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題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讀書心得及感悟一
各縣(區)、市直各部門必須牢固樹立“中心城市”意識,大力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切實抓好市、縣、鎮(鄉)三級中心城市建設,以中心城市大突破帶動經濟社會大發展、大跨越。
一要著力抓好“一中心三組團”建設。建設“一中心”,就是要強力推進建成區綜合提升和新區建設,著力打造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建成區綜合提升,要堅持改造、建設、教育、管理“四管齊下”,強化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當務之急,要強力推進城中村改造建設。城中村是城市的傷疤,也是城市的亂源。
推進中心城市綜合提升,必須將城中村改造作為重中之重來抓。要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規劃先導、合理布局,整片改造、安置先行,統籌兼顧、多方共贏”的原則,扎實推進堯當、戚城、婁店等23個城中村改造工程,力爭20xx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區建成區內所有城中村改造任務。舊住宅小區、棚戶區、大雜院是影響城市形象的焦點,是城市建設管理的難點,必須下決心、下真勁、動真格,強力改造。底前要力爭完成大雜院改造。要加快推進勝利路東延、石化中路等建成區路網項目建設,加快火車站站前路廣場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強力推進中原市場、勞動市場、大慶市場等市場改造建設。要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狠抓城市“六亂”治理,嚴格城市市場監管,加大城鄉結合部尤其是入市口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堅決消除城市臟亂差現象。新區建設,要按照“三年見成效、五年成規模”的目標任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
要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的溝通對接,爭取《新區建設總體方案》盡早獲批。要堅持規劃先行、基礎設施跟進、項目統籌開工。要切實做好新區起步區概念規劃、核心區城市設計、城市水系、風貌景觀、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要加快建設并完善新區起步區路網、電網、供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開工建設引黃調蓄水庫、教育園區、國際雜技文化產業園、商檢海關商務綜合辦公樓、移動公司通信生產樓等一批項目,統籌推進行政、文化中心等項目前期工作。結合水系規劃和引黃調蓄水庫、引黃入冀補淀段工程建設,實施濮水河、馬頰河、第三濮清南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讓城市之水動起來、活起來、清起來、靈起來。以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各功能分區建設,建成一批整體布局完整、功能特色鮮明、多樣化多層次的城市綜合體,努力打造靈韻濮水、秀美龍都、活力智城、生態宜居的現代復合型城區。
加快“三組團”建設,就是要加快縣城、清豐縣城、工業園區三個副中心城市組團建設。縣、清豐縣、工業園區要圍繞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新區空間發展規劃,高點定位、及早謀劃,加強與主城區的融合互動,逐步實現與中心城市的一體化對接,著力打造空間相對獨立、基本服務功能完善、產業支撐有力的城市組團。要加強電力電網、網絡通信,供氣、供水、供熱、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要建設完善的文化、體育等服務設施,加強對城市的改造提升和綠化亮化,因地制宜構建各具特色的水系,提升宜居水平。要加快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務區(街)的規劃建設,使之成為服務區域、帶動周邊的核心載體和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的增長點。
二要著力抓好縣域中心城市建設。縣域中心城市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撐。南樂、范縣、臺前要打造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善、承載輻射能力強的縣域中心城市。要按照“規劃先行、適度超前、市場運作、突出建設、強化管理”的思路,科學定位,突出優勢,彰顯特色,以現代城市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要突出內涵式發展,完善功能,提升品位。重點要抓好城中村、舊城片區改造,做好城市街道、沿街建筑、背街小巷的綜合整治,綠化美化亮化城市,力爭20xx年基本完成綜合提升任務
。要加快新區建設,拉升標桿,適度超前,進一步提升城市承載力和輻射力。要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建成完善的供電、供水、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合理布局教育、醫療、文化等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涵蓋商貿、居住、休閑娛樂等功能的綜合商業街區和商業綜合體;以城市公共游園、縣鄉道路、村鎮周圍為重點,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積極開展創建活動,提高管理水平,做強做美城市。
三要著力抓好小城鎮建設。注重發揮中心城鎮連接城鄉的關鍵節點作用,切實打造吸納農村人口就近轉移的重要載體。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做好基礎、建管并重”的原則,以促進城鎮“擴域、增容、升級”為目標,完善城鎮功能,建設成為連接縣域中心城市、輻射新型農村社區,特色鮮明、設施完善、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的小城市。全面推進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向鎮區延伸,提升供電、供水、通信保障能力;完善小城鎮生活居住、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社會保障、集貿市場等配套功能。
鼓勵具有一定特色產業基礎的鄉(鎮),規劃建設新城和專業園區。加快推進撤鄉建鎮,力爭5年內全部完成鄉改鎮。落實好鼓勵鄉(鎮)加快經濟發展及城鎮建設的政策,調動鄉(鎮)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大幅度提升鄉(鎮)的綜合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