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作文不僅要注重技巧和形式,更要有真情實感,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情感。想寫一篇優秀作文,不妨先來看看以下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優秀作文范文。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一
最早知道李清照,是從初中課本上那首《如夢令》里:“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短短三十三個字,就將酒醉歸家的歡樂心情展現在我們面前。
隨著自己漸漸張大,在“為賦新辭強說愁”的時候,一下子愛上了她那首《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首詞,無疑是她的代表作,于是,因著這首詞,李清照成了“愁”的化身。真正愛上李清照,是因為那首《絕句。烏江》“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詩句鏗鏘有力,哪有半點小兒女情態,分明是一位英雄在登高呼喊,為萎弱、衰退、奴性彌漫的南宋社會注入了一絲英雄氣質,撒下了一把英雄主義人生理想的火種。
最愛清照,還因為她對自由的追求。清照晚年在“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蟻不分,灰釘已具”、“嘗藥雖存弱弟,應門唯有老兵”的情況下,不得已選擇了再嫁,誰知卻“遂肆侵凌,日加毆擊”,受盡折磨。處此悲慘處境的清照,絕不甘心命運的如此擺弄。她做出了一般世俗婦女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向朝廷告發惡夫,請求與之離異。在今天看來,這樣的舉動當然不足為奇,但在800多年前以夫為綱的封建社會,一個再嫁的寡婦卻能以如此驚世駭俗的方式,向世人宣告自己人格的尊嚴、表明自己不向惡勢力低頭的勇氣,實在難能可貴。這需要多么不同尋常的自強意識和與命運抗爭的決心啊!何況宋朝的律法又是那樣的不講理,女子告發丈夫,即使所告之言句句是實,丈夫罪惡滔天,作為原告的女子也要服刑兩年!“蠶不知自己會化成蛹;蛹不知自己會化成蝶,”李清照也不知道自己會成為李清照。歲月在無情的流逝,犁鏡飽暖人生坎坷生活的她,該如一枚磨圓了的石子殆盡了鋒芒,但她卻以出人意料的膽識和行為,反襯出了她生命的真和人性的奇特的精彩與生俱來,而李清照的一生,的確如夏花般的絢爛多姿。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二
我眼中的李清照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說李白、杜甫、蘇軾等是出類拔萃的男詩詞作家的話,那么李清照則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震爍古今的女詩詞作家。
李清照,自易安居士,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工于詞章,母善屬文,家中藏書甚多。她的一生,既享受過幸福,也飽受苦難。十八歲與情投意合的趙明誠結婚,夫婦倆詩詞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舒心適意。靖康之變,身遭戰禍,又逢喪父之痛,所藏文物盡失,后貧困悲苦,東飄西泊,客死江南。
李清照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在封建社會里,她沖破了一般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專心在家學女紅的束縛,常常是走出閨房,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的和諧與美麗,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興盡欲同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就寫出了李清照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以及對禽鳥花草的眷顧。
荷花凋零,香味散去,竹席冰涼的觸感,由身下泛至全身。你孤身一人,泛一葉蘭舟。偶然聽到一聲清脆的鳥鳴,下意識地仰頭看天,望著遠方飄來的潔白的云,心中涌上一股酸澀。唉,這相思之苦,離別之痛,才從微皺的眉宇之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這時的你,已不似從前,沒有從前的那份天真。這時的你,已陷入那憂愁的黑洞,不能自拔。這時的你,已然沒有那么幸福。這時的你,被離愁之苦折磨得煩惱攻心。當丈夫趙明誠病重過世,所有的不幸如潮涌似的向你涌來,把你卷入那寂寞的深淵。你哭了,如此無奈。你問,世間誰懂吾心,卻無人回應。百年后,有人在感嘆,李清照的悲劇人生只因生逢亂世。百年后,有人在感慨,李清照的流芳百世只因才情無雙。百年后,有人在感懷,李清照一生的成就只因世事無常。
她是才女,但她畢竟是個女子。她是個有抱負的人,但她仍是女子。她追逐夢,但她不免女子的命運。我眼中的李清照。少年幸福,晚年疾苦。因為她終究是個女子。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三
一個字凝聚了多少個不眠夜。推開歷史的大門,一個瘦弱的身影隱約可見,是她!
她,一個亂世中的女子。
18歲嫁給趙明誠,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宛如一幅清麗的畫,一首動人的詩,一支悠遠的曲。
當她還沉浸在“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時,突如其來的戰爭令她有些不知所措。丈夫的遠調,讓她飽嘗相思之苦。“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戰亂紛紛、硝煙四起的年代,讓她歷盡其中的酸楚與無奈。她的幸福如同水中的浮萍、風中的飄絮、空中的浮云,隨時都可能湮滅。
當她還在思念中苦苦掙扎和徘徊時,丈夫病逝的噩耗。這如晴天霹靂,讓柔弱的她差點承受不住。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她的人生開始了支離破碎。
她在凄慘中奮起,在愁緒中找到永恒。她用那滿腹的才華,婉約的風格,生花的妙筆;訴內心之感,懷故土之思,抒愛國之情。
戰爭把她的幸福推人深淵,她只能用一首首憂憤的詩詞來訴說她的哀愁與無奈。從此,“愁”成了她生命的主旋律。
當她徘徊在秋天的某個黃昏,看到“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看到“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時,她發出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悲嘆”,愁凝成了她的靈魂。當她完美的人生被戰爭打破時,是她將那獨特的“易安體”化成美麗的風景,把凄迷的`人生演繹得如詩、如畫、如夢、如幻。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四
蕩完秋千的你,百無聊賴地看著自己纖弱的手。突然感到背后一股冰涼,轉身,艷麗卻不妖冶的花映入眼簾。你微笑,用手接住從嬌柔的花瓣上滾落的露珠,絲毫不在乎自己已是香汗淋漓。那時的你,亭亭玉立,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那時的你,生活優裕,無憂無慮。那時的你,不解悲歡,只知一味地笑著。那時的你,是如此的快樂,如此的幸福。
就算是和丈夫趙明誠結婚后,也是情投意合,過著如膠似漆的生活。可是生活,就是如此,它不會讓你永遠安逸。或許就在不經意間,美好的生活就會被摧殘。所有的一切,都將如塵埃般,在空氣中,消散。
哭了吧?月下,眼前已經是如夢如煙,只能回到殘酷的現實……。
荷花凋零,香味散去,竹席冰涼的觸感,由身下泛至全身。你孤身一人,泛一葉蘭舟。偶然聽到一聲清脆的鳥鳴,下意識地仰頭看天,望著遠方飄來的潔白的云,心中涌上一股酸澀。唉,這相思之苦,離別之痛,才從微皺的眉宇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這時的你,已不似從前,沒有從前的那份天真。這時的你,已陷入那憂愁的黑洞,不能自拔。這時的你,已然沒有那么幸福。這時的你,被離愁之苦折磨得煩惱攻心。
當丈夫趙明誠病重過世,所有的不幸如潮涌似的襲向你,把你卷入那寂寞的深淵。你哭了,如此無奈。你問,世間誰懂吾心。卻,無人回應。
倦了吧?傘下,眼前已經是似睡似醒,帶著一抹悲哀徘徊百年……。
百年后,有人在感嘆,李清照的悲劇人生只因生逢亂世。百年后,有人在感慨,李清照的流芳百世只因才情無雙。百年后,有人在感懷,李清照一生的成就只因世事無常。
她是才女,但她畢竟是個女子。她是有抱負之人,但她仍是女子。她追逐夢,但她不免女子的命運。
我眼中的李清照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說李白、杜甫、蘇軾等是出類拔萃的男。
詩詞。
作家的話,那么李清照則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震爍古今的女詩詞作家。
李清照,自易安居士,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工于詞章,母善屬文,家中藏書甚多。她的一生,既享受過幸福,也飽受苦難。十八歲與情投意合的趙明誠結婚,夫婦倆詩詞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舒心適意。靖康之變,身遭戰禍,又逢喪父之痛,所藏文物盡失,后貧困悲苦,東飄西泊,客死江南。
李清照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在封建社會里,她沖破了一般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專心在家學女紅的束縛,常常是走出閨房,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的和諧與美麗,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興盡欲同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就寫出了李清照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以及對禽鳥花草的眷顧。
荷花凋零,香味散去,竹席冰涼的觸感,由身下泛至全身。你孤身一人,泛一葉蘭舟。偶然聽到一聲清脆的鳥鳴,下意識地仰頭看天,望著遠方飄來的潔白的云,心中涌上一股酸澀。唉,這相思之苦,離別之痛,才從微皺的眉宇之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這時的你,已不似從前,沒有從前的那份天真。這時的你,已陷入那憂愁的黑洞,不能自拔。這時的你,已然沒有那么幸福。這時的你,被離愁之苦折磨得煩惱攻心。當丈夫趙明誠病重過世,所有的不幸如潮涌似的向你涌來,把你卷入那寂寞的深淵。你哭了,如此無奈。你問,世間誰懂吾心,卻無人回應。百年后,有人在感嘆,李清照的悲劇人生只因生逢亂世。百年后,有人在感慨,李清照的流芳百世只因才情無雙。百年后,有人在感懷,李清照一生的成就只因世事無常。
她是才女,但她畢竟是個女子。她是個有抱負的人,但她仍是女子。她追逐夢,但她不免女子的命運。我眼中的李清照。少年幸福,晚年疾苦。因為她終究是個女子。
我們如果有安靜的心,即使默默地坐著,也可以感受時間一步一步從心頭踩過。但縱然時間流逝,歷史輪回,也無法抹滅文學在我們靈魂中留下的烙印。
愛讀古詩詞的我,就與詞人李清照相約在藕花叢中。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與朋友一起游樂時的歡快之景,讓我看到了快樂無憂的清照。
“低頭卻把青梅嗅”,一位少女的嬌羞之態,讓我看到了天真爛漫的清照。
讀到詞人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雖然不知其中的深意,只知道這句詩是趙明誠和陸德夫等人推崇的。我反復吟詠,似乎看到了詞人形單影只,仰著瘦削的臉,披著寬大的長袍佇立在菊花叢中,含憂的眼眸里透出的是徹骨的愛戀和深深的思念。秋風黃花表現的相思之情真是淋漓盡致,我眼中的清照是如此多情脫俗。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雙淚流。”幾百年的時光匆匆而過,這黃花開了千百回,卻已不再是那時的黃花,李清照寂然站立的身影在我的眼中放大,國恨離愁,家破人亡,詞人眼眸中的淚何時干?“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晚年的詞人歷經金兵南侵,靖康之難,她夫死無子,內心的國破家亡之恨,背井離鄉之哀,孤寂冷落之感,身世凄苦之痛凝為濃愁,永恒之愁。這么多的愁苦一下子壓在了這個孤單瘦弱的女子身上,“怎一個愁字了得”!
可我更敬佩的是詞人那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誰說女子不如男,雖然清照不能上陣殺敵,雖然清照不能為國分憂,但貧病交加的詞人卻未曾丟掉做人的氣節。我眼中的清照拋卻了個人的離愁憂傷,面對滾滾江水,高舉酒杯一抒內心那一腔熱血真誠。她就是人杰,她不僅以風韻優美的詞作,傳神凝練的抒情筆法為后人稱道,更因那關懷天下的精神,堅守的氣節留在世人心中。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五
不知道李清照是不是個美人,不過至少,她自信自己的容顏。你讀她的詞,什么“人比黃花瘦”,“新來瘦”,人清瘦苗條,符合除唐朝以外一般人的審美觀。《點絳唇》里那名活潑嬌美的蕩秋千少女,誰也不必懷疑說的就是她自己。女子總無可避免有些自戀情結。然,若非確有幾分姿色,也是斷不敢寫下這等絕句佳詞供世人把玩流傳。再看她后部分作品,總有“起來慵自梳頭”,“日晚倦梳頭”,“任寶奩塵滿”一類表達消極心情的句子。一名懶得梳妝打扮的女子,若丑,就更顯得邋遢,不討人喜歡;若丑,她也不敢在那么多文章中公然描述自己不梳頭的情景。然而,她是個美麗的女子,即便不梳洗,也自有那慵懶迷人的風情,非但不丑,反惹人生憐惜之情。
在我的眼里,毋庸置疑,李清照也應是美麗萬般的。看她的詩、詞、文,無不被那絕佳的文采所折服。所謂“秀外慧中”,當是作女子的最高境界。她的文思才情,套用一句時髦的話:為她更添一份“知性的美麗”。
除美麗之外,應又是豪爽的。豪爽的女子可愛,豪爽的美麗女子更可愛。李清照對酒的感覺、及對酒的感情,至真至純,令人感動。與友賞梅,便勸“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還有喝到“濃睡不消殘酒”,“沈醉不知歸路”,幾分率性,幾分率真,比一般故作嬌態的庸俗女子不知道強多少倍,甚合我意。
所以,我是喜歡李清照的。雖然我們之間隔著深遠不可逾越的時空鴻溝,我覺得她仍象是我身邊一個投氣的朋友。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六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點絳唇》,只是短短幾句,一個嬌羞活潑的少女形象就躍然紙上。李清照的閨閣詞也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股青春的氣息而自成一派、流傳千古。
熟悉李清照的人都明白,她的作品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作品風格清麗活潑,以閨閣詞為主。后期作品風格凄涼冷清,主要是感懷傷時之作。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后人稱為“易安體”。王士鎮《花草蒙拾》云:“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矣。”沈謙《填詞雜說》將李清照與李后主并提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從這些詩詞大家的評論中能夠看出,李清照在這一方面應當說是卓有成就了。
作為一個女詞人,李清照不僅僅有許多的感懷愁苦之作,更有許多的閨閣婉約之作。像開始的那首《點絳唇》就是她的閨閣作品之一。她的這些作品特點主要有:一是情意真摯。真情是文學作品的靈魂所在,沒有真情就算有再多華麗的辭藻修飾,仍然不能算是好的作品。在李清照之前寫閨閣婉約詞的多是男詞人,寫的也大多是艷情幽懷。而李清照是以一個女子的角度去寫自我所經歷的感情悲歡,寫自我所感受的深閨情懷,自然是獨樹一幟,也所以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她寫的戀情詞像《一剪梅》、《鳳凰臺上憶吹蕭》、《減字木蘭花》等等,都是滿篇癡情,真摯率性,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女性的婉轉細膩的靈性,這是男性詞作家所無法比擬的。
二是語言自然率真。李清照在她的閨閣詞中的遣詞造語,自成一體,創造了以自然率真為主要特色的文學語言。所謂“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彭孫通《金粟詞話》)。如《浣溪紗》中的“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仿佛毫不經意,脫口而出,可是細細體味卻另有一番精致的滋味。這樣的口語化、家常化不是將詞平淡化,而是從平常中尋求不一樣,匠心獨具,意蘊綿長。所以落筆雅雋,語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濃煙暗雨”、“被翻紅浪”、“柳眼梅腮”、“紅稀香少”、“云階月地”等等,平易清新,精妙傳神,正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三是擅長白描。李清照善于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意境,她的白描不是富艷典重,也不是細密工巧,而是以境界動人心,以常言述奇情。如《醉花陰》中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是以常言道出離情凝重。傳說李清照將這首詞寄與丈夫趙明誠后,趙明誠看后閉門三天,填了五十首敘別離情意的詞,混在一齊給朋友陸德夫看,他看了許久,對趙明誠說“唯‘莫道不銷魂’三句最工”。而她在《減字木蘭花》當中寫到的“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活脫脫的道出了一個初出閨閣的少女好強和對情人的猜疑。
李清照的詞作以柔美見勝。清思細膩執著,意象輕靈疏淡,意境密麗婉曲,風致委婉清雅,構成了她的閨閣詞所特有的陰柔美。李清照以女性本位,運用精于抒情的詞體,表現少女之天真、少婦之纏綿。她的詞作帶有獨特的柔婉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
李清照能夠說是詞作者中的“柔婉之宗”,她的閨閣詞獨步天下,在藝術風格上陰柔美至于極致,而陽剛氣一脈貫通。在這么多年之后的今日,我們還能從她留下的字字句句中依稀看到當年那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隱約的倩影。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七
古往今來,嗜酒的女詞人屈指可數。中國古代女詩人的魁首李清照,遠近聞名。
李清照愛酒之深,亦可與李白、蘇軾等同列。早期,酒伴隨著李清照,渡過了浪漫、瀟灑與安逸的日子。酒,成了她筆下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靖康之亂,國破家亡。清照流離失所,老來無依。我卻為之驚嘆:一個飽經世態炎涼,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人,寫出的作品反而更膾炙人口。而且,像李清照這樣嗜酒的人應該更容易麻醉自己吧!可她卻沒那么做。她用詞,傾訴了內心的'苦悶,記載了歷史。這段坎坷,使她的詞風有了轉折性的改變。她的詞更加豐富,而且,她的全身心都得到了磨練,她變得更堅強。她為后人留下的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可以說,是磨難造就了如今的李清照。我這么說可能太殘酷了。但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所以在我看來,磨難確實是一種財富。怎么看待磨難也是關鍵。若以消極的態度面對它,那只能越陷越深;若堅強、正確地對待磨難,那就是無價之寶。李清照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但不管怎樣,李清照的詩詞、人生就像她的杯中酒一樣,流光溢彩,回味無窮。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八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題記。
我,是極偏愛李清照的,絢爛的詞壇上那么多風起云涌的人物,偏生地就愛上了她——那個在宋代那樣理學昌盛,禮教嚴明的年代里才華橫溢的女子。無疑她是宋代詞壇上的一朵奇葩,曲折的生活使她的詞香甜如久窖的美酒,越品越醇。她,就如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水,卻又似最熾熱的火,一抹微小的牽動卻也惹得我心內漣漪滿天。
總想,她定是位清麗婉約的女子吧。婀娜削瘦,吐氣如蘭,淡定里透著她的高傲與莊重。
想象她蕩著小舟,破水于湖上,“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也就信手掂來,只將小女子面對湖中秋色流連忘返的姿態躍然紙上。
想象她一襲白衣勝雪,執素纖腰上一抹流蘇明晃晃地垂下,蓮步輕移,顧盼生輝,又生得“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之佳句。
想象她倚欄而立,幾縷青絲略顯散亂地披在肩上,臉上只掛一抹慵懶的寂寞,卻又自有“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之妙語似天成。
捧一本厚重的《李清照詞集》,一頁一頁慢慢地翻,似她的愁苦,又似她的嘆息,心中的滋味欲說還休,看著看著更是欲罷不能,久久不能將它放下。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九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首《如夢令》帶我穿越回古代。這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沒錯,這是李清照的詞。
說起天賦,大家肯定會想到近代語言學家趙元任吧?畢竟他有35個博士學位。可是別忘了,他只修過一個,其他的,只是名譽學位而已。既然如此,那也不足為奇了。
此刻,讓我來介紹一下咱們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句詞也是流傳千古。你可想得到,這詞是李清照14歲時寫下的?年僅14歲的她已經開始灑墨作詩。而我們?卻還在啃薯片,刷微博。
大家也了解,李清照的詞風是稍帶幾分憂愁的委婉派。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她生不逢時,生活在兩代交替,一個硝煙不斷的戰亂時代。在她40多歲時,丈夫死去,她為了生計,只好嫁給一個流氓小生。但這個流氓小生實在讓李清照受不了,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李清照又怎樣會對容忍呢?于是,她將自我的丈夫告入獄中。最終,她的丈夫病死于獄中。
于是,李清照又開始孤獨一人,并將這份孤獨,延續到一生。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十
當那條路的盡頭被染成金黃時,等待的人亦還沒有歸來。
秋意乍涼雨打樵,青玉白案幽燈照。
簾卷疑是故人來,卻道冷風孤獨笑。
你已離去很久,但仿佛從未離開。因為就算走的再遠,卻也始終走不出我牽掛的視線。我把你的聲音,掛在我的脖頸,時刻縈繞在耳跡。抹不去你的容顏,忘不掉你的笑顏。時光如練,有些東西被它越洗越淡,有的卻被它越刻越深——比如,回憶和思念。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這般快樂,而令卻只能在夢境中出現。從前一點一滴的涌起,在我難過的心里。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叫我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去經年,那般殘花敗柳,日復一日的冷落我的孤單。
想念可不可以投遞,我可不可以飛檐走壁找到你,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尋覓的乃是我至愛的你,你的愛照亮了一千條一萬條的路,我只選了一條就跟你義無返顧的奔向幸福,希望這長久的思念與等待能換來屬于我們的天長地久,地久天長。
雁南飛,不見故人歸。夜深悲,空房獨徘徊。
黃銅鏡,閑置落塵灰。冷雨下,相思離人淚。
似乎是很久沒梳妝了。女為悅已者容,你不在,梳妝也無意。銅鏡上落了厚厚的灰塵,但是那銅鏡仍能清晰的照出一臉人比黃花還瘦的憔悴。
秋意有些涼了,帶來燕子南歸的消息,我問大雁,可否知道你的歸期,大雁不語,我又低聲問自己,回答卻是長久的嘆息。
……“易安,我回來了。”我,聽得見你的呼喚。
清風紈素,我聽見流逝的年華清澈如洗,所有的呼喚凜冽來去,和穿山越海讓人悲愴的欣喜。
我一直都在等你,卻還是沒有等到你。
如若今生都不能等到你,只愿來生得菩提時,心似琉璃!后記:她是中國詩壇不可多得的女才。一生的遭遇令她心力交瘁,但她的才華依然在她不朽的詩作中展現的淋漓盡致,為后人所津津樂道。謹以此文獻給這個傳奇女子——李清照。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十一
敬愛的教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烈日當空,炎熱的天氣讓人汗流浹背,心里隨之荒亂起來。她,一襲素裙,手把著書坐于亭中。姣美的面容和優雅的舉止無不給人一種“黛玉”之感。忽地,只見她提筆一寫“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乍才知,她就是李清照,這千古絕唱早已聽說,竟猜不出是出自一女子之手,內心頓時敬佩不已。此后,她在我的記憶中生根萌芽。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誤入藕花深處”。也許這是這個貴族婦人記憶中最歡樂完美的事,拋開世俗觀念,三從四德,做一個真實的自我。夏日的午后,與丈夫趙明誠到荷塘中泛舟。兩人有共同的興趣愛好,邊賞荷邊品酒,不知不覺已到了黃昏,兩人飲酒面色通紅,亂劃船一番竟迷了路,嚇得一群歐鷺騰飛而起。那時的你完全不是一個貴婦人,倒像一個大大咧咧的男子一般,很豪邁,充滿豪情。之后,你又在我的記憶中長出綠葉。
“莫不道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刻的你不一樣往日,窗前的花凋謝亂成一片,你手中的酒慢慢減少,雨點零落下來時的聲,倒更像是你的心聲。你變得很頹唐,心中裝的是對丈夫的無限思念,但誰又能理解你這個深閨婦人的寂寞呢。“載不動,許多愁”。當你將此首表肺腑之言的詩寄去給他時,他能體會你的心境嗎。他只是一昧贊嘆你的文筆,卻又氣可是你一個弱女子竟敵過他書香門第,便閉門三天三夜,決心寫出一首超過你的新[醉花陰]。我真為你感到悲痛,不禁對你產生憐愛之感。你此刻已經在我的記憶中扎穩了根,拔不掉了。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你的悲傷,你的歡樂,你的一言一語,你的一顰一笑,無不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知否知否”,我已喜歡上你了。她,李清照,深深的在我的記憶當中,無法磨滅。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十二
“清”不禁讓人回想起清波玉珠的畫面,晶瑩剔透,就像她眸子里閃爍的碧光。她是李清照。就像一幅古封了多年的肖像畫,佳作流傳至今,未曾褪色。
古書里寫到她的美寫到了她從內而外的韻華氣質,如詩如歌,被后人傳頌回述。但對她的苦難總是悄然帶過,被逼瘋的痛苦與煎熬,便僅有她自我明白。
她命運多舛,以前出身高貴世家身份顯赫,有名有利的大戶人家,自幼善歌能作詩。因足夠優秀而生活完美。多才多藝,向往自由。我相信她也深深慶幸自我少時的年代和生活。在那個相對和平的年代,這么安逸足以讓她把頭仰起。
她喜歡收藏各種金石字畫,一有錢便忙著去換畫換寶,時不時細心翼翼的拿出來細細品味一番,這便是她和趙明誠最幸福的時光。但這一切像被命運安排好了一般,為下文被張汝舟洗劫一空做鋪墊。
這不怪她,是這個時代和人毀了她。
家園將滅,趙明誠死了,她自我沒發覺會有這么狼狽的一天,只剩下了孤身一人,一切完美棄她而去,各色光景一哄而散,哪里還有什么婉約可存,連當年典雅輕柔的小詩也無跡可尋。難過悲傷凄涼無休止的思念如潮水一般圍繞著她,蕓蕓眾生無人與伴。
張汝舟騙了錢還要打人,逼李清照放下了溫婉與高貴,放下了身份。他可能如罵過她是寡婦,讓一個脫離封建禮教的女性再一次受到其摧折,直將她逼的發了瘋卻忘了她曾是一個和簡一樣不屈的人。于是便有了她令人嘆惋的往事。
一個“愁”字,曲折難過被融入進去。我欣賞她憔敗的“愁”。“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在看遍往事后平曠的心境再適宜可是。
我以往羨慕過李清照,羨慕她的好,也曾羨慕過她的悲傷,正是由此她才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才不會被人貼上一個一面的標簽。她獨立變強開始不懵懂的時候,就已經贏了。她敢于用雪白的手臂去觸碰骯臟的東西,她敢于不受辱,揮手扇在張汝舟的臉上,一紙把他告上官府。我羨慕她的境界,羨慕她“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啊,一生都這樣傳奇。她的塑像,她的詩,無不宣告著這個人不可移易的存在。我咀嚼著她的詩作,感受著她的魅力,在今日與跨越時空的她相遇。
我眼中的李清照初中大全(13篇)篇十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陽春五月,春光旖旎。
午后的陽光慵懶而熱烈,她吸收著日之精華,調皮地籠罩在身邊,很久很久。
我捧著一本書,坐在樹影下,眼眸微瞇,春花馥馥的香氣混合著五月特有的暖風在我的周圍蕩漾,真是愜意無比!
翻開書,一陣書墨之氣頓時向我襲來,我貪婪的聞著這味兒,看著這書,原本平靜的心中這時卻不再平靜。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易安啊易安,這,就是你的愁么?一個深閨女子,一身素衣微寒,斂著蛾眉,一臉愁悵。我多么想過去為你把眉頭拭平,但終不能得愿。
你的一生坎坷不平,國破家亡,你深有體會。也許也就是這些,才讓你有了這么多難以言明的苦思與惆悵吧。我多么想幫你分擔一些,哪怕一點點也好,但我們終是陌路人。
我至今難忘第一次讀你的《點絳唇》中“倚門回首,卻把春梅嗅”一句,我努力想像著你嬌羞的模樣:倚著門兒,柳眉桃腮,回頭螓首望去,手里卻掂著一枝青梅,“裝模作樣”的嗅一下,臉中卻是怎樣也遮掩不住的喜悅和緊張。
世事的變幻,戰亂的離苦,讓你從一個青澀的少女成為一個愁苦的婦人。你苦苦尋求著自我的幸福,總是不得愿。你的凄慘是戰亂造成的,它同樣也鑄就了你——文學上的奇女子!
這樣的你,又有誰能不為之動容?
這樣的你,又有誰能不為之憐惜?
這樣的你,又有誰能不為之欣賞?
這樣的你,又有誰能不為之喜愛?
這樣的你,這樣唯一的你——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