之后,莊子強調少私寡欲,以靜養神,這是道教靜中養生的思想理念。
“靜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靜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擾,不因進退去留而影響;靜心,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總之,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到達虛靜的狀態,才會時刻持續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凈心,凈處人生方向。
“凈者,不污也”,天地萬物之間,潔凈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義很廣泛,老子《道德經》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意思是說五彩繽紛的世界使人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聲音使人震耳欲聾,美味佳肴使人饞涎欲滴,縱橫馳騁的心靈使人心態若狂,擁有貴重難得的貨物使人心驚膽寒。就從視、聽、味、嗅、觸、物六方面形象勾劃了人們因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導致的嚴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意在教人約束,收斂人們的貪欲之心。
由此,凈心能使自我自覺地堅持自我反省,能時刻檢束自我的貪欲之心、遏制自我的非份之想。凈心是持續清醒認識的源泉。
盡心,盡展人生作為。
人們常說:讀史而明鑒,讀典可明智,明智則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經》之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并不是說消極而無所作為,這是對老子《道德經》的誤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為,而有作為。僅有“不妄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為,也就是說“不妄為”是有所作為的保證。什么是“有為”呢盡心扮好社會主角,干好本職工作,擔起家庭職責,就是“有作為”。是的,在世欲紛爭的當今社會中,如能盡心安心于本職的話,那他的心態肯定是時常處于靜心、凈心的狀態,沒有進入靜心、凈心的心境,他是收斂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馳,心不外思,由是說:靜心、凈心是盡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決條件。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為先”,崇尚“身正為師,德高為范”。各行各業,各村各戶都在努力提高群體的道德水準。具體來說,就是將“靜心、凈心、盡心”三心衍化為“六心”教育: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熱心獻給群眾,關心獻給同事,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我。在現代經濟社會下,重讀和闡釋圣典《道德經》,讓人們能致虛守靜、凈化心靈,從而盡心盡職,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工作團結,有利于家庭和睦!
道德作風心得體會和感想篇九
這些年的爾虞我詐,陰謀算計,我的靈魂都已經浮躁起來了。那些理想、抱負之類的高尚,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
雖然知道這是奮斗路上的必經過程,但我還是希望那些手段只是手段,不要讓自己迷失了本性。
《道德經》我已讀過數遍,大多名句也都耳熟能詳,但以前太浮躁,總不能細品其中之韻味。這些天來終于靜下心來真正的沉浸下去,才發現它像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滿載寶藏,放下成見,唾手可得!但其廣博與深奧,卻讓你發現自己的淺薄與不足!
這是哲學的力量,它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卻高于一切之上!因為它能讓你的心靈真正的強大!不為光怪陸離的表象所迷惑!直達事物本質!正如老子所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盡力使心靈達到極度的放空,使生活清凈堅守不變,通過觀察萬物往復,透過其紛紛蕓蕓的表象,看到其本源所在。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看清事物的本質,心靈便會寧靜,這種寧靜不是靜止不是消極,更不是終止。而是在認識根本規律后的等待!等待萬物并做的時機,這樣的人無所不包,無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
《道德經》有如黃鐘大呂,一下下的將我心頭蒙塵震落。
道德作風心得體會和感想篇十
夫中華之才,博大淵源,唯老莊、孔孟為尊,老莊予人智慧,孔孟教人仁德。且智且仁者國之所需,民之所敬,可用之材也。是以有志之士當奮發向上,智仁兼修,從道儒兩家汲取養分,提升自我。
近日以來再讀《道德經》,感觸頗多。也許是年齡的增長,亦或是閱歷的增多,較之十多年前中學時代的我讀《道德經》,更加多了一份深刻的悟道。沒有往日青春年少的戾氣,更多的是祥和穩重的心境去體會《道德經》中“道”的智慧。道家之學智慧無窮,每句話都有很深刻的哲理,不是我們聊聊數語可以盡數表達清楚。我也只能是管中窺豹,就其一斑而妄談自己的感悟了。
《道德經》的思想核心在于一個“道”字,被認為是萬物的根源,事理的本相。“水”的特征是最能用來比喻“道”的東西,所以為人處事最高的能耐應該就像水一樣——上善若水。水有“七善”的大智慧可以引領著我們找到處世的好方法。所謂“七善”乃是“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居善地”乃是水能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地也。水總是往下流,從來不違背這樣的原則,并能擅長選擇到好的去處來堅持這樣的原則。做人也是應當像水一樣堅持原則不動搖,但是又不是一味的硬扛來堅持原則,而是擅長巧妙的選擇方法來達到堅持原則的目的,懂得剛柔并用,巧妙的達到目的。
“心善淵”是指空虛寂寞,深不可測,善淵也。水的表面可以風平浪靜,里面卻可以深不可測。人的心境也應當像水的這一特性一樣,心若止水,不表露自己的意向和情感,不要把不良情緒和錯誤想法唐突的傳遞給別人。正是人們常說的喜怒哀樂不行于色。喜怒形于色的人容易被人看到更多缺點,被別人疏遠,不利于團結他人,所以人們應該懂得控制自己情緒,穩重處事。
“與善仁”講究的是利澤萬物,施而不求報,善仁也。為人當如同水潤澤萬物,懂得愛護他人,恩澤他人,于人謙和相處。這樣的人才有親和力、向心力。行大道者需懂得利天下。
“言善信”意指圓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信也。為人當隨和溫潤如水,在圓的地方能旋轉,在方形的地方能轉折,這樣才能容易與人相處,容易被別人接納。棱角分明,不懂變通只會和周圍格格不入,不會得到別人的歡喜親信,也就會增加自己處理辦事的難度了。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正善治”是指能夠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也。水自己本身是很清澈的事物,也能洗滌各種污穢的東西。做人不能僅僅是自己品行端正就可以了,還要可以為他人去處污穢,作為他人的看清事物高低好壞的準則。懂得用自己的清澈去容納污穢,再消除污穢,這才是大本事,才能把自己管理的范圍治理得很好。而自命清高,與污穢格格不入者只能是自己小范圍清高了,但是不能改變周圍的狀況。為人領導者更加要明白正善治的道理才是。
“事善能”要求遇物賦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任何東西在水面上都能顯出形狀,水不會特意要求什么樣的形象。水不去選擇只是因為其適應能力很強,怎么變化都可以。為人也應該是適應能力很強才對,不能總是要求外部事物來符合自己要求。這樣的人處理事物的能力才能很強,能處理各種各樣的困難,處處適用,受人歡迎。
“動善時”為冬凝春冰,涸溢不失節,善時也。水到冬天就凝固,春天就融化,該干涸的時候干涸,該洪水發泄的時候就洪水,懂得審時度勢。做人處事何處不需要能夠把握時機,善于等待合適時候呢。同樣的事情不同時候做,結果就是不一樣的。善用形勢著乃是真正懂得事物規律的人。
水的七善也就是無往而不利的境界。“夫唯不爭,故無尤”只有與萬物不相爭,才不會引來責怪和他人的敵對。與其說不爭,不如說”以不爭為爭”,表面上不與人爭,但是最后整個大勢依然往你意愿的方向發展,同時不會忤逆周圍的人和事。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巨大的智慧寶庫,我們作為年青的一代應當積極去獲得祖先留下的智慧,把自己打造成有遠見,明大勢,懂人文素養的高端人才。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為社會、為企業貢獻更多、更有力的能量,才能行大道,為他人謀大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