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有著清晰的結構,合理的邏輯,真摯的情感,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和認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發。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一
一說起端午節,小朋友們就會唱起有關端午節的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聯系在一起。用黃紅藍白黑五色絲絨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鎖”。?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每年吃粽子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起一個傳說。傳說在東漢時,有個14歲的少女叫曹娥,與父親在瓜園勞作,他的父親在洗瓜時不慎跌入江中,多日不見尸體。曹娥便不分晝夜沿江嚎哭尋找,一連幾日都沒有找到父親的尸體。最后她也跳進江中,過了五日,江上浮起擁抱著父親尸體的曹娥,她終于以生命找到了父親。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行,就在曹娥投江那天即五月初五向江中投放粽子,曹娥殉父的那條江也被重新命為曹娥江。
我因為這動人的故事,而更加喜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二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楚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一氣之下跳下了汩羅江。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不要傷害到屈原的身體。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這天人們用包好的粽子來紀念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
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媽媽。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她先準備好粽葉,把準備好的糯米和蜜棗分別洗一洗。把兩片粽葉正著放,一片粽葉反著放,夾住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圓錐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蜜棗,最后用線捆好,粽子就包好了。雖然,我媽媽包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煮出來卻是香噴噴的,只要你一聞到香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最多。
每到端午節你吃粽子了嗎?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三
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坐在一起吃著、喝著、說著。奶奶開始講故事了:“傳說,這過端午節是古時候人們為了紀念我國的一個愛國詩人屈原,他很有才華,懷著一腔報國之志。可是由于種.種原因,屈原沒能如愿報效國家。他很悲觀失望,寫下了一部《離騷》。最后竟然悲痛的投河自盡。屈原的愛國熱情和才氣太令人敬佩。他有才、有德,還很高尚,很值得人們學習和敬仰,所以從那時候起,人們就規定每年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
媽媽對我說:“陽陽,屈原的精神和才志很值得我們學習。所以,你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家鄉的端午節,讓我立下了一個要好好學習的志向。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有包粽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里,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就帶著表妹。弟弟。還有我一起去洗龍舟水。我們帶上一些干凈的衣服去換。拿幾條粽子。幾個熟雞蛋。我們來到洗龍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里不停地嬉戲。打水仗,我用水潑一下你,你用水潑一下我,大家互相潑水。互相玩樂,彼此之間毫不介意地弄濕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邊非常自傲地說:“你們快來看我學運動員跳水嘢,我學得還差不多吧。媽媽在一邊說:“小心一點。說時遲,那時快,剎那間,我立刻往水里跳,誰知卻被灌了幾口水,引得表妹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隨后,媽媽就說:“別玩了,快天黑了,快上來吃個雞蛋吧,吃了個雞蛋就歲歲平安了。
家鄉的風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樣,包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粽子映入眼簾,有咸的。甜的。辣的家鄉的粽子別具風味,任何地方的粽子都不如家鄉粽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粽子,覺得它根本就不是什么粽子嘛,哪里有家鄉粽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明家鄉的粽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四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各地過端午節的慶祝活動各有特色。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是怎么過端午節的吧。我的家鄉在乳山,主要慶祝端午節的活動有兩種:插艾葉、吃粽子。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人們就會上山采整棵艾蒿。把它懸掛在門口,艾蒿特殊的氣味可以驅蟲。沒上學的時候,我每年都跟著爺爺奶奶上山采艾蒿,還順便挖野菜吃呢!
另一種活動是包粽子。我簡單介紹包粽子的步驟:大人們先到集市上買回來蘆葦葉,要先把葉子放在鍋里蒸煮,取出后放涼后才能包粽子。
粽子的餡以糯米為主,可以在糯米里加上紅小豆、花生、大棗、栗子……包的時候要用五顏六色的線把它們區別開。包好之后就是蒸粽子了,一般蒸四十分鐘,如果時間短就不好吃。蒸的時候一定要在下面的水里加上雞蛋。這樣煮出來的雞蛋非常好吃,帶有一種特別的清香味道。
到端午節的早晨,我們全家就可以圍在一起吃“粽子蛋”和粽子了,吃粽子時可以粘著白糖或蜂蜜,非常香甜、軟糯,想起來都快流口水了!
我特別喜歡在家鄉過端午節,尤其喜歡吃小姑姥姥做的紅豆餡粽子。也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過節吧!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五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相傳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節,人們就用粽子等方式來祭祀屈原。我的家鄉也不例外,在這個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節前一天,我家也要包粽子啦,跟我去看一看,學一學吧!走進廚房,看見奶奶正在包粽子。只見她手中拿著兩張粽葉,把粽葉重疊在一起,卷成圓錐形,再往里面放進一把糯米,中間塞上一塊大肉餡,上面再撒上糯米,把肉蓋住,最后用粽葉裹住,把繩子繞在上面捆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不一會兒功夫,奶奶就包好了一大盆粽子。晚上,把粽子放進大鍋里,倒上水,煮上個把小時,再悶上一晚。節日的清晨,村里家家戶戶的灶間里都飄出了粽子獨有的清香。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家鄉人的心中,艾蒿是能驅蟲避邪的。奶奶會去野外采一大把艾蒿,用紅線系好,掛在大門口。
我喜歡家鄉的粽子,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六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雖然它沒有春節那么喜慶、熱鬧,但它卻寄托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在我國已經流傳二千多年,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風俗。在我的家鄉,端午節已不僅是懷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還有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和文化。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吃粽子,穿新衣服,插艾葉、系五彩線、戴香囊……是我們小孩子特別喜歡的節日。
端午節的前兩天,我們就準備包粽子了。包粽子,首先要把糯米泡水,箬葉洗干凈;再準備好紅豆、豬肉、雞蛋等做陷;然后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糯米;接著把陷放在糯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用絲線把箬葉包著的粽子的四角綁緊,粽子就包好了。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了。粽子煮熟了,撕開葉片,吃的時候,不但有糯米和陷香噴噴的味道,還有著箬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涼爽還帶點微微的甜。
晚上,媽媽還煮了艾葉水給我們洗澡,聽說它有清涼解暑等作用,還可以避邪呢。這時候,屋子里都是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朋友們,歡迎您來我的家鄉過端午節哦。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七
說起端午節,大家一定很熟悉吧。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等。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也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吃粽子是我們家鄉過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粽子里面的餡有巧克力的,有蛋黃的,有肉的等等。粽子的餡是由糯米包著各種各樣的材料組成的,外面穿著一件“綠衣裳”――蘆葦葉。
掛菖蒲是我們家鄉過端午節的習俗之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解放后這一天也被定為“詩人節”。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八
轉眼間,春節已經過完,再過3個月,就是端午節了。想一想去年的端午節,真的很期待。
端午節,又稱“端陽”“重午”等。相傳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節,人們就用棕子等方式來祭祀屈原。端午節在農歷的五月初五。大約在初二或初三人們就開始籌備過節所需的用品,做棕子的棕葉,肉餡……到了端午節,早上人們就去包棕子,包棕子是很難的。包完了棕子,還得把棕子拿去煮。真是麻煩。差不多到了中午的時候,人們就通通祭祀祖先,祭祀品最多的就是棕子。
吃完了棕子,人們就都去看賽龍舟。這時到處鑼鼓喧天,彩旗飄揚。龍舟賽開始了,一條條龍船在大江里游,龍船各種各樣,五顏六色,有黃色的,粽色的,紅色的,藍色的……比賽開始了,賽龍舟的人都用盡了全力劃船,都想爭奪第一名,大江兩岸人山人海,觀眾在岸邊大喊大叫,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他們在為船隊加油。聽奶奶說,每年舉行龍船賽是我們潮州人的民俗文化,它是潮州人民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象征。這樣的龍舟賽既好看又有意義,真讓人喜歡至極。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九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我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每年逢端午節到來的頭幾天,大人們就開始忙碌起來,采摘柞樹葉,泡糯米,花生、云豆……,這時的我是最開心的,我跑前跑后,幫大人做一力所能及的事情。
端午節頭一天是最忙的,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包棕子,每逢這時,我家房后的朝鮮族鄰居大叔和大嬸也會過來幫忙,大人們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邊忙邊嘮。有的挑選葉子,大的小的分開;有的包棕子;有的把包好的棕子擺放在大鍋里;這時會我會把這段時間積攢的雞蛋拿來和棕子放在一起煮,這樣煮出來的雞蛋非常好吃,帶有一股濃濃的柞葉的芳香。
包好的棕子要煮很長時間,然后燜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吃上那美味的棕子和雞蛋了,當然朝鮮族大叔大嬸也會跟我們一起分享這端午的美味和樂趣了。
家鄉的端午節伴著濃濃的鄉土氣息,特別是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傳說使端午節蒙上了神秘色彩,讓我從懂事時起就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十
我們這里還沒到端午節,大家就忙上忙下,有得賣糯米,有的買蜜棗,有的買花生豆,還有得買粽子,粽子葉可以是綠的,也可是黃的。買完東西回來大家就開始包粽子。先把糯米洗了,再把蜜棗放上粽子葉,再把花生豆洗了,最后把花生和糯米放到粽子葉上,然后把粽子包成三角形的,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粽子包好以后,把它煮熟,這樣粽子就可以吃了。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十一
我們家鄉的節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今天晚上,我請爸爸給我講了講端午節的來歷。我的爸爸用嘹亮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了楚國。
楚國時,朝廷腐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老百姓怨聲四起。楚國慢慢地走向衰落。當時,有一位非常偉大的愛國詩人,叫做屈原。他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于是連續寫出幾次改革朝綱的奏折呈給皇帝。可是皇帝依然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在地牢里。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了汨羅江。
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后來,人們以吃粽子和賽龍舟的方法,永遠永遠的紀念屈原。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十二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的。
在我的家鄉,每到這個時候,大人們總是早早的把江米泡上,因為媽媽說米泡的越久粽子吃起就會越香軟的。然后媽媽就像變戲法一樣,兩片葉子一根繩子就成了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粽子有好多種餡料,我喜歡吃白白的里面放大棗的,奶奶卻喜歡吃那種黃米的,好在媽媽會包好多不同的粽子。還有煮茶葉蛋,也是那天不可缺少的。
那時在我們這里家家門前都會掛上一把艾草,以僻邪驅瘴。而對于我們小孩來說最高興的莫過于佩香囊、系五彩線了,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大人們把他們美好的祝愿全都放在這小小的香囊里,希望我們健康平安快樂的成長。
家鄉的端午節,空氣中不但飄著甜甜的糯香,還有那份濃濃的愛意。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十三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
我很喜歡過端午節,因為有好吃的粽子。我并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后來,聽爸爸講,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后,悲憤交加,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河里。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到端午節時,大家就劃著船把米飯投進江里,可是后來他們發現投入江里的米飯全被魚吃了,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把米放在一種長長的葉子里,包成四個角的形狀,這就是今天人們所吃的粽子了。
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就開始包粽子。媽媽包的粽子花樣還真多,有的像老奶奶的小裹腳,有的像兩只龍船捆綁在一起,有的是用棕梠編織起來的。還在米里放入了花生﹑香草。這樣粽子即好看又好吃。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小孩子的脖子上都會掛幾個用棕梠編織包裹的粽子。向別人炫耀自家媽媽是個巧手。吃粽子這一天還要祭拜祖宗。
直到現在,人們一到端午節就用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我們又可以吃粽子祭拜祖宗了。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十四
每年的農歷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關于這個習俗還有一個來歷呢,相傳楚國人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后不見的蹤跡。之后每年農歷五月五日舉行劃龍舟比賽紀念屈原,還把粽子丟入江里去。
奶奶和媽媽是我們家包粽子高手,她們兩個包的粽子形狀不一,各式各樣的,有方形的,長方形的,三角形的。他們兩個人包出各式各樣的粽子。不僅樣式繁多,就連口味兒也是多種多樣,有香香的綠豆陷,有咸得肉餡,還有甜甜的板栗餡。其中板栗餡是我最喜愛的。我聽媽媽說:“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還有時于粽子里面見楊梅的詩句呢。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叫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家家戶戶門口都插了艾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驅邪。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十五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一大早,只見每家每戶的門前都掛著兩根長長的“艾葉”,據說,插艾葉還能驅邪呢!今天,奶奶還包了許多的粽子,它由肉和糯米做成的,吃起來美味無窮!
我穿上心愛的“芭比公主裙”和新的涼鞋,戴上色彩艷麗的香囊,來到了大街上。只見街上的小朋友穿著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新衣服,手里提著一串串的粽子,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到了中午,奶奶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餐,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著午飯,這種感覺真是溫馨又幸福啊!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十六
端午節來臨之前,街上就開始熱鬧起來了。街上的行人增多了,人人臉上洋溢幸福的微笑。大街小巷到處可以聽到“賣粽子啦!”的叫賣聲,可以看見許多人推著各式各樣的車,車上裝著粽子在街上行走叫賣。五彩繽紛的葫蘆掛滿了大街小巷,很多人高高興興地買葫蘆拿回家,掛在屋里屋外。關于端午節的一些小飾品也出現在街面上,可謂物美價廉,即經濟省錢又實用好看。
到了端午節那一天,家鄉熱鬧非凡。人們早早就起來了,街上匯成的長龍,各式車輛往來行駛,人們成群結隊,呼朋引伴高高興興去野外采艾蒿。有的人甚至跑出幾十里的野外去采,也有人還折幾枝柳枝。當太陽出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前各種能插艾蒿的地方都滿了,上面掛著幾個葫蘆,也有柳樹條上掛了幾只小葫蘆。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
聽說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我們作為一名學生,一定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自己的貢獻!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十七
在我們這里端午節又稱“重五”,因為,在端午節這天,小朋友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都要系上五種顏色掂成的絲線。媽媽也會給我綁上這種絲線,外婆還會給我編一個蛋簍,掛在胸前,里面裝一個咸鴨蛋,可神氣了!很長時間我都不舍得吃這顆咸鴨蛋。而且,中午的菜一定要有五種是紅色的。
端午節這天,一大早,外婆就會買一把艾葉掛在門上,聽說是可以“避邪”。還會聽見有些小朋友在唱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掐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外婆已經提前包好了粽子,我們的早餐就是吃粽子,外婆包的粽子有很多種:咸肉的、鮮肉的、蜜棗的、香腸的……。我最喜歡吃的就是咸肉的,所以我都挑咸肉的吃,一口下去,糯米裹著咸肉,真香呀!到了中午,我們就會吃到比平時要豐盛的午餐,象莧菜、鴨子、蝦子……,非常可口!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在桌子前,喝著粥,掏著咸鴨蛋,再搭塊綠豆糕,也是美味呢。就這樣,我們過了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十八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贊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著大地的靈氣,沐浴著陽光的光輝。
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母親起床,把事先準備好的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著后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里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征著一年的五谷豐登,衣食無憂。
家鄉的端午節小學三年級范文(19篇)篇十九
你知道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嗎?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
賽龍舟、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劃到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現在你們知道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