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推薦廣東導游詞越秀公園一
閘坡大角灣
面積14.7萬平方米,大角灣灘長2.45公里,寬50-60米,螺線形灣似巨大的牛角,故名“大角灣”。大角灣海水湛藍,沙質潔凈,可進行日光浴、海水浴和沙浴。馬尾島位于海陵島西南端,與閘坡鎮山嶺相連,海岸線曲折多灣,最長沙環為1公里,三面環海,實為半島。島上林蔭遍布,沿曲徑前行,有巨石列布海灘,或渾圓平整,或突兀峻峭,虎伏獅立,形狀奇特。這里是海島的最西角,為觀日落的最佳地點,當晚霞滿天時,許多游人駐足于此等待“馬尾夕照”。島上有沙灘排球、足球、沙灘牽引傘、沙灘賽馬、駱駝沙灘游、激光射擊等體育設施,讓您盡情享受激情生活。大角灣是海陵島知名度最高的景點,與陽西沙扒月亮灣并稱為“姐妹灣”。
大角灣背倚青山翠嶺,以陽光、沙灘、海浪、海鮮馳名于世,是海陵島知名度最高的景點。大角灣三面群峰拱護,面向浩瀚南海,兩邊大角山與望寮嶺拱衛,灣內風和浪軟,峰頂時有云霧繚繞,景觀層次豐富。
馬尾島
半封閉型海島,總面積1.3平方公里,海灘長約1.25公里,水深適度、海 底平緩、沙質優良,有"海水大浴缸"之稱,適合老人兒童玩樂。島上森林植被豐富,怪石遍布,蟲鳴蝶飛,林蔭小道彎彎曲曲,保留著極濃的原始氣息。山體被海浪千年萬載的沖刷雕琢,形成了亂石灘、海蝕灘、一線天等奇異景觀,細心的游客,除了觀瞻北帝廟、靈曰靈廟和燈塔外,還有碉堡、戰壕、古炮臺等軍事遺址。1992年、1994年馬尾島分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游度假區。海陵大堤是海陵島陸路進出口的唯一通道,也是廣東最長的一座聯陸海堤,長4625米。"陵堤 雪浪"是聞名遐邇的美景,在這里可以觀潮賞月看日出。
閘坡海市
閘坡,是一個以漁業為主的古鎮,每日清晨,碼頭歸船靠岸,這里都會熱鬧非凡。游客可以到這里的大排檔觀賞各種新鮮的海鮮,也可以在此品嘗美味。集中于人民路的"海味一條街"有各種海貨及工藝品,還有陽江特產豆豉、刀具、漆器等。靈谷廟位于海陵島東北部的靈谷村首。廟宇濃墨重彩,輝煌艷麗。供臺主位戰神"靈谷公"既非宗教先祖亦非歷史人物,但卻聲名遠播,香客如云,吸引遠方游客。金沙灘位于海陵島南面,灘長2公里,寬度為80-120米。金沙灘海岸清靜、幽寂,沙呈金色,在這里既可游水嬉戲,也可躺在沙灘上靜觀海鳥出沒。
推薦廣東導游詞越秀公園二
【概述】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萬綠湖風景區游覽!
萬綠湖風景區位于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境內,距離河源市區6公里。1958年,在新豐江河流的亞婆山峽谷筑壩蓄水,建造了華南地區最大的水庫——新豐江水庫,就是萬綠湖的前身。新豐江水庫是一個集灌溉、發電、防洪于一體的水利工程,水庫總面積達370平方公里,庫容量達140億立方米,是廣東省最大的人工湖。現在萬綠湖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
由于水庫地處亞熱帶季風區,一年四季溫和多雨。庫區中植被常年綠色,終年水映碧綠,因此河源人就給新豐江水庫起了一個美麗而富有詩意的名字——萬綠湖。
萬綠湖以水域壯美、水質純美、水性恬美、水色秀美而聞名。萬綠湖的水域壯美是指水域遼闊,湖面面積370平方公里,庫容量139億立方米,最深外達80余米,平均深度30米,猶如山中海洋。
萬綠湖的水質純美是因為湖水清澈純凈、無污染,達到國家一類地表水標準,可直接飲用,并供往東莞、深圳和香港。
萬綠湖的水性恬美體現在,一年四季湖水的水溫幾乎都是恒定的,水溫常年保持在19至23度,非常適合人體。此外,湖區基本不受臺風影響,湖面少有風浪,總是顯得那么恬靜、安分。
水色秀美是指萬綠湖的水綠得迷人!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天氣看萬綠湖,湖水呈現出不同層次的綠色,有墨綠、深綠、碧綠、淺綠、淡綠、粉綠等等。 朋友們,我們現在就去游覽萬綠湖的各個景點。
【送水觀音】各位朋友,大家有看到山頂上有一尊潔白的送水觀音塑像嗎?為什么叫送水觀音呢?
據說很久以前,從中原遷來一批逃避戰亂的客家人在此居住,但不幸遇上了三年的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客家人走的走,死的死,最后只剩下一對年輕的夫妻。眼看就要餓死了,這時門口出現了一位討飯的老太婆,夫妻倆看老太婆可憐,毫不猶豫地把最后一點野菜給了老太婆。突然,老太婆變成了腳踏五彩祥云、手持凈瓶柳枝的觀音。原來,觀音菩薩是特地考驗這對夫妻,并終于被他們舍己為人的精神感動,便決定挽救南湖這里的客家人。于是,觀音便施法術讓這里下了三天三夜的透雨,使之成了河源的魚米之鄉。人們感恩觀音菩薩,把這條江取名為新豐江。當地人還在觀音山上修建了觀音廟,內設觀音坐像,稱為“送水觀音”。
【龍鳳島】龍鳳島是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的一個植物園,面積達60公頃。從空中俯瞰島嶼,東部像一條龍,西部似一只鳳,因此取名 “龍鳳島”。
龍鳳島上有510多種植物。有毛澤東的女兒李訥在1997年游覽萬綠湖時親手種植的榕樹,有100多名粵港小學生在這里營造了1997棵“97香港回歸林”,有廣東省21個城市的城花。
【水月灣】水月灣是萬綠湖的水上娛樂度假中心,設有沙灘泳場、釣魚臺、清水摸魚、撐竹排、小木舟等等。沙灘泳場可同時容納上百人游泳呢。
【客家風情館】來到萬綠湖客家風情館,它是獨具特色的廣東省首創的風情館。館內陳列著五千多件展品,展示、演繹著河源客家的風土人情與喜慶文化。
在圍龍屋式大堂,有雕刻著花鳥的屏風、有吉水歸廳的天井、有寓意財源滾滾來的井面石嵌圖“寶錢”,有立佛案桌,更有天子壁上一幅名家畫的“花好月圓”國畫。
二樓是客家八喜大廳,展示了“客家八喜”和“客家源流”共九個單位: “客家源流”明確指出,我們客家人其“源”在中原,其“流”在“六遷”。歷史上六次大遷徙,成就了客家今日的恢宏與壯偉。
“客家八喜”分別是“添丁之喜”、“金榜之喜”、“喬遷之喜”、“花燭之喜”、“立灶之喜”、“壽誕之喜”、“節慶之喜”、和“豐收之喜”。
【鏡花嶺】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來到鏡花嶺景點,這個景點是根據小說《鏡花嶺》設計的,小說提到百花仙子降生在河源。請大家隨我上山,去看看鏡花嶺內的各種景觀。
雙龜出海:請朋友們從這里遠望湖面,寬闊的湖面上那兩個小島,就像兩只貪玩的烏龜在湖里玩耍呢。兩只烏龜一會兒把頭浮出水面,一會兒又把頭鉆進水里,但它們始終是朝著送水觀音的方向。
綠湖夕照:各位朋友,這里是看夕陽中的萬綠胡的最佳觀景點。當夕陽西下,湖面泛起粼粼金光,當夕陽漸漸隱入山邊,湖面有如燃燒的火焰,又慢慢變成了一抹胭脂紅。
半山歌亭:朋友們,我們客家人喜歡唱山歌是出了名的。在這一個半山歌亭,大家可以放聲歌唱,陶醉這方山水。
萬綠秀色:這里是鏡花嶺的最高點——萬綠秀色觀景臺。往西邊湖面看,湖水平鋪千里,煙波浩淼,浩瀚至極。
鱷魚弄波:剛才上山的時候,大家看過萬綠胡的雙龜出海。在下山的路上,大家又可以看到一條通體碧綠的“鱷魚”,懶懶的橫躺在湖面上,逍遙自在。
飛來蟠桃: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鏡花嶺的北邊碼頭。從這里看對面的山頂,那塊大石頭是不是像一顆桃子?據說,那是百花仙子被貶之前,百果仙子送給百花仙子的禮物。
【結尾】
各位游客,萬綠湖之旅到此結束,歡迎常來萬綠湖度假!
推薦廣東導游詞越秀公園三
各位團友: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陽江旅游。我是您們的導游小偉。現在先由物簡單介紹一下陽江的概況。
陽江位于廣東省的西南部,屬粵西地區,面積7800平方公里,人口約250萬,下轄兩區兩縣一市,即江城區、海陵島經濟開發區、陽東縣、陽西縣和陽春市。陽江的旅游資源非常好,是廣東少見的山海兼優的城市;漁業產值相當大,廣東有十大漁港,陽江占了四個,即閘坡、東平、沙扒、溪頭,尤其是閘坡,早就有“廣東魚倉”的美稱,早20xx年更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國家級中心示范漁港,全國只有六個,而閘坡是廣東省唯一入選的一個。工業以輕工業為主,其中的服裝制造業和五金刀剪業比較發達。
大家在陽東下高速時應該看到不少的刀具廠,最出名的是十八子,此外還有銀鷹、盛達、張氏永光等也非常出名。大家知不知道陽江到底有多少間五金刀具廠呢?告訴你吧,到20xx年止已經有1200多間,到現在估計應該有1500間吧。如果連同家庭作坊式的估計有20xx多間。據統計,陽江的刀剪產量已經超過了全國產量的六成,出口量超過了全國的八成,是名副其實的刀具之城,因而20xx年陽江被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和國家日用五金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命名為“中國刀剪之都”。
海陵島位于南海之濱,陽江市西南端,為廣東第四大島。該島交通便利,經廣湛高速公路至廣州僅3。5小時,是粵西、粵東、粵中的海上中轉站。全島陸地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 1992年6月1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轄海陵、閘坡兩鎮。除宋太傅張世杰廟址和陵墓、古炮臺等名勝古跡外,還有10多處沙灘可供開發為海水浴場,享有“東方夏威夷”、“南方北戴河”之美稱,是一顆鑲嵌在南中國海岸上的明珠。
島名為“海陵”,有人說因島上有個張太傅的陵墓,“海上的陵墓”那自然就是“海陵”了。張太傅就是南宋末年的大忠臣張世杰,曾官至太傅樞密使,大約相當于國防部副部長罷。
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新會涯門那場海戰慘烈悲壯,陸秀夫背著才九歲的宋帝趙昺跳海自盡了。張世杰率領宋軍殘部繼續展轉抗敵,最后在這一帶不幸遇臺風犧牲,遺骸被收葬在這島上的赤坎(力岸)村。但是,古陽江在南朝還屬宋康郡時(約432年),便有海陵令(縣)。即是說,在張太傅之前800多年,已經有“海陵”這地名。
那么,這名字最初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海陵島原名叫螺島(或螺洲),那是因為他的地型像一只橫放著的海螺殼。后來,隨著地質變化,漸漸從海中浮起來,變成了望不盡頭的“海上丘陵”了,這才叫海陵。
我們前面這座草王山上有只巨大的石蟾蜍,別看它屹立在山頂,仔細看看,石上還有許多蠔殼呢。莫非是人們粘上去的?要不是從海上來的?原來這蟾蜍石就是海上的一塊礁石,據史書記載:“海陵舊名螺洲,又名螺島。最高者草王山,山上有磐石,非人力可致,而粘蠔殼。”這就是海陵由一塊海上礁石變成現在的海陵島見證。
推薦廣東導游詞越秀公園四
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大家就叫我好了!
歡迎來到湖光巖風景區,湖光巖風景區位于廣東省湛江市西南部,距市區霞山區約15公里,是雷州半島上的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
現在大家往右手邊看下,旁邊有座山,其實這是一棟樓,湖光巖火山博物館位于廣東省湛江市湖光巖國家地質公園內,是一個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模型演示和大量的圖片文字展示火山地學內容,反映湖光巖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特色和瑪珥湖火山的博物館。
展館內以大量的圖片、文字、實物標本及模型直觀地表現雷州半島這個中國著名的第四紀火山區的火山地質資源,并突出展示火山區中瑪珥湖群的形成與發展史、瑪珥火山的機構、瑪珥湖的科學研究價值及中德科學家對湖光巖瑪珥湖的研究成果。湖光巖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主功能為展覽,同時兼有科普教育、科學交流、友好往來和紀念著名火山地質學家等功能。
旁邊的就是地震館了,大家可以通過地震模擬平臺親身感受火山地震驚心動魄的場面,還可以參觀展板,聽取科普講座,觀看地震錄像、地震地磁儀器,全方位學習地震知識,加深對地震災害的認識,提高地震應急避險和自救自護能力,在游樂中學習防震減災科學知識。
而我們面前的湖就是瑪珥湖,目前世界上僅有兩個瑪珥湖,一個在德國,而另外一個就在這里,而湖光巖的瑪珥湖比德國的瑪珥湖還要大,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瑪珥湖,且保存得非常自然,完整。
14-16萬年前,熾熱的巖漿從地殼裂縫上涌,與沉積層申的地下水相遇,發生強烈的爆炸,大量的水蒸氣、巖漿和碎屑巖石從火山口中噴射出來。火山噴發停止后,形成很深的火口坑,后由地下水和塌陷的圍巖充填,形成現在瑪珥湖。 它主要有四個特征:(1)由地下過熱水沖破地球表面,平地爆炸。(2)爆炸時噴出水蒸汽和碎屑而不是巖漿。(3)湖水面低于海平面。(4)水是地下滲透進來的地下水,旱不涸澇不溢。整個湖面面積2.3平方公里,湖深446米,其中火山泥沉積物400多米,水深20余米。
大家有沒有感覺在這里的溫度和外面有點不一樣?不錯,湖光巖里面終年氣溫比湖外低3度,相對古代來說是個不錯的避暑地方,湖四周是原始雨林區,山上有近百種鳥和幾十種生物,還有一樣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是,在1998年5月28日國防大學將軍班60多位學員首次在湖里發現傳說中4米長的龍魚和近兩米寬的神龜,在往后的時間,相繼有其他游客目睹它們的出現。至于今天大家有沒有機會能見到傳說中的龍魚和神龜就要看大家的機緣了,當然,我也希望能有機會一睹其身影。
請往這邊走,現在我們走的這條路環湖而建,叫環湖路,它像一條彩帶,把沿途的景觀串起來。湖的北邊有白衣庵,隔湖相望的南邊,有建于宋朝的古寺楞嚴寺。沿湖是最近這幾年新建的林帶——雖然是新建的,可是非常有意義。有記者林、將軍林、市長林,還有一片抗非英雄紀念林。沿著環湖路走,我們會看到胡志明親手種下的鐵樹、火山博物館、湖光巖傳說壁畫、千年墻等,然后,就會經過一個負離子區。
大家看下我們身邊的這面墻,這墻上所刻載的是關于湖光巖的神話傳說,第一個是白牛仙子的傳說,大家可以自由閱覽和拍照……看完了,過來這邊看下第二個傳說,金鯉魚!
你們看下,這里有棵大樹,古代印第安人生活的地方生長著一種很毒的植物,叫箭毒木,當地人就經常在樹木的樹干部分割開一個傷痕,讓樹脂流出,當地人便用這種樹脂涂在箭頭上來捕殺獵物。后來英國殖民者侵入此地,印第安人便用這種涂了樹脂的弓箭來抵抗英國侵略者,英軍被這種弓箭射中后立即中毒身亡,從此再也沒有人來侵略他們了。因此這種樹又被稱為見血封喉樹。毒性:乳汁劇毒.若誤入眼中,會引起雙目失明;由傷口進入人體內會引起中毒,使心臟麻痹,血管封閉,血液凝固,在20-30分鐘內死亡,所以得名"見血封喉". 這面墻名字為千年墻,大家可以在上面看到很多文字,這都是關于湖光巖和瑪珥湖的。
現在大家是否感覺到空氣特清新?不錯,我們已經進入高濃度負離子區了,這片原始樹林就是一片高密度負離子區。 負離子是空氣中帶負電荷的氧離子,能降塵、滅菌、凈化空氣,對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有很好的輔助功效。湖光巖負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105688個,是正常含量的200倍。在國外的負離子區逛一趟,要收5美元呢,現在我們來到湖光巖負離子區,要好好地享受享受啊!
大家注意看道路右側的山體,這里是天然的火山展覽館。請大家欣賞一下:紅色的是火山灰,還有火山礫、火山彈??,大家現在看到的火山地質遺跡是非常珍貴的,從火山剖面的構造,我們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16萬年前的這次大爆炸的實況。其中這種特殊的層狀結構,是由火山角礫和層凝灰巖構成的,由于爆炸時的能量巨大,地殼的巖石被粉碎成大量不同大小,不同重量的塊狀物,在風、水、重力的作用下,大的先落下來,輕的可以在空中飄浮很長時間才落下來,自然分層,由于噴發的時間長,可能達幾個月甚至是幾年,所以形成很多層次。科學家可以根據巖石的層序和其中的古生物化石復原本地區的植物分布和氣候狀況,對我們預測未來環境和氣候變化有重大意義。特別是湖底的沉積物,每年以0.265cm的速度不斷上升,現已達到400多米,十六萬年來的天地冷暖、風雨晴雪全都可以從沉積層中了解到,真是一部大天書。 展覽館出來,經過“非他不長石”。茶亭后,便到古剎楞嚴寺。楞嚴寺初建于隋末,距今有1480多年的歷史。寺廟,大家一定見得多了。但是,楞嚴寺一定是世界上為數不多、依在16萬年前火山巖體上建成的寺院。北宋靖康七年(公元1120xx年),僧人釋琮在此結草為庵,供奉的是如來三寶佛,號稱“白云祥庵”。到了清代,這座寺廟更名為“楞嚴寺”。熟悉佛經的朋友都知道,“楞嚴”二字取自佛教《楞嚴經》,表示佛法堅強的意思。有趣的是“楞嚴”兩字與雷州方言“靈驗”同音。可能是當地人覺得這里的神仙有求必應吧,所以這里香火鼎盛,香客遍布世界各地。求財生財,求福有福。如果我們中間有和文字打交道的朋友,我建議您到廟中好好感受一下,回去后也許就會思如泉涌、妙筆生花。
楞嚴寺為二進廳殿,現成四合式庭院,廳堂、屋頂、四周墻壁繪有彩色壁畫,而寺內右側巖壁上刻的李綱的兩首詩:《贈琮師》和《還至城月別琮師》,更是李綱在廣東不可多得的遺跡。寺內供有如來等30多尊佛像,楞嚴寺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大雄寶殿。大家進去一探究竟吧。
大家抬頭看大門上的“湖光鏡月”四個大字,這是清朝時期我國第一任駐美大使陳蘭彬所書。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依天然火山巖洞修建的大雄寶殿了,是不是非常獨特?大家抬頭看屋頂上的巖壁,那里有三個字“湖光巖”,這三個字就是宋朝宰相李綱寫的。楞嚴寺遠近山水特別美,寺門臨湖,波光映照著紅墻綠瓦,竹樹婆娑,與之掩映成趣。寺室深藏,色香古雅。每當霧紗籠罩寺內外時,總給人一種神秘幽深的感覺。這座寺廟也一直是香火不斷,信徒絡繹不絕。楞嚴寺和“湖光巖”摩崖石刻被列為湛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各位朋友,這里是宋朝著名宰相李綱的題詞:湖光巖。相傳,李綱到此之后,與當時楞嚴寺住持、老友兼同鄉釋琮在寺內長談。窗內推心置腹,窗外月上中天,湖上水波蕩漾。一代名相李綱,心中忽有所動,揮筆寫下“湖光巖”三個大字。大家試想,當時李綱因力主抗金被貶海南,途經雷州半島,心情不大好,卻能寫出如此剛勁有力、飄逸灑脫的字,說明湖光巖的確是一個讓人見之忘俗的地方。據說,李綱寫完后,那字就變成三只天鵝飛到殿頂,化為今天我們看到的“湖光巖”三個大字。
各位團友,由于時間問題,今天我們的湖光巖之旅將要結束了,希望大家能記住這中國罕見的瑪珥湖——湖光巖。
推薦廣東導游詞越秀公園五
海陵島位于南海之濱,陽江市西南端,為廣東第四大島。該島交通便利,經廣湛高速公路至廣州僅3.5小時,是粵西、粵東、粵中的海上中轉站。全島陸地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 1992年6月1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轄海陵、閘坡兩鎮。除宋太傅張世杰廟址和陵墓、古炮臺等名勝古跡外,還有10多處沙灘可供開發為海水浴場,享有“東方夏威夷”、“南方北戴河”之美稱,是一顆鑲嵌在南中國海岸上的明珠。
島名為“海陵”,有人說因島上有個張太傅的陵墓,“海上的陵墓”那自然就是“海陵”了。張太傅就是南宋末年的大忠臣張世杰,曾官至太傅樞密使,大約相當于國防部副部長罷。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新會涯門那場海戰慘烈悲壯,陸秀夫背著才九歲的宋帝趙昺跳海自盡了。張世杰率領宋軍殘部繼續展轉抗敵,最后在這一帶不幸遇臺風犧牲,遺骸被收葬在這島上的赤坎(力岸)村。但是,古陽江在南朝還屬宋康郡時(約432年),便有海陵令(縣)。即是說,在張太傅之前800多年,已經有“海陵”這地名。
那么,這名字最初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海陵島原名叫螺島(或螺洲),那是因為他的地型像一只橫放著的海螺殼。后來,隨著地質變化,漸漸從海中浮起來,變成了望不盡頭的“海上丘陵”了,這才叫海陵。我們前面這座草王山上有只巨大的石蟾蜍,別看它屹立在山頂,仔細看看,石上還有許多蠔殼呢。莫非是人們粘上去的?要不是從海上來的?原來這蟾蜍石就是海上的一塊礁石,據史書記載:“海陵舊名螺洲,又名螺島。最高者草王山,山上有磐石,非人力可致,而粘蠔殼。”這就是海陵由一塊海上礁石變成現在的海陵島見證。
【閘坡】
各位游客,穿過大嶺埂隧道,就是閘坡鎮了。關于閘坡名字來歷,有人說是從前男人出海了,家里的婦女常站在高坡上眺望,等待丈夫回來,所以叫“站坡”;陽江淦民發音“站”、“閘”不分,所以又叫“閘坡”;又有人說,閘坡原來是建立在一個很雜亂的山坡上,所以叫“雜坡”……凡此種種都是望文生義,其實閘坡名字的來歷,源于馬援廟門的楹聯。
古時候,陽江沿海的島上,漁民樂天知命,過著祥和的日子。傳說不知什么時候起,海上游來了一條孽龍,經常興風作浪,漁家的日子從此就不太平了。海嘯一來,家破人亡,滿目瘡痍。后來東漢的伏波將軍馬援途徑陽江,知道這種情況,就從海上吆喝調來一塊大石頭,把波浪鎮住,
這塊大石頭就是現在閘坡鎮前面的“蝴蝶洲”。從此,海不揚波,漁民也紛紛遷來,便成了一個新漁港。為了紀念這位伏波將軍馬援,人們就在海邊山上建了一座馬援廟,廟門口撰寫這樣一副對聯:“叱石默佑舳艫穩, 閘波維持海陵平”意思是:馬援將軍把大石頭移到這里,保佑了漁船的安全;大石把波濤閘住了,從此風平浪靜,維持了海陵島的安寧。后來,當地漁民感激、懷念馬援將軍“叱石閘坡”之恩,便把這新港命名為“閘坡”。
【大角灣景區】
大角灣位于海陵島閘坡鎮東南,是海陵島知名度最高的景點。雖然海陵島面積不大,只有108平方公里,可是沿岸卻分布著12個形態各異的沙灘。而大角灣以得天獨厚的優勢,經過多年的整體規劃和統一建設,目前已成為海陵島旅游資源綜合評分最高的景點。20xx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區。
現在我們到了景區門口,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和美麗的沙灘。大角灣灘長2.45公里,寬50~60米,螺線型灣似巨大的牛角,故名大角灣。大角山與望寮嶺兩邊拱衛,灣內波沖浪涌,華山頂上時有云霧繚繞,正所謂山無水不秀,峰無云不媚,所以這里的景觀層次豐富。這里的水質、噪音、空氣均達國家一類標準。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這里的沙質,金黃潔凈,沙樣平均粒度0.35mm,為國際海水浴場最佳粒質0.3mm~0.4mm的中間值,堪稱沙粒質量中的“世界之鉆”。現在,請看中間這個陽光下熠熠生輝的海螺雕塑,它已成為大角灣的標志。這座雕塑是銀色浪花托起了一個碩大的海螺,這因為一是海陵島以前被稱為“螺島”、“螺洲”,海螺象征著海陵島,二是島上的漁民出航之前都會吹奮進的螺號聲,海螺也代表海陵人民勇于進取的精神。
大角灣以其良好的自然資源條件,每年吸引了上百萬的游客。根據游客需要,現在已將大角灣分為不同的功能區:東邊是以體育運動為主的東浴場,這里曾主辦亞洲沙灘排球錦標賽、全國九運會沙灘排球賽,以體育為載體還開辦了陽江市第一、第二屆旅游文化節;中間是以大眾娛樂為主的大眾浴場,是大角灣的核心,全國帆板錦標賽暨帆板冠軍賽曾在這里舉行;西邊配合南方假日酒店設置了沙灘園林吧,游客可以在這里聽濤聲,品茗茶,悠閑自得的氣氛令人陶醉。
【馬尾島】
各位游客,在美麗的海陵島還有一個魅力小島叫馬尾島。這小島位于海陵島西南端,與閘坡鎮山嶺相連,海岸線曲折多彎,三面環海,實為半島。相傳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一怒之下驅散了天馬,任其各自放縱逍遙,竟有一匹在此流連忘返,終于化為山脈長伴海陵,長長的馬尾變成了馬尾島。老人們會指著間隔數十米的大洲、洲仔二島,告訴我們那便是“馬鞍”。
從閘坡港出發渡海去馬尾島,乘機艇約20分鐘行程。馬尾島上林蔭遍布,沿曲徑前行,有巨石列布海灘,或渾圓平整,或突兀[wù]峻峭,虎伏獅立,形狀奇特。前望大海澎湃,近處沙細灘平。攀石隙而過,就是寧靜安謐的馬尾灣海水浴場。海底平緩,水面平靜。水中安全地帶寬闊,頗受游人青睞。值得一提的是“馬尾夕照”,這里是海島的最西角,是觀日落的最佳地點。晚霞滿天時,許多游人駐足于此等待,直到塵世的喧囂、人間的煩躁隨著那片刻的輝煌沉入海面。
推薦廣東導游詞越秀公園六
佛山祖廟建筑群位于祖廟路二十一號佛山市博物館內,由祖廟、孔廟、碑廊、陳列館和園林組成,占地1860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文明旅游區示范點、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祖廟建于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歷經20多次重建和擴建,現存以萬福臺、靈應牌坊、錦香池、鐘鼓樓、三門、前殿、正殿、慶真樓等明清建筑為主,具有典型的嶺南建筑風格
萬福臺建于清初順治十五年(1685年)。建筑以歇山頂、不用斗拱、面寬三開間、進深二開間。分前后臺,前臺三門敞開,是專供演戲用的戲臺。
靈應牌樓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將祖廟“敕封”為靈應祠時所建。牌樓設計嚴格,結構精密。為三樓三層式,第一層為歇山頂,第二、三層為廡殿頂,檐、柱間大量使用斗拱,飛檐疊翠、層出不窮。
三門為景泰初年所建,是整座祖廟的門面。面寬九開間共31.7米,頂部裝飾一條1米多高,30多米長手工藝陶塑人物瓦脊。檐下有通欄貼金木雕花衽。整個建筑考究,給人以壯麗、威嚴之感。
前殿建于明宣德四年(1420xx年),為歇山頂式建筑,正脊亦有清光緒年制作的雙面陶塑人物瓦脊一條。檐下為如意斗拱,層層相疊,雄偉壯觀。
正殿建于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式樣為歇山頂,正脊有清光緒年間添加的陶塑人物瓦脊、垂直及線脊神仙走獸。殿周三面圍墻,南面敞開,中間為天井。殿內置有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制作的北帝造像和石雕神案,以及清代的大型貼金夾(纟寧)神像等,使大殿更顯威嚴肅穆。
慶真樓建于清嘉慶年(1796年)。樓高三層,面寬進深各三間,鍋為歇山頂,正脊有光緒年間后加的陶塑人物瓦脊一條,梁架抬梁式,檐柱為花崗巖石方柱。
祖廟右建筑除本身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外,其陶塑人物瓦脊、木雕、石雕、磚雕、灰雕等建筑裝飾,琳瑯滿目,栩栩栩如生,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有“古祠藝宮”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