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一
和妹妹走在路上,和她分享最近讀到的關于“吸引力法則”和那些奇妙的,當我相信了,想要了就發生了的事情 的時候,路過了一家書店。
向前走了幾步之后又退了回來,覺得這家書店是我喜歡的氣息。 里面有一些人在玩殺人,進去翻了幾本書,挑了兩本英文的關于生活法則的準備付錢的時候,看到了最近正在讀的《少有人走的路》。 于是給妹妹說,這本書不錯,我最近正在看。 懷孕的店主聽到了我的話,于是走過來說,最近還有一本同類型的書。 拿出來,是《遇見未知的自己》。她讀了,說很好。
大概翻了一下,看見了關于心想事成的秘密,就決定要買下來。 開始問孕媽媽店主,相信吸引力法則嗎? 她說,相信的。和她的另外一個懷孕的朋友一起,相信她們和寶寶都會好好的。 又聊到她在北京去過的一些關于心靈成長的沙龍,說遺憾成都沒有。 這個時候,我就知道,我們真的被彼此的頻率吸引了。 因為我的團隊和我的老師,就在一起做心靈的課程。之后就是談關于合作了,在她的的書店,一起來做這方面的事情。
現在說說最大的幾點收獲:
1、明確了一直處于模糊狀態的目標: 其實,真正的快樂,要在內在找。因為它是快樂原本在的地方:愛、喜悅、和平。 如果在外在的地方找,就算我們得到了想要的一切:車、房、地位、金錢、名譽……沒有內在對自我的認可和肯定,這樣的快樂持續的時間超不過一周,或者更短。 但是如果我們先擁有了內在的喜悅和和平還有無盡的愛,就可以用更好的狀態來面對生活里面的很多事情,從而獲得物質的、需要的東西。 所以,請先從您的心靈成長開始投資:參加課程、讀書、內省、跳舞……都是很好的辦法。 總之,就是要和自己在一起,和自己的內在在一起。
2、世界上的三件事: 當我們能真正區分開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有用的地方,去接納和面對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沒有抱怨。 但是真正的困難在于,太少的人會區分三件事,還有,太少的人不敢面對。 我想,我們的生活,或多或少有老天安排的成分,但是,最后那個禮物,是給經得起考驗的人。
3、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 現在的生活里面,任何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我就開始問自己,那個內心小小的自己,真正難過或者受傷的原因。 永遠找得到。 因為別人的缺點是不需要你生氣的。 而自己沒有接納或者沒有成長到足夠強大的內心,才是真正產生不好的情緒的原因。
4、包裝不好看的禮物: 所以,如果你現在正在生活的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你已經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請繼續勇敢的、樂觀的去面對,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驚喜!
讀書過后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分享會上面和很多人分享這本書里面的觀點和我的真實感受,在講臺上收到的,都是接納的目光。 謝謝德芬老師,讓我在心靈成長的路上又有了新的進步,去讓更多的人開始真正的關心自己,并且學會如何真正的關心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二
幾經折騰,終于在網絡上找到了小君老師推薦的心靈雞湯——《遇見未知的自己》。夜深人靜之際,靠在床上,抱著枕頭,一口氣把它讀完,心靈仿佛經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旅程。然后,驀地眼界開闊,茅塞頓開。
這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它以小說的形式,講述女主人公經過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點,從煩惱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樂,并取得生活事業雙豐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純心理學書籍的深奧枯燥,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
誠然,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煩惱,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對待遇的不滿、對伴侶的抱怨,凡人凡事,我們自己都人為地放大。于是,生活中,愁眉苦臉、呻吟抱怨,結果,碰得滿身傷痕,痛苦不堪。其實,現在回首細想,人生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為什么不快樂?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背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可以不接受??偸钦J為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么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于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為與別人攀比而疲于奔波,為財富為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并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不是真正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快樂和喜悅的區別,快樂是取決于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因與別人攀比去追求財富地位過程會帶來快樂,但一旦實現了快樂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擁有財富和地位且明確擁有了財富和地位就會造福社會讓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樣了,那就達到了喜悅的境界。
外在環境影響著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認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為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后讓人受益頗深,要試著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局,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人生若都能不忘初心,人生若只愿歲月靜好,真實地活著,真誠地活著,不論榮辱得失,不談貧富貴賤,那就是最大的幸福與快樂!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三
經一個李姓朋友的介紹,我用了一下午及半個晚上讀了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她告訴我想要學會感性的認知周邊,這本書或許能幫我找到答案。于是我采納了她的建議,試著在書里找尋答案。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將自己與內在的真我連結,同時闡明了一個道理:“我們是在用言語來表達言語不能表達的東西,亦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原本按作者的要求,每天只看幾章節,然后靜靜回想或者與朋友來探討彼此對于潛意識中的真我的理解。可惜鄙人時間有限,只能匆匆一覽。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那就是愛!喜悅!和平!為什么我們這么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為什么我們會遠離真我呢?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戲?扮演各種角色,然而在戲份中,有多少是我們心甘情愿演出的?為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要因地因時地戴上一些面具,難道這就是我們看不見真我的原因之一?我想是,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因為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快樂是取決于外在的東西,那么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
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霉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這大概就是書中提到的臭味相投、物以類聚的道理!
書中提到的另外一個觀點:“愛,罪惡假汝之名!”“為親人擔心,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乍讀不能理解,然則細想后覺得道理很簡單,只是我們不想承認而已。”書中舉例說明了有些事出發點一切因為“愛”,實則就是擔心自己受牽連。對沒看過這書的人,或許還沒明白我在說什么!好,舉個例子吧!書中提到對有小孩的家庭來說,小孩的調皮是天性,但是大人就要求小孩必須按他們的意愿去做事,一旦違反甚至就施以“酷刑”,口口聲聲的說為了他們好,實際就是擔心小孩貪玩造成的后果會給大人自己帶來麻煩。
小孩受傷了,大人要抽時間去照顧,耽誤自己的事情。小孩惹禍了,大人還得去善后。就是說大人們怕這些事情給自己帶來麻煩,故要求小孩時都是說“我是為你好!”說到這點,為小孩還是為自己?各人去想吧!
a(事件)→b(信念、想法)→c(結果),a永遠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a,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會有不同的c出現。所以讓我們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著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而已。
我也是粗枝大葉般爵嚼了這本書,不過讀了之后讓我受益頗多,以前我總是說自己的心態有多么的好,其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的,而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考慮,對于已發生的事情不會學著接受,更別得談身心合一!在昨晚看完這本書時意猶未盡,本想趁夜寫寫感悟。無奈“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還得起早上班。不過今天上午也算好,忙里偷閑的完成了自己的這篇讀書筆記。藉此機會,感謝推薦這本書給我的好朋友,感謝這些年一直在我身邊支持我的人。也請原諒我以前的理性給大家造成了傷害。我的理性讓你們覺得像“刺猬”,越是親近的人越被我傷害的深。在此說聲對不起!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四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部關于身心成長的小說,作者張德芬以其簡簡單單的寫作風格揭示了人們煩惱和痛苦的深層原因,以其簡簡單單的文字詮釋了深刻的人生真理。
書中解釋了我們人類對生活的追求,也是五個字可以表達的,那就是愛、喜悅、和平。
為什么付出努力后我們還追求不到我們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悅、和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遠離真實的自我?我們不是每天都在演戲嗎?扮演各種各樣的主角,但是在場景中,我們心甘自愿扮演的有多少呢?這是我們看不到真實自我的原因之一嗎?我想是的。
所有的人和事都是你內心的反映,就像一面反映你內心的鏡子。當外界的任何東西接觸到你時,記得看看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的哪一面被再次觸摸,看看自己的哪些陰影沒有被整理好。不要把精力浪費在外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事物上。首先在內心層面達成和解,然后專注于外部能夠改變什么。
因為我們所有痛苦的根源都來自不知道自己是誰,盲目地執著于不代表我們的東西??鞓芬蕾囉谕庠诘氖挛铮坏┳屇憧鞓返沫h境或事物不復存在,你的快樂就會消失。另一方面,快樂來自內心。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這個世界無法將其奪走。
因此,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積極的想法,那么好人好事就會與他產生共鳴,被他吸引。同樣的,如果一個人有悲觀和憤世嫉俗的傾向,壞事就會發生在他身上。這可能是書中提到的意氣相投,物以類聚。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五
美國的富蘭克林曾經說過: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去信心,你也許永難挽回??梢?,一個人失去信心是多么可怕,但是幫助他恢復信心更是重要。在《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中,作者就是這樣一個失去了信心的人,然而,一位素不相識的老教授卻用自己的愛心,無私地幫助了這位作者,讓他重新找回了自信。
《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主要圍繞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和老教授的語言變化兩條線索展開,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用愛心無私的幫助下,從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千上萬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文章中,一句詩一般的語言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這從未有過的感覺就是被人肯定、欣賞的快樂,而這恰恰就來自于老人的陪伴與夸獎。老人并沒有指點我如何拉琴,她只是用自己詩一般的語言幫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勵我刻苦練習。其實,如果沒有老教授每天的這句話,也許作者就永遠也沒有為成千上萬的觀眾演奏的機會,可見,老教授的語言是多么的重要。這句話也反映了老教授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位真誠有愛心的高明老教授,一位勤學苦練有信心的小提琴手。讓我們明白信心的重要,更讓我們明白,如果失去了信心,恢復信心更是重要。然而,作者的變化就是來自于老教授的愛護、關懷,她用自己的愛心幫助他人,用自己詩一般的語言感化他人,使作者成才。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遇見過這樣一位能理解你、關愛你、寬慰你的聽眾呢?他能使你擺脫困難、困境、困惑嗎?我想、這很少。其實,文中的作者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一位用愛心幫助他的老教授,雖素不相識,但是依然無私的幫助他。
我相信,如果我們大家都永遠用愛心幫助他人,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六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文中有許多富含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也改變了我一些從前的看法。“親愛的,外面只有你自己,沒有別人?!本秃汀霸诩铱扛改?,出外靠朋友。”大不相同。因為父母是命中注定的,是唯一的,他們對你的愛不會摻假,不求回報,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是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物!而朋友,是自己結交的,可以說每個人的每一個朋友的結交,都是有目的性的,且不說朋友會經常隨著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而更新,對于朋友的好壞也不是那么容易區分的。所以,求人不如求己,別人也許會不求回報的幫你,但是絕不會在損害自己利益的基礎上幫你的!
書中還說,每個人的本我都被層層包裹,深深地藏在同心圓中,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角色扮演?,F代人都說活得很累,試問,每天演戲會不累嗎?網絡中,角色扮演的游戲很流行,也許大家在扮演他人時才可以體現本我吧。畢竟,沒人會在虛擬世界中監督、評價你的一言一行。
愛、喜悅、和平。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墒怯钟袔兹苏嬲谧非筮@些,又有誰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這些?!疤煜挛跷踅詾槔麃恚煜氯寥两詾槔币粋€“利”字使得多少人疲于奔命,又使多少人身敗名裂,乃至家破人亡!其實,愛、喜悅、和平,真的很簡單!爭名逐利沒有盡頭。簡簡單單生活,安心做好自己,這個世界沒有你是可以的。
我是誰?我不是誰?這兩個白袍老人的問題,我已有了答案:我就是我。我不是別人。每個人都像生活在一個看不見得牢籠中,放不開手腳,害怕碰壁。這個牢籠可以是法律、可以是道德、更可以是我們心中的榜樣。每個人都說過,至少心中暗暗想過,將來要成為某某??墒沁@個世界上已經有了那個某某,這就夠了,為什么你還要去當別人的翻版呢?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無可取代的。
活出自己的風格、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出自己的風范!
思想改變態度,態度改變行為,行為改變命運!轉變自己的思想,以愛、喜悅和和平的思想充實自己,以愛、喜悅和和平的態度對待別人,以愛、喜悅和和平的行為處理事情,你的命運也必將會充滿愛、喜悅與和平!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七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每個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電路,但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所以無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懷重寶而不知其在;只要能發掘出這項秘藏的能力,人類的能力將會完全大改觀,也能展現出超乎常人的能力。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任何固態的物質都具有某種振動頻率的能量?!队鲆娢粗淖约骸诽岬剑粌H是所有眼見的物質,連看不到的聲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種有特定振動頻率的能量。
同頻共振,同質相吸。于是,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么這個人常有倒霉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
《遇見未知的自己》以女主角李若菱的感情和工作為線索,將心靈的思考、人生的哲學通過與老人智者的對話融會在故事里。此書突破了傳統書籍對心理理論的直接闡述,它采用故事方式,使我一步步地走進作者的'觀點里,并引導我走進了自己內心中最真實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給予我最大的收獲是學會感恩。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是: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所以,雖然現在我們正在低谷,請你開始感恩,因為我們已經開始拆開那個禮物了,請讓我們繼續勇敢的、樂觀的去面對,我們會看到那個不一樣的驚喜!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八
《遇見未知的自我》,告訴我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我。
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內心投射的結果。所以,當你論斷時,或許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讓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很多憂慮和焦躁都是自我編造的,把別人強加到自我的故事里,制造麻煩。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下,事情就會有另一個表情。如果非要編故事的話,為何不編一些完美的情節呢?讓生命溫馨一點吧。
《遇見未知的自我》,幫我重拾了用心樂觀的生活態度。
《遇見未知的自我》告訴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忙你,幫忙你找到你自我,幫忙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我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我掉進了脆弱的泥潭,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我很倒霉,懷才不遇,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我》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我,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就應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用心樂觀的生活態度。
張德芬說:“先要為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個事情都負起全責,負起全責的意思不是說將錯歸到自我身上,而是說這件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夠這樣,就會一步步累積內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變成一個更開心的人?!弊屛覀冺槒纳囊幝?,在閱歷中不斷成長,汲取心靈內在的力量,活出一個身心靈合一的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后感篇九
前一段時間,北京老姐發短信給我,介紹我一本好書遇見未知的自己,那時我正為自己的事情心煩氣躁,哪有讀書的心情,但,老姐說讀讀看吧,很適合你。
說真的,我還真不清楚有什么書特別適合我呢,帶著這個疑問,在joyo上訂購了,卻未料這次送書時間慢得出奇,幾乎隔了十幾天才到手中,可能是好事多磨吧,呵呵。
前幾日收到書后,也只是扔在床邊,未上心,直到昨夜得空才認認真真開始讀,卻未料怎么也扔不下來,一口氣讀完到半夜,心中多年來擰成的一個結似乎就"啪"得一下打開了:當初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不那樣做,為什么一會兒焦慮不安,又為什么一會兒無比高興,以前總以為如此情緒不穩定的狀況是自己性格使然,可在昨天夜里,當讀完這本書最后一頁時,我第一次似乎模模糊糊找到了答案。霎那間,心中突然有了春蠶破繭而出的喜悅。
一本書能讓人愛不釋手,肯定是因為與讀者產生了共鳴,誠然,我在閱讀過程中,從女主人公若菱經歷的一系列遭遇中,的的確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相似的經歷,相似的憤怒,相似的手足無措,還有相似的疑問,幸運的是,這一次終于能讓自己站到旁觀者的立場,冷靜而又理智看到了全部事情真相。
我們都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選擇性看待這個世界,所以當自身遇到問題的時候,太容易把責任推向他人或命運,把自己扮演成受害人的角色,似乎只有如此,自己的心理就能找到平衡點,因為我的命差,才會如此倒霉??!因為你,所以我才那么不幸福?。∫驗樗?,所以。
于是,矛盾和痛苦就此一次次上演,長久不衰。事情的真相真是如此嗎?
在張德芬的書中,我終于找到了答案,我們生活中發生的一切,其實都是自我潛意識操縱后的結果,與他人沒有絲毫關系。
因為這個連我們都無法知曉和控制的潛意識,引領著我們去做了一個個決定,一次次選擇,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憤怒,快樂或悲傷,然而,讓人驚奇的事情是,控制這個無比強大的潛意識的能量,卻是我們自己,那個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正自己。
為此,讓我們真正受苦根源,就是因為我們完全不清楚自己是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追尋那些內心根本不需求的外在事物,是造成我們生活諸多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喜歡老人在最后對女主人公所說那段話:
真心感謝老姐,讓我得此機會遇到如此美好的一本書,它讓我的心中第一次充滿了寬容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