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讀中國式現代化有感篇一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以小見大”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開局之年,廣大黨員干部應明確奮斗目標、找準自身定位,從當“小學生”開始,從做“小事情”抓起,從定“小目標”出發,在“積跬步至千里”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甘為“矢志不渝跟黨走”的“小學生”,爭當“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大先生”。人民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真正的英雄。基層是最大的學校,群眾是最好的先生。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黨員干部要堅持黨的領導,站穩政治立場,在基層多交知心的朋友,保持“空杯”心態,拜群眾為師,以為民謀利為方向,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在攻堅克難的實踐中奮發有為,努力成為為民服務的“多面手”;要甘為“矢志不渝跟黨走”的“小學生”,當好政策“宣傳員”,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引導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當好共同致富“領頭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擔當將中國式現代化“施工圖”轉化為“實景圖”,爭當“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大先生”。
辦好“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小事情”,解決“腳踏實地,能力提升”的“大問題”。有的年輕干部初入社會由于知識面不夠,理想信念還不扎實,處理問題熱衷于想當然,存在眼高手低、心浮氣躁、怕苦怕累的情況,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做。歷史和現實證明,中國式現代化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一帆風順就能實現的“小事情”,需要全體人民朝著正確的方向,凝心聚力團結奮斗。黨員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無論職位多高,都是著力為群眾排“小憂”解“小難”,在為人民辦事。從無償為群眾針灸治療達1萬多次的張海迪,到在掏糞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的時傳祥;從77歲高齡堅持完成重大反導試驗的“為國鑄盾”功勛陳定昌,到12次送考點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張桂梅……辦好“小事情”,才能解決“大問題”。黨員干部要立足辦好“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小事情”,將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將群眾的難事扛在肩上,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正做到在奔赴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夙夜在公、念茲在茲,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在攻堅克難中錘煉本領、增長才干,解決“腳踏實地,能力提升”的“大問題”。
常定“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小目標”,書寫“行則將至,做則必成”的“大文章”。中國式現代化不是“沖刺跑”,而是長長的“馬拉松賽”,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通過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要完成這項“馬拉松賽”,要不斷給自己定下“小目標”,在實現一個又一個“小目標”后才算跑完全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談及自己團隊的小目標一一實現,關鍵在于能大膽突破現存結論的創新思維。歷史只會眷顧前進中的探索者、拼搏者,而不會等待懈怠者、畏難者。黨員干部要常定“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小目標”,朝著“至遠”目標“犯其至難”,守牢逐夢初心,摒棄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涵養愚公移山之志、滴水穿石之功,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敢為人先,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書寫“行則將至,做則必成”的“大文章”。
讀中國式現代化有感篇二
把握系統思維答好中國式現代化“綜合題”
“開局之年第一課”上提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這要求我們運用系統思維深刻認識、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9個方面的本質要求和5條重大原則,正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是什么”;也要求我們在正確理解“是什么”的基礎上,運用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辯證地而不是形而上學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思想和方法,更加篤定“如何干”“怎么辦”的方法論,撥開重重迷霧,駕馭復雜局面,統籌做好工作。
一要用實踐的觀點深刻把握“知”與“行”的關系。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馬克思主義哲學活的靈魂就是實踐。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立足我國現代化進程中所面對的新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__提出“六個堅持”和“五個重大原則”,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指引和實踐方法。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把握其思想理念、實踐立場、辯證思維和基本原則,增強戰略的前瞻性,正確把握大勢,認清大局,做到任憑風浪起而“穩坐釣魚船”;增強戰略的全局性,著眼于事關事業興衰成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問題,謀劃戰略目標、制定戰略舉措、作出戰略部署;把戰略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在因地制宜、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中把握戰略主動。
二要用辯證的觀點深刻把握“破”與“立”的關系。
“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難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來就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守正創新是新時代治國理政中的重要思維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就是一個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的歷史過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要深刻認識“破與立”、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讓創新的“破”與守正的“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一方面,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對我們選擇的道路、認同的理論、堅守的理想目標,要永葆志氣、骨氣、底氣,堅持自信自立,堅持道不變、志不改。另一方面,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以滿腔熱忱大力推進改革創新,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優秀成果和先進經驗,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要用發展的觀點深刻把握“穩”與“進”的關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黨中央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經濟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極其困難的背景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高于全球經濟增長水平,并提出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全年增長目標。在開局之年提出5%的增長目標,既能夠保持經濟發展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又充分考量了當前的經濟環境,實事求是,留有余地,有助于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在發展中防范和化解風險隱患,為拓展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贏得了主動、贏得了優勢、贏得了空間。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既兼顧公平,又促進效率,要求我們既要全力拼經濟搞建設,抓項目、促投資、穩增長,又要守底線、保安全、惠民生,讓現代化建設的成果轉化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立足新起點,謀劃新發展,要從系統的廣度辯證處理好中國式現代化的若干重大關系。落腳到廣大黨員干部工作實踐中,就是要將系統觀念作為干事創業的“橋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找準“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抓住“落一子而滿盤活”的關鍵環節,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實際行動精準發力、集中攻堅,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全面落實。
讀中國式現代化有感篇三
感悟“中國式現代化”背后的“拳拳民意”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其背后是在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對過往成績的堅決肯定、對走向美好明天的堅實鼓舞、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
“中國式現代化”是對黨領導人民取得卓越成就的堅決肯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不同階級的人民群眾對“現代化”進行了執著探索,均不能跳出其階級局限性,沒能探索出一條民族復興的正確路徑。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特別是黨的__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的辦成的大事,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凝聚著黨和人民的智慧,更代表著億萬人民對黨的__以來,在黨的帶領下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的堅決肯定。
“中國式現代化”是對黨領導人民走向美好明天的堅實鼓舞。“躬逢偉大時代是莫大歷史機遇,投身偉大事業是莫大歷史榮光。”歷史長河奔涌向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重要一程,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創新理論的提出振奮人心,必將鼓舞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走向充滿希望的明天。黨中央必將以非凡的政治魄力、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和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牢牢把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錨定奮斗目標,沿著正確方向堅定前行。在這個載入史冊的偉大時刻,我們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自覺踐行“四個意識”、更加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以過硬的成果、優異的成績回應衷心愛戴黨的億萬人民。
“中國式現代化”是對黨領導人民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往昔已展千重錦,明朝更進百尺竿。歷史大潮前奔涌,復興偉業重于山。黨的__發出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偉大號召。我們要以“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創新性理論的提出為強大動力,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憂、行人民之所囑,始終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始終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長風浩蕩百年潮,砥柱人間是此峰。“中國式現代化”是億萬人民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美好期待,更是百年大黨再續華章的指引、偉大民族邁向復興的希望。重任在肩,光明在前。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帶領億萬人民鑄就百年輝煌業績,也必將團結帶領人民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的千秋偉業!
讀中國式現代化有感篇四
飽覽中國式現代化的“翰墨芳華”
中國書法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各具風格、各顯韻致的書法字體既是中國漢字發展演變的歷史見證,也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重要象征。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為黨員干部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科學內涵作出了權威闡釋、提供了根本遵循。黨員干部要從篆、楷、行、草四種字體的各自氣質中汲取思想啟迪,切實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靜觀篆書之“齊整工細”,尋覓中國式現代化的“精致之美”。篆書一行一列皆整齊、一筆一劃皆工細,呈現出精致美麗的藝術風格。如今,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已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黨員干部要習得“人心齊而泰山移”之理,堅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塊使,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中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以最牢固的團結、最有力的奮斗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要悟出“操千曲而后曉聲”之道,不斷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為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積淀本領、積累經驗、積攢力量,有效夯實“力透紙背”的基本功;要深明“致廣大而盡精微”之義,堅持于全局中謀一域、于細微處見真章,重視“毫末”與“壘土”、“跬步”與“小流”的作用,不懈發揚精益求精、至臻至善的工匠精神,不斷將中國式現代化推向前進。
品鑒楷書之“遒勁風骨”,感悟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實之美”。據《辭海》記載,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具有雄健樸實之美。康莊大道并不等于一馬平川,要把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變為成功實踐,把鮮明特色變成獨特優勢,需要付出艱巨努力。黨員干部要在“穩中求進”中夯基礎固根本,始終保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不斷錘煉“紛繁世事多元應”的駕馭能力,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要在“破題前進”中補短板強弱項,聚焦高質量發展瓶頸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化調查研究、直擊痛點堵點,真正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要在“務實奮進”中勇擔當開新局,心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精神,發揚“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干品格,堅持“真刀真槍動真格”,堅決不出空拳、不務虛功。
把握行書之“相得益彰”,吟賞中國式現代化的“和諧之美”。行書兼具楷書之端莊、草書之流動,實用性與藝術性相輔相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黨員干部要校準“行動坐標”,深刻理解并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準確把握這一系統工程的內在邏輯關聯;要唱響“文明和弦”,厘清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方針不動搖,扛起文化傳承發展歷史重任,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奮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繪就“生態畫卷”,勤耕美麗中國建設的希望田野,打好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組合拳”,矢志爭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扎實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盡享草書之“氣象萬千”,領略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之美”。草書作品章法靈動、氣勢磅礴,字里行間洋溢著曠達與從容。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黨員干部要永葆“力量之磅礴”,深刻理解黨的領導對中國式現代化根本性質的決定性作用,堅持用__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方向不偏、動力不竭;要心念“江山之磅礴”,認清人口規模巨大這一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基本國情和具有的首要特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公仆情懷答好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答卷”;要感悟“氣宇之磅礴”,樹立道路自信、行動自覺,堅持胸懷天下、和平發展,扎實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奮力書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光榮與夢想。
讀中國式現代化有感篇五
用“心”唱響“中國式現代化之曲”
要加強能力提升,讓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中國前程正似錦,青春奮斗正當時。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上,當代青年干部要盡情綻放“青春之花”、用“心”奏響“中國式現代化之曲”。
秉承一顆“為民心”,以人民至上“填歌詞”,豐富中國式現代化內涵。“民者,萬事之本也。”在黨的__報告中,提到“人民”二字高達一百余次,“人民”兩字貫穿始終,“人民至上”飽含在字里行間。“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堅持人民至上是黨百年奮斗的成功經驗,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最高價值追求。廣大年輕干部要站穩政治立場、堅定不移跟黨走,永葆為民初心、牢記為民使命,把人民當“心上人”,將群眾事當“心頭事”,將人民情化為“血肉情”。“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廣大年輕干部要在一次次入戶走訪中知百家情,在一件件小事、糾紛中解百家困,在一場場促膝長談中暖百家心,這樣才能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致江河。
秉承一顆“奮進心”,以踔厲奮發“作節奏”,展現中國式現代化風采。“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從雜交水稻到青蒿素,中國科學在一次次實驗中探索“新出路”;從青藏鐵路到中國高鐵,中國交通在一代代的接力中跑出“加速度”;從嫦娥探月到祝融探火,中國航空在一個個零件的堆砌中創造“新高度”。這一項項成就都得益于中國共產黨人埋頭苦干、篤行不怠、矢志不渝的精神。“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廣大年輕干部要向優秀前輩學習,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中要敢啃硬骨頭、勇挑重擔子,在國家需要之時要有“召之即來”的覺悟,在困難面前要有“來之即戰”的勇氣,踏上征程要有“戰之必勝”的決心。
秉承一顆“清廉心”,以兩袖清風“奏旋律”,唱響中國式現代化華章。“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要樹立選人用人正確導向,選拔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廣大年輕干部要明確黨的事業發展的“需求側”,將“政治過硬”當作首要標準,以“清正廉潔”繪就履歷“最美底色”,精準對接干部隊伍“供給側”。廣大年輕干部要筑牢“清廉根”、勤上“政治肥”、常修“貪欲枝”,嚴格遵循“八項規定”,扣好人生中“第一粒扣子”;要以一顆“清廉之心”做好群眾工作,杜絕“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保持“兩袖清風”的政治態度;要避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加強個人作風建設,砥礪品格操守,自覺接收各方面監督,保持“中國式現代化之曲”的“小清新”。
讀中國式現代化有感篇六
五年來,我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深入推進,春天里的中國,一片片新綠綻放,裝點著中華大地,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圖景正在繪就。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努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綠色經濟運行,讓“綠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底色。
堅持綠色發展,協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蝶變折射發展理念。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在福建任職期間,就認識到了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生態省戰略構想,讓綠色種子悄然扎根東南沿海。各地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保護優先,全面治理,各地區各部門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從坡耕地眾多的長江上中游,到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從“有水存不住”的西南石漠化片區,抑或侵蝕溝嚴重的東北黑土區,興修梯田、打壩淤地、固溝保土、恢復植被,大力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越來越多的山青了、水綠了,美麗中國的綠色底色愈發鮮明。當前,荒涼沙漠現綠洲,童山濯濯著錦裳,茸茸新綠勇生長,美麗中國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實現了從濁水光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的嬗變。
強化系統修復,全面夯實美麗中國生態根基。生態保護修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黨的__報告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指出“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要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建設。__的系統思維方法,不僅體現在對不同階段時代課題與時俱進的回答上,也體現在對同一時代課題持續不斷的深化上,彰顯出對新發展理念的洞見,體現出領袖對綠色發展的深刻認識,彰顯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我國進入植樹造林的快速發展期,無論從義務植樹、科學綠化、還是重點工程、城鄉綠化;無論是草原保護、濕地保護,還是防沙治沙、林長制體系建立,抑或是資源管理、綠色富民、林草碳匯、支撐保障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生態主色調由“黃”變“綠”,城鄉生態面貌得到改善,生態福祉不斷增強,廣大城鄉居民從中受益,一個荒山披綠、濁水變清的生態治理傳奇,在中華廣袤大地上不斷演繹精彩篇章,美麗中國建設正邁出鏗鏘步伐。
保生態富口袋,書寫經濟高質量發展時代篇章。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黨在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北京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等綠化工程,山西開展黃河流域、太行山生態屏障建設,安徽啟動實施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工程……這些重大舉措不僅給城市居民帶來良好的生態福利,植樹造林本身同時形成的綠色產業,讓廣大農民直接受益。在植樹造林中,各地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果、竹藤花卉、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綠色產業,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推動綠色發展轉型,在保護好生態前提下,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實現區域發展“富生態”、群眾“富口袋”,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民眾享受更多綠色發展成果,為維護生態安全、改善民生福祉、促進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讓人民不僅感受到領袖對改善民生福祉一以貫之的關注和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孜孜不倦的追求,也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定調明向、描繪藍圖,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一道必答題。
讀中國式現代化有感篇七
中國式現代化的“三不離”
“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的深刻復雜變化,必須做到沉著冷靜、保持定力,穩中求進、積極作為,團結一致、敢于斗爭。”廣大青年干部要認真學習貫徹關于新形勢新階段的重要論述,正確認識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的世界之變、民生之變、風險之變,始終離不開的是共產黨人薪火相傳的“理想初心”、須臾不忘的“民生情懷”和前赴后繼的“斗爭決心”。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薪火相傳的“理想初心”。從“新冠精準防控、成效顯著”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從“消除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都充分說明我們黨對世界發展趨勢有著鞭辟入里認識,既結合世界變局,又立足國情。廣大黨員干部在學習現代化的“五個特征”中不能“緣木求魚”,要守得住初心,把“小我”融入到黨和國家事業的“大我”之中,盡心竭力的把小事辦好、大事辦巧、難事辦成。要有“問底思想”,既要知道“中國式現代化”的重點難點,又要知道為什么“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于堅持黨的領導,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從而讓理想信念更加堅定,讓中國式現代化成色更紅。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須臾不忘的“民生情懷”。中國式現代化歸根到底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現代化,“我們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以百姓心為心。”首先,人民生物質生活需求“離不開”以“人民至上”為關鍵出發點,圍繞全民共富繪藍圖、做文章,聚力“群眾幸福”當好考生、答好考題,確保我們“干的事”精準對接群眾“盼的事”。其次,人民辦事服務需求“離不開”以“人民滿意”為最佳落腳點,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既不拿“我不行、我不會”當擋箭牌,也不拿“花拳繡腿”攬瓷器活,更不拿“空話套話”避難逃責,要讓自己坐最硬的板凳、辦最難的事、吃最冷的飯,淌最急的河,實實在在做到干一件成一件,接一件解一件,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才能與人民一同奔赴中國式現代化的趕考路。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前赴后繼的“斗爭決心”。事業發展永無止境,風險挑戰層出不窮,但是斗爭決心永不能變。要牢記“全黨同志必須堅定信心,保持戰略清醒,發揚斗爭精神”的諄諄教誨,將闖關奪隘、攻堅克難的斗爭精神融入血脈。廣大黨員干部要明白中國式現代化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而是在驚濤駭浪、艱難困苦中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成就的。要秉持“關山萬千重,山高人為峰”的斗爭精神,主動到“吃緊吃勁”的崗位上去,向下扎根向上生長,以群眾為師、以困難為石,不斷學習打磨自己,才能練就一身本領,闖過一道又一道“婁山關”“臘子口”。要展現“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的斗爭作風,直面風險挑戰,一任接著一任干,絕不向苦難“屈服”,正是這種敢同鯨波怒浪、毒蛇猛獸“較量”的底氣信心,才能讓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穩扎穩打、成果經久不衰。
讀中國式現代化有感篇八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錨定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目標,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宏偉任務落到實處,我們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同時,還要準確把握好“三對關系”。
準確把握“傳承”和“創新”的關系。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傳承的要義在于認清道路、少走彎路,汲取過往發展道路上的有益經驗,從而把方向認準,把步伐邁對。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必定要以過往經驗的傳承作為先決條件,用好發展經驗,持續推動現代化成果不斷涌現。而不同于傳承,創新的意義則在于謀劃未來,把新的觀念運用好,實現跨越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未來,必定要以創新為先決條件。要知道,只傳承而不創新,要么過早老化,要么失去活力。因此推動中國式現代,必須堅決破除“只翻老黃歷”的慣性思維,以更高的站位對標審視,找準突破發展瓶頸、解決發展難題的好做法好經驗,從而更好地謀求新的發展動力,把“傳承”和“創新”結合起來,做到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準確把握“包容”和“開放”的關系。
“大足以容眾,德足以懷遠。”中國式現代化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系統,而是一個吸收吐納的動態過程,是堅定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現代化,其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包容和開放的過程。包容開放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表現,也是十分寶貴的時代品格。只有開放才能包容,只有包容才能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共生發展,才能不斷做大“朋友圈”,更好地對外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讓西方國家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之處。實踐證明,包容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縱觀世界歷程,但凡充滿活力的國家和地區,都能堅持做到包容開放,從而走上質量型發展、內涵式發展道路。當前,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成為國內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標志著中國正在用一種包容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準確把握“揚長”和“補短”的關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新時代十年的一連串成績,實屬來之極為不易,這份成績的背后,關鍵在于我們探尋到了符合中國發展實際的科技創新道路,尤其是在科技研發、資本運作、項目孵化、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形成了諸多的優勢。進入新時代,只有揚產業特色之長、青山綠水之長、創新驅動之長、生態文明之長,做到創新布局上更“準”、技術攻關上更“實”、成果轉化上更“強”,才能真正讓中國式現代化這個輪子轉起來、快起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制約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人才短缺、機制缺失、技術滯后等方面的短板仍然存在,想要從根本上增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關鍵還是要營造鼓勵創新“容錯糾錯”的良好氛圍,更要加快構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人才培養選拔機制,加大對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建設高水平的科研基地,發展高效強大的共性技術供給體系,才能真正補齊短板、創造優勢,擘畫獨一無二的中國式現代化新藍圖。
讀中國式現代化有感篇九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應時代潮流日新,行人間正道致遠”,廣大黨員干部要應中國式現代化之勢,順勢而為、借勢而起、造勢而進、乘勢而上,“穩舵”“揚帆”“定錨”,護航中國式現代化的巍巍巨輪行穩致遠。
穩忠誠之“舵”,以“臣心一片磁針石”的堅定信念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穩舵定向勢昂揚”。“心有所信,方能遠行”,崢嶸百年,從開天辟地的救國大業,到改天換地的興國大業,再到翻天覆地的富國大業,無數共產黨員始終懷揣著“堅定不移跟黨走”的赤誠忠心,砥礪著“甘將熱血沃中華”的信念力量,朝著國家發展的堅定目標前赴后繼、一往無前。“船到江心牢把舵”,當前,我們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刻,廣大黨員干部更要把穩忠誠之“舵”,把對黨忠誠融入血脈、植入骨髓、注入實踐,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赤誠忠心篤定堅定信念,以堅定信念校準前行航向,在新征程的大風大浪面前明確目標、昂揚氣勢。
揚奮斗之“帆”,以“放使干霄戰風雨”的斗爭精神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揚帆破浪踏足行”。“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黨的__以來,從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到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運行蹄疾步穩;從八項規定改作風到打虎拍蠅反腐敗,從嚴治黨固本強基;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穩步邁進全面小康,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從戰疫情、斗洪峰到化危機、應變局,風險挑戰持續化解......道路艱險、挑戰嚴峻,我們黨始終以“敢涉險灘、勇爬陡坡、爭闖難關”的斗爭精神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不懈奮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廣大黨員干部要保持“斗罷艱險又出發”的斗爭魄力,主動奔赴鄉村振興主戰場、矛盾集中第一線、改革發展最前沿,巧借發展之“風”,高揚奮斗之“帆”,在新征程上乘風破浪、勇濟滄海。
定為民之“錨”,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定錨聚力行致遠”。“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從“脫貧攻堅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到“疫情防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精準關懷,再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勝決心......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我們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始終把人民和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全體黨員干部要厚植念茲在茲的為民情懷,深入群眾、關心群眾、了解群眾、團結群眾,了解新時代老百姓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新要求,從生活的細微處著眼、從群眾的關心事入手、從民生的痛難點出發,在幼有所育、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等“細鏈條”上做好“強固”工作,篤定為民服務之“錨”,凝聚磅礴的群眾力量,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勇毅前行、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