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與孩子閱讀心得體會孩子閱讀心得篇一
與扶養孩子相比,培育孩子帶給父母的挑戰要大得多,我們如何才能了解孩子、培養孩子呢,我想只要父母引導得當、教育得當,善于將孩子的個性弊端轉變為一種成功的優勢,每個孩子都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俗話說得好,“細節決定成敗”,這里我想通過與孩子一起讀書、學習為例,談談培育孩子讀書的一些體會和啟發。
第一,家長對培養孩子讀書興趣的認識。孩子的讀書興趣,往往是在小時候培養起來的。然而,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還沒上學,還沒有一定的識字量,是不可能閱讀的。”“到了一定年齡,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閱讀。”其實,這些家長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他們進入了兩個思維誤區:一是忽視早期閱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二是過于強調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忽視了兒童在閱讀過程中對漢字的伴隨學習。有句俗語說的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讓孩子愛上閱讀,培養出讀書的興趣,孩子的眼界才能開闊。
第二,如何讓孩子體會到書的神奇。孩子往往看到什么都要問個“為什么”,這時,家長不妨及時向這些表現出求知欲的孩子推薦書,當他們真正體會到“書真的有這么神奇”時,他們就會不知不覺地愛上閱讀。
第三,如何讓孩子體會到讀書的樂趣。當你陪孩子讀完
一本書后,不管它有多簡單,做父母的首先應該表揚他:“孩子,你多了不起呀,你竟然又讀完了一本!”這樣會讓孩子有一種感覺:讀書是很偉大的事情。另外,家長還可以采取一點“手段”,如孩子提出問題把自己考住,來增強他的成就感,也許有一天,在你的正確引導下,你的孩子真的把你考住了。
第四,讓愛讀書的伙伴引導不愛讀書的孩子。很多時候,孩子相互間的影響比大人對他的影響更大、更直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因而,家長要鼓勵孩子和那些愛讀書的孩子交朋友,在那些愛讀書的小伙伴的感染和熏陶之下,孩子漸漸也會愛上讀書。
這是從與孩子一起讀書,培養孩子讀書興趣過程中的一點小小感受和體會,與各位家長和老師溝通、探討。
與孩子閱讀心得體會孩子閱讀心得篇二
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樂,“讓孩子快樂,讓孩子玩”是兒童文學的一個重要目標。
由于二年級孩子識字量還不多,所以我在十月份的課外閱讀計劃是讓孩子們讀《格林童話》,如果沒有《格林童話》的孩子,可以閱讀《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或其他童話故事。還在十月底安排了一次“故事大王大比拼”的班會課。
班會課上,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舉著手想把自己肚子里的故事和大家分享。說故事的孩子盡自己的能力把故事講得精彩,聽故事的孩子專心致志地細心聆聽,故事說完后孩子們還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給予故事王鼓勵的掌聲。
班會課后,孩子們經過故事王的表情、表達、精彩程度等予以投票,最后經過票數的多少選出前三名故事大王。比賽結束了,孩子們還意猶未盡。
經過本次的“大比拼”,讓孩子們嘗到了看故事、說故事、聽故事、評故事的樂趣。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經過這次的比賽,也讓我對日后如何培養孩子們的課外閱讀、如何更好的開展故事會有了更充分地了解。在日后我一定不斷改進、完善孩子們的課外閱讀,讓他們更快樂的在玩中學習。
與孩子閱讀心得體會孩子閱讀心得篇三
1,幫孩子端正態度
家長務必幫忙孩子提高對家庭作業的職責感,要讓孩子明白,每一天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作業是他務必要做到的,是他作為一個學生應盡的職責,就像爸爸媽媽每一天上班時都要盡心盡職地完成本職工作一樣,沒有任何能夠討價還價的余地;家長還務必幫忙孩子提高對家庭作業的重要性的認識,要讓孩子明白做作業是掌握好知識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學習的延續和拓展,是鞏固知識和提高學習成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并不是可有可無的。
2,努力提高孩子興趣
興趣是影響人的行動的重要因素,它能促使人喜愛從事某項活動,但有些孩子學習興趣低落、學習自覺性較差,于是他們每一天做作業都是硬著頭皮在應付老師和家長,能拖就拖,能不做就盡量逃避。對于這類孩子出現的作業問題,父母應當從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要想辦法改變孩子對學習是“大人逼我學”的狀態,要讓孩子能夠變成“我愛學”、“我要學”的主動學習。
3,一心一意做作業
4,安排合理作業
父母應當教會和督促孩子合理地安排和處理每一天的作業,比如,學校里的作業要抓緊,能在學校里完成的就不要都帶回家里;放學后不要先去玩個夠,等到精力耗的差不多時才去做作業;做作業前要事先準備好學習用具(膠帶、水彩筆、白紙、書本等),不要等到用的時候再臨時去找;在做作業時要看清題目、審清題意后再動筆,不要做了之后才發現題目搞錯了或沒有按題目的要求去做;做作業時遇到不會的題,能夠先繞過去,先做其它會做的題,不要就停在那里無謂地消耗時間。
5,注意勞逸結合
孩子做作業是要動腦筋的,如果孩子連續思考問題的時間較長而得不到休息,大腦就會疲勞,就會出現大腦運轉速度緩慢的現象,這時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下降,錯誤率也會增高,這時如果讓孩子適當的休息,疲勞得以解除后其學習效率反而會提高。一般來說,小學生連續做作業的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1小時。
6,加強潛力訓練
既好又快地完成作業也是需要一些最基本的潛力的,比如小手肌肉的靈活、手和眼的協調一致等,有的孩子作業“慢”就是因為他們的協調潛力不足,在做作業時頻繁地抬頭和低頭,從而降低了讀寫的效率和準確率。對于這類孩子,家長首先應當加強其視知覺潛力和動作協調潛力的訓練,能夠讓孩子多做一些課余活動如籃球投籃、打乒乓球、剪紙、走迷宮、跳繩、滑冰等。
7,先復習后作業
作業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熟練地記憶所學的生詞、語法、定義、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孩子完成作業的好壞是建立在對課堂上老師所講授的知識的掌握的基礎之上的,如果課堂知識沒掌握、所學的資料沒有消化和理解,作業自然就做不好,因此為了順利地完成作業,能夠要求孩子在做作業前先看書和參考資料,復習完了之后再動筆寫作業,而不要圖省事,回到家抓起筆就寫。
與孩子閱讀心得體會孩子閱讀心得篇四
讀孩子的書,看孩子的事,懂孩子的心,一本本好書帶來的啟迪,讓我逐漸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他的知心朋友。我的兒子不善言詞,但是最大的愛好就是喜歡讀書、看報,他最喜歡的事就是靜靜的在自己的小屋里讀書,最快樂的事就是周末我能帶他去書店讀書,讀不過癮就買回家來我們一起閱讀!孩子現在讀書的速度也是驚人的!
記得孩子在上一年級時我出差去外地,晚上閑來無事逛起了書店,看著伍美珍的《我們班的狗仔隊》,當時我的想法是想用滑稽的書名來感染孩子,沒想到從那時起孩子居然深深愛上了讀書,書成為他最好的伙伴,書柜里的眾多書籍他都視為珍寶,因此我在空閑時間也陪孩子一起默默的讀起書來。的確讀書讓我和孩子都有了更深的溝通和交流,我們為書中的故事情節分析、討論,有時為了故事中的事件爭的面紅耳赤,有時黯然神傷、有時又捧腹大笑起來!
最近我和孩子在讀《史記故事》《綠山墻的安妮》這兩本書,讀了司馬遷寫的《史記故事》讓我們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感受最深的是趙氏孤兒這一小故事中程嬰背負罵名,含辛茹苦獨自撫養趙氏孤兒十五年,表現出他的堅忍,吃苦耐勞忍辱負重,他的這種犧牲精神及其背后的文化內涵,一直綿延在我們的心中。《綠山墻的安妮》這本書是加拿大作家 蒙哥馬利寫的,書中講述的是,在愛德華王子小島上,住在綠山墻農舍的馬修和瑪莉拉想領養一個男孩幫忙干農活,不料陰差陽錯,領養了一位十一歲的紅發女孩——安妮。安妮愛幻想,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她長著一頭討厭的紅發,眼睛是深綠色的;安妮聰明、勤奮,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但為了照顧生病的瑪莉拉,她毅然放棄了學業,在小鎮上當起了教師。安妮是個孤兒,她的身世和遭遇都很不幸,但她沒有被悲傷打倒,她樂觀、積極向上,對身邊的一草一木都充滿愛心,憑著自己的勤奮,最終取得了好成績!讀了這本書我和孩子從安妮的身上看到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有自尊心、有責任感、堅持不懈的勤奮學習,我和孩子受益匪淺:應該積極樂觀地面對每一件事情,不要被困難所挫敗!
親子共讀要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做為父母只有擠出時間,靜下心來,與孩子一起讀書。同時,父母也在“陪讀”過程中進一步充實了自己。父母的言傳身教,加上書籍上的道理,可以讓孩子正確地進入到成長的過程當中,懂得取舍之道,明白友善與關心的堅持,在人生的長河里,會帶來不可或缺的動力,從而知書達理,明理重教,從小就培養孩子對知識的熱愛,對文化的向往,對人生許多道理的初步掌握,從而幫助和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加強孩子從小堅持原則,學會樂觀開朗,尊師重教的良好精神風貌。
現在我們的孩子是幸福的,衣食住行且不說,單是各種各樣的書籍就令人眼花繚亂。一句名言講:“一個家庭沒有書籍,如同一個房間沒有窗戶。”書是一個家庭的骨骼、靈魂和血液,有書的家庭才生氣勃勃、充滿希望。
讀書,伴隨兒子健康 快樂成長。
與孩子閱讀心得體會孩子閱讀心得篇五
——著名教育學家 孫云曉
快樂是什么?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感受。醫生的快樂是是為病人解除病痛;教師的快樂是他的學生品學兼優......而有些人卻以讀書為快樂。因為這種快樂是長遠的,它可以滋養生命的四季,使你的生命更飽滿,更充實!
——摘自竇桂梅閱讀《快樂與讀書》
和所有孩子一樣,游騏瑞從小就喜歡聽故事,記得是在上幼兒園大班時,我們就給他買了鄭淵潔皮皮魯系列中的《舒克貝塔航空公司》,《舒克貝塔和老鼠報》,《舒克貝塔和五角飛碟》等等。當時孩子還不識字,我們就讀給他聽,但要求他要認真聽,在聽的過程中提出自己想要問的問題,聽后要簡單說說大概內容。聽我們讀書,孩子特別認真,并且能經常提出問題。記得孩子在聽《舒克貝塔航空公司》時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老鼠本身就壞,為啥舒克貝塔就這么可愛?當時我們是這樣回答他的:首先這是一部童話小說,是作者打的比喻,因為舒克貝塔就是不愿意繼承老鼠家族小偷小摸的傳統,而離家出走去闖世界,后來經過種.種艱難,終于建立了另一種口碑。雖然孩子當時還不完全明白這種解釋,但他聽得很認真。
上小學一年級時,有一天,游騏瑞的班主任老師(語文老師)告訴了我們一件事情:在上語文課時,課本上有一首詩,詩名叫《問大海》,詩中寫到:大海大海我問你,你為什么這樣藍?大海笑著來回答:我的懷里抱著天。大海大海我問你,你為什么這樣咸?大海笑著來回答:漁民叔叔流了汗。老師話音剛落,游騏瑞便迫不及待地站起來說:“錯了錯了,海水咸不是因為漁民叔叔流了汗,而是因為海水里面有鹽分,所以海水是咸的。”聽老師這么一說,我們先是一驚,隨之是內心無比的欣喜:孩子讀書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能將它們用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學以致用。所以就告訴他:”你讀得越多,你就懂得越多,你懂得越多,你就越聰明。“從那時起,我們就下決心,一定要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少年兒童時期是孩子學會讀書的關鍵,養成好的讀書習慣非常重要,作為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為了提高孩子的識字能力,從一年級開始,就讓他學會查字典,每個星期都讓他去書店看書,有選擇地給他買一些書,在給孩子買書方面,我們也有考慮。好書是在太多,但并不是每一本書都適合兒童成長階段,而是要看閱讀時機和閱讀對象。我們先是給他買了《格林童話》、《昆蟲記》、《木偶奇遇記》、《海底兩萬里》和一些少兒版的《成語故事》、《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等,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到了三年級,識字問題基本解決,我們又先后給他買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苦兒流浪記》、《青年近衛軍》等等。我們一直抽時間陪著孩子讀書,無論是課外讀本、還是孩子語文書上的文章,讀后都要和孩子一起談談自己的體會,我們覺得聽孩子談體會是一種快樂,也是對我們的一種啟迪。
五年級上期游騏瑞轉學到了三原附小五年級二班,最讓我們感到高興的是,這個班有一個特別愛讀書、特別重視培養孩子閱讀的班主任老師,是個讀書氛圍很濃的集體。孩子一到三原附小,就聽到一個好消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要來三原同孩子們見面,還要簽名售書。孩子太激動了,一口氣買下十多本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只要一有時間,孩子就會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并不停地給我們講述書中的精彩情節,在孩子的感染下。我們也認真品讀起了這些書,讀后同孩子一起分享書中的收獲。
《王妃黑葉猴》中丹頂佛為了自己的孩子能擺脫死囚的命運,歷盡千辛萬苦,忍受了難以忍受的苦難,終于讓自己的孩子擺脫死神,使我們體會到世間母愛的偉大;《雪豹悲歌》中小雪豹雪妖在人類身邊長大后重新回到了山野,盡管雪豹媽媽想努力彌補對小雪妖的愛,但為時已晚,小雪妖錯過了最佳學習生存能力訓練的時期,最后慘死在山野;《戴銀鈴的長臂猿》中單臂猿依靠別人的溺愛活著,靠山倒了,自己無法生存而死的悲慘遭遇;《退役警犬黃狐》中機靈、勇敢,忠于主人,在最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用犧牲自己的生命開辟出一條戰士們沖鋒陷陣的通道。
同孩子一起讀書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從這些年孩子的成長來看,我們和孩子一起閱讀效果會比孩子一人閱讀好得多,因為我們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能使我們和孩子有共同的語言,在交流中,書中的精美描寫,書中的道理,都會增加與孩子的溝通,更加了解孩子,同時也能使在人從同孩子閱讀中體會到,讀書快樂,同孩子一起讀書更是一種快樂。
與孩子閱讀心得體會孩子閱讀心得篇六
哲哲六歲了,已經是上幼兒園中班了,但他學東西總是靜不下心來,享受著兒童時代“頹廢”的生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作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尋思著要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于是我想到了要和孩子進行親自閱讀,因為親子閱讀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具有特殊的意義,而閱讀能力,通常是在3—8歲期間形成。
我有了這樣的想法以后,立即行動,我來到書店買了幾本彩色版的故事書。
剛開始我在講故事的時候,哲哲并沒有用心的聽進去,他只是對書上的動畫感興趣,小手翻來翻去,看到了他這樣,我覺得有些惱火。但是畢竟孩子還小,學習的接受方式不一樣。所以要慢慢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想到先和孩子一起看書上的動畫。然后慢慢地讀給孩子聽。我剛開始買的故事書故事情節都不是很長的,這樣有利孩子能夠記的住,避免孩子一下聽的時候因為太長而心不在焉。其實對家長來說,讀書給孩子聽并不枯燥,而是一種很有意義的享受。
有一天,我象往常一樣給哲哲講故事〈兔子拉拉〉故事剛講完。哲哲就對我說;媽媽你能給我再將一遍嗎?等你講完這遍,我也給你講一遍。“那當然好啦!”當我第二遍講完的時候,他也開始講起來。雖然有點講的不完整,但是故事情節是對的。“媽媽,我講完啦,我講得對嗎?”我伸出大母指,對他說“孩子你真棒!”哲哲開心的笑了。“媽媽,你明天再給我講一個故事講幾遍,然后我再講給你聽該那?”“好的”。看到這些我明白了,在親子閱讀中家長語言激勵,動作鼓勵也是要的,更重要的是,身教重于言教,行動是無聲的命令,耳濡目染,時間一長,孩子的興趣就會自然被調動起來,而且哲哲一拿到書一聽我講故事,他就能靜下心來。
書籍是人類思想的寶庫。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不僅能增強語言能力,發揮想象力,還能增加孩子和父母的互動,益處多多。
與孩子閱讀心得體會孩子閱讀心得篇七
最近,女兒讀了陳丹燕的長篇幻想小說《我的媽媽是精靈》后告訴我:“太感人了,我的眼淚幾乎流下來了,有媽媽真好。”不知是什么樣的故事讓女兒如此感動,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捧起這本書,用孩子的心情和視角耐心地讀起來。
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陳淼淼的媽媽非常厭惡酒精,從來不喝酒,爸爸喝酒時,她也躲得遠遠的。陳淼淼由于貪玩,把酒倒進媽媽喝可樂的杯子里,媽媽喝下去,一下子,媽媽變成了藍色的。陳淼淼發現了一個驚天的秘密——她的媽媽是一個精靈!精靈們只要碰到一些含有酒精的東西就會顯露出原形。媽媽想盡辦法讓陳淼淼除掉害怕的心。
可是,陳淼淼的爸爸卻堅持要和媽媽離婚。陳淼淼拼命阻止他們離婚。裝生病、裝壞小孩、還在永和豆漿店里過了一夜……后來,陳淼淼在無意中看到媽媽是靠新鮮的青蛙的血維持自己的能量,陳淼淼親眼目睹了媽媽殺死青蛙,喝青蛙血的恐怖場面。又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啊!這件事后,才把這個好不容易才平穩下來的家庭又一次推向了無底深淵。
故事的結局雖然是悲慘的,但是故事情節更讓我們學會珍惜生活,珍惜親情。愛,貫穿整個故事,例如:陳淼淼知道父母要離婚便拼命阻止;媽媽臨走前幫陳淼淼買好了18歲以前穿的所有衣服。
和孩子共同讀書,一起體會書籍帶給我們的快樂、傷心和感動,真是一件幸福的事。看完了這本書我終于明白了:原來愛就是無私地奉獻,就是無怨無悔地付出。
與孩子閱讀心得體會孩子閱讀心得篇八
我曾經也很惶恐,害怕我的孩子也會長大,也會忽然變成會用“不”來跟我抗衡的小“大人”,害怕和孩子的關系漸漸地繃緊。所以當孩子開始學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時,我特別注意對孩子的心態和行為進行正確的認識,努力克制自己深入骨髓的傳統教育的“本能”,努力把自己修煉成為一個更理性更溫和的好媽媽。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我發現,進行有效的親子閱讀,不論在親子關系,孩子的專注力還是知識的啟蒙方面,都具有極大的意義。那么如果進行有效的親子閱讀呢?接下來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首先,要選擇適當的閱讀時間。睡覺之前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時機。在忙碌了一整天之后,我們都向往能有一段平和安寧的時光。可是,孩子們總是要與我們進行一番讓人精疲力竭的睡前爭斗。此時,抱著孩子與他一起分享一本有意思的書或則一個好聽的故事,這種短時間的睡前分享,足以讓孩子滿足的入睡。曾經有一次,我帶孩子出門旅行,由于白天玩的很累,到了快入睡時,孩子就開始折騰,一會要喝水,一會要上廁所,一會說想外婆。第三個要求我無法滿足時,他就借機哭了起來,怎么勸都不依,直到筋疲力盡,還是不住的抽泣。于是我抱著他,輕輕得說:“媽媽給你講個故事吧。”他抽泣著說:“好。”于是,我講了一個小兔子分月餅的故事,我故意壓低了聲音,孩子的抽泣聲也越來越輕,我可以感覺到,他開始專注于聽我故事,而忘記為什么而哭了。等故事講完,他一轉身,就睡著了。
其次,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并持之以恒。有道是,言傳身教。家長喜歡什么,他的孩子自然而然被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家長喜歡麻將,孩子一般從小就熟悉賭局;家長喜歡電腦游戲,孩子一般從小就會打電腦游戲;家長喜歡運動,孩子也一般從小喜歡體育類項目。顯然,當家里都是書籍,家長喜歡看書,他的孩子肯定也喜歡安靜下來的時候,拿起一本書來消磨時間。當代社會,充斥著手機,電腦,pad,早教機,故事機……快餐文化使現代的家長越來越圖省事、省心、省力,把孩子交給電子設備來陪伴。對家長來說,的確能得到一時的輕松,但這是長久之計么?曾經有段時間,我沒有堅持睡前故事,而是給孩子一個故事機讓他自己選擇故事來聽,后來又準備了一個pad,讓他自己下載新的故事來聽。但是這些東西使用沒多久,孩子就膩了,非要纏著我親口講故事。我也曾經逃避過,選擇給他在pad下載更有意思的軟件來陪他,但是我很慶幸我及時改正,繼續堅持親自讀故事給他聽。因為如果當我們三番五次拒絕孩子的要求時,他會認為這些電子設備才是自己最好的陪伴,如果他們一旦當初依賴媽媽一般來依賴這些電子設備的時候,那作為家長,估計是要欲哭無淚了。永遠沒有所謂天賦神童,而只有意志堅強的家長。只有你的堅持,才能讓孩子懂得堅持的可貴性。
其實小孩子問為什么是因為對于一些事物本身充滿了好奇心,而我們通常都是以自己的認識為起點上來把自己的觀點闡述,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你說風是由于空氣的流動產生的,孩子當然會好奇地想問你空氣又是什么東西?太本質的東西最能引起人好奇,它既好解釋又難說明白。我們人的本身都有一種尋求源的渴望,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漸漸明白一些東西是沒辦法解決的。所以我們不會費時間去尋找那些根本的東西。所以,面對孩子的問題,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我們不一定能把每個問題回答的很完美,但是一定請盡力去解釋。這樣孩子會在生活中學到很多知識,如果你敷衍或者不理會孩子,那么孩子會造成興趣降低,并學會你的態度,我不會的時候,大人會敷衍,那么我也可以學。如果你不會的時候,主動承認,并跟孩子一起去查閱資料,那么孩子也會學會的。
最后,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富有感情。孩子為什么最終會厭倦故事機講故事,因為故事機沒有感情。每天睡覺前,孩子躺著你的懷里,聽媽媽委婉動聽的聲音入睡,這是世上最美好的陪伴。有時候,我很累,或則嗓子不好,我會毫無感情讀故事,一心只想著盡快完成任務,自己好早點休息。但是,當我看到我在敷衍孩子,而孩子卻張著大大的眼睛如饑似渴的聽我的每一字每一句,我就特別內疚。所以,每次閱讀時,我都盡量投入,通過豐富的言語表達、夸張的面部表情和動作吸引他的注意,我說他聽;我問他答;我笑,他也笑。漸漸得,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他在干什么,只要我說:“來,媽媽給你講故事了!”他都會放下手里的一切,跑到我身邊靜靜的聽我講;有時候,在上學放學路上,偶爾提起故事里的內容,我們都會一起哈哈大笑。
有效的親子閱讀,在對孩子的感情培養,閱讀的興趣的培養,對問題理解能力的培養都有非常大的意義。親子閱讀讓我跟孩子的感情更親密更融洽,能有效的讓孩子遠離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從小培養健康積極的生活情趣。
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終身受益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要想實現這一切,就讓我們從親子閱讀開始吧!