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通過總結和反思,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心得體會篇一
“玉米從播種到成熟需2個月以上,扔掉只需1秒;青菜從播種到成熟需1個月以上,扔掉只需1秒;葡萄從開花到成熟需2~4個月,扔掉只需1秒……”并非我喜愛廣告,這完全只是個巧合,我做完作業,一打開電視,正在播放的就是這一條公益廣告。
說不上到底是什么原因,也許是廣告詞太精彩了,也許是它的內容太與我們有關了,反正我是真正被它吸引了,我幾乎是聚精會神地看完了它,跟我追劇時一樣。畫面上,一輛滿載新鮮水果的大型貨車經過漫長的旅途到達消費者的手中,可沒吃幾口就被扔進了垃圾桶……隨著畫面的變化,屏幕上清晰地顯示出一行文字:“辛勤勞作是用來浪費的嗎?”廣告播放完了,那些畫面和最后那句帶問號的話語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揮之不去,我連追劇的心思都沒有了。
必須承認,我的心被深深地觸動到了,這個問題不就是在問我嗎?每天,奶奶都是變著花樣給我做這做那,可我還是這不吃那不吃,要么是剩下很多,要么就是干脆放在那兒不管,任奶奶怎么說都不聽。今天的早餐是包子和稀飯,還有咸菜佐餐,可第二個包子我只吃了一半就放下了,現在那半個包子要是會說話,它也會問我同樣的問題吧。糧食是農民歷盡辛苦種出來的,每一粒都來之不易。
這些我們都知道,可卻沒往心里去。仔細想想,冬天,寒意襲人,風吹在身上刀割一般,農民在地里勞動;夏天,酷暑難耐,烈日當頭,農民依然要在地里勞動。我們吃的糧食,穿戴的衣物,那一樣不是農民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呢?“辛勤勞作是用來浪費的嗎”這句話就像老師嚴厲地批評我時手里拿著的那把戒尺,讓我不敢正眼去看。
我想到那半個包子,該不會被奶奶扔掉了吧。要是那樣,我的“過錯”豈不是又增加了幾分?我趕緊去看櫥柜,還好,它還在。我告訴奶奶,中午我要吃那半個包子,只要熱熱就行了。奶奶聽了,高興地笑了,還說:“子喻,你也懂事了呢。”奶奶的笑臉給了我莫大的鼓勵,我想,我再也不會隨意浪費糧食了。不僅如此,我還要用自己的力量為愛惜糧食的行動做出貢獻。
辛勤勞作是用來浪費的嗎?我想讓所有的人都明白:不,不是這樣的。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心得體會篇二
現在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什么勤儉節約,光是嘴上說得好聽,可是真的做起來的話,照樣是鋪張浪費。
在學校里,老師們反復的說我們要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張紙。同學們也都答應著。大言不慚的說著自己怎樣勤儉節約,可是同學們通常都是說的和做的不一樣。早上還在教室里被評為了“勤儉節約好少年”,中午回家就急著讓媽媽爸爸買這個,買那個。同學們,你們想一想,這樣做對嗎?爸爸媽媽的錢都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又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我們為什么不能用這些錢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呢。比如說,把錢存起來,寄給災區家里沒有錢上學的小朋友;買一些適合我們看的書等等。
寫作業時,一張張的紙片撕的到處都是;白紙被折成了一架架“小飛機”滿天飛;新買的鉛筆上拿小刀刻的到處都是坑;一張白紙,才寫了幾個字就被當作廢紙扔進了垃圾筐,這難道就是嘴中說的節約么?而窮山溝里的小朋友,一張發黃的紙片,正面寫得滿滿的之后,在反過來接著寫,寫完了還不舍得仍;鉛筆哪怕用成了一個短短的鉛筆頭,還可以套一個套子再接著用。這就是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的區別。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這句話是我們始終銘記在心的,希望我們都可以言行一致,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心得體會篇三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這句話我們應該一直牢記在心,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農村的孩子們,一張發黃的紙片,正面寫得滿滿的之后,在反過來接著寫,寫完了還不舍得扔;鉛筆哪怕用成了一個短短的鉛筆頭,還可以套一個套子再接著用;為了能省電,常常只用一點點微弱的燈光寫作業。看到農村孩子的舉動,我不禁羞愧起來,比起他們來,我是多么浪費:手機還沒有用壞,甚至還是新的就要換,只不過為了那一時的虛榮;一盤飯菜,只吃了一小半,就要倒掉,毫不在意墻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標語;新買的鉛筆拿小刀刻得到處是坑,橡皮也被揪的不成樣子,然后看都不看就丟盡了垃圾桶。
在學校里,老師們反復的說我們要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張紙。同學們也都答應著。大言不慚的說著自己怎樣勤儉節約。可惜,才剛剛獲得老師的表揚,就忘記了自己沒有擰緊的水龍頭,正在“哭泣”;放學回家的路上又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那買這。
有這樣一個廣告:有許多人在餐廳吃飯,首先就是一男一女坐在一個擺滿了食物的餐桌旁,那位阿姨說:“點的太多了吧。”叔叔說:“沒事兒,不多!”他在想:多點菜,顯得我大方。鏡頭又移到另外一個餐桌,一位叔叔說:“你點這么多,我都不好意思了。”另一位叔叔,擺擺手:“不多不多!好朋友難得聚一次嘛!”他的理由就是:反正公款報銷。“我不喜歡吃這些菜!我要吃自己喜歡吃的!”一個小男孩大叫著,可在他面前的,頓豐盛的美食。坐在他對面的爸爸,趕快說道:“好好好!服務員,快拿菜單來!哎呀,這菜你怎么不喜歡吃呢?”然后屏幕上出現這樣的字眼:“據統計,中國人每次外出就餐平均浪費百分之二十,價值高達上千億,價值相當于全國小學生1年的午餐費用。節約無小事!”人們浪費糧食的理由多么荒謬,這些數據是多么驚人!如果少浪費一些糧食,也許就不會有人吃不飽飯了,就不會有人因為饑餓而死了。
是呀,節約無小事,假如每個人都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甚至是一粒米,這個世界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農村的孩子們,一張發黃的紙片,正面寫得滿滿的之后,在反過來接著寫,寫完了還不舍得扔;鉛筆哪怕用成了一個短短的'鉛筆頭,還可以套一個套子再接著用;為了能省電,常常只用一點點微弱的燈光寫作業。看到農村孩子的舉動,我不禁羞愧起來,比起他們來,我是多么浪費:手機還沒有用壞,甚至還是新的就要換,只不過為了那一時的虛榮;一盤飯菜,只吃了一小半,就要倒掉,毫不在意墻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標語;新買的鉛筆拿小刀刻得到處是坑,橡皮也被揪的不成樣子,然后看都不看就丟盡了垃圾桶。
在學校里,老師們反復的說我們要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張紙。同學們也都答應著。大言不慚的說著自己怎樣勤儉節約。可惜,才剛剛獲得老師的表揚,就忘記了自己沒有擰緊的水龍頭,正在“哭泣”;放學回家的路上又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那買這。
有這樣一個廣告:有許多人在餐廳吃飯,首先就是一男一女坐在一個擺滿了食物的餐桌旁,那位阿姨說:“點的太多了吧。”叔叔說:“沒事兒,不多!”他在想:多點菜,顯得我大方。鏡頭又移到另外一個餐桌,一位叔叔說:“你點這么多,我都不好意思了。”另一位叔叔,擺擺手:“不多不多!好朋友難得聚一次嘛!”他的理由就是:反正公款報銷。“我不喜歡吃這些菜!我要吃自己喜歡吃的!”一個小男孩大叫著,可在他面前的,頓豐盛的美食。坐在他對面的爸爸,趕快說道:“好好好!服務員,快拿菜單來!哎呀,這菜你怎么不喜歡吃呢?”然后屏幕上出現這樣的字眼:“據統計,中國人每次外出就餐平均浪費百分之二十,價值高達上千億,價值相當于全國小學生1年的午餐費用。節約無小事!”人們浪費糧食的理由多么荒謬,這些數據是多么驚人!如果少浪費一些糧食,也許就不會有人吃不飽飯了,就不會有人因為饑餓而死了。
是呀,節約無小事,假如每個人都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甚至是一粒米,這個世界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你再吟誦起這首詩時,是否嘗到了汗水的苦澀?是否感覺到了烈日的暴曬?想起農民伯伯佝僂彎曲的背,爸爸媽媽工作是疲憊的眼睛,你是否為自己以前點點浪費的事情感到慚愧?“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讓我們把這句話銘記在心,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做一個節約的好公民!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心得體會篇四
地球人類的母親,萬物的家園。它是美麗善良,和藹可親得。可是如今的人類不斷,的開采礦物,浪費資源,已經使地球變的面目全非,不再美麗了。下面,我就舉一個例子。
在我生日那天,我們一大家子來到飯館吃飯,大家本著節約的態度,點了幾道菜。我們邊吃邊聊,可開心了!就在這時來了一家三口,從面體穿著上就顯得非常富有。男的穿了一件黑色的西服,頭發不知噴了什么東西,閃閃發光。皮鞋踩在地板上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
女的從頭到無都噴了香水,散發出刺鼻的香味,快把我香暈了。手上戴滿了各色各樣的首飾,不時的閃出光輝。
我開始流口水了,想:”這家人太有錢了,比我的生日菜還豐富!“不過,讓人可氣的是,他們每道菜只是象征性的吃了幾口就不吃了,到收費臺付了錢就走了。我看著滿桌的菜心都痛,心想:“這家人也太浪費了,滿桌的菜就吃幾口!”
是的,這種現象非常常見。雖然現在人們都提倡“清盤”行動,但還是有人不“清盤”那些人總覺得“我有的是錢。”,“大方點,多點些。”,“帶飯多丟人,不帶不帶。”可是,他們難道不知道這飯菜都是來之不易的嗎?現在人們之所以會浪費,可能因為人們對浪費資源的知識很少。要從自我做起。
一、不要剩菜剩飯,吃不完的要帶走。
二、告訴你身邊的朋友不要剩菜剩飯。
三、盡量少出去吃飯,都在家里燒。
地球是我們母親,是我們的家園。如果它被破壞,我們就別無去處。我們要保護地球,保護人類的母親,保護萬物的家園!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祿色!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心得體會篇五
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棄它,節約,其實就在一瞬間,在一念之間。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全國每人節約一滴水,那將會有13億滴水;相反,每人浪費一滴水,那將有13億滴水被浪費,這是多么大的損失啊!
節約不是一種約束。古人云:“儉,德之共之;侈,惡之大之。”浪費是不好的,在餐桌上,經常有剩飯剩菜,吃不完的就倒掉了。我們經常說:“浪費是犯罪!”的確,浪費,就是浪費國家的財產,丟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有損自己的形象。
毛主席一生勤儉節約,一身衣服補了七十幾次,穿了二十年。這就是最基本的節約:節約一分錢,等于生產一分錢。“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從小事做起:節約水,合理地使用水資源;節約用電,充分利用自然光照;節約用紙、用餐。
世上有一種公式,那就是“小事乘以十三億就會變成大事;大事除以十三億就會變成小事。”在你眼里,一滴水、一張紙都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乘以十三億呢?那結果可想而知。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如果一個國家能節約,那這個國家將會變得強大——靈魂。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心得體會篇六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作文
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棄它,節約,其實就在一瞬間,在一念之間。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全國每人節約一滴水,那將會有13億滴水;相反,每人浪費一滴水,那將有13億滴水被浪費,這是多么大的損失啊!
節約不是一種約束。古人云:“儉,德之共之;侈,惡之大之。”浪費是不好的,在餐桌上,經常有剩飯剩菜,吃不完的就倒掉了。我們經常說:“浪費是犯罪!”的確,浪費,就是浪費國家的'財產,丟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有損自己的形象。
毛主席一生勤儉節約,一身衣服補了七十幾次,穿了二十年。這就是最基本的節約:節約一分錢,等于生產一分錢。“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從小事做起:節約水,合理地使用水資源;節約用電,充分利用自然光照;節約用紙、用餐。
世上有一種公式,那就是“小事乘以十三億就會變成大事;大事除以十三億就會變成小事。”在你眼里,一滴水、一張紙都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乘以十三億呢?那結果可想而知。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如果一個國家能節約,那這個國家將會變得強大——靈魂。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心得體會篇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人們傳頌了幾千年的古詩,也許同學們在幼兒園就背的滾瓜爛熟了。然而不知同學們是否留意,我們平時走在大街上,常常會見到只吃了幾口的饅頭和水果等等被扔在地上,卻沒有一個人主動撿起來。有的同學家庭條件好,吃飯時就挑三揀四,愛吃這個,不愛吃那個,如飯菜稍不合自己的胃口,便會將只吃了幾口的飯菜倒進垃圾桶。
同學們,不知你們可否知道,在我們嚴重的糟蹋、浪費糧食同時,那些貧困地區的同學們吃的是什么?一個饅頭加一碗白開水,就是他們的午餐,把咸菜、蘿卜干、馬鈴薯之類當做食物,那是家常便飯,我們常喝的牛奶吃的雞蛋,對于他們來說,那只是一種美好的向往,比過年還難得。有的同學可能認為,現在糧食這么多,浪費一點兒算什么,可是同學們可曾想過,如果大家都不知珍惜糧食,都不知道節約糧食,都不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你浪費一點,它浪費一點,那將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浪費啊!
古人曾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當念物力唯艱。”我們中華人民是一個有著五百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自古就有節約糧食的優良傳統,同學們,浪費糧食就是犯罪,浪費糧食最可恥。就讓我們像老一輩學習,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反對浪費,提倡節約。
我們應傳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崇尚節約的優良傳統,從小就樹立“浪費糧食可恥,節約糧食光榮”的觀念,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讓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心得體會篇八
同學們應該都會在電視里看到“浪費可恥,節約光榮”,還有“光盤”行動吧?可是我們學校有些同學并不知道這些。
中午吃飯時,有些同學吃一點飯就倒了,覺得不好吃的東西就不吃,湯沒喝完就不喝了,有的女生吃到肥肉就不吃,吃到有皮的雞肉就不吃,有的男同學喝牛奶,沒喝完,就用牛奶打仗,你擠我一下,我擠你一下,然后“刷”的一下,把牛奶扔掉,弄得滿地都是牛奶。看到這種情景,我想:如果我們的長輩看到會心酸的。
我的爺爺告訴我,他小時候,學校的路是山路,吃飯又吃不飽,不像我們大魚大肉,所以,他們每次吃飯都會把碗里的飯吃得干干凈凈,還用舌頭舔一舔碗,桌上有米粒還拿起來吃掉。
我們要向長輩學習,同學們應該知道這詩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大米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不能浪費。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在學校里也開展一次“光盤”行動,在每桌吃飯的時候,專門派一個人看著我們吃飯,不能有剩飯和浪費食物的現象。
同學們,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一定要記住“浪費可恥,節約光榮”這幾個字。
浪費可恥人人厭,節約光榮人人夸。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心得體會篇九
古人有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便是告誡,一絲一縷皆來之不易,當懂得珍惜節儉,然而在今天,餐廳酒店,寧可將剩下的美食佳肴傾之于垃圾桶之中,也不愿意便宜了需要它們的人,這一現象著實讓人悲憤不已,浪費可恥應注意節儉才是。
在餐桌上大量被殘余的食物,甚至有些都未曾被碰過,便已經被毫不留情的倒入垃圾桶當中,這一現象在中國早已成為習以為常,仔細聲響來,一只小雞從一只大雞長到一只母雞是耗費了多少的資源,又是用了多長時間成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可能他并不會有多深的怨哀。但終歸,的歸宿,竟然是斯文未動的扔進了垃圾桶之中,問起誰也不能不怨,若說是因為遵循企業餐廳中的制度規則,那么你可曾覺得惋惜,而想去改變這不公道的規則,收歸尤為可敬,然而浪費更為可恥,在企業方面,你可能是為了嚴格約束員工,防止偷食而制下這一規矩,但是大把大把的食物佳肴倒進了冰冷的垃圾桶肚子里,你的良心就不會被譴責嗎?這種浪費難道要到山窮水盡的那一個,你才會知道醒悟嗎?其實你只要想言語防止員工偷食,方法并無兩全之美,只要將規則在制定的變,更為詳細一些便可,明確規定,非桌下之時不可任意動,相信不會有人去違反。
不僅可以保證如此要員工帶走或是喂食流浪貓,又何嘗不是在積德行善,浪費可恥,應當注意節儉!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中國人民生活富裕了,吃喝不愁了,卻失了主,一備的教會,粒粒皆辛苦,誰知盤中商應當勤儉節約,吃飯,請客,擺酒席,為了所謂的面子,大肆鋪張,明明只有幾張口,卻非得點上滿漢全席,你顯示自己的熱情好客,大方,最終沒有動多少,又盡數落于垃圾桶之中,有沒有想過垃圾桶有一句話想說,我吃不下了,你別再浪費了!
酒店里不允許帶走被倒掉的食物,肯德基里追尋的規則而被浪費的食物,一幕的一幕,讓人不忍,不住呼吁,請停止吧,浪費可恥,應注意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