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脊梁中國脊梁篇一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絕,歷久彌新。中華大地培育一代代優秀兒女,正因為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才變得如此有魅力,變得非同凡響。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這長達960萬平方千米的大地上誕生;一個個美麗的畫面在中華兒女的努力下變得生龍活虎。
從過至今有很多的愛國人士為祖國的事業奮斗,一批批愛國人士灑下了鮮血。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祖國也不會有美好的今天,當代的人不要頹廢,不要浪費眼前的大好時光,我們應該堅持不息祖國的希望寄托在我們的身上。
在廣州亞運會有一個中華同胞為了祖國的榮譽在賽場上拼命的奔跑,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在亞運會上可以看見這么動人的一幕。有一個中國運動員在別人都跑完了的情況下,自己還一瘸一拐的在跑道上跑完自己最后的一圈。那種勝于冠軍的精神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兩代鐵人”王進喜的身上展現出那種為祖國事業而拼搏,為了祖國獻出了一生的心血,他的那種大無畏精神讓我們可敬可佩。
錢學森在國外留學時,當聽見自己心愛的祖國成立了,義無反顧的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來到一個千瘡百孔的祖國,但每次回來都受到阻擋,有一次回來在船上被抓到牢房里,但無法讓他放棄回歸祖國的希望,經過多年的斗爭回到兒時的土地上。祖國剛剛成立一無所有,整個國家都在癱瘓之中,他卻挑起了研制的重擔,歷經無數個春秋,無數的困難,終于研制出了原子彈和氫彈,被譽為“兩彈之父”。
袁隆平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經過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了“三系雜交水稻”。如今,我國大江南北的農田上都普遍種上了他所研制培育的雜交水稻。雜交水稻大面積推廣運用,為我國糧食增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地球“天之遠,地之大”。當一份真情在每個人手中傳遞的時候,世界變得如此美麗,深刻動人。
他們為祖國事業作出貢獻、犧牲,他們都是祖國的脊梁,當代的青年應該:“立足現在;展望未來”。努力地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祖國明天的脊梁,我相信祖國的明天更加繁榮、富強。
中國脊梁中國脊梁篇二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就是中國的脊梁。
走過歲月山河,歷經歷史煙雨。太多太多的身影定格在我們的腦海里,不管是風和日麗的平坦,還是風雨飄搖的坎坷,他們,始終挺起脊梁,把責任背在肩上。雖無功、無己、無名,雖沒有為他們譜成的正史篇章,他們那承擔的脊梁,依舊傳遞了責任的正能量!
曾子曾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是啊,也許從那時起,挺直脊梁,承擔起肩上的重任便注定是一場艱難的旅行。它需要張載那樣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決心;需要范仲淹那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需要李大釗那種“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宇宙”的雄心與篤定。
縱使這條路有千萬般險阻,我們依舊看到了無數前赴后繼的身影。不需要轟轟烈烈,不需要驚天撼地,他們挺起的脊梁便足以在平凡的歲月中留下彌足的可貴。還記得足球記者李承鵬嗎?他一心報道黑哨,把堅持正義的責任背在肩上,就算有萬千人阻擋,就算有太多的非議與抨擊,也依舊無法動搖他內心對責任的信仰。還記得最美司機吳斌嗎?強忍著肝臟被擊碎、三根肋骨被撞斷的劇痛,完成一系列安全操作,并用僅存的氣力安全疏散乘客。24名乘客安然無恙,而他卻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離世,年僅48歲。生命消逝的時刻,責任讓這個平凡的人成為了這個世界最美麗的天使。
龍應臺曾這樣教育他的孩子:“孩子,你要知道,你現在的高度,是無數前人用奮斗鋪成的,所以,你必須承擔起現今的責任,將這條路走下去。”是啊,我們多么幸運,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享受幸福的生活。
《士兵突擊》中說:“我們不敢妄談勝利,只想讓我們的戰士在戰場中少死幾個,這就是軍人的人道。”而我們所需要做的,便是挺起我們的脊梁,堅定地把責任背在肩上。我們不敢妄談成功,只想讓我們的社會因我們的付出而多添一抹亮色,這便是我們的人道。
朋友們,挺起我們的脊梁吧!承擔責任,做中國的脊梁。
中國脊梁中國脊梁篇三
;他們是中國的脊梁
那一天,我走進了一個書房。不知書房的主人是誰,只因門開著,我便走了進去。推開門,一個古樸的書架便赫然出現在我面前,我邁著大步走了過去,用手觸摸著書架的邊角,再仔細看看,識出它是“老紅木”制成的,雖然比不上沉香、黃花梨,但卻也算得上是名貴的木材了。
主人似乎很熱愛歷史,書架上擺滿了各國的歷史典籍,大部分是用中文或英文寫的,也有一小部分是用我所不認識的文字書寫的。但這些書似乎都被閑置了很久,因為它們上面落上了薄薄的一層灰塵。僅在書架的右上角有一本,顯得與其他的所有都格格不入,它一塵不染且閃亮。不難看出,主人十分愛惜這本書。
我不由自主地變得恭敬起來,在褲邊揩去手上的灰塵,小心翼翼地將他取了下來。然后我才發現這原來是本相冊。正看的話,十分簡單樸素,只是鮮紅的外殼,除了左上角印著幾顆金色的星星外,沒有其他任何的標志或文字。再側過來看,分為了三層。最前面的那部分已經有些泛黃,中間的那部分稍舊,而最后一部分仍是嶄新的。
我打開了相冊,發現封面后別著一只木棉花的標本。我想起了它的花語——蓬勃向上、報效祖國。在標本的右側還用正楷寫著一列小字——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開始我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句話,只得看下去。
最開始是一些黑白的相片,雖然照片已經有些模糊,但輪廓總算是分明的,不至于看不出相貌。在相片的下面寫著他們的名字——孫銘武、羅伯特·肖恩、孫永勤、李世超……我努力回憶這些名字,卻始終不能回想起來一絲線索。
我接著翻動,一個名字使我恍然大悟。趙一曼、趙一曼、趙一曼!此時,我的心中只有一個聲音:英雄,他們是中國的脊梁!
我懷揣著激動的心情,熱血沸騰,連目光都變得敏銳起來。一個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在我的腦海里逐漸串聯了起來,形成了一部史詩。我望著這些可愛的人,我仿佛看到了那個年代的故事——趙一曼在獄中面對日寇的嚴刑依然不屈,鐵簽永遠刺不破的是她的靈魂;
諾兒曼·白求恩在簡陋的醫療設施下挽留生命,子彈永遠殺不死的是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
小蘿卜頭質問著囚禁他的罪惡者,陰險嘴臉永遠嚇不破的是中華少年的勇氣;
狼牙山五壯士堅守住了大部隊的后路,敵人永遠圍不住的是中華人民的愛國情。可愛的人啊,他們堅韌不屈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
后來,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按下了電鈕,那個聲音響起來了,中華人民站起來了。然而時間還在流逝,故事還在訴說。只要時代還在前進,中國的故事就永遠不止。
中國人民來到了三八線,鵝毛大雪紛飛。在這里,中國人民向著美帝國主義狠狠打出了正義的一拳。即使天氣嚴寒,中國人民志愿軍沖鋒的號角依舊響亮。在號聲中,黃繼光成為了戰友的先鋒;
董存瑞舉起炸藥包,炸毀了敵人龜縮的堡壘;
邱少云在火海中,英勇犧牲。可愛的人啊,他們勇敢無畏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
風雨過后不一定會見到彩虹,但是對于中國來說,灰暗的歷史過去,必將是輝煌。
我看著后面的照片,心中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看到了,1964年,鄧稼先帶著團隊,在羅布泊的荒漠中引爆了原子彈,巨大的蘑菇云成為了中國底氣;
1978年,鄧小平首次提出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開始飛速增長;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鳥巢舉辦,中國運動健兒一展風采。再到后來的中國高鐵、中國衛星、電子支付、共享單車、中國5g,每一個都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強大。可愛的人啊,他們創新實干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
然后,我翻閱到了相冊最新的幾張,在里面夾著一張紙,標題為“抗疫烈士名單”。下面寫著十四個名字,分別為:王兵、馮效林、江學慶、劉智明、李文亮、張抗美、肖俊、吳涌、柳帆、夏思思、黃文軍、梅仲明、彭銀華、廖建軍。
中國面對疫情,沒有慌亂,更沒有退縮。一批又一批的醫護人員奔赴武漢,與同伴共進退。在這場國難中,他們成為了最美逆行者。一批又一批的物資送往武漢,中國人民的心是連接在一起的。還有一批又一批的中國志愿者帶著物資去往了世界各地,中國對世界的胸懷是如海一般寬闊的。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中國人民之團結,中國速度之快、中國胸懷之寬廣,無不另世界驚嘆。那些可愛的人啊,你們無私奉獻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
也許這個書房是虛構的,也許這本相冊也是虛構的,但中國的歷史卻無比真實,中國的精神扎根在每一位愛國者的心中,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之間傳承。老一輩的英雄已經悄悄地離開了我們身邊,但他們的精神還在。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繼續前行,讓它不斷傳承,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與擔當。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脊梁中國脊梁篇四
登上昆侖,才知道什么叫做高峻;來到虎門,才知道什么叫做莊嚴。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以士兵失蹤為借口,發動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從此,中國人民走上了艱難的抗戰征程;中國人民不會忘記,侵略者的鐵蹄曾經踐踏過我美麗的山河、鬼子的飛機曾在華夏上空狂暴肆虐,還有那一把把閃亮的刺刀曾向我父老兄弟刺去……中國人民更不會忘記,多少志士仁人,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撒熱血,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氣概,以頑強不屈的精神和眾志成城的力量戰勝了兇殘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終于,狂飆的日子不再到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她新的生機。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一段歷史,這是抗戰英雄們為維護民族尊嚴、反抗外來侵略所譜寫的一曲壯麗樂章,繪就的一幅宏偉的圖畫!這次戰爭讓我們更加清醒,讓我們擦亮了眼睛,再一次認清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
滄海桑田,風雨坎坷,偉大的祖國歷盡磨難,日益挺拔,日見輝煌。我們看見了那一面面鐵鉭精神筑就的“血膽鋼墻”,將無恥的惡狼們永遠地擋在了祖國的門外。看見了那顆顆赤心換來的五星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上。看見了那打破蘇美核壟斷的蘑菇云,聽到了那響徹太空的東方紅,也望見了香港島上那盛開的紫荊花。辛酸換來了愉悅,心中的恥辱變成了自豪!昨天的中華巨龍,先輩們舞起來了;今天的東方太陽,先輩們托起來了;明天建設祖國的重任將落在我們這些沐浴著共和國大地上和煦陽光的青春少年的身上!我們肩負著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我們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改革先行者留給我們不怕困難、開拓前進的大無畏精神,努力成為政治堅定的一代,道德高尚的一代,艱苦創業的一代,成才奉獻的一代。在改革開放振奮潮中激流勇進,在知識經濟的大潮中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
遙望新世紀的天空,我們振奮,我們期望,我們有幸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大好時代,有幸站立在祖國新的發展起點上。今天的我們不需要飽受戰火的考驗,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帶著老一輩的囑托與期盼,我們將勇挑歷史的重任,奮然而前行。
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時間正在隨著空間的不斷擴大而急劇縮短,中國同發達國家相比,在某些方面還有著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更加勤奮、更加刻苦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更加自覺、更加全面地提高我們的素質,以適應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我們,肩挑著重擔;我們,面臨著機遇;我們,面對著挑戰。一面偉大的旗幟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改革開放為我們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體制和條件。我們有信心,更有能力趕上去!
中國脊梁中國脊梁篇五
母親手中的藍色工作服上斑駁著洗不去的黑色漆漬和被燙出的邊緣焦黃的洞。此刻它靜默地蜷縮在母親手里,“啪嗒啪嗒”滴著水,濺起了點點晶瑩。
是的,父親便是家中的脊梁,能擔千斤重,能護全家平安。他曾青春年少,眼中映照著彩云明月;曾滿懷憧憬,哼著藏有秘密的歌曲;曾鮮衣怒馬,夢想著仗劍天涯。可是,經歷了人世沉浮,揚起的塵土黯淡了他眸中的光亮,落在他逐漸厚重的肩上;驟起的狂風揉碎了天真的憧憬,迫使人腳踏實地;忽至的大雨洗去了年少的青澀,也沉淀了漂泊的心。于是,父親才成了如今的模樣,才成了如今能讓家人安心依靠的“脊梁”。
父親用自己的脊梁撐起了一個家,守護著家人的安樂!
空軍,悠悠白云間穿梭著他們的俊朗身影,那是鏗鏘的空中芭蕾,是進擊的展翅雄鷹,護衛著我國領空;陸軍,綠色迷彩是他們的標配,草叢、樹林、溝壑……他們靜靜蟄伏,無聲無息,然而一旦敵人出現,必閃電出擊;海軍,他們堅守浪濤之上,即便面對大海的巨浪,即便面對大國的挑釁,也從未讓出一朵浪花一滴水的距離!
中國軍人挺立的是中國的脊梁,捍衛了國家安全!
“全國道德模范”是普通平凡的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言行傳承了中國最美傳說,讓世人明白了什么是“一諾千金”,什么是“舍生取義”。那些“大國工匠”也只是普通平凡的人,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用恪盡職守打造中國的強盛,用嚴謹細致描繪中國未來的宏偉藍圖。
“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可載舟,亦能覆舟。”百姓是國家的脊梁,撐起中國這艘巨舟,駛向璀璨未來!
脊梁,我想,我已懂得。
中國脊梁中國脊梁篇六
——題記
回首過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使人民飽受壓迫之苦,閉關鎖國更是導致國家貧困落后。當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帝國主義的鐵蹄又不斷踏入我們的國土,使中國成為被侵略的對象,中國在世界的眼中成了一個懦弱無能、弱勢的國家,落后就要挨打,那時的中國人,被稱為“東亞病夫”。
翻過那一頁泛黃的史冊,我們迎來了一個新紀元。1949年,新中國成立,那是中國人民不斷反抗、頑強斗爭迎來的一次輝煌。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的經濟開始騰飛,科技、國防等領域捷報頻傳,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用實力告訴世界,中國是壓不垮的!
“5·12”四川汶川地震的發生,對于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卻也在同時,向世界展示了壓不垮的中國脊梁。時間定格在那地動山搖、昏天黑地的一刻,當地震發生的剎那間,無數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園!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中國沒有恐懼,人民沒有退縮。人民子弟兵翻山越嶺,冒著生命危險,解救被困人員;白衣使者日夜站在手術臺上連續工作,一刻不停地在病房間奔走;志愿者不顧自己安危,趕赴災區,不甘人后,為受災人民送去溫暖;還有我們的溫總理,不眠不休,跑遍災區的每個角落,安慰廢墟下的生者,在四川地震災區寫下“多難興邦”四個大字,這是我們對災難的蔑視,是我們對明天的美好祝愿。最終,我們戰勝了災難,擺脫了傷痛,帶著微笑,重建家園,支持著我們的,是壓不垮的中國脊梁!
還有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中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天,中國人終于圓了“嫦娥奔月”的千年夢想。其實現在的中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方面占優勢的壓力,但有壓力就有動力,中國是壓不垮的,在壓力下,我們繼續前進,“嫦娥一號”的成功升天,標志著我們的航天技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有了壓不垮的中國脊梁,使我們在經歷了災難后,變得更加勇敢堅強。
有了壓不垮的中國脊梁,使我們在取得進步后有了更堅定的信心和更強大的力量。
有了壓不垮的中國脊梁,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祖國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
中國脊梁中國脊梁篇七
滄海桑田,風雨坎坷,看中國走過一片艱難的歲月,總有英雄展出脊梁。
兩千多年前,楚國滅亡,屈原長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投江自盡。
建安時代,天下大亂,12歲的曹植披荊斬棘,笑道“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慷慨凜然。
魯迅先生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拼命硬干是焦裕祿,在蘭考飽受自然災害侵害的日子里,他帶領全縣人民封沙治水,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察看風口,大雨傾盆的時候,他趟著齊腰的深水看洪水流勢,他心里裝著全縣的干部群眾,把生命獻給了革命事業,令人敬仰!
埋頭苦干是鄧稼先,自1958年起,他便開始組織并領導開展各項關于原子彈的模擬計算和研究,他始終在中國武器制造的第一線,成功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最終,因受核輻射身患直腸癌為國捐軀。他真正地詮釋了“埋頭苦干”的中國脊梁精神。
舍身求法有譚嗣同,他1988年參加戊戌變法,可惜變法失敗,他本有機會逃走,但他拒絕了,他說:“世界各國的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現在中國沒有聽說因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這就是國家之所以不強盛的原因。如果有愿意為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請從我譚嗣同開始。”最終英勇就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用他寶貴的生命告訴了世人,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國脊梁!
經過漫長時間的磨拭,生命只會留下最粗礪的內核,而在萬古歲月的風沙中能傳承不斷、歷久彌堅的,我想絕非皮囊,必是脊梁!是啊,中國的脊梁,不正在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