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需要注重反思和改進,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教學質量。如果你在編寫教學工作計劃時遇到困惑,不妨參考下面這些范文。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一
1,初讀課文,交流預習情況,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自主預習專題研究課教案。
2,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知道王勃是一個很有才氣的人。
3,學習本課生字,正確規范書寫。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預習課文,查找和課文有關的資料。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
1,同學們知道,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了不起的人物,他們在少年時期就表現出聰明才智和優良品質,如司馬光,懷素,孫中山等等,今天再來認識一位這樣的少年。
2,板書課題:少年王勃(學生書空。師口述“年”的筆順,“勃”的寫法。)(紅點圈出“少”,這個字還讀什么?板書,學生組詞。)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交流讀書情況。
1,交流預習情況。課前大家預習了這一課,你是怎樣預習的?根據學生交流出示課文生字詞,檢查字音。
1)第一段:指名讀。板書:都督。這個詞怎么讀?學習“都”,多音字組詞。預習時理解這個詞了嗎?(都督:古時候的官名,相當于現在的軍區司令)。
2)第二段:指名讀,教案《自主預習專題研究課教案》。
3)第三段:自由讀,指名讀。指導讀好長句。出示句子: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這句話比較長,誰能讀好?(先同位互相讀,生推薦讀)指名讀。書上有幅插圖畫的就是這兩句話寫的景色,先看一看圖,再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想著圖上的情景。自由練讀。指生再讀。師范讀。自讀全段,指名讀。
4)第四段:指名讀。這一段有幾個成語,能不能讀好?出示,指名讀。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嗎?指名說一說。明白了詞語的意思,能把課文讀得更好。誰再讀一讀?出示詩句。指名讀。指導斷句。想一想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明白了意思就能正確地讀好這句話。(理解字面意思,聯系上文看圖理解,師范讀引領讀好詩句。)自由讀全段。指讀全段。
5)第五段:指讀。
第三板塊:交流資料,整體把握。
1)自由讀全文。
2)提問:王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他很有才氣?(先用課文中的語句,再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出示:“滕王閣序”片段。這就是王勃寫的千古傳誦的名文“滕王閣序”。這篇文章共有954字。(紅字映出課文中詩句,這就是課文中寫到的詩句。讀。)。
除了這一句,文中還有好多詞句很有名,如......師朗讀名句。
3)繼續交流。你還了解了王勃的那些資料?交流后小結王勃生平。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章齊名,稱初唐四杰。他的的詩歌和散文都寫得非常好,不愧為四杰之首,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杰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出示古詩。讀。
第四板塊: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生字。自己讀一讀,交流。你覺得哪些字在寫時需要注意?
2,指導寫“昌,宴,章”。這三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日”的位置不同,寫法也不一樣。板書。學生在習字冊上寫字。
預習的要求:
1,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2,認識課文中的生字,理解詞語。
3,標上課文自然段序號,標注文中不懂的地方。
4,查找和課文相關的資料,讀讀想想大概意思。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二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眼、時寫下千古名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課文配有彩色插圖,有助于學生體會詩句意境,加深記憶。
學生對少年王勃比較陌生,老師揭示課題后,先介紹少年王勃在滕王閣會上,一氣呵成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讓學生帶著對少年王勃無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讀課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時,抓住重點段落,通過理解詞句、圖文對照、朗讀想象等方法,感受課文描繪的迷人秋景,體會詩句蘊含的優美意境。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課時。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人物故事。(板書:16少年王勃)。
3、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們還對這篇文章贊不絕口。王勃是怎樣《滕王閣序》的呢?我們學完課文就知道了。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想一想: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
1、認讀生字詞。
南昌藤王閣都督宴會一篇秋景突然朗讀邀請文章共同拍案叫絕《藤王閣序》千古傳誦。
2、討論:你從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藤王閣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傳誦”一詞。
王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成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的呢?
1、自由讀1、2段。
2、交流。
(1)“探望”還可怎么說?
(2)簡介《藤王閣》。學“閣”。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為什么請王勃參加宴會/。
(4)都督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人們的表現怎樣?(齊讀)。
第二課時。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指導觀察圖)站在滕王閣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自由讀,畫出你認為比較的句子。
3交流。
(1)讀詞。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讀第三自然段。
指導背誦。
1、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它寫出來了。(出示、讀)。
(1)理解句意。
(2)這句話好在哪?
(3)指導朗讀。
2、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樣寫這句話的?
3、交流。
(1)出示圖,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為王勃邊看邊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氣,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書: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文思如泉:指寫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筆走如飛:動作表演。
4、指名讀最后一句話。
你從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為王勃的詩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絕)。
如果你是都督,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表演)。
5、指導背誦。
讀到這兒,我們也不禁為王勃寫的句子叫好。他寫這首詩時只有十幾歲,這么小的年紀就寫出千古傳誦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ò鍟骸厄v王閣序》千古傳誦奇才)。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說筆順。
2、讀寫詞語。
南昌慶賀才氣文思如泉。
宴會叫絕秋景筆走如飛。
二、通讀全文,練習背誦3、4自然段。
三、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篇()決()誦()。
遍()絕()解()。
2、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然后讀一讀。
()的余輝()的云霞()的秋景。
3、背誦、默寫“落日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三
1.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少年,他的名字叫——王勃,跟老師一起來讀一讀課題——9少年王勃。
2.同學們,王勃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3.師小結指導學法:同學們都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讀出了少年王勃的許多優點,真好!那么,作者最想表現的是王勃的哪個優點呢?請快速瀏覽課文,然后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夸夸王勃。
4.板書:“奇才!真是奇才!”這是閻都督夸獎王勃的話,你們看:這個句子連用了兩個感嘆號,可見這位都督當時的心情特別激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奇才!真是奇才!”
5.有誰注意到了課文中都督說話時的動作?你能加上動作夸一夸嗎?
6.拍著桌子叫好,這就是成語拍案叫絕。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都督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絕!
(一)詩。
1.板書: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指導“鶩”的書寫)。
3.讓我們一起來正確流利地讀一讀這句詩吧。
4.這句詩短短14個字,卻寫出了4種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鶩、秋水、長天。
5.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詩句,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6.短短14個字卻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讓我們帶著剛才的感受一起吟誦這句詩吧!
(二)文。
1.同學們,當時正是重陽佳節,滕王閣邊的贛江上好一派迷人的秋景,你看!【出示圖片、文字漸入】“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2.這景色美嗎?誰來給大家讀一讀?
3.這段話美在哪兒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4.你愿意把這壯美的(絢麗的、寧靜的)秋景用朗讀送給大家嗎?
5.評價:多么迷人的景色呀,連小野鴨也陶醉啦!/多么絢麗的美景啊!那燦爛的云霞仿佛依偎著遼闊的天空,久久不愿離去。
6.讓我們再次來欣賞這贛江秋景吧!【齊讀】。
8.在王勃的《騰王閣序》里像這樣的名句還有很多。
9.難怪,當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指板書:“奇才!真是奇才!”
插敘:原本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學士,事先準備了一篇文章,打算在這次宴會上展示一下的,讓別人寫也只是客套話,這么短的時間,寫出一篇好文章,確實很難,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寫成了,還寫得特別好,難怪都督要----拍案叫絕。王勃讓都督從很生氣到很欣賞,的確靠的自己的才氣。
今天是詩文將我們聯系在了一起,我們通過詩領略到了少年王勃的豐采,我也通過詩再一次感受了教學的快樂。最后再以王勃的一句話來結束本課吧。多媒體出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我們有一顆真誠的心,那么普天之下,到處都有好朋友。
1.讀課文2--4自然段,課文還有哪些詞句可以體現王勃真是個奇才?一邊讀課文一邊劃出有關的句子。
2.生交流。
(一)王勃邊看邊想,……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2.為了做到寫詩的時候胸有成竹,王勃是怎樣做的?
(1)【紅顯:邊看邊想】他是怎樣看的,他又在想什么呢?
(2)正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所以他才做到了——胸有成竹。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像王勃學習。
4.你知道嗎?王勃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寫下的這篇《騰王閣序》洋洋灑灑共有700多字??!
5.讀了文章,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6.這段話中通過神情,動作,語言的描寫,將奇才王勃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來讀一讀這段話吧。
7.700多字的《騰王閣序》,一揮而就,一氣呵成,奇才,真是奇才!
(二)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誰也不敢答應。
1.同學們,王勃為什么要寫《騰王閣序》呢?
2.都督的客人都是些什么人?面對都督的這個要求客人們是怎么表現的?
3.為什么這些文人墨客都不敢答應呢?
4.可是王勃是怎樣做的?你還記得嗎?
6.當那些知難而退的賓客們,讀到王勃寫的《騰王閣序》時,他們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7.也許有后悔,也許有嫉妒,但我相信更多的一定是對奇才王勃的贊嘆。都督夸獎王勃的話也正是他們最想說的一句話:“奇才!真是奇才!”
四.。
1.最后,老師有一個問題留給大家:為什么王勃這么小的年紀就成為了文學界的奇才呢?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宴時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藤王閣序》,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氣橫溢。
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了事情的緣起,點明了事情發生的地點。第二、三、四自然段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第五自然段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婺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藤王閣景象視頻、圖片等。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目的:初讀課文,理清層次,學習生字,教學第一自然段。
1、長江發源于青海,沿途經過十多個省市后流入東海,其中有個省簡稱為“贛”,誰能說出它的全名?聰明的同學們可以猜想江西境內的長江我們可以稱它為什么?(贛江)。
2、在江西南昌市贛江邊,有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的三大名樓之一的藤王閣,(出示圖片)唐初始建,已經有1300多年歷史了。曾多次被毀重建,但因為一個少年的文章《藤王閣序》而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就是王勃,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書課題,出示王勃圖片)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14歲的王勃受閻都督之邀,寫出了千古傳頌的《滕王閣序》。
注意多音字“少年shao”
3、看課題,你最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個怎樣的人?”中心話題。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1、讓我們來讀課文了解王勃。
2、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
3、自由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尤其是比較長的句子)、讀通課文。
4、檢查自讀情況:
a、用各種方式讀一讀:
南昌藤王閣都督宴會文章野鴨披著燦爛讀《藤王閣序》才氣秋景。
慶賀胸有成竹文思如泉千古傳誦。
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及時正音。說說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讀全文。
5、嘗試分段,理清課文層次:
一(1)主要講了藤王閣整修一新,王勃應邀參加宴會。
二(2—4)主要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
三(5)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7、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1、指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地點:南昌。
原因:藤王閣整修一新,都督邀請王勃參加宴會。
3、你還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結合剛才所介紹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請情景。
5、齊讀。
1、分析字形。
學生各自用自己的辦法識記生字。
2、注意以下幾個字的寫法:
督:監督別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個目。
宴:上中下結構,寫得應緊湊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學生描紅。
1、朗讀課文。
2、抄詞,組詞。
督—都;宴—焰;章—張;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樣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四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2、理解詞語的意思和文章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贛江“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壯觀、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1、齊讀課題。
2、師:同學們,王勃給了你什么樣的印象?生交流。
3、師:我們可不可以再次認真讀讀《少年王勃》這篇課文之后來討論王勃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請快速瀏覽課文,然后試用幾個字來說說王勃是個怎樣的人?(才氣)。
4、師:將才氣表現得淋漓盡致、激動人心的是課文的第幾段?(第四自然段)。
師:仔細地大聲朗讀這一段,看看才氣在什么地方展現?
1、交流:“奇才,真是奇才!”
(1)都督是怎么說的?指名讀。
(2)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什么?生交流。
(3)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感受都督對王勃的贊賞,但是當初都督一開始可不是這樣想的,這里還有個故事,課文沒有寫,現在我講給大家聽聽。(講故事)。
有一年,一位姓閻的都督在整修一新的滕王閣內舉行宴會,邀請了許多有名的文人參加。王勃路過此地,也被宴請來參加。他人小年紀也不大,因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座位。其實,都督早已叫他的女婿做了一篇《滕王閣序》,打算在宴會上大顯身手,顯示自己的才能,也讓他這做岳父的臉上有光,有面子。
宴會開始了,客人們喝酒祝賀,很熱鬧。這時,都督站了起來,得意洋洋地對客人們說:“今天我們能夠相聚在一起,實在是非常得開心,你們都是大文人,希望能為這滕王閣作一篇文章留作紀念?!闭f完,就裝模作樣地請賓客們做文章。
(4)聽完故事,你有何感想?生交流。
(5)請讀——“奇才,真是奇才!”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想說的?生交流。
(王勃不光讓都督不敢小看他,而且還非常佩服和欣賞他,他真了不起?。?/p>
(6)王勃讓都督從自以為是到很欣賞他,靠的是什么?(才氣)。
2、這才氣在文中也有詳細精彩的描寫,誰來讀讀這一段?生交流。
(1)“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生交流。
(2)“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由來還有個故事呢?北宋有個畫家叫文與可。他畫的竹子非常有名,那他畫竹子的秘訣在哪里呢?原來,他在自己家種了各種各樣的竹子,他經常去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所以他每次畫竹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后來就用“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3)現在誰來讀讀這個成語?指名讀。(讀出自信來!)齊讀。
(4)師:王勃也是胸有成竹的,也就是說他在心中已經寫好了,這叫打好“腹稿”了?!案垢濉钡牡涔?,就是王勃創下來的。出示這個小“介紹”:
他寫文章的時候,開始并不認真思考,而是磨一大池磨,然后美美地喝上幾杯酒,拉起被子便蒙頭睡覺,當然他并沒有睡覺,而是在靜心思考,構思文章。等到思考完之后,他掀開被子,提起筆來就寫,連一個字也不用改動。人們就說王勃這叫打腹稿。他的許多書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5)引讀:當時王勃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同學們,當時王勃心中已經想好了,為什么他不說:“讓我來寫!”而要說:“讓我來試試吧!”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生交流(謙虛)。
(6)誰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很謙虛)。
(7)我們都知道,參加宴會的有好多人,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8)朗讀第2自然段,理解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著你,誰也不敢答應”?(都督要求當場寫慶賀的文章,時間又短,怕寫不好,有難度。相比之下,王勃卻是“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10)什么叫“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生交流。能不能換幾個詞語來說說看?生交流。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師:這是《滕王閣序》中最為出名的,至今人們還傳誦著,成了——(齊讀:千古傳誦的名文)它到底展現了怎樣一幅美景呢?出示圖片,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美景?誰來說說看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晚霞、孤鶩)。
5、課文是怎樣描寫這景物的?生交流句子,出示。
6、美美地讀讀這句話,然后將詩句對照起來體會。生自由讀。誰來談談你的體會。生交流。
1、請大家練習練習,試試將江上迷人的秋景通過你的朗讀美麗起來。
生練習、指名讀、齊讀。
2、師:這么美的景色王勃寫時就用了一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師:讀到如此美麗的佳句,我們不禁要感嘆14歲的王勃真不簡單,不只是我們認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氣,就連那位都督也終于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絕。
4、“拍案叫絕”是什么意思呢?這里的“案”有幾種意思,出示:
(1)長形的桌子。
(2)提出計劃、辦法等的文件。
(3)事件。
你覺得這里的“案”選哪種解釋?生交流。理解了這個“案”字相信這個詞語就理解了,誰來演一演都督當時是怎樣拍案叫絕的。
指名表演讀。練讀,讀出感嘆語氣。齊讀。
5、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王勃寫的《滕王閣序》,全文共七段,1017個字,你對比你大兩三歲的王勃能寫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說的嗎?你能說說王勃為什么會如此有才華嗎?(刻苦、愛思考、善于觀察、善于抓住機會)。
1、像王勃這樣年少機敏的少年,你還知道有哪些人?(司馬光、駱賓王……)。
生交流。
師介紹:駱賓王與王勃在小的時候就顯現了才華,在文學上都很有成就,并與楊炯、盧照鄰一起稱為“初唐四杰”。
出示: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少年王勃如此才華橫溢,令人折服,現在就讓我們再次進入時光隧道,來到1300多年前的滕王閣前,認識少年時代的王勃,拿起書本,齊讀課文。
1、(必做題)寫一寫“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話描寫的情景。
2、(選做題)寫一段話,比一比看誰能用上“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千古傳誦”、“胸有成竹”這些詞語。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五
作者:錢革琴???文章出處:鳳凰語文。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學生對少年王勃比較陌生,老師揭示課題后,先介紹少年王勃在滕王閣會上,一氣呵成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讓學生帶著對少年王勃無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讀課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時,抓住重點段落,通過理解詞句、圖文對照、朗讀想象等方法,感受課文描繪的迷人秋景,體會詩句蘊含的優美意境。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人物故事。(板書:16少年王勃)。
3、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們還對這篇文章贊不絕口。王勃是怎樣《滕王閣序》的呢?我們學完課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想一想: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
南昌藤王閣都督宴會一篇秋景突然朗讀邀請文章共同拍案叫絕《藤王閣序》千古傳誦。
2、討論:你從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藤王閣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傳誦”一詞。
四、學習第一、二節。
王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成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的呢?
1、自由讀1、2?段。
2、交流。
(1)“探望”還可怎么說?
(2)簡介《藤王閣》。學“閣”。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為什么請王勃參加宴會/。
(4)都督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人們的表現怎樣?(齊讀)。
五、學習生字。
六、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過程:
一、精讀第三段。
1?(指導觀察圖)站在滕王閣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自由讀,畫出你認為比較的句子。
3?交流。
(1)讀詞。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讀第三自然段。
*指導背誦。
二、精讀第四段。
1、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它寫出來了。(出示、讀)。
(1)理解句意。
(2)這句話好在哪?
(3)指導朗讀。
2、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樣寫這句話的?
3、交流。
(1)出示圖,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為王勃邊看邊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氣,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書: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文思如泉:指寫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筆走如飛:動作表演。
4、指名讀最后一句話。
你從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為王勃的詩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絕)。
如果你是都督,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表演)。
5、指導背誦。
三、小節。
讀到這兒,我們也不禁為王勃寫的句子叫好。他寫這首詩時只有十幾歲,這么小的年紀就寫出千古傳誦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ò鍟骸厄v王閣序》千古傳誦奇才)。
四、學習生字。
五、指導寫字。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說筆順。
2、讀寫詞語。
南昌 慶賀 才氣 文思 如泉。
宴會 叫絕 秋景 筆走 如飛。
二、通讀全文,練習背誦3、4自然段。
三、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篇決誦。
遍絕解。
2、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然后讀一讀。
的余輝的云霞的秋景。
3、背誦、默寫“落日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六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
3、從本課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通過朗讀課文,感受王勃所看到的美景,體會詩句意境。
通過朗讀體會唐代詩人王勃在少年時期就有非凡的才華。
:蘇教版教師用書。
: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能力。
:生字卡片,掛圖。
2課時。
學生參與活動的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人物故事。(板書:9少年王勃)。
2.簡介滕王閣。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的大概內容。
2.聽師范讀,感受當時的氛圍。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
2.檢查長句子的朗讀。
3.討論:你從哪個詞看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
四、學寫生字。
范寫,學生完成課后描紅。
六、作業。
1.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課后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默寫詞語。
2.指名讀1、2自然段。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1自然段。
2.交流。
(1)“探望”還可以換成什么詞?
(2)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為什么請王勃參加宴會?
三、學習第2——4自然段。
1,都督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大家的表現怎樣?
2.過渡:王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成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的呢?
3、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4、指導背誦。
二、精讀第四段。
1.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它寫出來了。
(1)理解句意。
(2)你覺得這句話好在哪?
2.指名朗讀最后一句話。
理解什么是“奇才”,什么是“拍案叫絕”?
3、如果你也在現場,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4.指導背誦。
三、積累內化。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句?
3.此時此刻,欣賞著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四、小結。
讀到這兒,我們也不禁為王勃寫叫好。他寫這首詩時只有十四歲,這么小的年紀就寫出千古傳誦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思。
一、談話揭示課題。
1.生齊讀可提,請學生介紹王勃。(教師補充)。
2.專心聽介紹。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按要求自讀課文。
2.注意聽老師的范讀。
三、檢查自學情況。
1.練讀,開火車讀,齊讀。
2.練讀長句。
3.初步理解“千古傳誦”一詞。
四、學寫生字。
練習寫字。
六、完成作業。
一、復習導入。
1.默寫詞語。
2.讀1、2自然段。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輕聲自由讀課文第1自然段。
2.思考,討論,交流。
三、學習第2——4自然段。
1,同學們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
2.指導觀察圖畫,自由讀,劃一劃,全班交流。
3、朗讀第三自然段。
4、練習背誦。
二、精讀第四段。
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結合圖畫和第三自然段內容。
(2)全班交流。
2.說一說,演一演。
3、學生回答。
4.練習背誦。
三、積累內化。
1.找出句子。
2.有感情朗讀。
3.全班讀課文。
四、小結。
學生認真聽師小結。
五、完成作業。
【作業布置】:
1、抄寫并聽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胸有成竹。
筆走如飛。
《騰王閣序》拍案叫絕千古傳誦奇才。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背誦三、四自然段;書寫生字;知道唐代大詩人王勃在少年時期就有非凡的才華,就寫出了《藤王閣序》這樣的千古名文。
理解文中的四個成語;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閣觀看到的美景與他寫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關系。
生字卡、投影片、有關王勃的有關資料。
三課時。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學習書寫生字:學習生字:探昌篇章突讀共絕。
一、揭示課題。
學生齊讀。
2課文講誰?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簡介王勃:他在少年時,在藤王閣的宴會上,一氣呵成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藤王閣序》。請同學們自己來學學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2檢查。
南昌滕王閣整修一新宴會。
都督邀請一篇文章。
凝視秋景水天一色突然。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非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指名領讀、開火車讀、齊讀。
3分小組讀課文。
4分段讀課文(讀后評議)。
5交流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探望藤王閣都督孤鶩拍案叫絕。
三、學習生字:探昌篇章突讀共絕。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圍繞“王勃很有才氣”學習理解課文,理解文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詩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講了誰?
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
板書:很有才氣。
1課文的那些語句說明王勃很有才氣?請把他找出來讀一讀。
(小組討論學習)。
2全班討論交流。
相機出示:
一位姓閻的都督正準備在藤王閣舉行宴會,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
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寫的這篇《藤王閣序》……名文。
3《藤王閣序》中的哪一句詩寫得最好?
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學生齊讀。
這句詩寫了什么?請同學自己在書上找找答案。
4指導學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正因為王勃觀察得很仔細,所以他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三、齊讀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練習背誦課文;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
一、齊讀全文。
二、背誦第三段。(出示投影片)。
看圖指名背、齊背。
三、練習背誦第四段。
四、補充練習。
1組詞。
篇()絕()誦()思()。
遍()決()通()恩()。
2填合適的詞。
()的云霞()地飄蕩。
()的秋景()地飛翔。
五、完成《習字冊》上的詞語書寫。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八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重點:背誦三、四自然段。
2.難點: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閣觀看到的美景與他寫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關系。
1、分析字形。
2、注意以下幾個字的寫法:
督:監督別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個目。宴:上中下結構,寫得應緊湊些。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少年王勃》,誰能說說王勃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有才氣)。
1、學習第一節:
出示: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
說明王勃的才氣早已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了。
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節:
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這樣的一個場合,都督會請些什么樣的人?
b、這么多有才學的人為什么都不敢答應呢?這說明了什么?
3、學習第四節:
出示: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寫的文章令都督都拍案叫絕,認為是難得的一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王勃才思敏捷、才華橫溢、才智過人。從都督驚訝的語氣中也可體會到他是一個奇才。
4、學習第五節。
王勃寫的這篇《滕王閣序》,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千古傳誦”說明王勃寫的文章影響廣泛深遠,不愧為是一個奇才。
指導朗讀。
1、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畫的是怎樣的情景?
王勃用那一句詩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
2、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誰愿意讀一讀?
3、你知道這句詩的意思么?文章有一節描述的就是這句詩的景色,誰能找出來讀一讀?(出示第三節)。
4、你知道“落霞與孤鶩齊飛”描寫的什么樣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長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5、老師讀詩句,學生讀意思。
6、王勃看到的景象很美,寫得更美,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師范讀,教讀書方法,邊讀邊想,生個別讀,注意情感)。
7、然后再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注意斷句和節奏)。
8、指導背誦。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九
作者:司馬云云。
《少年王勃》是蘇教版第四冊的一篇寫人的記敘文,這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能體現出王勃的非凡才氣,教好、讀好這篇課文,對提高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及審美情操很有意義。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
1、讀中識字,感知語言美。
我這樣導入新課:“小朋友們,老師知道你們每個人都能背誦20幾首古詩,真了不起。如果你能背誦描寫景物的詩句,那老師更佩服你了?!焙⒆觽兯伎剂艘粫海娂娕e手朗誦?!敖裉?,老師要和你們再來學習一句描寫景物的詩句?!薄暗牵裉煲獙W的詩句卻是出自一位14歲的少年之手,他的名字叫王勃。”我邊述邊板書課題。接著我配樂朗讀課文,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在學生自讀課文前,我提出自讀要求并及時檢查自讀情況。課文中出現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平仄有序,簡短精煉,讀來瑯瑯上口,兒童非常喜歡,指導學生朗讀時,我讓學生在畫線處停頓。請朗讀水平有差距的學生分別進行朗讀,幫助學生進一步讀好斷句和自然的停頓。課文敘述事情時的語句也通俗易懂,對于長句子,我先教讀,再讓學生聽讀模仿,把長句子讀正確、讀連貫。再通過讀片段,聯系上下文(查字典)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并在反復熟讀的過程中提高生字、新詞的復現率,并指導生字的書寫,強化生字的記憶。
2、讀中探究,感悟意境美。
這篇課文中的詞匯非常豐富,在第二課時一開始,我出示新詞讓學生讀正確,再提問“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能想起王勃寫的《滕王閣序》中的一句詩句嗎?”根據學生的朗誦我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敝该x,再齊讀。“你想欣賞這詩句描寫的景色嗎?”我運用多媒體展示課文內容的動畫,配上生動優美的音樂。學生聽得認真,看得入迷。放完后,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景色?”“那么,課文中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學生讀書上的句子“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指導感情朗讀,再次播放描寫這段景色的動畫,讓學生再次進入美景中。我請朗讀水平有差距的學生分別起來為動畫配音、感情朗讀這兩句話,做到熟讀成誦。
3、讀中遷移,感受自然美。
在第三課時一開始,我先讓學生說說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泵鑼懥四男┚拔铮俊皶鲜窃鯓觼砻鑼戇@些秋天的景物的?”指名背,齊背?!笆茄?,秋天的景色真美,那么,其它季節又有什么景物,它們美嗎?”分小組進行討論我隨即板書“春、夏、秋、冬”以及四個季節的代表性的景物。再按照學生對四個季節的喜好分成四組,分別取名為“春、夏、秋、冬”。在小組討論時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想象力和平時的觀察力,用自己的話描寫景物。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全班學生認真聽,幫助糾正語病,適當補充內容。當然,還可以引導學生到郊外觀察傍晚的景色,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再寫一寫;或者帶領學生去美麗的公園看一看,記錄下自己看到的美景??傊?,通過對范文語言的遷移運用,讓學生學會觀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從而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逐步達到準確、得體、生動的運用語言。
二、以情相連,讀中生情。
1、以“文”之情,激起“師”之情。
在情感相互推進的關系中,教師的情感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少年王勃》這篇課文前,我讀了膾炙人口的名篇《滕王閣序》以及《序》后的《滕王閣詩》?!对姟分羞@樣寫到“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痹娋渲忻鑼懙拿匀说木吧c深刻的意境立刻使我在內心深處升騰起一股熱流,那股熱流是對少年王勃非凡才氣的驚嘆。在這種情感定勢下教學《少年王勃》,我的感情基調都是飽含深情的,語氣是激昂的。在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边@句時,學生正確地讀出斷句與停頓后,我也會情不自禁地讀一遍。學生被迷人的秋景“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迷住的時候,我也忍不住對著畫面深情地配起音來,仿佛自己真的置身與迷人的秋景中。當學生讀到“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句時,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我馬上和都督的情感產生了共鳴,竟情不自禁地拍了一下桌子,叫到“奇才!真是奇才!”
2、以“師”之情,激起“生”之情。
【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
參考書目:
1、《在散文的情境中教散文》李吉林。
原載《課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4期。
2、《以讀為本,感悟自得》齊皓月?。
原載《小學語文教學》xx年第7期。
3、《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十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1、理解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含義。
2、會背誦有感情的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一、復習字詞:
都督南昌宴會探望凝望余暉。
飛翔孤鶩千古傳誦讀書《滕王閣序》。
二、整體感知課文:
1、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誰能說說王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板書:奇才)。
2、其實全文處處都能體現出王勃是一個奇才,請大家默讀課文,仔細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個奇才?(提醒學生默讀的要求)。
三、相機精讀全文:
1、學習第一節:
重點體會“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這句話,說明王勃的才氣早已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了。(略講)。
2、學習第二節:
重點體會“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p>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這樣的一個場合,都督會請些什么樣的人?
b、這么多有才學的人為什么都不敢答應呢?這說明了什么?
3、學習第三、四節:
a、這兩小節中哪些詞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思敏捷?(文思如泉、筆走如飛、胸有成竹、拍案叫絕)。
c、你知道這句詩的意思么?文章有一節描述的就是這句詩的景色,誰能找出來讀一讀?(出示第三節)。
d、你知道“落霞與孤鶩齊飛”描寫的什么樣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長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f、同學們都了解了這句詩的含義,那該如何讀好這段景色描寫呢?(師范讀,教讀書方法,邊讀邊想,生個別讀,注意情感)。
g、然后再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注意斷句和節奏)。
出示這兩句:
“讓我來試試吧!
“奇才!真是奇才!”
四、全文總結、誦讀佳句。
通過剛才同學的動手動腦,讓我們發現了一個少年奇才——王勃!在這篇課文中有些段落和詞匯是非常優美和生動,讓我們從課文的三四節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當堂背誦!
五、完成作業:
1、摘抄佳段第三第四節。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十一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少年王勃》,學習了生字新詞,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王勃,和他進行零距離的接觸。(齊讀課題)。
1、王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課文中都督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夸獎王勃的?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交流。
2、(板書:奇才)相機理解“奇才”。
3、因為什么把王勃稱為“奇才”?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齊讀。
4、那么你知道這句詩歌的意思嗎?默讀課文,把相應的句子畫出來。
5、學生交流。(板書: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理解第三自然段:
(1)理解“凝望”的含義,進一步理解“迷人”的秋景。
(2)出示兩組句子比較哪一句更好,你的理由是什么?
遠處,水天一色。
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飄蕩……。
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蕩……。
通過比較加深理解這幅壯觀悠閑自在的美景。
(3)反復讀這句話,通過學生的讀再次體會這幅美景。邊讀邊想象畫面。
(4)出示美景圖,假如你就是王勃,看到如此樣的美景,你能把它描述出來嗎?引導學生背誦課文第三段。
【過渡】看到這些王勃怎么做的,默讀第四段,把給你印象深刻的詞語畫出來。
理解第四自然段:
(1)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王勃寫文章時寫得快?(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相機指導學生理解)。
(2)“拍案叫絕”是什么意思?那你們也拍著桌子把都督夸獎王勃的話讀一讀!
(3)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寫得非常好,尤其是哪一句讓都督拍案叫絕?(學生齊讀并出示句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這兩句話是滕王閣序中最出名的兩句,至今人們還在傳誦著。它所展現的美景就是剛才王勃站在窗前,凝望到的迷人的秋景。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再來細細體會一下這迷人的景色!(齊讀)。
(5)讓孩子們根據老師的提示,背誦第四段。
6、讓我們捧起書,帶著對王勃的敬佩,帶著對他的贊美,一起讀讀2、3、4小節。(齊讀)。
【過渡】我們現在知道王勃被稱為奇才是不為過的,其實文章的第一、二段也有能讓我們感受到王勃是個奇才的句子,默讀一二段,把相應的句子畫出來。
(1)抓住“邀請”理解第一段。
(2)抓住眾多人的表現,襯托王勃的有才氣。
(3)反復讀加深理解。
【過渡】看了這些,是不是更讓我們感受到王勃是個奇才?我們在帶著敬佩在讀這句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7、聯系課文內容,說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思。
今天,我們讀了王勃參加滕王閣宴會的時候當場寫下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讓我們認識了一個才思敏捷,才華橫溢的少年王勃。讓我們一起記住當中的千古名句:(生再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被稱為“初唐四杰”,他還有很多的千古名句,你知道嗎?補充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同學們,要想讓自己變得像王勃一樣的聰明,我們平時就要做到:多觀察、勤思考、敢創作!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十二
“讀完故事,你有何感想?”我試探。?。
“為什么都督前后變化這么大呢?”孩子們紛紛問道。
蔣雨雯說:“我想主要是這篇文章寫得好,都督不得不服。”?。
“客人們不敢答應可能不光是因為他們不會寫,還因為他們不敢得罪都督?!?。
“要是寫了會怎樣?”我進一步探詢。?。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客人們都不敢答應?!蔽铱偨Y著。?。
他的才氣還表現在哪里?
“他寫的時候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這說明他寫得很快,有才氣的人才能寫得這么快?!?/p>
“請你讀一讀!”?。
生讀這句。?。
“我補充……”一個孩子不禁說了起來,我請他說。?。
“我覺得不光寫得快,而且中間沒有停下來,好像……好象……。”
“好象會背一樣?!币粋€孩子接上話茬。?。
“胸有成竹了!”?。
我在實物投影上出示這個小“介紹”:(略)?。
生:“非常厲害。”?。
生:“非常棒!”?。
生:“我覺得很好?!?。
師:尤其是哪一句讓都督拍案叫絕??。
生(齊):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生: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師:請大家練習練習,試試將江上迷人的秋景通過你的朗讀美麗起來。?。
生練習、指名讀、齊讀。?。
師:這么美的景色王勃寫時,就用了一句:
生: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生:野鴨緩緩飛,彩霞慢慢飄。?。
生:水天合成璧,云霞伴鴨飛。?。
生:無語。?。
師:美得讓她沉醉,都讓人說不出來了。(我替他解圍)?。
師:現在你再來讀讀都督夸他的那句話。?。
生:讀得較好。?。
師:你對比你大兩三歲的王勃能寫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我很佩服他。?。
生:我覺得他才氣十足。?。
生:非常佩服他。?。
生:了不起。?。
生:讓我來試試吧!?。
師: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生:我覺得他有些驕傲。?。
師:哦,你讀一讀。(其他孩子直搖頭,該生也覺得不對)?。
生:不是,他有些自豪。?。
生:讀?。
師:剛剛那個故事中怎么描寫的呢?我們不妨來看看。?。
從這里,你感受到什么??。
生:他很謙虛。?。
生;齊讀。?。
師:現在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既有非常大的才氣,又非常謙虛。?。
師:可以用不但……而且……來說一說嗎??。
生:王勃不但很有才氣,而且還很謙虛。?。
師:說得好。下面請讀一讀這幾句名言。?。
人越是高貴,對自己的評價就越是謙虛。
——司湯達(法)?。
偉人多謙虛,小人多謙虛。太陽穿一件樸素的光衣,白云卻批著燦爛的裙擺。?。
——(印度)泰戈爾?。
越有學問的人,往往越是謙虛,只有那些肚子里沒貨的人才會驕傲。?。
——彭峰?。
——(意大利)達·芬奇?。
生;孩子們讀完,似乎有話要說,好多人都舉起了手。?。
師:請你們一起讀一讀、背一背三四兩小節。?。
一會兒下課鈴聲響。?。
師:下課。?。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美麗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江邊的美麗景色,理解少年王勃的奇特。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讀詞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少年(王勃),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少年王勃》。(齊讀)。
2、文中有很多詞很美:(多媒體出示詞語)誰來讀一讀?(指讀,師相機評價)。
都督???????宴會??????邀請(評:讀得準)。
凝望秋景???緩緩飛翔??輕輕飄蕩(評:讀出了賜予的美)。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評:讀出了人物的才干)。
(二)、理解詩意,詩文對照。
1、出示古詩。
知道最后三個詞語是描寫誰的嗎?(王勃)說起王勃的才華,我們不能不提到騰王閣,瞧(出示滕王閣圖)同學們看,這就是滕王閣,凡是到過騰王閣的人,都會在這停留,因為這里的一塊石碑上刻有王勃14歲時寫的《滕王閣序》,其中有這樣一句千古流傳:(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p>
(1)請小朋友自由地讀一讀。
(2)誰愿意來讀一讀。指導讀準詩句。
評:讀得字正腔圓;讀出這句詩的節奏??????齊讀。
2、這句詩寫得什么意思呢?對照讀第三小節。
(1)、自由讀第三小節。
(2)找找哪一句寫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意思。用“————”劃出來。哪一句寫的是“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思。用“﹏﹏﹏﹏”劃出來。
3、交流:哪一句寫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意思?
生答。
(1)問:孤鶩、落霞、齊飛的意思。
追問:誰跟誰一起飛?(野鴨與云霞)。
野鴨怎么飛?(緩緩地飛翔)指導讀。
云霞怎么動?(輕輕地飄蕩)指導讀。
(2)落日的余暉、燦爛的云霞、加上緩緩飛翔的鴨鴨、輕輕飄蕩的云霞,這一切是那么令人陶醉。
指導讀該句。師相機點評???女生齊讀。
(3)景能讀美,相信詩也能讀美。
讀詩???師相機點評???齊讀。
(4)女生讀景,男生讀詩。
4、交流:哪一句寫的是“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思?
生答。
(?。﹩枺呵锼?、長天、一色的意思。
(2)讀該句??師相機點評?男生一起讀。
(3)這一幅景就是這樣一句詩????讀詩句???齊讀。
(4)男生讀景,女生讀詩。
5、師生讀這一段話。
(1)師范讀。
(2)生邊聽邊想,仿佛看到了什么?同時揭示省略號的作用。(同學們說的都藏在省略號里呢)。
(3)生讀。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十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20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掛圖、生字卡片。
一、導入??。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聽錄音,找生字。
2、交流:
tanchangpianzhangtudu。
探昌篇章突讀。
3、讀。
4、自己選1—2個記一記。
5、交流。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讀,思考:滕王閣在哪兒?王勃怎么會被邀請參加宴會的?
2、指名讀。
3、交流問題。
板書:才氣。
4、質疑。
四、寫字。
一、導入??,制訂學習目標。
1、質疑。
2、板書:有才氣。
出示:
wu。
落霞與孤鶩齊飛,
gong。
秋水共長天一色。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創設,重點突破。
1、自讀,找出“落……色”的意思。
2、(圖、文出示)“遠處,天連著水……輕輕地飄蕩……”。
gong。
3、指導朗讀,學習生字:共。
4、這幅圖上表現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美嗎?(出示:秋景、迷人)。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詩句。(讀)。
2、王勃怎么寫出的?自讀第2段,指讀第4段。
[出示詞語:胸有成筆、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動作)]。
學習生字:絕。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傳誦。
三、寫生字。
共、絕。
一、背誦三、四段。
二、練習。
1、抄寫詞語。
2、完成《練習冊》p50頁。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十五
各位老師:
下午好!首先我要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鍛煉的機會。下面,我就來說說我上的這節課。《少年王勃》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即興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顯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與才華橫溢。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讓我們的每一堂課更真實、更扎實、更有效是我們當前語文課所最求的目標,因此我在設計本堂課的教學時,從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教學結構的有效性三方面來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圖文結合,朗讀感悟“美”
在簡單的學習課文的1、2小節后,我直奔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這一段寫了江上迷人的秋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里讓教學更為扎實、更為有效,在學習這段時,我沒有做過多的分析與指導,我盡量創設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機會,我們都知道,朗讀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朗讀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有助于促進語言的發展,有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語言文字的積累,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學中我讓學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加深感悟,升華情感,深入體驗,積累內化。主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反復朗讀感悟,如:抓住“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壯美,抓住“緩緩地飛翔”、“輕輕地飄蕩”感悟秋之寧靜、秋之深遠,在我和學生共同創設的這種情感氛圍中,學生會用心地去讀,自然而然達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實,讀好這段話,也為下文學詩句作好鋪墊。
二、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
在熟讀成誦第三自然段的基礎上,我適時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弊寣W生把這一詩句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對照讀,自己體會讀懂了什么?由于對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對詩句的理解沒作過多的分析,學生能自己讀懂了,在讀懂的同時,體會到了詩句的凝練。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好詩句,讀出古詩的韻味。
三、扣詞扣句,感受王勃的“才”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才”的詞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忍不住、拍案叫絕等,我抓住這些詞一遍遍地朗讀、一次次地體會,學生通過與文本、作者、教師的對話,解讀出文本的意義。在學生讀第四自然最后一句時,我抓住都督說話時的表情、動作以及說的話進行練讀,在讀中感悟出王勃確實是個奇才!
四、課外延伸,積累運用。
在結束新課時,我出示了王勃寫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最有名的一句,目的就是想讓學生感悟王勃確實是個奇才!詩寫得那么好。最后,布置了一項作業題:推薦讀少年奇才的故事,為學生讀課外書指明方向,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當然,我在試教的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說在需要指導朗讀的地方,指導的力度還不夠,導致有時整個指導過程有點像走過場,因此學生的理解也不是很深刻。另外,課上對學生的評價是一門藝術,我在學生回答后,還不能很準確,很客觀地做出有針對性的評價,以后還需多多改進。
最后,我要感謝我們年級組的每一位老師,謝謝她們給我的幫助和指導。特別是聞老師和張老師,對于我的每一堂課他們總會認真聽,及時評,耐心幫助我修改。每上完一節試教課,他們總是先告訴我在課堂上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還幫我逐字逐句地修改教案,然后再重新試上,每一次試教都花費了他們很多的精力。他們對教學的嚴謹認真,影響著我,讓我這個教學新手在一次次的試教中不斷地完善自我。
當然,我的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還懇請各位老師多加批評指正!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十六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閣赴眼、時寫下千古名片藤王閣序的事,顯示了王勃非凡的才華。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課文配有彩色插圖,有助于學生體會詩句意境,加深記憶。
學生對少年王勃比較陌生,老師揭示課題后,先介紹少年王勃在滕王閣會上,一氣呵成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讓學生帶著對少年王勃無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讀課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時,抓住重點段落,通過理解詞句、圖文對照、朗讀想象等方法,感受課文描繪的迷人秋景,體會詩句蘊含的優美意境。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人物故事。(板書:16少年王勃)。
3、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們還對這篇文章贊不絕口。王勃是怎樣《滕王閣序》的呢?我們學完課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想一想: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非常有名?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
南昌藤王閣都督宴會一篇秋景突然朗讀邀請文章共同拍案叫絕《藤王閣序》千古傳誦。
2、討論:你從哪個詞可看出王勃寫的《藤王閣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傳誦”一詞。
四、學習第一、二節。
王勃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成這篇千古傳誦的名文的呢?
1、自由讀1、2。
段
2、交流。
(1)“探望”還可怎么說?
(2)簡介《藤王閣》。學“閣”。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為什么請王勃參加宴會/。
(4)都督要求每人寫一篇文章,人們的表現怎樣?(齊讀)。
五、學習生字。
六、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過程:
一、精讀第三段。
1
(指導觀察圖)站在滕王閣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自由讀,畫出你認為比較的句子。
3
交流。
(1)讀詞。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讀第三自然段。
*指導背誦。
二、精讀第四段。
1、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它寫出來了。(出示、讀)。
(1)理解句意。
(2)這句話好在哪?
(3)指導朗讀。
2、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樣寫這句話的?
3、交流。
(1)出示圖,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為王勃邊看邊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氣,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書:文思如泉、筆走如飛。
文思如泉:指寫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筆走如飛:動作表演。
4、指名讀最后一句話。
你從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為王勃的詩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絕)。
如果你是都督,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表演)。
5、指導背誦。
三、小節。
讀到這兒,我們也不禁為王勃寫的句子叫好。他寫這首詩時只有十幾歲,這么小的年紀就寫出千古傳誦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ò鍟骸厄v王閣序》千古傳誦奇才)。
四、學習生字。
五、指導寫字。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說筆順。
2、讀寫詞語。
南昌。
慶賀。
才氣。
文思。
如泉。
宴會。
叫絕。
秋景。
筆走。
如飛。
二、通讀全文,練習背誦3、4自然段。
三、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篇()決()誦()。
遍()絕()解()。
2、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然后讀一讀。
()的余輝()的云霞()的秋景。
3、背誦、默寫“落日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教后小記: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十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長江發源于青海,沿途經過十多個省市后流入東海,其中有個省簡稱為“贛”,誰能說出它的全名?聰明的同學們可以猜想江西境內的長江我們可以稱它為什么?(贛江)。
2.在江西南昌市贛江邊,有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的三大名樓之一的藤王閣,(出示圖片)唐初始建,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了。曾多次被毀重建,但因為一個少年的文章《藤王閣序》而一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他就是王勃,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書課題,出示王勃圖片)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14歲的王勃受閻都督之邀,寫出了千古傳頌的《滕王閣序》。
注意多音字“少年shao”
3.看課題,你最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個怎樣的人?”中心話題。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二、初讀課文 讀準字詞。
1.讓我們來讀課文了解王勃。
2.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
3.自由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尤其是比較長的句子)、讀通課文。
4.檢查自讀情況:
a.用各種方式讀一讀:
b.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及時正音。說說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讀全文。
5.嘗試分段,理清課文層次:
一(1)主要講了藤王閣整修一新,王勃應邀參加宴會。
二(2~4)主要講當時在場的客人對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應,王勃卻即興寫下了《藤王閣序》。
三(5)點明《藤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6.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三、緊扣才氣 順學而導。
1.通過初讀,誰能說說王勃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有才氣”或者“奇才”)。
2.什么樣的人能稱為奇才?為什么稱他是奇才?
3.詩文吟誦,圖文對照,品讀“奇才”。
(一)詩。
1.板書: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指導“鶩”的書寫)。
2.看著黑板你能再把這句詩來讀一讀嗎?
3.讓我們一起來正確流利地讀一讀這句詩吧。
4.這句詩短短14個字,卻寫出了4種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鶩、秋水、長天。
5.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詩句,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6.短短14個字卻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讓我們帶著剛才的感受一起吟誦這句詩吧!
(二)文。
1.默讀課文,用橫線劃出描寫這詩句意思的句子。
2.出示句子: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十八
《少年王勃》是蘇教版一篇敘事寫人的文章,講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閣赴宴時即興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的事。為了使學生在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華的同時,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充分運用集圖、文、音、像等信息于一體的專題自主學習課文。
2、初讀教材,我產生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我的問題一定也是學習者問題)。
名篇《滕王閣序》在什么情況下寫成的?又是什么意思?它經典在哪里?
學生對少年王勃比較陌生,先介紹少年王勃在滕王閣會上,一氣呵成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的事,讓學生帶著對少年王勃無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讀課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我認為的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參里設定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滕王閣序》中詩句的意思。
難點: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之壯觀、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華橫溢。
對詩句的理解沒作過多的分析,學生能自己讀懂了,在讀懂的同時,體會到了詩句的凝練。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好詩句,讀出古詩的韻味。學生深層次地體會王勃才華橫溢,設計了一個練說題:假如你是都督邀請的其中的一位客人,你會怎么做?怎么說?為了讓學生說得充分,我不但提供了句式,還提供了一些表現王勃“奇”的成語,這些成語很多是練習3中的,通過想象練說,學生不但會運用這些成語,提高了說話能力,而且被王勃的“奇”深深地折服,使王勃的“奇”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6、我要怎樣布置預習?(有充分的預習,才有課堂的真正自主!)。
朗讀課文,充分感悟,質疑文章。
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8、我預設的教學程序有哪些?(模塊式主題,不用詳述。)。
(1)匯報預習。
(2)談話交流。
(3)反饋總結。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十九
華靜芳發表【歡迎瀏覽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課文題目關鍵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
一早到學校,就收到校長室發來的飛鴿傳書,有幸聽了尤老師上的《少年王勃》一課。這是一篇寫人物的文章,通過刻畫王勃寫《滕王閣序》的過程,表現王勃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尤老師上的是第一課時,總的感覺在各環節上處理得非常到位,基礎知識抓得很扎實。
1、課堂教學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
說到以學生為主體,大家都是耳熟能詳,天天掛在嘴邊念叨??烧嬲鋵嵉秸n堂上,卻也并不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在初讀課文時,尤老師讓學生分段朗讀,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讀完后,讓讀的學生自己說說讀得怎么樣,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老師及時鼓勵學生再來一次,在這樣平和的氛圍中,學生沒有了思想上的負擔,朗讀的效果自然比上一次好。反過來看,平時的學生點評,特別是初讀課文時,因對課文語言觸摸次數少,讀得少流利的現象是很多的,有時點評會出現專給同學挑毛病的現象,這樣一來,朗讀課文的同學在心理上會有一定的壓力,第二次的朗讀,他會刻意去注意,不能真正投入朗讀。
在生字教學中,學生自己分析結構后,尤老師問大家:“哪個生字需要老師帶大家一起來寫的?”許多學生都建議教“敢”,尤老師和大家認真學習了這個生字,在范寫后,要求學生檢查下老師書寫的字,學生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從這一些微小的細節,卻反映出了一個老師的教學理念,心里時刻裝著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尊重他們,賞識他們。
2、注重初讀,掃清閱讀障礙。
在每段朗讀后,老師都能引導學生把生字詞語讀準,尤老師特別有心地把每段的生字詞在讀完一段后及時出示,和學生一遍遍地讀,正音。課上,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文本親密接觸,基本上達到了讀得通順、讀得流利的教學要求。
3、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從題目看,這篇課文寫的是少年時候的王勃,突出“少年”一詞,小小年紀的王勃就能寫下流傳千古的《滕王閣序》,不能不讓人驚奇與敬佩。有的學生會對王勃的另一首詩句印象深刻“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由此引入對王勃的介紹,滕王閣更是以王勃的這篇序而名揚海內??吹贸鰜?,尤老師班上的學生預習工作做得很好,許多學生都能把課前了解到的,急于和大家分享。
4、扣“才華”,整體感知文章。
要說有什么建議的話,我覺得在學生介紹王勃,滕王閣的資料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整理能力,有時資料上顯示的是比較綜合的,語言晦澀的文字,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些難度。如能把這些信息稍加整理,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其余學生會聽得更清楚明白。另外在介紹時,圖片的輔助功能體現不夠明顯。
轉載。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二十
一、感知人物,導入新課。
1、同學們知道,本單元我們學習了朱德總司令和李廣將軍的故事,其實,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在少年時期就表現出聰明才智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他就是:少年王勃!
2、你了解他嗎?你還想了解什么?
學生簡單交流預習后的了解,并質疑。(一個什么樣的人?做了什么令人佩服的事呢?)(課文中的評價很有才氣、奇才;積累的資料如: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背誦他寫的詩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說說王勃做了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三、再讀課文,厘清字詞。
1、再讀課文,鞏固字詞。
(一)檢查預習及初讀情況。
課文都預習了,生字能記住了嗎?
(1)誰來響亮地讀一讀?
(2)在你自學生字時,發現哪個生字比較難記?(注意:探右邊不是寶蓋頭。督的下邊是目(監督要用眼睛)?序的下邊沒有一撇)。
(3)齊讀。
(二)指名讀課文。
1、分小節讀課文,讀時相機指導學生讀不好的長句。
四、詞句導讀,切入重點。
1、老師這兒還有一些詞,你能讀好嗎?
出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a、指名讀。
c、讀讀這些詞,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d、帶著理解再來讀一讀詞語。
e、到課文中讀讀這些詞語。
這些詞都是贊美王勃在寫作上具有超人才華的,那他寫出了怎樣杰出的名句呢?
2、學生找出名句,誰來讀?
(1)出示:落下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點多名學生讀,對于如何停頓引發爭議)。
(2)到底該如何停頓呢?如果你理解了句子的意思,你就會讀了。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的哪一段話描寫的就是這句話的情景?用橫線畫下來。
(4)再輕輕的讀一讀句子,想一想哪一句寫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意思。哪一句寫的是“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思。
(5)真厲害,再考考你們:
理解“孤鶩”(野鴨)、“齊飛”(野鴨緩緩地飛翔、云霞輕輕地飄蕩,好象在一起飛。)。
指名讀,賽讀與評點。(從你的目光中,老師看到了你心中的畫面)(省略號給人韻味無窮的感覺,從省略號,你感受到了什么?)。
(7)教師配樂朗讀。
來,讓我們輕輕地閉上眼睛,老師想把這美妙的感受通過朗讀帶給大家。請你邊聽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這可是朗讀的最高境界??!讓我們一起沉醉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美景中。)。
(8)這么美的景色把王勃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他的眼中仿佛是一幅優美的畫,一首韻味無窮的詩.我們一起來吟誦詩句。學生齊讀。
五、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由練讀課文。
請大家分組進行討論,討論時要說一說這樣分段的理由哦。
交流:把學生的分法寫在黑板上。
2、朗讀全文。
六、作業設計。
1、背誦第三自然段和王勃相應的名句。
板書:???????????少年王勃??。
寫??????????。
《滕王閣序》。
一(1)參加宴會。
二(2-4)寫成名文。
三(5)傳誦千古。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二十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20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掛圖、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聽錄音,找生字。
2、交流:
tanchangpianzhangtudu。
探昌篇章突讀。
3、讀。
4、自己選1—2個記一記。
5、交流。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讀,思考:滕王閣在哪兒?王勃怎么會被邀請參加宴會的?
2、指名讀。
3、交流問題。
板書:才氣。
4、質疑。
四、寫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制訂學習目標。
1、質疑。
2、板書:有才氣。
出示:
wu。
落霞與孤鶩齊飛,
gong。
秋水共長天一色。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創設,重點突破。
1、自讀,找出“落……色”的意思。
2、(圖、文出示)“遠處,天連著水……輕輕地飄蕩……”。
gong。
3、指導朗讀,學習生字:共。
4、這幅圖上表現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美嗎?(出示:秋景、迷人)。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詩句。(讀)。
2、王勃怎么寫出的?自讀第2段,指讀第4段。
[出示詞語:胸有成筆、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動作)]。
學習生字:絕。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傳誦。
三、寫生字。
共、絕。
第三課時。
一、背誦三、四段。
二、練習。
1、抄寫詞語。
2、完成《練習冊》p50頁。
少年王勃教案教學設計(優質22篇)篇二十二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背誦三、四自然段;書寫生字;知道唐代大詩人王勃在少年時期就有非凡的才華,就寫出了《藤王閣序》這樣的千古名文。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的四個成語;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閣觀看到的美景與他寫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關系。
教學準備:
生字卡、投影片、有關王勃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學習書寫生字:學習生字:探昌篇章突讀共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學生齊讀。
2課文講誰?注意多音字“少shao”。
3簡介王勃:他在少年時,在藤王閣的宴會上,一氣呵成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藤王閣序》。請同學們自己來學學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2檢查。
南昌滕王閣整修一新宴會。
都督邀請一篇文章。
凝視秋景水天一色突然。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非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指名領讀、開火車讀、齊讀。
3分小組讀課文。
4分段讀課文(讀后評議)。
5交流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南昌探望藤王閣都督孤鶩拍案叫絕。
三、學習生字:探昌篇章突讀共絕。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圍繞“王勃很有才氣”學習理解課文,理解文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詩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講了誰?
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
板書:很有才氣。
二、圍繞“王勃很有才氣”學習課文。
1課文的那些語句說明王勃很有才氣?請把他找出來讀一讀。
(小組討論學習)。
2全班討論交流。
相機出示:
一位姓閻的都督正準備在藤王閣舉行宴會,聽說王勃很有才氣,便邀請他也來參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
王勃邊看邊想,突然回轉身來,胸有成竹地說:“讓我來試試吧!”
他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當那位都督聽人讀到……“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寫的這篇《藤王閣序》……名文。
3《藤王閣序》中的哪一句詩寫得最好?
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學生齊讀。
這句詩寫了什么?請同學自己在書上找找答案。
4指導學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正因為王勃觀察得很仔細,所以他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三、齊讀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練習背誦課文;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
一、齊讀全文。
二、背誦第三段。(出示投影片)。
看圖指名背、齊背。
三、練習背誦第四段。
四、補充練習。
1組詞。
篇()絕()誦()思()。
遍()決()通()恩()。
2填合適的詞。
()的云霞()地飄蕩。
()的秋景()地飛翔。
五、完成《習字冊》上的詞語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