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在寫作過程中經過反復推敲、修改和精煉,結構合理、內容豐富、語言準確的一篇作品,它能夠吸引讀者的興趣,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展現作者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經過反復的提煉和打磨,優秀作文能夠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引發共鳴,給人以啟迪和感悟。寫一篇優秀作文需要我們在思想上有深刻的見解和獨特的觀點,同時還要具備較高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努力創作出優秀作品。優秀作文是一座價值的燈塔,指引著讀者在思維的海洋中找到方向和力量。作文應該注重結構的合理安排,每個部分都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以下是一篇優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夠引起大家對文學創作的興趣和思考。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一
今天我們要去游覽美麗的南潯古鎮了。
早晨,我和媽媽,還有學校的老師們坐了5個小時的車來到了南潯古鎮。
我們從古鎮的南門進入景區,只見一條清澈的小河貫穿整個南潯古鎮。沿著河邊走,我們先來到了小蓮莊,小蓮莊很大,是清光祿大夫劉鏞的莊園,湖面上們的荷葉已經凋謝了。劉鏞的孫子建造了嘉業藏書樓,這里面珍藏了許多古書,現規屬于浙江省圖書館。藏書樓設計科學,房子中間有一個巨大的天井,四面通風非常利于古書的保存。
令我最感興趣的是輯里湖絲館。這里原先是輯里湖商公館,湖絲是中國品質最好的絲綢,在這里我看到了湖絲的制作:首先養蠶;然后等蠶快要結繭時把它放在一個專門讓蠶結繭的竹籠里;接著抽絲,以前都是手工抽絲,現在可是用機器了;最后染色。
我們又來到了百間樓,百間樓依河而建,全長1。8公里,現在很少有這么長的房子。
最后我們又參觀了劉氏梯號和張石銘故居,這兩座房子都是中西合壁的風格,張石銘故居。
我們拍了很多照,很開心。
文檔為doc格式。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二
星期五凌晨五點半,我們去江西廬山游玩,坐了幾小時車程,一路欣賞優美的風景。時間過得很快,一晃就到了。
遙遠的白云躺臥天空,朝我微笑,大山站立于車道兩旁,仿佛在為我們保駕護航,綠油油的小花左右搖擺,開心地對我們說:“你好!歡迎光臨廬山!”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微笑。
下車以后,我先伸了個懶腰,就馬不停蹄的開始上廬山了。今天的太陽像媽媽溫暖的手掌撫摸著我的臉龐,聽書上說到廬山的頂部可以看到美麗的天鵝湖,七八月份的時候天鵝群就會來到這里。我們開始快步向塔頂登去,一路上我們談笑風生,可快活了。
走了幾個小時后,我們來到了世界著名的廬山主——大漢陽峰。在這里可以看到廬山有八個路口,有四個聞名的地方,來這里的`人都會先看看景物。只見這里煙霧繚繞,還有一些隨風飄蕩,看得我眼花繚亂,心曠神怡,白煙就像魔術帽一樣,而我就是“魔術師”,我拿起“魔術棒”說一聲:“變!”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兔子出現在我們面前,小兔子對我高興地笑著!再說一聲,又變了一匹高大又健壯的“馬”在嘶叫!大家看了我的表演,都歡快的為我鼓掌叫好。
接著,我們來到觀望臺上,向遠處眺望。只見天鵝湖非常清澈,還有幾只天鵝在那里棲息,路邊的行人都停留下來觀察,拍照片,留作紀念。
隨處一瞟,竟看到四大天王和四大羅漢金剛,威嚴的站在那兒,讓路過的行人止不住贊嘆!
此時,讓我回想起一首古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境,廬山真是美啊!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三
廬山是江西九江的名勝古跡,它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是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
在假期晴朗的一天,我與家人帶著愉悅的心情前往廬山。
進入廬山山腳,一股冷氣向我們襲來,隨著小車開往半山腰,感覺不一樣:空氣稀薄,突然之間就變得沉悶,有點喘不過氣來,耳朵響著忽大忽小,忽輕忽重的噪音回聲。當小車快開往山頂時,一層層薄霧就像仙女灑下面紗一樣月給人一種清純風韻的感覺。望著遠方,隱隱約約只看見幾座連綿起伏的高山。當小車進入山頂時,霧氣彌漫,像濃煙一樣籠罩著整座山谷。我們的小車像甲蟲一樣慢慢地爬行著。那時根本看不清方向,好像在仙山中漂浮著,給人一種心驚膽戰的感覺,怕整個車子掉下去,腿腳發軟。
隨著小車的爬行,終于來到了目的地——廬山瀑布。
映入眼簾的是:瀑布水流洶涌,呼嘯奔騰著聰頂端傾斜而下,形成一座巨大的水幕。水幕打在瀑布底部的巖石上,發出沉重的轟鳴聲,濺起了陣陣的水花,水汽慢慢地升向天空,形成團團水霧似云似煙,仿佛隨風飄揚的朵朵白云。這驚天動地的氣勢,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看到此情此景,我深感古人描寫精透,妙筆生花!
此番旅游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世界是那么的奇妙,那么多的奇山異水等待著我們去發掘。我一定要努力讀書,長大成為一個出色的人!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四
一旦文化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融匯在自然之中,它便能夠充實和強化自然美,并產生畫龍點睛的妙趣,使其更生動,更具魅力,廬山便是這樣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幾千萬年前的地殼運動,造就了廬山于平地之間兀然拔立的塊壘式山峰,造就了廬山疊障九層、崇嶺萬仞的赫赫氣勢,伴生出峰詭不窮、怪石不絕的剛陽之美。
大自然以它的神奇偉力,創造了神奇的廬山。同時,近代波譎多變的政治風云,也給廬山蒙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
時間似水東流,現在,廬山也慢慢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向世人展示它絕美的風采!
遠看,廬山有如一山飛峙大江邊;近看,千峰攜手緊相連;橫看,鐵壁銅墻立湖岸;側看,擎天一柱聳云間。正如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時,人才會真正感覺出大自然的魅力,造物主的神奇。
資料。
有時山上暗無天日,山下則是細雨飄飛,情趣異常。明代哲學家明詩云:“昨夜月明峰頂宿,隱隱雷聲在山麓。曉來卻問山下人,風雨三更卷茅屋。”這樣的自然條件,使得廬山植物生長茂盛,植被豐富,值得一提的便是廬山植物園:廬山植物園現已成為廬山的一個重要景區,不可不游哦!
廬山上的別墅群其實也名甲天下,自1895年英國傳教士李德立花200兩白銀租借牯嶺長沖河一帶的800畝土地為避暑之所以后,俄、美、英、法、德、意、日、瑞典、瑞士、丹麥、挪威、葡萄牙等20多個國家的商貿名流和國內各界人土,都爭相來此興建度假別墅,總數達640多棟,有英國式、美國式、俄國式、瑞典式、瑞士式、日本式……等等,真可稱為是“世界別墅建筑藝術博物館”,廬山遂亦成為馳名世界的旅游避暑勝地。
廬山游覽區的風景名勝,遍布山上山下。以牯嶺鎮正街為中心,修建了環山公路,北山、南山兩公路分別與九江、南昌相接,并把東谷、西谷、小天池、仙人洞、大天池、三寶樹、黃龍潭、含都口等著名風景點連接了起來。
粘嶺鎮是一座奇特的山城,有“云中花園城市”之稱。出鎮往西,可到西湖。西湖又名花徑湖,其狀如提琴,又因山泉其聲如琴,故亦名琴湖。這是廬山第二人工湖,面積10萬平方米,湖心事榭臨湖而立,碧波含情,風景極佳。
在中國眾多名山之中,廬山的文化積淀是最深厚的。觀山如讀史,游廬山如果只帶了一只“風景眼”,而不帶另一只“文化眼”的話,那可真是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了。
廬山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圣地。東漢明帝時,廬山就是中國佛教中心之一,當時山上寺廟多達三百多處,其中號稱廬山“三大名寺”的西林寺、東林寺、大林寺和“五大叢林”的海會、秀峰、萬杉、柄賢、歸家等,最為著名。廬山更是一座名人山,歷代許多帝王和文人到廬山游歷。相傳夏禹王疏九江來過廬山,秦始皇南巡時也曾登臨;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蘇軾、陸游、明等歷代大文豪都曾紛紛賦詩填詞,岳飛、文天祥、李時珍、徐霞客等亦曾到此游歷。據統計,現存歷代名人歌頌廬山的詩詞達4000多首。山上的歷代名家書法、碑刻也均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我國旅游文化的瑰寶。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五
廬山位于中國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東接鄱陽湖。山體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南北長、東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布有許多壑谷、巖洞、瀑布、溪澗,地形地貌復雜多樣。
廬山地處江南臺背斜與下楊子坳隱的交接帶,區內地層除三疊紀外均有系統的出露,構造明顯,展現出地殼演化的主要過程。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麓鄱陽湖之濱.遺留著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群。
本區地質構造復雜,形跡明顯。主要有北東向華夏式構造和北北東向新華夏式構造。許許多多的斷裂構造,形成眾多的山峰。廬山是第四紀強烈上升的斷塊山,當廬山上升之際、周圍相對下陷,鄙陽盆地進一步發展,繼而形成鄱陽湖。
北部以招曲構造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秀麗的嶺谷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則由一系列的斷層崖,形成雄偉高峻的五老峰、觀音橋、秀峰、石門澗。山地中分布著寬谷和峽谷,外圍則發育著階地和谷階。山上和山麓地帶都存在著古地面。在廬山與長江的交接地帶、鄱陽湖的形成與擴張、塑造出一系列獨特的湖濱地貌,與之相連,長江九江河段的地貌演變,湖洲交錯的鄱陽湖大平原,形成了多種地貌的匯集,表現出極高的地理地質科學價值與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是座地壘式斷塊山。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險峻與柔麗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是中國名山之一,有雄奇挺秀的山峰,變幻莫測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文明悠久的歷史古跡。
廬山地區地質構造復雜,形跡明顯,展現出地殼變化的主要過程。第四紀廬山上升強烈,許多斷裂構造形成眾多山峰。廬山上升之際,周圍相對下陷,鄱陽湖盆地進一步發展,形成鄱陽湖。北部以褶曲構造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嶺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則為一系列斷層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著寬谷和峽谷,外圍則發育為階地和谷階。眾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巖石等,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岳景觀。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為廬山第一高峰。鐵船峰,海拔950米,危崖聳立,似一艘巨艦,偉岸壯觀。王家坡雙瀑,飛瀑成雙,勢若二龍倚天,噴珠瀉玉。三疊泉,既分為三疊,又呵成一氣,落差達155米,風飄日映,千姿百態。
廬山眾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泉巖洞等,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岳景觀。云霧頻繁,夏季涼爽,是廬山氣象的顯著特征;土壤呈垂直分布現象;植物顯示出中國第三紀植被組成的特點;昆蟲形成了廬山特有的種群。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六
氣勢磅礴的三峽澗上,橫臥著一座古橋---觀音橋。觀音橋原名三峽橋,亦稱棲賢橋,因清未有人在橋頭建了一座觀音閣,時人便改稱古橋為觀音橋,此名一直延用至今昔。古橋氣勢宏偉,如長虹飛跨斷壁懸巖之上。橋兩端古木森森,藤蘿垂幔,橋下怪石嵯峨,激流涌過,睹水觀橋,令人贊嘆不已。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當陽(現九江)石匠高手陳智福、陳智汪、陳智洪三兄弟,經過千辛萬苦,精心設計,終于在澗上架起了一座“石彩虹”,使這天塹變通途,出現了“百尺懸潭萬道山,一虹橫枕翠微間,半天云錦開青峽,幾地轟雷撼王關”的神奇景象。
這座“石彩虹”就是名垂千古的三峽橋。三峽橋長24。4米,寬4。1米,高10。7米,單孔。橋用105塊各重一噸、規格相同的大花崗巖相互扣鎖而成。橋身巨大空靈,構思精巧,寓秀逸于雄偉之中,榫式結構,顯得既雄偉奇拔,又堅韌古樸。至今已愈900余年,為古代橋梁建筑佳作,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下有一圓形深潭,潭水碧綠,深不可測,名金井。橋前有一如中流砥柱的碩大巨石,上鐫“回溺”、“水哉”等字樣。
蘇東坡曾有詩贊曰:深行九地底,險出三峽石。長輸不盡溪,欲滿無底竇。跳波翻潛魚,震響聲落飛。清寒入山骨,草木盡堅瘦。空蒙煙雨間,鴻洞金石奏。彎彎飛橋出,瀲瀲并月。玉淵神龍近,云雨亂晴晝。橋東側的一株蒼松下,有一涓涓長流的泉水,這就是被茶圣陸羽稱之為“廬山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的“招隱泉”,寓“公之隱山之泉”意得名。龍首清泉味無窮,長流清竟此山中。古今招隱何人至,只有茹溪桑寧翁。招隱泉之水出自形態頗似龍首的石隙中,鄒士駒在這首《招隱泉》詩中說,招隱泉只招隱了晚年隱居在浙江茹溪自稱桑寧翁的陸羽。招隱泉因而又叫“陸羽泉”。相傳,陸羽為了品定天下名泉,曾于唐至德、乾元年間(公元757-760年),不辭勞苦,登廬山,下康王谷,反復品定谷簾泉水,認為廿冽碧瑩的谷簾泉為“天下第一”。
此后,他準備到棲賢寺歇幾日,好將考察的記錄稿進行一番整理,當他轉過幾座崖,行進在通往棲賢寺的茂林修造的小道上,見道旁崖處,有一石筑小亭,陸羽走進亭中休息。這時,他聽到有珠落玉盤的泉水之聲,原來亭旁有一眼泉水。陸羽走過去,只見有一個山石自然形成的龍頭,清澈的山泉從龍口不斷地溢出,泉下是潭穴,山花笑在泉底,真假難辨,碧葉映在泉中,不減其翠,他從懷中掏出隨身攜帶的小陶杯,酌滿泉水,呷上一口,原只想潤潤嘴舌,卻習慣性地嚅動著雙唇品起味來:清冽中孕蓄著香甜,其中潛藏著清涼,于是他又連飲兩杯,不一會兒便沉暑氣,疲乏解。這意外的發現,使他喜出望外。此后,他常來這里仰觀山色浮云,俯視招隱清泉,取水于亭中烹煮云霧茶。經此泉烹煮的云霧茶,湯色碧亮,鮮美怡神,香馨持久。
最后他將招隱泉評定為“天下第六”。從此,招隱泉又多了一個“第六泉”的佳名。后來,陸羽便在此石亭中,一邊飲用著第六泉水烹煮的云霧茶,一邊編撰他的《茶經》。真是“翁在野亭醉,皆為泉入心”。招隱泉水呈中性,每升招隱泉水中,約溶解有70毫克的硫酸鈣,使用時使人感到香甜。招隱泉的水體礦物含量較低,每升水中礦化度只有134毫克,硬度低,屬軟水,水體潔凈,透明無色,水溫四季不變,流量穩定,為山中優質飲用水源。
初建于宋代的用石塊轉砌的亭閣,雖然綴滿了蒼苔,但閣額上鐫刻的“天下第六泉”五字猶存。如今,人們所看到位于招隱泉旁的石橋,已不是當年陸羽所見的木橋,而是建于北宋年間的石橋。人們在觀賞和贊嘆這座被譽為“南國橋梁建筑史上的一顆明珠”的同時,常常興趣盎然地從招隱泉中灌滿一壺泉水,從橋上依欄倒下深淵中,使人叫絕的是,當壺中流完最后一滴水時,最先從壺口流出的水,恰好剛剛落入潭水面,這有趣的游戲,更給人人們帶來欣喜。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七
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
大家好,我是天地游旅行社的優秀導游李一凡,你們可以叫我李導,我的聯系電話是12345678910。這兩天將由我陪大家度過。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廬山的優美風光。
廬山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長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陽湖,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圣地。
廬山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被稱為中國的"地質公園"。眾多的奇峰、怪石、瀑布、巖洞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岳景觀。它的風光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以"奇、秀、險、雄"聞名于世,現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是廬山風景的最好寫照。
廬山的生物資源豐富,有植物3000余種,鳥類170多種,在鄱陽湖鳥類保護區越冬的鳥達100萬余只,真可以稱為鳥的天堂呢!
廬山自古就是旅游圣地,眾多歷史名人留下了描寫廬山美景的詩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聽完我的介紹,你們被廬山秀麗的風景吸引住了嗎?讓我們一起到廬山中去領略大自然的美景吧!
大家好,我是帶領你們游覽廬山的導游晏夢真,大家就稱我為晏導或小晏,請大家多多關照。
今天我們的行程包括廬山的三疊泉和白鹿洞書院,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游覽美麗的廬山。廬山位于九江以南,聳立在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自東向南延伸25公里,寬約15公里,它并不像泰山、黃山那樣高大雄偉,它的聞名在于它美麗的景色。
好了,我們已經來到了大名鼎鼎的白鹿洞書院。這里被稱作“廬山。
國學。
”名揚天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曾在這里講學,大家請看,這棟房子就是朱熹講學的場所,朱熹以“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學理念教誨學生,教風嚴謹,當時在白鹿洞書院培育出大批國家棟梁之材,白鹿洞書院因此名揚天下,來求學的學子絡驛不絕。為何取名白鹿洞書院呢?唐朝的大詩人李勃曾在此隱居,飼養一白鹿,這只白鹿很聰明,能幫助人干活,不過由于人類的大量捕殺,白鹿已瀕臨滅絕了。
游完了白鹿洞書院,我們下一站要到舉世無雙的三疊泉了。走上林間小道,欣賞著周圍的森林霧所環繞,如神來之筆。可真正的精華還在后頭呢!大家跟好隊伍向三疊泉出發。三疊泉到了,大家抬頭往上看,三疊泉有三股瀑布,上面一股垂直,往下分流作兩股,瀑布如銀色的水流傾瀉而下,水珠飛花碎玉般亂濺開來。響聲好似萬馬奔騰,雄獅怒吼,壯觀極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指這兒。要是在暮春初夏或多雨季節來就更好看了,那時候,瀑布如同發怒的玉龍,沖破青天,凌空飛下,更為壯觀。
今天的游覽到此結束,廬山的美景遠遠不止這些,下次歡迎你們再次到廬山游玩,細品廬山的美麗景色。
各位朋友,大家好!
在沒有開始之前,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有哪位朋友能記得蘇東坡的那首詩《題西林壁》呢?有誰記得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也許說名字大家不熟悉,但內容,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也許很多人都是從這兩首詩中才知道廬山的,并且,“廬山真面目”已經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用語了。那么,廬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樣子呢?從我下面的介紹中也許能讓大家略知一二。
廬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屹立于長江的南岸、鄱陽湖的西北,南接星子縣,北鄰九江市。廬山雖非五岳之列,卻有“廬岳”之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封)。自古就有“磅礴五百里,奇秀甲東南”的贊譽。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廬山草堂記》中贊之為“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廬山的山體呈長橢圓形,從高空鳥瞰,仿佛一個腎臟,山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長約20公里,寬約16公里,總面積約為300平方公里。廬山由99座山峰組成,最高峰為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是怎樣形成的呢?(秦始皇趕山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這一地區是汪洋一片,大約在六千萬年以前,經歷了一場“燕山運動”的造山運動,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大致模樣,又在200萬年前,經歷了第四紀冰川。簡單的說,就是地殼運動,褶皺隆起,斷裂上升而成,地質史上稱之為“地壘式斷塊山”。
廬山屬于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宜人,也許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嘗試:地勢每升高1000米,溫度降低6度左右,而廬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于是形成了廬山春遲,夏短,秋早,冬長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1.5度,夏季平均氣溫22.6度,歷史上最高溫度為32度,最低溫度為-16度,在炎熱的夏季,廬山相對于山腳下的九江,南昌,南京武漢等幾個火爐城市來說,是一片熱海中的清涼島嶼。因此,廬山是有名的避暑勝地。常常有客人問:“廬山的房間里有沒有空調呀?”其實廬山頂上是不用空調的,用空調反倒是一種浪費和污染。因為廬山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大空調和大氧吧。只有冬天才有暖氣,為了防止近幾年,隨著賓館檔次的提高,一些四星級的賓館也安裝了空調。
廬山是平地突起,山中的地形相對來說比較封閉,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廬山常年處于云霧繚繞之中,廬山的煙云霧雨是廬山最美的景色之一。他有的時候絲絲縷縷,有的時候象薄紗朦朦朧朧,更多的時候是鋪天蓋地而來,讓人措手不及,分不清東西南北,因此蘇東坡才會發出“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感嘆,此外,廬山還有一種特殊的氣候現象,有時山頂艷陽高照,云霧在山腰翻滾,而山腳下卻雷聲陣陣,風雨交加。明代理學家王陽明(王守仁)就因為這種現象寫了一首詩“昨夜月明峰頂宿,隱隱雷聲在山麓,曉來卻問山下人,風雨三更卷茅屋。”廬山年平均有霧日為192天,最多年份為221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58天。所以在山中,如果碰巧遇到一場大霧而看不清四周風景的時候,千萬不要遺憾,這正是廬山的一大特色嘛。
廬山瀑布有許多以“龍”字為名,如“臥龍潭”、“神龍潭”、“烏龍潭”、“黃龍潭”等。在距廬山牯嶺約10多里處的重巖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這就是“碧龍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這個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個砍柴的樵夫發現的,此后四方游客爭相觀賞,被視作山北絕勝。其水來自梭子崗北麓,由于這里層巖疊石,水流一路逶迤環繞。在注入碧龍潭的上段,分成三屋掛瀑,而每層分為兩條似白練般的懸瀑,連成數十米長,猶如雙龍倚天,俯墜潭中。潭旁建有“觀瀑亭”。在潭中還有一巨石橫列,站在石上可東望鄱陽湖。“千峰環一寺”的黃龍寺,由明代僧人徹空修建,殿內地面有大石突起,扣之有聲的“龍眼石”。明萬歷年間,肅太后賜給黃龍寺水墨、羅漢幅,佛頭、山水畫等多件珍貴文物,讓黃龍寺名聲大震。清代康有為三上廬山,為該寺題寫“黃龍寺”匾額,至今保存完好。
黃龍幽谷,探勝也好,尋幽也罷,只有大家開心就好!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八
廬山,溪水河川秀麗,峽谷山峰俊美;廬山,又使多少人流連忘返;廬山,又是多少人日思夜想的人間仙境!古往今來的詩人暏此美景,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佳作:“廬山山高高幾重,山雨山煙濃復濃。”“秀作神仙宅,靈為風雨根。”“廬山竹影水千秋,云鎖高峰水自流。”然而最為后人傳頌的是李太白的《望廬山瀑布》。
廬山瀑布很多,三疊泉可謂廬山瀑布之首。它集壯美、磅礴為一身,如同一條巨龍怒吼著、咆哮著,飛快地從山頂傾瀉下來,飛流直下三千尺,砸向碧潭,濺起無數的水珍珠,彌漫的水汽像是給山谷披上了薄薄的輕紗。瀑布的怒吼聲與天地融為一體,那聲音是何等的震撼,何等的美妙!在它面前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世界都靜了下來,仿佛只有它那氣勢磅礴的聲音!所有人都被它折服了!
廬山之奇,奇在山;廬山之秀,秀在水;廬山之陽剛,陽剛在瀑布;廬山之柔美,柔美在云霧。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九
游客們:
我們今天要去廬山,廬山有很多美麗的景觀,有神秘莫測的云霧;有飛流直下三的云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還有郁郁蒼蒼的.樹林......現在離廬山風景區還有一個小時,請大家休息休息。
現在到了廬山風景區,請大家下車。大家都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廬山有三百天是有云霧的,只有六十天沒有云霧。宋朝的蘇軾在廬山上的西林寺墻壁上曾寫過《題西林壁》:“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大家站在廬山的山腳下可以觀看山上的云霧。
現在我們將要去壯麗的三蝶泉,要走四千多步,請大家不要掉隊。現在到了三蝶泉,著名詩人李白曾在這游玩過,留下了詩句————《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大家抬頭向上看,這瀑布仿佛變成了銀河,從九天之外落下來。聽,那水聲轟隆隆,像雷聲一樣。看,這濺起的水花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更加美麗了。
廬山不但云霧和瀑布美麗,而且山林更美麗。現在,我帶大家去欣賞廬山的樹林。廬山的樹林跟我們馬路旁邊的樹是一樣的,樹上有綠色的果子,在秋天這些果子會變黑,掉到了地上。樹上的落葉也會飄到地上,腳踩上去軟綿綿的,像金色的地毯。
看完了風景秀麗的廬山,我們的游程就結束了。希望大家能喜歡這美麗的廬山。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十
大家好,我是天地游旅行社的優秀導游李一凡,你們可以叫我李導,我的聯系電話是12345678910。這兩天將由我陪大家度過。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廬山的優美風光。
廬山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長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陽湖,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圣地。
廬山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被稱為中國的"地質公園"。眾多的奇峰、怪石、瀑布、巖洞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岳景觀。它的風光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以"奇、秀、險、雄"聞名于世,現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是廬山風景的最好寫照。
廬山的生物資源豐富,有植物3000余種,鳥類170多種,在鄱陽湖鳥類保護區越冬的鳥達100萬余只,真可以稱為鳥的天堂呢!
廬山自古就是旅游圣地,眾多歷史名人留下了描寫廬山美景的詩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聽完我的介紹,你們被廬山秀麗的風景吸引住了嗎?讓我們一起到廬山中去領略大自然的美景吧!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十一
今天要去廬山旅游,我特別興奮,這讓我想起了許多關于廬山的詩:蘇軾的《題西林壁》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
我們乘坐汽車上了路,汽車沿著盤山公路行駛,一進廬山風景區,就看到了數不清的深林樹木,青松、翠竹、水杉,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汽車繞著長長的.環山道行進,無數大大小小的山峰呈現在眼底,一路走我一邊抬頭看,只見山頂上飄著云,好象山在云彩上面似的,我不知道哪座山是廬山的主峰,也分不清東西南北,真有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
到了游覽區,我們先來到含鄱口。這里的風可真大呀!有許多人都穿著簡易雨衣和長外套還凍得渾身打顫,我們一家因為沒有準備都只穿著薄薄的夏天衣服,真有些受不了。在含鄱口我看到了對面的五老峰,只見在云霧中,有五座山峰時隱時現,真象一位仰臥的老人頭。我們看過五老峰后,就直奔三疊泉。
三疊泉就是李白詩中的廬山瀑布,有人說“不到三疊泉,不是廬山客”。聽說前天剛下過一場大雨,瀑布很大,就更應該去看看了。
我沿著石頭鋪成的小路,聽著嘩嘩的溪流聲,向三疊泉走去。走了大約二三里路,開始下臺階,大概要下一千多級臺階才能看到三疊泉,望著看不到頭的一級級臺階,我有點發愁了,要不是媽媽用“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話來鼓勵我,我真不想走了。
終于,我們到了。啊!瀑布真壯觀,它從高高的山崖的缺口處,飛瀉而下,經過了兩處平地,把瀑布分成了三層。對面的山崖上被滿天飛舞的“小珍珠”打得濕漉漉的,我站在瀑布附近,聽著水流的轟鳴,任憑飛濺的水珠落在身上、臉上,靜靜地享受著這種美景,我都不知道用什么來比喻它了,只能借用李白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形容了!
瀑布下面有個潭子,水漲出了潭面,碧綠的潭水順流而下,讓人覺得舒服。
看完了三疊泉,我們又游覽了仙人洞。說句實話,這次的旅游我一生難忘。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十二
昨天伯伯、叔叔、司機和我,駛車向廬山風景區進發,我們在山下碰到了一位導游。一路上她給我們講解了好多典故,使我們都大飽耳福,增加了許多新知識。
“廬山中有成百個景點,如:廬山大口瀑布、五老峰、含翻口、三疊泉、老別墅、毛主席故居……歷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許多贊美的詩句,宋代大詩人蘇軾就曾經寫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毛主席多次來到廬山,他十分喜愛廬山的優美景色,他說‘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還有一個毛主席上山數彎道的故事:毛主席車上有四盒火柴,每盒里有一百根,一根火柴就代表一個彎道。當他到達山頂時,抽煙用了四根火柴,四盒火柴竟然一根不剩,由此知道廬山山路的彎道有396個……”
導游講完我們也到達了山頂。一眼望去,群山盡收眼底,連綿起伏,到處草豐林茂、鳥語花香。這里的空氣好新鮮,陽光好燦爛,廬山竟會這樣的雄偉這樣的爛漫,它把美好的自然風光都包含進去了。
我連忙拿起相機把這值得紀念的一目拍攝下來了。
第二天早上四點半我們便起來爭著去看日出,廬山的早晨真的是好冷啊,我不禁想起“高處不勝寒”,我想現在我比任何人都領會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在含翻口看日出,當我們到了的時候已經有好多人了。我們站在最高處望著太陽升出的'地方,眼睛眨都不眨。遠方一片云海,山依靠在云海的“身旁”仿佛它也覺得冷,拿云海當棉被。天邊漸漸有了魚肚白,云兒被映的像雪一樣潔白。十幾分鐘過去后,云兒便紅了,像玫瑰紅的錦綢。太陽像沒睡醒的孩子久久不愿意從“被子”里出來,只露出了小手。不一會兒,游客們都一哄而散,因為剛剛天氣預報說了今天太陽到八九點才出來。我們也跟著游客們的人流走了,但我們游興未盡,我們要去觀看大口瀑布。
大口瀑布是從一條小路通過去的。山路起初比較寬也不陡,我都跑起來了,真帶勁兒。隱隱約約聽到了瀑布流水的聲音,還有鳥鳴聲,這似乎讓我感到這里真像是人間仙境,萬物都無憂無慮,這時候竹子被風刮響的“沙沙”聲好似也參加了瀑布的樂隊。
“沙沙、丁冬、嘰嘰……”小溪流水參加了,飛禽走獸也來參加了,這時候各種聲音都匯聚成樂曲了,一會兒委婉連綿,一會兒清脆悅耳,一會兒雄渾磅礴。聲音越來越響,樂曲越來越動聽,這似乎是歡快和諧的交響樂。我連忙加快腳步,我終于走到了山的盡頭,眼前山連著山,水靠著水。瀑布從山上沖瀉下來,那氣勢好壯觀好雄偉啊!原來交響樂的總指揮就在這里啊!當年李白不也是來到這里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瀑布沖開了所有阻擋它前進的石頭,最后終于沖出了大山,流入了長江大海。像瀑布這樣勇往直前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瀑布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
今天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這么多景色,使我留戀忘返,魂牽夢繞這山清水秀的廬山。廬山景色宜人,看了之后誰不想再來這里呢!
廬山旅游小學(優質13篇)篇十三
早就聽說廬山風景優美,我很想去玩玩。今年暑假,爸媽帶我去了廬山。
八月一日一大早,我們就從家里出發了,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來到了廬山腳下。導游說:“我們馬上就要進入盤山公路了,請大家坐好。”進入盤山公路,旅游車像蛇一樣繞來繞去,我們的身體就像不倒翁一樣,一會兒倒向這邊,一會兒倒向那邊,難受極了。晃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到了目的地——廬山老別墅。我們參觀了六座別墅,其中,我最喜歡賽珍珠的別墅。賽珍珠是著名的作家,她是第一個將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翻譯成英文的人。她給這部書取的英文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我覺得這個名字非常貼近《水滸傳》的內容。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像她一樣的大作家。看守別墅,我們便去吃午飯了。
吃過飯,我們便來到了錦繡谷,映入眼簾的是滿山郁郁蔥蔥的樹木,遮蔽著山路上透不進一絲太陽。一路上,我們看到了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像兔子,有的像馬,還有的像蛇……。順著臺階往下走,我們來到了一個別斷崖邊,導游對我們說:“這個斷崖還有一個故事呢!相傳明朝初期,陳友諒追殺朱元璋,朱元璋逃到這里,眼看無路可逃了,心想:“我命休矣。”誰知,他的白龍馬突然縱身一躍,就從這邊飛到懸崖的那邊去了,陳友諒的追兵只好在懸崖這邊干瞪眼。如今,這石頭上還留有四個馬蹄印呢。”聽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朱元璋的馬太了不起了,在危急時刻,它冒著生命危險救了主人。
出了錦繡谷,我們坐纜車來到了石門澗。順闃臺階往下走,我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石頭,很像一個人伸出食指指向東南方,導游告訴我,那塊石頭就是有名的“仙人指路”。接著往下走,我們來到了“天然壁畫”。導游講畫里面有四種動物,我們就好奇地仔細尋找起來。我先找到了一只老虎和一條龍,然后看見在龍的尾巴上有一只兔子,可是我們怎么也找不到最后那種動物。導游提醒我們:“你們看看這整幅畫像什么?”我們認真觀察起來,過了一會,大家異口同聲地說:“烏龜。”看著壁畫,我想“大自然真奇妙,能塑造出這么惟妙惟肖的畫。”
走出石門澗就到了廬山腳下的停車場,我們乘上了返回南昌的汽車,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秀麗文明的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