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商務局領導講話內容篇一
(六)各項改革要抓完善、求徹底。各地、各相關單位要按照“完成一批、深化一批、推進一批”的思路,加快各類改革推進步伐。“完成一批”,即6家糧食購銷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40萬畝集體林權制度改革、3家經營性文化單位改制等要全面完成;“深化一批”,即國有企業改革、農村綜合改革、公共財政改革、政府采購改革等要進一步深化與鞏固,并妥善處理好后續遺留問題。“推進一批”,即對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機關與事業單位進人、鎮村兩級債務特別是義務教育債務消化等改革,要按照既定部署,強力加以推進。
(七)社會事業發展要注重統籌、均衡推進。科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對企業的扶持力度,繼續做好科技特派員工作,努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教育方面,要深入開展*年新學期開學檢查,突出檢查收費情況、教育教學管理、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校舍安全等,堅決制止任何形式的亂收費。要認真組織實施好*年中小學教師補充調整工作,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整體辦學水平。文體方面,要加強春節后文化市場管理,規范經營行為,做好娛樂場所消防安全工作;首批45個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3個綜合文化站項目要盡快實施。要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實施好20個村興建籃球場項目。衛生方面,要進一步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當前要認真做好鄉鎮合管站建設、定點醫療機構監管、二次補償款發放、參合農民信息維護等基礎性工作,上半年要開展一次專項審計和全面督查;加快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解決落實好村室、社區衛生服務用房;加快巢城中心醫院、婦幼保健院等項目建設,開展好春季各種疾病防控。計生方面,要切實抓好春季計劃生育工作,抓住流動人口尚未離鄉的有利時機,認真做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工作。
(八)各項民生工程推進要重實效、抓落實。今年,區委、區政府將按照中央及省、市的要求,安排專項配套資金,繼續加大對民生工程的投入。當前,首先要做好災后困難群眾救助工作。認真抓好災民困難戶、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救濟救助,及時下撥春季救災款物,確保困難群眾不出問題,同時要切實開展好農村低保戶的年審和提標工作。其次要努力抓好就業與再就業工作。進一步落實好再就業優惠政策,大力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組織實施“創業扶持工程”,穩步提高勞動者的就業、創業能力,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認真落實勞動合同法,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和爭議調處工作,維護勞動者權益。其三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及時開展城鎮集體企業和長期臨時工人員的參保工作,此項工作務必于6月底全面結束。同時,要認真落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有序推進鄉鎮工業集中區被征地農民的參保,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其四要切實做好安全生產。春節剛過,一些人的思想還沉浸在節日氣氛中,容易麻痹松懈,忽視安全防范。各地、各部門一定要時刻緊繃安全生產這根弦,吸取散兵鎮“1·8”花炮事故教訓,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扎實推進煙花爆竹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穩步推進非煤礦山安全標準化工作,同時加大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及工礦企業等安全生產力度,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
三、改進作風,切實強化工作的執行力和落實力
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盤子已經敲定,目標已經明確,關鍵在于落實。全區上下一定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振奮精神,改進作風,真抓實干,把精力集中到想干事上,把目標鎖定在干成事上,凝心聚力,共圖發展。
(一)要認真分解責任,以嚴格的要求促進落實。《*年度政府工作目標分解表》和《居巢區*年重點項目負責人聯系及責任單位(人)一覽表》已經擬定,表中所列的重點工作涉及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任務艱巨,時間緊迫。要實現這些目標,必須進一步完善各地、各單位包重點工作、重點項目的責任制,全區上下都要做到“干部圍著項目轉,資金圍繞項目投,功過圍繞項目評”。區委、區政府將對今年的重點任務和重點項目推進,制定詳細的考核辦法,實現一季度一督查。希望全區廣大干部都能把抗雪防凍救災的精神投入到當前工作中,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要切實轉變作風,以快捷的效率推動落實。全面落實各項工作,必須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要切實加強服務型機關建設,不斷強化服務意識,以服務引項目,以服務換資金,以服務出效益,全面提高機關服務水平,切實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要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能。要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確立“無功就是過”的觀念,激勵有為,淘汰平庸,創造性開展工作,大力營造“積極跑項目、爭資金、辦實事”的濃厚氛圍,通過實干取得實效,贏得民心,造福于民。
(三)要切實優化環境,以良好的氛圍確保落實。環境就是資源,就是競爭力,就是生產力。對我區而言,硬環境一時難有大的改觀,但各地、各部門可以用優化軟環境來彌補硬環境的不足。要用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最優良的秩序,全力營造一個優越寬松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嚴格規范的法制環境和文明和諧的人文環境,努力打造“區內能人留得住、外地能人引得進”的格局,努力實現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物資向居巢流動、聚集的“洼地效應”。
同志們,一年之計在于春,今年又是春來早。開好局、起好步,事關全年目標任務的完成。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銳意進取,扎實工作,為加快居巢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斗!
商務局領導講話(二):
根據會議安排,我代表市商務局及市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我市的漁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情況和下階段的工作思路通報如下:
一、我市漁農村電子商務的基本情況及主要工作
近年來,我市深化“互聯網+三農”發展模式,電子商務逐步向漁農村消費、生活、生產等領域延伸,有效擴大了漁農村消費,增加了漁農民收入,激發了漁農村創業熱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今年1-11月,全市實現網絡零售額10.36億元,同比增長83.56%,增速位居全省第三;居民網絡消費額69.61億元,同比增長50.98%。預計全年可實現網絡零售額12億元,增長70%以上,其中縣區及以下漁農產品銷售額超過5億元,旅游電商成交額達3億元。我市漁農村網上創業群體約8000人,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漁農村青年創業的新渠道。
在推進漁農村電子商務方面,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 政策引領,漁農村電商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
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今年以來,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意見,推進了全省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今年11月,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舟山電子商務提升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我市電子商務發展目標、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強調要探索海島電子商務特色發展模式,創建特色示范,打造特色品牌,主攻海水產品、海島旅游等網絡營銷。普陀區和岱山縣也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扶持政策(試行)》,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發展電子商務。各縣區、功能區和市級相關部門從基礎配套、服務支撐、政策支持和市場監管等多方面合力推進漁農村電商發展。目前,全市已發展各類電商主體近9000家,電商從業人員約2.7萬人,涌現了一批像米道、大舟山等電商企業,電商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
(二) 搭建平臺,漁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逐漸夯實。
主要是利用三個載體,通過搭建相應的平臺,推動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一是以淘寶特色館為載體,建設漁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淘寶網“特色中國?舟山群島館”已于今年5月28日正式上線,入駐c店超過140個,上架銷售商品1000余種。9月15日,我市又與京東商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首批5家海水品電商企業聯盟抱團入駐,僅在“雙十一”期間網上銷售就超過100萬元。
二是以電商園區為載體,建設漁農村電商產業發展平臺。充分利用現有樓宇、廠房、倉庫建設電商園區,有序推進電子商務產業集聚,促進電商孵化。目前已有國際水產城、陸港物流、新城科創園、定海鹽倉創業園、岱山產業園等5個電商園區相繼開園,面積達到2萬多平方米,集聚了上百家各類電商企業,引入3個電商運營平臺。
三是以電商示范村為載體,建設漁農村電商產業集群。我們加強對電商示范村建設的服務和支持,在商務促進資金中安排一定經費為漁農村電子商務示范創建進行配套。20xx年,已有2個村(臨城街道長峙村、沈家門街道魯家峙村)進入全國“淘寶村”行列,實現了全市“淘寶村”“零”的突破。以民宿(漁農家樂)為主題的朱家尖東荷嘉園旅游電商村已完成資源整合和品牌建設,目標是打造成為省級旅游電商村的示范。另外,普陀區桃花鎮客浦村,嵊泗縣五龍鄉田岙村、枸杞鄉大王村和嵊山鎮民主村等電商村創建工作已全面展開。
(三) 完善服務,漁農村電商發展的環境不斷改善。
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強化服務,改善漁農村的電商發展環境。
一是實施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在縣(區)建設區域服務中心,在建制村建設村級電商服務站點,為廣大漁農民提供網絡代購代售等服務。目前已建成縣域服務中心2個、農村綜合性電商服務站477個。推進社區、商務樓宇、學校等智能投遞柜的建設,已建成智能投遞柜150個。
二是培育農村電商市場主體。支持漁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專業合作社和漁農村經紀人開展電商業務,培養漁農村電商經營隊伍。支持返鄉大學生、漁農村青年等參與電商創業,形成了一批新興的電商主體,涌現了定海白泉皋泄網創服務驛站、傳奇莊園、舌尖上的金塘、彩虹草莓等創業故事。目前,全市6000余家的網店從事與漁農產品相關的銷售,同時也有大量的微商通過朋友圈開展農產品營銷。
三是開展電子商務應用培訓。今年以來,我們與團市委、婦聯、電商園區等單位聯動,開展農村婦女、團員青年、大學生村官、漁農村合作社、漁農家樂經營戶、水產加工企業等系列電商培訓10余期,參訓人數達到3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是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我們積極開展雙向配送試點,為網商提供配套物流服務。發揮供銷、郵政等城鄉網點優勢,逐步形成“漁農產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雙向電商物流體系。郵政快遞服務在村郵站基礎上推廣“村郵網購”,村郵電商基本輻射各主要住人島嶼,最后1公里物流配送體系基本形成。
(四) 統籌聯動,漁農村電商發展的合力正在形成。
20xx年,市級相關部門和各縣區聯動,在合力扶持漁農村電商發展上做了許多積極有效的探索。在創業方面,我們市商務局與團市委、就業局聯動,多途徑推進漁農村青年電商創業。在特色產品銷售方面,與市農林與漁農村委、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旅游委共同推進“特色中國?舟山群島館”銷售平臺建設,推動海水產品、農特產品和旅游產品的網絡營銷。在電商標準體系建設方面,與市市場監管局積極探索水產品電商產品標準化、冷鏈及源頭追溯體系。在完善海島電商物流基礎方面,與市交通運輸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社等共同建設電商物流體系。
二、進一步推進我市漁農村電商發展的工作意見
今后一段時間,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本次大會精神,圍繞“賣舟山”,切實抓好“一個機制、二大體系、三項支撐”建設。爭取到“十三五”末,全市電子商務產業體系基本確立,電商企業主體規模持續擴大,傳統企業電商應用水平不斷提高,電商服務功能更加完善。海洋旅游、海水產品成為電商發展優勢領域,海島電商成為創業富民的有效途徑,全市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速度趕上全省平均水平。
(一)完善漁農村電商工作推進機制
一是加強協調。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市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聯絡、協調等作用,建立電子商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協商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分解落實各項任務,強化責任考核,更好地形成漁農村電商工作發展合力。
二是加強統籌。我們將制訂完善《舟山市電子商務產業“十三五”規劃》,統籌考慮漁農村電商發展的市場主體、服務體系、物流體系、產業平臺等相關內容,引導全市漁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有序開展。建立市縣鄉三級聯動機制,發揮各自優勢,引導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
三是加強監管。我們將探索新型漁農村電商監管模式,加強電商地方標準建設,重點圍繞網上交易、產業平臺、服務網點和服務規范,加快建立特色標準體系,規范各類服務流程。積極推廣組織機構代碼與商品條碼在農村電商上的應用,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溯源體系,從源頭上防止假冒偽劣商品的進入。積極發揮電子商務促進會在行業自律中的作用,加強市場預警,營造良好的電商市場環境。
(二)加快構建漁農產品銷售和電商創業體系
一是拓寬銷售渠道。提升淘寶網“特色中國?舟山群島館”,開展系列網絡營銷活動,通過與淘寶、網易、京東等著名電商平臺的進一步合作將舟山海鮮等特色產品推向全國各地。依托順豐快遞等物流優勢,打造舟山海鮮物流新平臺。同時鼓勵通過自建特色營銷平臺,上線運營“淘舟山”、“炒魷魚”等網站,加快構建農產品網絡銷售體系。
二是打造電商品牌。實施“一島一品”或“一村一品”戰略,創建海島地域特色品牌。推廣三疣梭子蟹、舟山帶魚、嵊泗貽貝等地理標志產品,打造生鮮冷鏈物流專利品牌,提高舟山水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在產品開發、包裝營銷、商標注冊、品牌創建上下功夫,打造一批質量好、價格優、銷路好、品牌響的電商產品。20xx年,將培育推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電商品牌10個以上。
三是建設產業集群。有序推進國際水產城、陸港物流、海洋科學城、定海創業園、岱山產業園、綜保區等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發展。依托海島“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推進“攜程島”、“電商村”等海洋旅游電商示范工程,加快形成普陀山、朱家尖、嵊泗本島等旅游電商集聚區。對現有的“淘寶村”進行提升,加大對潛在“淘寶村”的培育扶持力度,20xx年爭取再有2個以上村進入全國“淘寶村”行列,“淘寶鎮”或電商示范鎮的創建有新的突破。
四是推動網上創業。培育一批漁農村電商帶頭人(農村團干、大學生村官等),造就一批漁農村電商經營隊伍(漁農產品經營者、專業合作社、漁農村經紀人、漁農家樂協會等),支持返鄉大學生、漁農村青年積極參與網絡營銷或提供電商服務。積極推進漁農村青年創業,組織開展創業大賽,營造電商創業良好氛圍。20xx年,網店數量爭取超過1萬家,網上創業人數達到3萬人。
(三)建立健全漁農村電商發展的三方面支撐
一是健全公共服務支撐。完善全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岱山縣、嵊泗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并逐步在鄉鎮、街道、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等建設電商公共服務聯絡站,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網站建設、倉儲管理、代運營和電商培訓等服務。舉辦電子商務服務資源系列對接活動,把全市優質的電商服務資源引向漁農村,全面提升漁農村電商服務水平。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支撐。優化電商物流布局,建設市級電商物流配送倉儲中心,各縣(區)和功能區配套建設電商物流配送交換站。加快漁農村和偏遠海島寬帶互聯網等通信設施建設,推進光纖進村入戶。加快建設農村綜合電商服務站和社區智能投遞終端,實現電商服務網絡全覆蓋,確保村村有服務站和物流網點,基本解決“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問題。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完善支付體系,創新支付手段,為各類電商主體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務。
三是強化電商人才支撐。支持市內院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支持校企合作辦學,培養實訓式電商人才。充分發揮團委、婦聯以及社會培訓機構崗位能力培訓作用,實行電商人才培訓社會化。20xx年,引進或培養電商專業人才150人以上,高端運營商和高級職業經理團隊3個以上;建立電子商務教育實踐和培訓基地7個,開展實用性電商培訓5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