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啟明星的詩詞歌賦篇一
所謂詩詞歌賦,是人們對我國傳統(tǒng)文學的.概稱;雖然如此,這一稱謂幾乎可說是業(yè)已概括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傳統(tǒng)文學的大成。其中,詩詞在人們的通常思維中是有著嚴格格律(主要指平仄、用韻和對偶等嚴格要求)的兩種詩歌體式(古體詩的平仄略微放寬些),是不能亂行押韻和誤用平仄的;究其實,所謂的賦,其實也是有著非常嚴格的對仗規(guī)則和平仄要求,只是當今一些習作者因不知而寫著罷了。
元宵詩詞:
傳言玉女·錢塘元夕
作者: 汪元量
一片風流,今夕與誰同樂?
月臺花館,慨塵埃漠漠。
豪華蕩盡,只有青山如洛。
錢塘依舊,潮生潮落。
萬點燈光,羞照舞鈿歌箔。
玉梅消瘦,恨東皇命薄。
昭君淚流,手捻琵琶弦索。
離愁聊寄,畫樓哀角。
辛亥元夕
作者: 何中
頑坐故貪黙,忽行時自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時序鬢發(fā)改,人家童稚喧。
街頭試燈候,不到郭西門。
折桂令·元宵
作者: 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水龍吟·紹興甲子上元有懷京師
作者: 向子諲
華燈明月光中,綺羅弦管春風路。
龍如駿馬,車如流水,軟紅成霧。
太液池邊,葆真宮里,玉樓珠樹。
見飛瓊伴侶,霓裳縹緲,星回眼、蓮承步。
笑入彩云深處,更冥冥、一簾花雨。
金鈿半落,寶釵斜墜,乘鸞歸去。
醉失桃源,夢回蓬島,滿身風露。
到而今江上,愁山萬疊,鬢絲千縷。
臺城路·上元
作者: 納蘭性德
闌珊火樹魚龍舞,望中寶釵樓遠。靺鞨余紅,琉璃剩碧,待囑花歸緩緩。寒輕漏淺。正乍斂煙霏,隕星如箭。舊事驚心,一雙蓮影藕絲斷。
莫恨流年逝水,恨銷殘蝶粉,韶光忒賤。細語吹香,暗塵籠鬢,都逐曉風零亂。闌干敲遍。問簾底纖纖,甚時重見。不解相思,月華今夜?jié)M。
春節(jié)詩詞:
迎春歌
作者: 袁宏道
東風吹暖婁江樹,三衢九陌凝煙霧。
白馬如龍破雪飛,犢車輾水穿香度。
繞吹拍拍走煙塵,炫服靚裝十萬人。
額羅鮮明扮彩勝,社歌繚繞簇芒神。
緋衣金帶衣如斗,前列長宮后太守。
烏紗新縷漢宮花,青奴跪進屠蘇酒。
采蓮盤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雙雙。
梨園舊樂三千部,蘇州新譜十三腔。
假面胡頭跳如虎,窄衫繡褲槌大鼓。
金蟒纊身神鬼妝,白衣合掌觀音舞。
觀者如山錦相屬,雜沓誰分絲與肉。
一路香風吹笑聲,千里紅紗遮醉玉。
青蓮衫子藕荷裳,透額裳髻淡淡妝。
拾得青條夸姊妹,袖來瓜子擲兒郎。
急管繁弦又一時,千門楊柳破青枝。
春節(jié)看花市
作者: 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隊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已酉新正
作者: 葉颙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tài)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云窩。
迎春·律轉鴻鈞佳氣同
作者: 葉燮
律轉鴻鈞佳氣同,肩摩轂擊樂融融。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
鳳城新年詞
作者: 黃景仁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啟明星的詩詞歌賦篇二
1、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4、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二十三首》之五
6、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同光。——屈原《楚辭·九章·涉江》
7、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魯迅
8、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
9、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吟》
10、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1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12、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樂府詩集·木蘭詩》
13、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
14、上邪下難正,眾枉不可矯。——何承天《上邪篇》
15、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17、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18、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白居易《賣炭翁》
19、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滿江紅》
2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二首》之一
24、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杜甫《水檻遣心》
25、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26、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中亡。——《水滸傳》
28、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杜牧《遺懷》
29、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劉禹錫《浪淘沙九首》之一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31、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
3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毛澤東
34、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36、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37、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白居易《琵琶行》
38、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
39、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40、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四方。——劉邦《大風歌》
4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42、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俞文豹《清夜錄》
4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翰《涼州詞》
44、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45、寧為雞口,無為牛后。——《史記·蘇秦列傳》
啟明星的詩詞歌賦篇三
1高山流水霧朦朧,草堂共邀詩侶行。陣陣琴韻網海遞,歡歌同唱夕陽紅
2鴨綠江邊一玩童,才高八斗賦詩雄。碧波蕩漾載千古,對岸異國風情濃
3執(zhí)筆且筑萬座城,構思何須伴月明。小苑詩風籠翠墨,怡亭雅興拜青藤
4把酒千杯敬友人,輕吟淺唱醉詩魂。望月懷遠獨惆悵,舉樽邀月莫徘徊
5海角墨客都聚來,推心置腹抒情懷。虛擬網絡真情在,草堂接龍百花開
6舞文弄墨并蒂開,花落硯池云香齋。揮毫落筆書情志,殷殷有請待月來
7熒屏接龍兩相連,情投意合結金蘭。書味本長宜細索,筆到傳神缺補圓
8滿腹經綸也枉然,筆走龍蛇舞翩翩。青山長揖逢詩友,綠水多情翻波瀾
9濁酒對飲朗月光,紗窗風靜墨花香。草堂聚賢書韻雅,冬景毫不遜春光
10箏曲曼妙韻菊黃,紅袖添香讀書忙。中秋圓月誰共賞?笑邀吳剛品酒香
11皓月當空影對窗,潺潺流水有聲香。黃菊寒霜枝頭傲,紅梅一舉笑臉揚
12精美詩篇翰墨香,荷塘月色著靚裝。劍園接龍第一姐,字字珠璣譜華章
13字字珠璣譜華章,每天賦詩到草堂。溫文儒雅人親切,大家豎指齊表彰
14余音繞梁蕩書房,賦詩填詞品茗香。絲竹管弦請彈奏,歌舞霓裳舒衷腸
15迷醉九州夢悠長,黃粱醒來思故鄉(xiāng)。游子拼搏千里外,惦記家中爹和娘
16指點江山寫華章,揮斥方遒壯志藏。浪遏飛舟長江水,風華正茂少年郎
17老大度日勿悲傷,天天晨練迎朝陽。忙里偷閑學上網,知識行囊需充裝
18世人翹盼美德?lián)P,二十四孝心中裝。中華文明傳千古,立足世界榜樣強
19唐唐我墨沒文章,晨星謙虛且賢良。有目共睹才華顯,草堂接龍美名揚
20劍俠草堂閃金光,小院秋菊繞籬墻。香花氤氳蜂蝶舞,寒煙冷翠結輕霜
21寒煙冷翠結輕霜,微風搖曳瘦枝黃。南燕排陣鳴啾遠,月移竹影照軒窗
22四海墨客皆贊揚,五洲詩壇接龍忙。六窗清寂抒妙筆,七彩云霞自由翔
23萬事如意幸福享,千里迢迢送吉祥。百步穿楊人稱贊,十畦芳草深秋黃
24九鼎大呂聲傳揚,八斗之才譜華章。七嘴八舌連巧句,六尺之孤莫彷徨
25五洲同慶歌飛揚,四季輪回品花香。三山五岳滴翠墨,二龍戲珠天上翔
26一副丹青畫滿廊,微風送來雪花香。纖手敲鍵填詩闕,語句新穎人贊揚
27共寫友誼詩龍長,依然小妹著靚裝。眼似秋波面帶笑,鮮花一朵亮草堂
28笑迎海角浪花揚,喜看楓林染秋霜。石投西湖微波蕩,七彩云霞映殘陽
29童心未泯度時光,秋風勁掃西湖塘。花殘難以牽春手,意冷何堪雪帶霜
30改革開放贊歌揚,百姓心中有度量。新政貫徹反失敗,貪官污吏無處藏
啟明星的詩詞歌賦篇四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宋·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宋·蘇軾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宋·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jié)。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fā)。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宋·文天祥
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啟明星的詩詞歌賦篇五
曹操是漢末動亂歷史的見證者,也是親歷者和忠實記錄者,他在自己的戎馬生涯中將見證的歷史事實通過自己心靈的痛苦歌唱展示出來。
千古奸雄數(shù)曹公 天下梟強當孟德
義伐黃巾初建功 誅討董賊奉天子
進身丞相執(zhí)黃牌 從此號令從諸侯
掃滅群雄顯霸氣 穩(wěn)固中原施仁德
三分鼎足已成勢 創(chuàng)立曹魏開新風
海納百川招智勇 深謀遠慮匯英才
治亂四方有文武 威鎮(zhèn)八面是相將
嚴肅軍紀強士卒 整理政令安百姓
縱橫一生不稱帝 亂世誰人謂天子
后人不知時勢趨 硬將正邪論劉曹
沙場明中飄煙火 權謀暗里戰(zhàn)刀槍
煮酒談笑詩詞 意 執(zhí)戟論兵機勢謀
《短歌行》里展文才 《觀滄海》上見堅志
兵將中軍威令嚴 歌舞相府風流樂
驕霸懦雅蓋世才 非凡亂世真豪人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豪氣萬古觀滄海,漫漫長路短歌行。千秋霸業(yè)傳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曹操是漢末動亂歷史的見證者,也是親歷者和忠實記錄者,他在自己的戎馬生涯中將見證的歷史事實通過自己心靈的痛苦歌唱展示出來,達到了社會現(xiàn)實性和文學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不管曹操作為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如何?人們對他的評價如何?單就從文學的角度看,曹操在地位也是當時的一些文人詩客所不能企及的。毫無疑問曹操的詩歌也是我國詩歌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
漢末大亂,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故多有親身經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zhàn)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馀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後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故懷有統(tǒng)一之雄圖,《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三國志·武帝紀》引《魏書》說曹操“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這充分說明曹操具有詩人特殊的感發(fā)氣質,所作詩歌的水平之高,在日常的詩歌創(chuàng)作后,合樂而能被演唱。從現(xiàn)存的曹操詩歌來看,多為寫實抒懷之作,雖落寞而不失豪情,亦有游仙之作,這其中無不貫穿著曹操的真性情與真品格。曹操的詩歌,不僅表現(xiàn)在對社會現(xiàn)實的觀照,還體現(xiàn)在對個體生命的關懷,對自己人生的反省和體悟。可以說,曹操不只是一個詩人,還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哲人,是一個理性主義者。所以,他的詩中閃爍著哲人的智慧和參透天地的心境。一代梟雄,縱風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只有作詩感,無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見他的消極情緒。 出身低賤與建功立業(yè)之間的矛盾;政治理想與現(xiàn)實殘酷之間的矛盾;生命短暫與霸業(yè)難成之間的`矛盾;戎旅生涯與思鄉(xiāng)求賢之間的矛盾,這就使得曹操在其慷慨激昂的背后,有其內在獨特的另一面。即在曹操詩文中始終貫穿著其別樣的心志與品格:悲涼之氣,孤寂之懷。
但是曹操對人生的看法也有著辯證思維,他尊重自然規(guī)律,承認人總是要死的,但是卻提出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曹操所云“養(yǎng)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yǎng),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tài)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建安風骨”充滿激情所表現(xiàn)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蕩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