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珍惜糧食篇一
現在的生活條件比較好,大多數幼兒不懂得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所以選擇這個課題通過本活動引導幼兒知道愛惜糧食的重要性。
1、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通過活動引導幼兒知道愛惜糧食的重要性。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兔媽媽和寶寶、鼠媽媽和寶寶的圖片、碟片、圖片。
教師播放音樂,小朋友入場。
1、導入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
①今天我給你們帶來幾個小朋友。
②你們看看這是誰
③今天小白兔一家和老鼠一家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故事,我們可要認真看仔細聽,待會兒老師可要提幾個問題的哦,到時看看誰說的又快又好。
2、引入課題
(1)教師播放碟片,幼兒欣賞故事。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愛惜糧食的重要性。
教師:
①故事里都講了哪些小動物?
②小兔和媽媽是怎么做的?
③小老鼠一家又是怎么做的?
④為什么小老鼠一家怎么樣了?
⑤為什么小老鼠一家會餓得路都走不動呢?
⑥那小朋友們是怎么樣做的呢?
(3)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非常好,我們要學習小白兔一家愛惜糧食,不要像小老鼠一家浪費糧食,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并進行比較對錯。
①咦!這位小朋友是在干什么呀?
②那邊的這個小朋友又干什么?
③你是怎么做的?
4、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非常好,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如果浪費糧食,我們有可能會餓肚子。
5、結束:播放兒歌《憫農》。
進餐是孩子們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針對我班幼兒目前進餐時"不想吃"、"不會吃"、甚至"吃一半、掉一半"的現象進行《不浪費糧食》的社會活動,通過活動使我們的寶寶懂得要珍惜糧食。在這次活動中我通過幻燈片引導孩子們觀察米飯、饅頭的由來,觀察小麥和包谷的生長過程和農民伯伯勞作的場景,不學習兒歌《愛惜糧食》,讓寶寶們體會到了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飯時不能掉飯粒、剩飯菜,要愛惜糧食。當然這種社會性的情感教育對于小班孩子來說相對不太好理解,為此我們結合孩子們的日常進餐繼續開展這一教育。
在平時進餐時,我們耐心地指導孩子們正確的握勺方法,培養他們安靜進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并引導寶寶回顧社會活動《不浪費糧食》,幫助幼兒了解飯菜的由來,使孩子們逐步懂得尊重勞動者的勞動。通過我們反復的指導,有效的表揚與獎勵,使孩子們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強了孩子們對他人的尊重,從而讓孩子們真正感悟到"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
珍惜糧食篇二
1.通過圖片和教師的講解理解古詩《憫農》的含義,初步學習古詩。
2.在欣賞、朗誦故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古體詩與兒歌的區別。
3.知道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自制古詩圖片1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古詩內容。
教師:圖畫上畫了什么?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的背景、人物的動作、表情等,并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對圖片內容的理解。)
2.在理解圖片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欣賞、學習古詩。
——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述圖片的內容。
——幼兒傾聽教師朗誦古詩兩遍,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其意境。
3.引導幼兒圍繞古詩內容進行集體討論,進一步理解古詩。
教師:古詩的名字叫什么?(引導幼兒了解古詩的名字。)
教師:你聽到古詩里說了什么?這句古詩說的是什么意思呢?(鼓勵幼兒用古詩的句子回答問題,初步感知古詩中的語句。鼓勵幼兒將古詩句子和教師講述的故事內容向匹配,理解古詩每一句詩的大概含義。)
4.幼兒學習跟著教師完整地朗誦古詩2~3遍。
6.幼兒個別優美的朗誦古詩
珍惜糧食篇三
1、盤內一分鐘,廚內更多功。
2、不用方便筷,植樹造綠蔭。
3、珍惜糧食就是熱愛生命。
4、食不凈則多病,食不盡則多蠅。
5、粒米雖小君莫扔,勤儉節約留美名。
6、天地“糧”心,珍食莫蝕。
7、有荒節約度荒,天荒節約備荒。
8、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9、食堂飯菜香,買飯多謙讓。
11、珍珠為寶,稻米為王。
12、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13、珍惜糧食,遠離浪費。
14、米飯粒粒念汗水,不惜糧食當自悔。
15、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16、粒米雖小猶不易,莫把辛苦當兒戲。
17、節約光榮,人見人贊;浪費可恥,誰聞誰惡。
18、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19、存糧如存金,有糧不擔心。
21、糧食就是生命,知識拯救靈魂。
22、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
23、文明禮貌,秩序井然。
24、飲食是文化,請從窗口文明做起。
25、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
26.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三國時期〕諸葛亮
2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唐〕李商隱
28.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北宋〕司馬光
29.節儉樸素,人之美德。 〔明〕薛瑄
珍惜糧食篇四
去年夏天的一個中午,奶奶燒好一桌飯菜,可我卻不想吃。我的心里眼里只想著美味的披薩,眼前的白米飯簡直就像一味苦藥,難以下咽。
“我不吃,我要吃披薩!”我任性地把米飯倒在桌子上。
“啪——”一記耳光把我打得眼冒金星。
“臭小子,竟敢浪費糧食?!卑职值芍劬ξ艺f,然后拽著我出門,騎上摩托車,來到十幾里外的田里。
“余大哥,我家臭小子不懂得珍惜糧食,我帶他來體驗一下割稻子,看他以后還敢不敢浪費糧食!”爸爸對田里忙碌著的大伯說。
“他還小,干不了這個活兒?!贝蟛粗艺f。
“我們和他這么大時,啥都會干了。來,割稻子?!卑职诌f給我一把鐮刀,彎腰割起了稻子,讓我也跟著學。
我接過鐮刀,學著爸爸的樣子,弓著身子,割著稻子。
頭頂著炎炎烈日,呼吸著從地里的升騰出的熱浪,不一會兒,我就暈倒在地上了。
醒來時,我已躺在稻田邊的一棵樟樹下,爸爸端著一杯水讓我喝。
“還沒干一會兒就倒下了,體質這么差,還不好好吃飯?!卑职謸u搖頭說。
“你知道,我們碗里吃的米飯是怎么來的嗎?”爸爸問。
“就是這些稻子變來的。”我看著大伯們割稻子的背影說。
“每年春天布谷鳥唱歌的時候,農民伯伯就開始播種插秧。那時天氣還很冷,秧苗得在水里才能生長,農民伯伯不得不赤腳站在涼涼的水田里,把秧苗一茬一茬插進土里。不僅如此,水里還有一種叫水蛭的吸血蟲,經常爬到人的腿上,鉆進皮膚?!卑职钟檬直葎澲蔚拇笮?。
“咦——”我露出驚恐的表情。
“爸爸,我錯了,我今后再也不浪費糧食了?!蔽乙蕾嗽诎职謱掗煹男靥爬镎f。
“是啊,要珍惜一粒米哦!來,爸爸教你背一首詩——”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珍惜糧食篇五
稻谷是很普通的一種農作物,但對于幼兒來說,卻是很生疏的,況且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道糧食是來之不易的,在進餐時,時有浪費糧食的現象,因此,我設計了大班社會性活動《愛惜糧食》,旨在于引導幼兒了解稻谷的由來,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1、了解稻谷的生長過程。
2、懂得要尊重農民的勞動成果,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幼兒進餐場面的圖片,《糧食哪里來》課件;古詩《憫農》課件,快板。
1、談話引入,導入主題
(出示實物圖片)這是什么?有沒有吃過?
2、形象感知,豐富經驗
(1)逐圖播放圖片稻谷的生長過程的課件,引導幼兒邊欣賞邊了解稻谷的生長過程。
(2)結合課件豐富:稻谷、禾苗、插秧、稻穗、沉甸甸等詞
(3)幼兒借助課件完整表述稻谷的生長過程,并讓幼兒知道大米是來之不易的。
3、循路析文,經驗提升
(1)請小朋友說說大米是怎么來的?這些糧食來的容易嗎?
(2)小結:春天的時候,農民伯伯就開始播種,種子發芽長出禾苗,把禾苗插到田里,到了夏天,農民伯伯要經過施肥、治蟲、除草,禾苗慢慢長大,長出稻谷,到了秋天,稻谷逐漸成熟了,農民伯伯就要進行收割,曬稻谷,再把稻谷加工成大米。你們看,農民伯伯種的稻谷要經過春天、夏天、秋天三個季節才能收成,是多么不容易呀。
6、拓展思維,結合教育
(1)讓幼兒說說:“除了大米,你還知道哪些糧食?”
(2)討論:如何愛惜糧食?并結合教育。
7、分辨是非,反思行為
(1)觀察幼兒進餐圖片,反思自己的進餐行為。
你喜歡哪一幅圖,為什么?
8、梳理總結,重點突破
小結:我們吃的每一粒米飯,每一種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小朋友平時進餐時要愛惜糧食,不挑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尊重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9、借助古詩,加強認識
通過學習古詩《憫農》,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1)播放古詩《憫農》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
(2)幼兒復習古詩。
(3)幼兒邊打快板邊朗誦古詩。
(4)提升古詩所蘊含的教育意義。
這首古詩名稱是什么?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的進餐現象進行調查記錄。
珍惜糧食篇六
開學到現在已經有兩個月了,每天中午食堂里,都會看見同學們浪費糧食的現象!看見白白的米飯和滿滿的菜被倒掉,真是讓人心疼呀!
爺爺奶奶聽了,神情顯得有些尷尬和失望,無奈的搖了搖手:“說的是這樣沒錯,但是?!薄昂昧撕昧耍瑒e說這些了?!痹掃€沒說完就被打斷了,他們深深的嘆了口氣。
飯吃完了,桌上剩許多剩飯剩菜,看著這些菜,爺爺奶奶想說些什么但還是猶豫著沒有說什么,安安靜靜的坐在旁邊同時我仿佛又聽到了他們的嘆息。
坐在一旁的我聽著大家的絮絮叨叨,想到在書上看到過的文章,現在的生活哪有好轉,那些受到戰爭侵略的人呢,他們不是跟爺爺奶奶那輩一樣么。許多人因為戰爭飯都吃不飽,他們沒有心思去想吃好的,因為他們卻連吃飯都顯得有些奢侈。盡管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是也不能處處都想到自己啊,也許節約一點食物節約一點水資源,那些人民也不會顯的那么貧乏了。
在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名珍惜糧食,文明用餐的好學生吧!
珍惜糧食篇七
十月的陽光,明媚的照耀著秋天的大地。果園里,瓜果飄香,碩果累累。稻田里,一派勞動與豐收的祥和景象??僧斘铱吹睫r民伯伯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我不禁想到餐桌上那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我卻挑三揀四地只吃了半碗,真是對農民伯伯辛苦勞作的不尊重和對糧食的浪費。
十月十四日,我們富春二小四(2)班的滴水公益志愿者們為了讓更多的同學,家長知道珍惜糧食的重要性,為此開展了“親身體驗割稻子”等一系列主題活動。
下午十二點半左右,我們懷著興奮、激動和期待的心情來到了水稻研究所。一下車,我們就像剛出籠的小鳥一樣跑向集合點,仔仔細細的打量著這個陌生地方,不一會兒一個叔叔就過來給我們當講解員。從叔叔的.講解中我知道了水稻的很多知識,比如:水稻一般分為五個生長階段,分別是播種期、秧苗器、分蘗期、抽穗期、成熟期等。
叔叔講解完后我們就去稻田親身體驗割稻子的樂趣。我們走在田間的小路上,放眼望去,稻穗真是綠的可愛,有深有淺,綠油油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金光。頗像仙女姐姐落在人間的一塊手帕。近看,稻谷的葉子上略帶一點兒黃色,而且一顆顆的稻穗都彎著腰,弓著背,真是謙虛者的楷模。
我們走到了稻田的盡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塊小稻田。等爸爸媽媽把我們教會后,我們就開始勞動了!先把手放在稻子的的上端,再用鐮刀把下面的下端割掉,就可以了。就這樣接二連三地,小路邊的“谷堆”越堆越高,越堆越多。再看看我們,個個都變成了“熊孩子”,臉上、白絲襪上都沾滿了泥土。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掉,早已濕透了的襯衫都是我們辛勤勞動的見證。雖然這樣,我們大家都沒有怨言,大家都說“好開心、好快樂、好棒”!這些都見證了我們充滿童趣的心,同時也像一曲歡快,興奮,卻也長短不同,粗細各異的美好交響樂!從我們的口中,一直傳到了遙遠的天邊。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我們在享受著實物帶給我們美味和能量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知道每一顆糧食都來之不易。珍惜糧食、杜絕浪費是我這一天里最大的感悟和收獲,一定要養成“珍惜糧食,從我做起”的良好習慣。
珍惜糧食篇八
聽了奶奶的話,我意識到了糧食的寶貴性,從此以后,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珍惜糧食篇九
1、了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2、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知道要珍惜糧食,不浪費食物。
課件準備:“米飯”圖片;“舊中國饑荒”組圖;“袁爺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動畫視頻;“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組圖;“珍惜糧食”組圖。
出示圖片“米飯”,引導幼兒討論米飯的由來。
——看看這是什么?
——你們知道香噴噴的大米是怎么來的嗎?
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1、出示組圖“舊中國饑荒”,引導幼兒感知當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圖片上的人們有大米吃嗎?
小結:以前,因為水稻產量很低,很多人沒有米飯吃,常常挨餓。
2、出示組圖“袁爺爺”,引導幼兒初步認識袁隆平爺爺。
——后來,有位厲害的老爺爺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天天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他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小結:袁隆平爺爺常常頂著太陽在稻田里觀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水稻。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改進后,袁隆平爺爺終于研究出了“雜交水稻”,讓水稻結出了很多籽粒,讓人們都能夠吃上米飯、吃飽米飯。
播放動畫視頻及組圖《我不浪費糧食》、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了解大米的來之不易,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1、播放動畫視頻,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來之不易。
——不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種植水稻、收獲大米也非常辛苦。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了解一下吧。
2、出示組圖“我不浪費糧食”,引導幼兒了解大米的由來。
——種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
——水稻成熟后是怎么變成大米的呢?
小結:農民要經過翻地、插秧、除蟲、除草、施肥等過程,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后,還要進行收割、干燥、去殼才會變成白花花的大米。
3、出示組圖“種水稻”,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農民的辛苦,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看看圖片上農民們正在做什么?
——他們是怎么插秧/打農藥/收麥子的呢?(雙腳泡在冷水中,彎著腰;背著重重的農藥箱;頂著太陽彎腰割麥子)
小結:水稻從種植到收割再到變成白花花的大米,要花上農民們一百多天的辛苦勞動。大米來之不易,每一粒都是農民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我們要愛惜糧食。
出示組圖“珍惜糧食”,引導幼兒了解珍惜糧食的方法。
1、鼓勵幼兒討論紀念袁爺爺的方法。
2、出示組圖“珍惜糧食”,討論圖中的現象。
——這些行為對不對?應該怎么做?
小結:我們要懂得珍惜糧食,吃飯的時候雙手扶好碗,不掉米粒,吃多少盛多少,不隨意丟棄;去飯店用餐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菜可以打包,不能浪費糧食。
日?;顒?/p>
1、教師在用餐環節提醒幼兒不隨意倒飯菜,珍惜食物。
2在過渡環節可適當播放“寶寶巴士app”中的“古詩國學”第一集《憫農》供幼兒欣賞,引導幼兒進一步萌發愛惜糧食的情感。
家園共育
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給幼兒樹立榜樣,倡導“光盤行動”,幫助幼兒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