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承天寺導游詞篇一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很榮幸能與你們相聚在美麗的寧夏。我代表我們”旅行社誠摯地歡迎你們家到來。我是今天的導游員,在今天的行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盡管對我講,那么今天我們就要一同去游覽寧夏的承天寺塔。
在銀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寺內中間一座聳立云端的古塔,就是承天寺塔,人稱“西塔”。這是寧夏現存的一百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磚塔。
承天寺,寺門朝東開啟,院內現存建筑有五佛殿、佛塔、韋馱殿、臥佛殿。韋馱、臥佛二殿兩側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間,以重檐磚雕垂花門和圍墻連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與佛塔同建在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外院院落寬闊,古樹參天,松柏長青,肅穆寧靜。
承天寺塔是寧夏惟一有文獻記載始建年代的古塔。據明代《弘治寧夏新志》記載:“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內,偽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級,有殘碑可考。”《夏國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瘞佛頂骨舍利碑》載:西夏建國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沒藏氏為了“幼登宸極”的小皇帝李諒祚,保“圣壽以無疆,俾宗祧而延永”,于西夏毅宗諒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役兵數萬”,歷時五六年修建了承天寺和承天寺塔。并將西域僧人進獻的佛骨,以金棺銀槨貯埋于塔基下。西夏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又將宋朝所賜的《大藏經》置于寺內。塔寺建成后,延請回鶻高僧登座講經,皇太后與皇帝經常即席聆聽。寺內香火旺盛,僧人不絕,與當時涼州護國寺、甘州臥佛寺齊名,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承天寺塔在元明時期,曾遭兵火和地震的危害,明初時僅“一塔獨存”。后來,朱元璋第十六個兒子明慶靖王朱栴,重修了寺院,增建了殿宇,承天寺以“梵剎鐘聲”名噪塞上,成為明代寧夏八景之一。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大地震,塔、寺全部震毀。現在看到的承天寺塔,為嘉慶二十五年(1820xx年)重修,保留了原西夏佛塔的基本形制。
好了,親愛的游客朋友們,美好的時光總是難忘的,我們今天的旅途到這里就要結束了,希望下一次能與你們在這美麗的寧夏相聚。
承天寺導游詞篇二
寺的中軸線全長300米,依次分布著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文殊殿,東側重建有禪堂、祖堂、龍王殿和僧舍等。承天寺的山門面西,高懸"月臺"兩匾額,為硬山頂三開間建筑,傳說歷史上"月臺"二字時豎時橫,有"月臺倒影"之奇。寺內植有五株老榕樹,七座石塔分立于榕樹之間。這里高大的榕樹從不越出墻外,有"榕不過墻"之奇觀。天王殿中供奉四大天王像。殿前有一座青石砌成的石經幢,幢頂有一小石獅,傳說嘴巴能吐青煙,稱"獅子吐煙"。石階上嵌著一塊長石條,一枝淡紅色的梅花映現石上,傳說有暗香浮動,稱"梅石生香"。彌勒殿前有宋朝石塔和石經幢。左右鐘、鼓樓對峙,為攢尖頂重檐建筑,樓頂藻井結構復雜,被稱作"蜘蛛結綱"。
從鐘樓、鼓樓始,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長達150米的長廊,連接著彌勒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廊壁上塑有赭色脫胎浮雕高達二米多的二十四諸天像,別具一格,大雄寶殿前有兩口放生池,池旁有兩座飛來塔。傳說中國臺灣一僧人手托此塔云游四方,一日雙塔不翼而飛。后這位僧人在承天寺發現了這封寶塔。大雄寶殿為歇山頂重檐五開間建筑,雄偉莊嚴。殿內供奉著三世佛、迦葉、阿難、護法諸天、十八羅漢、四大菩薩及開山祖師等塑像,都為這次重修時新塑,妙法莊嚴。法堂內供奉著承天寺的鎮寺之寶--隋朝銅鑄阿彌陀佛,像高二米,重一噸多,為國內罕見,法堂兩旁的護廊上彩繪著12幅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畫。
寺門坐東向西,入門處為月臺,面積72.2平方米。高懸"月臺"二字豎匾。山門壁柱有弘一法師題聯:"有無量自在,入不二法門。"進入山門,是一條寬4.6米、長99.6米、面積458.16米的甬道,甬道南側,是七座佛塔,間植榕樹。有"塔無禽棲"、"榕不過墻"、"蠅不朝天"諸景。南面墻壁上有弘一大師手跡"南無阿彌陀佛""升無上道、得正法流"、"善悟無礙,永得大安"等禪悟。北面墻壁上嵌有"古鑄錢遺址"、"革命遺址"兩方石碑。甬道南側立有一方泉州市人民政府的文物保護石碑。甬道尾端北轉為寺宇密集建筑,全都坐北向南。
東軸線的建筑依次是圓常院、廣欽和尚圖書館、舊僧舍、新僧舍、客堂、龍王祠、五觀堂、南園故址、大悲閣、會泉宏船法師紀念堂、禪堂、涅盤堂、祖堂等。
寺中另有傳達室、車庫、廚房及其他建筑物,共近一千平方米。
寺中植有榕樹、柳樹、龍眼樹、白內葉樹等二百多棵,掩映于各座殿宇樓閣之間,濃蔭遍地,四季常青。
承天寺導游詞篇三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誦讀,積累文言詞語
能力目標:賞讀,欣賞月夜美景
情感目標:悟讀,體會作者閑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往今來月亮始終受到文人的青睞,一縷月光勾起人們對親人的思念,一輪月光更能勾起文人的覓友之情,平凡的月光牽動著文人的情腸。正是那一縷月光引著文人蘇軾夜游承天寺,寫下了著名的《記承天寺夜游》。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去游覽承天寺,好,一同走進文本《記承天寺夜游》。
二、學習任務:
1、誦讀:積累文言詞語
2、賞讀:欣賞月夜美景
3、悟讀:體會作者閑情
三、初讀
1、學生聽一遍錄音,并讀準字音和節奏。
2、師生解決聽錄音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太把握的字音和節奏問題。
3、請一位同學為大家讀,聽他能否讀準節奏?
5、鼓勵學生齊讀課文,要求:聲音要洪亮。
四、知文意
1、在熟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結合課下注釋自通課文,有問題同桌兩人為一組合作解決,并將小組內不能解決的詞句疑難標畫出來。自學完成后大家討論,由老師或別的同學給予幫助,來解決所存在的疑問。
2、交流自學成果,并請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男生搶答: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教師在學生搶答后做簡單的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繼續努力學習的信心。
五、品閑情
1、在檢查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蘇軾和張懷民兩個閑人夜游承天寺欣賞月下美景的故事)
2、在第一題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在 “閑”該如何理解?可以用組詞的形式解釋。(清閑、閑情、閑趣、閑暇、閑愁、閑置)
3、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閑”藏在哪些句子里。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讓學生前后四人形成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投影】此部分可以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引導。
(1)“閑”字藏在“解衣欲睡”一句中,因為與前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連起來,讓我們感覺,到了晚上,蘇軾就睡覺,說明他很清閑。
(2)“閑”字藏在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一句中,因為他本來就要睡覺了,突然看到月光很美,然后便出去觀賞月色,可以看出他有閑暇。(引導學生試著用歡快的語氣讀出這種閑情雅致)
(3)“閑”字藏在“相與步于中庭”一句中,因為“步”是散步的意思,說明他很悠閑。(4)“閑”字藏在“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一句中,因為蘇軾能將月色寫得如此細致、美麗,能將竹柏的影子觀察得如此仔細,表明他很有閑暇,很有閑情雅致。
(1)隱身在“蓋竹柏影也”中,因為沒有月光就沒有影子。
(2)隱身在“如積水空明”中,我認為月光皎潔、明亮,從“庭下如積水空明”的“明”字看出,空就是沒有,寫出了月色的清澈,就像沒有一樣。
5、注意引導學生通過體會既然月光那么的澄澈透明,去掉“如”行不行 【投影】(如是好像的意思,是比喻,是不真實的,是作者的相像。如果刪掉,就與事實不相符,如字表達的是作者的一種想象,本身沒有水,其實是作者把月光照射的庭院里比作有水,以此表現月光之明,之美。)
(直到體會出“蓋”字是“原來”的意思,寫出了作者的恍然大悟,藻荇原來是竹柏的影子。)(搖曳在風中的竹柏經過月光的照射,影子投在庭院里,形成一處在水中搖擺的動景,與積水空明的靜景相結合,是動靜結合的寫法。)
7、讀一讀這句美景,注意語氣要舒緩些,面有喜色。讀出了月色的空明澄澈,讀出竹柏的清麗淡雅。讓學生閉上眼睛想想,然后用自己的話來將想象到的畫面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來。如果你喜歡繪畫的話可以將想象到的畫下來,以畫代寫。(2分鐘后,學生展示。)
(1)月光在漆黑的庭院中灑下銀色的光輝,蘇軾和張懷民來到院中,月光照在地面上亮閃閃的,像水面一樣澄澈、明亮,院子旁的竹子和松柏的影子映在月光中,參差披拂,宛若水中的藻荇,非常美麗。
可以做簡要評價:你寫出了那晚皎潔的月光和淡雅的竹柏。
(2)清幽的月光落在地上,腳下,像積水一樣清澈、明靜,水中布滿了灰色的柔軟,水草一般隨風飄動,在那銀色的水中變幻著,原來是竹柏的影子啊,淡雅的影在空明中,顯得越發醒目了,襯著月夜的特有的寧靜和獨具的自由。那院中,同樣自由、清閑的蘇軾和張懷民在正在悠閑漫步。
8、你不僅讀懂了那夜的景,也讀懂了那夜的人。有誰畫出了美景,展示一下。同學們我想即使是作者在世也定會認定我們是他的知音。是穿越時空的知音啊!作為知音也必定能理解先生當時的處境和心情。我們來看一段背景資料。(大屏幕)
六、悟閑愁 【投影】 出示蘇軾被貶官黃州的背景資料 附:背景資料庫
元豐二年(1079),蘇軾被誣陷以詩誹謗朝庭,被捕入獄,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后經多方努力,才獲救出獄,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客。這個職位相當低微,公事之余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
1、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被朝廷閑置不用的人
2、一個被朝廷閑置不用的人,你說他的心情會怎樣? 失望、郁悶、愁苦、壓抑(學生盡量多說)
3、套用句式“我之所以,是因為。”替作者傾吐心聲。老師為大家舉一個例子:我之所以“入夜便解衣欲睡”,是因為做此閑差,無事可忙,不如倒頭睡去,忘卻煩惱。
大家可以前后四人形成小組,交流探討一下。然后起來與大家分享。
(1)我之所以“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是因為我在這里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實在是太少了。(蘇軾當時是孤獨的,他本是一個非常喜歡交朋友的人,余秋雨先曾說,蘇軾一生的一半是為朋友活的,但是到了黃州之后,他的境遇卻變成: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大家可以想象蘇軾當時是怎樣的落寞。)
(2)我之所以出來欣賞月光,是因為我想忘掉之前的一切煩惱。
(正所謂“寂寞無人見,浮生半日閑”,賞月的閑情雅趣背后卻是謫居的孤獨與惆悵啊。)
七、懂閑人
1、這種閑愁集中在哪些句子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 者耳。
2、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語調來讀呢。低沉、失意、緩慢
(3)那應該用什么語氣 高昂、明快
(有一種能夠賞到美景的自豪感)
八、悟人生
1、他在遭貶期間,盡職盡責,為善一方,心無名利雜念,遂有閑心領略江山風月,寫下無數傳世之作,成就了蘇軾的美名。
貶官杭州: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此好湖山.;(大屏幕)貶官黃州: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大屏幕)貶官蕙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大屏幕)
3、同學們面對逆境能泰然處之的蘇軾,你有怎樣的人生感悟呢?
4、同學們,做人就要像月亮一樣,不管有沒有人欣賞。都要放射最皎潔的光芒;做人就要像蘇軾一樣,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要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用首字提示法,齊背美文來結束今天的承天寺之旅吧!
5、齊背
九、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