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一種對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進行提煉、歸納和總結的方法。這些總結范文涵蓋了不同的主題和領域,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啟示和思考的方向。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一
《中國合伙人》故事的藍本不言而喻,從劇作上來說,它通過抽絲剝繭的細節設置,還原了一個“中國夢”的實現過程:甘為人下的`謙卑態度、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趨利避害的實用主義原則,以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終于換得揚眉吐氣、衣錦還鄉的成功,簡而言之:雞血加雞賊,無限約等于雞犬升天。過程的確很有意思,細想想有點兒沒意思,但再琢磨,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夢好不好?中國夢對不對?這兩個問題就沒有辦法,獲得一個統一的答案。
我覺得世界人生最大的無趣在于,我們不認同別人認可的標準,卻又渴望別人的認可,愛情如是、事業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們渴望脫俗,后者是我們又未能免俗。當我們在對方的標準里做不到最好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懷疑自己的標準是否牢靠。所以,一輩子,我們都在征服對方和勸服自己之間不停徘徊糾結,大部分人,就這么稀里糊涂地度過了一生。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二
《中國合伙人》是一部60后、70后乃至80后都能看得懂的片子。影片所跨越的20年恰恰是中國發生巨變的20年。片中的一首首老歌,是我們每一個人記憶中都抹不去的時代印記。而曾經的那場美國夢,也算是那個時代中國的最強音了。也許,鄧超扮演的孟曉駿代表了一大批人。當年就是有很多人懷揣著夢想來到了那個他們以為是熱土的美國,但最終他們在那里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于是這些人回來了,把自己創業的熱情和熱血揮灑在自己的祖國。
《中國合伙人》是一部勵志的片子,片子的三位主角雖是被逼無奈才成就了一番事業,但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很多積極的東西。黃曉明扮演的成東青,起步何其艱難?沒有教學的地方,就買上幾個雞腿,在肯德基教課,后來又廢物利用,將閑置的舊廠房當做教室和學校。在美國受夠了白眼與輕視的孟曉駿,回國后最想做的就是做成一件事,向美國人、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所以他放下了曾經的自以為是、放下了曾經對成東青的輕視,為了新夢想他幾乎拼盡了全力。汪洋,這個被稱為具有美國人思維的人,在情場失意后,終于改頭換面,投入了能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地方。就是這樣的三個人,最終成就了中國第一支教育產業股,其市值竟是30億美元。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三
共同體的運作不可能一帆風順,危機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出現,不可避免,所以讓共同體存續最重要的不是預防危機,而是讓共同體有良好的自我修復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共同體的修復能力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
傳統的中國人講城府,愛面子,不喜歡輕易講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在合作前不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完全披露出來,那么共同體就會產生異化現象,從而使共同體的走向偏離成員的人生夢想。成東青、孟曉駿、王陽在合作新夢想時就是如此,他們相互之間根本不知道參與新夢想的真實動機和目標,三人直到決定分道揚鑣時才說出實情,尤其是孟曉駿在美國的遭遇。設想如果他們在新夢想成立之初,就將這些真心話全部說出來,并作為制訂政策的依據,我想要么沒有新夢想,要么不會有危機。
王陽在其婚禮中告誡大家“不要和朋友開公司”,其實很有道理。中國是個熟人社會,朋友更是熟人中的熟人。所以朋友間的合作總是偏重描述愿景,而忽視規則。其實規則像藍圖一樣,是促使共同體成員都朝著推動共同體目標實現的方向進行選擇的機制。所以,規則必須事前制訂,而不是在危機發生時。如果危機來臨再去制訂規則,那么規則不管如何制訂都將使至少一方的預期受挫,從而破壞了共同體存續的根基。
當然即便合作之初有了規則,也未必總是相安無事,如果規則缺乏預見性和沒有規則后果同樣。所以,應當由精英成員作為規則的設計者,因為只有他們才有這樣的能力。另外,有了好的規則,還要設法提高改變規則的成本,朝令夕改同樣等同于沒有規則。
不過,沒有契約精神,再好的規則都形同虛設。
《中國合伙人》有點像當年的《非誠勿擾》(電影),故事雖然平凡,但涉及的問題深刻,因此能夠引發大多數人思考,盡管一部電影不能給我們有效的方法,畢竟發現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四
我一直不太喜歡看電影,總認為電影的節奏太快,我的思維跟不上,所以總是把電影拒之門外,直到那天無意間看了《中國合伙人》的宣傳海報,三大“帥鍋”裝扮得極為特別的造型引起了我的興趣,在網上搜索著看了一遍,有點意思,有些地方沒看明白,于是乎,又看了一遍。后來想想,之所以會這樣,都源于片中很多觸動人心的地方。
影片的背景是從1980年代到21世紀,在新中國這30年間大變革背景下,三大“帥鍋”為改變自身命運,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更可以形容為這部影片是在這激蕩三十年中關于一個土鱉,一個知識分子,還有一個浪漫騎士的“中國式成功”故事。
孟曉駿、王陽和成東青是那個時代下最典型的身影。他們中,一個是自視甚高、鋒芒畢露的海歸后代;一個是醉心詩詞、風流倜儻的浪漫騎士;一個是不修邊幅、默默無聞的一大土鱉。正是這樣各走極端、格格不入的三個人,在偶然之中建立起了友誼,并創下一段“神話”故事。無論是最初的合伙還是最后的分歧,片中最動人情感是友情。片中三人的友情面臨著重重考驗,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被北約軍機轟炸、還有ets美國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夢想侵犯版權,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來,共同面對新夢想的困境。時間是個好東西,它能讓曾經熱烈的感情變得冷靜,也能讓熱血的友情變得相濡以沫:你失意了給你唱《海闊天空》,你迷茫了聽你唱《外面的世界》,不管世界怎么變,我們失敗了還是成功了都一起唱《光陰的故事》。
這也是一段關于青春的“血淚史”,三名主人公所代表的是所有年青人都可能有過的經歷。這部影片不僅帶領觀眾回顧了青春的“血淚史”,更讓觀者找到了同故事情節中種.種青春挫折上的共鳴。三個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生活、情感遭遇,都有讓每一位觀者或多或少地從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曾經或正在經歷的青春,誰都有過沒落的時候,誰都有過愛戀的傷痛,日常生活中所能遭遇的挫折,在片中這三個人物的身上都有著相應的折射,于是在他們的故事里找到了那份久違的共鳴而被震撼。
在這部影片中,我覺得更出彩的還有一些經典的臺詞:“什么是夢想,夢想就是讓你感到堅持就是一種幸福的東西”,“我們只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希望”。我還很喜歡片中美國老太太的話youareyoung,youcangofarawayfromhere,shewillgetstuckhere。是的,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只有堅持住了,那些過往的傷痛才會成為閃閃發亮的光點!還有那句最戳人心窩的“如果皺紋最終會刻到你的額頭上,那就別讓它爬到你的心上。”我們現實中總是讓太多太多的人被挫折擊潰,于是忘記了曾經的夢想。然而夢想是最不該放棄的,即使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但不要讓它磨滅你的靈魂。
《中國合伙人》確實是一部讓50后深思,讓60后動容,讓70后震顫,讓80后楷模,讓90后啟迪的勵志傳奇大片。看完這部片子,有了一種“想去做點啥”的沖動,讓沉寂的心突然有了活力。
整部片子,細細品來,不難發現它更還原了一個“中國夢”的實現過程:甘為人下的謙卑態度、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趨利避害的實用主義原則、以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終于換得揚眉吐氣、衣錦還鄉的成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決定了你的前進方向,思路決定出路,這是這部電影中人物創業的最根本的出發點。
是的,夢想需要堅持,所以不論你是土鱉、是憤青還是海龜,都應該像電影里的主人公一樣去做夢、尋夢、追夢、圓夢,讓我們一個個小夢支撐起我們的中國夢,這樣我們的中國夢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五
《中國合伙人》的題材屬于目前主流的“企業成功勵志傳記片”,這樣類型的電影或書籍在國內一直有一個誤區:在名流眼中,出自傳的性質變成了升值推廣的附屬產品,在讀者和觀眾眼中,這些所謂的“成功經驗”并無多少普適性和共通性,往往讓傳記體變成了名人的孤芳自賞,所以《中國合伙人》也容易被人誤解——如果其傳達的核心價值把握不好,很容易被視作是某金主花大價錢雇來的托兒。
王晶曾評價杜琪峰說:即使人們稱贊他的電影都不會覺得他們是槍手,然而對于陳可辛來說,電影素材再商業交由他手里亦能變得很風格化。《合伙人》的故事講述三個大學校友(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一同經歷了風風雨雨,創業打拼直至成功,其主旋律框架已經無法改變,然而陳可辛卻將這般“俗套”的傳記故事打造成了一部講述大時代的情懷之作,這也是陳可辛這樣具備人文氣息的導演向來所擅長的技能。
或許真是要與“托兒”的關系決絕,《中國合伙人》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已將主人公創業故事的渲染降到了最低,著重講述不同時代,三個主角面臨愛情,友情和事業不同的思考以及做出的不同選擇。
電影的架構其實是陳可辛對舊作《甜蜜蜜》做出的延續,如果觀眾對這部經典還有印象的話一定會記得它的表達方式:用一首首時代金曲串聯起年代片段,再用歌詞暗喻人物內心層次的變化。雖然這樣的敘事方式放在這部背景宏大的故事里顯得有些松散,不過對于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導演來說,對于這樣一部純粹的內地題材影片駕馭起來可謂得心應手,尤其是片中音樂使用的恰到好處,是應該記上一功的。
陳可辛電影的風格,在于前面無論怎么樣的“隨心所欲”,總會在中段或后半段拉回到真正的敘事主題,但兩者卻又是有著必然聯系的,也容易使觀眾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度起來,電影前半部分以詼諧、浪漫為主,然而隨著三人在佟大為的婚宴上攤牌,氣氛也急轉直下,這時催淚點才真正爆發,雖然姍姍來遲,但也為從“決裂”到“合伙”的劇情曲折設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樣的設計讓我想起了陳可辛導演的《新難兄難弟》,片中與父親有著隔閡的梁朝偉意外穿越回到了父母年輕的時代,度過了短暫而單純的快樂時光后,才真正釋然,這樣處處蘊含“情”字的催淚鋪墊是陳可辛的拿手好戲,就像一記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老拳,總會到最后重重地捶在你的心窩上。
《中國合伙人》是陳可辛第一部將故事聚焦于內地題材的影片,相較其在合拍片的十年摸索間為適應市場炮制的武俠片和歌舞片,《合伙人》相對于放開了手腳,同時亦是小心翼翼,至少電影里開始有了很多與社會關聯的明朗思考方式,如積極尋找與普通人的平等對話方式——懷舊,尤其是引發在中國改革開放時期成長起來的一批人的集體懷舊。就如由當年港人自嘲的“港慫”再到片中的“土鱉”,在目前大華語市場下,要隔絕兩岸三地的文化差異,最容易實現的溝通方式也是尋找情感共鳴。在本片點映的時候有幸與陳可辛導演進行了交流,他說,這部電影的風格最適合自己,雖然許多內地元素的設計自己并未參與,但其中投入的情懷是相通的。
電影雖有傳記片形式上的掣肘,結尾最后傳達的主旨——“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也上升到了別扭的政治審查層面,但無論如何,我絕對有相信這是陳可辛導演在合拍片時代十年以來最“自我”的一次。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六
青春與夢想,創業與奮斗,傷感與懷舊,愛情與友誼,喜怒哀樂,聚散離合,每一個元素你都能在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中找到,每一個元素都有可能成為觸動你感情之弦的撥片。無需拿它和《致青春》做比,青春歲月盡管波瀾壯闊,卻如曇花一現般湮沒在終將成人化的價值觀中;無需管它是否是中國版《社交網絡》,我更看中的是它如何在中國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更不用去關注它的故事原型是否來自現實,因為藝術本身就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你只需要把你的心弦交給電影,讓它帶你去尋找可以觸動它的那些對白和場景。
三個合伙人,一個土鱉、一個精英知識分子、一個浪漫騎士,三個各走極端的人在同一所大學碰撞出了非一般的友誼。
按理說,后面兩種人是最有可能實現他們抱負的,但最后成功的掌舵者不是那個自信爆棚的精英海歸孟曉駿,也不是那個外表俊朗泡到美國妞兒的浪漫詩人王陽,卻恰恰是那個農村出身自卑懦弱的土鱉成冬青。
成冬青是一個出身農村,腦子還不靈光的一個“土鱉”形象,沒有出眾的外表,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內心深處有隱隱的自卑感。雖然沒見過世面,但是男人的審美卻是與生俱來的。成冬青邂逅“女神”蘇梅,開始了“李雷和韓梅梅”的愛情故事。成冬青的愛情故事用他自己的話說“她在出國前一晚,把我給睡了”。這段愛情鑄成了成冬青心頭的念念不忘,卻不曾回響。蘇梅嫁人了,嫁的卻不是成冬青。
“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開始就害怕失敗。”成冬青當初在給他寥寥無幾的學生講這句話時,眼神里閃著一道從未有過的光。“不再是舊日熟悉的我有著舊日狂熱的夢,也不是舊日熟悉的你有著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的初次回憶的青春。”就像羅大佑歌聲里唱的,當年掛在嘴邊那個狂熱的夢,多數人在時光的洪流中遺失了。但是那個“2b青年”成冬青卻將夢想描述成堅持并讓他感到幸福的東西。
如果皺紋最終會刻到你的額頭上,那就別讓它爬到你的心上。即便你沒有經歷過這一切,但依然會為這三個男人的夢想叫好。即便三個合伙人的英語發音實在是很“屌絲”,但依舊不會阻礙青春能量的迸發。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中國合伙人》后還是覺得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為青春不是帥哥美女的專屬,不是一代人的專屬。青春,屬于每個人。哪怕你是個二愣子,哪怕你是個純屌絲,哪怕我就是不愛背單詞。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七
昨天我們去看了電影《中國合伙人》,是由黃曉明、鄧超和佟大為飾演的。講的是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三個好朋友合伙辦“新夢想”英語培訓學校的故事。為什么在片名上加上“中國”二字,是為了特別強調中國人的創業理念和奮斗過程。
孟曉駿和王陽曾經的夢想是去美國,成冬青本來只想去北京,后來在他們的熏染下也變得想去美國了。那么美國真有那么好嗎?就像城市的燈火雖輝煌卻始終不是為我們外地人而亮一樣,一個人漂泊在異國他鄉,那份辛酸苦楚可想而知。孟曉駿曾是出類拔萃的優秀學子,到了美國卻被殘酷的現實一次次地打壓,成了餐廳的打工者,他沒法改變這個世界,反而被世界改變了。終于他回到了中國,抱著他傷痕累累的美國夢。而此前在人生中屢遭挫敗的成東青早已帶著王陽一起成為了富人。看來在現實面前,與其抱著狂傲且不切實際的夢想,不如把自己置于大千世界中一個渺小的位置上,腳踏實地地辛勤耕耘,相信有付出就有回報,總會有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孟曉駿意識到了這一點,決定跟著成東青一起干,于是便有了他們三人組成合伙人的故事。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八
中國合伙人,陳可辛導演的電影,由內地三大小生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主演,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到今天,三個小人物80年代敘述到今日,講的是大時代下三個小人物白手起家的故事。
從整體上看,成東青是個性格復雜的人物,他幾乎是所有從農村進入到都市生活的年輕人的范本,無論是成功的一面還是失敗的一面。城市化是當下中國仍在繼續進行的一項工程,然而并不是進入到城市就自然地轉換了自己的生存狀態與生存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所走過的心路歷程或許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成東青就是這樣一個從農村考上大學的普通青年人,用流行的詞語來概括就是所謂鳳凰男。其實對每個從農村進入大學的人來說骨子里都多少有些矛盾的性格,一方面對于家鄉的父母來說,無疑他們是驕傲的,能從上千人的村落里考上大學本身就意味著某種成功,至少他們要強過小時一起玩耍的伙伴。然而,另一面他們卻又不免有些自卑,大學是一個新的起點,在這個全新的生活環境里大家不會關注你以前的成功,他們只看到你現在的樣子。無論是你騎自行車走到終點還是跑步進入終點還是開汽車進入終點,他們只關注你進來時的樣子,而不關注你走的是否艱難。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九
這是一部勵志片,看了讓人頗有收獲。
就說成東青這一角色吧!他是“新夢想”最大的股東。他的成功并不是沒有理由的,命運迫使他從十七歲開始就學會了背完整本詞典的本領。可想而知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努力。他從不因失敗而氣餒,從不懼怕荊棘叢生。別人問他他的夢想是什么,他說他答不上來,但我只想說,面對挫折他從未放棄過,這一點足以讓他成就他所有的夢想!用“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了!
再說說飾演成東青的黃曉明,他淋漓盡致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搞笑、樸素、認真、善良的土鱉男主人公形象,讓我們捧腹大笑的同時深感憐惜。而成東青從一開始的老土到后來帥氣沉穩的成功人士的轉變,也著實讓我們眼前一亮!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十
對《中國合伙人》的最初印象,是對地鐵站燈箱廣告的每次路過的一瞥,心里想“這三人誰呀”?有一次終于忍不住湊上前去仔細研究,哦!竟然是黃曉明、鄧超、佟大為。電影的宣傳海報徹底顛覆了以往他們帥氣、陽光的.形象,“三架眼鏡”讓人咋一看還真沒認出來他們是誰。
《中國合伙人》是一部具有時代特色的創業者的故事,故事背景的時間跨度是從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至今,片中人物的經歷是以中國的創業傳奇人物們為原型塑造的。且不論片中那輕喜劇型的對白,還是他們三人的造型,使原本艱辛的創業過程充滿著歡樂元素,使人不禁莞爾。
在這部影片中,我覺得最閃亮的就是臺詞、對白:“我不知道成功的公式,但是我知道當你在夢想的前進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經走在了成功的筆直的大道上”,“你只有在紐交所敲鐘的時候,才會開始得到他們的尊重”,我想成功的動力有很多種,但你是否找到了適合于你的前進動力?奮斗沒有了目標將會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決定了你的前進方向。思路決定出路,這是這部電影中人物創業的最根本的出發點。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十一
我一向不太喜歡看電影,總認為電影的節奏太快,我的思維跟不上,所以總是把電影拒之門外,直到那天無意間看了《中國合伙人》的宣傳海報,三大“帥鍋”裝扮得極為異常的造型引起了我的興趣,在網上搜索著看了一遍,有點意思,有些地方沒看明白,于是乎,又看了一遍。之后想想,之所以會這樣,都源于片中很多觸動人心的地方。
影片的背景是從1980年代到21世紀,在新中國這30年間大變革背景下,三大“帥鍋”為改變自身命運,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更能夠形容為這部影片是在這激蕩三十年中關于一個土鱉,一個知識分子,還有一個浪漫騎士的“中國式成功”故事。
孟曉駿、王陽和成東青是那個時代下最典型的身影。他們中,一個是自視甚高、鋒芒畢露的海歸后代;一個是醉心詩詞、風流倜儻的浪漫騎士;一個是不修邊幅、默默無聞的一大土鱉。正是這樣各走極端、格格不入的三個人,在偶然之中建立起了友誼,并創下一段“神話”故事。無論是最初的合伙還是最終的分歧,片中最動人情感是友情。片中三人的友情面臨著重重考驗,包括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被北約軍機轟炸、還有ets美國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夢想侵犯版權,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來,共同應對新夢想的困境。時間是個好東西,它能讓以往熱烈的感情變得冷靜,也能讓熱血的友情變得相濡以沫:你失意了給你唱《海闊天空》,你迷茫了聽你唱《外面的世界》,不管世界怎樣變,我們失敗了還是成功了都一齊唱《光陰的故事》。
這也是一段關于青春的“血淚史”,三名主人公所代表的是所有年青人都可能有過的經歷。這部影片不僅僅帶領觀眾回顧了青春的“血淚史”,更讓觀者找到了同故事情節中種.種青春挫折上的共鳴。三個人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人生觀,不一樣的生活、情感遭遇,都有讓每一位觀者或多或少地從里面找到自我的影子。我們以往或正在經歷的青春,誰都有過沒落的時候,誰都有過愛戀的傷痛,日常生活中所能遭遇的挫折,在片中這三個人物的身上都有著相應的折射,于是在他們的故事里找到了那份久違的共鳴而被震撼。
在這部影片中,我覺得更出彩的還有一些經典的臺詞:“什么是夢想,夢想就是讓你感到堅持就是一種幸福的東西”,“我們僅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期望”。我還很喜歡片中美國老太太的話youareyoung,youcangofarawayfromhere,shewillgetstuckhere。是的,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僅有堅持住了,那些過往的傷痛才會成為閃閃發亮的光點!還有那句最戳人心窩的“如果皺紋最終會刻到你的額頭上,那就別讓它爬到你的心上。”我們現實中總是讓太多太多的人被挫折擊潰,于是忘記了以往的夢想。然而夢想是最不該放棄的,即使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但不要讓它磨滅你的靈魂。
《中國合伙人》確實是一部讓50后深思,讓60后動容,讓70后震顫,讓80后楷模,讓90后啟迪的勵志傳奇大片。看完這部片子,有了一種“想去做點啥”的沖動,讓沉寂的心突然有了活力。
整部片子,細細品來,不難發現它更還原了一個“中國夢”的實現過程:甘為人下的謙卑態度、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趨利避害的實用主義原則、以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最終換得揚眉吐氣、衣錦還鄉的成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決定了你的前進方向,思路決定出路,這是這部電影中人物創業的最根本的出發點。
是的,夢想需要堅持,所以不論你是土鱉、是憤青還是海龜,都應當像電影里的主人公一樣去做夢、尋夢、追夢、圓夢,讓我們一個個小夢支撐起我們的中國夢,這樣我們的中國夢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十二
自5月份上映以來,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部電影中能給我們啟發的東西太多了。看完電影我的感觸也十分多,可是有幾點是最難忘的:它演繹了團隊的力量、解釋了夢想的定義并且給我們拼搏努力的理由。
首先要想成功必須依靠團隊合作,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即使你的本事再大也不能忘記借助團隊的力量,更何況并不是人人都是天才。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也能頂個諸葛亮”,團隊的優勢在于思維的碰撞和本事的互補。就像片中的成東青,孟曉俊和王陽,他們三人一個性格保守、一個激進、一個中庸。作為新夢想最大的領導人成東青在一開始只是從農村來上大學的土鱉,英語說的也不好,不善于溝通,可是恰恰到最終走向了成功,這跟其他兩人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孟曉俊性格激進,夢想著站在美國的土地上改變世界,他其實是和成東青完全相反的性格,一個保守一個激進,這正是一種互補,成東青想而不敢干的事情,孟曉俊能夠干,甚至能夠拉著成東青一齊干,可是他們的性格在一開始相差太大往往會出現爭執,在劇情發展的之后這一點更能體現出來,而總王陽總是會在他們爭吵的時候出現,進行調停和化解,這又是一種互補,王陽為人比較灑脫,能夠說是比較中庸,也正是這種性格使得他能夠在成東青和孟曉俊之間將他們的性格進行中和,從而組成了一向優秀的團隊。在他們的成功路上他們發揮著各自的優點將他們的事業逐漸推向了高峰,成東青用他失敗的經歷教導學生什么是失敗然后又怎樣站起來,王陽用它流利口語言傳身教并摸索獨特的教學方法,孟曉俊也發揮它了解美國簽證的優勢組織開展簽證講座等,團隊中的每個人都發揮著自我的能量,他們三個人就是我們大家的縮小版,在每個公司每個團隊中都有分工,各自都發揮著自我的本事,履行自我的職責,而當大家都能發揮自我能量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的事業成功的時候。
其次“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覺堅持是一種幸福的東西”,這是成東青在片中的一句話,我想這句話也給我們觀眾十分正確的解釋了什么事夢想。從小到大我們一向在談論著我們的夢想,而我們的夢想也在不斷的變化著,其實夢想很簡單,可能是當一位科學家,可能是成為一個明星,可能是想和自我愛的人平凡的生活,可能想有一個家等等,夢想有很多,能夠說每人都有夢想,可是現實的生活往往會將我們的夢想擊碎,我們的夢想在現實面前似乎不堪一擊。可是我想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原因,為什么有人能實現自我的夢想為什么有人實現不了,那我想可能就是我們沒有堅持,也許成功就在下一秒可是我們卻選擇了放棄,也許在沒有看到成功的曙光前堅持是很痛苦的,可是沒有堅持又哪來的成功,黎明前的天總是最黑,因為它在積累天亮的力量。我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都經歷過小的成功,比如經過英語四級、經過期末考試、完成了我們制定的工作任務。可能會有這種體會:在到達目標以后回首望去我們以往的認為痛苦的堅持和努力突然之間變得那么完美,我們甚至會懷念我們的努力懷念我們的痛苦,因為是它讓我們感覺到成功的來之不易,是它讓我們感覺此刻的成功是那么的真實,是它給了我們自信。的確正如片中所說“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覺堅持是一種幸福的東西”,那么讓我們為了自我的夢想堅持吧痛苦吧,將來也幸福吧。
最終還是引用片中的一句話“掉在水里你不會淹死,呆在水里你才會淹死,你僅有游,不停的往前游”。這是一個比喻,可是他給了我們拼搏努力和前進的理由,我想這句話能夠從兩個方面理解,一種是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來這樣才能成功,另一種是不要安于此刻的成績,要不斷的挑戰,創造更好的成績。對于第一種是在我們遇到了困難的時候可能我們找不到方向,不明白該怎樣辦,這時候成功和失敗就有了選擇,你是繼續掙扎努力走出泥潭,還是放棄,可能如果選擇放棄會舒服一些,可是結果只是往下沉,但如果選擇了掙扎走出泥潭那么我想不管泥潭有多大,我們遲早會走上干凈的柏油路,當你意識到失敗只是成功的彎路的時候,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而對于第二種也許我們此刻有我們的成績和過去,可是那都是以前,我們要著眼未來去創造更大的成績更大的價值,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守著以前的成績過日子是不行的,你能夠在累的時候停下來休息一下可是不能停止不前,就像水一樣,流動才有活力,靜水最終只能變成死水。
最終我想附上片中的一句話:“如果皺紋終將刻在額頭,那就別讓皺紋刻在心上”,樂觀的心態很重要,與大家共勉。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十三
一、企業最開始的樣子,對日后企業文化的影響很深。
“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一個企業的發展和未來,需要有意義的愿景,才能夠堅持走下去。
創業中的合作伙伴,需要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最重要的一定是統一的價值觀;這樣在創業的路上才能夠同甘共苦,一直走下去。
二、“這是你應得的,你還年輕,你會走得很遠,而她,一輩子都只能呆在這里。”
這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一張20美元,一句簡單的話,給了孟曉竣尊重,給了他希望和堅持夢想的信念。不管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中什么樣的位置上,都不應該放棄自己最初的夢想,不因環境而妥協失去原則。
三、“有些事只有停下來才能看清楚”
我們總是在忙忙碌碌中迷失自己,經常停下來,“吾日三省吾身”。
四、合伙不是伙,一定是搭配,不一定是配合。
團隊成員應該各有所長,各司其職,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位。
成東青。
1)掌握大局的人-掌舵人:當孟曉竣給他一摞一摞的計劃書時,他只負責回答yes,這是作為企業最高領導給予團隊成員的充分的授權、尊重與支持;當對上市計劃回答no的時候,他說“有些事情只有停下來才能看清楚”,我看到他作為掌舵人比孟曉竣更長遠、更廣泛更深入的戰略思考,戰略決策是謹慎的,他能夠堅持對的,并適時調整船的速度和方向,這對于企業最高領導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2)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精神領袖:他沒有技術競爭力,但是他有一種精神,一種信仰;辦學資格被查的時候,成東青彎下腰去協調與政府的關系,這是為了企業的生存;美國大使館被炸,英語學校被堵,成東青可以勇敢的站出來,就像孟曉竣所說的“他總是能在最關鍵的時候沖上去,這個我做不到”。能夠在千夫所指依然堅信不疑,這才是掌控大局的人,這不僅需要勇氣,還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承擔責任的能力,他帶領他的團隊在實現夢想的路上堅持走下去-這就是核心競爭力。
孟曉竣。
出謀劃策的人-軍師:他在一年之內啟動三十幾個項目;他培訓成東青和王陽,讓他們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他告訴成東青對于不能夠符合企業發展,不認可企業價值觀的員工應該果斷辭退。。。他是一名具有非常強的管理能力的職業經理人,他是英語學校的幕后推手,推動著培訓學校的發展。
王陽。
團隊調控的協調者:王陽在三個人的關系中就是那條紐帶,如果沒有他,也許成東青和孟曉竣不會走到一起,一直走下去;他是團隊中的協調者,不斷的去緩和和協調團隊中的矛盾和沖突;他說“千萬別跟最好的朋友合伙開公司”,這是說給成東青和孟曉竣的,他也是三個人中看的最明白的一個人。
這三個人,有各自的優勢和缺點,在團隊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他們獨自奮斗的時候,都是失敗者,但是組合起來,他們成就了夢想。
五、團隊需要多溝通。
人際關系是最復雜的學問,因為人的思想和感情非常微妙。成東青和和王陽沒有告訴孟曉竣他有演講恐懼,導致了他認為他們沒有真的把他當朋友;孟曉竣和成東青因為上市問題沒有坦誠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導致差一點分道揚鑣……團隊成員之間應該坦誠的溝通,對于工作的分歧和看法盡早的表明自己的立場和看法,能夠避免不必要的猜忌和不信任。
六、
離我們近的,離所有人都近創新和改變。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十四
《中國合伙人》在記憶中還有一段讓我記憶深刻,那就是成東青在上課時發現許多同學都在睡覺,他氣憤的說“你們的父母花了大半輩子的錢,讓你們上最好的大學。這,不是讓你們來睡覺的”我覺得學生首要的任務就是學習,你不想學就告之父母,免得浪費了金錢,浪費了青春、還欺騙了父母…….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為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比如:右手斷了都要寫字、雙手殘了都要用腳彈琴…..還有的人從小家里貧瘠,但還是努力學習考上了大學,成了國家棟梁之才。
啊!我的夢中國夢!我們只要有夢想就一定要堅持不懈,不要放棄!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十五
在故事中還描述了一個很善把握女人心的人佟大為,故事中他飾演三兄弟之一,由于他的幽默、健談,出口成詩的才華,終于獲得了一位留學中國的美國妞的芳心,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畢業后那位美國妞也不知道何去何從,在故事的后半段,他結婚了,他的老婆很胖,也不是那么的漂亮,但經歷了商場中的風風雨雨,他懂得了誰才是適合自己的人,正如結婚酒宴期間他提到的他要退股,不想折騰了,但正是三兄弟大學期間結下的深厚友誼,公司才沒解散。
故事有幾個細節,我特別記憶猶新,一個就是1993年9月23日那個夜晚,北京申奧沒有通過,那種失落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記得那天我哭了。電影畫面里有人把電視機砸了,我相信是真實的,其中那副標語——“給北京一個機會,還世界一個奇跡”今天憶及,仍唏噓不止。主人公讓人扼腕的愛情,透露出那時年輕人的無奈。讓我心痛。在愛情與現實面前,愛情是那么的脆弱。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十六
《中國合伙人》影片的主題情懷和價值觀設定十分巧,在五毛和公知中巧妙的找了個立足點。實際上,創業的故事在影片中語焉不詳,最核心的恰恰是幾個人物態度和思想的轉變。關于美國,從完美的期望,當美帝狗的夢想,到去了美國不盡如人意,再到獲得成功還不被美國人待見,最后一盒月餅加上幾句貧嘴用價值觀輸出完爆美國。盡管故事三分實七分虛,略顯雞血假大空。但僅從電影來說這種情懷的升華,真的是很巧妙也很成功的。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十七
《中國合伙人》故事的藍本不言而喻,從劇作上來說,它通過抽絲剝繭的細節設置,還原了一個"中國夢"的實現過程:甘為人下的謙卑態度、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趨利避害的實用主義原則,以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終于換得揚眉吐氣、衣錦還鄉的成功,簡而言之:雞血加雞賊,無限約等于雞犬升天。過程的確很有意思,細想想有點兒沒意思,但再琢磨,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夢好不好?中國夢對不對?這兩個問題就沒有辦法,獲得一個統一的答案。
我覺得世界人生最大的無趣在于,我們不認同別人認可的標準,卻又渴望別人的認可,愛情如是、事業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們渴望脫俗,后者是我們又未能免俗。當我們在對方的標準里做不到最好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懷疑自己的標準是否牢靠。所以,一輩子,我們都在征服對方和勸服自己之間不停徘徊糾結,大部分人,就這么稀里糊涂地度過了一生。
在這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個艱難的歷史選擇,說到底我們還是背負了歷史的包袱。我們那么渴望堅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認,而后者本身就是對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用繼承某種屈辱、不用承擔某種壓力,不用奮力站起來證明我們能站起來,能想躺著就躺著,只因為我們真的喜歡躺著。總之一條,不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最后想說,成冬青詮釋的中國式成功,充滿了某種實用主義的得意。而王詮釋的中國式幸福,則有自欺欺人的妥協。這種的態度,充滿了某種無奈,也或者,才是我們每個人尋找答案的開始。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十八
《中國合伙人》這部上映已久的電影,我沒有去電影院看,也沒想要去電影院里看,因為我厭惡那里,那是一個讓人失去思考的地方。接近兩個小時的電影,我滿懷著激情看完,并且時不時在腦海中跳出的一些感受會暫停電影的進度。三個大學生的艱難創業史,不得不說是一味很重的料,貫穿其中的一條愛情線也使得這部電影變得更加出色。關于電影,我實在不敢說些什么,因為我只是電影的一個默默無為地提著醬油瓶的小子。我想說的,還是我所看到的。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十九
被拒簽了無數次以后,成冬青在使館門口猙獰的哭喊"美國需要我!"我知道這個絕不是搞笑的橋段,那個年代,中國的大學生都是狂妄的一代人,他們有夢想有抱負,也堅定的覺得這個世界需要他們,需要他們來大刀闊斧。也因為有這樣的胸懷,他們那一代人確實改變了中國,不能說他們改變了美國,可至少現在的美國確實還就需要中國,無論是精英還是吊絲,無論是拒簽還是歡迎,美國都需要那一代中國人,需要那一代人手里的大把的鈔票。就剛剛好是那一代人,而再早或再晚輩的中國人的錢也都是那一代人提供的。
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是一個肥沃的年代,如狄更斯說的"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那個年代是野蠻的中國經濟的搖籃。它肥沃到可以容納任何類型的企業家,可以孕育任何尺寸的夢想和野心。只會用麻袋裝錢的土鱉保守派也好,見過外面的世界因此變的清高而不安分的改革派也好,還是拒絕激進的中庸型投機派也好,都可以在那個時代里分到一杯羹。
當王?和成冬青成功賺到人生第一桶金時,用最暴發戶的方式把一把綠色的鈔票灑向空中。那觸目驚心的綠色在無聲的提醒我們,那個可以一起瘋狂追夢的年代不是我們的年代。現在,即使用紅色的鈔票給自己堆一個金字塔,大部分情況下也都與親爹或干爹有關,與夢想無關。而當飄飄灑灑的綠鈔票最終糾纏在破舊的漁網上安靜下來時,你也會忽然明白,一切的浮華和轟轟烈烈也終會在瑣碎的生活中歸于平靜,榮耀也會悄無聲息的消盡。然后王?娶了李平,一個人如其名的做飯好吃的小內勤。
最后那句"他用演講代替了性生活,在公共場合基本不說人話。"有影射俞敏洪的重大嫌疑。怪不得他會發微博表不爽。
而影片中出現的音樂雖然多處生硬的堆砌后顯的比較突兀,但都還是好歌。《國際歌》、《花房姑娘》、《外面的世界》、《一樣的月光》、《海闊天空》、《光?的故事》,還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英文歌。有一些說不清道不盡的小心情怎么演都會是做作的,怎么訴說都是蒼白的,于是需要那些陳年的旋律和矯情的歌詞來渲泄。
影片的最后,羅列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個年代的企業家們。包括老干媽和馬云。而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的合影難免讓人對號入座。
那個年代已經過去,從國企廢棄工廠舊址起家,一路摸著黑闖進了紐交所,雖然中國式的野蠻經濟的模式依然沒有蛻盡,雖然各種見不得光的操作依然一路高歌,但是那個年代賦予了它的年輕人敢做夢敢追夢的勇氣和機會。他們的夢做的太綿長,追的也太瘋狂,于是我們的時代是?痿的時代。我們避免了太多的艱辛,浮躁的夜晚燈火輝煌如白晝,于是很多人也都不做夢了。喧嘩的街頭太擁擠,于是很多人也都不追夢了。
但是任何時代都會造就它的英雄。只是有時候批量生產,有時候限量發行而已。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二十
《中國合伙人》是講述了“新東方”三杰(俞敏洪、徐小平、王強)的創業故事,殊不知電影里的成冬青、孟曉駿和王陽三人的經歷都透露著陳可辛一路走來的辛酸與無奈,這部電影其實也是他在向自己致敬、向眾多的創業者致敬、向未來與成功致敬,而對于我們這些觀眾來說,感動、感受、感悟、感知、從電影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那些正能量,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合伙人個人觀后心得(實用21篇)篇二十一
《中國合伙人》體現出了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里,有的人美國夢圓了,有的人夢碎了,有的人夢圓了又碎了,生活就是這樣,只要有夢想,生活就有意義,就會實現,成功者如馬云、老干媽、柳傳志這些人,他們都經歷過艱苦創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這部電影告訴我:有夢想就要去實現,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不能讓世界改變我們,而是要讓我們去改變世界。同學們,我們現在就做好準備,為夢想而奮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