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件難忘的事字篇一
在我的記憶中保存了許多有趣的事,就像河底的沙石數不清,但有一件事令我永生難忘。那是我上幼兒園時,每學期六月份學校會舉行跳繩比賽。那天,老師宣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報名參加。聽完老師的話,我第一個去找老師報名。
離比賽還有二十幾天,我堅持每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訓練跳繩。時間轉眼即逝,在我的期盼中,六月二十五日悄無聲息地來臨了。
比賽開始了,我帶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來到賽場。看著那一個個哥哥姐姐跳繩的樣子,既靈巧又好看,我的心里就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裁判要求在十五分鐘之內跳一百五十下,我心里開始有點害怕,完了!完了!平時跳一百五十下要二十五分鐘,現在才十五分鐘,哪里夠啊,唉……我一定會輸給他們的。不,打起精神來,我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會有奇跡的。
輪到我們比賽了,“踏踏,踏踏”……只聽見跳繩打地的聲音,一根根五光十色的跳繩飛快地旋轉著。看見同學們跳得那么快,我也不甘示弱,拼命地跳著。剛開始,我跳得十分好,腳尖輕快地一點一跳,手腕也十分靈活,不一會兒便跳了四十幾下。接下來,我感覺有點累了,腿上像綁了一塊鉛似的,每跳一次都感到很困難,手也開始酸了。太陽公公今天的威力更強了,好像拜了火神為師,曬得我的汗水噠噠直掉,可我依然堅持著,九十八、九十九、一百……一百四十九、一百五十。比賽終于結束,我就好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比賽用盡了我所有的力氣。
馬上要宣布結果了,我的心里忐忑不安。老師清脆的聲音從話筒里傳了出來:第一名王陳淏,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件事,因為我第一次得冠軍。
一件難忘的事字篇二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一件難忘的事情”作文指導課第二課時。
“一件難忘的事情”是第十一冊第三組基礎訓練的作文。通過對本單元講讀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閱讀課文《胡蘿卜》兩篇文章的學習,體會葉圣陶和朱德熙兩位先生修改作文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并從他們的改文中學到怎樣修改作文的方法。圍繞“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這一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確定作文教學第二課時以指導學生歸納修改作文基本方法,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程序,有步驟地訓練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
這次作文訓練用二課時。第一課時,根據題目“一件難忘的事情”的中心詞“難忘”,提示寫作的范圍和中心。激發學生回憶自己親身經歷過的難忘的往事,選取自己最難以忘卻而且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鼓勵部分學生簡略口述事情的的主要經過和難忘的原因。通過示范,要求全體學生先列好寫作提綱后依據其順序進行作文,力求在教師巡回指導下當堂完成初稿。第二課時,為達到學生初步學會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一目標,指導學生以所學課文為范例,從葉圣陶、朱德熙兩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歸納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程序。以“仔細閱讀、推敲詞語、理順語句、刪改重復、增添完善、糾錯別字、斷句標點”為分步修改的步驟,使學生在修改自己作文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一是以范例化的知識結構理論加以取材。通過本單元兩篇課文的學習,從葉圣陶、朱德熙老前輩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修改文章的范例中,引導學生重溫修改文章有哪些基本方法,以達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二是將范例理論具體化。指導學生依據范例,創造性地歸納如何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統一認識后,集體編寫成修改作文的程序。
三是理論聯系實際。就是具體運用自編的修改作文的程序,在修改過程中讓學生學習運用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使實質訓練同形式訓練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修改能力。
歸納式。歸納式是指學生在接觸了較多的具體材料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從同類的若干例中歸納出某種學習方法。用歸納式指導學生初步掌握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學習方法,將這一學法運用于學生的寫作實踐中。
第一步,讓學生復習本單元所學的老前輩修改文章的方法。
第二步,指導學生編列修改作文的程序,歸納為學習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
第三步,將歸納的學法直接應用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激情導入,出示目標
在導入過程中,教師熱情地將上一課時學生完成的初稿情況作簡要介紹。用“文章不厭百回改”的道理,激發學生修改作文“文章不是寫好,而是改好”的名言,引出本節課的作文教學目標:歸納修改作文的方法,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讀寫結合,范例提示
回顧本單元所學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胡蘿卜》兩篇課文,從葉圣陶、朱德熙兩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體會修改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入手的。通過學生口述,從改詞語、改句子、刪去重復的詞句、增添不完善的句子、改正錯別字和標點、將長句斷成短句等方面逐一修改、明確要學習修改自己的作文,就應該像老前輩這樣對作文進行比較全面的修改。
三、探索規律,概括方法
四、方法實踐、自我修改
(一)推敲詞語。就是把用得不準確的詞語改準確。依據常常應用的規范的句式,判別作文中某句話里的詞語運用是否恰當、詞語搭配是否合適。詞語更換主要是使學生懂得詞語的意思、適用范圍和使用方法。對學生在文中詞不達意的典型例子詞語的誤用,指導時教師在不違背學生句子原意的基礎上,采用換詞法進行比較,由學生自行對比,識別某一詞語正確的使用方法。也可將學生作文中使用錯誤的詞語,用其例句作簡析,讓學生通過修改,逐步做到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意思。
(二)理順語句。就是要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修改時要逐句逐句的讀,尋找不通順的句子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看句子成分有無殘缺或是語法上的毛病。還要看句子是否按邏輯順序排列,有無前后顛倒,句與句是否銜接連貫,合乎事理,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應遵循其規律。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病句和前后不連貫的句子,教師可選擇其典型由學生識別并加以修改,在共性問題上形成共識,明確句子要通順連貫,要注意句與句之間的必然聯系,句意要符合客觀事實,并逐步掌握句子的不同表達方法。
(三)刪改重復。就是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這是由于小學生所接觸的詞匯不豐富,書面語言還達不到能恰當地運用詞語和句子表情達意,所以作文中常常出現近義詞重復使用。加之學生思維的局限性,不能對事物的方方面面進行細致的描述,僅從某方面去反復敘說。作文修改中指導學生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適宜的方法:一是句子中如有相同的詞語或近義詞,視為重復,刪去多余,只需保留其中之一;二是描述同一事物的句子,有兩句以上意思基本相同,視為啰嗦,應刪去一句,保留自己認為已經表達清楚意思的其中一句,使句子簡潔明白。
(四)增添完善。就是增添一些詞句,使意思表達得更清楚完整。由于小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有限,即使是已經學過的詞語尚不能恰當運用,作文時常常出現句子的主干成分殘缺或者是平鋪直敘。對于主干成分不完整的句子,應指定學生仔細查閱,發現缺漏,宜補則補;意思交待得不清楚的,該添必要的句子就要添寫上。同時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所描寫的事物展開合理的想象或者有機的聯想,使學生增添完善的書面語言,盡量能夠做到傳情達意。
(五)糾錯別字。錯字別字,在小學生作文中屢見不鮮,同音字、形近字易混;多筆少畫的字易錯。加之作文時,學生對尚未學過或未記熟的字詞,暫用同音字替代。修改時一是學生自學運用字典查找;二是教師解答。將學生需求的字詞板書明示,對形近、同音和多筆少畫的字在寫法和用法上再加指點;三是巧妙引導,讓學生自己悟出。從而訓練學生掌握糾正錯別字和識記運用漢字的方法。
(六)斷句標點。
成篇的作文是由自然段中的若干相關的句子組成。作文時,小學生一般只偏重文字書寫而不重視標點符號的使用,有的一點到底或者都是句號,長句也比較多。斷句,這里指的是將學生作文中的長句用逗號斷開,把長句改成短句。對特殊的標點符號的用法再加提示,促使標點符號錯的要加以修改,無標點的逐一加上標點,達到學生作文修改的最后階段在全文中使用上正確的標點符號。
一件難忘的事字篇三
人的一生中有許多事,有傷心的事,高興的事,快樂的事,悲傷的事。當然,人的一生也少不了難忘的事!
那是2019年的初夏,媽媽早早的叫我起床,可是,我卻還在睡夢中,直到早飯的時候才起床。一起床就感覺身體有些不對勁,但還是忍著了。中午和下午媽媽一天和妹妹一天都在田鎮。而爸爸也不在家。
而我,只好一個人悶在家了看電視。中午有朋友叫我出去玩的,可因為身體有些不對勁,所以放棄了玩的時間,中午也沒吃飯!突然,覺得渾身沒有力氣,感到很冷,很困。所以救鋪上幾床被子睡著了!
夜晚,媽媽和妹妹從田鎮回來了,媽媽見我蓋嚴了被子,覺得不對勁,就摸了我的頭一下,頓時間,媽媽就立馬叫我起床,帶我去醫院看看怎么了!妹妹也要去,所以就連妹妹一起帶去了!
到了醫院以后,經醫生檢查;是感冒了沒及時處理才會發高燒的。醫生說;‘吊水吧!這樣好的快。媽媽和妹妹在旁邊陪伴著我,使我感到了無比的幸福!
在我生病的這個期間,家里的人都很照顧我,使我感到了無比幸福。
這就是我難忘的事,雖然,他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它卻震撼了我的整個心靈!在我的腦海里深深的記錄了下來!
一件難忘的事字篇四
現在,我在學校里擔任廣播員,每周三都由我來為大家廣播。可是那天一向廣播很準點的我卻遇到了一件很麻煩的事。
上周三,又該我為大家廣播了。離廣播時間還有十幾分鐘時,我與趙佳欣就邁著輕快的步伐去廣播室了,因為在這之前我們還要練習一下。但是在我們到了廣播室之后,我們自信愉快的心情就在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廣播室里沒有人!而我們又恰沒有帶鑰匙!“這可怎么辦?”我焦急地問。“我也不知道呀!”趙佳欣也急了,“要不然我們去找武老師要鑰匙吧。(武老師有鑰匙)”“好吧。”我也只好聽她的了。于是我們飛奔出了辦公樓。武老師一般在三年級四班吃飯,所以我們先去了那兒。但是在那里我們得到了一個令人失望的消息:“武老師已經回去了。”因此已經多了幾分失望的我們又去了廣播室。可是從體育館那兒望廣播室卻還是黑的,就是說那里還沒人。這時趙佳欣徹底絕望了,她對我說:“算了,咱們回班吧,今天不廣播了。”“不可以的!”我極力反對,“這樣的話張主任一定會批評咱們的!”“沒事,那你不走我走了。”“那,那好吧,你回去吧。”于是趙佳欣走了,只剩我一個人站在走廊里。這時鈴聲響了,該廣播了。“怎么辦?去還是不去?”我自言自語在教室門口徘徊著,“去了,要是沒有人還是白費工夫,不去,今天就沒有廣播。”“好吧,就算是只有一點點希望我也要試試看。”最終我下定了決心。我邁著沉重的步伐來到了廣播室,令我驚喜的是武老師就在廣播室呢!高興、激動、驕傲頓時充滿了我的心中。正當我要開始廣播時,唐幼嬌來了,她可是個老播音員了,有她在我的心更踏實了。果然,我們順利地完成了廣播任務。
通過這件事,我真正體會到了“責任大,慎重行事”這句話的道理。我現在真的為我當時所作的決定而驕傲!
一個夏天的傍晚,我閑來無事,便獨自一人來到小河邊散步。
夕陽下,河水一半碧綠,一半紅色,富有詩情畫意。河底有一群群魚兒自由地游來游去,它們一會兒互相嬉戲,一會兒游到水底深處,仿佛是玩累了,回去休息。河面的一側,一朵朵粉紅的荷花在綠色荷葉的襯托下,分外妖嬈。荷葉上,時不時還會跳來一只小青蛙,“呱呱”叫著,他們與荷葉的顏色極為相似,若不仔細觀察,還真難以發現。我沉浸在如此美的環境中,不禁動了釣魚的念頭。
說干就干,我打開隨身攜帶的工具袋,取出釣魚竿、魚鉤和誘餌。準備就緒后,我甩出魚線,耐心地等待著魚兒上鉤。兩分鐘很快過去了,只見水面上隱隱泛起了波紋,我提了提釣魚桿,還挺重的,有三四斤重呢!“嘿,我釣到大魚了,我釣到大魚了!”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高聲呼喊。就在這時,我猛地將桿子抬起,可眼前發生的一幕讓我驚呆了,筆直的桿子末端,系著一條兩米長的釣魚線,魚線上吊著一個魚鉤,可魚鉤上光有誘餌,卻不見魚,“我釣的魚呢?我釣的魚怎么不見了?”“孩子,”我往身旁不遠處望去,哦,原來是一位老爺爺,他也在釣魚,我問道:“爺爺,有什么事嗎?”“孩子,你想知道為什么你釣的魚會失蹤嗎?”老爺爺慈祥地說。“想知道。”我忙點頭。“那是因為你沒有足夠多的耐心!”“沒有耐心?”“是的。”“為什么呢?”“孩子,當你的魚鉤在水里鉤住魚時,你本應該再耐心等待一些時間再釣出水面,而你卻急于求成,立馬把它釣了出來,魚兒感覺到了不對勁,很快就掙脫了魚鉤,逃走了。而如果照前者那樣做,魚必定會沉醉在美食中,警惕性降低,這才是將它釣出水面的最好時機!”老爺爺說的這段話意味深長,后來幾次我終于釣到了魚。
夕陽西下,我帶著我的收獲開心地回家了。在我的眼里,那天收獲的不只是幾條魚,更是一個能讓我受益終身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否則什么事也做不成。
一件難忘的事字篇五
我先煮茶葉蛋,洗蛋殼(嘩啦啦),再煮,打火,慘了,我可不敢打火,閉上眼睛(ci溜),啊,終于打著了。我想想,就茶葉蛋可吃,再做點米酒吧。我先yao一杯米酒,又放一點水,又要打火了,不過次的經驗,也就有次。這次,我手一擰,哇,真像被悶了一天的小火苗,現在都急得了,想往外跳呢!剛剛煮好了米酒,我又想到要燒開水,我等呀等,等呀等,雞蛋煮好了,就趕緊燒開水。過了一會,開水也燒好了。現在就等爸爸媽媽起床了。??? 又過了一會,爸爸媽媽起床了,看到我做的早餐。媽媽說:“哇,謝謝你了!”我說:“不用謝。”說完都開始美滋滋的吃起早餐。
一件難忘的事字篇六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一件難忘的事情”作文指導課第二課時。
“一件難忘的事情”是第十一冊第三組基礎訓練的作文。通過對本單元講讀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閱讀課文《胡蘿卜》兩篇文章的學習,體會葉圣陶和朱德熙兩位先生修改作文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并從他們的改文中學到怎樣修改作文的方法。圍繞“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這一單元重點訓練項目,確定作文教學第二課時以指導學生歸納修改作文基本方法,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程序,有步驟地訓練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
這次作文訓練用二課時。第一課時,根據題目“一件難忘的事情”的中心詞“難忘”,提示寫作的范圍和中心。激發學生回憶自己親身經歷過的難忘的往事,選取自己最難以忘卻而且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鼓勵部分學生簡略口述事情的的主要經過和難忘的原因。通過示范,要求全體學生先列好寫作提綱后依據其順序進行作文,力求在教師巡回指導下當堂完成初稿。第二課時,為達到學生初步學會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一目標,指導學生以所學課文為范例,從葉圣陶、朱德熙兩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歸納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程序。以“仔細閱讀、推敲詞語、理順語句、刪改重復、增添完善、糾錯別字、斷句標點”為分步修改的步驟,使學生在修改自己作文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一是以范例化的知識結構理論加以取材。通過本單元兩篇課文的學習,從葉圣陶、朱德熙老前輩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修改文章的范例中,引導學生重溫修改文章有哪些基本方法,以達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二是將范例理論具體化。指導學生依據范例,創造性地歸納如何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統一認識后,集體編寫成修改作文的程序。
三是理論聯系實際。就是具體運用自編的修改作文的程序,在修改過程中讓學生學習運用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使實質訓練同形式訓練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修改能力。
歸納式。歸納式是指學生在接觸了較多的具體材料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從同類的若干例中歸納出某種學習方法。用歸納式指導學生初步掌握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學習方法,將這一學法運用于學生的寫作實踐中。
第一步,讓學生復習本單元所學的老前輩修改文章的方法。
第二步,指導學生編列修改作文的程序,歸納為學習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
第三步,將歸納的學法直接應用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一、激情導入,出示目標
在導入過程中,教師熱情地將上一課時學生完成的初稿情況作簡要介紹。用“文章不厭百回改”的道理,激發學生修改作文“文章不是寫好,而是改好”的名言,引出本節課的作文教學目標:歸納修改作文的方法,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讀寫結合,范例提示
回顧本單元所學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胡蘿卜》兩篇課文,從葉圣陶、朱德熙兩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體會修改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入手的。通過學生口述,從改詞語、改句子、刪去重復的詞句、增添不完善的句子、改正錯別字和標點、將長句斷成短句等方面逐一修改、明確要學習修改自己的作文,就應該像老前輩這樣對作文進行比較全面的修改。
三、探索規律,概括方法
四、方法實踐、自我修改
(一)推敲詞語。就是把用得不準確的詞語改準確。依據常常應用的規范的句式,判別作文中某句話里的詞語運用是否恰當、詞語搭配是否合適。詞語更換主要是使學生懂得詞語的意思、適用范圍和使用方法。對學生在文中詞不達意的典型例子詞語的誤用,指導時教師在不違背學生句子原意的基礎上,采用換詞法進行比較,由學生自行對比,識別某一詞語正確的使用方法。也可將學生作文中使用錯誤的詞語,用其例句作簡析,讓學生通過修改,逐步做到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意思。
(二)理順語句。就是要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修改時要逐句逐句的讀,尋找不通順的句子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看句子成分有無殘缺或是語法上的毛病。還要看句子是否按邏輯順序排列,有無前后顛倒,句與句是否銜接連貫,合乎事理,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應遵循其規律。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病句和前后不連貫的句子,教師可選擇其典型由學生識別并加以修改,在共性問題上形成共識,明確句子要通順連貫,要注意句與句之間的必然聯系,句意要符合客觀事實,并逐步掌握句子的不同表達方法。
(三)刪改重復。就是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這是由于小學生所接觸的詞匯不豐富,書面語言還達不到能恰當地運用詞語和句子表情達意,所以作文中常常出現近義詞重復使用。加之學生思維的局限性,不能對事物的方方面面進行細致的描述,僅從某方面去反復敘說。作文修改中指導學生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適宜的方法:一是句子中如有相同的詞語或近義詞,視為重復,刪去多余,只需保留其中之一;二是描述同一事物的句子,有兩句以上意思基本相同,視為啰嗦,應刪去一句,保留自己認為已經表達清楚意思的其中一句,使句子簡潔明白。
(四)增添完善。就是增添一些詞句,使意思表達得更清楚完整。由于小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有限,即使是已經學過的詞語尚不能恰當運用,作文時常常出現句子的主干成分殘缺或者是平鋪直敘。對于主干成分不完整的句子,應指定學生仔細查閱,發現缺漏,宜補則補;意思交待得不清楚的,該添必要的句子就要添寫上。同時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所描寫的事物展開合理的想象或者有機的聯想,使學生增添完善的書面語言,盡量能夠做到傳情達意。
(五)糾錯別字。錯字別字,在小學生作文中屢見不鮮,同音字、形近字易混;多筆少畫的字易錯。加之作文時,學生對尚未學過或未記熟的字詞,暫用同音字替代。修改時一是學生自學運用字典查找;二是教師解答。將學生需求的字詞板書明示,對形近、同音和多筆少畫的字在寫法和用法上再加指點;三是巧妙引導,讓學生自己悟出。從而訓練學生掌握糾正錯別字和識記運用漢字的方法。
(六)斷句標點。
成篇的作文是由自然段中的若干相關的句子組成。作文時,小學生一般只偏重文字書寫而不重視標點符號的使用,有的一點到底或者都是句號,長句也比較多。斷句,這里指的是將學生作文中的長句用逗號斷開,把長句改成短句。對特殊的標點符號的用法再加提示,促使標點符號錯的要加以修改,無標點的逐一加上標點,達到學生作文修改的最后階段在全文中使用上正確的標點符號。
從題目可知是“記一件事”。所記的事,不是一般的事,而是一件“難忘”的事。“難忘”的事肯定是印象深刻的事,對自己有教育意義的事;這件事既然是“難忘”的,也許就是自己親眼看到的,或親身經歷的。可以是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如讀一年級時,光榮地掛上了紅領巾,這是上小學前盼望已久的事;評上“三好”學生,受到表彰;參加外出競賽,為班級、學校贏得了榮譽等。可以是一件平常事,但事情對自己的教育、啟發很大。如參加一次夏令營(或冬令營)活動,經受了意志和耐心的鍛煉;訪問英雄、模范或是其他名人,受到深刻的教育;同學之間、伙伴之間的某一件小事,反映了真摯的友情等。可以是一件遺憾的事,寫自己的缺點或過失,從此吸取教訓,爭取進步。
事情的發展都有個過程。寫記事的作文,先要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列一個提綱,然后按提綱作文。事情的經過部分是作文的重點,這部分內容的提綱要列的具體一些。最后再根據提綱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
那是一個寒冬的早晨,上早自習時李老師沒有來,教室里異常混亂。這時,班長孫佳媚站了起來:“同學們,靜一靜!李老師病了,我們更要上好早自習,讓老師放心。”教室立刻安靜了。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應用題。”李老師細心地講著新課,每一字、每一句話都是那么響亮。這可以看出李老師為了這節課花費了多少心血啊!我正認真地聽著,突然發現老師的額角滲出了幾顆豆大的汗珠,隨著講衛生課的聲音也低下來了。同學們互相看了看,都為老師擔心。我發現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手在不住地發顫。突然,老師的話停住了,雙手扶在講桌上,頭深深地低著,好像在看教材。但我從她的頭發間清楚地看到老師閉著雙眼,眉頭緊皺,汗珠順著臉頰滾落下來。我深深地感到病魔正在無情地折磨著李老師。我的腦中出現了一個問號:是什么力量促使教師為我們忍受這么大的痛苦呢?這時,李老師猛然把頭抬了起來,臉上出現了笑容。我被老師這出乎意料的表情驚呆了。心想:老師明明被病魔折磨得難以忍受,怎么會笑出來呢?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鈴—”又是一陣鈴聲,李老師松了口氣,拖著疲憊的身體勉強走下了講臺,坐在椅子上,她手托著頭,臉上出現了痛苦的表情。我想:老師是以她那強烈的責任感和對我們的愛心,忍過了這短暫而又漫長的四十分分鐘啊!
李老師出于對工作的負責和對學生的愛心,帶病上課,強忍痛苦,堅持了短暫而又漫長的四十分鐘,深深地感動了學生。康楠同學至今還記憶猶新。他不公記得事情的經過,連李老師那天的神態及自己的心理也記得清清楚楚。讀了他的文章,不能不對李老師產生敬慕之情!不足之處:本文可用幾句話概括地寫李老師平時工作的情況,這樣“點面”結合,可以更好地表現李老師的品質。
學校組織的數學競賽舉行過了,成績雖未揭曉,可同學們都私下算定了:第一名一定是我們班的楊武俠。我呢,更是這種意見的堅決支持者。她是我的好朋友,就憑她平時的學習態度和勁頭,哼,準是第一名,沒錯。為此,我還和那些故意和我鬧別扭的同學打了賭:如果第一名不是楊武俠,我情愿為全班同學唱支歌。
哎呀!事情竟是這樣出乎意料,萬萬沒想到,她竟然……
當時,我們大家都不相信,直到老師把卷子發下來以后,大家才明白了:原來她試卷上有一道題,演算的步驟全對,只是后面的答數少了一個小數點。本來應該是12.5,她卻寫成了125。
我感到有點奇怪:不會吧,刀子平常學習是一絲不茍,難道說她考前就知道我要和別人打賭,存心讓我在同學面前出丑嗎?不會,不會。
我非要弄個明白不可。一放學,我就纏著她。經過多次追問,她才勉強回答,并再三叮囑我一定要為她保密。原來,在考試時,這個小數點她沒忘記寫上,只是非曲直因為她用的那張考試紙特別洇水,墨水著紙后向周圍散開,使原來的小數點模糊不清,成了125。
“傻,那怪你!就是因為那張倒霉的紙,你才沒成第一名,可你現在卻……”我焦急地說。
“表面的第一名,實實在在的第一名!”我反復地小聲重復著這句話。
啊!對了,對了,我明白了,她這樣做正是對自己嚴格要求啊!
我還有什么可說呢!我只好積極準備,為同學們唱一支最愛唱歌的歌了。
在這篇短文中,出現了兩個可愛的女同學的形象:一個是“我”,一個是楊武俠。作者在敘事中,不是平鋪直敘地報流水帳,而是全篇以“我”的心情變化為線索,逐層深入地表現了楊武俠優秀的思想品質。“我”的心情變化前后四個過程寫得真切自然,這是寫好楊武俠的重要條件;與此同時,通過競賽后同學們的議論、“我”的“打賭”,以及不久之后“我”聽見到的楊的試卷等等,小作者把楊武俠的形象化寫得令人可信、可親、可愛。欠缺之外:前面部分不夠簡略。
1、“難忘的事”屬于敘事范疇,因此要注意文章應具有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2、“難忘的事”不一定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寫的時候要注意寫好事情過程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
3、如果是一件事,一定要將事情的經過交代清楚;如果是兩件就要注意詳略得當。
4、寫好作文,自己至少通讀一遍,然后讀給父母或是同學聽,請他們幫你提出修改意見,再認真修改,逐步完善。
一件難忘的事字篇七
在我成長的路上發生過很多的事情,這件事情讓我很難忘的。
一次,我在書上看到,鹽水可以把雞蛋浮起來,我就很好奇,自己也很想試試,看個究竟。
于是,我找來一個不銹鋼盆,放上些水,在抓上兩把鹽,而后把雞蛋洗凈,放在水里,等著雞蛋浮起來,可是,雞蛋竟然一下子沉底了,我心想,是不是鹽放少了呢?于是,我又抓了兩把,可是,雞蛋還是懶洋洋的躺在盆里,好像在跟我作對,我越是著急,它就越不起來,沒辦法,我就去問奶奶,奶奶告訴我,可能是鹽沒有溶解,你用筷子攪拌一下吧,我拿著筷子用力攪拌,可還是不行的,這是,我心想。既然我沒有溶解,那我就給它加加熱好了,于是,我把盆放到電磁爐上,一會兒水熱了,我又攪拌了一會,看到鹽溶解的差不多了,我把雞蛋放了進去,哇!這次雞蛋竟然一下浮了起來,我試著把雞蛋再往下按下,雞蛋又浮了起來。這是,我高興極了。心想,自己終于成功了。
通過這次試驗,讓我知道了,鹽水比水的比例重,所以,雞蛋就浮了起來。
也是通過這次試驗,更讓我明白了,凡事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只有親手去嘗試,才可以體會成功帶來的喜悅,只有親手去嘗試,才可以讓我學會更多的知識。
這件事,讓我懂得了,在以后的成長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會像做實驗那樣,永不認輸!
一件難忘的事字篇八
在今年我有許許多多的事,但其中的一件最令我難忘。
在新學期開學不久的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騎著自行車在上學的路上,心中興奮地唱著歌。
突然,"啪"的一聲響,我低頭一看,原來是車鏈掉了呀,嚇了我一跳。
我蹲下身修了起來。因為鏈子比較緊,所以修好一會也修不起來。我又試了幾次,還是修不起來。我心急如焚,就像熱鍋上的螞蟻。
忽然,來了一個人,我抬頭一看,是位中年男子,親切地問我:"怎么了?"我懷疑他會不會是騙子呢?我想起媽媽時常告誡我的話:"現在社會復雜,騙子很多,小孩子不要與陌生人講話。"我頓時心驚膽戰。但還是應了他一句:"車……車鏈掉了。"他熱心地說:"那我來幫你。""不用了,不用了。"我脫口而出。他微笑地說:"人與人之間就是要相互幫助的呀!沒關系的,我來幫你。"說完蹲下身,幫我修理車鏈。
他一手提著鏈子,一手扶著腳踏,開始一點一點地將鏈子安進齒輪。不一會兒,就修好了。我忐 不安的心也放了下來。
一件難忘的事字篇九
“喂,萍萍,我是爸爸,我從朋友家買了三只小鴨送給你,你下來拿吧!”爸爸在電話里說著。我聽了,又驚又喜,匆匆忙忙地下樓迎接我的三位“小客人”。
看,三只小鴨都穿著不同的衣服,白白的,黃黃的,黑黑的,各有特色,嘴巴像把小鏟子,兩個圓圓的小眼睛賊溜溜地瞪著我手上的小米飯,一搖一擺地走來,像是向我討飯吃,可愛極了。
看到如此可愛的小生靈,我每天都處于興奮的狀態,為它們打掃房間、給它們洗澡、喂它們吃東西、和它們玩耍……就這樣朝夕相處,不知不覺過了三個月了,我的小鴨也漸漸地長大了。
一天放學回家后,我像往常一樣,一放下書包就拿出我從學校舍不得吃的肉包子給我的好朋友小鴨吃,但小鴨去了哪里呢,我瘋了似的到處尋找它們,以為它們飛走了,當我哭著打電話向媽媽求救時,媽媽才告訴我,原來是她悄悄地把小鴨送到鄉下的'外婆家。因為小鴨開始長大了,每天生活在不到一平方米的小屋里,實地沒地方給它們活動,還常常掀開蓋子飛出來。我聽了,晶瑩的淚珠像豆子似的灑落下地,心里在想:小鴨,你們就這里離開了我,會習慣嗎?會想念我嗎?想著想著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過了大約一個月,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看到我的小鴨正開心地和小雞、小貓一起玩耍,當小鴨發現到我的時候,它們像小鬼子進村一樣向我撲過來,嚇了一跳。原來它們還認得我這個小主人,在熱烈歡迎我呢!現在我想通了:既然小鴨長大了,就要給它們更大的活動場所,讓它們結交更多的朋友,幸福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