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一種規劃和安排學科內容和教學活動的文件,它對于教師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計劃范文七:小學語文教學計劃,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一
1、學習本課出現的'生字新詞。
2、能夠正確理解課文中“豐碑”的含義。
3、通過學習課文內容,領悟人物的心理活動和人物的精神品格。
4、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紅軍忠于革命、舍己為人、勇于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前準備:
1、介紹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
2、制作多媒體課件。
一、激情介紹,創設情感基調。
1、伴樂師朗誦《長征》,同學們,當你們坐在寬敞舒適的教室里上課時,可曾想到過今天這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通過浴血奮戰換來的嗎?你們可知道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的革命先輩拋灑熱血?你們可知道在長征的途中,紅軍爬雪山時,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的途中,無數戰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今天就讓我們去聆聽其中一個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豐碑。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課文。
2、師生交流主要內容。
學習詞語: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晶瑩、豐碑。
3、師:說得很好,現在就讓我們隨著紅軍隊伍,走進茫茫的雪山……(播放紅軍過雪山的錄像)。看后,你想說什么?(……)帶著你們的感受,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讀出當時紅軍處境的艱辛。引讀:“嚴寒把云中山……。狂風呼嘯,……,似乎要……。等待著他們的是……,可能……可能……可能……可能……。”還可能發生什么事?(生說)正因為種種的可能,作為一個將軍必然會擔心:這只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生讀)最終,他還有這樣的擔心嗎?(沒有)從課文哪句話看出,快速瀏覽課文劃出來。
幻燈片出示重點句子: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1)這是一句反問句。誰能把他改為陳述句?
點擊幻燈片出示: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
(2)讀了這句話,你最大的疑問是什么?(怎樣的隊伍,為什么一定屬于?)。
過渡:究竟是過雪山中哪一幕讓將軍堅定了這個信念?
三、抓住重點,感受崇高精神。
1、請同學們默讀3-13小節,找出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2、反饋。
幻燈片出示第7小節。
這個老戰士是誰?(軍需處長)軍需處長是負責什么的?(負責部隊給養的)讓我們把目光定格在這位軍需處長身上。
幻燈片出示要求:
(1)自由讀一讀這段話,如果哪個詞哪句話深深地揪著你的心,就把他劃下來。
(2)想想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預設:
(1)十分鎮定,十分安詳。
a、說說你的理解。
c、幻燈片出示:“左手微微向前……好像在向戰士借火,又好像在______。”
d、從這份鎮定、安詳里你看出了什么?(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是的,能不能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看著這幅圖,看著他的臉,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死亡毫無畏懼,誰能讀出來?(指導朗讀)。
(2)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a、為什么他的衣服是如此的單薄破舊?(讓給別人了)從這你想到什么?(舍己為人、一心只為他人著想……)。
b、我們一般都說衣服穿在身上,而文中卻用“貼”,從這“貼”字你體會出什么?(軍需處長穿得十分單薄,在這樣的天寒地凍的云中山上可想而知有多么地寒冷)讀出這份寒冷。
讀了這么多,現在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軍需處長?
生答。(略)。
師:是啊,此時我們仿佛看到:一位穿著單薄破舊的老戰士,在風雪中艱難地、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他累極了,也冷極了,只想倚靠著光禿禿的樹干坐下來歇一歇,可這一歇,就再也沒有站起來。讓我們讀出心中深深的敬意。(播放音樂,配樂齊讀)。
四、情感升華,領會將軍的偉大精神。
1、師:這一幕也深深地刺痛了將軍的心。將軍的'神態又有哪些變化,在文中都劃出來。提示:在6-12小節。
2、反饋:
a、當他聽說有人凍死了,將軍的神情是?
“將軍愣了一下,什么話也沒說,快步朝前走去。”為什么愣了一下?
b、當他真切地看到一位凍僵的老戰士時,他的神情是?
“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從嘴角抽動里,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痛苦、憤怒、生氣)從他痛苦生氣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將軍?(關心愛護下屬的好上級)。
c、當他誤以為這一切是軍需處長失職造成時,他的憤怒到了極點,神情是?
“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他的兩腮的肌肉抖動著,樣子十分可怕。”(指導朗讀)。
d、最后,當他得知這位老戰士就是軍需軍長時,他又是怎樣的?
“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范讀,此時他的心情是很復雜的,同學們想想:
幻燈片出示:他心里無比,因為。
他心里無比,因為。
他心里無比,因為。
過渡:是啊,震驚、難過、內疚、敬佩一齊涌上心頭,百感交集的他將自己的千言萬語化做了一個志高無上的軍禮。引讀后半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敬了一個軍禮。)。
朗讀:這個軍禮包含了太多要說的話,這個軍禮是對軍需處長犧牲的沉痛哀悼,請女生讀出那沉痛的心情。這個軍禮更是對軍需處長的崇敬。男生們讀出你們的崇敬。(配樂)。
五、知情融合,理解“豐碑”含義。
1、風更狂了……(出示句子:“風更狂了……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齊讀。
2、軍需處長永遠長眠在雪山中了,讓我們最后再去看一眼。(插圖)這里的豐碑指什么?僅僅指被雪凍住的軍需處長身體像一座豐碑嗎?(生說)。
3、是啊,軍需處長這種舍己為人、不怕犧牲的精神就像立在戰士們心中的一塊豐碑,激勵著紅軍戰士勇往直前。全體起立(生起立),讓我們再次贊頌這位可敬的軍需處長(齊讀),最后讓我們向這座晶瑩的豐碑獻上少先隊員最崇高的敬禮!禮畢,請坐。
4、老師還又一個疑問:豐碑僅僅指軍需處長一個人嗎?不是,還指誰?(將軍,所有的戰士)。
過渡:是的,一個軍需處長永遠地離去了,但是更多的軍需處長邁著堅定的步伐走來了,(課件演示:抗震救災現場中的官兵)看,這支奮戰在抗震救災前線中的隊伍,不正是許許多多的軍需處長嗎?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冒險挽救人民的生命,這支隊伍不僅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而且一直走到了今天。
六、拓展延伸,撰寫紀念碑文。
1、所以將軍和戰友們都堅信: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這是一支怎樣的隊伍?(不怕困難,不怕犧牲,舍己為人,關心戰友)。
幻燈片出示,語段練習:
長征隊伍中,正因為有這樣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的軍需處長,所以;正因為有這樣關心戰士,身先士卒的將軍,所以;正因為有這樣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紅軍戰士,所以。
是啊,這崇高的紅軍精神,就是一座豐碑,在中華大地上永存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前進。在戰爭年代,你想到了哪些英雄?那么,在今天的和平時期,你能說出你心中的豐碑嗎?是啊,他們和軍需處長一樣,成了每一個中國人心中不朽的豐碑,成了共和國的中流砥柱。讓我們把他們牢牢地記在心中吧!——豐碑。
2、革命勝利后,我們要為軍需處長立一座石碑,你將在石碑上刻下怎樣的碑文呢?把你心中最真切感受寫出來。你可以寫幾個詞,也可以寫幾句話。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二
師:同學們,大家都見過“碑”(板書碑),但你有沒有見過“豐碑”?(板書:豐碑)。
生:沒有。
師:豐碑與一般的碑不一樣,只有高高地聳立的碑,才稱得上是豐碑。
(生齊讀《豐碑》課題)。
師:自讀課文,想想課文里的豐碑是指誰?你從哪和句話里看出?
(生讀課文)。
師:我請個同學先說。
生:課文里的豐碑是指一位凍僵的老戰士,是軍需處長。
生:這豐碑是一位凍僵的老戰士變成的。
師:不是變成的,是位凍僵的老戰士被大雪覆蓋發以后,才隆起的座碑。這并不是用石頭砌成的,那么你能說它是高高地聳立嗎?(不能)。
生:寫當時環境,非常惡劣。
師:你們從哪些地方讀出這是一個惡劣的環境?
生:我從“冰天雪地、飛雪、冰坨、狂風”看出來的。
師:從這些詞語可以看出當時的天氣怎樣?生:可以看出當時很冷。
生:冷極了。
師:在第一節中“裝備”指什么?
生:“裝備”是指生產上、軍需上必需的東西。
師:這支紅軍隊伍的裝備具體指什么?
生:部隊所需的槍支彈藥、棉衣、食物等。
師:請同學們根據屏幕的圖像,說說你怎樣理解“裝備很差”。
生:戰士們戴著單帽,穿著單鞋。生:戰士們吃的少,穿的也單薄。
生:戰士們的武器彈藥也不足。
生:有“傷號”是已經出現的困難。師:具體說說可能出現的困難。
師:這個省略號的作用是什么?
生:這是舉例的省略。
師:也就是說還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在等待著這支隊伍。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還將遇到哪些困難?生:可能缺少藥品。
生:可能會遇到敵人的襲擊。
生:將軍把馬讓給了傷號。
生:將軍帥隊挺進,為后續部隊開辟一條通路。
師:以上這些說明了什么?
生:將軍關心愛護戰士。
生:將軍非常勇敢。
師:誰來解釋“軍需隊”?生:部隊中提供給的機構。
師:軍需處長呢?生:軍需處的主要負責人。
師:結合畫面說一說這件事中哪個細節最令你感動?
生:最令我感動的是軍需處長那鎮定、安詳的神態。
生:最令我感動的是軍需處長的穿羊單薄破舊。2、掌握學法,消化知識。
生:軍需處長神態十分鎮定自若。
(板書:鎮定、安詳)。
師:從哪可以看出這一點呢?
生:從他的動作可以看出來。他的右手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友借火。
師:(板書:夾煙前伸)軍需處長已經凍僵了。為什么他的神態還是那么鎮定安詳。
師:同學們,再讀讀這一段的最后一句話。談談你有什么感想?
生:軍需處長是處處為別人著想的人。
生:此時此刻我覺得軍需處長很高大。
生:我十分敬佩這位軍需處長。
師:請同學們看黑板,第二段中,作者通過神態動作、衣著三個方面詳細描寫了軍需處長這個人物。3、運用學法,發展應用。
師:這種學習方法可以總結為“讀、畫、思”。以前我們學過的《大雪山》《過草地》都采用了這種方法,現在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自學第二段的其它內容。
生:(自學后匯報)。
師:當將軍聽說有人凍死時,為什么愣了一下。
生:將軍想那么多可能出現的困難,他最怕發生的事情發生了,所以將軍愣住了。
師:將軍看到一位老戰士,因為穿著單薄的衣服而被大雪活活地凍僵了。他會怎樣?
生:發怒。(師:板書)。
師:將軍發火,認為軍需處長不負責,沒有發給他。
生:部隊里邊掌管這些寒衣的,管財物的都是軍需處長的事,戰士沒有寒衣,就是軍需處長的責任。生:這位老戰士不是被子彈打死的,而是被活活凍死的,所以,將軍發怒。
師:作為將軍心里十分難受。所以將軍要吼叫起來。同學們,可惜軍需處長已經聽不到這吼聲了,他已經凍僵了,他已在這個冰天雪地之中凍僵了,他已經塑成了一座---生:豐碑。
師:一座英雄的豐碑。師:將軍這樣做,是一種什么精神?
生:這是一種舍已為人,勇于獻身的精神。
生:(看屏幕齊讀:雪更大了,風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死者,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師: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生:“晶瑩”是光亮透明的意思,說明了戰士的英雄事跡,他的心也是晶瑩的。
生:軍需處長那冰雪中的形象看起來就象一座豐碑,他那舍已為人,勇于獻身的精神在我們心中更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師:請同學們看黑板,作者在描寫時以什么為主線。
生:將軍的感情變化為主線。
師:實質上要表現的是什么?
生:襯托軍需處長形象。師:文章采用側面描寫,即以描寫將軍感情變化為主,而襯托軍需處長形象的方法。先用疑問句緊緊抓住讀者,引人入勝。在今后的寫作中,同學們學習這種方法。
師:戰士們都走過了雪山,紅軍的長征也取得了勝利,但是我們這位軍需處長卻永遠長眠在雪山中,盡管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我們永遠記住這段感人的故事。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三
【教材剖析】。
《豐碑》記敘的是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由于沒有棉衣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贊揚了紅軍干部身先士卒、吃苦在前,關鍵時刻寧肯犧牲自己的優秀品質和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揭示了紅軍所以能戰無不勝的重要原因。教學時教師應抓住重點強化文章的內在聯系,要讓學生充分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語感的熏陶。通過層層深入的讀,使學生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質,激起情感的共鳴,加強內心的體驗,使知識、智力、能力、情感得到和諧發展。
【學生分析】。
由于《豐碑》中所描繪的事跡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所以課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學生理解體會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中應以讀為主,通過圖文結合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層層深入地使學生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質,激起情感的共鳴,通過換位思考加強學生的內心體驗。
【創新設計】。
為了激活學生的間接經驗和情感,采用了一些中介手段,掛圖、投影、多媒體、課件及簡筆畫讓學生從中獲得完整鮮明的表象。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惡劣、思索、倚靠、辨認、晶瑩”等詞語;精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軍需處長的優秀品質,體會紅軍戰無不勝的原因。
【教學重點】。
理解為什么說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和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1、教師板書“碑”字,問:“碑”你見過嗎?什么樣子?
2、師簡介碑的功能:一般地說,碑是用石頭做的,上面刻有文字,是用來做紀念的,如果是革命烈士的碑就更有意義。另外碑還有記載的功能,它可以記載一些事情,例如:西安有一個碑林那里有很多碑,走一天都看不完。這些碑,有的刻的是文字,記錄一些歷史事件,有的純粹就是書法家的作品,還有的上面刻的是圖畫。
3、師在“碑”字前面加一個“豐”字,問:“豐碑”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請舉一個例子說說,這個“豐”字有時也當“高大”講,可組詞(豐功偉績)。
二、初讀感知。
師:“豐碑”又是一塊怎樣的碑呢?我們一起讀課文。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快速瀏覽全文,找出重點段(13自然段)。
三、圖文結合、細讀理解。
師:軍需處長怎么會成為一座晶瑩的豐碑的呢?為什么說他是一座晶瑩的豐碑,請同學們再次自由閱讀全文,理解題意、了解內容、感知形象,并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個記號。
1、再讀課文,理解題意、感知形象。
2、邊讀邊思考:軍需處長為什么會成為一座晶瑩的豐碑?
3、匯報交流:課文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動?(導入課文第7自然段)。
1、)反復朗讀第7自然段,感受所描繪的情景。
2、)電腦投放軍需處長的畫面,讓學生一起看這座晶瑩的“豐碑”,指名讀第7自然段,圖文對照,談一談自己的所見所感。
“凍僵”什么意思?軍需處長為什么凍僵了?找出相關的詞語。再觀察圖上的環境,找出第一自然段描寫的惡劣環境。
寫氣候惡劣的:冰天雪地、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
寫軍需處長衣著的:單薄、破舊、貼。
師:讀讀這兩組詞語,結合自己對“嚴寒”的體驗,說說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體會?
指名學生上前演示引導理解:能“貼”在身上的衣服一定怎么樣?(單薄、窄小、被雪打濕了)。
軍需處長是什么人?他掌管全軍的所需的給養、被服等怎么會被活活凍死呢?
請大家再讀這段文字,想一想“貼”字透露出了軍需處長的什么精神。
師: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了戰友,而把死的威脅留給了自己,多好的戰士,多么偉大的戰士啊!多么崇高的精神啊?全體學生起立,深情的朗讀第7自然段。
師:死亡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可怕的,軍需處長在死神面前表現得怎么樣呢?觀察圖畫中軍需處長的動作神志并在書中劃出重點詞語(坐、夾、鎮定、安詳)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理解。
角色換位:如果你是將軍你會怎么想?
四、拓展延伸。
請以《軍需處長的遺言》為題,說說寫寫他給戰友和親人留下的話。
師:軍需處長,知道自己堅持不住了,當他倚靠著光禿禿的樹干坐著、看著前進的戰友,想到家中的親人,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請以《軍需處長的遺言》為題,把他對戰友或親人說的話寫下來。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大意,弄清課文重點內容。通過感情朗讀,體會軍需處長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2、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受到愛國主義及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
3、感情朗讀,體會文中含義;勾、畫、標、注重點詞句;質疑、解難,想象等綜合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英雄兒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卓絕的戰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紅軍長征中的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出示板書《豐碑》。
2、提問:看著課題,老師不禁要問,什么是豐碑?你是怎樣理解的?
二、初讀課文課文。
1、出示生詞并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指名讀課文。
3、一支紅軍隊伍在云中山前進,當時的環境怎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4、那么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5、指導朗讀課文的第7段,學生齊讀第7段。
三、對課文進行分析。
1、當將軍看見眼前這一幕時,他是如何表現的?當時的心情怎樣?
2、就在將軍怒不可遏的時候,有人小聲告訴他,這位凍僵的老戰士就是誰呀?
5、小組討論:為什么說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四、總結:同學們,正是因為有了這千千萬萬的軍需處長,正是因為有了這千千萬萬的人民英雄,所以紅軍戰士堅信:“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所以將軍堅信:“勝利怎能不屬于這樣的隊伍呢?”所以我們堅信:“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
豐碑。
軍需處長將軍。
舍己為人、無私奉獻憤怒。
成為一座晶瑩的豐碑崇敬。
反思:
1、上完這節課,我感覺同學們對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理解的不是很透徹。
2、“倚”的讀音糾正的不及時。
3、這節課我想提前2、3分鐘,結果提前了5分鐘,時間上把握得不好。
4、我和同學們都有點兒緊張,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五
1、讀懂課文,能體會出軍需處長自我犧牲,一心為公的崇高精神和紅軍隊伍為人民而奮斗,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的豐功偉績。
2、理解:嚴峻、思索、安詳、晶瑩、豐碑(本義、喻義)等重點詞語,重點理解四個自然段。
3、培養學生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從讀中悟出情、重點體會軍需處長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將軍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戰士,好干部而沉痛和崇敬之情。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為了新中國的勝利,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打開書本,一齊讀課題《豐碑》。
二、下面就讓我們一邊看課文一邊用心來聆聽課文范讀,思考課文主要講了誰?
他的什么事?結合回答(板書:軍需處長)。
三、細讀課文,理解中心。
1)讀1、2小節。
2)這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大雪紛飛,狂風呼嘯,一支紅軍隊伍在云中山行進,云中山位于我國江西省的北部,由于海拔很高,山峰猶如在云霧中而得名,山高路遠,天寒地凍,這時隊伍將面臨怎樣的考驗?出示卡片的考驗,什么是嚴峻?(艱難、困苦、嚴厲、嚴肅)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冰天雪地、大冰砣、裝備差,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3)作者為什么連用四個可能,這是什么句式?(說明一切都有可能發生,困難重重,困難大)。
5)與其說將軍在思索,還不如說將軍是在擔心他的部隊能否經受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一齊讀出將軍的憂慮(稍緩疑問的口氣)學完一、二小節,誰能用概括的語言說說主要寫了什么?這一部分與后文寫出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有什么關系呢?前因后果,寫作技巧(簡介伏筆)。
(一)讀講第二部分(接著,隊伍中發生了一件事,自己輕讀下面的課文,用筆“——”圈畫出描寫將軍的動作和幾次神態變化的詞句,并想想分別表達了將軍的心情和感情。
1、聽說有人凍死,將軍的第一次神態、動作是怎樣的?讀(將軍愣住了……)愣是因為……來得突然,你從將軍的動作神態中體會到了將軍是怎樣的心情?(急切關心戰士)。
2、當他看到一位衣著單薄破舊,被嚴寒凍僵的老戰士時將軍的神情、動作又是怎樣的?讀(稍快)他的動作、神情,語言又說明了將軍怎樣的心情?(悲痛氣憤認為軍需處長的失職)(理解了將軍的感情和心情的同學,自告奮勇地站起來讀)放大圖片投影軍需處長的形象。
引講3、當將軍要需處長跑步過來受訓時,可是沒有人應聲,不是戰士們沒聽見,也不是警衛員不愿順從將軍的命令,此時,戰士們似乎凝固了,淚往心里流,他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因為他們都知道眼前這凍僵的老戰士,他正是負責發棉衣的,他們可敬的軍需處長啊!(出示第七自然段,配樂)。
4、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高貴品質,請一位同學來讀第七自然段。
作者抓住了哪幾個方面來寫軍需處長犧牲時的樣子。
(1、動作2、神態3、衣著)。
他的動作自然(神態鎮定安詳)(衣著單薄破舊)出示卡片一個人當嚴寒逼近,被活活凍死時其痛苦不言而喻是十分大的,但軍需處長的神態卻十分(鎮定安詳)沒有絲毫的痛苦和恐懼,由此,你能體會到軍需處長他當時是怎樣想的?他是負責發棉衣的,但自己卻衣著單薄、破舊,從中,你又覺得軍需處長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有著怎樣可貴的品質?板書:毫不利已,專門利人,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這一小節,(敬佩、深情、崇敬、悲痛)練讀。
5、當將軍明白真相后,又一次愣住了,這是為什么?(震驚,沒有料想到)引講,將軍震驚了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為失去這樣的好戰士,好干部而痛惜,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千言萬語,無盡的哀思、化作了一個莊嚴的(軍禮)。(段落出示)(拉近圖片,將軍的形象)。
這個軍禮飽含著將軍怎樣的思想感情?
(愧疚、激動、自豪、崇敬、追悼)。
朗讀指導:由悲痛激動(語速緩慢)。
6、這是一個特殊的追悼會,一起讀,(風更狂了,雪……)(出示段落)。
板書:晶瑩的“晶瑩的豐碑”是什么意思?(透明潔白的石碑)為什么說……?
引講:大雪覆蓋,軍需處長與高大的云中山化為一體,從形象上來看確實是晶瑩潔白、高大的,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已為人,勇于獻身的精神與高山同在,與日月共存,在戰士們的心中,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樹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二)一起讀最后一段(出示段落)。
此時,將軍的憂慮還存在嗎?(不,我們可以堅信,勝利一定會屬于這樣的隊伍。你聽(那沉重而又堅定的腳步聲已經能夠證明)為什么說那腳步聲是沉重而又堅定的?那聲音從表面上來看是(戰士們的腳步聲)其它是戰士們怎樣的心情和信念的體現?(他們既為軍需處長的犧牲而悲痛,又為軍需處長的精神所鼓舞,他們再也不會為嚴寒所畏懼,再也不會為死亡而害怕)所以說,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這是句(反問句)它所表達的感情比肯定句來得更為強烈,更為肯定。一齊讀出強烈的語氣。
四、學完全文,讓我們來深思本文的主題(中心)。(出示填空)。
課文的中心要贊美軍需處長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高尚品質,為了表達這一中心,詳細描寫了軍需處長犧牲時的形象,并通過對將軍的動作,語言和幾次神態變化的描述,突出表達了將軍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
(盡力讓學生用不同的語言表述)。
五、請同學選讀最受感動的段落。
軍需處長。
毫不利已專門利人。
延伸閱讀——豐碑課文。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后續部隊開辟一條通路。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思索著。
隊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前面有人凍死了。”警衛員跑回來告訴他。
將軍愣了一下,什么話也沒說,快步朝前走去。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他一動不動,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滿了雪,無法辨認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友借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忽然他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么不給他發棉衣?”
呼嘯的狂風淹沒了將軍的話音。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這時候,有人小聲告訴將軍:“他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
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六
教學目標。
1、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2、樸實的語言風格。
3、通過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親的深深的愛子之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談到中國的現代散文,談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背影》。《背影》這篇散。
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愛”這一主題而被人們廣為傳誦。
二、教學新課。
(一)、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師生共同研習課文(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作者通過選取“背影”角度來表達“父愛”主題。
2、本文的題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幾次寫到“背影”?
第一次:點題的背影;第二次:買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離別時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3、這四次對背影的描寫哪一次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應該是第二次:買橘子的背影)。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七
《豐碑》是九年義務教育四年級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這篇課文意境優美,人物形象鮮明行動,感情真摯濃烈,給人經呼之欲出之感。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按照本組“詳寫和略寫”的訓練要求:一要從將軍語言、神態的變化,了解將軍的內心活動,體會將軍對軍需處長崇敬的情緒;二要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形象,體會軍需處長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為革命事業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晶瑩的豐碑”的特殊含義。據此說明,在教學中使學生明白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形象,將軍語言、神態的變化是詳寫;紅軍部隊艱難前進、種種考驗等是略寫。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以聯系的方式“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設計特色]。
立足整體,突出重點;強化聯系,促進感悟。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重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難點理解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時光二課時。
教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法、比較法、自學法等。
教具多媒體、錄音帶。
一、揭題導入。
同學們,為了新中國的誕生,以前有無數個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這天,讓我們的思緒再次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一個發生在行軍途中真實感人的故事,認識一位無名英雄。這節課,我們一齊學習25課《豐碑》。(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
2、誰告訴大家,“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豐碑”是什么意思?
3、再讀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二、自主讀文,圍繞難點,抓住重點,理解教材。
1、這是一座什么樣的豐碑?用來紀念誰?請同學們帶著問題,打開課本124頁,選取自我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1)讀讀下方的詞語。
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
樹干塑像單薄嚴峻倚靠。
(2)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透過讀書,你還明白了什么?(板書:軍需處長)。
(4)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哪一段點明了這是一座晶瑩的豐碑,是用來紀念軍需處長的。
2、課件出示13小節:
(2)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肯定:好,你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
讀書是解決問題最好辦法。帶著問題,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描述軍需處長神態的語句;用曲線畫出描述將軍神態的語句。
三、學習描述軍需處長神態的部分。
1、誰告訴大家,軍需處長神態描述的部分在文章的哪一自然段?(課件出示)。
2、誰來把這一段有關軍需處長神態描述的語句給大家讀讀。
(1)“鎮定”“安詳”是什么意思?
(2)這位老戰士被嚴寒凍死了,為什么還那么鎮定、安詳?請你結合這一段描述、聯系課文資料,談談自我的理解。
(5)作為一名軍需處長,他盡到了自我的職責,他無愧于每一位戰士,在他身上,有一種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可貴精神,讓我們懷著崇敬之情一齊來讀讀這一小節。
四、學習描述將軍部分,過渡導入:將軍看到這位被凍僵的老戰士,會有什么反應呢?
1、你剛才讀書時,畫出了那幾處將軍神態描述的句子?
(1)交流學習成果。
a、透過神態語言體會將軍生氣、震怒、悲傷、內疚、感動、敬佩的情感變化。
b、自由讀,師生對讀體會、生生反復讀體會。
c、將軍本以為是軍需處長的失職致使老戰士被嚴寒凍死,他十分生氣、憤怒,但當他得知眼前這位凍僵的老戰士竟然就是那位給戰士們分發棉衣的軍需處長時,內疚、感動、敬佩一齊涌上心頭,軍需處長身上有一種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將軍的眼睛濕潤了,百感交集的他將自我的千言萬語化做了一個志高無上的軍禮。(出示課件插圖:這就是當時那感人的一幕)。
(2)同學們,假如你就是圖中的將軍,看著眼前被嚴寒凍死,漸漸和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你心里會想些什么?讓我們也跟將軍一齊把由衷的敬意化作一個莊嚴的軍禮。“全體起立,敬禮!”
(3)軍需處長心系革命,心系他人,心中惟獨沒有他自我,他這種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精神不僅僅成了將軍心中的豐碑,也成了我們心中的豐碑,讓我們一齊再來讀讀文中的這段話?(課件配樂,出示13小節資料)。
(4)同學們,請你聯系課文資料,談一談對“晶瑩的豐碑”的理解(板書:一心為公、舍已為人)。
小結:從形象上看,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的身體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一座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精神是不朽的,成了將軍和戰士心中的豐碑。(同時插掉黑板遺留的問題)。
(5)同學們,你由眼前的軍需處長想到了哪些為新中國的誕生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
(課件:由插圖依次閃現劉胡蘭,董存瑞……)小結:其實,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像軍需處長這樣的戰士還有很多很多。
(6)那么,處在這天的和平時期,你能說出你心中的豐碑嗎?(白衣天使、抗洪英雄等)是啊,他們和軍需處長一樣,成了我們,不,成了每一個中國人心中不朽的豐碑,成了共和國的中流砥柱。
五、同學們,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齊讀14小節。
六、小結。
1、學到這兒,老師的情緒久久不能平靜,你們是否跟我一樣呢?假如你就是一位紅軍戰士,這時,你最想對軍需處長說什么話來表達你此時的`情緒?請同學們在課文的插圖下題一兩句碑文。
3、同學們軍需處長走了,他坦然從容的走了,沒有人明白他的真實姓名,但是他那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精神就是一座豐碑,(構畫豐碑圖)留在了將軍的心中,留在了戰士們的心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前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八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軍需處長恪盡職守、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品質。
2、理解描寫將軍和軍需處長的重點語句,在品讀中想象,體會表達的情感。
3、理解“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這句話的意思,理解“豐碑”的真正含義。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描寫將軍和軍需處長的重點語句,在品讀中想象,體會表達的情感。
理解“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這句話的意思,理解“豐碑”的真正含義。
1、以“幸福”為話題導入,讓學生談談什么是幸福。其實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因為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
2、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走進長征,聆聽一個發生在長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它就是——豐碑(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初步理解“碑”與“豐碑”。
1、匯報預習情況,指名讀文。思考:文中講了什么事?
2、生匯報,師相機板書:軍需處長。
略讀第一、二自然段)。
1、究竟是怎樣惡劣的天氣,能將軍需處長活活凍死呢?他們遇到了怎么樣的困難呢?學生同桌合作,讀一讀,找一找。
2、學生匯報。
1、多媒體課件顯示:軍需處長犧牲的感人場面。
2、大家看,從畫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課文哪一自然段描寫了這一畫面?(第7自然段)。
4、生匯報,師引導。
過渡:此時,當面對眼前這令人辛酸的畫面以后,將軍會有哪些表現呢?
(
2、學生匯報,教師用多媒體顯示相關的句子。
3、正當將軍大發雷霆的時候,有人小聲告訴他——生齊讀:這就是軍需處長。將軍怎么了?(出示:愣住了)然后呢?(生接讀:……軍禮)。
1、透過這段文字,你能體會此刻將軍的心情怎樣嗎?為什么?
2、這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似乎在告訴人們什么呢?(投影打出:如果勝利不屬于……)。
1、同學們,這篇課文通過抓住人物的心理、動作、神態等描寫,讓我們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更體會到了軍需處長可貴的精神品質。其實在長征中還有許許多多像軍需處長一樣舍己為人的紅軍戰士,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讓我們再次走進另一個感人的故事。(出示:草地夜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文中講了一件什么事?(生匯報)。
3、你覺得老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舍己為人,無私奉獻……)。
4、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呢?請大家走進課文,畫出描寫老紅軍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來體會一下。
5、生匯報,師相機引導。
6、小結:這篇課文也是重在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來體現老紅軍舍己為人,不怕犧牲的精神品質,今后我們在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九
1、理解課文大意,弄清課文重點內容。通過感情朗讀,體會軍需處長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2、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受到愛國主義及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
3、感情朗讀,體會文中含義;勾、畫、標、注重點詞句;質疑、解難,想象等綜合能力。
1、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英雄兒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卓絕的戰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紅軍長征中的`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出示板書《豐碑》。
2、提問:看著課題,老師不禁要問,什么是豐碑?你是怎樣理解的?
1、出示生詞并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指名讀課文。
3、一支紅軍隊伍在云中山前進,當時的環境怎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4、那么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5、指導朗讀課文的第7段,學生齊讀第7段。
1、當將軍看見眼前這一幕時,他是如何表現的?當時的心情怎樣?
2、就在將軍怒不可遏的時候,有人小聲告訴他,這位凍僵的老戰士就是誰呀?
5、小組討論:為什么說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同學們,正是因為有了這千千萬萬的軍需處長,正是因為有了這千千萬萬的人民英雄,所以紅軍戰士堅信:“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所以將軍堅信:“勝利怎能不屬于這樣的隊伍呢?”所以我們堅信:“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
教學目標: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軍需處長恪盡職守、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品質。
2、理解描寫將軍和軍需處長的重點語句,在品讀中想象,體會表達的情感。
3、理解“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這句話的意思,理解“豐碑”的真正含義。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描寫將軍和軍需處長的重點語句,在品讀中想象,體會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這句話的意思,理解“豐碑”的真正含義。
一、激趣導入,理解課題。
1、以“幸福”為話題導入,讓學生談談什么是幸福。其實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因為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
2、這節課就讓我們共同走進長征,聆聽一個發生在長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它就是――豐碑(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初步理解“碑”與“豐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匯報預習情況,指名讀文。思考:文中講了什么事?
2、生匯報,師相機板書:軍需處長。
三、感悟環境,體會嚴峻(略讀第一、二自然段)。
1、究竟是怎樣惡劣的天氣,能將軍需處長活活凍死呢?他們遇到了怎么樣的困難呢?學生同桌合作,讀一讀,找一找。
2、學生匯報。
四、精讀課文,感悟情感。
(一)學習第七自然段。
1、多媒體課件顯示:軍需處長犧牲的感人場面。
2、大家看,從畫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課文哪一自然段描寫了這一畫面?(第7自然段)。
4、生匯報,師引導。
過渡:此時,當面對眼前這令人辛酸的畫面以后,將軍會有哪些表現呢?
(二)學習課文描寫將軍的部分。
2、學生匯報,教師用多媒體顯示相關的句子。
3、正當將軍大發雷霆的時候,有人小聲告訴他――生齊讀:這就是軍需處長。將軍怎么了?(出示:愣住了)然后呢?(生接讀:……軍禮)。
(三)體會心情,理解“豐碑”
1、透過這段文字,你能體會此刻將軍的心情怎樣嗎?為什么?
2、這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似乎在告訴人們什么呢?(投影打出:如果勝利不屬于……)。
五、拓展學習《草地夜行》。
1、同學們,這篇課文通過抓住人物的心理、動作、神態等描寫,讓我們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更體會到了軍需處長可貴的精神品質。其實在長征中還有許許多多像軍需處長一樣舍己為人的紅軍戰士,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讓我們再次走進另一個感人的故事。(出示:草地夜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文中講了一件什么事?(生匯報)。
3、你覺得老紅軍是一個怎樣的人?(舍己為人,無私奉獻……)。
4、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呢?請大家走進課文,畫出描寫老紅軍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來體會一下。
5、生匯報,師相機引導。
6、小結:這篇課文也是重在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來體現老紅軍舍己為人,不怕犧牲的精神品質,今后我們在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現人物的特點。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一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為了他人,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我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詳寫、哪些地方略寫。
3。學習本課生字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理解課文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樂一段。
二課時。
一、揭題、初步了解課文資料。
1、板書課題豐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豐碑”是指什么?
2、師范讀課文,一邊聽老師讀課文、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問:明白軍需處長是做什么工作的?
軍需處是一個怎樣的部門呢?
4、介紹時代背景。
《豐碑》這是一個發生在長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當時物質條件極端貧乏,忍饑挨餓是常有的事,為了革命不少革命戰士倒下了。課文中的軍需處長就是其中的一個。
5、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給課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講什么?
6、指名分段,討論分段段意:
一(1)講一支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一(1-2)。
二(2)講紅軍隊伍在前進中還可能遇到很多困難。二(3-7)。
三(3-13)講被嚴寒凍死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三(8-11)。
二、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找出這一段的一個中心詞。什么叫艱難?
2、討論:從哪兒看出紅軍在艱難地前進?你找了哪些詞語?
(1)“冰坨”是什么意思?那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那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風呼嘯、大雪紛飛”同學們,我們一齊來聽一聽、想一想,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
(3)“吞掉”說明風雪之大,大得要把這之隊伍吃掉。
3、同學們已經有所感染了,讓我們一齊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
4。小結:這一段的天氣描述為下文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埋下了伏筆。
三。講讀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思考:除了惡劣的環境,紅軍隊伍在前進中還可能遇到哪些虧困難?把描述這些困難的句子找出來,自我站起來讀一讀。
2。燈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
(1)釋“惡劣”、“襲擊”
(2)除了惡劣的環境,紅軍隊伍在前進中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指名讀。
板書:遇到的困難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飯”時說什么呢?
“睡雪窩”呢?
“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呢?
“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紅軍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
c。這句話,一連串用了四個“可能”,寫出了紅軍前進中將會遇到種種困難。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是的,讀了這個句子,紅軍戰士所遇到的一個一個困難都清晰地呈此刻我們眼前,增強了句子的表達效果。
(3)有感情朗讀。
(4)這個長句寫得也很有順序,它按什么結構來寫的呢?我請全體同學讀總述的句子,四個大組分別讀分述的四個可能。
3。小結引讀第四句。
板書:嚴峻的考驗。
4。齊讀第二小節。
5。配樂感讀1。2節。
四。作業。
1。選詞填空。
嚴肅嚴厲嚴格嚴峻。
(1)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經受住各種()的考驗。
(2)李老師對同學們的要求一貫()。
(3)對待工作,我們的態度要()認真、不能馬馬虎虎。
(4)爸爸的目光變得()起來,弟弟慚愧地低下了頭。
2。抄寫詞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二
《豐碑》是九年義務教育四年級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五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這篇課文意境優美,人物形象鮮明行動,感情真摯濃烈,給人經呼之欲出之感。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按照本組“詳寫和略寫”的訓練要求:一要從將軍語言、神態的變化,了解將軍的內心活動,體會將軍對軍需處長崇敬的情緒;二要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形象,體會軍需處長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為革命事業勇于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晶瑩的豐碑”的特殊含義。據此說明,在教學中使學生明白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形象,將軍語言、神態的變化是詳寫;紅軍部隊艱難前進、種種考驗等是略寫。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以聯系的方式“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設計特色]。
立足整體,突出重點;強化聯系,促進感悟。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重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難點理解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時光二課時。
教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法、比較法、自學法等。
教具多媒體、錄音帶。
一、揭題導入。
同學們,為了新中國的誕生,以前有無數個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這天,讓我們的思緒再次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一個發生在行軍途中真實感人的故事,認識一位無名英雄。這節課,我們一齊學習25課《豐碑》。(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
2、誰告訴大家,“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豐碑”是什么意思?
3、再讀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二、自主讀文,圍繞難點,抓住重點,理解教材。
1、這是一座什么樣的豐碑?用來紀念誰?請同學們帶著問題,打開課本124頁,選取自我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1)讀讀下方的詞語。
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
樹干塑像單薄嚴峻倚靠。
(2)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透過讀書,你還明白了什么?(板書:軍需處長)。
(4)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哪一段點明了這是一座晶瑩的豐碑,是用來紀念軍需處長的。
2、課件出示13小節:
(2)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肯定:好,你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
讀書是解決問題最好辦法。帶著問題,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描述軍需處長神態的語句;用曲線畫出描述將軍神態的語句。
三、學習描述軍需處長神態的部分。
1、誰告訴大家,軍需處長神態描述的部分在文章的哪一自然段?(課件出示)。
2、誰來把這一段有關軍需處長神態描述的語句給大家讀讀。
(1)“鎮定”“安詳”是什么意思?
(2)這位老戰士被嚴寒凍死了,為什么還那么鎮定、安詳?請你結合這一段描述、聯系課文資料,談談自我的理解。
(5)作為一名軍需處長,他盡到了自我的職責,他無愧于每一位戰士,在他身上,有一種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可貴精神,讓我們懷著崇敬之情一齊來讀讀這一小節。
四、學習描述將軍部分,過渡導入:將軍看到這位被凍僵的老戰士,會有什么反應呢?
1、你剛才讀書時,畫出了那幾處將軍神態描述的句子?
(1)交流學習成果。
a、透過神態語言體會將軍生氣、震怒、悲傷、內疚、感動、敬佩的情感變化。
b、自由讀,師生對讀體會、生生反復讀體會。
c、將軍本以為是軍需處長的失職致使老戰士被嚴寒凍死,他十分生氣、憤怒,但當他得知眼前這位凍僵的老戰士竟然就是那位給戰士們分發棉衣的軍需處長時,內疚、感動、敬佩一齊涌上心頭,軍需處長身上有一種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將軍的眼睛濕潤了,百感交集的他將自我的千言萬語化做了一個志高無上的軍禮。(出示課件插圖:這就是當時那感人的一幕)。
(2)同學們,假如你就是圖中的將軍,看著眼前被嚴寒凍死,漸漸和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你心里會想些什么?讓我們也跟將軍一齊把由衷的敬意化作一個莊嚴的軍禮。“全體起立,敬禮!”
(3)軍需處長心系革命,心系他人,心中惟獨沒有他自我,他這種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精神不僅僅成了將軍心中的豐碑,也成了我們心中的豐碑,讓我們一齊再來讀讀文中的這段話?(課件配樂,出示13小節資料)。
(4)同學們,請你聯系課文資料,談一談對“晶瑩的豐碑”的理解(板書:一心為公、舍已為人)。
小結:從形象上看,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的身體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一座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精神是不朽的,成了將軍和戰士心中的豐碑。(同時插掉黑板遺留的問題)。
(5)同學們,你由眼前的軍需處長想到了哪些為新中國的誕生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
(課件:由插圖依次閃現劉胡蘭,董存瑞……)小結:其實,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像軍需處長這樣的戰士還有很多很多。
(6)那么,處在這天的和平時期,你能說出你心中的豐碑嗎?(白衣天使、抗洪英雄等)是啊,他們和軍需處長一樣,成了我們,不,成了每一個中國人心中不朽的豐碑,成了共和國的中流砥柱。
五、同學們,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齊讀14小節。
六、小結。
1、學到這兒,老師的情緒久久不能平靜,你們是否跟我一樣呢?假如你就是一位紅軍戰士,這時,你最想對軍需處長說什么話來表達你此時的`情緒?請同學們在課文的插圖下題一兩句碑文。
3、同學們軍需處長走了,他坦然從容的走了,沒有人明白他的真實姓名,但是他那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精神就是一座豐碑,(構畫豐碑圖)留在了將軍的心中,留在了戰士們的心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前進。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三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為了他人,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詳寫、哪些地方略寫。
3、學習本課生字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理解課文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樂一段。
二課時。
第一課時。
1、板書課題豐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豐碑”是指什么?
2、師范讀課文,一邊聽老師讀課文、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問:知道軍需處長是做什么工作的?
軍需處是一個怎樣的部門呢?
4、介紹時代背景。
《豐碑》這是一個發生在長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當時物質條件極端貧乏,忍饑挨餓是常有的事,為了革命不少革命戰士倒下了。課文中的軍需處長就是其中的一個。
5、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給課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講什么?
6、指名分段,討論分段段意:
一(1)講一支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一(1—2)。
二(2)講紅軍隊伍在前進中還可能遇到很多困難。二(3—7)。
三(3—13)講被嚴寒凍死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三(8—11)。
四(14)講紅軍隊伍一定會取得勝利。四(12—14)。
1、指名讀第一段,找出這一段的一個中心詞。什么叫艱難?
2、討論:從哪兒看出紅軍在艱難地前進?你找了哪些詞語?
(1)“冰坨”是什么意思?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風呼嘯、大雪紛飛”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想一想,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
(3)“吞掉”說明風雪之大,大得要把這之隊伍吃掉。
3、同學們已經有所感染了,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
4、小結:這一段的天氣描寫為下文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埋下了伏筆。
1、默讀第二段。思考:除了惡劣的環境,紅軍隊伍在前進中還可能遇到哪些虧困難?把描寫這些困難的句子找出來,自己站起來讀一讀。
2、燈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著他們的是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
(1)釋“惡劣”、“襲擊”
(2)除了惡劣的環境,紅軍隊伍在前進中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指名讀。
板書:遇到的困難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飯”時說什么呢?
“睡雪窩”呢?
“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呢?
“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紅軍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
c、這句話,一連串用了四個“可能”,寫出了紅軍前進中將會遇到種種困難。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是的,讀了這個句子,紅軍戰士所遇到的一個一個困難都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增強了句子的表達效果。
(3)有感情朗讀、
(4)這個長句寫得也很有順序,它按什么結構來寫的呢?我請全體同學讀總述的句子,四個大組分別讀分述的四個可能。
3、小結引讀第四句。
板書:嚴峻的考驗。
4、齊讀第二小節。
5、配樂感讀1、2節。
1、選詞填空。
嚴肅嚴厲嚴格嚴峻。
(1)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經受住各種()的考驗。
(2)李老師對同學們的要求一貫()。
(3)對待工作,我們的態度要()認真、不能馬馬虎虎。
(4)爸爸的目光變得()起來,弟弟慚愧地低下了頭。
2、抄寫詞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四
一.揭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齊讀課題。
二.描述導入??(多媒體)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支裝備很差的隊伍在艱難地行進著。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環境是這樣得惡劣。戰斗也是那樣得殘酷,敵人隨時可能襲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三.講讀第三段(一)講讀第七自然段。
多媒體出示:輕聲自由讀第三段,思考。
(1)紅軍在行軍途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1.交流問題1“紅軍在行軍途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板書:老戰士。
2.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描寫了老戰士被嚴寒凍死的情景的?
(學生自讀-交流討論)。
4.指導朗讀:這一自然段從動作、神態、衣著這三方面描寫了老戰士被嚴寒凍死的樣子。此情此景,讀來分外感人。怎樣才能讀好它呢?聽老師讀。
配樂范讀-練讀-指名讀-評價-齊讀。
5.除了讀懂的地方,還有哪些地方讀不懂嗎?把你的疑問說出來?
6.抓住主要問題:老戰士死了,為什么神態還那么鎮定安詳?帶著這個問題繼續學習課文。
(二)講讀8-13小節。
1.看到一位老戰士這樣凍死,將軍神態發生了哪些變化?(板書:將軍)這個問題同學們已經思考過了,我們來交流一下。
(討論-指名說)。
2.指導朗讀8-13小節:指名讀-評價-男生齊讀。
4.為什么他自己卻被凍死了呢?
5.從這里可以看出軍需處長具怎樣的崇高品質呢?
6.(多媒體出示將軍敬禮畫面)將軍看著被凍僵的軍需處長,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7.是啊,當時內疚、悲傷、敬佩、感動之情一齊涌上心頭,將軍的眼睛濕潤了……。
9.小結:軍需處長心系革命、心系他人,他以身殉職而無怨無悔。這種高尚的品質多么令人敬佩。讓我們帶著對軍需處長的無比敬佩之情再來讀第七自然段吧!
10.引讀“這時候,風……雪……”
11.“豐碑”本義是什么?從這畫面上看是指什么?僅僅是指軍需處長的身體嗎?
12.點題立碑:軍需處長高大的形象,舍己為人、一心為公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戰士們奮勇前進。他成了將軍與戰士們心中的一座豐碑。
13.帶著由衷的敬意齊讀報12-13小節。
四.總結。
軍需處長以他那崇高的品格鼓舞著每個人,紅軍隊伍中更有無數像軍需處長那樣的將軍、戰士,相信他們一定會懷著堅定的信念,化悲痛為力量,去克服前進中的一切困難,取得最終的勝利。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五
1、談話:同學們,此時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課,你們感到驕傲嗎?感到幸福嗎?可是,你們知道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有多少革命先烈,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贊歌,豐碑課堂教學設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那就是--豐碑。
2、板書課題,讓我們飽含深情地齊讀課題。
3、理解課題:誰能說說什么是碑?(生說…)下面讓我們共同欣賞一組有關碑的圖片(漂亮嗎?師作"碑"的解釋:碑,是刻上文字紀念事業、功勛或做標志的石頭。)。
"豐碑"又是什么意思呢?(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功績。)。
那么,本文中的"豐碑"指的是什么?你們想知道嗎?相信通過第一遍讀課文你們一定有所了解。
1、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要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課文讀完了,誰能說說本文中的"豐碑"指的是誰?(師相機板書:軍需處長)。
請同學們想一想,軍需處長是干什么的?(看來,同學們都認真地預習了。)。
3、出示詞語卡片。(通過剛才讀課文,老師發現同學們有幾個詞語讀得不是很準確,誰愿當小老師領大家讀這些詞語?--你這個小老師當得真夠格!請同學們齊讀這些詞語1、2--好樣的!)。
(混沌迷蒙咳嗽惡劣淹沒兩腮)(找生領讀,打亂順齊讀。)。
4、那么,誰又能說說: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3、下面,老師要找幾名同學合作接讀課文,請同學們想一想,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軍需處長在行軍途中,被嚴寒凍死的故事。)。
1、看錄像,體會環境惡劣。
引入:那么,這個感人的故事發生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呢?現在,請同學們邊看錄像邊思考。
2、看后談感受:在錄像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體會到了什么?(師:從中可以看出環境很糟糕。)。
3、略讀第一、二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a.課文中的哪個自然段描寫了這樣糟糕的環境?(第一自然段)。
b.誰愿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文中的哪些詞語能體現出環境的糟糕?(學生匯報。師生結合課文理解:"呼嘯"的意思。)。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引入:是呀,環境這么糟糕,在接下來的行軍途中,這支隊伍將會面臨著什么困難呢?請快速地瀏覽第二自然段,誰找到了?(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戰斗)。
a.此時此刻,將軍會想些什么?誰愿讀給大家聽?
b.這里連續出現了一個詞,誰注意到了?這多次的"可能"說明了什么?(困難重重)。
(一)學習第七自然段。
引入:此時,面臨著重重的困難,這支隊伍能否經受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那么,在接下來的行軍途中,到底發生了一件什么事?你們想知道嗎?讓我們共同欣賞這令人辛酸的畫面。
1.多媒體課件顯示:軍需處長犧牲的感人場面。
2.從畫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軍需處長被凍死了---你觀察得真認真;軍需處長被凍僵了---凍僵了你都看出來了,你真了不起!)。
3.課文哪一自然段描寫了這一畫面?(第7自然段)。
4.誰愿把第7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描寫軍需處長動作、神態、衣著的詞語。(生回答,師板書:倚靠、坐著、鎮定、安詳、單薄、破舊、貼)(理解鎮定、安詳的意思)(看來同學們回家都預習了。)。
5.作者描寫軍需處長時,哪一方面寫得比較詳細?(神態)。
6、誰能把課文中描寫軍需處長神態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找生讀出相關的句子)。
7.比較句子。(現在我們把這句話,改寫成下面的句子)(請認真讀這兩句話,體會一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以后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也要采用這種寫作方式)。
a:…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友借火。
b:…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
(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確原句不但寫出了軍需處長鎮定、安詳的神態,還通過左手和右手的'姿勢具體寫出了老戰士的神態如何鎮定、安詳。
8.請同學們想一想,軍需處長為什么那么鎮定、安詳呢?(因為作為一名軍需處長他盡到了自己的職責,他無愧于每一位戰士,所以他犧牲的時候是十分坦然、從容的。)。
9、我們在讀這句話時,應該怎樣去讀?(2名生)。
10、同學們,請你們想象一下,天氣這么寒冷,作為掌管軍需物資的軍需處長因衣服單薄而凍死了,多不可思易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你認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板書:軍需處長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導入:此時,當面對眼前這令人辛酸的畫面以后,將軍會有哪些表現呢?
(二)學習課文描寫將軍的部分。
1、接下來,請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的第八、九自然段,(請看自學提綱:(1)、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將軍語言、神態的句子。(2)細讀這些句子,想想該怎么讀?)。
誰愿讀給大家聽?聲音非常洪亮。
請同學們先自主學習,然后再小組內交流。
2、這三句話描寫了將軍的語言、神態。(出示三句話)首先,請看第一句。
3、學生匯報,教師用多媒體顯示相關的句子。
a: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忽然,他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么不給他發棉衣?"。
(1)找生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很憤怒、很生氣)。
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呢?(嚴峻、抽動,及將軍的語言)。
"嚴峻"是什么意思?
(2)我們在讀這句話時應怎樣去讀?誰能帶著憤怒的語氣和表情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找生讀,評,找生讀)。
b: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怒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1)"發怒的豹子"是什么樣子的?誰能做一下這個表情?從中可以看出什么?(憤怒到了極點)。
(2)在讀這句話時,我們應該怎樣去讀?找生讀。(誰還想挑戰一下)。
(3)豐富想像: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想一想,在等待的時候,將軍會做些什么呢?
c:"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1).找生讀。
(2).這句與第一句比感情有什么變化呢?(由"叫來"發展到"跑步過來",由"抽動"轉化為"抖動")。
(3).它兩在表現程度上有什么不同呢?(特別激動、氣憤)在讀這句話時,語氣要比第一句更強烈。(找生讀)。
(4).將軍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5).假如你是將軍,面對跑來的軍需處長,你會說些什么?
導入:正當將軍大發雷霆的時候,有人告訴他:"這就是軍需處長"將軍愣住了。
(三)學習第11自然段。
1.此時將軍的心情如何?請你們猜猜。
2.誰能帶著這種驚訝、悲痛,而又沉重的心情把十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3、演示課件,向軍需處長敬禮。(莊重)
這就是跟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此時此刻將軍什么話也沒說,敬一個軍禮是表達他對軍需處長最崇高的敬意。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向這位無私忘我的軍需處長敬個隊禮吧!起立,敬禮!禮畢!請坐!
(四)學習第12自然段。
1.師讀:此時此刻,"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2、這句話中的"晶瑩"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說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從形象上看,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的身體確實像一座晶瑩的碑。更重要的是,軍需處長那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將軍和戰士們心目中的一座豐碑。)。
3.理解后,指導朗讀。
接下來,讓我們帶著對軍需處長的無限崇敬和贊美之情齊讀12自然段。
導入:軍需處長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將激勵著紅軍戰士奮勇前進。
(五)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樣的隊伍"指的是什么樣的隊伍?
(這樣的隊伍是受了軍需處長崇高精神鼓舞的隊伍,這樣的隊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戰勝的,所以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
2、最后,讓我們帶著對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心齊讀這句話。
同學們,軍需處長離我們遠去了,但他那種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奮勇前進,他成了我們心中的豐碑。(畫碑)。
此時此刻,面對眼前這位可敬、可贊軍需處長,你們想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提一句碑詞,來表達對軍需處長最崇高的敬意。(老師也提了碑詞,請同學們齊讀。)。
同學們,紅軍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就是因為紅軍隊伍中有千千萬萬像軍需處長這樣的人,他們的無私奉獻和忘我工作、不怕犧牲,這是當時支撐紅軍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那么現在我們是不是就不需要這樣的精神了呢?(不)。
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課下請完成拓展作業。
六.拓展作業:(任選其一)。
1.有關紅軍的故事有很多,以"我們應從紅軍身上學什么"為主題,寫一篇讀書筆記。
2.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描寫軍需處長犧牲時英雄形象的段落。
3.課外閱讀:《誰是最可愛的人》。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六
1、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難點理解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時光二課時。
教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法、比較法、自學法等。
教具多媒體、錄音帶。
一、揭題導入。
同學們,為了新中國的誕生,以前有無數個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這天,讓我們的思緒再次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一個發生在行軍途中真實感人的故事,認識一位無名英雄。這節課,我們一齊學習25課《豐碑》。(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
2、誰告訴大家,“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豐碑”是什么意思?
3、再讀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二、自主讀文,圍繞難點,抓住重點,理解教材。
1、這是一座什么樣的豐碑?用來紀念誰?請同學們帶著問題,打開課本124頁,選取自我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1)讀讀下方的詞語。
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
樹干塑像單薄嚴峻倚靠。
(2)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透過讀書,你還明白了什么?(板書:軍需處長)。
(4)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哪一段點明了這是一座晶瑩的豐碑,是用來紀念軍需處長的。
2、課件出示13小節:
(2)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肯定:好,你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
讀書是解決問題最好辦法。帶著問題,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描述軍需處長神態的語句;用曲線畫出描述將軍神態的語句。
三、學習描述軍需處長神態的部分。
1、誰告訴大家,軍需處長神態描述的部分在文章的哪一自然段?(課件出示)。
2、誰來把這一段有關軍需處長神態描述的語句給大家讀讀。
(1)“鎮定”“安詳”是什么意思?
(2)這位老戰士被嚴寒凍死了,為什么還那么鎮定、安詳?請你結合這一段描述、聯系課文資料,談談自我的理解。
(5)作為一名軍需處長,他盡到了自我的職責,他無愧于每一位戰士,在他身上,有一種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可貴精神,讓我們懷著崇敬之情一齊來讀讀這一小節。
四、學習描述將軍部分,過渡導入:將軍看到這位被凍僵的老戰士,會有什么反應呢?
1、你剛才讀書時,畫出了那幾處將軍神態描述的句子?
(1)交流學習成果。
a、透過神態語言體會將軍生氣、震怒、悲傷、內疚、感動、敬佩的情感變化。
b、自由讀,師生對讀體會、生生反復讀體會。
c、將軍本以為是軍需處長的失職致使老戰士被嚴寒凍死,他十分生氣、憤怒,但當他得知眼前這位凍僵的老戰士竟然就是那位給戰士們分發棉衣的軍需處長時,內疚、感動、敬佩一齊涌上心頭,軍需處長身上有一種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將軍的眼睛濕潤了,百感交集的他將自我的千言萬語化做了一個志高無上的軍禮。(出示課件插圖:這就是當時那感人的一幕)。
(2)同學們,假如你就是圖中的將軍,看著眼前被嚴寒凍死,漸漸和云中山化為一體的軍需處長,你心里會想些什么?讓我們也跟將軍一齊把由衷的敬意化作一個莊嚴的軍禮。“全體起立,敬禮!”
(3)軍需處長心系革命,心系他人,心中惟獨沒有他自我,他這種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精神不僅僅成了將軍心中的豐碑,也成了我們心中的豐碑,讓我們一齊再來讀讀文中的這段話?(課件配樂,出示13小節資料)。
(4)同學們,請你聯系課文資料,談一談對“晶瑩的豐碑”的理解(板書:一心為公、舍已為人)。
小結:從形象上看,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的身體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一座軍需處長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精神是不朽的,成了將軍和戰士心中的豐碑。(同時插掉黑板遺留的問題)。
(5)同學們,你由眼前的軍需處長想到了哪些為新中國的誕生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
(課件:由插圖依次閃現劉胡蘭,董存瑞……)小結:其實,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像軍需處長這樣的戰士還有很多很多。
(6)那么,處在這天的和平時期,你能說出你心中的豐碑嗎?(白衣天使、抗洪英雄等)是啊,他們和軍需處長一樣,成了我們,不,成了每一個中國人心中不朽的豐碑,成了共和國的中流砥柱。
五、同學們,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齊讀14小節。
六、小結。
1、學到這兒,老師的情緒久久不能平靜,你們是否跟我一樣呢?假如你就是一位紅軍戰士,這時,你最想對軍需處長說什么話來表達你此時的情緒?請同學們在課文的插圖下題一兩句碑文。
3、同學們軍需處長走了,他坦然從容的走了,沒有人明白他的真實姓名,但是他那一心為公、舍已為人的精神就是一座豐碑,(構畫豐碑圖)留在了將軍的心中,留在了戰士們的心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前進。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七
1、了解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為了他人、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的詳寫與略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
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弄清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個晶瑩的豐碑。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簡介背景。
二、學習課后生字。
三、聽錄音,注意讀音。
四、自由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五、給課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為四段: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自然段)。
第三段(3—13自然段)。
第四段(1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思考:從哪里看出部隊在艱難地前進?
3、回答以上問題。
4、概括段意。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這一段。思考:除了惡劣的環境,紅軍隊伍在前進中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
2、討論:
(1)“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說明了什么?
(2)面對這些困難,將軍想到的是什么?
3、回答以上問題。
4、概括段意。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齊讀第三段。
2、布置自學思考題:
(1)將軍的神態有幾次變化?每次變化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
(2)說說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和穿著。
(3)為什么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3、學生按思考題思考以上問題。
4、指名回答問題。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四、學習第四段。
1、指名朗讀這一段。思考: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得住考驗,將軍還有疑慮嗎?
2、討論:
(1)為什么“將軍什么話也沒說”?
(2)“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說明了什么?
(3)“那聲音”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3、回答問題并概括段意。
五、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豐碑課教學設計(熱門18篇)篇十八
一、知識目標:弄清課文哪些地方詳細,哪些地方簡略,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有詳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從中學習表達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能力目標:從對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描寫的語段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豐碑的含義。
三、德育目標: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跡,學習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1、從描寫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的語段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理解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3、弄清課文中的詳寫和略寫。
教學用具:
錄像機、電視機、投影儀、投影片。
目標導學教學模式。
一、導入新課,交代目標。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豐碑》(板書課題)。豐碑是什么意思?在課文中指的是誰?(板書:軍需處長)。
2、為何把軍需處長稱為豐碑呢?
3、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4、交待目標:這節課我們在理解重點句段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有詳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從中學習表達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學習新課,落實目標:
(一)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
1、投影:軍需處長犧牲時的感人畫面。問:課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寫這一畫面的?(第7自然段)。
2、指名讀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從幾個方面描寫軍需處長凍死時的感人畫面的?(三方面)(生答有關語句后,師板書:倚靠、坐著、鎮定、安詳、單薄、破舊、貼)。
3、作者描寫哪些方面用得筆墨較多?(神態)他是怎樣把軍需處長鎮定、安詳的神態寫具體的?(生讀有關語句)。
4、比較句子。
a:……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火已被雪打滅;左手微微向前伸著,好像在向戰友借火。
b:……他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
(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確原句不但寫出了軍需處長鎮定、安詳的神態,還通過左手和右手的姿勢具體寫出了老戰士的神態如何鎮定、安詳。)。
5、軍需處長為什么那么鎮定、安詳呢?(因為作為一名軍需處長他盡到了自己的職責,他無愧于每一位戰士,所以他犧牲的時候是十分坦然、從容的。)。
6、放錄像,讓學生感受當時惡劣的環境。學習第1自然段,了解軍需處長犧牲時的惡劣環境。
(板書: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8、小結指導朗讀。
這位普通的軍需處長,他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然而在他身上那種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下面讓我們帶著崇敬的心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導:課文除了直接描寫軍需處長外,還描寫了誰?
(二)學習課文描寫將軍的部分。
1、自由讀文,畫出將軍語言、神態的句子。生回答后,教師投影將軍語言的句子。
a: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
b:忽然他轉過臉向身邊的人吼道:“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為什么不給他發棉衣?”
c:“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抖動著。
問:將軍為什么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停下來有凍死的危險。)將軍為什么要吼,“吼”字說明了什么?(將軍非常生氣,他責怪軍需處長沒有盡到責任。)“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說這句話時,兩腮肌肉為什么要抖動?說明了什么?(說明將軍已經憤怒到極點,以至于連兩腮的肌肉都在顫動。)。
指導學生理解將軍語言句子的基礎上,朗讀每一句話,讀出當時的語氣。
(三)學習第12自然段。
1、指名讀第12自然段,思考:將軍的心情如何?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2、指導讀出將軍驚訝、悲痛、內疚、沉重的心情。
(四)學習第13自然段。
1、齊讀第13自然段,問:“風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為什么?(從形象上看,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的身體確實像一座晶瑩的碑,更重要的是,軍需處長那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將軍和戰士們心目中的一座豐碑。)。
2、理解后,指導朗讀,讓學生讀出對軍需處長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導:軍需處長犧牲了,但他的精神激勵著紅軍戰士,這樣的隊伍面對困難會怎樣呢?
(五)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1、投影比較,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a: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b:勝利屬于這樣的隊伍。
2、原句是什么句?這兩句哪句好?為什么?(反問句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表達了更加肯定的語氣。)。
3、為什么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這樣的隊伍是受了軍需處長崇高精神鼓舞的隊伍,這樣的隊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戰勝的,所以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
(六)小結:
軍需處長離我們遠去了,但他那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奮勇前進,他成了我們心中的豐碑。
三、總結寫法,反饋目標。
2、師生總結。(對于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內容要詳寫,而關系不是緊密又必須交待的內容要略寫。通過將軍的語言、神態的變化可以了解到將軍的內心活動,體會到將軍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作業:
1、感情朗讀課文。
2、背誦第7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