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記憶字篇一
記得那是我上小學二年級時,
我要買一本書,于是我就向母親要錢母一聽到我要買書,臉色一下子變了但她并沒有罵我,而是很“自豪”地說:“好??!明天我就帶你去買”我一聽到這句話,我心中之愉能用筆墨形容嗎?母親也露笑容,可好景不長,母親終于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露出了難堪的樣子,這時她臉色太難看了,簡直大吃一驚我便著急的問她怎么了?母親,她卻說她去買東西經驗不深怕被騙在當時我是相信的,但現在我是說什么都不會相信母親竟然不會買東西!其實那時家景不好,一但交了一學期的學費,便只有買豬飼料的一點錢了,哪有那么多錢給我買書買筆之類呢?可是那時我年紀太小,最終還逼母親給買了一本童話故事和一本《新華字典》,總的才花了20元,但這20元錢是從哪兒來的呢?是母親的“私房錢”嗎?不,我們家已夠窮的了,母親哪有得起“私房錢”??!
關于我和母親的往事一說起來可就多了,總有些事情是隨著時間的推對于我,對于母親都漸漸淡忘,但某些事是永遠珍藏在記憶里,永遠也無法忘卻的!
記憶字篇二
它曾用身軀繞成一圈圈油綠的盎然匍匐在你的周身,它曾用青蔥的葉輕撫你斑駁的痕,它曾清晰地在你的鼻尖留下生長的疼痛,它曾用莖脈上細柔的須在你的心里寫下誓言。
它曾用寬大的身軀溫柔地承接著你的每一片莖葉,笨拙,但細膩。它曾用厚實的脊背擋住寒夜,讓鬼魅經過得悄無聲息。
記憶就是這樣伏在時光的脊背上,絲絲縷縷,它漸漸變得陳舊,破敗,直到無力,直到蒼白。
葉
清晰地看到那些頹敗的葉在風里瑟瑟的,那些繾綣在風里的夢踏著風經過的步子,憂傷,亦無畏起來。綠意在經脈里凝固著,葉尖泛起淡薄的明黃,這大地最后的余溫像是足以讓它燃燒,可是它只是一片被時光拋棄的葉子,被記憶拋棄的葉子,所以,它只是生活在最底層的精靈,它的燃燒,無法照亮什么,又或許它,連精靈都不是。
蘋果
最簡潔的是記憶里拔絲的蘋果,甜膩得沒了蘋果的清新,然而它,卻屬于童年。
記憶里的蘋果是塊完整的水晶,有無數分明的棱角,陽光在沒一個精致的弧度里轉彎,每一處干凈與透明都浸透在青春的容顏里,知識它永遠都不會被爬上皺紋,它不會隨時光變老。知道嗎?攜一抹溫暖的余暉安坐在夕陽里的老人,也有水晶的蘋果,也曾用青春,銘記了記憶。
雪花
看到江南的雪花,如同棉絮的溫柔腳丫在每一寸冰寒的空氣里降落,抖擻起無數延伸起的薄霧,就好象霧氣蒙了干凈的鏡片,朦朧的溫和輕輕蔓延在眼角,那里曾經渦起的關于雪花的淚水漸漸冰釋了記憶,在朦朧里開始想起童話,溫馨得讓人感動的童話。
想起書里北國的雪花,應該是那種抹在窗玻璃上都不會輕易地被指間細微的溫暖融化的精靈吧,是那種堅定地順著手指劃過的痕跡仍粉著黃土的細碎雪粒,干得可以嵌在掌心,順著紋路攀緣起晶瑩的背影——它利索地留給時光的背影。
生在江南,便總是輕易地想起江南。想起那個被雪花挽起手的江南,厚云層里太陽被遮擋住的那一抹霞光,宛如冬日里留給江南的記憶,這些,都已足夠。
聽到夢里記憶在呢喃,孩子,要醒過來,面對未來。
記憶字篇三
教室前后有兩塊大黑板,前面那塊給老師們講課,后面那塊,就是我們學生的“天堂”了。
前面那塊黑板總是滿的,有數學老師徒手畫的各種規則幾何圖形,有英語老師用她那秀氣的字寫上的各種短語。我們似乎能從那塊黑板,讀出政治老師的幽默風趣,讀出語文老師的優雅端莊。這塊黑板,傳播著知識,傳播著老師們的愛心,所以,這塊方寸的沃土能孕育多才多藝的“種子”。
鈴聲響起,政治老師一拍那塊“驚堂木”, “威——武——”,整個教室頓時安靜下來,于是他瀟灑地轉身,在黑板上寫到:公正。黑板上方的“好好學習”代替了“明鏡高懸”。然后他面無表情開口道:“快把你們做的所有錯事統統交代出來?!蔽覀兠婷嫦嘤U,抓耳撓腮。突然,老師又一個瀟灑地轉身,黑板上出現了五個字:愚人節快樂!于是全班哄堂大笑。
看看吧,前面的那塊黑板既是我們獲得知識的渠道,也是歡樂的傳遞者。
后面那塊黑板,雖然用處不大,然而它卻承載著千金般重量——
班報比賽時,它總是挺身出來:“這就交給我辦吧。”于是,絢麗的圖案,秀氣的文字,盡覽眼下。如今生物地理中考來臨之際,后面那塊黑板又變成了“可口的生物面”和博學的“地理角”。
教室的黑板,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絢麗多彩,我們呢,也因黑板的存在,而變得更加博學,更自信,乏味艱難的學習生涯也更加美好。
黑板上的記憶太多太多,每一件都是熠熠生輝的珍珠,我將把它們串聯起來,永遠地掛在我的胸前!
記憶字篇四
幼年的時候總有一些東西在記憶里閃爍著燈火,總有一些人在流年的剪影中輕輕??浚甑墓枢l,總是有許多忘不了。
外婆的家在離村外的很遠的一處山腳下,只有外婆家一戶人家,山路崎嶇不平,總是要費很大一番勁才能到外婆家的土磚房,所以這里很少人過來。這里保留了城市里沒有的藍天、碧水、山,這里看不見滿處的高樓大廈、汽車飛奔的身影,有的只是一座土磚房,一對相濡以沫的夫婦和一座大山。
自打出生起,我就是外婆土磚土墻的家長大,沒有玩伴就與藍天相擁,沒有美食就與外婆的粉皮相隨。
小時候,外婆家里是沒有什么可吃的,零食都是純天然的,手工做出來的,最喜歡的是外婆做的粉皮。嘴饞的時候總喜歡纏著外婆做粉皮給我吃,對那時候的我來說“粉皮”是大山里最美味的食物,也是至今不忘的情。
外婆每次都會依著我,拍著我的小腦袋告訴我明天就做,那是我最高興的時候,至今想來都會揚起嘴角淡淡的笑。
外婆當夜就把米裝到一個桶里,加上水,泡好。翌日,外婆拿起一粒米,試了試指甲可以掐斷,就把水倒些出來,還留了一些水。 擦洗干凈屋檐下的石磨,把裝著泡好的米的桶提到石磨前,在石磨下擺上個大盆,再拿上個長柄的勺子。
外婆一只手轉動石磨,一手舀些水在石磨上面的小孔處,然后用勺子把早已泡好的米也緩緩倒入小孔處,轉動幾圈石磨,然后又舀水,倒入米......不斷的重復這個這個動作,不一會,乳白色的米漿就順著石磨滴到下面的盆里,聲音清透人心,像是醇厚的酒醉倒了花,被深深的迷戀。
磨好米漿,用勺子舀起一勺輕柔的倒入類似盤子的圓盤里,乳白的米漿鋪了薄薄的一層,放入早已燒開的沸水里一燙,一會兒再拿起來,米漿已經熟了,散發著誘人的米香,令人回味無窮。吞了吞口水,眼睛直勾勾的望著剛出窩的熱粉皮,外婆笑著捏捏我的小臉,說“小饞鬼”,手里不緊不慢的從櫥柜里拿出白糖,在熱粉皮的上撒上一層白砂糖,我扯扯外婆的圍裙說:“再加一勺糖”,外婆總會無奈的搖搖說:“糖吃多了,蟲子該來你這做客”,嘴里雖然是這樣說,卻又多撒了一層糖,然后把熱粉皮卷起來,折一下,翻版的蛋卷就誕生了,小手拿過還熱乎的粉皮塞到嘴里,大大的咬一口。熱的張嘴直吐氣,眼睛卻是笑成月牙兒型,外婆在一旁微笑。
這是我童年最美的味道。
長大了,不管我吃過多少美味的東西,都沒有一種能與記憶里的味道相媲美,因為那是外婆的味道,任何都是不能代替的。
外婆,真的很想很想你再叫我一次“小饞鬼”,再給我做一次熱粉皮,我一定會細細品嘗,記住這種獨特的味道,當成我今后永遠的回憶。
外婆,看見了嗎,當年那個扯著你的圍裙還要糖的孩子長大了,你再也不用操心了,不用告訴我“外婆雖然老了,外婆還是會為你遮風擋雨”,外婆不用為我遮風擋雨,我會為你建起一堵厚實的墻,屹立不倒、永遠在你面前的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