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光的反射教學反思如何寫一
前天上了光的反射一課,結果按我的教學設計課沒上得完,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教學內容過多。
二、教學設計沒有組織語言,遇到學生對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運用過少的了解認識把握不足,也就是還在自在王國沒有進入自由王國。
三、教學準備不夠,課前沒有給學生相關知識的準備,教學器材也準備不夠。
四、板書不夠嚴謹,由于時間不足,搶著想上完課而隨意板書,這與教學原則相背。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充分準備,備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充分考慮到課堂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好應變。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為中心教學,以課堂上生成的東西為主,提高自己的課堂應對能力,努力使課堂教學成為藝術。
有關光的反射教學反思如何寫二
同學在一根較長的注滿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頭敲擊一次,乙同學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貼著水管聽聲。乙同學聽到的聲音次數是
a.一次 b.兩次
c.三次 d.四次
參考答案:c
光的反射練習題(判斷題)
(1)樹在河里形成的倒影,樹在地面形成的影子本質上沒有區別.( )
(2)發生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也在同一平面內.( )
(3)雨后晴朗的夜晚,人迎著或背著月光走時,看到地上發亮處都應是水.( )
答案:
(1)× (2)√ (3)×
光的反射練習題(填空題)
(1) 入射光線與鏡面夾角是60°,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
增大10°,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改變了_______.
(2) 太陽光線與水平面成45°角,現用一平面鏡把太陽光線反射到豎直向下的水井
中,則平面鏡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_______.
(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兩種.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表面上發生_____反射的緣故;在教室里,因“反光”從某個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這是光的__________現象
(4)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鏡面上某點的光線可以有______條,以某一角度入射到鏡面
上某點的一條光線,有______條反射光線.
(5)一束光線垂直射向平面鏡,反射角是______.
答案:
(1)60°,20°(2)67.5° (3)鏡面反射,漫反射,漫,鏡面反射
(4)無數,一 (5)0°(6)75°,130°
以上對光的反射練習題內容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相信同學們會做的很好的哦。
光的反射同步選擇題
(1)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b.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樣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間的夾角為60°,則反射光線與鏡面間的夾角為( )
a.60° b.30° c.120° d.150°
(3)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鏡上,然后將平面鏡轉動θ角,入射光線保持不變,那么反
射光線的方向將改變( )
a.θ/2 b.θ c.2θ d.0
(4)關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適用范圍,正確的說法是( )
a.光的反射定律只適用于鏡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適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適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現象
(5)教室的墻壁對光產生的現象是( )
a.鏡面反射 b.漫反射 c.不發生反射 d.兩種反射同時產生
(6)平靜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說的“倒影”,則“倒影”是( )
a.正立的實像 b.倒立的實像 c.正立的虛像 d.倒立的虛像
(7)甲從一面鏡子中能看見乙的眼睛,那么乙從這面鏡子中( )
a.一定見到甲的眼睛
b.一定見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見到,也可能見不到甲的眼睛
d.鏡子的位置不同,結果也不同
(8)一條光線在物體表面上發生反射,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垂直,則( )
a.入射角為45° b.入射角為90° c.反射角為45°
d.入射光線垂直物體表面
(9)晚上,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小塊平面鏡平放在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則從側面看去( )
a.鏡子比較亮,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b.鏡子比較暗,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c.白紙比較亮,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d.白紙比較暗,它發生了漫反射
答案:
(1)d (2)a (3)c (4)d (5)b (6)d (7)a (8)ac
(9)b
光的反射同步填空題
1、欲使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間的夾角為直角,則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應為 。
2、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反射角的大小為 。
3、入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增大5°,則反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增大 ,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間的夾角增大 。
4、池中水深3.5m,月球到水面距離是3.8×108m,池邊的人看到池中月亮的像距水面 m。
5、由于光的直線傳播,當太陽、月亮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時,月亮恰好位于太陽和地球的連線上,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_________,這時地球上的部分地區則位于月亮的___________。
6、一束光線照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鏡上,光線向下與水平方向成30°角,在入射線不變時,轉動鏡面使反射光線豎直向上,入射線與鏡面間成______角。
答案:
填空題
1、45度
2、0°
3、5°,10°
4、3.8*10^8
5、日食,影中
6、600
光的反射同步習題
1、 當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20°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_______。
2、 一束與鏡面成40°角的光線射到平面鏡,則入射角是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是________。
3、 當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垂直時,則入射角是_________。
4、 如果你從一塊小平面鏡中看到了另一位同學的眼睛,那么無論這個平面鏡多么小,你的同學也一定能從平面鏡中看到你的眼睛,這說明了光路的_________性。
5、 人們能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表面上發生了_________的緣故。
6、 雨后初晴的月夜,地面坑洼,處有積水,在月光下行走時,如果發現前面某處特別亮,夜行者通常認為那是積水,他的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坐在教室各個位置的同學,眼睛能清楚地看到黑板上面的字,這是由于:( )
a.粉筆字發出的光射入眼內
b.眼睛發出的光覺察到黑板上粉筆字
c.粉筆字對光產生了鏡面反射
d.粉筆字對光產生了漫反射
8、 在黑暗的房子里,桌子上立著一平面鏡,鏡子后面是白色的墻,用手電筒正對著鏡子和墻照射,則從側面看去:( )
a.鏡子比較亮,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b.鏡子比較暗,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c.白墻比較亮,它發生了鏡面反射
d.白墻比較暗,它發生了漫反射
9、 一束光線斜射到平面鏡上,當入射光線與鏡面間的夾角逐漸減小時,則:( )
a.入射角逐漸增大,反射角逐漸增大
b.入射角逐漸減小,反射角逐漸減小
c.入射角逐漸增大,反射角逐漸減小
d.入射角逐漸減小,反射角逐漸增大
10、 利用平面鏡使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100°,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應該是:( )
a.100° b。80° c。40° d。50°
答案:
1、40°
2、50° 50° 100°
3、45°
4、可逆
5、漫反射
6、由于積水處發生鏡面反射,因此顯得特別亮
7、d
8、b
9、a
10、d
有關光的反射教學反思如何寫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現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應用反射定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來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4.知道平面鏡成像特點,并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5.知道平面鏡成像原理和虛像的概念。 6.知道平面鏡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總結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鏡成像特點,培養觀察、
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過對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光的反射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通過對光路圖的應用,逐漸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生動有趣的光學現象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2.密切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用辨證的觀點來看待事物,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 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教學重點】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鏡成像的探究過程及對內容的理解
【教學難點】1.反射定律中“三線共面”這個結論的得出,要求學生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分析歸納的能力。所以,“三線共面”是一個難點。
2.漫反射與鏡面反射的區別,以及漫反射依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不僅抽象,學生還很容易根據思維定式而在理解中出錯。因此,這也是一個難點。
3.實像和虛像的理解與區別。
【教具準備】光的發射定律探究儀,激光電筒,小平面鏡,平面玻璃,蠟燭,火柴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照射在一個隱藏的平面鏡上,讓光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 學生猜測并回答光的傳播方向為什么會改變。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出光的反射:一束光線,從一種介質(空氣)照在另一種介質(平面鏡)表面上后,改變了光的方向,又回到原來的介質(空氣)中去,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實際生活中,許多物體的表面都可以發生光的反射,人眼之所以看見一個本身并不發光的物體,就是因為從物體表面反射過來的光線進入人眼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光的反射”。
(二)進行新課
一、光的反射定律
實驗1 學生觀察: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引出概念。
利用光具盒介紹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點的概念,啟發學生用數理結合的觀點進一步觀察入、反射光線的幾何位置關系,學生找到它們的對稱軸,用量角器量出對稱軸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引入法線、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
實驗2 教師演示:研究“三線共面” 利用自制教具,讓學生觀察紙板向前折和向后折時,能否觀察到反射光線,總結光的反射定律的前兩條內容: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根據本實驗,學生直觀地認識到“三線共面”,突破了這一難點。 實驗3 學生探究:研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關系。
緊接著,讓學生猜想及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并填寫實驗報告單(見附頁),總結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學生在表述結論時,有可能將入射角、入射光線敘述在前)
1
實驗4 教師演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因果關系。
遮擋住反射光線,觀察到入射光線依然存在;再遮擋住入射光線,觀察到不再有反射光線。從而得出結論:先有入射光,才有反射光。教師強調光的反射定律的正確表述順序,并板書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
[板書]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師接著點明光的反射定律實質上規定了反射光線沿什么方向射出。 多媒體演示:光路的可逆性。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光的反射是可逆的。 [板書] 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課件展示鞏固性問題,深化對光的反射定律的全面理解。 例1:補充光路圖,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30o
例2:補充光路圖,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例3:在明亮處的兩名同學,甲同學能通過鏡子看到乙同學的眼睛,乙同學能看到甲的眼睛嗎?如果甲同學在暗處,乙能看到嗎?
通過例1練習基本光學作圖法。
00通過例2讓學生知道入射角為0,反射角也為0時的情況。并板書。
00[板書] 入射角為0時,反射角也為0
通過例3讓學生加深對光的反射和光路可逆的理解。
二、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實驗5 教師演示:研究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師用小鏡子反射光線,照入同學眼睛。
師問:會有什么感覺?周圍的其他同學會有什么感覺?在平面鏡上發生了什么樣的反射呢? 課件展示鏡面反射,總結出鏡面反射的定義。
師問:如果在鏡面上鋪一張白紙,又會有什么感覺呢?原因是什么呢?這是因為白紙表面看起來很平滑,實際上表面上有很多凸凹不平的地方,一束平行光照在白紙上后,法線不再平行,根據反射定律,反射光線也不再平行。課件展示漫反射,總結出漫反射的定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之所以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桌子、墻壁、書本、正是由于它們表面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總結:
1、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區別在于反射面是否平滑。
2、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板書]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討論:甲同學說,雨后的夜晚,地面上亮處是水坑;而乙同學說,地面上暗處是水坑。你覺得他們誰說的正確?請說出理由。
結合課件講解此問題。
2
通過這道討論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更加深刻地理解漫反射的特點。
三、平面鏡成像特點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提出問題:我們生活中用的鏡子是平面鏡,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具體地說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點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點?
探究指導:要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1)我們雖然可以看到物體在平面鏡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鏡后面仿制一塊光屏(白紙),屏上不會呈現物體的像,因此我們無法用尺子去測量像的位置和大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為此,你選用什么樣的“平面鏡”? 2)如何確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較物到鏡面的距離與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 4)如何比較物像的大小、形狀的關系? 5)怎樣觀察物與像的左右關系?
6)怎樣通過實驗判定像的大小與物到鏡的距離是否有關? 學生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交流分析歸納得出探究結果:
1)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到平面鏡的距離關系是__________. 3)像的左右與物的左右關系是__________. 4)像的上下與物的上下關系是__________. 5)當物體遠離或靠近平面鏡移動時物體的像的移動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狀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虛像
方法1:從平面鏡成像原理出發
讓學生結合課本70頁圖5-14,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畫出發光點s射向平面鏡的兩條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指出鏡平面鏡發射出來的光線是發散的,不會相交.由于光的直線傳播,人們習慣的認為看見的東西都在前方,會覺得反射光像是從前方鏡中的像點射來的.實際上鏡中并沒有光直接到達.這說明虛像點不是反射光線的交點,而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是虛的. 老師演示:(用攝像機代替學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點燃的蠟燭放在平板玻璃前,通過玻璃觀察觀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認為接收到像,移動攝像機的鏡頭繞過玻璃直接對準光屏,光屏上并無像存在. 方法2:學生分組實驗,分別嘗試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學生對平面鏡成虛像產生強烈印象.然后通過對平面鏡成像光路圖的研究,討論兩個問題:(1)到達觀察者眼睛的光是從何處反射來的?(2)像點是怎樣形成的?教學中,學生比較能接收像點實際上不存在的觀點,但他們感到困惑的是人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感覺,因而給教學帶來一些困難.可告訴學生,人們的這個認識的由來是根據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事實.
五、平面鏡的應用
平面鏡的應用比較廣泛,結合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了解平面鏡的應用.除課本上提到的,可以讓學生列舉還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鏡,并結合每種情況,分析平面鏡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