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要有吸引人的標題,還需要在內容上給讀者帶來新的思考和認識。以下是一些寫作大師的經典語句和優秀作品的片段,與大家分享。
端午包粽子語文(通用12篇)篇一
在柔情的六月初,端午節終于到來了。
街道上、集市里,處處都是吆喝著的小販和熱熱鬧鬧的人群,他們和飄著粽子香的城鎮,構成了一道端午的風景線。
打小,我就喜歡吃外婆包的粽子。每到端午節,外婆就會親自下廚,為從遠方趕回來的兒女做美味的粽子。今年也不例外,遠在重慶的舅舅一家和媽媽一家一大早就匆匆地趕回了外婆家。
幾天前,外婆就開始馬不停蹄地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糯米、肉餡、葦葉等,為的就是能夠讓難得一見的兒女吃上美味的粽子。數張葦葉被外婆一張張洗干凈,用沸水煮軟后,整齊地晾在一旁。而用來包粽子的糯米是由外婆親自栽種的,按外婆的話說:“自家的糯米才夠香,比起外面賣的那些不知好了多少倍。”
包粽子前,外婆一個人就包攬了所有的準備工作,從不用別人插手。不一會兒,外婆的老屋里便彌漫著粽子餡料的誘人香味。
“包粽子嘍!”外婆、外公、舅舅、舅媽一行人圍到了小桌邊,一邊用熱氣騰騰的冒著熱氣的餡料包粽子,一邊說笑著。笑得最開心的自然要數看到全家人團聚的外婆了。
沒過多久,粽子就包得差不多了。外婆又一陣忙碌后,桌上就擺滿了香噴噴的`粽子。深綠色的葦葉包著雪白的糯米,加上各種餡料,蘸上白糖,清香撲鼻。一家人都不禁對外婆的手藝嘖嘖贊嘆,外婆笑得合不攏嘴,說:“你們大城市里,哪里吃得到這么正宗的粽子喲!”
我突然明白了,外婆包的粽子之所以如此美味,是因為每個粽子里都浸透著外婆對兒女的愛。
端午包粽子語文(通用12篇)篇二
我和媽媽先去超市買糯米、紅豆、粽葉、肥肉、蘑菇等材料。這時我已經迫不急待想開始包粽子了,一回到家,我就連忙把材料洗干凈,過了沒一會兒,材料就都準備好了。
我們開始包粽子了,沒想到媽媽可是包粽子的一流高手,只見她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形,把糯米撒下一層,再把紅豆、肥肉填上幾個,再撒下一層糯米,把蘑菇等食物再填幾個,然后把粽葉一片搭著一片,最后一折,一捏,一捆,很快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決定自己也包個大粽子,我學著媽媽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形,再把糯米倒下去,可是漏斗下面有個洞,“嘩”一下糯米全都漏了下來,幸好沒漏在地上,不然就要被媽媽罵嘍。我又重新卷了個漏斗,認認真真地檢查了一遍,把米倒下去,再把紅豆等材料,一次一次地填下去,可又太滿了,我挖出了一些米,又學著媽媽一折一捏,一個大粽子就被我包好了,媽媽幫我用細繩捆起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興奮地喊到:“我成功了!”
今天我學會了包粽子,也感受到了學習中的快樂。
端午節那天上午7點半,我們一家人去爺爺家過端午節。
我們到了爺爺家后,爺爺就叫我們一起包粽子。
爺爺說:“我早就知道你們會來,我這里早買了一些米和肉,包肉粽子。”爺爺說完,媽媽又開始說:“爸爸,你是不是沒有把肉浸浸味?”媽媽話音剛落,爺爺的臉就紅了。
我們把肉浸好味后,開始包粽子了。我看媽媽包得這么好,我也來包。我拿了兩片粽葉圈成漏斗形,把米放進去,再放一塊肉,再把一部分米放上去包成圓柱形,還沒開始系繩子,我的粽子就一下子散開了。媽媽看到了,總結說是因為肉很大,米太多,粽子葉就很容易散開。
我第二次包,就弄了一點點的肉,這次粽子沒有散開,可是媽媽又說這肉太小了,煮出來就像吃米飯似的。最后,媽媽看不下去了,手把手教我包粽子,包得差不多了,叫我拿著繼續包,結果我一下子拿漏了,米撒了一些。
又嘗試了幾次,我真的學會了包粽子。這時,我知道了:不要懶,要尋找做事的樂趣,認真投入地去做事情。
星期天,爸爸要帶著我和弟弟一起去游樂園,我搖了搖腦袋說:“爸爸,我不想去游樂園,我想和媽媽一起包粽子,這樣端午節的時候就多了一個幫手了!”
爸爸看我那么想學習包粽子就答應我了,媽媽說:“首先要拿出兩片粽葉,接著舀一勺米,放在粽葉中間,包好后再拿出一根線子,把粽子綁住,最后下鍋把粽子煮好就行了。”
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吧!首先從冰箱里拿出一疊粽葉,接著我們把米飯煮好,然后往粽葉里面裝一點米,一開始我包的粽子不成功,我心想:一開始沒包好沒關系,再多試幾次。
我對媽媽說:“媽媽,你能再給我示范一次嗎?”媽媽說:“好啊!”媽媽示范完后,輪到我了,我心里想著媽媽包的過程和要小心的地方。
第二次我成功了,水煮開了,粽子放下去煮,半小時后,出鍋了,聞著香噴噴的粽子,我的口水都流了出來,真想吃一口啊!媽媽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爸爸回來了,推開門,“哇!好香啊,”爸爸說,“你真棒。”
我的嘴巴都樂得合不攏了,因為我學會了包粽子。
端午包粽子語文(通用12篇)篇三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它的來歷據說是這樣的:20xx多年前,楚國危機重重,楚王聽信小人的謠言,把屈原趕出楚國,后來楚國滅亡了,屈原傷心欲絕,投汩羅江自盡,大家得知消息,紛紛劃龍舟去打撈屈原的尸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尸體,就往河里扔粽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及在那天吃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我也想體會這個過程,就向姥姥請教。姥姥告訴我,剝粽子要先拿兩片葉子,向中間折成一個類似金字塔的'圓錐形,放一半糯米,上面放入蜜棗,再用糯米鋪平,用葉子把糯米包的嚴嚴實實,包成一個三角錐形,然后用繩子給扎緊就可以了。看姥姥做的如此輕松,可真正操作起來卻沒我想象的那么容易,我包的粽子不是糯米漏出來,就是葉子散開,根本沒有辦法包完整。原來包粽子沒我想得那么簡單,就象學習一樣,要想學好,就要勤學苦練。經過多次失敗,最后在姥姥的指導下,我終于包成了一個小粽子,雖然樣子不太好看,但也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加上水開始煮。一會兒廚房就飄來了陣陣香味,饞的我都直流口水,老是往廚房跑,就想看看粽子熟了沒有。過了一會兒粽子好了,我剝開嘗了一個,糯米軟軟、粘粘的,蜜棗甜甜的,美味無比。尤其是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感覺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節不但讓我嘗到了美味的粽子,又讓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真是太開心了。
端午包粽子語文(通用12篇)篇四
小時侯過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我們都要包粽子。
我們先把糯米放在水桶里面泡一天,然后到市場去買粽葉,回來之后把粽葉放在桶里泡著。
我們會親自去竹林找幾棵竹葉,竹葉長得像扇子,綠色的。帶回家,我們把竹葉的上端一根一根地撕開,先用水泡一下,再晾干。到時候用來捆粽子。我們在山上還要找上等的竹葉。在找竹葉的時候我的心情是很好的,我也是為了能過一個充實的端午節。我們一邊找竹葉一邊玩,非常開心。
準備好這些材料后,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先用一根長凳子,把它立起來。然后把竹葉的一端掛在上面。接著將事先泡在水里的粽葉清洗干凈,糯米出水,用篩子濾干水。
我們用一種良好的心情來包粽子。先找兩張或三張粽葉,用雙手卷一下,像個漏斗,下面要封死,不能漏米,然后我們就往里面放糯米,用筷子把糯米往下壓一壓,把上面的粽葉蓋住糯米,用竹葉把他捆緊,一個粽子就包成了。我的媽媽邊包粽子還囑咐著:“女兒呀,記得不要漏米!”
接著我們包第二個粽子,重復上面的步驟。我們一邊包粽子一邊講故事:屈原愛國投江自殺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為了愛國,人們過端午節包粽子,扔到江里給魚蝦吃,這樣魚蝦就不吃屈原了。我想:為什么屈原那么重要呀?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愛他呀?總是想不完,于是又包起粽子來,我是個動作麻利的人,包起粽子來是一個接一個,但是媽媽比賽總比不過。只好在心里默默地想:媽媽那種速度我肯定可以做到的。
不一會兒粽子就包完了,我們把竹葉從凳子上取下來,一看,原先像扇子的一棵竹葉上捆了幾十個粽子。鍋里的水燒開了,我們把整提粽子都放在鍋里煮,煮熟后拿起來,我們用剪刀一個一個剪下來,沾白糖吃。
親自包的粽子特別好吃,我感覺屈原的故事說明了很深的道理,屈原愛國,人們吃粽子,人們喜歡屈原。
端午包粽子語文(通用12篇)篇五
“端午佳節快來到,家家戶戶粽香飄。”
我們把江米、粽葉、紅棗洗干凈,用三個盆盛好放在客廳的茶幾上,表弟負責裁剪用來纏粽子的白線繩,我跟姥姥、媽媽負責包粽子,分工明確,開始投入“戰斗”。
“鑫鑫,我一步一步慢慢包,你仔細看著,跟著我一塊兒。”媽媽對我說,“第一步,先拿一片粽葉,大頭朝下平放在左手心,然后用右手捏住粽葉邊,向里翻轉卷成冰激凌蛋筒的形狀;第二步,先放點江米壓底兒,再放進兩個棗,喜歡吃也可以多放點,再用江米將棗蓋住。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粽子好看與否都在這一步了。左手握粽子成槍狀,將粽子捏扁,你看,左手心里有一個角,虎口處有一個角,大拇指尖跟食指尖又捏出兩個角,一共四個角對吧?好,現在看要變戲法了,右手平握住粽葉的上緣,往下壓蓋住填滿的江米,多余的粽葉窩在側面,你看,一個漂亮的四角粽子變出來了。最后用線繩纏上二三圈,系成活扣,大功告成。”媽媽邊說邊得意地舉起包好的粽子,而我卻無論如何也做不好最后一步,媽媽讓我自己在實踐中琢磨,然后就只管自己包,不管我了。
剛開始,我總包不成,心想:沒事,還有那么多米跟棗呢。慢慢來吧,總會成功的。可是,幸運女神卻不眷顧我,那粽葉就像一個不聽話的小孩子,粽葉蓋不好,不是露餡了,就是用勁兒太大,把粽葉弄爛了。看著一個個漂亮的粽子從媽媽跟姥姥靈巧的手里飛出落在盆里,我就恨自己的手指不中用、不配合,關鍵的時候掉鏈子,米都快包完了,我還沒包好一個,這怎么辦?我越看越急,越急越包不成,“金豆”啪嗒啪嗒往下掉。
媽媽看見了,就說:“別急,剩下的留給你慢慢包,第一次學包粽子,肯定會有難度的,急也沒用,關鍵是要找竅門。不讓露餡,在卷成筒時把葉子邊壓進去一點就可以了;蓋蓋時,關鍵要靈活使用左右手的大拇指跟食指……”經過媽媽再次示范跟細心指導,我的第一個粽子終于包好了,盡管它扁扁的不那么好看,但是它畢竟是我一生中自己包的第一個粽子啊!
原以為彈鋼琴挺難的,還羨慕姥姥不用上學、不用彈鋼琴,現在看來,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都得用心琢磨、反復練習才能成功啊!
端午包粽子語文(通用12篇)篇六
端午節是五月初五,在這一天,我們要包粽子、插艾草、吃清明粿,這些都是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包粽子是為了讓魚不吃屈原的.尸體。所以端午節的時候要吃粽子,但我的奶奶從不去買,而是自己包的。早上奶奶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包粽子的材料有糯米、豬肉,還有一種包粽子用的葉子,捆粽子也是用一種葉子的莖。
材料準備好了,就開始包粽子了。在奶奶開始的時候,我把頭從門外探出來說:“奶奶,我可以包嗎?”“當然可以了。”奶奶一邊包粽子一邊說,于是我就搬個小椅子坐在奶奶邊學著包粽子。
首先兩片葉子合成一個三角形,可我怎么也合不成,我只好叫奶奶幫我。第二步:放糯米。幸好我會煮飯,不然我可是又要去請奶奶了。第三步:放豬肉,“天啊”我不禁叫道,“這豬肉放哪啊?”我看奶奶都是直接放上去的,于是我挖了個小洞把肉放進去,可剛放進去就掉了一些米,還好掉的米不多,奶奶沒發現。
最后一步:把粽子包起來了。我左一折,右一折,再拿繩子一捆。“哈哈,”我叫道:“我終于做好了我的第一個粽子。”
中午奶奶把我包的粽子和其它的粽子放在一起煮。“當,當,當……”十二點了,我打開鍋蓋,一陣粽子香撲鼻而來,我打開葉子咬一口“啊”,我感嘆道:“太好吃了!”
端午包粽子語文(通用12篇)篇七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包粽子語文(通用12篇)篇八
前幾天,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看見外婆正在包粽子,哇塞~~~那可是我最愛吃的東西啊!我有點迫不及待想嘗嘗這美味,可是外公卻說沒有包粽子就不能吃,本來剛想指著媽媽也沒包,誰知道才一會的時間媽媽卻已經在包了,真是讓我失望啊!可憐的粽子,姐姐我沒能吃掉你,我對不住你呀```!我想了又想:與其被攙死到不如被笑死.
于是,我逞強道:"不就是包粽子啊,誰不會."接著,我拿起兩片棕葉,偷偷地斜著眼睛看著外婆怎么包,可是老鼠最終還是逃不過貓的手掌心.最后我還是被外公發現了.他婉轉地說:"你不是說包粽子誰不會包呀!現在包得怎么樣了啊!要不要外公教教你啊!""不用,我自己會處理好."我堅決地說.于是我接著放了些糯米,香菇,和豬肉.準備包起來.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我捏好左邊時,右邊掉餡了;當我捏好右邊時,左邊掉餡了;當我捏好中間時,兩邊掉餡了.可憐的我呀!為什么只有兩只手,之前只顧著吃粽子,怎么會沒想到原來吃粽子的背后包粽子的人是多么艱辛啊!我感覺我做錯了,一直以來做的每件事,都不曾了解背后.
于是,我紅著臉對外婆說:"外婆可以教我怎么包粽子嗎?"沒想到外婆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原來包粽子也是有竅門的`喔`````看了這篇文章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會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幾顆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沒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還順利。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包的粽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比較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縮,不能氣餒。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許多像樣的粽子。
當我們坐在一起,嘗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時,覺得今天的粽子特別甜。因為,這是我勞動的收獲!
端午包粽子語文(通用12篇)篇九
再有幾天就到端午節了,每年五月初五前包粽子。
今年似乎比往年稍晚一些,好在還有好幾天到初五呢!
以前包粽子覺得很順手,買江米,買葦葉都很方便。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葦葉難買了質量不好了。今天跑了好幾個地方,買到的葉子還不理想,太窄了。好在我包了數年的粽子,還可以應付。話是這么說,實際操作中心情還是郁悶啊!
現在包好的粽子已經煮在高壓鍋里,坐在電腦前聽著開鍋的聲音聞著葦葉的香味——愜意!
有人說包粽子太麻煩,我卻不以為然。我樂意享受其中的快樂!
端午包粽子語文(通用12篇)篇十
為了揚民族精神,承中華傳統,也使教職工能在包粽子中感受節日的快樂,體味美好生活,校工會決定舉辦"端午包粽子"比賽活動。
時間:xx月xx日下午16:50開始。
地點:學生餐廳。
參加對象:全體教職工。
1、每個工會小組分發20斤左右糯米,2斤紅棗等物品,參賽選手需要用以上材料包出大小均勻的粽子,形狀不限。
2、以"數量、速度、質量、美觀"作為評判標準,包扎的粽子以不露餡、包扎嚴密、形狀規則為有效數計算成績,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任務、以每小組包的粽子數除以總人數為團體總成績。
設團體一等獎三個,二等獎六個。
1、在統計比賽結果后,分享勞動成果。由組長把組內教師包的粽子平均分給組內教師。
2、把分到的粽子帶回家,體驗煮粽子、和家人一起品粽子的快樂。
1、事前做好相應數量的大米、餡的配料及包扎的柴繩、粽葉準備。
2、以11--14人為一份數(九個小組),做好盛米、餡、柴繩、粽葉分放和放粽子容器的準備。
3、做好比賽場地的布置安排。
1、賽前參賽選手務必做好個人衛生。
2、比賽結束后務必清理場地,洗好用具交還學校。
端午包粽子語文(通用12篇)篇十一
端午節到了,我們來到姥姥家,姥姥要包粽子,我也來參與。先包泡好的米、粽葉、花生還有肉棗、紅棗……放在桌上,開始我先看姥姥包了一個,簡單!
我學著姥姥的樣子,先把粽葉卷成漏斗狀,先放一勺米,再放一個棗和幾顆花生,再放一勺米,用剩余的粽葉包住,兩個手都占住了沒法捆了,在姥姥的幫助下,快要散架的粽子終于包好了。
我們包了肉粽、甜粽、豆粽……開始煮了,里面除了粽子,還有雞蛋。滿屋子飄著粽香,太誘人了。
粽子端上來了,我迫不及待的扒去皮,咬了一口,一股濃濃的清香,黏黏的、軟軟的、真好吃。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紀念屈原、賽龍舟……。
端午包粽子語文(通用12篇)篇十二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想學包粽子,于是就跟著媽媽學起來。
糯米需要用水先泡一泡,粽葉也要先煮一煮,再準備一些紅棗和蜜棗,花生和葡萄干也要先用水泡開,最后是包粽子的繩子,一定要用純棉線或者粽葉撕成細條狀。
材料準備完畢,開始包粽子。只見媽媽先拿出兩張粽葉并排疊在一起,兩手捏著粽葉的中間和尾端,輕輕一折卷成錐筒狀,把早已準備好的食材放入粽葉中,再把粽葉折起來把米包嚴實,用繩子一綁就好了。媽媽的動作很快,不一會兒就包了好幾個。
兩張粽葉卷成錐筒狀看似簡單,但我總是卷不好,不是卷大了,就是卷小了,我并不氣餒,一次,兩次……終于做成了,我非常高興。我按照媽媽教給我的方法繼續包:先放入一些糯米墊底,接著放一粒紅棗幾顆花生和葡萄干,再用糯米把粽筒填得滿滿的,用上邊余出的粽葉當蓋子緊緊包裹住糯米。“哎呀,糯米跑出來了!媽媽,怎么辦呀?”我著急地喊道。媽媽說:“糯米放多了,把最上邊一層糯米輕輕地抹掉一些。”我將糯米抹掉一些,果然,粽葉中的糯米變乖了,不往外跑了。將包好的粽子用線纏繞好,系緊,我的第一個粽子“新鮮出爐”了,我給它做了一個記號,等煮熟后一定要先嘗嘗我的手藝。
粽子要煮四五個小時才能熟,其間我不停地催問媽媽什么時候吃粽子,媽媽笑道:“你這個小饞貓,粽子那么大,又包得那么緊,糯米很難煮熟,不熟的糯米硬邦邦的,可不好吃。”粽子終于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挑出我包的那個粽子,撒上一些白糖,輕輕地咬上一口,軟糯香滑,還很有嚼勁兒,真是太好吃了!
這次包粽子,既讓我學會了制作端午節的傳統美食——粽子,又鍛煉了我的動手能力和廚藝。從前期食材的處理,再到包粽子,最后經過漫長的燉煮,只有細心做好每一個步驟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