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家長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簡短一
1、正確的孩子觀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都清醒地認識到:孩子不是等待被填充的無思想者,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具有主動精神的學習過程的實施者、生成者、發展者,他們具有各自的需求、興趣、特長。作為家長,必須要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發展需求,正確地認知,合理地引導。絕不可強迫孩子做他們不感興趣的事,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另外,不要認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實際上孩子的頭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的“小大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人人都說孩子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因此,作為家長也要更新觀點,“蹲下身來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思想,解讀孩子的行為,和孩子們建立“朋友式”的新型關系,參與孩子的活動,了解其喜怒哀愁。在與孩子的交往中,促進孩子的成長。
2、科學的教育觀
學習社會化,學習終身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突出特點。教育的目標是教會孩子學會生存,教會孩子學習,以終身受用。因此,學習已不僅僅是內容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方法的培養,讓孩子明確“學什么”和“怎樣學”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學什么”涉及到孩子的學習興趣問題,對孩子想學的東西家長要進行引導,以保證其正當的需要能夠得到滿足;“怎樣學”則涉及到學習方法問題,孩子喜歡的是一些游戲性的活動,實踐性的學習,因此,家長要明確認識到這一點,切不可用“題海戰”、“陣地戰”,“疲勞戰”去拴孩子。否則,很容易使孩子和自己形成對立。而以前,動輒就以棍棒、巴掌教訓式的教育方法,也應當轉向賞識,讓孩子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害怕心理中走出來,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變厭學為樂學。
3、適當的發展觀
家長要注意孩子們各門學科成績的均衡發展,各科成績都很優,不等于孩子的全面發展。孩子需要發展的,不僅有知識,還有能力、道德、品格、體質、情感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學校提出搞素質教育,已經具體化為“掃好地,唱好歌,寫好字,讀好書,做好操”。無論學校,還是家庭都要對孩子提出這些要求,并嚴格讓孩子努力去做到。
4、正確的評價觀
提到孩子的成績,更多的家長總而把眼盯在期中或期末的一張試卷上,著眼于孩子在班級的名次。雖然現在提倡素質教育,但對于成績,我們也不是避而不談,只不過,要科學地看待。確實,試卷因為它具有直觀性、綜合性、濃縮性等特點,有助于我們快速地了解孩子,但分數的高低并不等同于能力的高低,它只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量化的參數。我們在看試卷時,一要前后看,看孩子有無進步,只要進步的,就是可喜的,就是要積極鼓勵的;二要綜合看,看孩子知識、能力、智力、品德是不是都有進步,試卷只能表明孩子在學業成績單方面的,一次性地。因此,分數的高低、名次的前后并不能說明孩子行還是不行。
1、布置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歡讀書,那么,家中應該有書、雜志、報紙。孩子在書香環境中成長,自然會喜歡接近書,喜歡看書。但是,這個環境還必須是簡化了的,不能太嘈雜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學習刺激,以免孩子無法專心地學習。
2、用正面的語言和親自示范的方式來教導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學習一種好的行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語言,明確地告訴他所要做的行為,例如告訴他“我們應該……做”,而不只是批評他、責備他做得不對。然后再親自示范正確的動作來教導他。如果孩子說會,那么就讓他做給你看,再指導他正確的方式。
3、不要打擾他的專心。
4、和孩子一起游戲。
從游戲中可以訓練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時也可以將復雜的學習活動分成幾個簡單的步驟,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勵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為,有一丁點的進步,哪怕他的表現不如我們的理想,我們也要鼓勵、贊賞他,使他保有學習的原動力。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愛要適時、適量。“權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動的學習行為,而非內心自動自發的自愿行為。研究證明,父母對孩子的關懷,有利于孩子的學習動機、態度的形成。真正的愛的教育,是關愛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兒童有良好的學習行為表現。
精選家長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簡短二
萬事德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種道德行為的規范。學生的教育問題不但是學校的,同時它又是家族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著,正是通過家庭教育,家長將良好的品德、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孩子。為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我覺得,做好家庭教育,關鍵應該根據孩子的特征“對癥下藥”。
孩子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分辨是非能力差,同時有著極強的好奇心,極強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對孩子施教,作為家長絕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于引導,想方設法激發孩子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圣陶說:“教育就是習慣的養成。”“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也用不完。”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在平時必須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比如寫作業時,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不能邊做邊玩;自己的作業自己檢查,自己對自己負責,家長不得當老師;家長必須注重錯題原因分析,不得只盯著分數。這樣,讓孩子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好的學習習慣,可事半功倍。
二、講究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
作為家長應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當作獨立的主體,和孩子交流盡量低下身子,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多用“我們”,少用“你應該”等等,即使是批評,要讓孩子能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因為孩子的心靈很脆弱,如果家長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三、家長要注重言傳身教
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家長言語要文明舉止要得體。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學習榜樣,家長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孩子成長影響深遠。當然,對于孩子我們要有極大的忍耐力和足夠的耐心對待孩子。切莫在工作中遭遇到的煩惱時,把孩子當成發泄桶,作為家長是不能亂發脾氣的,只能是不厭其煩地說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溫柔的說一聲“你再這樣,我真的生氣了”,然后還是耐心地引導,說服。
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做為家長要想方設法善于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但是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才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去做。對不感興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愿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愉快地、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游戲等,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真正的做到“樂學”。
總之,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我們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精選家長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簡短三
由于大腦還未發育完全,孩子的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孩子很容易搞不清楚事實與愿望,也會把想象當成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幼兒期,孩子的記憶主要表現為無意識記憶,導致對感受過的事物記憶模糊不清,所以幼兒期會出現扭曲事實的現象。
高控的家庭往往更容易養出愛撒謊的小孩。因為家長高控,孩子知道說出真相會面臨被懲罰的后果,所以會撒謊逃避。比如明明是自己弄臟了衣服,但是卻說是別人弄的。就是因為孩子知道說出真相會受罰,所以選擇了撒謊。
被認同、希望得到關注,是每一個孩子的情感需求。如果長期處于一個不被關愛的環境,孩子就會通過撒謊的方式,引起他人的關注或獲得他人的贊賞。
班杜拉提出,孩子都是通過模仿獲得學習的。棍棒底下非但出不了孝子,反而會培養出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同樣,言而不信、欺騙孩子的父母,孩子也會習得父母這樣的行為方式。
說謊是孩子心理成長的必經階段,但是說謊成性同樣會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面對孩子的說謊,家長不要驚慌失措、大發雷霆,也不要置之不理。要認真分析孩子說謊的原因,區分他是正常的說謊還是不正常的說謊,對癥下藥。
精選家長家庭教育促進法心得體會簡短四
孩子是天真純潔的,孩子的大腦發育除了受到基本的遺傳作用外,還與孩子幼兒時期的生活體驗有很大關系。如果家長不讓孩子認識到做出貢獻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孩子會認為自己成不了家長說的哪種人物,就會有沮喪和自悲感,嚴重影響孩子進取求知的信心。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下面就從自己的一些家庭教育心得體會中,分享一些樹立孩子正確價值觀的方法!
1.創造逆境,磨礪孩子的毅力
不要對孩子嬌生慣養,可以制造一些挫折,考驗孩子的毅力。
2.讓孩子從克服小困難開始
對孩子的要求要嚴,讓孩子克服困難,逐漸加大,而且必須堅持到底,直到有效為止。
3.發揮榜樣的作用,啟發自我鍛煉
根據孩子的特點,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看_,參加烈士紀念館,閱讀書籍等,讓孩子學習典型人物,啟發自我教育,培養堅忍不拔的毅力。
4.愛和嚴結合
正確的愛孩子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礎。父母要恰當的愛孩子,必須將愛和嚴格統一起來。父母在行為品質方面嚴格要求孩子,孩子當然會苦一些,但從長遠來看,這有助于他們培養良好性格。怕孩子吃苦,過于遷就孩子,可能造成日、他們的任性、依賴性強的性格特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吃不了苦。事實上,孩子將來幸福與否,更受其性格的影響。
5.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格的核心。理想是通過父母、老師、社會的啟發引導,在孩子的內心逐漸形成的一種自覺追求,父母不能代替孩子規定目標,確定理想,并強加給他們。孩子單純而幼稚,他們常常會因為讀了一篇令其感動不己的文章而想長大了當作家,因參觀了自然博物館而想當科學家,也可能因為遇到一個可親可愛的老師,便立志自己長大以后也要當老師。對孩子這些想法不要輕易否定,要鼓勵他們積極向上的雄心壯志,隨著年齡的增長,根據不同孩子不同優勢的顯現,再把他們逐步引向適當的方向。
6.注意從日常小事培養
滴水見太陽。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光講大道理事不夠的,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