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最新公司治理清廉文化建設和感想一
1、在原《公司章程》第四章第五十三條后增加三條:
第五十四條 公司建立重大事項社會公眾股東表決制度。下列事項須經公司股東大會表決通過,并經參加表決的社會公眾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通過,方可實施或提出申請:
(一)公司向社會公眾增發新股(含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或其他股份性質的權證、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向原有股東配售股份(但有實際控制權的股東在會議召開前承諾全額認購的除外);
(二)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購買的資產總價較所購買資產經審計的帳面凈值溢價達到或超過20%的;
(三)股東以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償還其所欠本公司債務;
(四)對公司有重大影響的附屬企業到境外上市;
(五)在公司發展中對社會公眾股股東利益有重大影響的相關事項;
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審議上述所列事項的,應當向股東提供網絡形式的投票平臺。 第五十五條 董事會、獨立董事和符合一定條件的股東可以向公司股東征集其在股東大會上的投票權。投票權征集應采取無償的方式進行,并應向被征集人充分披露信息。 第五十六條 公司應在保證股東大會合法、有效的前提下,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包括提供網絡形式的投票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擴大社會公眾股股東參與股東大會的比例。 原《公司章程》第四章第五十四條修改為第五十七條,以下各條順延。
2、修改《公司章程》第四章第六十一條:
修訂前:第六十一條 公司召開股東大會,董事會應當在會議召開三十日前以公告方式通知各股東(公司在計算三十日的起始期限時應不包括會議召開當日)。
修訂后:第六十四條 公司召開股東大會,董事會應當在會議召開三十日前以公告方式通知各股東(公司在計算三十日的起始期限時應不包括會議召開當日)。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審議《公司章程》第五十四條所列事項的,公司發布股東大會通知后,應當在股權登記日后三日內再次公告股東大會通知。
3、修改《公司章程》第四章第六十三條第一款:
修訂前:第六十三條 股東會議的通知包括以下內容:
(一)會議的日期、地點和會議期限;
修訂后:第六十六條 股東會議的通知包括以下內容:
(一)會議的日期、地點、方式和召集人;
4、修改《公司章程》第四章第一百一十八條:
修訂前:第一百一十八條 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應注明出席會議的股東(和代理人)人數,所持(代理)股份總數及占公司有表決權總股權的比例,表決方式以及每項提案表決結果。對股東提案做出的決議,應列明提案股東的姓名或名稱、持股比例和提案內容。
修訂后:第一百二十一條 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方式、召集人和主持人,以及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公司章程的說明;
(二)出席會議的股東(代理人)人數、所持(代理)股份及占上市公司有表決權總股份的比例,以及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分別出席會議情況;
(三)每項提案的表決方式;
(四)每項提案的表決結果,以及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分別對每項提案同意、反對、棄權的股份數。對股東提案作出決議的,應當列明提案股東的名稱或姓名、持股比例和提案內容;涉及關聯交易事項的,應當說明關聯股東回避表決情況;對于需要流通股股東單獨表決的提案,應當專門作出說明;提案未獲通過的,或本次股東大會變更前次股東大會決議的,應當在股東大會決議公告中作出說明。
(五)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審議第五十四條所列事項的,公告股東大會決議時,應當說明參加表決的社會公眾股股東人數、所持股份總數、占公司社會公眾股股份的比例和表決結果,并披露參加表決的前十大社會公眾股股東的持股和表決情況。
(六)法律意見書的結論性意見,若股東大會出現增加、否決或變更提案的,應當披
露法律意見書全文。
5、修改《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一百四十八條:
修訂前:第一百四十八條 獨立董事對公司及全體股東負有誠信與勤勉義務。獨立董事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認真履行職責,維護公司整體利益,尤其要關注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獨立董事應當獨立履行職責,不受公司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其他與公司存在利害關系的單位或個人的影響。獨立董事原則上最多在五家上市公司兼任獨立董事,并確保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獨立董事的職責。
修訂后:第一百五十一條 獨立董事對公司及全體股東負有誠信與勤勉義務。獨立董事應當忠實履行職責,維護公司利益,尤其要關注社會公眾股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獨立董事原則上最多在五家上市公司兼任獨立董事,并確保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獨立董事的職責。
獨立董事應當獨立履行職責,不受公司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與公司及其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存在利害關系的單位或個人的影響。
6、修改《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一百六十條:
修訂前:第一百六十條 獨立董事在任屆期滿前可以提出辭職。獨立董事辭職前應向董事會提交書面辭職報告,對任何與其辭職有關或其認為有必要引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注意的情況進行說明。如因獨立董事辭職導致公司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所占的比例低于公司章程規定的最低要求時,該獨立董事的辭職報告應當在下任獨立董事填補其缺額后生效。
修訂后:第一百六十三條 獨立董事在任屆期滿前可以提出辭職。獨立董事辭職前應向董事會提交書面辭職報告,對任何與其辭職有關或其認為有必要引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注意的情況進行說明。
獨立董事辭職導致獨立董事成員或董事會成員低于法定或公司章程規定最低人數的,在改選的獨立董事就任前,獨立董事仍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及本章程的規定,履行職務。董事會應當在兩個月內召開股東大會改選獨立董事,逾期不召開股東大會的,獨立董事可以不再履行職務。
7、修改《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一百六十二條:
修訂前:第五章第一百六十二條 獨立董事行使上述職權應當取得全體獨立董事二分之一以上同意。
修訂后:第一百六十五條 公司重大關聯交易、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應由二分之一以上獨立董事同意后,方可提交董事會討論。獨立董事向董事會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提議召開董事會會議和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公開向股東征集投票權,應由二分之一以上獨立董事同意。經全體獨立董事同意,獨立董事可獨立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和咨詢機構,對公司的具體事項進行審計和咨詢,相關費用由公司承擔。
8 、原《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一百六十五條第四款后增加一款作為第五款:
修訂后:第一百六十八條
(五)公司董事會未做出現金利潤分配預案;
原公司章程第一百六十五條第五、第六款順延為第六、七款。
9、修改《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一百六十八條:
修訂前:第一百六十八條 公司應當保證獨立董事享有與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權。凡事經董事會決策的事項,公司必須按時間提前通知獨立董事并同時提供足夠的資料,獨立董事認為資料不充分的,可以要求補充。
公司向獨立董事提供的資料,公司及獨立董事本人應當至少保存五年。
修訂后:第一百七十一條 公司應保證獨立董事享有與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權,及時向獨立董事提供相關材料和信息,定期通報公司運營情況,必要時可組織獨立董事實地考察。公司向獨立董事提供的資料,公司及獨立董事本人應當至少保存五年。
10、原《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一百六十九條后增加一條:
第一百七十三條 獨立董事應當按時出席董事會會議,了解公司的生產經營和運作情況,主動調查、獲取做出決策所需要的情況和資料。獨立董事應當向公司股東大會提交年度述職報告,對其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說明。
原《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一百七十條修改為第一百七十四條,以下各條順延。
11、刪除原《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一百七十一條:
原《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一百七十二條修改為第一百七十五條,以下各條順延。
12、原《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一百八十二條后增加一條:
第一百八十六條 公司董事會審議關聯交易事項時,關聯董事應當回避表決。關聯董事回避后董事會不足法定人數時,應當由全體董事(含關聯董事)就將該等交易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等程序性問題作出決議,由股東大會對該等交易作出相關決議。
原《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一百八十三條修改為第一百八十七條,以下各條順延。
13、修改《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二百零六條:
修訂前:第二百零六條 董事會設董事會秘書,董事會秘書是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對董事會負責。
修訂后:第二百一十條 董事會設董事會秘書。董事會秘書是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對公司和董事會負責。
14 、修改《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二百零七條:
修訂前:第二百零七條 董事會秘書應當具有必備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由董事會委任。本章第一百三十條規定不得擔任公司董事的情形適用于董事會秘書。
修訂后:第二百一十一條 董事會秘書應當具備履行職責所必需的財務、管理、法律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并取得深圳證券交易所頒發的董事會秘書資格證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士不得擔任公司董事會秘書:
(一)有《公司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情形之一的;
(二)自受到中國證監會最近一次行政處罰未滿三年的;
(三)最近三年受到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或三次以上通報批評的;
(四)公司現任監事;
(五)深圳證券交易所認定不適合擔任董事會秘書的其他情形。
15 、修改《公司章程》第五章第二百零八條:
修訂前:第二百零八條 董事會秘書的主要職責是:
(一)準備和遞交國家有關部門要求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出具的報告和文件;
(二)籌備董事會會議和股東大會,并負責會議的記錄和會議文件、記錄的保管;
(三)負責公司信息披露事務,保證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準確、合法、真實和完整;
(四)保證有權得到公司有關部門記錄和文件的人及時得到有關文件和記錄;
(五)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所規定的其他職責。
修訂后:第二百一十二條 董事會秘書的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公司和相關當事人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及其他證券監管機構之間的及時溝通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