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推薦家校手冊家長評語怎么寫一
談到家校共育心得,我看了許多其他家長的文章,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進一步了解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重要,作為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各項工作。及時的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讓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應先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教育孩子學會做人。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在生活學習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生活上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讓他們獨立去完成。多多培養(yǎng)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終生受用的,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心急,要有耐心對孩子少責怪批評。多鼓勵引導,激發(fā)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應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家長應理解和尊重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孩子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對不好的習慣要加以改正。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個性。
家鄉(xiāng)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的看待孩子所受的委屈,比如孩子受了委屈。對于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地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正說明老師關注他。如果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對孩子所取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的同時,不要一味的關注成績。要注重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
家長應讓孩子經(jīng)歷挫折,之后再給孩子分析原因,講明道理,讓孩子承受委屈挫折的同時,能勇敢的站起來。幫助孩子養(yǎng)成健康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斗志。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可能一蹴而來就,學習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我們作為家長,希望學校能夠搭建起家校溝通的平臺。共同努力。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已深深的體會到做家長就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藝術,在關心孩子的吃穿和身體健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多方面對他能正確的引導,耐心的教育。不能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來完成。
推薦家校手冊家長評語怎么寫二
為了進一步營造書香校園文化氛圍,鼓勵學生以書為友,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我們一年級將繼續(xù)開展“家校攜手,讓快樂從閱讀開始——親子共讀·繪本漂流”活動,讓讀書活動從學校向家庭延伸,讓校園濃郁的書香飄進家庭。屆時,一年級還將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繪本漂流·我能講故事”活動,希望能以此為契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感受漢語言文字的豐富和優(yōu)美,真正體驗到: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
1、借助繪本,在看、想、聽、說、讀、寫、做、演的綜合性游戲式的活動中,提高低年級孩子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對閱讀的興趣,對美的感受力,豐富的想象力,對周圍世界的認識能力,培養(yǎng)樂于觀察、樂于動手、樂于合作、樂于探究、樂于學習語文的情感,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在閱讀中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獲得愉悅,感受成長。
3、積極營造書香班級,塑造內(nèi)涵豐富、個性鮮明的校園文化。
4、讓學生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感受父母的關懷與愛,感受知識帶來的樂趣,在“悅讀”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5、使家庭閱讀氣氛濃郁,家長能教育引導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家庭成員均愛讀書活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6、家庭成員讀有所獲,家長以身作則,對孩子在品德修養(yǎng)、教育成長等方面有較好的影響。
一年級全體學生
——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
3月21日起,每天早晨,中午,4個孩子為一輪,一天兩輪。
各班教室
(一)學生活動
第一階段:活動策劃
1.對學生、家長做好宣傳工作,使學生、家長認識到開展讀書活動的意義,明確讀書活動的目標、任務。
2.調(diào)查學生擁有圖書和閱讀的情況,建立班級圖書角,推選好班級圖書管理員,在班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
3.每周三定為班級“讀書日”,學生可以閱讀自己的讀物,也可以借閱班級圖書角的圖書。
4.堅持每日一次的“繪本漂流”,定期班與班交換讀物。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
1.讓學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閑散時間進行閱讀,保證學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鐘的閱讀時間(平時允許學生來校帶課外書)。
2.提倡學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鐘閱讀時間,雙休日、節(jié)假日,更要做到讀書、休息兩不誤,使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樂趣。
3.老師做好導讀工作,教給學生做讀書筆記(簡單)的方法。如:利用閱讀課,我借用范文和孩子們共同賞析精彩文句,指導他們具體怎樣讀書,并要求他們記住一些好詞好句。
4.利用閱讀課,開展交流活動,如:讓學生選取一段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還可以把自己認為好看的書介紹給大家。
5.利用每節(jié)課的“群文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加大識字量。
6.利用班級文化墻、定期“我來講故事”活動、每周一《曲小詩韻》誦讀、“小書蟲晉級”、讀書小報等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
7.開展“繪本漂流·我能講故事”活動。利用晨讀、午寫、閱讀課的時間,積極開展讀書,講故事活動。并且舉行選拔賽,每周評選一名口語表達及表演能力較強的同學為“故事大王”,到年級巡回演出,并將其拍成視頻,留作紀念。
第三階段:具體細節(jié)
1.各班主任保證每天早讀8:10分前班級繪本漂流正常進行,使孩子們每天有書可讀。
2.班級內(nèi)每周舉行三次“繪本漂流·我能講故事”活動,并及時給予學生幫助和點評。
3.各班每周推選一名最佳表演小明星按順時針推磨的順序巡回表演。
4.各班主任在活動進行過程中,隨時留下圖片和文字資料。
第四階段:總結表彰。
1、每周選出“閱讀大王”、“背誦大王”,班級內(nèi)加星獎勵。
2.每周根據(jù)家長匯報的孩子閱讀數(shù)量,獎勵孩子“小書蟲晉級卡”,五張“小書蟲銅卡”換一張“小書蟲銀卡”,一張銀卡可以獲得班級評比欄晉級一次,三張“小書蟲銀卡”換金卡一張。期末金卡數(shù)量最多的孩子榮獲“小小讀書郎”稱號。
3.年級評選讀書優(yōu)秀班級3個,授予“書香班級”榮譽稱號。并設立最佳表演獎,每期每班一個名額,本學期將進行6場巡演,共設立個人獎(60)名,并長期進行下去。
(二)家長活動
家長根據(jù)孩子一年級進校以來閱讀繪本的收獲和成長,撰寫一篇以“家校攜手,讓快樂從閱讀開始”為主題的感悟。
1.各班級要高度重視,認真準備。
2.各班活動一定要面向全體,積極鼓勵每一個孩子,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
推薦家校手冊家長評語怎么寫三
交流信息、溝通心靈、探討問題、促進發(fā)展
通過電話、家訪和開年段家長會等形式
1、家長認可方面
2、家長普遍關注的問題
(1)、希望學校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多下功夫。
(2)、幫助學困生增強學習自信心,加大補差力度,早日見成效。
(3)、不要頻繁更換教師。
(4)、孩子的好成績與實際能力懸殊大。
(1)、加強青春期教育,擔心孩子早戀問題。
(2)、雙休日孩子上網(wǎng)玩游戲,自主性差。
孩子成績差,擔心孩子的出路。
對于家長的意見與建議我們應當高度重視,保持優(yōu)勢,改進不足,并及時作好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工作。各班應盡快拿出應對措施并付之于實踐,不能讓家長提出的我們應該而且有能力解決的問題繼續(xù)成為下次家長會的問題。為此,我們將在德育工作方面努力做到:
1、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對學困生、德困生更要多給予關心、鼓勵與幫助。對德困生要繼續(xù)完善教師承包制和幫扶談心制。
2、定期進行青春期教育。
3、后期德育工作重點將放在網(wǎng)絡道德教育方面。
4、進一步完善學研組制度,及時溝通交流,互通信息,增強合力。
5、進一步完善家校聯(lián)系制。每月要確保至少一次與每位家長進行書面或電話交流,對學生回家后的學習生活要加強指導和反饋。特殊學生要增加聯(lián)系的次數(shù)與頻率,注意交流的藝術性。
1、互動性、人文化家長會的出現(xiàn),順應了時代發(fā)展要求,開創(chuàng)了家長會的新局面。家長和教師是合作伙伴,老師不是家長的家長,家長不是學生的學生。
2、家長會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平時。
3、居安思??磫栴},穩(wěn)中有改求發(fā)展。
4、家長會的成功是學研組、各部門通力合作的結果。
5、家長對學校教育提出的要求在認識層次上逐步提高,給學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薦家校手冊家長評語怎么寫四
為了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教師不僅僅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并且需要與家長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教師與學生家長密切配合,促進家長更主動地參與教育,共同給學生營造出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教師與家長的關系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雙方良好的合作、互動又能夠更好地開發(fā)這一教育資源。
第一,雙方良好的關系能夠增進師、長對學生的了解。教師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景,很少了解學生在家里的生活情景,而學生更多的時間是在家里生活,教師就不可能對學生存在問題的原因真正全面的了解,也就難以有的放失地實施教育目標。反之,每個家長都十分關心自己的孩子的成長,都是望子成龍的,可是如果不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景也會產(chǎn)生諸多教育的疏漏。有的學生對家長報喜不報憂,在學習成績、守紀情景等方面說謊、甚至逃學迷戀網(wǎng)絡游戲家長也不了解,等家長明白情景時,已經(jīng)十分嚴重。所以,僅有教師和家長之間有了良好的溝通,才能使雙方都對學生有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
第二,雙方良好的關系能夠構成教育的合力。家庭與學校都擔負著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任。家庭教育主要是經(jīng)過父母等長輩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潛移默化地對子女施以必須的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而學校教育是經(jīng)過教師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知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另一社會活動。學校、家長和社會,在這三個方面中,如果我們能有效地抓住前兩者對學生進行教育,那么實際上也就抓住了對學生教育的主要方面。從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關系看,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工作中都處于基石的地位,是教育資料最廣泛的教育。學校教育主要是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學校的層次越高,往往就越是如此。
第三,家長與教師的關系會影響學生理解教育的態(tài)度。家長對教師和學校的態(tài)度直接關系到學生理解學校教育的態(tài)度。研究證明,家長對教師的信任程度往往影響學生理解教師的程度。家長和教師關系不好,在學生面前表現(xiàn)出對教師的不滿,批評教師的態(tài)度和行為,指責教師的知識上的缺陷或教學中的漏洞,都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不信任、不尊敬,甚至抵觸和反抗,就會大大降低教師教育中的有效性。
第一,教師與家長之間產(chǎn)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教師與家長雙方都缺乏對彼此關系的正確認識。這種不正確的認識有來自家長的,也有來自教師的。
首先是家長中存在不正確的認識和態(tài)度:
(1)不關心子女教育。有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尤其是寄宿學生的家長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為了把孩子“寄存”在學校,能夠毫無“后顧之憂”地忙自己的事情,有的家長不關心子女的教育,不配合教師的工作,甚至拒絕與教師溝通。
(2)認為教師決定孩子的一切。一些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好壞學校要負責,家庭起不了什么作用。有的家長雖然把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龍”心切,但往往把子女學習的成敗完全歸因于教師的職責。
(3)缺乏溝通,擔心孩子在學校的處境。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在教師的手中,不敢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擔心教師會對自己的孩子打擊報復。
(4)對教師不信任,甚至在與教師交往時感到緊張和恐懼。
其二是來自學校和教師方面的不正確的認識和態(tài)度:
(1)有些學校和教師錯誤地認為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來理解教育是有求于自己,和家長沒有平等關系,對家長不尊重,任意地向家長提出無理要求,而家長則僅有服從,毫無發(fā)表意見和提議的權利。
(2)把學生學業(yè)和品德上的問題統(tǒng)統(tǒng)歸因于家長管教不嚴,要求家長對學生的問題負全部的職責,視學生的問題為家長的問題,遷怒于家長。(3)以權謀利,利用學生作“人質(zhì)”,向家長收“贊助費”或提出無理要求,造成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不信任,懷疑教師的行為動機,不愿與教師交往,更不可能有良好的意見溝通。
第二、教師與家長因主角差異而引起的矛盾。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公務關系,而家長與學生的關系是親子關系。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和處理上,一般地,教師是按原則辦事,理智重于感情,而家長多是感情重于理智,有時教師與家長對同一個問題由于個人所站的角度不一樣,看法也不盡相同。教師應對的是全體學生,而家長關心的則是他自己的孩子。教師強調(diào)普遍性,而家長則強調(diào)特殊性;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般做的是橫向比較。而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是做縱向的比較。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jīng)很努力了,提高很大了,可是教師仍然認為他不夠努力,仍然處于后進者的行列。這種差異是很正常的,但它確實經(jīng)常造成一些矛盾。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都需要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理解對方,矛盾就好解決了。
第三、加強教師與家長間的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雖然大多數(shù)教師和家長的關系是合作平等的,可是在交往中也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矛盾。教師和家長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所造成的。如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孩子存在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糾正多次,仍有反復等等。對此,教師和家長雙方可能會相互責備對方?jīng)]有教育好學生,把職責推給對方。家長和教師之間在溝通時缺少互相間的尊重和理解,缺少必要的聯(lián)系與心理溝通,矛盾和隔閡就會越陷越深。這就要求教師與家長要合作默契,互相支持,互相補充,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互相滲透,教育才會更有效。如果教師與家長互不理解,互不支持,互相指責,互相推諉,不僅僅削弱了學校教育的力量,也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據(jù)研究證明,經(jīng)過與家庭聯(lián)系,取得支持,學校就能更好地給學生以進取的影響,并且父母也能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完善撫養(yǎng)者的主角。這樣有利與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促進學校對學生的關注;家長以進取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使學生的學習本事不斷提高。
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具有它的獨特性,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強烈的教育性。發(fā)表論文。教師與家長建立關系的唯一基礎就是教育學生,雙方交往的全部資料也應當是圍繞教育學生來進行,而雙方對這一關系的滿意程度則也取決于教育成效。
⑵關系的平等性。教師與家長可能在各自的社會地位、經(jīng)濟收入,或?qū)W識、道德等方面有差異,但他們之間只能是平等合作關系,任何一方不享有任何異常的權力。
⑶關系的無可選擇性。隨著學生的入學,教師與家長的關系也隨之確定。所以,雙方都應采取進取理解的態(tài)度。學生是教師與家長關系的主要媒介。教師和家長的關系完全是因?qū)W生而結成的,教師與家長不僅僅交往的資料是圍繞學生的,并且更多的是經(jīng)過學生起中間作用的直接或間接的溝通。所以,學生的主觀因素也會影響教師與家長的關系。那么教師與學生家長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呢?
第一,教師和家長雙方都要正確認識他們之間關系的性質(zhì)。教師與家長關系是建立在教育孩子,使他健康成長的基礎上的合作關系。雙方是平等的,既不是家長花了錢就能夠要求教師完全服從自己的意志,也不是家長有求于教師,教師支配家長。發(fā)表論文。教師尤其要明確,自己沒有領導、管理或教育家長的權力和任務,與家長就是協(xié)商合作的關系。
第二,家長和教師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遇到問題,共同商討,有不一樣意見,互相交流,不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貶低對方。
第三、應對孩子成長的各種問題,應認真研究它,而不是要追究職責。應當共同商討解決的辦法,分工協(xié)作,各負其責,而不是互相指責,互相推諉。家長應當做的事不應當推給教師,而教師應當做的事也不能推給家長。
家長與教師合作是否有成效,關鍵要看所教師采取的措施是否得當。雙方溝通的途徑主要是:召開家長會,與家長溝通。家長會是教師與家長合作最常用的方法,它為教師了解家長、家長了解學生和家長之間相互了解和學習供給了平臺。家長會上教師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行為習慣,或表揚優(yōu)秀的學生,或介紹一些家長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或向家長推薦一些好書供家長學習參考,這是很好的做法。此外,教師還要充分肯定家長在教育孩子上所付出的辛苦,增進家長與教師間的尊重和理解,使家長會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
家訪與家長溝通。家訪是一種家校合作方式。經(jīng)過家訪,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如家庭人員構成、文化水平、學習環(huán)境等,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教師也能夠經(jīng)過家訪向家長通報學生在學校的各方面表現(xiàn),督促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家訪一般有很強的針對性,它是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應對面的交流。電訪是家訪的延伸,它比家訪更快捷,是家訪的必要補充。不管是家訪還是電訪,教師都是處于主動地位的,讓家長愿意配合學校開展工作。尊重家長,與家長堅持平等關系。當學生有錯時應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但要理解家長的難處,不能把學生的錯誤轉嫁給家長。要尊重家長的情感,對家長做到溫和有禮,以商量談心的方式來交流教育學生的得失。如對愛挑剔的家長,教師不能簡單地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教師應主動向家長介紹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對“較真”的家長,教師要以一顆平等而細致的耐心來對待家長的挑剔,以寬厚的胸懷來理解家長不一樣的意見,以進取的態(tài)度和方法來改變家長的看法。關愛學生,讓家長放心。教師不妨用關心、細心、親切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真心真意地用行為來關愛學生,這樣做的效果遠勝過教師的表白。當學生生病、在校學習和思想情景有波動時,教師主動與學生家長電話溝通或家訪,多關照孩子,這些看似細小的問題,在家長看來,是教師的一份職責心,是對學生愛的表現(xiàn)。家長一旦對教師心存感激,有了信任感,他就會更加主動地配合教師開展工作。
孩子是家庭的期望,是國家的未來。注重家校合作,讓教師和家長成為相互尊重與合作的朋友,通力協(xié)作,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走上夢想的彼岸架起一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