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亂世佳人讀后感篇一
今天重溫了根據《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思緒萬千......我16歲時第一次看過這部小說。總的來說,每次看《亂世佳人》都有不同的收獲。年輕時看,討厭虛榮愛出風頭的斯佳麗(又譯:郝思嘉),喜歡純潔善良的玫蘭妮,不喜歡油腔滑調的白瑞特,喜歡溫文爾雅的阿希禮,喜歡南方如畫的景致和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不喜歡北方的浮華和放蕩。后來看了多次之后,不由得對斯佳麗敬佩起來,一個原本是農場主的千金,嬌慣的弱女子,任性而年輕美麗。她第一次結婚是看見自己暗戀的人結婚了,一時的賭氣、沖動報復,嫁給了并不愛的男孩,不久就成了年輕的寡婦。第二次結婚是南北戰爭結束后,在北方老的逼迫下交不起300元錢的地租,為了奪回她的土地和保障一家人的生存,她搶走了妹妹的心上人肯尼迪。肯尼迪雖然是一個做點木材生意的半大老頭,卻不是斯佳麗的對手,面對她的冷酷和無情,他束手無策。最終為了斯佳麗險遭侮辱一事,去報復窮白人,并在毆斗中被白人擊斃,不幸枉死,在他與斯佳麗的婚姻中肯尼迪卻從未享受過斯佳麗的一點愛。于是斯佳麗再次成為寡婦,而且繼承了肯尼迪的遺產,變成了個有錢的寡婦。時隔多年再次看這部電影感覺完全不同。因為經歷了那么多年的人情變顧,我也算長大了。我喜歡《飄》里的男主角白瑞特,他的聰明、果敢、執著,為愛去奮斗、去追求,為了真愛,去追求結過兩次婚的斯佳麗。而斯佳麗卻為了心中朦朧的愛,一次次的給白瑞特不該有的傷害。而斯佳麗為了答應她對所愛的男人那一句承諾,去照顧阿西禮的妻子玫蘭妮。最終玫蘭妮死去,她想嫁的男人成為單身了,可阿西禮告訴斯佳麗他的最愛是死去的妻子。當白瑞特知道斯佳麗心中愛的人不是他而是另外一個男人阿西禮時,他選擇的是離開,給他深愛的女人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也是給他深愛的女人愛別人的機會,希望他愛的人斯佳麗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可是當白瑞特真的離開她時,斯佳麗才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等到的是那么不切合實際的結果,才真正感覺到要失去一個一生中最愛她的人,她不顧一切的追了出去......在影片結束時,斯佳麗很感慨的說出那句非常經典的話“明天將會是另外一天”她要找尋明天,把即將失去的愛找回來!
《飄》是我看過的書中最喜愛的。喜歡那里的三個個性鮮明主角,斯佳麗的勇敢堅強,白瑞特的機智果斷,玫蘭妮的外柔內剛。整部書及影片中,我最為喜歡的人物就是白瑞特。他勇敢、執著,他能那么執著的深愛著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千方百計的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多次拒絕了他的真情求愛。白瑞特說過,“再永恒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特別是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
對于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過兩個男人,而沒有很好的加深了解他們。如果她了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了解白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白瑞特的,她只是不停的追尋著自己夢中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理想化的男人特點認為只有阿西禮具備,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穿在阿希禮穿上,而后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只是虛幻的愛情,只是愛上了本來就不真實的意想中的情人。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追求到真正的幸福,而往往是得到了不知道去珍惜,一但失去才知道它的珍貴。其實,身邊的幸福是很容易在不經意間被忽略的、也會在沒有把握好的時候溜走的。真正的幸福不完全是榮華富貴,而是一生中能找到真正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愛不是建立在金錢和地位、住多豪華的別墅,而是心的認可。真心難買,愛情是可遇難求,不要讓真正的愛情擦肩而過啊!
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都是自己創造的,有辛苦的耕耘就會有美好的收獲。不要讓緣隨風《飄》遠,要讓真情永駐心間。
亂世佳人讀后感篇二
故事發生在離我們很久遠的美國南北交戰的混亂時期,都說亂世下出英雄,但是同樣在這片混亂的社會下,也能夠成就一代佳人。這部電影的主線大概是以斯嘉麗為形象,而對她進行分層次的剖析,一步一步展現出不同獨立品質為線索,從她天真無邪的少女時期到最后成為獨立堅強的個體,這中間她經歷了很多,也成長了許多。少年時的斯嘉麗以為自己是全城公認的美人,所以對于自己的心上人艾希禮總有著一種勢在必得。但是卻因為性格和認知的不同,最終兩個人沒有走在一起,但他卻一直是斯嘉麗年少時的一個夢,即使后來斯嘉麗嫁給別人,而艾希莉仍然是她心理和精神上的`一個支柱。
后來隨著戰爭的爆發,男性們都去了戰場,只留下幾個弱女子守護著家園,這個事后,艾嘉麗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獨立堅強而且必須承擔責任的女性。而白瑞德的出現更是無時無刻不為斯嘉麗著想,他愛她,所以他等她,但他始終沒有等到真心的她。斯嘉麗可以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所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但這一切都源于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后來她終于嫁給了白瑞德,但是她卻仍然忘不了艾希禮,即使在他的面前,她也不遮掩他對艾希禮無盡的愛。當最后白瑞德離去的時候,她也仍然堅強的守護著自己的家園,期待著更好的明天,即使淚眼婆娑,她也擦干眼淚,告訴自己明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畢竟即使沒有人庇護,她也從堅強中走了過來。
電影的結局是開放的,很多人為之惋惜,覺得白瑞德離開的太早,而斯嘉麗明白的太晚,但是這樣開放的結局不正是給大家一個可以美好幻想的開口嗎?從精神一直到靈魂的蛻變,在痛苦的基礎上她學會了堅強獨立和勇敢,這不正是體現著在亂世中一代佳人的品質嗎?即使在烽火的歲月,她們也仍能夠活得出自我。
亂世佳人讀后感篇三
再一次看了《亂世佳人》這部電影,腦子里充斥的全是電影中的內容,連晚上做夢都類似于《亂世佳人》的劇情了,戰爭,政治,經濟,道德,女強人……幾點感想,隨便說說。
題目亂世佳人:亂世顧名思義與戰爭有關,整個的背景肯定是戰爭了。佳人者,漂亮女人也。呵呵,我自己想的。乍看題目肯定就知道記錄了一個佳人在戰爭年代里的事情,這個佳人就是赫思嘉。
電影中赫思嘉是一個農場主的千金小姐,漂亮,有個性,大膽,熱情,奔放!佩服她對艾希利執著的愛,從他愛上艾希利就從來沒有動搖過,她不惜一切的去愛著那個原本就不屬于她的男人!
赫思嘉是個很有膽識的人。戰爭中,她不懼怕,死里逃生,面對戰后的傷痕累累她沒有逃避,毅然鼓起勇氣,投入到戰后生存戰中。原本是富家小姐,卻能吃得下苦,親自采摘棉花,這種勇氣足以說明她的不同凡人,其中有一個鏡頭,她的妹妹哭哭啼啼埋怨時,赫思嘉毫不留情的一巴掌,這一巴掌可以看出赫思嘉能擔大事的潛在素質,同時也可以看出她內心里有一種兇狠!
電影中,赫思嘉是自私,殘忍的!她戰后莊園重建中,遇到了困難,于是,赫思嘉搶走了妹妹的未婚夫,因為這個暴發戶可以為她提供錢,剝奪了其妹妹的幸福。并且赫思嘉為了最大得到利益,雇用犯人來工場做工,因為可以付出少的報酬,就能使這些犯人為其創造高的價值,并且可隨意毆打而不用考慮責任!呵呵,這倒有點像前段時間山西的黑窯事件了!
赫思嘉一生只愛了一個艾希利,但是卻只是個泡影!最終也沒有得到!赫思嘉執著的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時失去了真正愛自己的白瑞德!直到最后赫思嘉才明白這個世界上只有白瑞德是愛她的,是屬于她的,但一切都晚了,白瑞德失去了對赫思嘉的信任,毅然的離開了她,獨留下哭泣的赫思嘉!
亂世佳人讀后感篇四
影片中的主角斯佳麗,她的性格是個矛盾的統一體。既想做個像她母親那樣有大家閨秀風范的淑女,但又沿襲了父親豪爽、粗獷、不拘小節、脾氣暴躁。正是血管里流著的這種充滿矛盾的血液造就了斯佳麗敢愛,敢恨、敢說,敢做,對自我認定的目標便勇往直前、不擇手段的性格特點。
她美艷動人,聰明伶利,勇敢堅強,沖動,意氣用事,善交際,愛虛榮,充滿活力,散發著迷人的魅力,常成為晚會上的中心,男孩子追逐的目標,她也樂得如此。
為了達到自我的目的能夠不擇手段,她養家糊口搶妹妹的男朋友,為賭氣嫁給情敵的弟弟。為了賑救父親用性命和尊嚴捍衛的農場,嫁給白瑞德。
她的愛情之路坎坷不平,她的愛情悲劇也是自己一手造成。
她對愛是那么的執著,那么的熾熱,她愛上了軟弱無能毫無擔當形似廢物的衛希禮,她認死理,愛得不計報酬,愛得無私大膽,完全沒有頭腦,不顧及朋友親人和丈夫。她對衛希禮的愛是一種不帶任何雜念的純愛,在現今這物欲橫流的年代,她這種愛難能可貴。只是她愛錯了對象,不該把一個不值得她愛的人愛得死去活來。為了所愛的人不惜犧牲一切,不惜冒生死風險,為兌現對衛希禮的承諾,沖過戰火硝煙,將同樣一無事處的情敵梅蘭妮母子接回莊園供養。
她和白瑞德,一對冤家,一開始一個看上了對方的財,一個看上了對方的貌,互相利用。但后來,他們成了家有了孩子,白瑞德也傾注了真情,然而她沒有珍惜,一意孤行,終釀大錯,丈夫拂袖而去,剩下她孤身一人,悔恨交加。
她對認準的目標勇往直前,她鐘愛她父親留下的農場,鐘愛那美麗的紅土地。為了捍衛那紅土地,她能夠象下人一樣在田間勞作,能夠象男人一樣在外拋頭露臉,她吃苦耐勞,時刻提醒自己頑強地活下去。在戰爭爆發之前,她是家里的嬌小姐,除了玩樂,她不用做任何事。戰爭爆發后,別人一個個都倒下了,只有她勇敢地站起來帶領大家重建家園。
她有樸素的愛國情懷,戰爭暴發后,她不懼被別人指點,穿著守喪服參加義演,籌集捐款捐物,冒著血腥在后方醫院救死護傷。
斯佳麗的人生經歷是多磨難的,但是她的骨子里有一種與困難頑強斗爭的執著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她一次次被困難擊倒后又一次次勇敢地站起來。這就是典型的美國精神。
她的心里有一種信念,她始終認為她的祖先是不怕失敗的,即使被失敗咬住了,他們也會從容不迫鎮定異常的。正是祖先給了她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斯佳麗才會勇敢的抬起頭來。
她在田地里舉著拳頭發誓“我要活下去”的畫面永遠定格在頑強拼搏的人們的大腦中,她那句經典名言“明天又會是新的一天”永遠激勵著樂觀向上的人們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亂世佳人讀后感篇五
在這個寒冬,會有一部帶著大愛小愛向你緩緩走來的劇,她叫做《亂世佳人》
在這個寒冬,會有一位帶著隱忍堅強向你緩緩走來的佳人,她叫做張蓮心
在這個寒冬,注定我們心中會被另一股暖流所溫暖,她叫做佳人魅力
自此,12月的寒冬不再那樣冰徹心骨……
很久沒有動手敲文的我在地方臺播出時,曾寫過幾篇劇評,因自身文筆功力有限,不求可以將劇中人物的情感及經歷表達的淋漓盡致,只希望自己能夠理解在那個亂世中艱難生存的每個人,一直想著在劇上星時為她做點什么,可是自己除了會敲敲文字似乎沒有其他可選的支持方法,所以在米總@t_小米soso 的建議及支持下,我決定跟著安徽衛視劇集的播出寫亂世的連載劇評,歡迎大家批評指教,同時也感謝米總@t_小米soso 的建議,是你給我了鼓勵,給了我支持,我像個小學生一樣只會寫半命題的作文,缺少創意,謝謝你彌補了我的缺點,給了我這么好的建議,呵呵,抱抱!
今天是首映禮,上集體照和佳人美照三張,坐等12月5日,安徽衛視,亂世上星!
亂世佳人讀后感篇六
因為美國下架了這部片子,莫名覺得很珍貴,所以又看了一遍,以前也看過書。這次有了新的體會。
1、 愛爾蘭人和中國人一樣,也對土地愛得深沉。但是現代的中國人已經沒有了祖屋,老窩的概念,因為四海為家,哪里有更好的工作,就去哪里。所謂的老家已經只剩下破舊的公寓,這對于孩子來說只是可以兌換錢的資產,而沒有多少情感價值了。畢竟公寓和小平房對土地的連接還是差別太遠了,你怎么能夠指望現在的中國人對一個破敗不堪的空中樓閣有如此深的感情呢。土地公有制下,也慢慢的改變了幾千年來農耕時代的對土地特有的依戀。
2、以前的我看完電影會一直分析斯嘉麗能夠喚回百瑞德的愛嗎。現在的我不再糾結于此,因為他們都成長了,如果時間不能治愈心傷,那分開也是很好的。畢竟兩個人一定都學會了如何去愛,也看清了自己的極限。斯嘉麗那么有活力,還有斗志,她一定能過得很好。
3、 我也不再一味同情百瑞德了,他固然為斯嘉麗出生入死,付出了很多,但是兩個人走到死胡同并非一個人的錯。他的不分輕重的調侃,不知真假的戲謔讓斯嘉麗無法走進他的內心,雖然這是他的保護色,用以不傷自尊的靠近女神,但終歸不是長久的說話方式。兩個人一開始相遇就留下了負面印象,也不屑于偽裝,唇槍舌劍互相譏諷的調情雖然可以暫時激發征服欲,但畢竟不是長久的相處之道。
4、 我不同意斯嘉麗后面說的,她從來沒愛過艾希禮,只是愛上了一個假象。不,她少女時期確實愛的是紳士一般的艾希禮,因為艾希禮擁有她潛意識里認可的人類文明的高尚道德,這是她所不具備的。但是,內戰以后斯嘉麗經過了生活的毒打,需要獨自扛起一家的生活。孤立無援的她勢必愛上真正的英雄,那就是充滿野性,知道如何在亂世生存的百瑞德。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而百瑞德沒有被文明教條所束縛的靈活性恰巧是斯嘉麗所需要的。美女愛英雄,這是不變的真理。順境時,女人可能母性大發,愛上弱氣文質彬彬的紳士,這是十分常見的;但逆境時,女人才會真正長大,直面生活的本來面目,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強者,誰才值得成為自己的人生伴侶。
ps,氣死我了,之前寫的非常順,有了一千兩百多字,但莫名其妙的被刪了,撤銷也找不回來。實在是傷心,湊合著看吧,靈感沒了,也沒心情寫了。但不能枉費我看了這么長的電影,腦殼疼。基本英語都懂了,雖然那些英語具有年代感,發音好古早哦。黑人的很多英語聽不懂,也不知道是什么樣的怪語言,幸好還有字幕。
亂世佳人讀后感篇七
我再次觀看了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雖然曾經看過小說《飄》及小說續集《亂世佳人》,也曾不止一次地看過這部電影,但是再次觀看,我依舊有頗多的感慨。
斯嘉麗美麗、勇敢又堅強,梅蘭妮溫柔、善良,白瑞德聰明、機智、勇敢、執著,艾希禮英俊瀟灑但性格懦弱。斯嘉麗的美麗引來了眾多的追求者,但她一心只愛艾希禮,即使對方結婚了,她也毫不放棄;為了兌現自己對艾希禮的承諾,她不得不在北軍攻來的時候留下來陪伴臨盆的梅蘭妮;當她回到塔拉的時候,她堅信父親所說的:“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在她的努力之下,她帶領塔拉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她的任性與一意孤行卻讓她在愛情的道路上屢屢敗北,愛她的人她不愛,她愛的人不愛她。白瑞德愛她且想盡自己所能去呵護她,但她固執地愛著梅蘭妮的丈夫艾希禮。如果她了解艾希禮,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了解白瑞德,他也就不會失去他。但她沒有做到,等她明白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是物是人非了。
斯嘉麗是一個充滿勇氣與斗志的人,她永遠充滿希望且永不放棄。她相信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的一切都會好的。
在梅蘭妮生孩子的時候,她在無助的情況下選擇了自己動手,幫助梅蘭妮順利生下了兒子;當白瑞德與她在去往塔拉的路上分手之后,她趕馬前行,在狂風暴雨中在橋下的洪水中躲雨,她堅強的承受著;當她回到塔拉莊園,在沒有糧食與農場工人的情況之下,她帶領姐妹們下地干活,因為她知道土地是永遠不會欺騙人的;在白瑞德離開她的時候,她依舊沒有放棄,她想起父親曾經對她說過:“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她決定守在土地上,重新創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美好明天的到來。
斯嘉麗一直在不停地尋找自己夢中的白馬王子,她做了一件華麗的外衣讓艾希禮穿上,她以為她所愛的艾希禮有,實際上,她愛的只是一件虛無縹緲的外衣。她對艾希禮的不了解,使她總是生活在一種迷茫的追求之中。
斯嘉麗既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丈夫。表面上她狂熱地愛著艾希禮,事實上她骨子里所愛的人是白瑞德,他們二人是那么地相像,勇敢執著。但她的孤傲清高以及對白瑞德的不了解,使她最終失去了一位深愛自己的丈夫。梅蘭妮臨死時告訴她,白瑞德其實是深愛她的,當她明白的時候,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了。
斯嘉麗的愛情與婚姻經歷告訴我們:愛情只是夢中的玫瑰,雖然妖艷無比,但永遠只是虛幻的。我們不能為了虛無縹緲的玫瑰而踩壞了腳下怒放的野菊花。婚姻如同日常生活中的茶飯,雖然平平淡淡,但婚姻里的男女雙方卻無法離開它。夫妻雙方只有經常性地交流溝通,真誠相待,關愛對方,愿意為對方付出,婚姻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長。
愛情只是一種感覺,它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也會隨著人的不同而改變;但婚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生活,它需要夫妻雙方用盡心力去經營,如果有一方在婚姻里耍奸溜滑,婚姻的味道便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電影《亂世佳人》真得是經典之作,無論何時看,都會有歷久彌新的感覺;無論看多少遍,都會有諸多的感慨。
亂世佳人讀后感篇八
《亂世佳人》講述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主人公的人生。郝思嘉——充滿魅力與熱情的貴族女人。一直以來,郝思嘉都認為艾希禮是她唯一所愛的男人。
因為艾希禮,郝思嘉賭氣答應了韓查理的求婚——毫無感情的兩個人匆匆交集,又匆匆分離。兩人婚后不久,韓查理便戰死沙場。然而郝思嘉卻毫無傷感的流露,相比之下她更擔心艾希禮的生死以及奢華的生活。
看到這,郝思嘉給我的感覺就是自私自利,虛偽不實的。但是,接著往下看,卻影片賦予了郝思嘉非比尋人的品德閃光點。
在艾希禮離開前,郝思嘉承諾會好好照顧韓美蘭。當時的郝思嘉從心底里憎恨韓美蘭,但當戰爭的硝煙彌漫到亞特蘭大,郝思嘉依然不顧生命危險照顧臨產的韓美蘭。郝思嘉是重視承諾的人,因為一個承諾,她可以把自己置身于水深火熱之中。終于,帶著患病的美蘭和嬰兒,郝思嘉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家鄉——郝思嘉原以為可以躲避災難的避風港,卻只剩一片狼藉。父親的癡呆,母親的逝世,較弱的妹妹,面對這一切,郝思嘉用瘦弱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任。
郝思嘉為維持生活所做的.事情,已經超出一個普通女子所能承受的。我感受到了郝思嘉的成長與蛻變,她的執著與堅韌使生活漸漸有了起色。有多少人能在戰亂中這樣堅韌的重建家園?即使是艾希禮在回來后也無力挽回生活,更何況郝思嘉只是一個嬌生慣養小女人。但就是這個堅韌的小女人,憑借著毅力和勇氣,維持著生活。
然而,影片中不得不提起的還有白瑞德。這個看似風流不羈的紳士,一直用真心等待郝思嘉。郝思嘉與白瑞德結婚后,漸漸愛上了這個男人,自己卻懵然不知。因為面子,兩人再次見面后冷言相對,郝思嘉流產。
瑞德曾說:“我多么希望你在病時能呼喚一下我的名字,但你沒有。”而郝思嘉的回答是“我以為你覺得我不重要。”——失之交臂的愛。最后的最后,他們的女兒逝世了,美蘭也逝世了······最后的最后,郝思嘉終于意識到自己真正愛的是白瑞德。遲來的醒悟,沒有換來白瑞德的愛。此時的白瑞德已經心灰意冷,毅然決定要離開。
命運總是跟人們開玩笑,郝思嘉一直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當她終于體會到白瑞德的愛并且清楚自己愛上白瑞德,她已與愛情失之交臂。生命總會令人唏噓,適時的停下來,思考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該珍惜擁有的是什么,不讓前進的腳步留下遺憾的牽絆。
亂世佳人讀后感篇九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斯佳麗,我為斯佳麗感到惋惜,她為何不早點感受到白瑞德對她的愛,一直要讓別人的心冷到不能再熱時她才覺醒,愛這種東西就是這么奇妙她來時你控制不住,去了你也挽留不了。但斯佳麗這個人物我還是很欣賞的,她的性格是個矛盾的統一體。她既想做個像她媽媽那樣有大家閨秀風范的淑女,但又沿襲了父親豪爽、粗獷、不拘小節、脾氣暴躁的性格。正是血管里流著的這種充滿矛盾的血液造就了斯佳麗敢愛,敢恨、敢說,敢做,對自己認定的目標便勇往直前、不擇手段的性格特點。從當時的角度來看,斯佳麗可能是大家公認的“壞女人”,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她的幾次婚姻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首任丈夫是與衛希禮賭氣,次任丈夫是為了賑救父親用生命和尊嚴捍衛的農場,嫁給白瑞德的目的就更不是因為愛情了。但我覺得她有她的可愛之處,她情感豐富,對愛是那么的執著,那么的熾熱,她對認準的目標勇往直前,她熱愛她父親留下的農場,熱愛那美麗的紅土地,為了捍衛那紅土地,她可以象下人一樣在田間勞作,可以象男人一樣在外拋頭露臉,她吃苦耐勞,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戰爭暴發之前,她是家里的嬌小姐,除了玩樂,她不用做任何事,戰爭暴發后,別人一個個都倒下了,只有她勇敢地站起來帶領大家重建家園,我佩服她的勇敢和堅強。她對衛希禮的愛是一種不帶任何雜念的純愛,在現今這物欲橫流的年代,她這種愛還真不多,只是她愛錯了對象,不該把一個不值得她愛的人愛得死去活來。
斯佳麗的人生經歷是多磨難的,但是它的骨子里有一種與困難頑強斗爭的執著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她一次次被困難擊倒后又一次次勇敢地站起來。她的心里有一種信念,她始終認為她的祖先是不怕失敗的,即使被失敗咬住了,他們也會從容不迫鎮定異常的,正是祖先給了她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斯佳麗才會勇敢的抬起頭來。
在所有人物中里我欣賞的還有白瑞德,他真是一個極為優秀,極為難得的一個好男人,他有思想,有深度,情感豐富,感情熾熱,對愛執著,他是一個真正懂得愛的男人,但我又為他感到委屈,得不到回應的愛難以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斯佳麗在那么長的日子里竟然一直不能感受他對她愛,總是愛著她自己虛構的人物衛希禮,這是任何一個男人都不能忍受的事,但白瑞德竟長期地忍受著她的背叛,她的執迷不悟,這要多么寬大的胸懷才能做到這一點呀。
電影的情節美國南北內戰為背景展開,事實上《亂世佳人》是虛寫戰爭,實寫戰爭對人類心靈的影響。在那個特定的情景下,個性鮮明的斯佳麗和白瑞德那種不拘一格,突破傳統和道德的限制,按照經濟社會的選擇和人性的需要來判斷失誤的是非和行為的方式方法的做法,顯然是一種美國精神的體現。斯佳麗美麗的外表和按照自己的人性尺度生活的決心、白瑞德的陰沉和透視生活的力量,都在人格上為一代又一代學習做人的青年們樹立了人生某一特定階段的楷模。
電影的結尾是斯佳麗的一段獨白:“等明天回塔拉后再計劃這一切吧!我能忍受這一切的!明天,明天,我會有辦法再次得到他!不管怎么著,明天是嶄新的一天!”多么感人的一段話呀。“我能忍受這一切的”多么頑強的精神!“我會有辦法再次得到他”多么堅定的信心!“不管怎么著,明天是嶄新的一天!”多么樂觀的心態,多么執著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