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童年篇一
昨天,聽朋友說起要送我一盞燈,便想起了當初與他一同去看燈會時的模樣。白色的光透過琉璃,閃得耀眼,驚嘆不慎入了燈紅酒綠,“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彩”卻不及心煩,只好拒絕了。但也許,又是因為我見過在田野間最柔情的“星光”,確實在已經“遠哉遙遙”了,其實恐怕我還不過七八歲。
鄉下的夏夜中,吃完飯,便是要同人,找個涼快地兒歇腳的,七八個人坐一塊,聊聊家常,打著蒲扇,搖著椅子,哼個小曲兒,好不樂哉,可小孩子哪懂這般享受,三五成群便做起了游戲。有個猴精似的哥兒,偷偷的從他寬大的口袋里,拿出一個袋子,提到我們面前,抬頭挺胸很是自豪,臉上寫滿了得意,袋子里一份點點星光,還流動著,他打開袋子,幾十只踴躍的飛出來,一瞧便知是,夏夜中的精靈——螢火蟲,夜空下那種光芒是白色的,寧靜而不刺眼,讓人想起圓月上落下,然后,悄悄飛遠。
一群孩子跟著就是光芒,不知不覺的到了田里,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那般紛紛贊嘆,螢火蟲浮動著,閃爍著,一只落單的精靈從身邊一晃一下的飛過,像是個冒失鬼,撞到一片葉子上滑下去,翻開葉一看,發現是他們一家正在工作呢!風輕輕吹散那光亮更加鮮活,暗道:“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孩子中最高的阿福打破了寧靜,小心翼翼地說“我們抓螢火蟲吧。”大家也都贊成便各自拿出幾個瓶子穿梭在螢火叢中,把蓋子打開,看準一群螢火蟲,小心的把瓶身和蓋子放到螢火蟲兩側,時機一到,趁其不備,蓋住,便是滿滿一瓶,皎如圓月,當我打算把一只螢火蟲放進瓶子里時,手一滑,瓶子掉到地上,從坡上滾了下去,一群螢火蟲沖向外,飛到田間。
頓時內心失落,卻見孩子們各自放飛螢火蟲,看這群精靈搖著自己那一盞淡黃色的小燈,像在尋找白天遺失的夢,它們撲動翅膀,旋轉著,飛揚著,交織著,一場狂歡舞會開始了。
童年篇二
信步走過記憶中斑駁的橋梁,回首彌漫在陰霾中的童年,那顫抖著的回憶像禁不起刀劍的刺傷,那一張張笑臉依在內心發出笑聲,不過已經漸漸疏遠了。
小時候,常常望著窗外的天空,幻想長大以后的自由。信念的驅使仿佛是一種神奇的營養催促著我成長;歲月如白駒過隙,推波助瀾,讓我胸前的紅領巾漸漸暗淡了,對著國旗的揚手敬禮也漸漸地垂落了。
又是動物園中的一幕幕,我與兒時玩伴的回憶深埋在那不死的土地里,游樂園是我曾經快樂過的見證。生活是一顆草,外界是一塊笨重的石頭,譏諷著,不經意地壓在我的頭上,我喘息著,在歪斜中成長,在苦痛中萌發,自由的明天在前方吸引著我這塊幾乎無力的磁石。
長大后,發現世界真的不同,卻不知該往哪走。獨自漫步尋回記憶,卻發現童年的泥土早已失去了氣息,那奄奄一息的生命等待著接受最后一道生死符。冉冉,聲音粗了,頭發長了,困難大了,煩惱多了;笑聲少了,快樂沒了,回憶散了,生命死了。
10年前,我欣賞春夜的美麗,觸碰夏日的熱氣,沉迷秋月的朦朧,10年后,那冬至的殘酷讓我去飽受——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
結束了,童年朝我微笑,我只是回了一個“拜拜”。
童年篇三
童年是一個布滿貝殼的沙灘,那一個個美麗的貝殼,就是一件件有趣的事情。讓我撿起一個藍色的貝殼,來給大家講講吧!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假日里,我和爸爸一起去漂流啦!到了漂流去的起點,穿上救生衣,坐上皮筏艇,let’s go!我和爸爸一邊慢悠悠地劃艇,一邊欣賞岸邊的美麗風景。哇!我陶醉了。岸邊綠樹成蔭,鮮花綻開她們嬌艷的小臉,向溪流這邊好奇地望著。溪水清澈見底,偶爾還有幾只小魚在水中嬉戲。
突然,小艇遇上了一個小漩渦,小艇不停地轉著圈,讓我感到天旋地轉。爸爸則不停地忙碌著,由推又拉又劃,好不容易才將小艇帶到了“安全地帶”。
漂呀漂,我們經歷了不少雞柳4,前面又有一個急流了,我們不慌不忙,任著小艇沖向急流。只聽“咔”的一聲,我們的小艇卡在石頭間了!我和爸爸用盡渾身解數,也未能將它推走。正當我們坐在艇中無計可施時,有一個小艇也沖了過來,吧我們撞離了石頭,結果可想而知,我們漂走了,他們則卡在了石頭間!
眼看終點就要到了,我放松了警惕,沒有注意前面有個大坡!我毫無防備,被嗆了不少水。突然,我大喊:“我的游泳眼鏡呢?”爸爸說:“可能掉了吧。”我帶著哭腔說:“那會不會沉下去了呀?”爸爸幽默地說:“可以拿你脖子上的眼睛試試呀!”我低頭一看,馬上破涕為笑。
童年趣事是美麗的貝殼,它點綴了我精彩的童年!
童年篇四
抬頭看向窗外,陽光依舊明媚;而又低頭注視筆尖,紙上仍是一片空白。回憶起童年,有那么多的往事浮現在眼前,卻不知如何開口。那獨一無二的童年,無論如何講述,也是講述不完的吧。
小時候,總覺得回憶是只有老人才會做的事情,我還擁有那么多的時間、年華,與其利用這時間回憶,不如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為以后的回憶增添一抹色彩。可不經意間回首,童年已悄然離去。
童年時的我,梳著干凈利落的齊耳短發,大人們都說我像個假小子。的確,在其他女孩子還在擺弄布娃娃的時候,我迷戀的卻是那十八般兵器。()刀槍棍棒,年幼的我對什么都好奇。而那個傳說中的“江湖”,則是最令我心馳神往的地方。那時的我并不知道“江湖”是什么,只知道那里充滿了英雄,他們伸張正義,路見不平一聲吼。那時候,我的夢想是當一個人人敬仰的英雄,除暴安良。
后來我上了小學,漸漸梳起了長發,性格也變得“溫文爾雅”,可骨子里還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倔強。大人們都說我變了,變安靜了,這才像個女孩子。我只是笑笑,孩子的世界大人怎么會懂呢?漸漸的,受語文老師的影響,我喜歡上了古典詩詞。我偏愛李白的那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放,又熱衷于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婉約,李清照的那句“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似乎讓我讀懂了她的憂愁。那時候,我的夢想是當一個像李清照一樣的詞人。
童年篇五
童年,我的童年,我的童年像海灘上的貝殼,里面都有潔白、永遠不會消失的珍珠。我的童年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完,但更像春天的花兒,有好的、也有差的,我就跟你講最好的那一朵吧!
有一年的暑假,我在外公家,表姐和表弟去偷桃子吃。因為我們城市吃的桃子可能添了化肥的,但鄉下是自己親手種的,天然綠色食品,又大又紅,果肉鮮嫩,這更增添了我的好奇心,我們爬過一個山洞,到了,我不敢爬樹,表姐就爬在樹上,把桃子摘下來,我和表弟就在樹下撿,我還比較挑剔,要又大又紅的,當然,桃子落在地上會有響聲:“誰呀!”看家的聽見了,慘了,大事不好,表姐跳下來,衣服里塞滿了桃子,用衣服蓋上,一邊聊天,那感覺真爽!吃飽了,就躺在草地上,看著外公在那拔草,干農活,這種生活,一般在城里的小孩是體會不到的。
童年篇六
下午,我無聊的打開電視,一首熟悉的歌傳入我的耳中“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歌聲引起了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在第一張相片上,一個女孩,一雙明亮又大大的眼睛,好奇地望著前方。她穿著一件淡綠色的毛衣,咧著嘴笑。這是我一歲時的照片。那時,我還是個天真無知的孩子。但那時的日子充滿了快樂。
再往后翻,照片上的瀑布,將我帶到了青田石門洞,那時,我和哥哥姐姐坐在小船上,開心地笑著,瀑布把清涼的水珠撒在了我們的身上,我們回敬它純真的笑聲。
隨后映入我眼簾的,是我們在龍泉的石馬村做黃果的片段。一大群人圍著石臼,手里拿著木棒搗著。我和侄子(按輩分來說他要叫我姑姑)不時從石臼里“偷”一點黃果塞進嘴里,旁邊的一條大黃狗,仿佛也想來偷吃呢!
相冊只剩下最后幾頁了,我看到去年我去杭州,在哥哥家時,我和小侄女坐在一起玩。她臉上洋溢著孩子天真的笑容。一地的玩具,她靠在我身上甜甜地笑著。而我也撫摸著她的頭也笑著。
童年篇七
夜漸漸深了,我睜大眼睛睡不著覺。腦袋里突然靈光一閃,于是搖了搖一旁的媽媽說:“媽媽,給我講講你的童年生活吧!”媽媽答應了。
媽 媽頓了一下,突然又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繼續說起來:“記得有一次,我吃蠶豆的時候‘嘎嘣’一聲掉牙了,我的弟弟(也就是你舅舅)急得一路穿過樹叢,來到你外 婆工作的地方,問你外婆:‘媽!姐姐吃蠶豆的時候掉牙了,怎么辦?’然后,你外婆就說:‘是上牙還是下牙?上牙丟在床底下,下牙丟在房頂上。’然后,我把 牙丟在了床底下。”媽媽說著笑了起來,仿佛她還在純真的童年時代。
媽 媽回答說:“我小時候玩的沒有你們那么高級。我小時候,自己拿破布,里面包一點棉花,做成一個簡單的布娃娃,玩了很久。后來,大一點的時候,我們玩的是毽 子。找三片銅片,然后把布剪成細條,粘在一起,一個毽子就做好了。”媽媽的聲音有點興奮,仿佛又沉浸在當時童年的快樂中。
我聽入迷了,媽媽的童年多有趣呀!我們現在很少找小伙伴一起玩,玩的是電腦、游戲機這些高科技,沒有一點快樂。
夜,更深了,媽媽不知什么時候睡著了,我卻還在想著:真想和媽媽換,生活在她那個時代,過一種簡單而快樂的生活。
精彩點評:從鈺婧和媽媽的愉快交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媽媽童年時期的簡單與快樂,特別是吃蠶豆把牙吃掉了一段,既可以看出蠶豆的硬,又可以看出媽媽的饞嘴,挺有趣的!你的童年其實也不錯的!要注意快速切入主題,集中筆墨寫重點哦!
童年篇八
童年,無憂無慮,多姿多彩,我真想時間倒流,回到童年。
記得小時候,我是住在鄉下的。家的旁邊,有一塊碧綠的大草坪,夏天,蜻蜓在草坪上盤旋。忽高,忽低,忽快,忽慢。靈巧的小爪輕輕抓在草尖上,在陽光的照耀下,它們那透明的翅膀閃閃發光。
每天早上,陽光明媚,我和哥哥約上村里的朋友一起在草地上嬉戲,打鬧,那時玩得別提多開心了。
春節,我和妹妹穿上新衣裳,串門去祝福領紅包。那時的我們,面帶微笑,異口同聲地祝福“新年快樂“。那時,村里只有我們家有電視,每當夕陽親吻著西山的時候,鄰居家的孩子都會來我們家看電視,我們開心的說說笑笑。
我記得媽媽說過一句話:“哥哥長大后肯定是個很陽光的男孩。”
后來,在我四歲的時候,我們搬到了城市住。住在小區里,生活條件好多了。
每到春節,回到家鄉。我們不再與鄰居孩子玩耍,我曾經嘗試著與他們溝通,但他們不是很會普通話,我也不會家鄉話。后來,我們成了陌生人。
春節,我再不像曾經那樣串門,變得十分羞澀。
哥哥上了初中,很少與我說話,周末回到家,成天玩電腦玩手機。后來帶上了眼鏡。他并不陽光。那塊草坪被鏟成平地弄了個新房子。
每當回到家鄉,我會發呆,總是能回想到童年,那片草坪,那些笑容,那些蜻蜓,那些歡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