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寫三年級教案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教學輔助工具,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下面是一些三年級教案范文,供教師們參考和借鑒,希望能激發教師們的創新思維。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一
時間像箭一樣飛快。今天早晨7時,我去打游戲,打著打著就到了中午12時。媽媽對我說:“走,咱逛街去。”我不假思索地說:“好。”我們騎著電動車,去了菜市場、超市、游樂園、公園等好玩的地方。等到我們準備回家的時候,已經下午4:00了,到家4:30,然后媽媽又做飯,吃完飯的時候是下午6:00。
一天過得真快,今天過去了,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也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一分一秒,不要浪費時間。
我的回復:玩了一上午游戲呀,這樣可不好。周末玩也要合理安排時間的哦,不要把時間都放在玩游戲上。我想,以后你會更合理的.安排你的時間的。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在認識年月日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24時計時法,并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時刻,在能力上要求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遷移,培養善于思考、發現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并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場景,認識24時計時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意識到時間的寶貴,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重點:
24時計時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互化。
教學突破: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大課堂的容量,將抽象知識形象化,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準備:
鐘面模型、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入新課。
1.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課件出示圖片)。
2.話說一天豬八戒收到了一張請柬,打開一看,(課件演示)。
茲定于6月10日7時在瑤池舉行蟠桃宴,請天篷大元帥屆時光臨!
王母娘娘。
3.原來是王母娘娘要請他赴宴。這下可把他樂壞了,第二天天還不亮,他就一個骨碌爬了起來,匆匆趕往瑤池去赴宴,可是他從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時,瑤池的大門才姍姍打開。
4.這是怎么回事呢?
5.請柬上的時間該怎么修改呢?(課件演示:晚上7時)。
6.一天中原來有兩個7時,那一天中還有兩個幾時呢?(學生回答)。
7.下面咱們把同學們說的這些時間按先后順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誰知道?(學生回答)大家都見過這個場面嗎?(課件出示春晚倒計時場面)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計時的場面,當時針和分針同時指向12的時候,舊的一天結束了,新的一天開始了。
8.利用活動鐘表熟悉普通計時法,豐富感知。(播放活動鐘表課件)夜里的12時就是一天的開始,接下來就是凌晨1時,凌晨2時……。夜里12時,這一天就結束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設計說明:學生在此之前,學習了鐘表的初步認識,只會讀鐘表上的時刻,以及時、分、秒之間的簡單換算,通過調查了解到,大部分學生生活經驗比較匱乏,只會讀表,對普通計時法、一天24小時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這些又是學習24時計時法所必備的。所以在這節課一開始我先安排這樣一個環節,喚起生活經驗,加深學生印象。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三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等方法,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引導學生從圖片中獲取有意義的數學信息,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掌握解學問題的基本方法。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時間的簡單計算是在學生認識了時、分、秒基礎上進行教學。單位的換算,要注意緊密聯系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1時=60分,1分=60秒),由于學生沒有學習兩位數的乘除法計算,單位換算時注意給出數目較小的,用加減法計算就能進行的單位換算。時間的簡單計算創設學生熟悉的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建立起經過時間的計算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教學中滲透并強化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3.滲透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教學難點:
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二、探究新知。
(一)單位換算。
1.從熊堡到學校,熊大熊二誰用的時間少?為什么2時=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1時是60分,2時就是2個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學間相互說一說。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練一練:3分=()秒600分=()時。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獨立思考,然后與你的同學交流交流。
(二)時間計算。
1.9月1日,小明背著書包上學去了!
課件出示:
2.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有意義的數學信息?(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3.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4.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信息。
5.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1)直接數一數,7:30到7:45分針走了15分鐘。
(2)7:30到7:45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6.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對嗎?你是怎么想的?(7:30過15分鐘就是7:45,15分鐘是對的。)。
7.寫上答語。(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
8.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9.整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誰來說說?師做整理板書: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三、鞏固新知。
1.填一填。
2.做一做。
3.課本第7頁第8題。
4.課本第8頁第9題。
晚點是什么意思?這題怎么解決?你是怎想的?
四、課堂總結。
1.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我們今天是怎樣學習新知識的?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四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主題圖課件(或掛圖)、各種鐘表,鐘面模型,口算卡片。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大家在電視上看過火箭發射衛星嗎?發射前要怎樣?
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1。
學生可能會舉例:火箭發射、跑步比賽等。
二、自主探索,學習1分=60秒。
1.探索計量“秒”的工具。
師:像“秒”這樣小的單位又該怎樣計量呢?這里有一個鐘表店(課件出示),你認為哪些鐘表是可以計量“秒”?把你的想法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廣泛發表意見。可能會有以下的發現:
(1)電子表(或鐘)。
(2)有秒針的鐘表。
2.學習1分=60秒。
教師演示鐘表模型,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
學生演示學具,教師巡視。
在反饋匯報的'基礎上,教師總結秒針和分針的運行關系,即秒針走1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要求學生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三、體驗1分鐘有多長。
1.建立1分鐘的觀念。
師:1分鐘到底有多長呢?我們來仔細地看一看。
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數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鐘。
師: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現在給你們1分鐘時間,同學們自己數自己的脈搏。
教師出口算題30個題,看學生能做多少。
2.聯系實際,完成練習十四第10題。
3.初步了解鐘表歷史。
師:如果沒有這些鐘表,我們又有什么辦法知道時間在1分、1秒地過去呢?
在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播放課件,出示一些古代計時的工具。
師:有興趣的同學再去找一些資料,下次開一個新聞發布會。
四、課堂小結。
小結后,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反饋。
師:你估計得怎樣?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驗證一下時間,也可以請親戚朋友幫忙。
“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由于“時分秒”時間單位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盡管學生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于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上這單元前,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課前做了個測試,發現班上的學生幾乎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象,我從四個方面開始教學:
一是認識鐘面。我利用教具鐘讓學生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教具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系。
三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四是學生不僅要獨立探索,還要有合作交流。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五
教學目標:
1、從“審奧情景”引入鐘面,使學生認識鐘面。
2、初步了解時、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3、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及按時作息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認時間、了解時、分的關系。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手段:
鐘表模型(教具、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申請奧運會成功情景圖。
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場面?
在什么時間?
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得出:從文中的文字和鐘面上知道的。
師:還可以怎樣知道具體時間?
3、日常生活鐘表的種類很多,(教師出示一些鐘表)你能說出哪些關于鐘面上的知識來?
二、問題探究。
1、引導學生觀察鐘面:教師拔出9時整。
問:現在是幾時?
時針指著幾?
分針指著幾?
2、教師再撥一時刻繼續問:這時時針指著幾?分針指著幾?
再撥幾個整時一次類推……。
問:你發現了什么?
3、教師板書: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時就是幾時。
4、教師撥出9時10分問:
現在是幾時又過了幾分?
這時時針怎么樣?分針指著幾?
5、教師再撥一時刻繼續問:
這時時針怎樣?分針指著幾?再撥幾個一次類推……。
問:你有什么新發現?
學生匯報老師板書:分針剛走過幾,分針走過幾個小格就是幾時幾分。
7、教師出示9:00,9:08。
問:這樣的時間你認識嗎?引導認識電子鐘面上時間的方法。
8、完成“試一試”其他題目。
三、體驗感悟。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教師出示四個帶有時間的鐘面,說一說是什么時間?那時你在干什么?
2、引導學生交流匯報后得出:
7:45上學。
9:05做課間操。
10:25正在上課。
3:25正在踢球活動。
3、完成第2題的“連一連”。
匯報交流。
四、實踐應用。
1、完成第4題的游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游戲。
教師撥,學生說。
學生撥,教師說。
2、作業:完成第3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會認電子表上的時間,能用電子表顯示方式寫時間;初步認識了鐘面上的時間,知道1時=60分,時針走過幾時就是幾時,分針走過幾個小格就是幾分)。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六
1、從“審奧情景”引入鐘面,使學生認識鐘面。
2、初步了解時、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3、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及按時作息的教育。
認時間、了解時、分的關系。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
鐘表模型(教具、學具)。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申請奧運會成功情景圖。
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場面?
在什么時間?
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得出:從文中的文字和鐘面上知道的。
師:還可以怎樣知道具體時間?
3、日常生活鐘表的種類很多,(教師出示一些鐘表)你能說出哪些關于鐘面上的知識來?
二、問題探究。
1、引導學生觀察鐘面:教師拔出9時整。
問:現在是幾時?
時針指著幾?
分針指著幾?
2、教師再撥一時刻繼續問:這時時針指著幾?分針指著幾?
再撥幾個整時一次類推……。
問:你發現了什么?
3、教師板書: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時就是幾時。
4、教師撥出9時10分問:
現在是幾時又過了幾分?
這時時針怎么樣?分針指著幾?
5、教師再撥一時刻繼續問:
這時時針怎樣?分針指著幾?再撥幾個一次類推……。
問:你有什么新發現?
學生匯報老師板書:分針剛走過幾,分針走過幾個小格就是幾時幾分。
7、教師出示9:00,9:08。
問:這樣的時間你認識嗎?引導認識電子鐘面上時間的方法。
8、完成“試一試”其他題目。
三、體驗感悟。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教師出示四個帶有時間的鐘面,說一說是什么時間?那時你在干什么?
2、引導學生交流匯報后得出:
7:45上學。
9:05做課間操。
10:25正在上課。
3:25正在踢球活動。
3、完成第2題的“連一連”。
匯報交流。
四、實踐應用。
1、完成第4題的游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游戲。
教師撥,學生說。
學生撥,教師說。
2、作業:完成第3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會認電子表上的時間,能用電子表顯示方式寫時間;初步認識了鐘面上的時間,知道1時=60分,時針走過幾時就是幾時,分針走過幾個小格就是幾分)。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七
在()里填上時間單位。
1.一節數學課上了40。小紅上午在校時間約4()。
2.小芳跳繩20下用了15()。課間休息10()。
3.小明吃飯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題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約8()。王艷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車去上海用了5()。晚間新聞聯播時間大約是30()。
6.看一場電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大約7()。
7.從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約1()。
8.脈搏跳10次用了8()。跑100米需要13()。
9.小紅下午在學校的時間是2()。一集電視劇的.播放時間是50()。
10.小惠每天晚上睡覺9()。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約用了5()。
11.學生一天在校時間大約是6()。爺爺每天晨練1()。
12.運動會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八
一、教學目標:
1、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利用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進行簡單換算。
2、能根據鐘面,計算經過時間。
3、在回顧時、分、秒的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索實踐的能力以及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度。
二、教學重點:
熟練讀出鐘面上的時刻。
三、教學難點:
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接近正時的時刻經過時間的計算。
四、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來上一節復習課,課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鐘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們復習什么?板書:時分秒的復習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關于時分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同桌交流一下,回憶不起來的可以翻一翻書。
(二)梳理內化提煉方法。
全班交流,師隨機引導,并適時板書。
(1)鐘面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時針走一個大格是1時,分針走一個小格是1分,秒針走一個小格是1秒。
(2)時分秒的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4)會讀鐘面上的時刻指一生結合鐘面講讀法,再指一優生結合鐘面講時針不好確定時的讀法。
(三)分層練習提高能力。
做在練習本上,指生讀答案,選1題說說是怎么想出來的。
(2)數學書94頁第11題(現場反饋)。
(3)數學書94頁第12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2、為了獎勵大家,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大家拿出鐘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撥一個時刻,另一人快速讀出來,然后再交換角色。
3、小麗同學有堅持記日記的習慣,自從學習了時分秒的知識,她專門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指生讀。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九
一、填空:
1、在鐘面上,時針從7走到8的時間是()小時,時針走1小時,分針正好走()圈,是()分。鐘面上一共有()個大格,()個小格。
2、在鐘面上,秒針走一圈是()秒,分針走了()個小格,是()分。秒針走一小格是()秒,分針走一小格,秒針走()小格。
3、7時30分到10時30分,經過()小時。時針從7到11,經過了()小時。分針從2走到6,共走了()分鐘。
4、學校下午2時上第一節課,每節課40分,第一節下課是()時()分,課間休息10分,第二節是()時()分上課,()時()分下課。
5、看一場電影用了2(),早上小明8()上學。
6、1時=()分1時20分=()分7分=()秒。
120分=()時100分=()時()分6時=()分。
240秒=()分360分=()分。
7、鐘面上有3根針,分別是()、()、()。
8、我們現在所學的.時間單位是()、()、()。
9、時針指在4上,分針指在12上,表示()時。分針從12走到12,是()分,是()小時。
二、看鐘面再填空:
三、看鐘面填空,并在()里寫出從一個鐘面到下一個鐘面中間經過的時間:
四、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小明吃午飯用30()。2、王老師每天工作時間是8()。
3、飛機飛行1000米需要2()。4、一節課上40()。
5、上午再學校的時間是4()。6、小牛每天休息7()。
7、我們8()出發。8、跑100米用了60()。
9、18()開始吃晚飯。10、我們放學的時間是11()30()。
五、在里填上“”、“”、“=”:
50分1時3分45秒3分半時40分。
100秒1分2時120分4分40秒。
100秒2分300分3時1時15分115分。
90秒1分30秒4時200分3分180秒。
六、判斷:
1、分針走一圈是1分。()2、媽媽早上7:00起床。()。
3、100秒=1分()4、晚上7時新聞聯播開始。()。
5、小明下午2:00到校,4:30分放學,下午在校的時間是2小時30分。()。
6、分針走一大格是1分。()7、鐘面上最短的針是分針。()。
8、時針、分針和秒針重合的時刻是12時。()。
9、看一場電影的時間是1小時。()10、飛機是上午8時起飛的。()。
11、時針從5走到9,走了40分。()12、小芳做早操用了5分鐘。()。
13、秒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14、媽媽每天工作8小時。()。
15、吃午飯的時間是11時30分。()16、半小時就是30分。()。
17、小明寫一個大字需要60分。()。
18、電子表上顯示6:45就是6時45分。()。
七、應用題:
2、王師傅每分鐘做8個零件,從8:00到8:15分,一共可以做多少個零件?
3、小明從家到學校走了40分鐘,在7;30到學校,小明在什么時間從家出發?
4、老師從9時40分開始開會,開了40分鐘,會議應在什么時間結束?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十
教學目標:
1.這是一節以聲樂為主、律動為輔的綜合課。學生通過自學和教師指導的學習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
2.為歌曲創編律動。
一、律動。
1.初聽音樂,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動感十足的歌曲,請同學們邊聽邊跟著樂曲的節奏打拍子。
2.復聽音樂,同學們的節奏感真強,這一遍我們再聽的時候,請大家跟我一起做律動。
二、教唱歌曲。
1.范唱同學們的動作非常優美,現在請大家休息休息,聽老師把這首歌曲給大家唱一遍。
3.學唱歌曲。
請同學們跟著錄音自己學唱歌曲。
4.指導糾正。
5.鞏固新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十一
兒童學習概念一般都要經過直觀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內化成概念這一過程。銳角和鈍角的教學屬于概念教學。考慮到建立銳角和鈍角的概念要以直角為判斷標準,我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直角出發,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讓學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學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準確地找出屋頂上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屋檐上的角是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銳角和鈍角的表象,直觀地認識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銳角和鈍角的平面圖形(幾何角),順應兒童認識的規律。學生親身經歷了數學知識的抽象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和無限趣味,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萌發了學習興趣。
二、讓學生在有趣的綜合活動中鞏固和應用銳角和鈍角的概念。
活動化、個性化是課堂發展的重要趨勢。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做”數學,演繹數學,我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把練習九的第2題的一個直角設計為學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來的鈍角。有的學生說直角,有的學生說鈍角,產生爭辯。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進行判斷的方法,在矛盾沖突中自然地突破了難點。然后通過“找平面上的銳角和鈍角”“走進生活找銳角和鈍角”“小組合作做銳角、鈍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畫出銳角和鈍角”和“數圖形中直角、銳角和鈍角的個數”等活潑有趣的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興趣盎然,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后讓學生應用銳角、直角和鈍角以及所學過的圖形設計一副美麗的圖案,學生思維活躍,有的畫導彈,有的畫汽車和房子,有的畫坦克,有的畫澆花機器人,有的畫書,還有的畫鬧鐘,等等。既加深了對這三種角的認識,又還原于生活,讓學生個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力,還滲透了數學美,培養了學生合作的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感知時間單位“秒”,體驗秒是比時和分小的時間單位,幫助學生建立“1秒”和“幾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準備:錄像、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初步感知時間單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學們,知道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咱一塊上課,高興嗎?同學們還記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點59分)嫦娥1號發射的情景嗎?在這個場景中還藏著一些數學知識呢,想再次來回顧一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嗎?好,讓我們跟著指揮長一起來為它倒計時加油吧!
(播放發射倒計時時刻)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7、6、5、4、3、2、1!
誰找到了藏著的數學知識了?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剛才我們每數一個數的時間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種時間單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呢?生舉例。
師小結:劉翔在奧運會上用12秒91的成績奪得了男子110米欄的冠軍;這是我們過馬路時,常常看到的紅綠燈,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也是用秒來計時的。
師小結:在生活中用到“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地方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
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直觀感受1秒和幾秒。
(一)觀察鐘面模型,復習舊知。
師:(出示鐘面)還認識它嗎?請學生來介紹一下時鐘。
(二)多種感官參與,建立1秒概念(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
1、認識秒針和1秒。
師:在鐘面上還有一個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來(秒針)誰來描述哪顆針是秒針呢?(又細又長的那顆)。
師:那秒針是怎樣計時的呢?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聽,認真看,鐘面上的秒針是怎么走的?(課件演示:鐘面上,秒針伴著“嘀噠”聲走了幾小格。)生自由回答。
師:秒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呢?
生: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就是一秒。
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2、體驗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過渡:秒針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長呢?我們靜靜的來感受一下1秒有多長。
(1)(鐘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嗎?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次要想一個辦法在心里記一記1秒有多長。
(2)說一說,你是怎么記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腳、說2個字、點一下頭)。
(3)你感覺1秒怎么樣?(學生發表意見。)。
師小結:1秒的確很短,秒是比時和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三)互動體驗,感受幾秒,加深對1秒的認識。
1、體驗10秒。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請你閉上眼睛,來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長。當你覺得到10秒了就睜開眼睛,悄悄的舉起你的小手,記住你看到的是幾秒鐘。
學生活動,然后反饋。
2、感受15秒。
學生活動。
師:看來同學們的感覺是越來越準了。
3、游戲活動。
師:這個游戲有意思嗎?現在同桌兩人,自己定時間來感受,一個同學看鐘面,另一個同學感受,交換進行。互相幫助,調整好節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四)體驗探索,發現1分=60秒。
師:剛才小朋友們表現得很好,鼓勵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師要送一個禮物給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樂來輕松一下,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這段音樂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樂“梁祝”。)。
師:這段音樂有多少秒?
師:這段音樂究竟有多少秒,讓我們伴著秒針的走動,再次來欣賞一下這段音樂。不過這一次,請你仔細觀察秒針走動時,分針有什么變化?(再次播放這段60秒的音樂,畫面顯示秒針從12開始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
師:秒針走了多少秒?這段音樂是多少秒呢?
生:秒針走了一圈,分針走了1小格。
師:秒針走一圈是多少時間呢?分針走了1小格呢?
生: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鐘。
師:我知道這段音樂是60秒,現在又說是1分鐘。到底是1分鐘還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書:1分=60秒。
課堂小結:讓我們回憶一下,剛才我們認識了時間單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長,還知道了1分=60秒。
三、練習、感受,加深認識。
如果給你10秒,你覺得能干什么?學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這里我給大家準備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題,還有半張空白的紙。大家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件事來作實驗。
學生活動。
四、課堂小結。
10秒我們有這么多收獲,那如果只給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學生交流。你們認為1秒干不了什么?是這樣嗎?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小結:汽車1秒能行20米,火車1秒能行30米;飛機1秒能飛行250米;地球1秒大約能自轉4100米;衛星1秒約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這短短的1秒,在一些國際比賽中,往往成敗就在這短短的1秒之內,(出示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視頻)這是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連1秒都不到。
難怪人們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就是時間的價值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生自由說。祝賀大家今天收獲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們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時間的主人。
三年級數學教案時分秒教案大全(13篇)篇十三
我反思發現有以下幾點原因:
時間觀念的建立,沒有真正內化。因為,時間在我們的眼中已習以為常,我們會片面認為學生也會積累一定經驗,但是我們的直覺有時也會出錯。其實,在生活中,學生接觸的時間不多,因為大多學生想知道現在的時間,不是通過自己去觀察,而是直接問家長。又由于現在科技發展,大多數學生用電子表,使得接觸時鐘的機會就變得越來越少。在課堂上,我們又圖方便,沒有讓學生親身體驗,人手一鐘,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內化知識,只靠教師單一的直觀演示是不夠的`。
聯系生活不夠,實踐操作缺乏。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時,我們應適時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真正理解、內化這些單位時間,從而建立時間觀念,如感受1時、1分和1秒的長短,觀察自己什么時候起床,吃飯花了多長時間……。從學生認讀鐘面上的時刻來看,大多數學生對于象樣點差5分這個時刻往往要讀成3點55分。要終建立時間觀念,內化知識,還要多讓學生實踐操作,可以讓學生參與制作時間作息表等需要細心觀察、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動手操作之前,還要注意讓學生真正明確任務,帶著問題去動手、去操作、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