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對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溫情冬至暖人心心得體會篇一
冬至,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重要節(jié)氣,在這一天,寒冷的冬天正式來臨。雖然天寒地凍,但這個節(jié)日卻散發(fā)著濃濃的溫情。不論是親人之間的溫暖問候,還是友誼之間的相互祝福,每個人都懂得用心去傳遞愛與溫暖。這種溫情在冬至這個特殊的時刻達到了高潮,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充滿了溫馨與和諧。
篇二:冬至的傳統(tǒng)食物溫暖心靈
冬至是一個與美食息息相關(guān)的節(jié)日,中國人有著豐富的傳統(tǒng)食物與之相關(guān),如湯圓、冬菇、鮑魚等。湯圓是冬至?xí)r節(jié)必備的美味佳肴,其圓滾滾的形狀像征著團聚與圓滿,吃起來溫軟滑嫩,讓人感到寧靜與安慰。冬菇則是一道被譽為“永不滾”的美食,其吃起來酥滑可口,讓人感到暖意融融。這些傳統(tǒng)美食成為冬至?xí)r節(jié)家庭團聚的象征,更是溫暖了人們的心靈。
篇三:冬至的親情讓家庭更加溫馨
冬至是一個團圓的時刻,家人們會坐在一起,一家人享受美食,互相傳遞溫暖與關(guān)懷。冬至這一天,親人之間的關(guān)愛與溫暖溢于言表。無論是捧杯熱茶給父母暖手,還是給孩子講述家族的故事,都是家庭溫情的體現(xiàn)。這種親情的傳遞牽動了每個人的心,讓人感到內(nèi)心的安慰與幸福。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溫馨與和諧。
篇四:冬至的友情讓友誼更加堅固
冬至不僅是家庭團圓的時刻,也是友情升溫的日子。在這一天,朋友之間會互相贈送禮物,表達對彼此的關(guān)心與祝福。友情的溫暖無處不在,無論是打電話問候朋友,還是為朋友準備一份特別的禮物,都是友誼的印記。這樣的交流與互動讓友情更加堅固,增添了人生的溫度與意義。
篇五:冬至的公益活動傳遞更多的溫情
冬至不僅僅是家庭團圓和友情的時刻,更是一個傳遞溫情的時刻。很多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在冬至這個節(jié)日,組織了各種公益活動,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送去關(guān)心與溫暖。這些活動不僅能讓受助者感到溫馨,也讓參與者體驗到了無私奉獻的快樂。冬至的公益活動傳遞了更多的溫情,讓人們更加關(guān)注他人、關(guān)愛他人,將溫暖傳遞下去。
總結(jié):
冬至是一個充滿溫情的節(jié)日,不論是家庭的團圓、友誼的升溫,還是公益活動的開展,都在這個節(jié)日中傳遞著關(guān)愛與溫暖。冬至的寒冷也無法阻擋溫情的傳遞,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參與這個特殊的日子,感受到愛與溫暖,讓心靈在寒冷的冬天中變得更加溫暖。
溫情冬至暖人心心得體會篇二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冬至。
小的時候,奶奶就告訴我,這是一年當中最冷的一天,還有,冬至?xí)r,必須要吃餃子,因為餃子包出來形狀像耳朵,所以,不吃的話,耳朵就會被凍掉。
現(xiàn)在,又到了冬至,家家戶戶都冒起了香煙,帶著一絲絲濃濃的餃子味,飄上天空。我們家也不例外,這不,天剛蒙蒙亮,爸爸媽媽就忙活了起來。
如果是以前的話,我一定會一邊看動畫片,一邊吃零食,一點也不顧爸爸媽媽在那里忙手忙腳。而今天卻不一樣,我主動地湊進廚房,企圖想幫爸爸媽媽做些事,因為我清楚地明白,我已經(jīng)不再是不懂事的小孩了,最起碼也要做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主動地幫爸爸媽媽把要用的東西搬出來,媽媽顯得很驚喜:“呦,青青長大了,會幫媽媽干活了,可喜可賀呀!”“恩,那可不是。”我一邊把手里的按板放在桌子上,一邊說。
在我的積極幫助下,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下面開始進行“包餃子”環(huán)節(jié)。
看著爸爸媽媽分工明確,一個搟面片兒,一個包餃子,我急了:“唉,老媽,說好了讓我?guī)兔Φ模憧船F(xiàn)在,都沒我的份兒了。”
“你媽呀,是怕你把食物弄壞了,浪費~~”爸爸插嘴道。
“哎呀~求求你們了,就讓我試試吧!我保證,絕對不會把吃的弄壞的。”我急了。
“好吧好吧,就讓你試試。”媽媽見我死纏著她不放,只好答應(yīng)了。
“哎!就說你會把吃的弄壞吧,你還不聽。”媽媽嚷嚷著,“你忘在面團上灑面粉啦!”
我看看自己身上的面粉,再看看被我弄砸的面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媽媽把我“趕”跑后,我又擠到正在包餃子的爸爸身旁,輕輕地說:“老爸,讓我試試吧!”
“恩,好吧!”爸爸果然比媽媽好商量。
于是,我拿起一張搟好的面皮,用筷子夾起一團菜餡兒,放到餃子皮上,用手使勁一捏,呀,不好,把餃子皮擠破了,餡兒露了出來。我趕緊“急救”,用另一張餃子皮補上,才算堵住了漏洞。不過,看著我包出來的餃子挺著“將軍肚”,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我氣得不亦樂乎,大聲嚷嚷:“什么臭面,竟敢不聽本小姐的話,要你吃不了兜著走!”
大家笑得更厲害了,爸爸差點沒翻過去。
我消了消氣,又開始仔細觀察爸爸媽媽是怎么做的。學(xué)著大人的樣子,經(jīng)過長時間的努力,我終于包出了個像樣的餃子,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到了中午,餃子該下鍋了,這時的我早已餓得饑腸轆轆。看著一個個圓滾滾的餃子“跳”下鍋,我興奮不已。
過了一會兒,餃子熟了。我看準了一個有著獨特外型的餃子,猛地夾下去,因為我知道,只有我才能包出這么奇形怪狀的餃子來。
我迫不及待地夾起來放在嘴里,啊!這是多么獨特的味道,那么香甜,那么溫暖。
“這是我有始以來吃到的最好吃的餃子!”我高興地叫著。
這真是一個特殊的冬至,在餃子的陪伴下變的不再寒冷……
溫情冬至暖人心心得體會篇三
溫情的冬至漸漸臨近,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刻也逐漸來臨。然而,冷空氣帶來的嚴寒并沒有凍結(jié)人們的心,而是激起了更多溫情。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深刻體會到了溫情冬至暖人心。
首先,溫情的冬至天氣以及人們獨有的慶祝方式無疑是溫暖著人們的心靈。深冬的寒風凜冽,但我們可以看到大街上的人們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戴著柔軟的帽子和圍巾。人們在寒冷的時刻都會盡量保暖,這無疑體現(xiàn)了人性中的溫情。冬至這一天,人們習(xí)慣性地剝開一個柚子皮,寫上自己對親人和朋友的祝福,將其分發(fā)給身邊的每一個人。這一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了一股濃濃的溫暖氛圍,使人們感受到他人的關(guān)懷和愛。
其次,家人之間的相聚也是溫情冬至的體現(xiàn)。冬至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重要的一個,許多人都會選擇與家人團聚,共同度過這一天。這一天,母親早早地起來準備團年飯、包餃子,而一家人則幫忙打下手。當然,這也成為了人們一年中難得的合家歡聚時光。大家團圓在一起,共餐一頓溫馨的晚餐,把彼此的思念與關(guān)愛傳遞給對方,溫情油然而生。
再次,冬至也是人們展現(xiàn)溫暖之舉的最佳時機。有些人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用手藝制作出精美的團圓飯,用美味的食物表達對對方的關(guān)愛。也有些人借著冬至的機會,前去探望孤寂的老人或者慰問貧困的家庭。與此同時,社會團體也經(jīng)常舉辦公益活動,將溫暖送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身邊。這些無私的行動無疑是冬至溫暖心靈的集中體現(xiàn)。
最后,冬至還給人們帶來了暖心的傳統(tǒng)食品。隨著溫暖的冬至日子的到來,一些傳統(tǒng)的食品開始走俏:比如冬至素餃子、臘八粥等,這些食品不僅能暖胃,更能溫暖人心。每一口品嘗到的味道都仿佛帶著濃濃的家的味道,讓人感到溫馨和幸福。
總之,冬至在心中的火焰久久地燃燒著。寒冷的天氣并沒有凍結(jié)人們的心,相反,人們在寒冷即將到來之際,更加懂得珍惜身邊人的陪伴,用自己的行動傳遞溫暖。溫情冬至暖人心,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更加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如此之重要。只有在這冰天雪地的日子里,我們才能體味到冬至背后那份濃濃的溫情。而這令人心醉神迷的溫情,將伴隨我們一年四季,溫暖每一個日子。
溫情冬至暖人心心得體會篇四
繁華隱去了我們心中對家的思念,但對家人的.暖愛卻永不磨滅。
這周借著冬至我回到了外婆家。一進門,我就看見了外婆,多日不見,她的白發(fā)更多了,背似乎也更駝了。我用生硬的本地話叫了句“外婆”,她看見了我,頓時笑開了花,一個勁地嚷嚷著:“哎呀!好,回來就好,就好。”外婆轉(zhuǎn)過頭去,可我還是看見她眼眶紅了。我進了屋,桌子上擺滿了好吃的,還有外婆親手包的薯面餃。
我拿起外婆遞來的筷子,夾了一個薯面餃,嘖嘖嘆道:“外婆的手藝就是好,真好吃。”可外婆卻搖搖頭:“好吃就多吃點,只要你不嫌外婆臟,常回來看看外婆就好了。”看著外婆淚光閃閃的眼睛,我的頭沉重地再也抬不起來。
是啊!長期的隔離,我都不曾記掛外婆。我真自私,我悔恨、愧疚。外婆,對不起!就讓這冬至暖暖的溫情化作滿天相思的雨,滋潤我干涸的心田,讓我學(xué)會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吧。
冬至,冬天至愛的日子,把那份埋沒心中的愛回報給所有愛你的人,你才會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愛。沒有付出的收獲,沒有感恩的奉獻,沒有理解的寬容,那不是真正的愛。
外婆,也許我們的相處是短暫的,但我會永遠記住您那和藹慈祥的眸,年輪蜿蜒的頰,熱情的招呼與那雙溫暖的繭手。相信吧,我會常回家看您,因為,在這個冬天我感受到了您對我深沉的無法用言語敘述的愛。
常回家看看,看看外婆,看看所有愛你關(guān)心你的人吧。他們的幸福是我們用溫情勾勒的。
溫情冬至暖人心心得體會篇五
“冬至不碰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每逢冬至的時候,家家戶戶的桌子上就一定會出現(xiàn)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今天的課堂上也上演了一場與餃子有關(guān)的活動。
包餃子開始了,老師拿起一大塊面團,用力拉了拉,用刀切成了一個個的小面團,然后用搟面杖搟成皮,老師搟著面皮,面皮像在歡樂的跳舞。這時,同學(xué)們也都躍躍欲試,老師先讓張同學(xué)上來搟,張同學(xué)摩拳擦掌,走到了講臺前。他拿起搟面杖,左搟搟,右搟搟,可是面皮總會粘在搟面杖上,沒想到最后他卻搟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形狀——等腰三角形。看完張同學(xué)搟的面皮,再看老師搟的,同學(xué)們都目瞪口呆了,張同學(xué)羞紅了臉,灰溜溜地回到了座位上。
面皮搟好,開始包餃子了。李同學(xué)先包,只見她拿起一個面皮放在了掌心里,接著她用筷子夾起一些餃子餡,放在餃子皮中間。然后開始沿著餃子皮的周圍捏了起來,捏了之后餃子皮又開了,她又捏,又開……她急得一頭汗。最后,她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終于“制服”了那個餃子。
該我包餃子了,我夾起一大塊餃子餡,放在餃子皮上面,又用筷子壓均勻。然后,我捏著餃子皮,讓兩邊融合在一起,最后我又把餃子的兩個角捏在中間,就成了一個完整的餃子了。哎,原來包餃子也不容易呀!
吃著餃子,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老師在背后為我們的辛苦付出,這真是一次別具一格的包餃子!
溫情冬至暖人心心得體會篇六
一般情況下是吃不上的,所以很期盼冬至的到來可以有餃子吃了,這是我家的傳統(tǒng)習(xí)慣一直沿續(xù)到現(xiàn)在。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和進程,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不斷的被國民所認同和傳承。
冬至,是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xí)俗。
民間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這種習(xí)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辭官回家鄉(xiāng)時正值冬季,他看到鄉(xiāng)親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搭起醫(yī)棚;支起的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y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分給來求藥的每個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妖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人們學(xué)著“妖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醫(yī)圣張仲景距今已有1800年了,但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現(xiàn)今人們講究進補養(yǎng)生保健,在嚴冬季節(jié)里進補是多數(shù)人的選擇。從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講,冬令進補也是在冬至前后;三九天開始。民間早就有“冬補三九”的說法。冬至是數(shù)九的開始,因此民間認為,在冬至前后進補為最佳。
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shù)九寒天”,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
《九九歌》就是從冬至這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shù)九個九天,到九九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溫情冬至暖人心心得體會篇七
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冬至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風俗。傳說這個風俗是為了紀念醫(yī)圣張仲景治病救人而流傳下來的。
今天我們?nèi)蚁氚r餡的餃子吃。中午,我和媽媽先把韭菜擇干凈又用水洗干凈放在籃子里晾干,用泡上了木耳和凍蝦。下午放學(xué)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木耳大得填過了碗,他變得可真快!大大的木耳有的像我們的耳朵一樣。
在媽媽的指導(dǎo)下開始了準備工作之一——和面。我一邊用左手加水,一邊用右手和面。不一會兒,干干的面成了一個個小濕面團。我又左右手開攻把面往一個方向揉終于和成了一個大面團。媽媽高興地說:“兒子,你學(xué)會和面了!”
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又拿了兩個雞蛋打在碗里,我一敲它就碎了,黃澄澄的蛋黃流了出來。我拿著筷子使勁攪拌,媽媽在鍋里放上了油,我倒了進去,用筷子攪拌了一下就好了。原來雞蛋就是這樣炒出來的呀!
木耳、蝦仁在我的刀下粉身碎骨,媽媽在盆里把所有的餡放到一起加上了油、鹽調(diào)好了餡。準備包餃子了,媽媽搟皮,我包餃子。我先把面皮平攤在左手掌上,用勺子把先放到中間,再兩面對折,把邊捏嚴實就好了。看著媽媽包的餃子又圓又鼓,我包的又瘦又小我不甘心又連續(xù)包了十來個。看著他們一個個站好隊排在那里,好像要急著下鍋呢!鍋里的水等得不耐煩了,咕咚咕咚翻起了滾兒。我和媽媽把餃子一個個放到水里,蓋上鍋蓋,等了幾分鐘水開了,餃子也在快樂的跳舞。媽媽說:“接一勺涼水倒進去,等水開了,餃子就可以出鍋了。”于是我就依照這樣,餃子被我盛到了盤子里。
吃著自己包的餃子真香啊!
溫情冬至暖人心心得體會篇八
傾聽著2019年的腳步聲,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來到了外婆家,想與他們共同度過這溫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樂呵呵的迎接我們呢!
該吃晚飯了,外婆端來兩碗赤豆糯米飯,笑著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我聽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長大!弟弟也想早點長大,一邊夸飯香,一邊埋頭“苦干”哩。
吃完飯,我開始聽外公講有關(guān)冬至的傳說,“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lǐng),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還有,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xí)俗。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
“百鬼夜行,午夜12點鬼門開,晚上記得早點回家睡覺哦!”外婆也插了一句,弟弟嚇得毛骨悚然,搞得全家哈哈大笑。“騙你的啦!”外婆笑著說。“不過,也應(yīng)該早點睡,添歲嘛!”在全家的笑聲之中,我想起了杜甫的《小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第二天醒來,是冬至節(jié),太陽開始回來了,春天也越來越近……
溫情冬至暖人心心得體會篇九
我感到:春天太過勃發(fā),不容絲毫怠慢。夏天太過繁盛,不容絲毫頹廢。秋天太過豐饒,不容絲毫默然。只有到了靜默的冬,心魂才可有所安靜,去聆聽年末歲尾的留言,安然別舊,并祭奠那些舊時光里不能釋懷的往事。
周四的午后,冬陽很久沒有這樣的暖。霧霾遠去,且無風兒。一個人,沿著那條老路,到了春夏曾朝夕健身的七里河。
這條貫穿邢臺東西走向的綠色走廊,因冬日的覆蓋,終于靜下來了。紫色與淺黃色交錯的路面,分外潔凈,一粒粒鋪在路面的石子,安臥在路的表層,太陽灑在路面,一粒石子便會折射出一抹亮點。
灌木叢中,一個個蠟黃色木座椅,雖多日不曾有人入座,卻沒有絲毫塵土。寬闊的水面,除去水壩隔離處,已被薄冰覆蓋。一只只小船,東倒西歪地靠在河畔,默默守候著無人光顧的水面。似乎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經(jīng)得起喧囂。
河畔的灌木,終告別繁華,迎來一場干練,光禿禿地站成一種莊嚴,像極了一排排衛(wèi)兵,堅守著這座小城的一條健身走廊。亭臺的墻根下,幾位曬太陽的老者瞇縫著眼,你一言我一語,回味著曾經(jīng)的七里河:曾經(jīng)嚴懲罪犯的刑場,如今成了人們喜愛的健身文化走廊。
拍完那幾張“落日煙霞”的圖片,才五點剛過,可已暮色蒼茫。冬至長,夏至短,過了冬至,天就由短慢慢地變長。冬日就這樣周而復(fù)始,長長短短,短短長長。只有冬,歲月才沒有絲毫的偽裝,人們可真切地觸摸到。“冬閑”雖漸次淡化,可是,冬日里人們的腳步還是放緩了許多。
三兩場大雪落下,霧霾,塵埃都默然遠去。閑下來的人們,蜷縮在暖意融融的居室,盤點著歲月里的深刻與淺薄,細數(shù)著時光里的收獲與感念。新年,也許還要行走在老路上,但在老路上何以走出新意,人們在散淡的冬季總會找出答案。
只有親歷了一個個冬日的人們,才會發(fā)現(xiàn),只有冬季才是最為明澈和本真的。因為它是萌發(fā),喧囂,得失過后的歲月精華。一如人生,只有經(jīng)歷了懵懂,青澀,莽撞的年齡過后,才會榮辱不驚,成就豐滿而圓潤的人生。
素面朝天的冬,給大地以蕭瑟。然而,沒有在蕭瑟的歲月里集聚能量,后來的日子一定會如此的蒼白。一事物的存在總在證實另一事物的存在。有了驚天動地,才知道平庸無處不在;有了小人惡語,正說明了你的高尚和不可企及;老者的生命越來越短,而人生閱歷卻越來越厚重。我們只有在堅守冬日短暫的靜默里,拉抻感悟歲月的時長,聆聽年末歲尾留言的真諦,才會睡著睡著就迎來了黎明的太陽,走著走著就邂逅了新年的曙光。一切都那么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冬至過了,仍不見雪花的身影。一冬無雪,宛若一夏無雨,多了浮躁,少了滋潤。我期待著,能有一場雪的蒞臨。踩著冬天的腳步,看著它怎樣在那一條舊路上,迎來新的春光。
溫情冬至暖人心心得體會篇十
嚴肅而機械的面對生活,兩點之線間刻意的踱步,多如牛毛的雪白試卷反射著煞白的光刺地我眼睛生疼,青春映像里只回蕩著寫字時筆尖與紙張摩擦發(fā)出的沙沙聲,如同春蠶在啃食桑葉,正像應(yīng)試教育在啃噬我們的快樂。
常常想寫一篇文章,與悲傷無關(guān),寫完后又覺空洞和落寞,默念對紙筆的歉意,快速撕碎向后上方拋出,紙團一瞬間由球狀四散開來,在空中飄零,盤旋,數(shù)秒后倉皇落地,那一刻繽紛似雪。
看著窗外人群蠕動如蟻蟲,匆忙而慌亂的腳步,沒有人為風景停駐。我大打開窗子,風洶涌地擠進來,我大喊,青春啊你究竟要來到這里做什么?是不是一如這冬至般的寒流襲來,把落魄從領(lǐng)口直灌下去?我喊得唇焦口燥,沒有回應(yīng)。
常常喜歡寂寞又害怕寂寞,我和好朋友站在分別的路口,將校服拉鏈拉到頭,縮進脖子。她說,好冷。我說,心冷。她握住我冰冷如鐵的手,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兩個在青春之路上互相扶持的孩子,在冬至的寒流中緘默不語。
在十五歲生日我收到一個沉甸甸的禮物,十二個許愿瓶,十五個同學(xué)的祝福全收藏在里面。我雙手接過,念到,感謝大家對我的愛。幸福的感覺如此疾速,如同一打開的蓋子,讓我來不及掩面就潸然淚下。我恍然大悟,原來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冬至的背后不是寒冷,孤獨的背后不是寂寞。在夢幻與現(xiàn)實之間掙扎的我們正在成長。悲傷與快樂并存,這才是人生。只是有的時候青春的疼痛需要自己承擔罷了,沒關(guān)系,把擔子從一個肩換到另一肩就不會覺得累,因為我們還擁有一個完整和溫暖的世界。
溫情冬至暖人心心得體會篇十一
星期五是冬至,我要跟著媽媽學(xué)習(xí)包餃子,學(xué)習(xí)了從擇菜、和面、到包餃子,包好吃到嘴里地過程。我圍上圍裙,戴上套袖,把小手洗干凈,準備工作做好了。
首先是和媽媽一起和面,先把面舀幾碗放到面盆里,然后用水一點一點的灑在面上準備把面粉和成團。我是頭一次和面,水加多了面粉就稀了,水加少了面粉就和不成團。“媽媽,快來看看啊?我怎么就弄不會?”我都著急了,媽媽過來教我把面和好。媽媽真厲害面和好了,面盆上也干干凈凈的。
其次是擇菜,我和媽媽選擇的菜是白菜,先把白菜壞的菜葉摘掉,然后把白菜洗干凈,晾干上面的水分,再把白菜切好放到一邊。(切白菜時要撒些鹽,白菜就不會亂跑了、白菜里的水分就容易擠出,肉餡里就不會有太多的水了。
最后,我們把切好的白菜放到早就準備好的肉餡里,再把花生油、鹽、花椒粉、醬油、雞精等各種調(diào)料放好用筷子把肉餡拌好。我端起來聞了聞,真香!
我和媽媽開始搟餃子皮,媽媽對我說:“搟餃子皮要左手拿著皮右手拿著搟面仗,右手使勁搟,左手要跟著轉(zhuǎn),知道了嗎?”我在媽媽的指導(dǎo)下一個餃子皮搟好了(真難?)。下一步就是包餃子,我也是頭一次包,媽媽手把手的教我。先拿一個餃子皮放在手心里,用勺子舀一勺肉餡放在皮里,再把餃子皮對折邊上捏上花邊,我好不容易包好了頭一個餃子,我很開心。
終于吃上香噴噴的餃子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可真香。通過這次學(xué)習(xí)讓我體會到了媽媽平時為了我是多么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媽媽。冬至吃餃子,奶奶說防止凍耳朵呢!你看餃子的形狀多像耳朵呀!媽媽說冬至要吃餃子,我問為什么冬至要吃水餃呢?媽媽說:“因為這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北方人以吃餃子為最好的食物之一,所以吃餃子。”爸爸說冬至這一天白天會很短,夜晚會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