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祖父的園子說課稿一等獎祖父的園子說課稿第一課時篇一
《祖父的園子》是蕭紅的作品,寫得至真至純。短文以“愛”為核心,讓“趣和樂”貫穿在祖父的園子里,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幸福、快樂的家園,是“我”成長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鄉。這篇課文是我第一次聽到,但杜老師的課我聽過很多次,杜老師那種樸實自然的大家風度、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教學智慧、教學技巧、教學藝術都是值得我長久學習和揣摩的。
這堂課有幾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自讀自悟,讀出自己的理解。初讀課文時,杜老師拋出問題:“想不想知道祖父的園子什么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在朗讀品味中感悟,抓住重點詞語、句子如“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狈磸推纷x、感悟,讀出個性,讀出園子的自由。
3、情感中感悟。讓我印象較深的是,在教學中,杜老師引導學生用心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學生通過讀文概括出這是一個應有盡有的園子、這是一個香氣撲鼻的園子、這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園子、這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園子……。
杜老師在教學環節上巧妙設置問題情境,善于以問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個“情”字貫穿始終——蕭紅對“園子”的懷念之“情”,對祖父的敬愛、想念之“情”,祖父對“我”的關愛之情。杜老師緊緊抓住這條情感線索,通過一個個連貫的問題,通過學生們的回答,這些情感漸漸清晰為同學們所理解,所感動。杜老師善于提問,而且邏輯性極強,看似“離題”,卻是巧妙有章的。如讀完詞語之后,杜老師提問“這些詞語跟園子有關系嗎?你發現了什么?”杜老師在詞語教學這一環節,巧妙地把詞語歸類,并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再如,在讀自由的園子這一段落時,杜老師問:“有一個詞語——“愿意……就……”用了很多次,不羅嗦嗎?”通過比賽讀、個別讀,學生在讀中自悟,再次讓學生進一步正是這個詞語的反復使用,才更體現出園子的自由,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升華,起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準確巧妙的問題情境設置能大大推進教學的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堂課,杜老師親切自然的肢體語言,循循善誘的教學語言,無不給學生和聽者一種愉悅的感受,印象深的是,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杜老師側下身子認真傾聽,偶爾的撫摸著學生的頭,給予學生最大的鼓勵,這種無聲的語言,讓學生在一種輕松、寬松、平等的環境下學習,課堂上精彩紛呈也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了。
一點小小建議:
1、學生發言的面兒小,站起來發言的總是少數幾個同學。
2、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也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滿心的快樂。可以在課堂上稍加點撥一下。
3、是否可以設計一個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著,鬧著,玩累了就在園子里的那棵大榆樹下睡著了,一覺醒來……”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蕭紅在祖父園子里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寫。
祖父的園子說課稿一等獎祖父的園子說課稿第一課時篇二
今天,聽了徐老師執教的《我和祖父的園子》,受益匪淺。
徐老師抓住了文章的靈魂“自由”一詞構筑執教理念。讓學生讀中體會園子中的趣聞趣事,讓學生感受祖父的包容與疼愛,從而找到令蕭紅自由的真正的原因;徐老師破題的著眼點放在了“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先從園子中的動植物說起,通過朗讀了解到園子帶給諸如“黃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轉折到,人在這個自由的環境中也同樣無拘無束,隨心所欲。景與情交叉在一起,物與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這個專屬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神馬都是開心的、美麗的、充滿童話情節的。
徐老師努力給學生創設自由的學習環境,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逐層推進,而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孩子們將體現“自由玩鬧”的段落讀到哪,課堂就推進到哪,不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學生駕御著老師的課堂在行進??梢韵茸x最后一段,也可以先讀中間一段,還可以前后輪流轉換著讀,一切的一切,體現著民主里集中,集中里民主。
此外,文中祖父的“笑”的細節頗耐人尋味,所以教學中徐教師抓住了祖父那個特別親切的表情——“笑”來撥動學生的情感心弦。通過對祖父的“笑”的想象、言說,引導學生感悟祖父一次次笑容背后的真正內涵。學生從“笑”字中讀出祖父的和藹、慈祥、寬容和愛。把祖父的笑讀活了,祖父的形象就會躍然紙上,對園子愛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
一般狀態下的語文課堂程序是質疑——釋疑——總結,但在徐老師的課堂中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徐老師在學完全文后,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問題“呼蘭河城那么大,為什么寫住著的人就只是祖父呢?”。說老實話,一般情況下,我們學完全文了就不再進行更多的提問了,而這個問題卻不能回避,是的,在蕭紅的世界里,祖父是唯一能給她自由與快樂的人,所以,蕭紅的經歷越坎坷,對祖父的懷念會越深。這個問題不是多余的,而是必須的。
求同、存異、探索、創新……這就是今天徐老師的課堂教學給予我的啟示。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多向徐老師學習,不求能達到她的教學水平,哪怕是提高那么一點點課堂教學效率也就心滿意足了。
祖父的園子說課稿一等獎祖父的園子說課稿第一課時篇三
前幾天,我聽了一節劉紅老師執教的《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是我第一次聽到,聽說是一篇新課文?!蹲娓傅膱@子》是蕭紅的作品,寫得至真至純。短文以“愛”為核心,讓“趣和樂”貫穿在祖父的園子里,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幸福、快樂的家園,是“我”成長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鄉。
首先要通過讀的訓練,劉老師這節課至始至終地重視和落實了這一點。同時,劉老師對文本的解讀很到位,也很獨特,對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抓得很準。正像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所說的那樣“我們自己的文本需要我們自己解讀。”我們教師在解讀文本時一定作好充分的準備,該注意的語言文字訓練點要預設明確的練習點,訓練方式、方法,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有備無患,訓練到位扎實。
總之,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讓語文學科姓“語”,引導孩子在文本的解讀中,達到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文學性的互融互進,憑借豐富動人的語言文字敲擊孩子們的心靈,讓語文的“語言”的魅力打動孩子們的心。
《祖父的園子》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向老師非常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訓練學生快速瀏覽,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課的開始,向老師就告訴學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與精讀課文的讀法不同,可以是默讀,可以是瀏覽,甚至可以是一目十行。在此基礎上,向老師就引領學生開展了對課文的三次瀏覽,可謂是別具匠心。
第一次瀏覽,讓學生緊扣課題,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想到什么詞了,就可以寫在課題的旁邊。于是,“生機勃勃、五彩繽紛、應有盡有、快樂、自由”等園子的特點就在孩子們的第一次讀中感受到了,對文本初步的整體感知就達成了。
第二次,還是快速瀏覽課文,讓學生帶著“為什么是自由快樂的”這個問題,用圈關鍵字的方法,梳理梳理:蕭紅在園子里干了哪些事情?然后師生一起梳理出了10件事,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就基本把握了。
第三次,向老師以“這些事情中最重要的是哪件事?”來引領學生精讀重點部分??此坪喡缘娜樽x,實則一遍比一遍深刻,一遍比一遍有效。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讓學生知道:使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因此,細讀文本之后的孩子們,又有了全新的體會。
細數向老師《祖父的園子》,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課堂教學的精彩紛呈,感受他“灑脫、大氣、風趣、睿智”的課堂風范。課中我們真切看到了孩子們在他的帶領下,潛心會文本,開心滿課堂!課堂上孩子們爽朗的笑聲,告訴我們這樣的課堂他們不累,這樣的課堂他們喜歡!
《祖父的園子》是蕭紅的作品,短文以“愛”為核心,讓“趣和樂”貫穿在祖父的園子里,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幸福、快樂的家園,是“我”成長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鄉。
賈老師執教的《祖父的園子》有兩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問題情境的巧妙設置,善于以問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個“情”字貫穿始終——蕭紅對“園子”的懷念之“情”,祖父對“我”的關愛之情。賈老師緊緊抓住這條情感線索,通過一個個連貫的問題,通過學生們的回答,這些情感漸漸清晰為同學們所理解,所感動。賈老師善于提問,而且邏輯性極強,看似“離題”,卻是巧妙有章的。往往待到下一個問題出現,你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問題只是鋪墊,沒有上一個問題的巧妙的鋪墊,課堂教學就會停滯受阻,情感無法進一步升華,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準確巧妙的問題情境設置能大大推進教學的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者提問的時候,善于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適當幫助引導學生去說去總結。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去提不同難度的問題,保證了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
自己解讀?!?,我們教師在解讀文本時一定作好充分的準備,該注意的語言文字訓練點要預設明確的練習點,訓練方式、方法,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有備無患,訓練到位扎實??傊?,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讓語文學科姓“語”,引導孩子在文本的解讀中,達到到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文學性的互融互進,憑借豐富動人的語言文字敲擊孩子們的心靈,讓語文的“語言”的魅力打動孩子們的心。而賈老師也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輔助他的教學過程,很多需要學生朗讀的部分,他用幻燈片展示出來,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是蕭紅的作品,全文充滿濃郁的鄉村氣息,散發出誘人的泥土芬芳,字里行間流淌著的是童年的自由與快樂。文章辭藻樸實到“咸菜就著窩窩頭”般的簡單,但,恰恰是口頭的大白話,把幼兒心中的暢快淋漓地再現出來,使人讀了,仿佛童年就在眼前,歡笑就在耳邊。
周老師的教學風格如同蕭紅的筆風一樣,簡潔而凝練,樸實而風趣,智慧碰撞智慧,激情擦出火花。下面將聽課感受梳理如下,如有異見,懇請指正,以便共同提高。
一、享受自由
周麗老師抓住了文章的靈魂“自由”一詞構筑執教理念。讓學生讀中體會園子中的趣聞趣事,讓學生感受祖父的包容與疼愛,從而找到令蕭紅自由的真正的原因;周老師破題的著眼點放在了“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先從園子中的動植物說起,通過朗讀了解到園子帶給諸如“黃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轉折到,人在這個自由的環境中也同樣無拘無束,隨心所欲。景與情交叉在一起,物與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這個專屬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神馬都是開心的、美麗的、充滿童話情節的。
走,而是學生駕御著老師的課堂在行進??梢韵茸x最后一段,也可以先讀中間一段,還可以前后輪流轉換著讀,一切的一切,看似混亂,卻亂中有序,章法遒勁。這就是民主里集中,集中里民主。
二、讀悟品文
周老師拎住“最感興趣的段落是什么”這根主線,順藤摸瓜,將自由與愛聯結在一起,讓學生在快樂的語言文字中品味蕭紅對住在呼蘭河城中的祖父的懷念,周老師緊抓園子不放,通過反復朗讀有關園子的語句,品味園子的生機勃勃。二著從不同角度展示了這個園子,一個敘事,一個寫景,參照物迥然不同,而效果卻驚人的一致,這就是殊途同歸。
作方法,既教讀法,又教寫法,最大限度地進行了知識的傳授,這樣的課堂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同樣是品讀“園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周老師分析得那么透徹,那么有深度,雖然周老師沒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但是一個小練筆卻不偏不倚地替學生習作引路。表達與閱讀理解應該是融為一體的,閱讀課有表達。光說不練的課堂是不行的,哪怕寫一個詞,寫一個字,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養成了用筆去思維,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更嚴密,更全面。
三、敢于創新
一般狀態下的語文課堂程序是質疑——釋疑——總結,但在周老師的課堂中我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周老師在學完全文后,話鋒一轉,將焦點落到了第一自然段,并提出了一個問題“呼蘭河城那么大,為什么寫住著的人就只是祖父呢?”。說老實話,一般情況下,我們學完全文了就不再進行更多的提問了,而這個問題卻不能回避,是的,在蕭紅的世界里,祖父是唯一能給她自由與快樂的人,所以,蕭紅的經歷越坎坷,對祖父的懷念會越深。這個問題不是多余的,而是必須的。
創新并不等于轟轟烈烈,而是一種教學觀念的轉變,很可能是平平淡淡的。在周老師的課堂中沒有許多零零碎碎或者冗冗長長的問題,有的只有貫穿全文的精干主軸,那就是“課文哪里體現了我很頑皮”或者“你對課文的哪個地方最感興趣”。很簡單,學生學起來很輕松,留下來更多的時間去讀讀文章,去悟悟文章,甚至去寫寫片段。
刪煩就簡應該也必定成為語文改革的最終趨勢,因為,我們太需要簡單地教語文,學生太需要輕負擔地學語文了。
求同、存異、探索、創新,這就是今天的課堂教學給予我的啟示,課還沒到精致的程度,在今后的家常課中,我們不妨嘗試周老師的教法,課堂教學效率一定會提高。
一、說教材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為主題的一篇自讀課文,節選自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課文描寫了“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的情景,表現了祖父的園子是“我”童年快樂、自由的家園,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回憶。孩子氣十足的腔調,春天的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達方式上的突出特點。文章文字雖然淺顯,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二、說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認識8個生字,結合課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
(二)過程與方法: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生活;
2.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基于以上教學目標我再說一下重點和難點,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我設定為:體會作者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生活。
難點是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說學情
讀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
四、說教法和學法
在這堂課中,從談話導入,引用魯迅對蕭紅的評價,引發孩子們對作者蕭紅的關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文章學習的重難點,而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性,緊扣關鍵字詞句,對文本進行富有個性化的閱讀。
所以,在教法上我主要采取“誦讀法”、“引導法”的方式。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的發展和語文學習得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發揮激發學生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所以,在學法上我主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性學習。
五、說過程
(一)談話導入 走近蕭紅?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感知、領悟和運用來完成的。我相信很多時候,通過預習時的初讀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會有一定的了解。但到了教學時,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就顯得比較零碎。如果這時直接進入對課文的教學,往往學生不能很好地容入對課文的學習中。
鑒于以上想法,因此在導入時,我引用魯迅對蕭紅的評價:三十年代,魯迅先生稱一位女作家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這位女作家就是蕭紅。由此引發孩子們對作者蕭紅的關注,此時介紹蕭紅以及《呼蘭河傳》,同時提出問題:《呼蘭河傳》中蕭紅用許多文字寫了自己的童年,尤其著重寫家里的園子。她為什么會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設置懸念,激發孩子們的閱讀期待。
(二)自讀課文 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后,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讀,對文章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對園子形成初步的整體印象,同時對學生的獨立自學情況及時進行反饋,了解他們的學習效果。
(三)細細品讀 深入體會
文章介紹了園子的特點和我在園子里的快樂生活。教學時,我也會引導學生從這兩個方面著手理解體會。
1.體會園子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由此可見,文本在整個閱讀教學中仍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如何能更好的關注文本呢?那就要帶領學生真正走入文本。我先以祖父的園子有什么特點為契機引領學生研讀,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感受祖父的園子熱鬧、美麗、自由、充滿生機等特點,從而讓學生體會出我對園子的喜愛和對祖父難以忘懷的感情。
2.感受快樂生活
新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高閱讀的質量。在學生體會到了園子的特點后,我進一步引導他們感受我在園子中快樂有趣的生活。文中的許多段落都透露著快樂和有趣,因此讓學生細細品味這些段落,在感受到趣的字詞、句下面圈圈畫畫,并寫上感受。歸納總結出幾件快樂有趣的事,加以想象,從中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在讀的形式上我首先采用默讀,因為默讀有助于學生用心與文本進行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有助于學生產生獨特的體驗迸發思維的火花。為了便于學生輕松體會感受,我會采取分角色朗讀的形式把幾件有趣的事表現出來。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園子對我的重要性以及我的快樂生活。
(四)展開討論 感受生活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同時告訴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推薦原著 探究學習
學習完一篇文章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學習的開始。特別是在新課程大力推崇廣泛閱讀的今天,對于這樣一篇節選文章,我們更應義不容辭得帶領學生閱讀原著。所以我會建議學生們去讀一讀《呼蘭河傳》。
六、說板書
快樂
祖父的園子 眷戀 懷念 自由
祖父的園子說課稿一等獎祖父的園子說課稿第一課時篇四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寄情于物的寫作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寄情于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流程:
一、談話揭題
1.師:同學們,我們這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什么?(童年)說到童年,我就會發笑,因為在童年時的我特笨,做過一些傻事,不知道我們班的同學有沒有一些童年趣事與老師分享呢。
(相互交流)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受小女孩的頑皮、淘氣
預設:(天真爛漫、頑皮淘氣、童真雅氣、可愛)
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在文中劃出理由
3.生自由讀課文
4.反饋:
①第4小節:祖父整天……反而把它踢飛了。(這里寫的是和祖父一起種小白菜)
②第5小節:祖父鏟地……狗尾草當做各穗留著。(這里寫的是“鏟地”)
③第13小節,我并不細看……螞蚱不見了。(這里寫的是玩耍)
④第14、15小節,澆菜;
⑤第20小節睡覺
師:這個小女孩實在是太淘氣,這5處地方都寫出她的淘氣,你喜歡讀哪處,你就是讀哪處。
(學生練讀、逐段讀,要讀出她的淘氣)
三、研讀課文,感受自由、快樂
生說,預設:(自由、快樂、無憂無序、隨心所欲……)
2.第17小節教學
板:自由、快樂、無憂無慮
3.我還羨慕他有了這么好的祖父
這位祖父好在哪兒
我種白菜,把飛澆到天上去,他管不管?
我一會兒挖黃瓜,一會兒捉蜻蜓,他管不管?
我鏟地把狗尾巴草當谷穗留著,他管不管?
怎么管?(三個笑)
看板書,連起來說:
慈祥的祖父,給了我自由……的園子
四、深入文本,提煉寫法
1.在祖父的園子里,不僅我是快樂自由的,就連這園子里的花、草、蝴蝶都是自由快樂的,你們發現了沒了,趕快去讀一讀,讀完了,我就請你們做這園子里的蝴蝶、蜻蜓。
愿意說的到前面來
a.請問你們現在在哪里?
b.你是什么?
c.用我是園里的__×
請各位回到你的園子里去!
3.我想問一個問題
(2)文章重點想表現誰的快樂與自由?(小姑娘)
(3)在我們理解了這種寫作方法后,再讀課文會有更深的理解?
板書:祖父的園子
慈愛的(給了我)自由、快樂、無憂無慮……
種白菜
鏟地
玩耍
澆菜
睡覺
寄情于物
祖父的園子說課稿一等獎祖父的園子說課稿第一課時篇五
《祖父的園子》一課是一篇語言優美生動、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時也是一篇非常適合朗讀的文章。是蕭紅繪畫式的語言風格,同時,根據教材自身的特點,睿瑞老師多次引導學生學習、領悟。
睿瑞老師在課堂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睿瑞老師的課堂語言準確清楚,富有啟發性,課堂上師生情感交融,睿瑞是一位很智慧的老師。下面我就從以下三點進行評課。
如:哪幾段寫出園子的美麗?
作者是怎樣表現的?
看著這些句子,你有什么問題想提?
睿瑞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相機引導,充滿了教學機智。
睿瑞老師的教學設計有層次,如果一下子問學生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可能學生回答不好,這樣有條理的設計無疑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拐杖。
睿瑞老師教寫景這部分,讓學生讀后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請你用3-4個詞語來概括它給你留下的印象,把詞語寫在課題旁,而后還指名寫在黑板上。
我看過蕭紅傳記,她經歷了幾段羅曼蒂克的婚史,大概蕭紅是一個崇尚自由,“心”和“作品”都會跟著自由走的民國女作家吧。睿瑞老師上出了蕭紅作品“自由”的原生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