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通過生動的描寫和精準的詞語,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優秀作文是一篇好的作文,展現了作者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要寫一篇較為完美的作文,首先要明確寫作的目的和對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最新初中禪理故事庫(專業12篇)篇一
有一位修行者與當時一位禪師修行的法門不同,他看到禪師得到社會大眾的敬仰,甚至在說法時也完全以社會的形態來教育眾生,心中很不服氣。
有一天,禪師正在講經時,這位修行者很威風地從大眾中走到禪師面前說:“禪師,我知道很多人很敬仰你,但很遺憾現場卻有一個人不服你。”
禪師面帶笑容問道:“是誰呢?”
他回答:“就是我,我不服你!”
禪師說:“你是來與我辯論佛法的嗎?那就請你過來吧!”
這位修行人說:“好吧!過來就過來。”
禪師接著對他說:“請你到左邊來。”
他說:“要我到左邊就左邊吧!”
禪師又說:“啊!方向好像不太對,還是請到右邊來吧!”
這位修行人就說:“沒問題,我就過去吧!”
禪師接著說:“謝謝你,你已經服了我。”
諸位,這就是智慧啊!禪師不只叫動了他,而且還從這邊叫到那邊去。所以只要有這分定力、誠意與正念,自然就可以懾服一切眾生,凈化眾生的心。
最新初中禪理故事庫(專業12篇)篇二
傳說,在古印度,有一個極為專橫的國王。有一天,國王忽然想要新造一個皇宮。工匠的頭目稟告國王說,若要把宮殿修建得堅實而華麗,必須選用一棵千年老樹做材料。于是,國王傳令下去,無論如何,也要尋得這樣一棵老樹。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國王的使臣果然找到了一棵千年老樹。這棵參天大樹,氣宇軒昂地屹立在眾樹之間。使臣前來稟報國王,說他們找到了一棵大樹,只是那樹年代久遠,砍了會不會太可惜。
國王才不管那么多,當下命令工匠,翌日就去伐樹。然而,那畢竟是一棵千年老樹,它已經吸納了天地之靈氣,化作一個樹中精靈。當天夜里,趁國王熟睡之際,老樹走進了他的夢里,懇求國王手下留情,別讓它千年修行,毀于一旦。
“既然你有千年的道行,我就更要砍你來修建宮殿了。要知道,你不過是一棵樹!”國王傲慢地說。老樹一聲嘆息,說:“唉,我老也老了,死了也就罷了。只是陛下,您能不能在砍伐我的時候,別從根部下斧,您讓人從我頭上往下砍吧。”
國王大為不解:“從上往下伐你,豈不使你肢體寸斷,更為痛苦?哪有從根部砍了你干脆?”
“陛下,從上往下伐我自然倍加痛苦,可您瞧我,這般高大,若從根部伐了我,倒下之時,勢必壓死壓傷無數小樹。請陛下成全我吧。”
生命中的諸多憂愁,多半來源于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而人生中最大的快樂,便是與他人共享的快樂了!
最新初中禪理故事庫(專業12篇)篇三
要寫好一篇。
作文。
素材的積累必不可少但有了素材還需要將之運用到寫作中去。禪理故事富含人生哲理,是我們寫作時難得的素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初中作文禪理故事素材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有一天,蘇東坡到佛印禪師處,與佛印禪師聊天,兩人均盤腿而坐。
聊到高興時,蘇東坡問佛印禪師:“你看我現在像什么?”
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尊佛。”
蘇東坡笑著對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禪師笑笑,沒有說什么。
蘇東坡以為他勝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蘇小妹談起了這件事。
他妹妹說:“哥哥,你輸了!禪師的心是佛一樣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態像一堆牛屎一樣,看禪師當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蘇東坡聽后頓時面紅耳赤。
慧能千里迢迢趕到湖北的黃梅山,拜五祖弘忍為師學禪。
五祖見了他后就說:“你是南方之人,也能成佛嗎?”。
慧能回答說:“佛性也分南北嗎?”
五祖無言以對,便留他下來,在后院做碾米、打水的雜活。很久過去了,也不見五祖重視他。但他心中一點怨言也沒有,他想,佛性恐怕也不分打坐和挑水吧。
很多年后,五祖年齡大了,就有心選一個傳法之人。
于是,在一天的下午,他召集所有的弟子,對他們說:“你們都將自己多年證悟的結果寫成偈子,我要看誰真正悟道了。我要將衣缽傳給這個悟道的人。”
五祖的大弟子神秀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成為衣缽傳承之人的。于是,很多人都注視著他,爭著去看他的偈子。有的人甚至根本沒想去作偈子,而是等著看神秀的參悟。
不幾天,神秀的偈子就傳遍了整個寺院,他就將它寫在醒目的墻上。偈子云:
身如菩提樹,心是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這樣的偈子引來一片叫好之聲。本來有的人寫好了自己的證悟,也不好意思再拿出來。
很快,這就傳到了慧能的耳中。
慧能聽了后,就告訴身邊的僧人說:“這首偈子還行,但并未真正悟道。”
這件事也傳得很快,連五祖都驚動了。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慧能說出了自己的偈語。
他說的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們這才信了這勤雜工所說的話,人們將慧能的偈子寫上了那面墻,當然,擦掉了神秀的那首。
感悟:
禪是一種超脫的學問,以一種大空明的心境體會著世界的本真形態,從而達到一種絕對的超脫和通透。心中無執,無物,何以染塵埃呢?這一首偈子,還出現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和薛寶釵解救賈寶玉的執迷時,就寫下了這首偈子。
有一寡婦,丈夫早亡,她以教書賺錢撫養小兒,不但撫養兒子長大成人,而且送他到國外留學。
兒子完成學業后,留在國外上班、賺錢、買房子,也在國外娶老婆生子,建立美滿家庭和輝煌的事業。
寡婦得知兒子的成就與志愿,心中暗自竊喜,盤算著退休后,帶著退休金前往美國與兒子一家人團圓。每天早晨可以到公園散步,也可以在家享受晚年、享受含飴弄孫之樂。
就在距離退休不到三個月的時候,她寫了一封信給她的兒子,告訴他過些時候她就要飛往美國和他們一家團聚。
一想到養兒防老,想到親戚朋友羨慕的眼光,又算算自己很快就要到美國養老,不覺心中喜悅陣陣。
于是,她一面等待兒子的回音,一面把在中國臺灣的產業、事務逐一處理。
在她退休的前夕,她接到兒子從美國寄來的一封回信。信一打開,有一張支票掉落下來。她撿起來一看,是一張三萬美元的支票。她覺得很奇怪,兒子從來不寄錢給她,而且自己就要到美國去了,怎么還寄支票來?莫非是要給她買機票用的?她心中一陣喜悅,趕緊去讀信。
只見信上寫道:“媽媽!我們經過討論決定不歡迎你來美國同住。如果你認為對我有養育之恩,以市價計算,約為兩萬元美金,現在我添了些,寄上一張三萬元美金的支票給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寫信來。”
母親讀完信,老淚縱橫,只覺得一生守寡,從此老年凄涼,如風中殘燭,情何以堪!
痛定思痛的她,忽然想通了。退休后,想到無事一身輕,于是拿著這張支票兌換成臺幣,為自己規劃一趟環游世界之旅。
在旅行中,她見到大地之美,看到各國不同的民情,于是她又寄了一封信給她的兒子。信上寫道:“你要我別再寫信給你,那么這封信就當做是以前所寫的信的補充文字好了。”
“我收到了你寄來的支票,用這張支票上的錢規劃了一次成功的世界之旅。在旅行中,我忽然覺悟。我非常感謝你,感謝你讓我懂得放寬自己的胸襟,讓我看到天地之大,大自然之美。”
心靈的自主和快樂是生活的磐石,它是思考醒悟的結晶,它源于佛家的“無所往而生其心”。人生中本來就有許多的憂愁煩惱,如果自己一直惴惴于心,就會將自己累垮。只有善于把強加于身的負擔放下來,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從而真正地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最新初中禪理故事庫(專業12篇)篇四
金山寺有一個小和尚擔任撞鐘一職,半年下來,覺得無聊之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而已。
有一天,金山寺主持宣布調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鐘一職。
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鐘難道不準時、不響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鐘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鐘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鐘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鐘聲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最新初中禪理故事庫(專業12篇)篇五
很久以前,有兩座廟,一座坐落在繁華熱鬧的內城,另一座矗立在清幽安靜的山頂。城內寺廟的住持是一位胖和尚,山頂寺廟的住持是一位瘦和尚。一日,瘦和尚進城為人做法事,遇上了胖和尚,胖和尚邀請瘦和尚進寺廟交流佛法。
禪堂里,胖和尚拈棋笑道:“師兄為何偏居于廓外高山?”瘦和尚笑而不答,沉思良久,落下一子才道:“曲徑通幽,花木森森,有何不好?”
“可是廟宇地處偏僻,山路險峻,香火如何鼎盛?”
“尚佛之人,自不會畏懼如此微妙的苦難。去過之人,更能夠體味其中的高度。”
“師兄,這‘高度’二字當作何解?”
“地處山中,行路艱難。正是這樣,禮佛之人才更能夠體味苦難之后拜佛的喜悅。何況山中清幽秀美,集天地靈氣,不為世俗污染,所以更顯現出佛門中的清靜空明。”
胖和尚越發迷惑地問道:“然而地處山巔,就從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嗎?”瘦和尚徑自落下一子,雙手合什道:“阿彌陀佛!人總在向著更高更高的山峰攀登,世間本沒有山頂,本寺又何談位于山巔而高處不勝寒呢?就如佛法博大精深,何處是頂峰,大概連佛祖也無法企及吧。世人都應該有確鑿的目標,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達到目標后就會發現一些以前從未見過的新景致,越高的高度,視野越廣闊。那時,你才會發現以前的自己是何等的淺陋與無知。”
說著,他輕敲一子:“師弟,承讓,你輸了。”胖和尚猛一看棋盤,笑道:“師兄棋藝精湛,師弟自愧弗如。阿彌陀佛!”瘦和尚道:“師弟,這通往高處的道路雖然不好走,卻是在磨煉人的意志,開發潛在的悟性。就如這一盤棋,如果你是坐在棋盤旁與我對弈,那我就是站在這兒綜觀全局,你下得是棋中的棋,下得是局部的棋,我下得是棋外的棋,整體的棋。境界比你高,取勝自然在情理之中。”
最新初中禪理故事庫(專業12篇)篇六
一位老和尚有兩個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飯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個。
大和尚立馬跑向老和尚的禪房打小報告:“師傅,師弟剛剛打破了一個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雙眼微閉,說道:“我相信你永遠也不會打破碗!”
老和尚的那句“我相信你永遠也不會打破碗!”留給我們深深的思索。
最新初中禪理故事庫(專業12篇)篇七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城中有五百名商人欲出海采寶。當時的商主聘娶一位望族之女為妻,妻子陪同商主一同出海十月,且產下一子,取名為海生。此次出海非常順利,且獲得無數珍寶,商人們歡喜不已,都認為是因為海生福德深厚,才有此庇蔭。
海生長大后,商人們再度提議出海采寶,結果不幸遇上大黑風,不僅吹倒了船舫,船只還飄流到羅剎鬼國;眾人生命危在旦夕,各各跪拜諸天善神,祈求護佑,卻毫無感應。此時,眾中有一位受持五戒的商人對大家說:「慈悲的佛陀常以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晝夜六時不曾停息,我們現在應當稱念佛名,或許佛陀能夠救助我們。」說完之后,商人們皆共稱念「南無佛陀」。
此時,世尊以慧眼遙見五百商客遭逢厄難,即放大光明,頃刻之間,黑風消滅,海面風平浪靜,眾人得以解脫。商人們見此不思議景象,無不稱謝佛恩,各各虔誠說道:我等今日蒙佛威光,得以免脫此難,今日若能平安返航,必當為佛及眾僧建立塔寺,祈請住持其中,并且設齋供僧,令其所需不虞匱乏。
之后,五百商人平安返回家鄉,皆遵照所言造立塔寺,準備肴膳,恭請世尊及諸弟子接受供養。供養畢,眾人退至一旁,恭敬聆聽佛陀說法。大眾皆能領悟佛法真義,心開意解,。于是,眾商人俱至佛前,請求跟隨佛陀出家修行。
「善來比丘,須發自落,法服著身。」當佛陀這么說時,眾商人即現清凈比丘身,當下證得阿羅漢果,具種種神通變化,解脫三界煩惱,受到諸天世人的敬仰。在旁的弟子們見此殊勝景象,即請示佛陀五百商人具何因緣,能夠蒙佛威光,消災免難,又值世尊為其說法,出家得道?世尊告訴諸比丘:「我不僅是今日救助他們,過去世時也曾救助他們脫離厄難。」于是,諸比丘再次向世尊請法,請世尊為大眾開示過去因緣。
「過去無量世時,波羅奈國有一位五通仙人,住在河邊精進修行。當時有五百位商人欲出海采尋珍寶,途經河岸時,遇到這位五通仙人,于是眾商人向仙人問訊行禮,并勸請仙人一同出海。
眾比丘聽了佛陀的開示,各各法喜充滿,信受奉行。
最新初中禪理故事庫(專業12篇)篇八
那年,我在暴風雪中搭上了回家的長途汽車。車行到荒山野嶺、毫無人煙的一段高速路上的時候,我們的車拋錨了。
已經一天沒吃沒喝的我們面對窗外呼嘯的寒風,都在詛咒著老天爺的可惡。天越來越晚了,我終于體會到了饑寒交迫的真正含義。
夜色中,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了一個提著竹籃子的人,他朝車上大聲地喊著:“誰要雞蛋,一個5元!”盡管肚子饑餓難忍,但聽到他的叫賣聲,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不是喊錯了,平時才5角錢一個的雞蛋成5元了。在我猶豫的瞬間,那個人提著的十多個雞蛋被搶購了。看著買到雞蛋的人吃著雞蛋,我的口水在嘴里打著轉,肚子感到更加饑餓。但想到他們一個雞蛋等于平時10個雞蛋的價錢,我又自我安慰:等到了有吃的地方讓他們后悔去吧!
窗外的寒風依舊呼嘯,一個小時已經很漫長。吃了雞蛋的幾個人也許身上增加了熱量,他們在閉目養神。兩個小時過去了,有人說:“真可惜,我沒有買到雞蛋。”
夜已經深了。突然,提著竹籃子的那個人又冒了出來:“誰要雞蛋,一個10元!”聽到他的喊聲,我心想:“搶銀行呀!剛才5元,轉眼10元,誰也不會買的。”可依舊是在我猶豫的片刻,他的雞蛋又被搶購完了。沒有買到雞蛋的人說:“你就不能一次多帶點?”賣雞蛋的人說:“說得輕巧,這荒山野嶺的十里八里才一戶人家,哪有那么多雞蛋,我是找一戶人家,買了立即加工送來的!”他說完掉頭消失在夜色中。
大家再次詛咒著老天爺的可惡,說不知道困在這里要幾天幾夜呢!這里已經跟外面的世界沒有了任何聯系,司機說這條路可能被封了,因為這么久都沒見一輛車通過了。我聽了心里開始害怕起來,心想,吃了雞蛋的肯定可以比我們沒吃雞蛋的人挺得時間長,到時候他們能挺過去,而我可能會因為寒冷和饑餓離開這個世界。
5元一個的雞蛋不買,20元一個卻搶著付錢。這錢花得冤枉,卻也給了我人生中最值錢的經驗:不要因小失大,一個人,必須在不同的時刻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自己最需要的才是最珍貴的。
最新初中禪理故事庫(專業12篇)篇九
有這樣一道游戲題:懸崖邊有一塊金子,你開車去取,車停在離懸崖多遠的地方更安全呢?答案有三個供選擇,3米,1米,0.5米。很多人都會選擇“3米”這個答案,以為離懸崖遠一點兒會更安全。但正確的答案是:不要開車去取。只要你開車去取,只要你沖著誘惑而去,都是危險的,沒有什么安全距離可言。
有一檔電視訪談節目,楊瀾問崔永元:“你曾經遇到過的最大誘惑是什么?”“錢!有人讓我給7那個樓盤剪彩,最高價開到了一剪子50萬元。”崔永元回答說。“那你為什么不去呢?”楊瀾問。崔永元是這樣回答的:“我覺得我抵御不住。我想,一旦我愛上了剪彩之后,誰也攔不住我。我唯一的辦法是別去碰它,別去沾這個事。”
如果你沖著誘惑而去,那么不管你離誘惑有多遠,都是危險的,都是在做把自己的人生“掛”在“懸崖”上的蠢事,隨時都有可能把自己的人生葬入萬丈深淵。
最新初中禪理故事庫(專業12篇)篇十
有位大師受邀到大學演講。
在演講前,他拿了一張很大的白紙貼在墻上,然后在白紙上畫了一個小黑點,之后,他找了一位學生,問他:“你看到了什么?”
那位學生說:“那是一個黑點。”
這位大師接著又點名問了許多人,每一個人都說:“那是一個黑點。”大師笑了笑說:“你們說的都沒錯,這里是有一個黑點,但你們為什么都沒注意到這張大白紙呢?”
如果你的臉上長了一顆痘,你的注意力是集中在這顆痘上,還是其他干凈的部位?
最新初中禪理故事庫(專業12篇)篇十一
日本有一位禪師,法號白隱。他修行高深,生活純凈,聲名遠揚,深受百姓的敬仰與稱頌。
白隱禪師所在的寺院附近住著一戶人家,家里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兒。
忽然有一天,夫妻倆發現女兒的肚子大了起來,這使他們非常生氣,好端端的一個黃花閨女,竟做出這種見不得人的事。
起初,她不肯說出那個男人是誰,后來,在父母的威逼下,她終于說出了“白隱”兩個字。
她的父母迫不及待,氣勢洶洶地找到白隱,狠狠地將白隱痛罵了一頓。可是,白隱并沒有生氣,只是若無其事地說道:“就是這樣嗎?”
等孩子出生后,她的父母就將孩子送給了白隱。
這件事給他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幾乎使他聲名掃地,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孩子,而是非常細心地照顧好孩子,四處乞求嬰兒所需要的奶水和其它用品,在遭到別人的白眼和羞辱時,他總是泰然處之。
在白隱禪師精心呵護下,孩子一天天地長大了。
看見可愛而又可憐的寶寶,這位孩子的媽媽,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譴責,她向父母吐露了真情:孩子的生父是一位年輕的卡車司機。
她的父母立即帶她來到寺院,向白隱禪師道歉,請求他的原諒,并要帶走孩子,為他挽回聲譽。
白隱禪師還是像當初那樣,不急不火,淡然如水,更沒有趁機訓斥他們。
他只是在交還孩子時輕聲說道:“就是這樣嗎?”仿佛不曾發生過什么。即使有,也只像一陣云煙隨風而散。
同白隱禪師相比,我們所遇到的挫折和指責又算得了什么呢?
禪悟:
為人處事,只要心存善念,胸懷坦蕩,寬厚待人,一切的矛盾就化解了,人際關系就和諧了,所有不如意的事,都會變得順耳,順眼,順心,快樂就會永遠環繞在你的周圍。
最新初中禪理故事庫(專業12篇)篇十二
禪師跟弟子一起歇息,他拿出一個西瓜,切成兩半,跟弟子每人吃一半。
吃西瓜的時候,弟子問:“師父啊,既然你做的每件事都有一定的意義,你跟我分享這個西瓜也是在教我什么道理吧?”
禪師一言不發,繼續啃西瓜。
弟子繼續說:“你的沉默一定是隱藏著一個問題——我吃西瓜體會到的快樂到底在西瓜里還是在我的舌頭上?”
禪師還是什么也不說。
弟子繼續興奮地說:“既然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有意義的,我想我已經找到那個問題的答案了:那種快樂是愛的行動,存在于我們中間,沒有西瓜就沒有快樂的載體,沒有舌頭……”
“夠了!”禪師打斷他說,“真正的傻瓜是那些認為自己很有智慧,試圖花所有的時間去闡釋所有事情的人。西瓜很好吃,這就夠了,不要打擾我吃西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