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故鄉印象字故鄉印象無錫篇一
閑時曾讀到鄭愁予先生的一首詩,詩中這么說: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浮現在我腦海中的,不是結著愁怨的姑娘,而是我那陌生卻熟悉、親近卻疏離的故鄉。
故鄉,是個令人多么難忘的詞呵!它和逝去的光陰、旖旎的春色、童話般的夢一起鐫刻在心上,深處還藏著純真的微笑,映著溫柔斜陽,沉淀出了綿長歲月里從不落塵的凈土。
清朗的夏夜,牛郎織女的故事早已聽膩,年幼的我一溜滑下爺爺的藤椅,啃了幾口涼涔涔的西瓜,迫不及待地與小伙伴奔到月光下,玩起互相踩影子的游戲,一串串開懷的笑聲點綴了古樸的小巷。蒲扇輕搖,涼風把老人收音機里婉婉而唱的戲腔送出去很遠很遠。耳畔是奶奶急切卻寵溺的聲音:跑慢點兒,別摔著!那時的我從不曾記得回頭看看,看看朦朧夜色下爺爺微笑的臉、奶奶張開的懷抱、朋友赤誠的笑意,以及靜默著的青石古巷和那一地如水的月光。
等到自己身處鱗次櫛比的高樓之間,出門被飛馳的汽車送了一嘴尾氣,天空中找不到和故鄉一樣宛如碎鉆的星光,時常被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晃到頭疼之后,我開始想念那古樸卻溫暖的故鄉。
想念故鄉田野里此起彼伏的蛙聲,那是大自然的圓舞曲;想念故鄉溫柔夜色中若隱若現的點點螢火,那是為離人點亮的路燈;想念故鄉老屋檐下的一窩燕子,那是歲月流連的證明。
年少時一心想著離開,固執地想要丟棄身后滄桑的小城,卻怎料,幾經風霜輾轉后,風塵仆仆趕回故土,僅是街邊一碗帶著蔥末的鮮肉云吞,也能叫旅人在霧氣中落下淚來。
蘇軾嘗言:此心安處是吾鄉。我早已尋到心所安然之處,卻渾然不覺。
如今,老巷因為城市規劃而瀕臨拆除,我也只能在偶然間掃過幾眼,隔著圍起的柵欄,努力地伸長了脖子,想再看一眼青磚黑瓦的老房子,再念一念家人庇護下不知愁滋味的往昔。朦朧細雨間,我仿佛看到了小城眼角的皺紋,也看到了故鄉的昨日向我慢慢地、輕輕地,揮了揮手。
大江東去幾千里,庾嶺南來第一州。這是古人筆下的我的故鄉。可不管時間如何蹁躚,我那山明水黛、沉靜嫻雅的故鄉,都是心頭一道月光做的疤,縈繞著酸澀的莫名情緒。
我不知這是否可以稱為鄉愁,但此刻所念,卻是在藤椅里嘬幾口母親做的甜酒釀,用沒有長大的謊言為由,再鉆到奶奶的懷里撒個嬌。等夏天的蟬鳴不再惱人,秋日的碩果吃遍,再去尋來一枝冷艷梅花,期盼故鄉的下一個十里春風。
故鄉印象字故鄉印象無錫篇二
那是一個四季如春的好地方,已經許多年未曾回到我的故鄉,心中一直有一副圖片在憧憬著我對故鄉的印象。
回到家中,家中溫暖的氣氛把你包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每一個人都可以變著法子的令你捧腹大笑。爺爺,奶奶爽朗的笑聲也會令你把所有的煩惱統統忘記。去奶奶的牧場看看,小綿羊,馬,驢子。從這里你可以學到小羊的孝道,馬兒的奔放,驢子的勤勞。到爺爺的菜園轉轉,這里的花草樹木令眼睛得以放松。
無所事事時,也可以上山轉轉。你能看見靈活的小猴子在樹叢中跳來跳去;也可以看見可愛的小松鼠在樹上吱吱的叫;運氣好的時候聽到百鳥齊鳴,在山上,獵人的圈套也要小心。如果小動物不小心踩到了好心的你不要裝作看不見,放了它們會好報哦!
點評:全文眉目清晰,生動緊湊,趣味性強。開頭新穎,具有先聲奪人之效。使讀者一見面就能對人物產生很好的印象。文章前后連貫,形成完整的形象。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缺少動態感,少了一股神韻。作者可加入人物對話,多用些動態的詞語,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故鄉印象字故鄉印象無錫篇三
涓涓細流帶著春天的希望,柳絮紛飛時,點綴了故鄉繽紛的晨曦。離開故鄉許多年,那條小溪一直在心里流過,映襯著稚嫩的臉龐。
到了夏天,小河的溪水盡情的歡唱;一棵棵柳樹排成行畢恭畢敬;麻雀呼來飛去,嘰嘰喳喳傾吐著與小溪的詩情畫意。一汪汪清泉匯集而成,隨著歡快的節奏歡欣鼓舞的跳動。漫步在小溪旁,不由地俯下身去,品嘗著甘甜的味道,唯有這涓涓細流帶給心靈的清涼,潺潺的流水聲,仿佛是自己周身的血液在顫抖。
那年冬天,小河小溪干凅了,雜草掩飾了往日的生機,青蛙的凄慘叫聲在空谷里回蕩。
門前的那棵老槐樹只剩下樹坑,石磨早已垮塌,石碾盤扒開荒蕪的蔓草才能看見,滿院子的雜草長的齊腰高。窯洞里早已成了老鼠的天地,蜘蛛網交織,灰塵堆有幾厘米。只有墻上年代久遠的年畫隱約可現。還有那塊風吹雨打過的石床仍在靜靜地在原來的位置,那曾經是童年躺在那里仰望藍天放飛夢想的地方。
荒蕪的院落里再也找不到當年的腳印,老槐樹下再也聽不到歡樂的笑聲,所有回憶被永恒的時光打的粉碎!
窯洞,在這里鎖住了我十七年的夢。
故鄉的家,就這樣天老地荒的遠去了!
家鄉的鄉間小路,條條彎彎曲曲,蜿蜒連綿在家鄉的每一座山巒之間。那條連接縣城的所謂鄉間大道已經成了鄉村公路。再沒有以前雨后的泥濘。路邊無人打理的灌木叢和紅柳看到你會搖頭擺尾打招呼。
如今的鄉下也是今非昔比,青年人幾乎都有摩托車。當遇到趕集的日子,寂寞的村子被摩托車的轟鳴聲打破,在空曠的山谷里回響。
曾經懷著希望和向往,在這條鄉間小路上走過多少回,信天游隨風一路飄來。如今,年輕人都到城里打工,留在農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村里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早已一去不回。
故鄉的路,有多少人從這里走出;遠在他鄉的人,又有多少人在夢中回首。鄉間小路和城市之間,是多少游子的凄楚!
故鄉印象字故鄉印象無錫篇四
故鄉,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奶奶家的菜園、平房上的屋頂、院子里的矮墻……都是我和小伙伴經常去玩耍的“游樂園”。
我的故鄉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那里有藍藍的天空、青青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和白色的蒙古包,喜愛之情油然而生。而令我最喜歡的卻是故鄉農村的風景和樸實的生活。
每次回到故鄉,我和妹妹、表姊妹們就將“游樂園”搬到了平房的屋頂上。屋頂離地3米高,沒有梯子可直接踩上去,我們得自己想辦法。我和妹妹人小、個子矮, 要上到屋頂可得費盡周折。但有表姐在,可輕松多了。表姐首當其沖,只見她搬來幾條凳子,將凳子碼好,自己先踩著凳子爬上去;接著,我們幾個小的跟在后面,一個個像 “疊羅漢” 似的小心翼翼地往上爬,表姐在上面再拉我們一把,我們就上到了屋頂,在上面玩游戲,跳房子、捉迷藏、猜字謎……屋頂成了我們的“游樂園”。
院子里的矮墻也是我們的領地,我們在1.5米高的矮墻上快走,我和表姐相遇在只有30厘米寬的墻邊。我們屏住呼吸,踮起腳尖、輕輕地擦肩而過。我們就在這屋頂和矮墻上度過了一個上午。在我腦海中,故鄉的記憶就是藍天白云下的小村莊,屋頂矮墻上的小伙伴。
到了中午,我們都餓得饑腸轆轆,可是午飯還沒熟,我們就來到平房后面的菜地里找吃的。 菜地可真大啊! 里面種滿了黃瓜、西紅柿、胡蘿卜、玉米等各種蔬菜……我們異口同聲地說“吃黃瓜”!黃瓜的身上長滿了刺,有點扎手。表姐帶上手套,摘了5根黃瓜分給我們,每人1根。我們在溪水里細心地搓掉小刺,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把嫩綠的黃瓜塞進嘴里,“嘎嘣、嘎嘣”,清甜的黃瓜汁讓我們的味蕾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味。寂靜的小山村中,彌漫著黃瓜的清香,洋溢著歡樂的笑聲。在我的心中,故鄉的記憶也是菜地里泥土的味道,蔬菜的清香和小伙伴們的歡笑。
故鄉風景美如畫,故鄉親情甜如蜜。難忘故鄉人、難忘故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