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世界遺產字世界遺產字篇一
故宮面積達到七十二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筑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城墻上開有四門,南有午門,城墻四角,還聳立著四座角樓,角樓有三層屋檐,七十二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筑中的杰作,凝聚了多少勞動人已的智慧啊!
提到故宮,最著名的就是三大殿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或者舉行盛典時用的宮殿。太和殿是三大殿最大的宮殿,中和殿最小。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宮殿建筑,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物。殿前有寬闊的平臺,稱為丹陛,俗稱月臺。太和殿平時是用于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
中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屬于明清傳統宮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參加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是明清傳統宮殿建筑,屬于北京故宮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幾經焚毀、重建,依然是那么金碧輝煌,讓我的心中感到驕傲與自豪!
故宮的建筑實在是無以倫比的杰作,它真是一個奇跡。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該為古人建造這么宏偉壯麗的宮殿感到驕傲與自豪!
世界遺產字世界遺產字篇二
中國歷史悠久,擁有許多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而兵馬俑就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秦始皇兵馬俑,他是祖國的一顆夜明珠,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秦始皇陵以東1500里處,他是1974年被發現的,1987年被評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歷史悠長,是文化歷史的瑰寶。
兵馬俑總面積為兩萬078㎡。就在西安市建了一個大規模的博物館,它是古代的奇跡。是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兵馬俑出土時是彩色的,而過了幾分鐘后便失去了原有的色彩。通過實踐證明是因為兵馬俑在出土時受到了空氣的氧化,所以失去了色彩。
秦始皇兵馬俑分為三個俑坑,三個俑坑宜品字形排列。第一個永康是最早發現的,也是最大的總體呈長方形。左右面長230米,前后寬62米,坑里大約有8000多個兵馬俑,左右兩邊兩個俑坑他們就是二號坑三號坑。
永坑的布局很合理,它的結構復雜,平均深五米的坑底,相隔三米就架起一道承重墻,兵馬俑排在過道中。兵馬俑巨大規模威風凌凌的場面使人驚嘆不已!
兵馬俑是藝術的寶庫,是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給世界藝術補充了光輝的一頁,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智慧,是我們中華人民的驕傲!
世界遺產字世界遺產字篇三
故宮面積達到七十二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筑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城墻上開有四門,南有午門,城墻四角,還聳立著四座角樓,角樓有三層屋檐,七十二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筑中的杰作,凝聚了多少勞動人已的智慧啊!
提到故宮,最著名的就是三大殿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或者舉行盛典時用的宮殿。太和殿是三大殿最大的宮殿,中和殿最小。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宮殿建筑,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物。殿前有寬闊的平臺,稱為丹陛,俗稱月臺。太和殿平時是用于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
中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屬于明清傳統宮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參加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是明清傳統宮殿建筑,屬于北京故宮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幾經焚毀、重建,依然是那么金碧輝煌,讓我的心中感到驕傲與自豪!
故宮的建筑實在是無以倫比的杰作,它真是一個奇跡。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該為古人建造這么宏偉壯麗的宮殿感到驕傲與自豪!
世界遺產字世界遺產字篇四
中國長城學會最新調查報告稱從抽查100多個長城點、結合以往中國長城學會掌握的情況來看(明代)萬里長城有較好墻體的部分不到20%有明顯可見遺址的部分不到30%墻體和遺址總長度不超過2500公里。而據明代歷史記載明長城有6300多公里。中國長城學會秘書長董耀會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疾呼:“再也不能讓一段段無名長城在我們的視野之外一天天減少下去了!
小花狗也能當一個監控器小寶貝所看到的在警察局里的也能看到。即使小寶貝離警察局10公里警察也能看到。
小花狗是環保的小寶貝完全可以讓垃圾來補充電力。
長城的某些地方人們不是管不到嗎。可是長城的每個地方小寶貝都管的到。
小花狗不僅可以保護長城其他的世界遺產小寶貝也能保護
小花狗樣子非常可愛你們喜歡他嗎?
世界遺產字世界遺產字篇五
大家好!我是xxx的導游。我叫xx,大家可以叫我徐導。
現在我們來到了西安臨潼,大家一定都知道了,今天我介紹的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兵馬俑。
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現在墓封土高43米,底部周長1700余米,筑有內外兩重量土城恒,周長3890米。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坑,呈長方形,東長23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俑坑布置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墻,兵馬俑排列在墻部空檔的過洞中。出土文物達萬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對了,它就是將軍俑。
我再介紹介紹其他類型兵馬俑吧!
武士俑平均身高1.8米,體格健壯,體形勻稱。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在手執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著上馬沖殺。
怎么樣?很雄偉吧!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多多參觀哦!再見!
世界遺產字世界遺產字篇六
大家好!歡迎來西安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x。
今天,我們將參觀秦兵馬俑 博物館。秦兵馬俑 博物館位于西安市東35公里處,在進入景區之前,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秦兵馬俑 。
秦兵馬俑 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陵園的一處大型兵馬俑陪葬坑,它以恢弘磅礴的氣勢,威武嚴整的軍陣,形態逼真的陶俑向人們展示出古代東方文化的燦爛輝煌,無論建造年代建筑規模與藝術效果無不堪與世界七大奇跡 媲美。在1974年3月西楊村農民們在打井的過程中發現的,這一發現發現震驚世界,198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目錄。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1號坑東西長3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4260平方米。坑的最東端是面向東的武士,每排7個,共210個捅。他們是部隊的前鋒。前鋒部隊的后面為部隊的主體,他們被排成38路縱隊,站在11個坑道里。,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備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們分別是部隊的右翼、左翼和后衛。現在,1號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據推測。全部發掘完后。僅1號坑就將出土6000多個兵馬桶。2號坑。它是由車兵、騎兵和步兵構成的曲尺形方陣。占地6000平方米。3號坑,它位于2號坑西邊25米處。這個坑是1976年發現的。占地520平方米。
秦兵馬俑一經面世,就以它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傾倒了現代人。無論武士還是軍吏,都留有胡須。說到秦俑的美,千人千面的陶俑形象之美,使人回味無窮。他們中間有氣宇不凡、魁梧穩健的將軍;有威武剛毅、身經百戰的軍吏;更有神情各異、生動傳神的士兵。他們或年輕幼稚,或老練深沉,或憨厚質樸,或聰明機警,或開朗灑脫,或神情凝重。他們身穿戰袍的輕柔,衣褶的飄動,飛揚的胡須,絲縷可辨的發髻,粒粒可數的鞋釘,都會使你感受到真實生活中的氣息。大家看,瞧這位,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戰勝敵人;再看這一位,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分明在暗下決心,誓為統一天下而戰;再看他,緊握雙拳,待命出征……啊,快來看看這位戰士,雙眼凝視遠方,像不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近一點,來,小朋友,有沒有聽到他輕微的呼吸聲?”秦俑坑中陶馬形象的塑造同樣逼真傳神。馬頭方正,棱角分明,四蹄躦地,矯健有力,兩耳短促,張口嘶鳴,十分神俊 。法國總統希拉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 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美國前副總統蒙代爾也說:“這是真正的奇跡。全世界人民都應該到這里看一看。”從這些高度凝練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秦俑的歷史價值及藝術價值。
秦始皇——贏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偉績,以及現存的兵馬俑留給人們的思考是什么呢?或者說,我們能從上述事物中吸取些什么呢?我想,敢創歷史先河、為國家統一不懼死亡的鋁賂和勇氣是我們應該吸取和仿效的。一代偉人贏政橫掃六國、統一中國的非凡氣度和魄力仍不失為我們今天克服前進路上的障礙的巨大動力。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想要富強,沒有這種氣魄是不行的!
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