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通過記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借鑒他人的經驗,規劃自己的未來,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進實習學校心得體會篇一
走進學校,意味著迎接新的生活和新的挑戰。經歷了初中和高中的磨礪,我對學校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但也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今天,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二段:適應新環境
初中畢業后,我來到了新的學校,面對著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同學。一開始,我感到非常不適應,不知道該如何融入這個集體。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如果想要適應新環境,就要主動融入集體,多參加活動,與同學們交流。逐漸地,我和同學們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感到自己不再是一個孤獨的人。
第三段:學習與成長
學校不僅是一個單純的學習場所,更是一個成長的平臺。在這里,我們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掌握各種各樣的技能和能力。在我讀初中時,我很擔心自己的學習成績,但隨著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我的成績逐漸提高。在讀高中時,我開始嘗試組織班級活動,鍛煉自己的領導能力和團隊精神。通過這些努力,我漸漸成長為一個有自信、有責任感的人。
第四段:面對挑戰
學校生活中有許多挑戰,而如何面對挑戰是一個關鍵問題。我曾經遇到過挑戰,比如高中期末考試前兩天,我突然生病了。不過,我沒有放棄,而是挺住了病痛,盡力保持狀態,最終考出了一個好成績。這件事讓我意識到,面對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和信心。只要不放棄,就一定會克服困難。
第五段:結語
學校生活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鼓勵我成長和前進。通過學校,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養成了許多積極向上的習慣。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每個人都會有所收獲。讓我們一起珍惜學校時光,不斷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走進實習學校心得體會篇二
醫學信息工程本科一班 王寶杰 電話***
隨著高考結束的響起,伴隨我們三年,讓我們疲憊又讓我們感到充實的高中生活結束了。經過緊張而又忙碌的志愿填報工作,我們終于迎來了充滿陌生和新奇的大學生活。
每每回想起在高中時的時光,每一個畫面都歷歷在目。在高中的生活,每天早上都起得很早,朝陽總是比我們晚到。天還沒亮,教室就傳來了陣陣的背書聲,那是只有在高中才能見到的獨特的風景。奔跑著去打飯,又奔跑著回教室繼續學習,每天都是滿滿的課,就連短短的十分鐘休息時間我們也沒有浪費,晚自習、作業,就算回到宿舍仍要挑燈夜戰。我們就是這樣忙碌的度過每一天,雖然辛苦,雖然不舒服,但是,那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度過的每一天、充實的每一天,所以那是值得的。
但是,時間如同流水,轉瞬即逝,已經不能回到過去,一味的回想過去的事情只會讓我們止步不前。所以,我們要告別高中,告別那熟悉的教室,告別食堂大嬸熟悉的笑臉,告別那我們爬過無數次的樓梯,告別已經讓我們翻爛的高中課本,還有我們朝夕相伴的同學和老師。雖然和他們告別了,但是我們身上依舊留下了他們的影子,高中三年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品質,鍛煉了我們艱苦奮斗的精神,同學的幫助留下了永恒的友誼,老師的教導,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他們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在我的心田播種下一顆愛的種子,它會茁壯成長。關于他們的每一段記憶都會在我的靈魂上烙印下深深的印記,它永遠不會被抹去!
隨著高中的身影漸漸隱去,充實而又充滿活力的大學到來了。高考志愿填報的緊張心情還沒有淡去,我們就要面臨新的生活,新的城市,新的學校,新的教室,新的老師,各種各樣從未接觸過的專業和課程,還有來自全國各地性格各異擁有不同風俗習慣的同學。而我來到了我們美麗的泰山醫學院,在這里,有更加寬敞明亮的教室,設施更加完善,學習氛圍也十分濃厚,新的環境為我帶了新的感覺。不用再像高中那樣早起晚睡了,沒有人會像高中老師那樣嚴格的監督你了,要想取得進步,只有靠自己的自覺和努力。一周的課程很少,作業也不再像高中那樣每天都厚厚的一摞試卷。在大學,我有充足的課余時間,我可以參加社團的活動去發展自己的特長和興趣,也可以加入學生會,來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可以和同學參加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更好的提高,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新的生活即將到來,我不能總想著大學就是玩樂的地方,要繃緊自己的神經,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把學習和娛樂的時間合理的規劃,為將來要面臨的考研打下堅實的基礎。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讓大學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而不是做一個只趴在電腦前的“宅男”。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們好好相處,增進彼此的感情,交到幾個真正交心的朋友,這才叫真正的大學生活。
告別高中,走進大學,告別陳舊,走向新的天地。人生最最光輝燦爛的時光即將到來,讓我們乘著青春的快車,唱著自由奔放的歌,向著理想與希望潛行吧!
走進實習學校心得體會篇三
我也有一兄一妹,分別在江蘇和浙江,端午節只在群里發了端午節安康的圖片,算是應了節,應了景,而非眼前的兄妹可以有直接的生計,可以相處一起。按照他們的歲數,應該父母健在,賣完櫻桃就可以回家與父母團聚的。而我們兄妹卻各自一方,父母幾年前就不在了,與眼前的這對兄妹相比,大約是同樣的親情,不同的人生。
血緣的關系在我看來是所有關系中最親最近的`了。前一陣,我的大舅不幸去世,親戚建了個群,有些是很小時候見過的,有些則根本沒見過。一下子那么多與自己有著血緣關系的親戚冒出來,還真有些不可思議的奇怪感覺。但是,血緣一下子把我們拉近了,這種親情讓我們約定,有機會見面,彌補我們以往的欠缺,彌補我們的長輩在世時我們因為依賴而缺失的交往。父母們離世后,我們反而應該更密切地聯系,畢竟我們身上有同一個家族的血液在流淌,而且家族的基因導致的外貌也很有些相象,盡管我們可能會操著不同的方言,從事不同的工作,經歷不同的人生。
我還認為,血緣關系只可以背叛,卻不可以改變。有些血緣的親情即使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卻否認不了這種血緣關系的存在,至于這種關系存在的意義,親如一家的與形同陌路的、反目成仇的理解肯定不一樣。
端午節了,突然就想到親情,其實還有層原因,就是大約2003年的端午節,曾寫過一篇文章,懷念小時候媽媽包粽子的情形,寫文章時媽媽還在世。而今,父母已去世多年,成了孤兒的我,格外懷念這份親情。
端午節并不是團圓節,卻總有點傷感在其中,不知道是不是有紀念屈原老先生的原因在其中。2020年的端午節,這樣的一篇文字算是對親情的重新解讀,也是一種紀念和牽掛。
最后,還是祝福所有血濃于水的親情都能夠彼此真的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走進實習學校心得體會篇四
走出那養育了我們的母校,走出了我們心中最偉大的母校的門檻,跨進了那萬人矚目萬人敬仰的中學門檻。我們從少先隊員走到了中學生,從小小的幼苗成長為健壯的小樹。 走進我憧憬已久的新校園,一進校園一股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撲鼻而來,道路兩旁的大樹,莊嚴的排列在兩旁,恰似校園的保衛員。這些樹有這數十年的歷史。看那一棵棵粗壯的蒼天大樹。這些樹也代表著我們學校的品質,堅毅頑強,無論生長在多苦多難都要堅持下去。特別是那棵梧桐,立在我們教室的前方。正如李清照說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是那樣的憂愁深遠。 我徒步走到了我們學校的圖書館,那個擁有悠長歷史的圖書館。它建立于1986年雖然有點“古老”但也是一處“旅游圣地”,里面有藏書好幾萬冊呢,我非常喜歡去這個圖書館,因為我也是一個小小的書蟲啊!我踏上臺階走進去挑了一本書細細的品味著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我們曾對這個學校的破舊年代悠久而感到厭倦,但是也唯有這種環境才能磨練出我們的毅志!圖書館我最喜愛的地方,不論好壞,不論大小,只求書的精華! 新的生活,也給了我新的壓力;然而新的壓力,又是我前進的動力。 在我們新學期的生活里,我們需要考自己生活,我們要學會自立自主。在新學校里我們一住就是半個月,這不是煎熬,而是磨練!在這半個月里我們雖然受著非人的折磨,但這也是我們鍛煉自己的好時機!洗衣服,在冰冷的天下從冷水澡。這是一種快樂的受益匪淺的折磨! 新學校,新生活,新體驗,新毅志!
伴著秋風,踏著晨霧結束。在這個收獲地季節里,俺信步走進xx師范學校結束。新地人,新地環境,給俺一種新地感覺結束。短短地十好幾天,這所新地校園交給俺地,不僅僅是知識,更多地是做人地道理結束。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鑲在教學樓上地這八個大字大高就是新校園地校訓了吧結束。知識豐富地人,充其也只能教別人知識,而品德高尚地人,才配做別人地典范,這所學校告訴俺,“只有德,才兼備結束。”才能成為師表人梯,以后,俺該朝著這個方向學習了結束。
告別了懵懂地作日,告別了父媽媽友,只身一人地俺初來乍到,有些孤獨無措,就這樣這種無措只是就這樣暫時地,因為俺眼中地新校園,到處洋溢著溫暖、跟諧親善地氣息,來這之前地顧慮無形中已消除了結束。
新校園整體還挺不錯地,各類教學設施一應俱全結束。舞蹈樓,風琴樓,美術樓,藝術樓,。為俺們提供了學習知識,張揚個性,發揮想象地空間,每一天遨游在這些藝術地“殿堂”里結束。俺感覺自己本人“高雅”了許多,起碼多了一層氣質,內涵,少了一份浮躁結束。
眼中新校園地綠化面積比想象中地大多了結束。垂柳婀娜多姿,蒼松勁拔,剛毅,修長地楊樹剪得渾圓地冬青,開著白花地蘭草,無不透出勃勃地生機結束。最妙地要數餐廳一角地幾棵碩大地芭蕉結束。“雨打芭蕉”歷來是文人騷客借景抒情地對象,加上秋雨連綿,坐在芭蕉叢中地亭子里聽雨,別提多愜意了結束。“中庭地白樹棲鴉,冷落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只秋思落那個誰家結束。”晚風送來濃郁地清香,甜甜地,是桂花結束。校園大概種地有桂花吧,愈發牽引俺思鄉地愁緒了結束。每年地中秋節俺幾乎都是在學校度過地,而在新校園這么遠地地方過,俺就這樣頭一回,屆時地月亮不知是否會更圓結束。
聽說新學校已有幾十年地歷史了,可在俺眼中它依舊年輕美麗美麗,煥發著朝氣,因為它有了俺們這些年輕地人注入,早已超過了時間(很非常寶貴)地界限,每一天都以新地面貌走向未來,攜著年輕地希望,年輕地夢,與時俱進。
走進實習學校心得體會篇五
近日,我有幸走進了一所杭州的中醫藥學校,參觀了這個神秘的世界。這是一個帶有濃厚中式文化氛圍的學校,校園內到處是中醫藥的景觀和香味,讓我感受到了中醫藥文化的底蘊和魅力。通過這次參觀,我對中醫藥學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收獲了很多驚喜。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首先看到了一個博物館。博物館里陳列著許多中醫藥的文物和草藥標本,讓人仿佛置身于中醫藥的發源地。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株干燥的人參,它形態完整而肥大,色澤鮮亮,散發著清香。據導游介紹,這株人參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感嘆于中醫藥的博大精深,又被其神奇的療效所震撼。
在參觀教學樓時,我看到了很多中醫藥學子正在進行實驗和臨床實踐。他們認真地傾聽著老師的講解,積極參與到實驗中去。有的正在觀察草藥的性狀,有的在制作中藥湯劑,還有的在給患者按摩治療。我看到了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中醫藥學的學習和實踐中,對中醫藥有著深深的熱愛和敬畏之心。這讓我明白了中醫藥學的學子們是多么地努力和執著,醫術的提高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和艱辛的努力。
參觀了中醫藥學校的圖書館后,我深深地感到了中醫藥學的厚重和博大精深。圖書館里收藏著大量的中醫藥書籍和期刊,其中不乏珍貴的典籍和稀有的醫案。這些書籍記錄著許多中醫大家的經驗和智慧,對于今后的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我滿懷敬意地看著這些書籍,更加堅定了我要學習中醫藥的決心。
在與中醫藥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我領略到了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和人文關懷的理念。他們不僅講究以人為本的醫學觀念,更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醫藥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倡導醫者仁心,為了患者們的健康和福祉,他們愿意奉獻自己的一切。這種崇高的情懷和責任感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意識到中醫藥學家在保護和傳承中華醫藥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想說中醫藥學校是一所神奇和神圣的地方。在那里,我學到了很多中醫藥知識,了解了很多中醫藥文化的精華,也見識到了中醫藥學生們的勤奮和執著。他們將中醫藥學作為傳統文化的瑰寶,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傳承和發揚。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醫藥學校所散發出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力量,受到了極大的啟發和激勵。
參觀了中醫藥學校后,我對中醫藥的博大精深和醫學的偉大之處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將永遠銘記這次經歷,珍惜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用醫學的知識和技能去幫助更多的患者。同時,我也會傳承和弘揚中華醫藥文化,將中醫藥的智慧和療效傳遞給更多的人們。
走進實習學校心得體會篇六
——周末走進敬老院活動總結
活動內容:我國社會老齡化情況日趨嚴重,越來越多的孤寡老人缺乏
細致的關愛。他們不僅需要物質的滿足,更需要精神的慰藉。生活在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更希望得到關心和愛護,安度晚年。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為敬老院的老人送去問候以及家人般的關愛,用我們的愛心去溫暖他們。周六的時候,我們一行人去了回興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為敬老做出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那里,我們和老人們一起玩游戲,唱歌,聊天。有的同學幫助老人捶腿捶肩,給老人們以關照。幫助孤寡孤寡老人,解決老人精神空虛和生活困難問題,使孤寡老人晚年生活快樂豐富,是當代大學生的義務和責任。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希望能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呼吁社會關注,讓更多的人關注孤寡老人,為探索出完善的老年人社會保障機制出一份力。
活動優點:跟老人的聊天娛樂相處較為融洽,老人們很開心,較好地
達成了活動目的。
活動缺點:事先的活動分工和活動具體安排不太充分,出現了準備不
當的問題。例如到了敬老院不知道開展什么表演,臨時安排浪費了時間。
走進實習學校心得體會篇七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日常生活中在各個方面都需要遵守法律法規,但是作為普通人,我們對法律的認識往往是淺薄的。因此,學校開展“與法同行走進學校”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了解法律知識和提升法律意識的機會。
第二段:介紹活動的具體內容和感受
在“與法同行走進學校”活動中,我們參觀了法院和檢察院,聽取了法官和檢察官的講解;參加了模擬法庭和法律知識競賽等活動,增強了我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在參觀過程中,我對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且明白了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在模擬法庭活動中,我充分體會到了調查取證、證據排除、法律適用等環節的重要性。
第三段:談談在活動中的收獲
參與“與法同行走進學校”的活動,讓我們看到了法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了我們的法律意識,增強了我們的法律知識。這不僅對我們個人有很大的幫助,也對我們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通過與法官和檢察官交流,我們還了解到了他們的工作狀況和工作壓力,讓我們對法律工作者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第四段:探討如何將法律意識貫穿學習和生活
參加“與法同行走進學校”活動,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法律的重要性,但要將法律意識貫穿學習和生活,更需要我們平時的刻意培養。我們可以利用課堂和課外時間對法律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參加模擬法庭等活動來提升自己的法律素養,增強對法律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要牢記法律法規,自覺遵紀守法,發揚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精神。
第五段:總結體會,表達對活動的感謝
“與法同行走進學校”活動讓我們受益匪淺,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會受益于此。感謝學校和組織單位為我們提供這么好的機會,也感謝法官和檢察官為我們詳細講解法律知識。我們將牢記法律,加強法律意識與實踐,為學校和社會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走進實習學校心得體會篇八
4月20日上午九點,等我急匆匆地沖出車門,跑到關山月美術館門前時,已有一大群戴著黃帽子的同學聚集在那里了。只見每個人都在和別人議論紛紛,對接下來的美術參觀興致勃勃。
這是一個以著名國畫家 教育家關山月先生名字命名的國家美術館,里面收藏了很多他的美術作品。我們站在美術館外,一個一個地報著數,很快就分成了單數和雙數兩隊。
我們跟隨美術老師走進了美術館,一幅幅畫映入眼簾。一個戴草帽的人在長著紫色小花的綠色草地上騎著白色駿馬,左邊是兩匹棕色的馬,近處還有一只棕黑色的狗。遠處一座連著一座的山峰也被墨綠色的柏樹所襯托,顯得若隱若現。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幅畫。為什么我喜歡它呢?因為這幅畫里有很多匹馬,而我又屬馬。再加上這幅畫大多是以暖色為主,生動活潑,讓人看了后好像進入了畫里,來到了草原上。
我們又來到了另一個展廳,里面陳列著關山月先生的一幅幅水墨畫,它們一個挨著一個地鑲在畫框里,讓人過目不忘。
再往里走,便是一個被玻璃隔起來的房間,里面的桌子上擺放著關山月先生以前使用過的美術用具。這些用具一個個都很小巧,干凈,根本看不出已經擱放了很久。
將每個作品展廳都走遍了后,我們便坐到了臺階上,一邊喝水一邊和旁邊的。同學小聲講話。等王老師跟前來的家長開了短會后,大家便都陸陸續續地走了。
走出美術館的大門,頂著頭上早已冒出來的烈日,那一幅幅美麗的畫頓時又浮現在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