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心得體會,它們可以是對成功的總結,也可以是對失敗的反思,更可以是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曲阜孔廟心得體會篇一
曲阜孔廟位于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孔廟,也是孔子廟、孔廟和曲阜廟的別稱。作為儒家文化最重要的象征之一,曲阜孔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我最近也有幸到曲阜孔廟進行了一次深入的體驗。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曲阜孔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象。作為孔子的家鄉,曲阜是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孔廟是對儒家思想的最高禮贊。在參觀孔廟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并見證了他對中國文化的巨大影響。每一個廟宇和碑碣都飽含著歷史的沉淀,在這里我仿佛能夠感受到千百年來儒家文化的延續與流傳。這種歷史的厚重感令人肅然起敬。
其次,曲阜孔廟展示了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精髓。孔廟的建筑風格采用了古代宮殿建筑的形式,造型莊重、雄偉壯觀。建筑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曲阜孔廟凝聚了古代建筑師的智慧和才情。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廟內的石雕和木雕,這些雕刻細膩精致,栩栩如生。我在觀賞這些精美的雕刻作品時,仿佛穿越時空回到古代,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工藝精湛。
再次,曲阜孔廟給我留下了寧靜和祥和的感覺。盡管是一個旅游景點,但孔廟的氛圍異常平和。在廟內和庭院里,我感受到了一種淡然和安詳的氣氛。沒有嘈雜的喧鬧聲,只有靜謐的空氣和莊重的儀式。在這里,我能夠暫時遠離城市的喧囂,在內心找到一片寧靜的凈土。這種寧靜和祥和的氛圍給了我力量和慰藉,讓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此外,曲阜孔廟也讓我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孔子被譽為中國古代教育家的典范,他提倡了以教育培養人的品德和才能。在孔廟的教育場所,我看到了許多學子前來拜謁,冀望在這里獲取智慧和加持。這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塑造人的心靈和品格。而曲阜孔廟則成為了教育和拜謁的圣地,給人類教育事業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最后,曲阜孔廟讓我體驗到了人文之美。在孔廟里,我見到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們對中國文化的欽佩之情溢于言表。作為中國本土人,我也更加對自己的文化有了自豪感。曲阜孔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它讓我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獨特身份和價值。我也希望通過曲阜孔廟的游覽,能夠向外國友人傳達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和融合。
總之,曲阜孔廟是一個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地方。通過參觀孔廟,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儒家思想的巨大影響,感受到了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精髓,領略到了寧靜和祥和的氛圍,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體驗到了人文之美。曲阜孔廟的美麗與偉大給了我深刻的啟迪和感悟,也讓我更加熱愛和珍惜中國文化。
曲阜孔廟心得體會篇二
各位游客,你們好!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去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我叫艾席文,大家叫我小艾就可以了。如果我有不知之處,請多指教。
孔廟是著名的“三勝”(孔廟、孔林、孔府|)之一,位于山東省曲阜西南部,是后人用來供奉孔子的地方。孔廟占地200多畝,坐落在曲阜城內,其建筑規模宏大。
進入孔廟大門,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弘道門,它建于明朝337年。往前走就是大中門,大中門是贊揚孔子的思想不偏不歪,不上不下,正中的意思。從大中門左拐,有一個高約4米,寬約1米得石碑,也建于明代,這個傳話碑,他有兩個特點,一是上面的內容全是用正楷書寫的;二是讓人最難忘的是碑下面的一個赑屃,叫四不像,因為它有龜殼、虎頭、蛇尾,鷹爪。
孔廟的主體建筑為大成殿,這座大殿是我國現在巨大的古建筑之一,這個殿最引人注目的前面十根柱子,柱子上都雕刻著兩條飛龍,飛騰于彩云之中,兩龍之間有一寶珠,所以叫做“二龍戲珠”。
現在,我們解散,兩小時后我們在大中門集和,大家可以自由游玩了,不過,要注意衛生和安全。
曲阜孔廟心得體會篇三
作為一個中國人,在我們的國家有眾多著名的古跡和文化勝地。曲阜孔廟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它響徹了整個中國數千年的教育思想。許多國內外的游客都來到這里感受中國千年歷史的魅力。在我個人的觀看之后,我對曲阜孔廟的歷史文化產生了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第一段:入口處的綠樹和紅墻
在進入曲阜孔廟之前,首先進入人們視線的是其入口處的綠樹和紅墻。這種色彩的結合,給人一種美妙的感受。我想曲阜孔廟因為它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紅墻是孔廟的標志性建筑之一,為其增添了歷史厚重感和文化氣息。而綠樹則是孔廟中的一個重要元素,用它來點綴和裝飾曲阜孔廟讓它顯得更加青翠欲滴,增添了不少人文氣息。
第二段:禮樂文化之美
從入口處往里走,可以感受到曲阜孔廟的權威性和氛圍。孔廟對禮樂的注重是舉世聞名的。在孔廟內,我看到了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表演,如琴棋書畫、舞蹈和武術等,每一項都表現了優美的精神內涵。這些精彩的節目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杰作,成為了曲阜孔廟內的一道全新美景。
第三段:經典文化之重要
曲阜孔廟是中國敬奉先賢、崇尚經典文化的場所之一。孔廟外墻上有孔子的經典語錄、和訊哲學名言等,作為教育的開端,引導著人們去更好的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在這里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知識,而且可以讓你更加豐富文化生活。
第四段:人文風情之美
曲阜孔廟并不是只有傳統文化,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在我的參觀中,我還發現曲阜孔廟內有許多古樹名花,蒼翠、青翠的茂林修竹讓整個孔廟更顯得蒼老而有活力。這些歷經風雨歷史的樹木、花園以及廟內的建筑,均洋溢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好。
第五段:思考和體會
走出曲阜孔廟的時候,我不禁感慨人類智慧的深度和廣度。曲阜孔廟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凝聚著華夏文明悠久的歷史和人類思考的智慧,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一份思考和體會,讓我覺得自己的生命有了更加立體和深刻的意義,帶給了我非常珍貴的體驗和啟示。
總之,曲阜孔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讓我走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而且幫助我進一步認識并了解歷史、文化和思想。每一次的對它的參觀,都會讓我更加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路程中的重要性。我相信,曲阜孔廟會繼續為保護和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而不懈努力。
曲阜孔廟心得體會篇四
各位游客:
你們好!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去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zz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我叫艾席文,大家叫我小艾就可以了。如果我有不知之處,請多指教。
孔廟是著名的“三勝”(孔廟、孔林、孔府|)之一,位于山東省曲阜西南部,是后人用來供奉孔子的地方。孔廟占地200多畝,坐落在曲阜城內,其建筑規模宏大。
進入孔廟大門,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弘道門,它建于明朝337年。往前走就是大中門,大中門是贊揚孔子的思想不偏不歪,不上不下,正中的意思。從大中門左拐,有一個高約4米,寬約1米得石碑,也建于明代,這個傳話碑,他有兩個特點,一是上面的內容全是用正楷書寫的;二是讓人最難忘的是碑下面的一個赑屃,叫四不像,因為它有龜殼、虎頭、蛇尾,鷹爪。
孔廟的主體建筑為大成殿,這座大殿是我國現在巨大的古建筑之一,這個殿最引人注目的前面十根柱子,柱子上都雕刻著兩條飛龍,飛騰于彩云之中,兩龍之間有一寶珠,所以叫做“二龍戲珠”。
現在,我們解散,兩小時后我們在大中門集和,大家可以自由游玩了,不過,要注意衛生和安全。
曲阜孔廟心得體會篇五
曲阜孔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儒家文化圣地,孔子曾在這里中心為教授弟子,并創立了許多有益于人類生活的思想及管理原則。我有幸來到孔廟,真切地感受到了孔子學說的博大精深,大有所學,心靈被洗禮與升華。
第一段:恭敬的膜拜孔子神像
整個孔廟的氛圍都充滿著莊重肅穆的氣息。一進門,便可以看到一尊身形高大的孔子神像,寓意著孔子有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和地位。我深深地低頭膜拜,感受到了自己對于歷史和文化的一種無以言表的崇敬之情。在孔子神像的旁邊還有一尊與孔子同時代的冠冕穿戴的雕塑士人,這位士人是當時儒學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重要人物之一。
第二段:感慨孔夫子的思想是世界文化寶庫
走入孔廟復雜的建筑群,一種神秘的古代氣息襲來。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書院,碑亭,神龕,樓閣,以及許多以孔子為主人公的故事和倫理文化的碑刻。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孔廟與孔子所代表的文化的氣息。透過這些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遺產,我們可以感受到孔子對于中國甚至世界文化都做出的重大貢獻,孔子的哲學思想是獨特的、簡單以至深刻,強調社會道德倫理、君王賢德、教化民眾,影響著中國甚至世界幾千年來的文化發展。
第三段:細品孔子學說,探討其在治理方面的應用
走在參觀過程中,我仔細閱讀了眾多孔子著名的學說。例如孔子主張的禮治政治是對和諧社會管理的重要性的理性思考,孔子強調教育、人民公平、社會管理需要民意和德行共同來落實,這種社會秩序的管理方式不在于法律以及法律家的管理,而是利用文化和道德建設,達到保障治理和秩序的目的。我深刻感受到,孔子學說對于國家治理乃至于人際關系的指導意義都是非常深刻的。對于社會管理、國家治理和多元化的文化體系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第四段:最深刻的是孔廟與孔子儀式文化的展示
在孔廟中,大量重要的歷史遺跡和重要文化展品均有展出,在了解孔子思想后,我感受到了中國禮儀文化的原汁原味,也感受到了古色古香的儀式文化,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力量和魅力。當我們觀看儀式表演時,降至肅靜和莊嚴,感受到了古代禮儀文化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及這種互信在現代社會所表現出來的重要性。孔廟也為我們的禮儀文化傳統提供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并珍惜。
第五段:感悟與展望
曲阜孔廟是中國儒家文化的寶庫,也是中華民族之魂的象征。參觀孔廟,讓我增長了豐富的人生經驗,讓我重新認識到孔子思想的力量以及他的歷史重要性,孔廟紅樓、祭祀場、碑林等諸多建筑物作為孔廟及國家等級的重要文物,進行了反復的維護保養,使我們的文化傳統得以得到保留和傳承。今天,我們需要傳承孔子之所以教而優則治的精神,并為社會提供更多有益的治理建議,讓更多人受益于孔子文化。我相信曲阜孔廟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歷史與今天的社會治理相得益彰并保持長久聯系,含義深刻,也值得我們借此機會再次關注和學習。
曲阜孔廟心得體會篇六
各位女士、先生、小朋友,大家好!我叫張玉新,是帶領大家參觀曲阜孔廟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張導,也可以直接喊我的名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幸為各位擔任導游,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另外,為了避免發生意外,給大家提幾點要求:一要守時,不要讓大家等你自己;二要注意安全,小心地滑;三要講究衛生,愛護環境;三要注意保護文物,不要亂涂亂畫。好,下面就請大家跟我游覽曲阜孔廟。
曲阜孔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廟宇,位于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筑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筑群。與故宮和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
曲阜孔廟又名“至圣廟”,這是對孔子最高的稱呼。
請大家跟我進入“圣時門”,這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圣時,比喻孔子的思想是適合時代的。
大家請看前面三架拱橋,因“壅水環繞如璧”,故名“璧水橋”。故宮有金水橋,此有璧水橋。
我們經過弘道門、大中門、同文門就到了奎文閣。奎文閣是曲阜孔廟的主體建筑之一,以藏書豐富,建筑獨特而馳名。現在這里是個小書店,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去買書。現在自由活動十分鐘,然后我們去大成殿。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重檐九脊,黃瓦飛甍,雕梁畫棟,氣勢雄偉。大成殿四周廊下環立著28根石雕龍柱。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前檐的10根深浮雕龍柱,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雕刻玲瓏剔透,龍姿栩栩如生,無一雷同,堪稱我國石刻藝術中的瑰寶,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大成殿內金碧輝煌,有大型神龕9座,17座塑像,居中的一座即是孔子。大成殿前露臺過去是祭孔時舞蹈奏樂的地方。大成殿是曲阜孔廟的主殿,和故宮太和殿、岱廟宋天貺殿并稱東方三大殿。
好了,曲阜孔廟就參觀到這里,朋友們可以拍照留念,然后去參觀孔府。歡迎朋友們再來!再見!
曲阜孔廟心得體會篇七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xx。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游覽“三孔”:孔廟、孔府和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游,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夸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筑。前后九進院落,占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筑466間,54座門坊,古樹1700余株。孔廟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筑463間,加上后花園,共占地300畝。孔府,也稱“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說“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續。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后,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主人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筑,前半部為官衙,后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孔氏家族的專用墓地,占地3000多畝,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四周圍墻高3米、厚1.5米,長14.5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希望“三孔”之游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曲阜孔廟心得體會篇八
各地的游客們: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曲阜。首先,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姓賀,是來自快樂旅行團的一名導游,以后大家叫我小賀就行啦!不用客氣!
言歸正傳,這次我們的目的地是曲阜的孔府。我在車上先和大家說一下注意事項,我們的集合、自由游覽時間已經公布了,請大家不要遲到,不要因為自己而影響其他人,另外,請大家認清我們快樂旅游團的標志,看!我們的標志是一面旗子上面有一只鳥兒。請大家認清標志,不要走丟。謝謝大家的合作!
大家看!這就是有名的孔府!孔府,又稱衍圣公府,位于孔廟的東側,他有一個有名的稱號,叫"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的歷代子孫居住的地方,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他的子孫后代一直居住在他旁邊的孔廟中。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孔廟東邊,隨著孔子后世官位的升遷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斷擴大,至宋、明、清達到現在規模。現在孔府占地約7.4公頃,有古建筑480間,分前后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府內存有著名的孔府檔案和大量文物。
看!這氣魄雄偉的門就是孔府的大門,坐北朝南。左右兩側,兩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圣府"匾額,相傳為明相嚴嵩手書。那兩個柱子上懸掛的對聯寫著: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這副對聯相傳是清人紀均的手書。形象地說明了孔府在封建社會中的顯赫地位。"富"字上少了一點,"章"字中多了一筆,意思是說衍圣公官職位列一品,田地萬畝千頃,自然富貴沒了頂;孔子及其學說"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禮樂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看!這就是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門建于明代,門楣高懸明代詩人、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手書"圣人之門"豎匾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在封建社會,平時只走腋門,正門不開,以示莊嚴。
三堂也叫退廳,是衍圣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也是他們處理家族內部糾紛和處罰府內仆役的場所。為了保持與外界的聯系,在內宅門專設兩種傳事的差役,一種叫差弁,一種叫內傳事都有十幾人,輪番在門旁耳房內值班,隨時向外和向內傳話。門的西側還有一個露出墻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內規定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入槽內隔墻流入內宅。
現在我們來到了前上房。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他們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院內東西兩側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樹,每當春夏相交時節,潔白的花朵散發出陣陣清香,房前有一大月臺,四角放著四個帶鼻的石鼓,是當年府內戲班唱戲時扎棚的腳石。清末孔府養著幾十人的戲班子,主人一聲令下,馬上開鑼唱戲。前上房內,明間敞亮,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筆寫的"壽"字。
看,蒼松挺拔,魚池東西對列,恬靜雅致,大有步移景遷之感,這就是前堂樓。室內陳設布置仍保持著當年的原貌。中間設一銅制暖爐,為當時取暖的用具。東間的"多寶閣"內,擺設著鳳冠、人參、珊瑚、靈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間為孔子七十六代孫、衍圣公孔令貽夫人陶氏的臥室,再里間是孔令貽兩個女兒的臥室。七十七代孫、衍圣公孔德成14歲的時候寫的"圣人之心如珠在淵,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條幅,原封不動地掛在壁上。
這里是后堂樓,后堂樓是二層前出廊的7間樓房,東西兩側有二層前出廊的配樓各3間。后堂樓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
這里是孔府的后花園,孔府花園在孔府內宅后院,又名鐵山園。其實鐵山園內并無鐵山,只在花園西北隅有幾塊形似山峰的鐵礦石。此石系孔慶容在清嘉慶年間重修花園的時候移入的,稱天降神三環路助他修園,他自己從此也以"鐵山園主人"自稱。
曲阜孔廟心得體會篇九
溫州是我國首批列為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浙江南部的政治,文化,經濟,交通,旅游中心,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市。 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通麗水,北通臺州,330,104國道十字交匯,貫穿而過,溫州現管轄鹿城,甌海,龍灣三區,瑞安,樂清二市,蒼南,平陽,文成,泰順,永嘉,洞頭六個縣,全市陸地面積11784平方公里,人口713萬。
溫州素有“東甌名鎮”美稱,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春秋戰國時期,已是我國九大港口之一,西漢年間,是東甌王縐瑤的封地,東晉時期,著名學者郭裴選址始建溫州城,古名“永嘉郡”。相傳,建城時,有只白鹿銜花跨城而過,所到之處一片鳥語花香,祥云騰飛,又名“鹿城”。 溫州具有極為豐富的旅游資源,雁蕩山,楠溪江,南鹿列島,烏巖嶺等都是大家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北宋科學家沈括游雁蕩山后得出了流水對地形侵蝕作用的學說,這比歐洲學術界關于侵蝕學說的提出早600多年。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雁蕩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義的典型的白堊紀流紋質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學價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義。 雁蕩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歷史上稱為我國“東南第一山”,以山水奇秀馳名中外,被列入名山行列,山中環境怡人,冬暖夏涼,泉水清澈,空氣新鮮,是游覽,避暑,修養的好地方,82年被國務院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雁蕩山山體構成多以火山巖為主,形成眾多的深谷,峰林,有著“造型地貌博物館“之稱。整個景區方圓450平方公里,8大景區。 楠溪江 北雁蕩山*靈峰夜景 靈峰的奇峰異石在月光和夜色的映襯下,猶如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構成了一幅幅線條鮮明的潑墨畫,靈峰夜景更具形象美,意境美。 怎樣才能更好地欣賞夜景呢?這需要三個最佳:最佳時間,最佳位置,最佳想象力。
請大家抬頭仰望左邊的山峰:前面的山顛上,一頭老牛昂首向東,好象在等待著什么,思念著什么?現在,請大家聽一個迷人而凄涼的民間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雁蕩山腳下住著一位非常富有的財主。財主家有一位沒有父母的六歲小姑娘,名字叫玉貞。小玉貞白天給財主放牛,晚上跟老牛睡在一起,老牛與玉貞相依為命。冬天老牛用身子給她御寒,夏天老牛用尾巴替她趕蚊子。就這樣小玉貞與老牛結下了深厚的情感。轉眼間“十八的姑娘一朵花”。 人說漂亮是件好事,可壞就壞在財主心懷歹意。一天晚上,財主帶了很多家丁,到牛棚里想把玉貞姑娘搶來做小妾。此事被通人性的老牛知道了,趁著夜深人靜,老牛馱著姑娘便跑,可到前面的山顛上,無路可逃,怎么辦呢?這時老牛顯靈了,對玉貞說:“姑娘,你站在我的角上,我用角送你到月宮去。”沒等姑娘答應,老 牛便忍痛把角往前面巖石上一扣。只聽“轟”地一聲,老牛一只角斷了下來,變成了彎彎的小船,把玉貞送到月宮,而老牛只剩下一只角,天天都在這里仰首遙望著月亮,思念著玉貞姑娘。每當皓月當空的晚上,稱為“犀牛望月”;月有陰晴圓缺,假如沒有了月亮,則稱為“犀牛盼月”。觀賞此景最佳時間應在農歷八月十五晚上,因為那時,月最圓,情最真,人團圓。 請大家站在屋檐底下,抬頭仰望,只見一只碩大的雄鷹,凝神佇望,象一尊保護神,守衛著靈峰這一方凈土。60年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觀此峰后,詩興大發,揮筆道:“雄鷹踞奇峰,清晨化為石;待到黃昏后,雄鷹看又活。”峰隨步轉,景隨步移,請各位再往前行,看看“雄鷹斂翅”還有何變化? 最神圣,最偉大的雙乳峰。雙乳峰不僅孕育了如詩如畫的雁蕩山水,而且也孕育了勤勞智慧的雁蕩人民,因此,雁蕩人民還贈給她一個雅稱,“東方維納斯”。 山峰的左側,一少女背倚靈峰,臉朝東北方,流海高卷,身著旗袍,體態勻稱,溫文爾雅。向人們顯示著東方少女的靦典和婀娜,真不失為一位大家閨秀。如果你用心去感悟,會發現,她朝者遠方,面帶愁容,眼露悲意,望眼欲穿,似乎正在思戀著未歸的情郎。真可謂“自古多情傷別離”讓我們真誠地祝愿這為相思女等到自己的意中人。
大家抬頭望右邊的山峰,有一峰如童,卓立山背上,而它下面的山背,恰似一條巨大的鯨魚,合在一起,就是“牧童騎鯨魚”。 相思女終于盼到了心上人。請大家抬頭看合掌峰,左邊的少女留著波浪式的發型,一身得體大方的服裝。此時她踮起了腳尖,揚起了臉,雙手樓著右邊小伙子的脖子。小伙子天庭飽滿,眉清目秀,剛從遠方回來,來不及卸下身上的包袱,雙手樓住了戀人的纖腰。這就是雁蕩山馳名中外的“情侶峰”,此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為了不打擾他們,我們的隊伍還是繼續前進。 雁蕩山的民謠:“牛眠靈峰靜,情侶月下戀,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轉臉。”到了夜里,靠路邊的大巖石,酷似一老婆婆。后腦勺一個發髻,稀疏的頭發,寬額頭,高罐骨,癟嘴巴構成了一位生動逼真的老婆婆形象。 “公公峰”出現了,其實公公與婆婆是同一塊山峰的不同角度觀看的形象。你看,剛才婆婆的發髻不見了,臉型拉長了,深陷的雙眼,彎曲的卷發,高凸的罐骨。有點象洋公公。 請各位看路左邊的崖嶂上,雁蕩山觀音洞的白衣觀音飄然而至,一襲白袍,手持凈瓶,頭帶鳳冠,口中念念有詞“阿彌陀佛,祝大家吉星高照,萬事如意。” 各位團友,觀音已送客,我們在這聲聲歡送辭中與夜景說句再見,謝謝大家配合。 靈巖景區 俗話說:“天下名山僧占多”,首先映入我們眼中的是“鐘鼓齊鳴”四個大字,這是上海朱文龍等六個文人應景題寫的。左邊整座大的巖石猶如一口巨鐘,右邊山頂上便是一個圓鼓。聞鐘鼓聲,古剎也不遠了。 國畫大師潘天壽寫的:“一夜黃梅雨后時,風青云白更多姿,萬條飛瀑千條澗,此是雁山第一奇”。潘天壽曾多次來雁蕩寫生作畫,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雨后靈巖的美景。 前面是雙珠谷,這座塑像是我國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質學家,文學家徐霞客。他一生遍游名山勝地,但重游的地方只有黃山,天臺山,雁蕩山。徐霞客三游雁蕩寫了《游延宕山日記》,為我們今天考察研究雁蕩的歷史地理和風土人情留下了不少寶貴的資料,他冒著葬身懸崖的危險,攀登百崗尖,窺探天窗洞的無畏精神,很值得后人稱贊,旅游局特此立像紀念。 左邊山頂有一巖石搖搖欲墜,叫“頂珠石”。它對面出現很多只青蛙在默默地聽著寺院里傳來的誦經聲,這景稱為“青蛙聽經”。 碑刻是紀念潘耀庭先生的,他是雁蕩山人,曾為雁蕩山開山修路造福謀利, 請大家看正前方,靈巖寺出來一位老僧,身穿袈裟,雙手合十,恭恭敬敬朝著前方舍利塔,虔誠地拜著,故名“老僧拜塔”。 這座山峰,猶如一只巨大的雄鷹張開翅膀,預展翅奮飛。當代文學家郭沫若看后賦詩一首:“靈巖有奇石,入夜化為鷹,勢欲凌空去,蒼茫萬里征”。
來到靈巖寺的大雄寶殿前,這里四面奇峰突起,宛如人間仙境。請大家背對大雄寶殿向右看,右邊剛才的“雄鷹”,到了這里已勢若擎天,頂天立地,所以叫“天柱峰”。高270米,在天柱峰的右惻,有兩座并列著的山峰,形似鳳凰,頭朝著靈巖寺,叫“雙巒峰”。在它右邊背后,群峰林立,其中有一峰卓立其間,這峰叫“獨秀峰”。它與雙巒峰之間便是小龍湫。 現在請大家面朝大雄寶殿仰視后面的崖嶂,稱之為“屏霞嶂”,它的右端上方有一塊突出的巖石,象一只金烏,相對應樹叢中的一只玉兔。“金烏”代表太陽,“玉兔”代表月亮,故稱日月同輝。 請大家再轉過頭看大雄寶殿左邊,在山的外端有一峰聳立,如大旗飄揚,氣勢磅礴,叫“展旗峰”。它高達260米,與右邊的天柱峰相對峙,稱之為靈巖寺的南天門。兩峰之間距離250米。上方橫空而過的鐵索,用于空中飛渡。飛渡是怎樣進行的呢?最早用于采石斛。石斛能清涼解毒,卻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當地農民只好身系繩索,攀援峭壁采集石斛。這樣就慢慢地練就成了一身飛崖走壁的本領。 靈巖古寺四周群峰環列,環境幽雅。以屏霞為幛,得天柱和展旗為南天門,可見靈巖是一塊寶地。請大家抬頭看,山門左右寫了“靈光獨耀,巖石爭奇”的對聯。上方各有一字念“轟”是梵文,代表著吉祥如意,那么我們帶者美好祝愿望里走。 前面柱子上的對聯,是清代榜眼喻長霖寫的。生動地描寫了雁蕩山圣境和靈巖周圍的景色。 靈巖始建于宋太平興國四年,是目前雁蕩十八古剎至今保持最完好的寺院。供著南海觀音。這些竹子,看是圓摸是方,稱之方竹。相傳這竹子是從錢眼里長出來的,摸了這竹子,各位能財運亨通。 小龍湫和大龍湫相比,高度不及三分之一,只有60米。臥龍谷。 大龍湫景區 各位,大龍湫以變幻萬千而聞名遐邇。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觀音坐蓮臺”。安詳,端莊的觀音,臉朝東方,安然坐與蓮花臺上。再往左看,可見一只老鼠,頭朝天,挺著大肚皮,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正慌慌張張的往上逃,此景稱為“上山鼠”。那只老鼠何以如此呢?原來,在它背后山上有一只貓,弓前背,朝它緊追不舍,兩景天然巧合,便有“靈貓捕鼠”之稱。 馬鞍嶺隧道354米長,高4。5米,寬7。5米。
我們看前面的山峰,一座座高低不平,酷似一尊尊佛像端坐在那里,這叫“千佛峰”,相信你一定會贊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在千佛峰中,有一座顏色灰淺的叫“ 抱兒峰”,峰頂是一位年輕的少婦,梳者整潔光滑的發髻,微微垂頭,穿著印度式寬大拖地衫裙,右腿稍抬,懷抱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神情中充滿無限愛意。 大家放眼望去,前面有一座獨立矗立的山峰,像一條嗷嗷待哺的鱷魚,我們去大龍湫就得繞它180度轉,在走的行程中,從不同角度觀看山峰的多種變化,有興趣的話,不妨留心數一下。 各位發現前面的兩座山峰之間的裂縫加大了,恰似一把剪刀,單看右側,恰似一位妙齡少女,衣著古裝,云髻高聳,飄然聳立,稱為“昭君出寨”。 前面第二山峰的右邊有一高一低兩塊小巖石,低的像狡猾的狐貍,一臉媚笑對著老虎,大的巖石像老虎,一臉懷疑,稱為“狐假虎威”。 大龍湫水源從雁蕩山最高峰海拔1056米的百崗尖上下來的,瀑布景觀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秋冬,雨水稀少,瀑布如珍珠落玉盤;盛夏,特別在雷雨過后,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呈現在我們眼前。周圍共有20多處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