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著讀書筆記好詞好句篇一
1 . 裊裊娜娜:形容女子體態輕盈柔美。
2 . 悠然自得:形容悠閑而舒適。
3 . 滿面春風:比喻人喜悅舒暢的表情。形容和藹愉快的面容。
4 . 義憤填膺:發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5 . 氣勢洶洶:形容氣勢兇猛。
6 . 失魂落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7 . 神氣十足:形容擺出一副自以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樣子。
8 . 鋼筋鐵骨:形容身體健壯有力或意志堅強不屈。
9 . 老態龍鐘: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10 . 聚精會神:原指君臣協力,集思廣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11 . 全神貫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12 . 體態婀娜
13 . 身姿矯健
14 . 笑逐言開
15 . 秀美標致
16 . 輕盈窈窕
17 . 談笑風聲
18 . 枯瘦身材
19 . 身段窈窕
20 . 身軀凜凜
好句
1 . 沒有什么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2 .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3 .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4 . 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床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
5 . 我知道他不會和我拼命了,可他說的話就像是一把鈍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腦袋掉不下來,倒是疼得死去活來。
6 . 你千萬別糊涂,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7 . 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事物所活著。
8 .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里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9 .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10 . 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墳里的爛骨頭,也不會向你要飯。
11 . 內心讓他真實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12 . 女人都是一個心眼,她認準的事誰也不能讓她變。
13 . 他是可以看到自己過去的模樣的人,準確看到自己年輕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如何衰老。
14 . 這孩子也不做錯事,讓我發脾氣都找不到地方。
15 . 人是為了純粹的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情而活著。
16 .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們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
17 . 萬事都一笑而過,還有什么意思呢。
18 . 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東西。
19 . 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20 .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隱了。
活著讀書筆記好詞好句篇二
貓著腰、零星幾點、死去活來、木訥、搪塞、滑溜溜、笨鳥先飛、笨鳥多飛
1、你千萬別糊涂,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2、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3、那件綢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趕緊脫了下來,那個難受啊,滑溜溜的像是穿上了鼻涕做的衣服。
4、抬擔架的都貓著腰,跑到我們近前找一塊空地,喊一、二、三,喊到三時將擔架一翻,倒垃圾似的將傷號扔到地上就不管了。
5、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仿佛是道聽途說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一切。
6、我知道他不會和我拼命了,可他說的話就像是一把鈍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腦袋掉不下來,倒是疼得死去活來。
7、女人啊,性子上來了什么事都干,什么話都說。
8、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墳里的爛骨頭,也不會向你要飯。
9、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是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
10、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11、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只雞,雞養大后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
12、家珍是你的女人,不是別人的,誰也搶不走。
13、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14、喂,你知道老良在哪里?死啦媽的,他還欠我一個銀元呢
15、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
活著讀書筆記好詞好句篇三
《愛的教育》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譯介來后,被譽為著名的兒童讀物。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讀。
這是一部小書,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華章,尚不及這部小書對無數人的益處。
我是在高中一年級讀到這本書的,安立柯這個小孩子的所行所為、所思所想,讓一個初經啟蒙的少年胸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燒。那些書中的故事讓我把它居為奇書一部,拿書中的章節向多少同學炫耀。
《愛的教育》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即《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據日譯本翻譯,后者是亞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據三浦關造的譯本來的,對前者是一個合適的補充。
這個補充體現在哪里呢?體現在二者的分別與心理進展的連續性上。《愛的教育》是安立柯做小學生的心理記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續集則是他做中學生時的記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正像譯者所說的,可以看到,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是感情教育,軟教育,而續集所寫的卻是意志教育,硬教育、《愛的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傷性,而續集中卻含有較多的興奮性。
這書一般被認為是有名的兒童讀物,但我以為不但兒童應讀,實可作為普通的讀物。特別地應介紹給與兒童有直接關系的父母教師們,叫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
然而就是這部能讓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的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兒童讀物繼續地廣泛閱讀下去。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
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為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從這一點上來說,《愛的教育》也在用成人的標準要求一種教育,我們畢竟不能與兒童一樣生活在兒童的世界中,兒童也在成長,他們也不會永遠地停留在兒童的'標準上。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安立柯進入中學后沒有任何的驚詫,而是覺得順理成章的緣由。
這就是我為什么要寫寫這本曾經影響過很多人,但現在已波瀾不驚的《愛的教育》的原因。不僅僅因為我短暫的教師經歷,也因為在采訪中我看到的那些貧窮的兒童和深受傷害的幼稚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