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綠色記事本日記篇一
的確,浮生若夢。我只要一個夢的腳本。
————寫在前面
晚上自習完回到宿舍,雜七雜八的事情收拾完之后,終于得空坐到書桌前。抬眼無意間,再次看到夾在各種書本之間的日記本。回想一下,這是我初三那年從爸爸的書柜里翻出來的他當年沒用過的舊記事本,當時很是喜歡,便據為己有。
封皮是深重的玫瑰色,燙金的“記事本”三個楷體字已遠不如當年清晰明亮。就連手指翻過內頁的時候,泛黃甚至生出些霉點的紙張在并不清脆的“沙沙”聲中送來微微刺鼻的味道,一種仿佛時間在上面沉淀了很久很久的清香。這樣一個被時光遺漏的舊記事本,我用她來承載那些容易被遺漏的時光。
還記得從高一開始,每每到教室中嘈雜喧嘩聲漸漸散去的放學午后,我會從抽屜里抽出她,在上面記錄下青春期花雨季獨有的“小感觸”、“小心思”。夏季飄絮的木棉、冠盛蔭濃的欖仁、還有不復存在的一號樓前樹影斑駁的香樟、狀元廣場上粗枝老干的榕樹、鋪滿余暉的教學樓道、陰天的云和晴天的云、課堂上口沫橫飛的老師、親密女友間的閨中秘事,甚至課間偶爾經過教室門口的某個人,都成為了印在“記事本”之上的斑斑墨跡。此時再翻開她,看著上面時而雋秀時而鳳舞的字跡,自己都會被當時的自己逗得笑出聲來。
新近的一篇是今年二月份寫的,關于麗江。我能看到彼時的心境,卻無法再切身去感受到,這不是很神奇?就像在看別人的故事一般看著自己的過去。日記中所涉及的人我從來都用化名,有時時間隔得久了,還要花時間去想想日記中的每個人物都是誰。其實也沒必要去想了,過去的事情,并不是想通過日記去詳細得像新聞六要素那樣去記載,而是當時微妙感觸的復制。發生了什么不重要,感受到什么才需要用心地體會、記錄。
寫日記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但我不會放棄她。當這本厚重的載體不再有容量之時,我會為曾經的生活而感嘆、微笑、滿足。
在這一場夢中,生活便是日記,而日記,是夢的腳本。
綠色記事本日記篇二
我的爺爺有五十六歲了,已經老了,他很容易忘記自己以前說的話和做過的事。
就因為爺爺容易忘事,我從恩施購物廣場文具店里買了一個好看的記事本和一只鋼筆送給他,讓爺爺做筆記,這樣,爺爺就不會忘了自己說過的一些話,做過的一些事。
記事本不大,但很方便,隨時可以帶在身上。記事本上還有一只備用筆,如果筆沒墨水了,只要按一下本子邊上的按扭,就有一只鋼筆蹦出來。記事本不容易丟失,只要它一掉在地上,就會“啪”的一聲響,爺爺就發現了。
以前我每次過生日,爺爺都說給我買什么禮物,可是到生日那天,他什么都沒買,說忘記了。現在就不會忘記了,今年我過生日,他就記得給我買了禮物呢。
有一次,我看見爺爺翻著記事本笑了,我問他笑什么,爺爺把記事本給我看,原來爺爺把他和奶奶吵架的事也寫在上面了,我看了也笑起來。
綠色記事本日記篇三
1。 ①大氣是包圍著地球的氣體;②極光是太陽射來的電子流跟電離層中稀薄的氣體分子猛烈沖擊引起的發光現象。
2。 ①空氣越往高處越稀薄(或空氣低濃度高);②空氣向水平方向流動。
3。擴散層;空間(或“由近及遠”,“由高到低”,“空氣由濃到稀”)
4。 ①對流層中溫度下高上低,空氣對流而成風;②對流層中有大量水蒸氣和塵土之類微粒,遇冷而成云、霧、雨、電。
5。 ①調節地球晝夜溫差,使之適于人類生存;②為地球抵擋隕石、宇宙射線、紫外線的襲擊。
法布爾
◆學習目標:
1、預習課文,能篩選、概述文章內容,了解蟈蟈的生活習性。
2、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的描述,生動活潑的修辭表達。
3、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方法:通過朗讀探究合作等方法,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要點:預習課文,能篩選、概述文章內容,了解蟈蟈的生活習性。
◆學習過程:
一、學生展示
(一)課前三分鐘演講
(二)白板展示
1、請你說說你知道的蟈蟈。
蟈蟈是螽斯科類昆蟲,主要分布于河北及河南、江蘇等地。蟈蟈的身體呈扁或圓柱形,觸角一般長于身。翅發達、不發達或消失。雄性有翅個體在前翅附近有發音器,通過左右兩翅摩擦而發音。蟈蟈具有發達的跳躍式后腳,當遇到危急時,快速彈跳避敵是它們自保的方法。保護色也是蟈蟈的自衛絕招,由于蟈蟈的體色幾乎清一色是綠色或褐色,加上有些外觀會擬態樹葉或枯葉,因此當它們不鳴叫的時候,天敵很不容易一眼便發現它們的行蹤。蟈蟈為三大鳴蟲之首,一只母蟈蟈能繁殖200—450多粒卵。
2、給加點的字注音。
靜謐大顎吮吸鉗子低劣篡奪喑啞窸窣氣氛
盔甲蟬喙妒忌篝火狩獵劫掠喧囂貪婪擾亂
kù zhōng wō jù chóu
酷愛螽斯萵苣更勝一籌弱肉強食隱隱約約連續不斷
夜色蒼茫驚慌失措開膛破肚津津有味斷肢殘腿毫不猶豫
3、解釋詞語
弱肉強食: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很不清楚,感覺不明顯。
喑啞:嗓子干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沉寂:非常靜,沒有一點聲音。
靜謐:安靜。篡奪: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地位或權利)。
驚慌失措:因害怕慌張而沒有了辦法。劫掠:搶劫,奪取。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或有興味。酷愛:極其愛好。
4、文學常識及寫作背景
法布爾:法國作家,昆蟲學家。在1879年寫成《昆蟲記》第一卷,此后他開足生命馬力,不知疲倦地從事獨具特色的昆蟲學研究,把勞動成果寫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
《昆蟲記》雖然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但其內容及風格都比較和善,甚至妙趣橫生,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敬重與熱愛。《綠色蟈蟈》就是這方面的典型。魯迅先生稱之為寫“昆蟲的生活”和“昆蟲的故事”的楷模。
5、佳句賞析:(擬人句賞析及方法介紹)
6、整體感知。
用自己的話歸納文章的內容和寫作思路。
二、課堂提升
1、導入語。
同學們一定聽過知了歌唱,蟋蟀的鳴叫,看過蜘蛛辛勤織網,螞蟻滿載而歸吧。這些昆蟲,它們是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員,也是人類親密的朋友。今天,我們要跟隨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優美文筆,去傾聽蟈蟈的歌聲。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蟈蟈的呢?
明確:課文第1段并沒有寫蟈蟈,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里,自己還沒有忘記去觀察昆蟲。“我獨自一人”說明作者對他熱愛的事業的執著。第2段寫蟬在夜晚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蟬的一聲哀號引出了的“主人公”——蟈蟈。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寫作思路!
3、作者是如何知道蟈蟈喜歡吃什么食物的呢?
明確:作者是通過實驗和觀察知道蟈蟈喜歡吃蟬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時看到的一幕揭開了蟈蟈食物之謎——捕蟬為食。又通過變換食物的花樣,揭開了蟈蟈首先吃蟬肚子的秘密,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這反映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
明確:(1)外表特征“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作者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主要寫的是食物習性。從第4段到結尾,這是文章的主體,其中8、9、10三段是對蟈蟈食性的補充說明。11段是寫蟈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從不爭吵。
明確:作者對蟈蟈的稱呼有:狂熱的狩獵者、我籠里的囚犯、蟬的屠夫等。當蟈蟈捕殺蟬時作者用“狂熱的狩獵者”;當蟈蟈成為作者籠中觀察和實驗的對象時,作者就用“籠里的囚犯”;當蟈蟈吃蟬肉時作者稱之為“蟬的屠夫”。作者不斷變換稱呼,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更深刻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辭海》中有關蟈蟈的條目是這樣的:蟈蟈,昆蟲。螽斯的一種。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發聲。吃植物的嫩葉和花,危害農作物。也有稱之為“哥哥”。就這段文字與課文比較,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的筆法特點并歸結的寫作特色。
四、總結收獲、布置作業。
編寫人:張聰
教學反思:
綠色記事本日記篇四
在我的房間里,在我的。書桌上,放著一本月歷記事本那是小新星英語學校的老師送給我的新年禮物。那彩色的封面上,印著幾個大大的字:2011辛卯年小新星月歷記事本。
翻開它的第一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圖畫:冬天的早晨,天上下著雪,雪地上有一個可愛的雪人抱著禮物。這是一月。
翻到二月,那圖畫上畫的也是雪景,不過背景顏色大不相同。一月是藍色,二月是紅色,顯得喜氣洋洋的。因為二月要過年了嗎!
翻開下一頁,也就是三月。紫色的背景,配上幾座小房子,顯得特別幽靜、溫馨。
四月呢?草翠花開,鳥兒在天空中盤旋,太陽高照,顯然是春天來了。
看完了一整本,我最喜歡的就是八月的背景了。
八月,陽光照著大地,海邊的椰子樹也顯得特別精神,大海也十分美麗、壯觀。
我喜歡這本月歷記事本。因為,它每月的畫不一樣,好像就象征: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五彩斑斕、都精彩!
綠色記事本日記篇五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講小奧茨的老師發給孩子們一本“綠色記事本”,用來記錄一些環保行為和想法;通過展現一位小學生的環保日記,來引發人們去關注自然,保護環境。
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提出問題,自己嘗試,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1.認識“供、耗”等7個生字。
2.朗讀課文,理解小奧茨和他同學的“綠色記事本”上記錄的內容。學寫環保日記。
3.教育學生保護環境要從小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
1.理解小奧茨和他同學的“綠色記事本”上記錄的內容,知道孩子們在保護環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2.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
多媒體課件。
二至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啟發質疑
1.板書課題,質疑。啟發: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預設:為什么叫綠色記事本?)
2.據題質疑,說說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字典,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畫出生字詞。
2.讀讀生字,識記字形。
3.同桌互讀,糾正讀音。
4.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課文著重介紹了小奧茨的“環保日記”。)
三、細讀課文,探究內容
1.細讀全文。
2.你通過自學,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并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弄懂的。(如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同學討論等。)
3.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4.分小組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并匯報。
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圍繞小奧茨和他同學的“綠色記事本”上記錄了一些什么內容,孩子們在環保方面有一些什么好的做法,然后說說自己的感想。
5.你喜歡小奧茨的“綠色記事本”嗎?為什么?
四、課后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抄寫生字詞。
一、復習
1.聽寫生字詞。
2.復述“綠色記事本”的主要內容。
二、再讀課文,感悟、理解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除了小奧茨外,其他同學寫的“環保周記”有什么好的地方?
(如“當娜煮蛋法”和“設計環保收支簿”。)
3.對照插圖,讓學生說說“當娜煮蛋法”。
三、總結全文
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感想?受到什么啟發?
①學習小奧茨及其他同學時時處處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②明白環保要從小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教育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
四、拓展訓練
談談自己在平時環保方面的所見、所聞、所感。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正面事例,也有一些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反面典型,要讓學生對這些事例說出自己的感想、體會。)
五、布置作業
試著寫一篇環保日記,內容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想到的。
(指導學生從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選材,可以寫為了節約電能,夏天少開空調多用蒲扇,如果一定要開空調,就把溫度控制在26度。也可以寫如何勸說媽媽把淘米水再次利用來洗菜,再用洗菜水沖馬桶的事情。還可以寫去飯店時不使用一次性木筷或買冷面的時候自己帶小鍋而不用一次性飯盒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