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還能幫助教師梳理和整理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分享和討論。
借東西教案(精選12篇)篇一
導入:
(幼兒自由交流討論后進行分類:能溶化的一組,不能溶化的一組。)。
師:如果把這些能溶化的物品放到水里,哪些化得快、哪些化得慢?
二、基本部分。
幼兒分組做實驗驗證。
(一)實驗一:什么樣的物品化的快?什么樣的物品化得慢?
1.請幼兒觀察桌上的各種試驗用具并說出它們的名字。(三種糖:綿白糖、砂糖、冰糖,將所有幼兒分為四組,每組三個貼有不同糖的圖案的實驗透明罐子、筷子、水、一份調查表、一支彩筆)。
師:如果我們把這三種糖分別放進水里,哪種糖會先化完呢?為什么?(每組桌上有3個透明的罐子,在老師的指令下,同時將3種糖放入罐子中,觀察那種糖最先化完。)。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們杯子里的糖全部化完后在表格中做記錄,第一個化完的寫上數字1,第二個化完的寫2,依次類推。(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教師小結:物體的溶解速度與物體的顆粒大小有關系,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顆粒小的溶解的越快。
(二)實驗二。
師:老師準備了同樣大小的冰糖,請你動腦筋、想辦法,看看誰能讓糖最先化完?
1.每組桌上有兩個透明的罐子,罐子里分別是涼水、熱水、教師發出口令請幼兒同時將塊糖放進杯子里,觀察一下究竟是那個杯子里的糖最先化完。
2.實驗結束,記錄結果,幼兒相互交流、討論。
師:通過剛剛這個實驗,我們又了解到物體的溶解速度和什么有關?(水的溫度)。
教師小結:物體的溶解速度除了和顆粒大小有關,和水的溫度也有關系。
三、結束部分。
師: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當中,除了糖是可以溶于水以外,還有很多種東西都是可以溶于水的,我們可以一起去尋找一下吧!
借東西教案(精選12篇)篇二
師:哦,我們去買東西的時候要防止小偷,不然錢掉了就不能買東西了;我們不能跟陌生人講話,防止被騙;我們要看紅綠燈,注意交通安全。原來,第一次去買東西要注意這么多問題。哇,我有點緊張哎。
師:今天老師就給你們帶來一個關于買東西的故事。(出示封面,和幼兒一起認識故事的名稱"第一次買東西")。
二、分段講述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一、二段。)。
師:小美在買東西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幼兒回答,小美摔倒了)。
師:她為什么會摔倒?(幼兒猜測原因)。
師:小美摔了一跤,買牛奶的錢還掉了,這時候小美的心情怎么樣?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是繼續去小店還是回家?為什么(幼兒回答并講述原因)。
師:你們真是勇敢的孩子,我們來看看小美是不是也跟你們一樣勇敢,她是怎么做的?
2、(教師講述故事第三段。)師:到了小店,小美有沒有買到東西?為什么?
師:那你們有什么辦法來幫幫小美?(幼兒說出一個方法后,請幼兒上來扮演小美,教師做女主人進行角色表演。)。
師:小美接受了你們的幫助,我們來看看她有沒有變得勇敢了。
3、(教師講述故事第四、五段。)師:最后,小美是怎么買到牛奶的?
師:說到這里,老師有一個問題,之前,小美摔倒了,被擠出店了,她都沒有哭。可是當女主人向小美道歉以后,為什么小美還會掉眼淚?(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哦,這是激動的、喜悅的眼淚,因為小美克服了膽怯的心理,戰勝了困難,她終于成功的買到了牛奶,她為自己取得的勝利感到高興。老師也看到過類似的事情,奧運會上,那些獲得獎牌的哥哥姐姐他們在領獎臺上的時候也會留下眼淚,因為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所以他們留下了激動的淚水。那小朋友們,你們自己有沒有做過或者看到過什么事情,讓你也留下了這樣激動、喜悅的眼淚呢?(幼兒回答講述自己的經歷)。
小結:第一次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只要勇敢地去嘗試,都會有一個小小的收獲。就像故事中的小美,通過這次買牛奶的經歷,小美得到了鍛煉,她變得大膽、勇敢、自信了,遇到困難她也不那么害怕了。我們一起給她鼓鼓掌。
三、完整地欣賞故事。
師:讓我們來完整地欣賞一遍這個好聽的故事吧。
借東西教案(精選12篇)篇三
1、幼兒在活動中逐步理解某數添上1就是它的后基數,形成的新數比原數大1。
2、在已有操作經驗的基礎上,嘗試學習用語言表達5以內數的形成。
火腿腸、橘子、紙杯、調羹、水彩筆、牙膏等幼兒人手一份。圖片三張。
1、幼兒去超市購物。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a、師:今天我們去逛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東西,超市里的每一樣東西都可以買,一邊買一邊數數。
b、幼兒動手操作,師提醒幼兒一邊買一邊說說。
(2)、幼兒相互交流。
2、買一送一的游戲活動。
(1)師:在你買的東西里,你希望我送給你什么呢?
(2)、一邊送禮物一邊學說:原來有幾個,添上一個,是幾個。
(3)師小結:添上一個以后買的東西要比原來的多。
3、兌獎活動。
(1)、出示圖片:討論圖片上的問號、箭頭分別表示什么?
(2)、幼兒根據圖意逐一對獎。
借東西教案(精選12篇)篇四
活動目標:
1、認識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幣(紙幣),并會運用。
2、比較10元以內錢幣數量的多少。
3、初步掌握人民幣的兌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錢幣、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智慧老人開了一個非常大的超市,想要進去呀必須闖過三關。
二、基本過程:
1、第一關:認一認(認識1元、2元、5元、10元)。
出示課件,問:這是什么呀?(錢)分別來認識1元、2元、5元、10元。
小結:小朋友真棒!認識了智慧老人準備的人民幣闖關成功。
2、第二關:比一比(能比較錢幣數量的.多少)。
出示課件,智慧老人準備了幾樣商品,價錢不一樣,一起看看都是什么?價格多少?
出示兩樣東西提問:“哪個需要的錢多?”
依次比較,10元內錢幣數量的多少?
小結:小朋友太厲害了,知道2元多1元少、5元多2元少、10元多5元少,闖關成功。
3、第三關:買一買(會用錢買東西)。
智慧老人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錢幣,能正確的用錢買東西就能闖過關。
小結:在這一關,小朋友都正確的用錢幣買到東西,闖關成功。
4、玩一玩。
幼兒去超市買一樣東西,要用老師準備的錢去買。(要求:所付的錢和物品的價錢要一樣多)。
三、結束活動。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認識了人民幣,也學會了買東西。在生活中,有時媽媽去超市買東西,你就可以做媽媽的小助手,幫媽媽付錢,這樣你的本領就會更大。.
活動評析:
李秋紅老師是我園一位年輕的骨干教師,大班教研組長,歌舞彈唱樣樣強。她組織的計算活動《認識人民幣》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活動設計新穎,有創意。
通過超市購物,認一認、比一比、買一買,讓幼兒認識人民幣,并學會人民幣的簡單換算。
二、充分利用現代媒體。
現代媒體直觀形象,逼真大方,幼兒喜歡易接受。
三、能緊密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活動的目的就是學會運用。本節活動能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幼兒解決實際問題。認識了人民幣后,讓幼兒學會在超市購物,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教師素質比較高。
教師具有親和力,教態自然大方有激情,易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每一次闖關成功后,幼兒高興的說:letisgo,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是一節成功的教學活動。
借東西教案(精選12篇)篇五
1老師與兩名幼兒示范,其它幼兒仔細聽,認真看。
2選一組幼兒為大家示范表演,老師鼓勵并指導幼兒用漢語口語表達。其它小組依次完成買東西的過程。老師為幼兒做輔助工作。對每小組表現好的幼兒給予表揚。
3對有些不善于說話的、或口語差的小孩,老師再組織一次表演,耐心引導并開啟孩子的小嘴巴,用一塊真的食物來獎勵孩子。
4結束活動,小朋友們一起回想這個小超市里用什么水果?有什么食品?有哪些蔬菜?還有什么學習用品。
5,延伸:把物品擺放在區角,便小朋友們自由進行玩耍。
借東西教案(精選12篇)篇六
1.聽故事,體驗小美第一次買東西時由害怕到成功內心情感的變化。
2.知道遇到困難不能害怕,勇敢面對就能成功。
3.能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想象,大膽表述。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有沒有獨自一個人上街買過東兩?請說說你的感受。
2.師:有個小女孩叫小美,她第一次上街買東兩順利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里怎么說的。
教師出示句卡“第一次買東西”。
二、猜猜講講。
1.出示第一幅圖,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
(1)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小美最后會買到牛奶嗎?為什么?
(2)教師出示表情卡,請幼兒說一說不同的表情卡分別代表什么樣的心情。
(3)請猜測小美能買到牛奶的幼兒坐到貼有“高興”表情卡的一邊,請猜測小美不能買到牛奶的幼兒坐到貼有“沮喪”表情卡的一邊。
2.出示第二幅圖,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
(2)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后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根據自己的猜測重新選擇座位,
3.出示第三幅圖,教師講述故事第三段。
(2)學生再次與同伴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根據自己的猜測再次選擇座位。
4.出示第四幅圖,講述故事第四段。
師:小美為什么松了口氣?又為什么會掉眼淚?
5.出示第五幅圖。
(1)師:小美最終買到牛奶沒有?她的心情怎么樣?
(2)教師講述故事第五段。師:讓我們替小美歡呼吧!
三、體驗內心情感變化。
(1)師:等會兒老師把故事再完整講一遍,小朋友仔細聽一聽,小美在買牛奶的過程中說過什么話,兩次說話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3)師:第一次買東西,會遇到很多問題,但只要勇敢去面對,就會獲得成功。相信經過這一次,小美會變得更大膽、勇敢、自信!
四、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
1、師:在故事的最后,講到了小美買完東西見到了自己的媽媽,那現在讓你來想想看,媽媽看到小美自己一個人成功買了牛奶后,會有什么反應呢?會跟小美說什么呢?(抱抱小美,親親小美,表揚她)。
3、建議孩子們能像小惠一樣幫家長分擔家務。
2、小練筆。
把你打算幫媽媽做的家務事畫出來,或者把做家務的感受寫一寫。
板書設計:
借東西教案(精選12篇)篇七
1.引導幼兒感知各類物品,還能用漢語口語說出來。
2.應用“我買xxxx,@@多少錢?”學習“你想買什么?我想買xxx。
3.知道用禮貌用語,知道買東西要付錢。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借東西教案(精選12篇)篇八
1.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尖利的東西,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2.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傷害身體的方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各種尖利的物品,如:筆、剪刀、樹枝、筷子等。
1.教師講述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師出示帶有尖頭的筆,引導幼兒討論。
尖利的東西有很多,如各種刀、樹枝的尖頭、筷子等,幼兒每講一件物品教師就拿一樣,放在幼兒面前。
2.看表演,比較不同行為的性質。
請幼兒觀看表演,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做才不會讓自己受傷害?
(1)小兔子用畫畫的筆在別人的臉上點墨水。
(2)小猴在玩樹枝。
(3)小兔子一邊望著窗外,一邊在用剪刀剪紙。
(4)小鵝用筷子對著老師的眼睛說話。
3.教師小結。
教師:首先要用正確的方法使用這些物品;其次不要拿尖利的物品和同伴哄鬧、玩耍;第三,當周圍有小朋友在這樣哄鬧時要提醒他們,并躲開他們。
幼兒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當造成傷害的一些體會時,幼兒都積極的說了一些自己使用過的尖利的物品。有剪刀、針、圖釘、牙簽、大頭針、釘子等,幼兒的知識經驗較豐富,還說了很多發生在他們自己或者周圍人身上的一些傷害事故,從中不難看出現在的幼兒知識面還是比較廣的,他們都能對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評價,并進行分析,了解受傷的原因。
借東西教案(精選12篇)篇九
活動目標:
1、認識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幣(紙幣),并會運用。
2、比較10元以內錢幣數量的多少。
3、初步掌握人民幣的兌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錢幣、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智慧老人開了一個非常大的超市,想要進去呀必須闖過三關。
二、基本過程。
1、第一關:認一認(認識1元、2元、5元、10元)。
出示課件,問:這是什么呀?(錢)分別來認識1元、2元、5元、10元。
小結:小朋友真棒!認識了智慧老人準備的人民幣闖關成功。
2、第二關:比一比(能比較錢幣數量的多少)。
出示課件,智慧老人準備了幾樣商品,價錢不一樣,一起看看都是什么?價格多少?
出示兩樣東西提問:“哪個需要的錢多?”
依次比較,10元內錢幣數量的多少?
小結:小朋友太厲害了,知道2元多1元少、5元多2元少、10元多5元少,闖關成功。
3、第三關:買一買(會用錢買東西)。
智慧老人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錢幣,能正確的用錢買東西就能闖過關。
小結:在這一關,小朋友都正確的用錢幣買到東西,闖關成功。
4、玩一玩。
幼兒去超市買一樣東西,要用老師準備的錢去買。(要求:所付的錢和物品的價錢要一樣多)。
三、結束活動。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認識了人民幣,也學會了買東西。在生活中,有時媽媽去超市買東西,你就可以做媽媽的小助手,幫媽媽付錢,這樣你的本領就會更大。
活動反思:
在孩子們的眼中,平時買東西或者買東西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他們算錢,從來沒有算過錢的他們對自己當個小大人非常感興趣,將活動帶入到游戲當中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更加活躍。
借東西教案(精選12篇)篇十
1、能從圖中初步體驗小美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感受。
2、理解故事內容,講述小美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經歷。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大圖書、每人一本小圖書。
一、談話導入:
1、引導語:小朋友,你去買東西過東西嗎?(請幼兒自由講述)。
2)師:小美摔了一跤,買牛奶的錢還掉了,小美會堅持去買牛奶還是回家找媽媽呢?
三、幼兒自由閱讀,教師適當引導。
1、提問:小美有買到牛奶嗎?她是怎樣買到牛奶的?
2、提要求:安靜地看書,從第5頁看到第13頁,仔細看看每一頁在講什么?
四、理解閱讀1、小美有買到牛奶嗎?她是怎樣買到牛奶的?
3、小美買到牛奶后是是回家的'?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四、教師完整朗讀,幼兒欣賞。
小美在買牛奶過程中說過什么話?兩次說的話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這樣?
五、情感教育指導語:小朋友還小,以后也會遇到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參加比賽,第一次離開家,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只要勇敢去面對,就會獲得成功。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后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借東西教案(精選12篇)篇十一
小班幼兒的年齡段只要是可以吃的能塞進嘴里的,不管干不干凈,能不能吃,他都會不他塞進嘴里,這時候就會發生意外了,所以這節課很必要,通過活動來讓幼兒知道什么東西能往嘴里塞,什么東西不能往嘴里塞。而且不能亂吃一些不干凈的東西。否則后果很嚴重。讓幼兒懂的保護自己。
借東西教案(精選12篇)篇十二
1、通過真實的案例讓幼兒懂得隨便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引導幼兒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4、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樣的安全隱患。
5、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